六年级巨人奥数1-16讲

六年级巨人奥数1-16讲
六年级巨人奥数1-16讲

第一讲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一、知识要点

表面积是指物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在解答有关圆柱、圆锥的表面积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仔细辨别表面积包含了哪些具体的面,增加了哪些面,减少了哪些面,要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解答。

2.把一个立体图形切成两部分,新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反之,把两个立体图形粘合到一起,减少的表面积等于粘合面积的两倍。

3.有时解决问题过程中,题中一个关键的数量未知时,可借助字母做中介,从而解题。

4.解组合图形表面积时,要整体考虑,仔细观察组合图形各个面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是否可将一些面变形为其他的面。

需要记住的公式:

圆柱体的侧面积=2πRh 圆柱体的表面积=2πRh+2πR2=2πR(h+R)

二、精选例题:

1,根据现有木料要加例1:有一块方木,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4分米,相当于长的

10

工成最大的圆柱体,则此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

π=)例2:用铁皮做一个如图所示的工件(两端不封闭),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3【思路点拨】

例3: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

形的直孔,如图.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

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点拨】

例4: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为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思路点拨】

例5: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思路点拨】

例6:一段圆柱体木料,如果截成两段,其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厘米,如果沿着直径劈成两个半圆柱体,其表面积增加40平方厘米。求此圆柱体的表面积。

【思路点拨】

例7:从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中,挖去一个以圆柱上底面为底,下底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得到一个如下图的几何体。求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思路点拨】

例8: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两对侧面的中心各打通一个长方体的洞,在上下底面的中心打通一个圆柱形的洞.已知正方体边长为10厘米,侧面上的洞口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上下侧面的洞口是直径为4厘米的圆,求此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思路点拨】

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厘米,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2、有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体,沿着上下底面的圆心的连线切开后,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是一顶帽子。帽顶部分是圆柱形,用黑布做;帽沿部分是一个圆环,用白布做。如果帽顶的半径、高与帽沿的宽都是a厘米,那么哪种颜色的布用得多?

4、在一个底面积为30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铸铁中,以相对的两个面为底,挖出一个最大的圆柱,然后在剩下的铸铁表面涂上油漆,求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5、一个正方体木块,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那么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图.圆孔的直径是5厘米,孔深6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7、一个圆柱高8厘米,如果它的高减少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减少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圆柱表面积是31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高的1/3,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9、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为1米.若沿正方体的三个方向分

别锯成3份、4份和5份,如下图,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

这60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米?

10、如图,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的四个正方体紧

贴在一起,则所得到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第二讲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一、知识要点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计算问题,如圆柱体的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等。其计算公式和原理归纳如下:

1.圆柱体的体积=πr2h

2.圆锥体的体积=1

3

πr2h

3. 等积变化原理的应用

在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上面公式的基础上,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立体图形题目,要联系生活实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作图看图能力。

二、精选例题:

例1:这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高和底面直径都标在图上,单位是厘米。请回答: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比是多少?

【思路点拨】

例2: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单位:厘米,3

π=),

(1)以AB为轴并将梯形绕这个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转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2)如果以CD为轴,并将梯形绕这个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体体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

例3:下图是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这个油桶的容积。

【思路点拨】

例4:张大爷去年用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苇席围成容积最大的圆柱形粮囤.今年改用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苇席围成容积最大的圆柱形的粮囤.问:今年粮囤的容积是去年粮囤容积的多少倍?

【思路点拨】

例5:一个正方体的纸盒中,恰好能放入一个体积6.28立方厘米圆柱体,纸盒的容积有多大?(圆周率=3.14)。

【思路点拨】

例6:如右图所示,圆锥形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它容积的8

27

,水面高度是容器高度的

几分之几?【思路点拨】

例7:一个容积为1064立方厘米的瓶子,瓶子中饮料高度h

1为15厘米,图中h

2

为6厘

米,求瓶中有多少立方厘米的饮料?

【思路点拨】

例8: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水深8厘米。现将一个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仍有一部分铁块露在外面。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思路点拨】

练习:

1、母亲节时,小明送妈妈一个茶杯。(如图,单位:厘米)

(1)茶杯中部的一圈装饰带很漂亮,那是小明怕烫伤妈妈的手特意

贴上的,这条装饰带宽5厘米,装饰带展开后至少长多少厘米?(接头

处忽略不计)

(2)这只茶杯的体积是多少?

2、有一个圆锥形帐篷,底面直径约5米,高约3.6米

(1)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约是多少立方米?

3、一个圆柱形水桶,若将高改为原来的一半,底面直径改为原来的 2 倍后,可装水 40 千克,那么原来的水桶可装水多少千克?

4、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是3,4,5,如果以边长4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求这个立体的体积.

6、有A、B两个容器,如下图,先将A容器注满水,然后倒入B容器,求B容器的水

深。(单位:厘米)

7、如图,有一种瓶深为24Cm的塑料瓶,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

颈),现在瓶中装有一些水,正放时水高16cm,倒放时水高20cm,

若水的体积是32cm3,则瓶子的容积是: cm3。

8、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9、如图,圆锥形容器中装有3升水,水面高度正好是圆锥高度

的一半,这个容器还能装多少水?

10、如图,在一个正方体的两对侧面的中心各打通一个长方体的洞,在上下底面的中心打通一个圆柱形的洞.已知正方体边长为10厘米,侧面上的洞口是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上下侧面的洞口是直径为4厘米的圆,求此立体图形的体积.

第三讲比例的应用(一)

一、知识要点

学习比和比例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理解相关联的量是学习的基础。

比和比例主要包括比、按比例分配和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解答比和比例问题应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第一步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关系,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第二步找出两种量的对应数值,并将未知数量设为x;第三步根据正、反比例意义列出比例式;第四步解比例,求出x的值;第五步检验、写出答句,其中判断是否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可分为前项不变,后项不变,差不变,和不变,复杂变化五类.

二、精选例题:

例1:小明和小强原有书的数量之比为5:4,小明又买了24本,小强丢了6本,现在两人的书之比为2:1,那么小明原来有书多少本?

【思路点拨】

例2: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而另一个瓶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思路点拨】

例3:有盐水若干千克,加入一定量水后,盐水浓度降到3%,又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又降到2%,问:如果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降到多少?

【思路点拨】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培优专题讲练:第4讲:枚举法(教师版)

第四讲枚举法 1.计数问题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计次序”的问题,一类是“不计次序”的问题。 2.枚举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规律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 3.枚举法的根本思想在于分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进行分析。分类的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 4.可以利用“树形图”来方便的记录枚举的过程,有几类问题就分出几个分枝,逐层按照顺序不断分叉再一一筛选,留下符合条件的,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注意在枚举“不计次序”的问题时,只需考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分枝,而不用理会其他情况。 5.计次序:不但要挑选出来,而且还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不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排列”的题目。 6.不计次序:只要挑选出来即可,不需要排列顺序,不同的排列顺序认为是相同的情况或方法。这类问题通常是“选取”的题目。 1.理解“枚举法”的含义。 2.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枚举法解题。

例1:小明和小红玩掷骰子的游戏,共有两枚骰子,一起掷出。若两枚骰子的点数和为7,则小明胜;若点数和为8,则小红胜。试判断他们两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分析与解:将两枚骰子的点数和分别为7与8的各种情况都列举出来,就可得到问题的结论。用a+b表示第一枚骰子的点数为a,第二枚骰子的点数是b的情况。 出现7的情况共有6种,它们是: 1+6,2+5,3+4,4+3,5+2,6+1。 出现8的情况共有5种,它们是: 2+6,3+5,4+4,5+3,6+2。 所以,小明获胜的可能性大。 注意,本题中若认为出现7的情况有1+6,2+5,3+4三种,出现8的情况有2+6,3+5,4+4也是三种,从而得“两人获胜的可能性一样大”,那就错了。 例2: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图中的三角形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位置也很凌乱,不好数清楚。为了避免数数过程中的遗漏或重复,我们将图形的各部分编上号(见右图),然后按照图形的组成规律,把三角形分成单个的、由两部分组成的、由3部分组成的……再一类一类地列举出来。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六年级数学-奥数精品讲义16讲 目 录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第2讲 简单的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第3讲 分数乘除法计算 第4讲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5讲 估算 第6讲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技巧 第7讲 简单的分数应用题(1) 第8讲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2) 第9讲 阶段复习与测试(略) 第10讲 简单的工程问题 第11讲 圆和扇形 第12讲 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第13讲 分数应用题复习 第14讲 综合复习(略) 第15讲 测试(略) 第16讲 复杂的利润问题(2) 第一讲 定义新运算 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 #”“*”“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 ,那么7*5的值是多少? 例2;如果A#B 表示 3 B A + 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 例3;规定Y X XY Y X +=? 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 表示M 的3倍减去N 的2倍,即M*N=3M-2N (1)计算(14 *10)*6 (2)计算 ( 58*43) *(1 *2 1) 例5;如果任何数A 和B 有A ¤B=A ×B-(A+B ) 求(1)10¤7 (2)(5¤3)¤4 (3)假设2¤X=1求X 例6;设P ∞Q=5P+4Q ,当X ∞9=91时,1/5∞(X ∞ 1/4)的值是多少? 例7;规定X*Y=XY Y AX +,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 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 )((A Y A X XY Y X +++ = ?1 1 已知3 211212112=+++= ?))((A 那么20088▽2009=? 巩固练习 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

六年级浓度问题(奥数拓展)-应用题第4讲

慎审题多思考多总结Just for you !

【浓缩问题】特点是减少溶剂,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1. 要从含盐12.5%的盐水40 千克中蒸去多少水分才能制出含盐20%的盐水? 【习题1.1 】在含盐0.5%的盐水中蒸去了部分水,就变成了含盐10%的盐水,已知原来的盐水是10 千克, 求问蒸发了多少千克的水? 习题1.2 】要把含盐24%的30 千克盐水制成含盐40%的盐水,如果蒸去水分,要蒸去多少千克的水分? 习题1.3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2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25%的糖水,需要蒸发水多少克?视频描述

【加浓问题】特点是增加溶质,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剂) 例2. 有含糖量为7%的糖水600 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要再加入多少克糖? 【习题2.1 】现在有浓度为20%的糖水30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4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习题2.2 】有含盐15%的盐水20 千克,要使盐水的浓度为20 %,需加盐多少千克? 习题2.3 】由糖和水混合而成的浓度为10%的糖水140 克,要把它变成浓度为30%的糖水,需要加糖多 少克?

【稀释问题】特点是加“溶剂” ,解题关键是找到始终不变的量(溶质) 例3. 要把30 克含盐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习题3.1 】现有烧碱35 克,配制成浓度为28%的烧碱溶液,须加多少水? 【习题3.2 】要把20 克含盐10%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2%的盐水,须加水多少克? 30%的“ 1059”溶液多少习题3.3 】治棉铃虫须配制0.05%的“ 1059”溶液,问在599 千克水中,应 加入千克?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六年级上奥数第一讲找规律

第一讲 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开篇小练习: 1、有一列数,观察规律,并填写后面的数,-5,-2,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组数为: 1111111,,,,,,234567 ---- …找规律得到第11个数是_________,第n个数是__________ 3、小凡在计算时发现,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他从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根据他所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 111111111×111111111=______吗?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同学研究一列数:1,-3,5,-7,9,-11,13,……照此规律,他们得出第n 个数分别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2n-1 B.1-2n C.(1)(21)n n -- D.1 (1)(21)n n +-- 5、如图,是用积木摆放一组图案,观察图形并探索:第五个图案中共有 块积木,第 n 个图形中共有 块积木. 6、观察数列1,1,2,3,5,8,x,21,y,……,则2x-y=____________ 7、观察下列各式: 12 34567822,24,28,216,232,264,2128,2256,======== …,请你根据上述规律,猜想108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 8、观察下列各式:32 11= 3323332 333321231236123410+=++=+++=

小学六年级经典难题-奥数题

1、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2、修一条长2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80米,再修多少米刚好修了这条水渠的3/5? 3、一本书6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4,第二天看了它的2/5,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4、爱达花园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六(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1/3,六年级捐的占全校捐款的1/4,全校共捐款2400元,六(1)班捐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5、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汽车超过全程中点10千米时,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 6、学校去年植树12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比去年的3/4多5棵,今年植树多少棵?

7、学校今年植树120棵,比去年的3/5多5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8、一筐苹果,第一次卖出它的一半,第二次卖出的是第一次的4/5,还剩下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没有卖? 9、一个乒乓球从25米的高空下落,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2/5,它第四次下落后又能弹起多少米? 10、一批加工服装的任务按4:5分配给甲、乙两个车间,实际甲车间生产了450套,超过分配任务的1/4。这批服装共有多少套? 11、某年七月份雨天是晴天的2/3,阴天是晴天的2/5,这个月晴天有几天? 12、商场有白、蓝、花布一共1380米,白、花布米数的比是5∶6,花布的米数是蓝布的3/2倍,三种布各有多少米?

13、三组同学采集树种,甲组、乙组、丙组的工作效率的比是5∶3∶4。甲组采集了15千克,乙组比丙组少采集多少千克? 14、甲数是乙数的3/5,丙数是甲数的2/3,丙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15、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5/7公顷,8台拖拉机45分钟耕多少公顷? 16、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下的1/3,第三次剪去又剩下的1/4,剩下的绳子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17、一种混凝土的水泥、黄沙和石子的比是2∶3∶5,如果有3/4吨的水泥搅拌混凝土,需要黄沙和石子个多少吨。 18、小红8天读一本书的2/5,剩下的准备6天读完,平均每天读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奥数第四讲繁分数的计算

(一)繁分数的计算 --------巧取倒数法 【知识要点】 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还含有分数或四则混合运算的分数叫做繁分数.通常无法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因此繁分数的运算过程就是化简的过程,要分别对分子和分母逐步进行计算,其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概念清楚,运算迅速正确,而且还需要探索和掌握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化“繁”为“简”. 繁分数由分子部分、分母部分和分隔分子及分母的主分数线三部分构成.繁分数化简的目的是使分子部分及分母部分都不再含有分数. 连分数是一类特殊的繁分数,它的化简也用到繁分数化简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计算 1 1 4 1 3 1 2 3 - - - (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从下往上,依层化简 1251312 21;33; 3335/355 -==-=-= 1543112 44;. 43 12/5121243 12 -=-== 练习一 1.试计算 1 1 4 1 3 1 2 1 1 2 - + - + (1997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2.计算 1 1 1 1 2 1 3 1 4 5 + + + + (199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原式=. 例2已知= = + + + x x 则 , 11 8 4 1 1 2 1 1 1 .(1999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解析 181313 ,11,; 111 1188 122 111 2 144 4 x x x =∴+=+= +++ +++ + 进而我们有: 12 22, 13 4 x +=+ + 12135 ,,. 13424 4 x x x =+== + 练习二 1.已知:= = + + + x x 则 , 25 18 4 1 1 2 1 1 1 .(2000年北大少年数学邀请赛第二试试题) 解析因为 2.已知167, 196 1 1 2 1 3 1 4 x x = + + + + 求的值. 解析 【课后精练及思考题】 计算 5 3 79 511 3649 + + - (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计算试题) 解析.

六年级奥数培训第16讲--比的应用(一)

第16讲比的应用(一) 一、知识要点 我们已经学过比的知识,都知道比和分数、除法其实是一回事,所有比与分数能互相转化。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数是乙数的2 3 ,乙数是丙数的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思路导航】 甲、乙两数的比 2 :3 乙、丙两数的比 4 :5 甲、乙、丙三数的比 8:12 :15 答: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8:12:15。练习1: 1.甲数是乙数的4 5 ,乙数是丙数的 5 8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2.甲数是乙数的4 5 ,甲数是丙数的 4 9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 ():():()。 【例题2】光明小学将五年级的140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先求出三个小组人数的连比,再按求出的连比进行分配。 ①一、二两组人数的比 2 :3 二、三两组人数的比 4 : 5 一、二、三组人数的比 8:12 :15 ②总份数:8+12+15=35 ③第一组:140×8 35 =32(人) ④第二组:140×12 35 =48(人) ⑤第三组:140×15 35 =60(人)

答:第一小组有32人,第二小组有48人,第三小组有60人。 练习2: 1.某农场把61600公亩耕地划归为粮田与棉田,它们之间的比是7:2,棉田与其他作物面积的比6:1。每种作物各是多少公亩? 2.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与第二组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与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组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的总和少15人。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有多少人? 【例题3】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如果甲校给乙校650本,甲、乙两校图书本数的比就是3:4。原来甲校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由甲、乙两校原有图书本数的比是7:5可知,原来甲校图 书的本数是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由于甲校给了乙校650本,这时甲校的图书 占两校图书总数的 3 43 + ,甲校给乙校的650本图书,相当于两校图书总数的 7 75 +- 3 43 + = 13 84 。 650÷( 7 75 + - 3 43 + )× 7 75 + =2450(本)答:原来甲校有图书2450本。 练习3: 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 读和未读的页数之比为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六年级上奥数第六讲最不利原则

第六讲最不利原则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常常需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这就是最不利原则。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最不利原则以及它的应用。 例1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问:一次最少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 例2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共18个。其中红球3个、黄球5个、蓝球10个。现在一次从中任意取出n个,为保证这n个小球至少有5个同色,n的最小值是多少? 例3一排椅子只有15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例4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最少要试验多少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

例5在一副扑克牌中,最少要取出多少张,才能保证取出的牌中四种花色都有? 例6若干箱货物总重19.5吨,每箱重量不超过353千克,今有载重量为1.5吨的汽车,至少需要多少辆,才能确保这批货物一次全部运走? 巩固训练: 1.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问:一次最少摸出几个,才能保证至少有5个小球颜色相同? 2.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共20个,其中红球4个、黄球6个、蓝球10个。问:一次最少取出几个,才能保证至少有6个小球颜色相同? 3.一排椅子共有18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4.一张圆桌有12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5.口袋里有三种颜色的筷子各10根。问: (1)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三种颜色的筷子都取到? (2)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有颜色不同的两双筷子? (3)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有颜色相同的两双筷子? 6.一个布袋里有红色、黄色、黑色袜子各20只。问:最少要拿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双颜色不相同的袜子? 7.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锁和其中的9把钥匙,要保证这9把钥匙都配上锁,至少需要试验多少次? 8.10吨货物分装若干箱,每只箱子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确保将这批货物一次运走,最少要准备几辆载重量为3吨的汽车?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 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 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 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1 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1)(2)n n n ?+?+,1 (1)(2)(3) 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111 [](1)(2)2(1)(1)(2) n n n n n n n =-?+?+?+++ 1111 [](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11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2)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 (1)(1)3 n n n = -??+ (2) 1 123234345...(2)(1)(2)(1)(1)4 n n n n n n n ??+??+??++-?-?=--+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三、循环小数化分数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13讲 排列组合

六年级奥数辅导第十三讲排列、组合问题 一、排列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中排法,这就是排列问题。在排列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失误有关,而且与各失误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排列公式:P m =(n-1) (n-2)……(n-m+1) n 【例题分析】 例1、有9面颜色不同的信号旗,任意取出3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例2、用0,1,2,3,4,5,6,7,8这九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例3、7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其中甲必须站在中间位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巩固提高】 1、某班有一个小图书馆,有不同的文艺书8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书120本。如果最多从这两类书中各借1本,共有多少种借法? 2、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如果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从1,3,5中任取两个数字,从0,2,4中任取两个数字,共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有多少个? 二、组合问题。

知识导航: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分组”问题,如把同学分两组进行篮球对抗赛,从全班同学中选几人参加数学竞赛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与所取的元素有关,而与元素之间的先后顺序无关。 组合公式C m n =p m n ÷p m m 【例题分析】 例1、六(1)班要在25名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去参加夏令营活动,共有多少种选法? 例2、从6幅水墨画、3幅油画和4幅素描中选取两幅不同类型的画,布置画室。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例3、圆上有12个点,以每3个点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一共可以画多少个三角形?若以每4个点为顶点画一个四边形,可以画多少个四边形? 【巩固提高】 1、要从9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出6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共有多少种选法? 2、某种产品100件,其中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从中抽3件产品来检验, 至少有1件次品的情形有多少种? 3、从16个小朋友中任选4个人合影留念,共需拍多少张照片? 综合练习

六年级奥数-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师版

六年级奥数-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师版(总2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六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确定单位“1” 2.准确找到量所对应的率,利用量÷对应率=单位“1”解题 3.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 BJ03-Y0355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概述 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例如:(1)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 (2)甲比乙多1 8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1”,则甲为 19 1 88 +=,因此乙比甲少 191 889 ÷=. 方法二:可设乙为8份,则甲为9份,因此乙比甲少 1 19 9÷=. 二、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

第四讲 简便运算(二) 一、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运用定律和性质以及数的特点进行巧算和简算的一些方法,下面再向同学们介绍怎样用拆分法(也叫裂项法、拆项法)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运用拆分法解题主要是使拆开后的一些分数互相抵消,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一 般地,形如1a ×(a+1)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a+1 ;形如1a ×(a+n ) 的分数可以拆成1n ×(1a -1a+n ),形如a+b a ×b 的分数可以拆成1a +1b 等等。同学们可以结合例题思考其中的规律。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计算:11×2 +12×3 +13×4 +…..+ 199×100 原式=(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 =1-12 +12 -13 +13 -14 +…..+ 199 -1100 =1-1100 =99100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1. 14×5 +15×6 +16×7 +…..+ 139×40

2. 1 10×11 +1 11×12 +1 12×13 + 1 13×14 +1 14×15 3. 12 +16 +112 +120 + 130 +142 4. 1-16 +142 +156 +172 【例题2】 计算:12×4 +1 4×6 +1 6×8 +…..+ 1 48×50 原式=(2 2×4 +24×6 +26×8 +…..+ 248×50 )×12 =【(12 -14 )+(14 -16 )+(16 -18 )…..+ ( 148 -150 )】×12 =【12 -150 】×12 =6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 13×5 +15×7 +1 7×9 +…..+ 1 97×99

六年级奥数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六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16讲——比较数的大小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②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③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一、小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为方便比较,往往把这些小数排成一个竖列,并在它们的末尾添上适当的“0”,使它们都变成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就把它改写成一般写法的形式)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常用方法 ⑴通分母:分子小的分数小. ⑵通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⑶比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 ⑷与1相减比较法:分别与1相减,差大的分数小.(适用于真分数) ⑸重要结论: ①对于两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大的分数比较大; ②对于两个假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相差相同的数,则分子和分母都小的分数比较大. ⑹放缩法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其它一些思路!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展开思维! 三、数的估算时常用方法 知识梳理

(1)放缩法:为求出某数的整数部分,设法放大或缩小.使结果介于某两个接近数之间,从而估算结果. (2)变换结构:将原来算式或问题变形为便于估算的形式. 考点一: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例1、如果a = 20052006,b = 2006 2007 ,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 例2、如果A =111111110222222221,B =444444443 888888887 ,A 与B 中哪个数较大? 例3、在 a=20032003×2002和 b=20022003×2003中,较大的数是______ ,比较小的数大______ 。 例4、试比较: 2962 2222????L 1442443个与1853 3333????L 14424 43个哪一个大? 例5、已知:258998 369999A =????L ,那么A 与0.1中 比较大,说明原因; 考点二:多个数的比较 例1、(1)把下列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7 ,513,916,15 28 (2)(幼苗杯数学邀请赛)把下列分数用“<”号连接起来: 1017 ,1219,1523,2033,60 91 典例分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训练试卷六及其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训练试卷六 一、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625×8×25×125×5×128 2、(2 211?-)×)3311(?-×…×)10101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一个工人将零件装进两种盒子中,每个大盒子装12只零件,每个小盒子装5只零件,恰好装完.如果零件一共是99只,盒子个数大于10,这两种盒子分别有 、 个 2、纯循环小数..0.a bc 写成最简分数时,分子与分母之和是58,请你写出这个循环小数 . 3、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七分之一,第二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六分之一,第三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五分之一,第四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四分之一,第五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三分之一,第六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二分之一,这时还剩12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猴子所吃桃子的总数是_____只。 4分数 853++?a a 中的a 是一个自然数,为了使这个分数成为可约分数, a 最小是_____ 5、已知=?÷?=??154332991115B A ..D .C 74 7381454215??=÷?A 、B 、C 、D 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三、解答题:(1~7题每题5分,8,9,10题每题10分,共65分) 1、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城相向行驶6小时后可在途中某处相遇.甲车因途中发生故障抛描,修理2.5小时后才继续行驶.因此,从出发到相遇经过7.5小时.那么,甲车从A 城到B城共用了多少小时? 2、一根竹笋从发芽到长大,如果每天长高一倍,经过10天长到40分米。求当竹笋长到2.5分米时,经过了多少天? 3、两个圆柱形的水桶,甲桶的高等于乙桶的2倍.而乙桶的直径等于甲桶直径的2倍.问甲桶的容积A与乙桶的容积B之间究竟哪一个大? 4、四个一样的长方形和一个小的正方形(如图)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米,问长方形的短边长度是几米? 5、大、小两水池都未注满水,如果从小池抽水将大池灌满,则小池还剩水10吨;如果从大池抽水将小池灌满,则大池还剩水20吨,已知大池容积是小池容积的1.2倍,两池中共有水多少吨?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 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 ?a b <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 n n n n ?+?+?+1111[(1)(2)2(1)(1)(2) 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 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二)、“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 (1) 122334...(1)n n ?+?+?++-?1(1)(1)3 n n n = -??+(2) 1123234345...(2)(1)(2)(1)(1)4n n n n n n n ??+??+??++-?-?=--+二、换元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六年级奥数第1—6讲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 一、快速填空。 1 . a是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70.70, a最大可以是(),最小是()。 2. b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 1,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是(),最小公倍数是()。 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5时,返回时速度提高了20%这样将比去时少用()时。 4 .一套西服的价格是250元,其中上衣价钱的1/6正好与裤子价钱的1/4相等。每件上衣()元, 每条裤子()元。 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 5: 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甲数是()。 6 ?在一个密封的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两只红球,两只黄球,明明伸手任意抓一只球,抓到红球的机会是()。 7. 8 (x —3)—5x = 27 , x=()。 8 .把一杯20升的纯牛奶喝掉2升,再用水填满,则牛奶的浓度为()。 二、准确计算。 1 . 1 —3 + 5 —7+ 9- 11 +…—1999 + 2001 三、解决冋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 25%这本书共多少页? 2 .甲、乙两桶油共68千克,若从甲桶中取出它的1/4,从乙桶中取出它的1/3后,两桶油剩下的一 样重。那么,原来甲、乙两桶油各多少千克?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行完全程需要 20时,慢车行完全程需要 5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 4小时,慢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几时? 4 ?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要 10天,乙队需要15天,丙队需要20天,三队一起干, 结果一共用了 6天,甲队实际干了几天? 5、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 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5: 3,中班中男生 和女生的比是2 : 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 30时。开出1 甲队中途撤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