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中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中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中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中的错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摘要】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做题的态度,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再现他做作业时的情境。面对学生作业中的种种错题,我们更多的是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现状和本班学生错题的实际情况,我决定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是共性错误的,要从知识体系上分析出错源。是个性错误的,要分析是审错题目还是看错数字。要对症下药,切实的降低学生的出错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做题的态度,甚至从他的字里行间还可以再现他做作业时的情境。学生做错数学题,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再普遍不过的事。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

1.错题原因分析

1.1 会做而做错。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通常急于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这是造成错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1)信息遗漏。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还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分析: 一、瞧图写钱数 (1)最基本的题目,班里有6人错。(2)考查知识点:认钱、计算与换算,班级错误集中的一题。 解题方法:先分类圈出相同单位的钱数,再计算:1元+1元+2元就是4元;5角纸币+5角硬币+2角纸币=12角=1元2角,1元2角+4元=5元2角 做对的同学有:隗凯斌、陈孟骐、白宇、谷俊澎、赵昊、李玥霖、张博雅、刘泓恺、孟帅奇 二、瞧图写钱数属于基本题,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课堂听讲上明显没有集中注意力,典型错例为18、50元=(18)元(50)角7、40元=(7)元(40)角 解题方法: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表示“分”,家长可根据孩子卷面的错误进行相应练习,也提出严肃批评,最基本的题目都没有答对,可见听讲没有用心,练习度也不够。 三、填单位错的把铅笔8( )的单位填成了8(元)的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便宜、贵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如常见的学习用品铅笔、钢笔、练习本、橡皮等的一般价钱与常用单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价钱。 四、基本训练题型:复合单位换成单一单位,单一单位换成复合单位 五、换钱要加强练习的有:陈文浩、张光富、张博雅、孟帅奇、董晨瑶、张雨夕 六、人民币换算不同单位的比较大小还要单独训练 类型:6元7角与7元比较大小,3元5角与35元 20角与2元,算式与数进行比较,数与数比较 张光富与李晨旭的口算能力要加强: 班级典型错例记录:

人民币计算典型题目: 2元-5角= 元角 6角+7角= 元角 1元5角+5角= 元 教给孩子排序方法:把价钱抄在草稿纸上竖着排列,相同单位对齐,进行标号,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如: 13 元 5角 35 元 48 元 3 元 5角 先比较“元”之前的数的大小,再比较“角”前面数的大小,进行大小按题目要求标号再排序,填写在卷子上。 解决问题 求两数相差几的题目不能正确列式的有:田晓彤、孟尚逸、孟帅奇、陈文浩,不明确求两数之间相差几要用减法,适当画图进行讲解以求明确为什么用减法? 解决问题错的有:董晨瑶、梁梦涵、张博雅袁丰鑫25-10=35(笔误?),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读题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图文并茂的瞧图,联系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解决问题。 班级学生情况概述:班里有很多同学在这次测试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特别就是隗凯斌、谷俊澎、赵昊同学的成绩提高很明显,也瞧出了家长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希望继续稳定状态,加强自我管理。个别同学成绩落后,一些基本题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班级: 姓名: 1.将 13 2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在下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52公顷。 3.一根电线,第一次剪去53,第二次剪去5 4米,( )剪去的长。 A.第一次 B.第二次 C.无法判断 4.一块长方形草坪的周长是40m ,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1)一根电线长10米,第一次用去53,第二次用去5 3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先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2)一堆煤两天烧完,第一天烧了52,第二天烧了5 2吨。哪一天烧去的多一些?(如果去掉“两天烧完”呢) (3)两根同样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2,第二根剪去3 2米。哪一根剪去的长一些? 6.一台拖拉机耕地21公顷,这台拖拉机多少小时耕地5 4公顷?列式为( ) 7.(1)一个长方形的棱长之和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7:2:1。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两个数的比是7:2,他们的平均数是45.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8.从A 地到B 地,甲车需要4个小时,乙车需要5个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 9.两筐梨共重54千克。从甲筐中取出5 2,从乙筐取出6千克,两筐剩下的同样重。两筐梨原来各种多少千克? 10.水果店橘子比苹果多100千克。橘子卖出3 1后,苹果的重量比橘子多25千克。橘子原来有多少千克? 11.(1)一笔钱,单买上衣能买15件,单买裤子能买20条。一条上衣比一条裤子贵( )%。 (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50天,乙队独做要40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低( )%。

12.将厚度为0.1毫米的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对折4次后,这张纸厚( )毫米。 A.0.4 B.0.8 C.1.6 D.3.2 13.水结成冰厚,体积会增加10 1。那么,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将减少( )。 A. 91 B. 101 C.11 1 14.甲、乙、丙三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甲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3 1,乙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4 1。丙队修了多少米? 15.奶糖每千克24元,水果糖每千克18元,巧克力每千克48元。商店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360元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 16.集体照收费标准:“6.5元,送4张照片。另外加印每张0.8元。”我们班有48名同学,2位老师。每人一张,应付多少元? 17.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搭成下面这组积木,至少需要( )个。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18.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9.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多了8厘米,原来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按3:1放大后,面积是( )平方厘米。 21.下列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表没有统计图形象具体,用处不大。 B.统计图中折线统计图最有用,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C.这样分段整理身高数据不正确:140~145,145~150,150~155…… D.黄山、泰山、华山主峰的海拔高度,既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制成扇形统计图。

小学生数学中常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精品教育文档

xx数学中多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惠的人知错及时改正,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今后不犯类似错误。愚笨的人犯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学习中也同样有类似现象发生,尤其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喜欢急于求成、大意、字体不工整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下面就小学生多见的错题原因及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1.小学数学中多见的错题产生原因分析 学生常在作业或考试中出现计算错、抄错数、答非所问等一些现象。有些题自己苦思冥想想不出来,但经过别人稍一点拨,立刻恍然大悟。这些错题的背后,如果仔细分析,却隐藏着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详尽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2生活经验匮乏,对题目理解不透。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出题者所用的数字不是生编应造,每一道题的答案都符合实际生活、生产常识。如果你计算出飞机每小时行40千米;参加兴趣小组的有18.56人,遇到这种不符合实际的数时,就要回过头来检验是不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错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限的,有些数学题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1.3受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最先学习的东西往往记忆比较深刻,如果以前学过的东西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叫知识的正迁移,否则就叫知识的负迁移。在学习简易计算时老师总强调“凑整法“所以当学生遇到下面的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想到了“凑整“而忽视了简易算法的可行性。 1.4知识掌握不牢靠,思维不灵敏出错。数学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做题时经常会套错公式,对于灵敏多变的题考虑不全面,比如: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公式混;梯形面积计算时除以2;把48根小棒平衡分成若干份有几种分法?大多数学生只想到1到2种做法。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地

(完整版)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朝营 单位: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一、计算方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错误的收集,进行了汇总分类: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如:9+6这样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 (2)算理不明: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法则没有牢固掌握和准确运用造成的。如12×3有的学生就算2×3=6,最后结果等于16,没有体会到3个十的意义。 (3)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4)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

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 (5)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 (6)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7)缺乏验算: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

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西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题组执笔:李亚琴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错误错误类型原因分析矫正策略研究计算正确率提高教学效果方法计算能力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从低年级的一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到中高年级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简便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可以说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几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容易忽视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包括部分老师认识上的错误,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一部分老师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因此,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与说明 1、年级:四年级全体学生 2、计算: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计算速度。 3、计算错误案例:学生在学习、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4、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与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与研究》中期报告(2013-01-04 23:07:21)转载▼ 标签:杂谈 《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背景和意义 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老师充满激情的讲,学生认真的听,看似好像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课后作业的检验,效果好像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好。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学的快忘得也快,作业中五花八门的错误往往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然而我们只是将这些错误简单的归咎为“粗心”、“不认真”,一贯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的“改错”,有的错误甚至重复多次,这样一遍遍的改错导致学生课业不断加重,效果却不明显,错题仍然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把小学数学常见错题案例分析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教师和学生入手,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作业中错误。、 二、研究方向 1、及时记录平时学生作业中的错题 我目前所带两个年级的数学三年级和五年级都属于中高段,所以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中高端小学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题。首先要训练学生及时记录平时的错题;其次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并可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错题集。 2、分析错题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研究 可针对学生常见的错例,采取个别访谈集体讨论,找出学生的原因,将这些原因进行共性和个性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研究内容: 通过运用观察、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搜集学生作业中常见错题的资料,从而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具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 四、预期成果 1、学生常见错题案例分析集绵。 2、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3、结题报告。 五、研究情况 1、收集资料:学习有关错题分析方面的著作及论文,及时与同事和学生进行沟通,整理资料。 2、收集记录,分析错因并进行分类整理。 (1)共同合作,对课本中、练习册和单元试卷中出现的易错题和典型错题进行整理,每位学生都有一个错题整理本记录当天的错题。 (2)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错题,互相帮助分析解决错题。 (3)根据错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当出现同类问题时,运用相同的解题策略,避免出现同类问题。 3、制定阶段性的实施计划,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调整方案,做好小结工作。 4、把错题收集整理,写出错因和解决方案,形成错题集。 5、在期末总复习中,利用错题指导学生复习,可多出一些学生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题。 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教师方面:通过收集整理、个别访谈等方式整理错题集,分析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细化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学生方面:通过每天记录错题,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记录习惯;在自己寻找错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做完题后,认真检查自己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是否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一: 题目:解决问题:玫瑰花和百合花共有819枝,并且玫瑰花的数量是百合花的2倍。玫瑰花有多少枝? 学生错解: 错误1:819÷2=409(枝)……1(枝) 2个占8.3% 错误2:819÷(2+1) =819÷3 =273(枝) 8个占33.3% ◆原因分析: 和倍关系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 1.理解能力差影响解题。学生读题之后,难以找出表示一份的数(单位1),难以找出对应量,问题要我们求大数还是小数还搞不清楚。导致解答错误。 题目中819枝所对应的是几份数,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273枝到底是玫瑰花还是百合花的数量还搞不清,只是任务观点算出得数就了事了。 2.还不会用线段图或图形等式把文字表达的数量关系表征出来。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主要是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没有认识到学生理解具体题意的难处,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字转化为图形的具体困难。 从访谈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需要画图,会通过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正确解答。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要老师稍加指引,才能顺利解答。极少数学生是根本不懂,胡乱解答。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养成多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弄清题意,形成题意的清晰印象。在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重音读,边读边停顿,使学生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再让学生看题,用简单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有条理、有根据的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要善于挖潜题目中一些隐藏了的条件,如:百合花是单位1(1份),玫瑰花就是这样的2份,其实819枝就是指这样的3份。 2.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一:借助线段图,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线段图可以更好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步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哪个具体量的大小,要弄清哪段表示什么,如:哪段表示百合花,哪段表示玫瑰花,819枝指的是哪个部分。)画好图后要注意图与文字的再次对比,以便正确理解题意,从而更好地解答。总之,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但应加强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让画图成为学生理解题目的一种手段、工具。还应加强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进行文字和图形的转化,从而提高解题正确率。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高坪小学吴小梅 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寻找错误,在错误中认识错误,找到解决的办法,牢固地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下面我就二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到施教策略。 (一)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卷:我会填空 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人。 学生错误呈现: 生1: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2 )人。 ( 生2: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2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0 )人。 生3: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 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1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0 )人。 生4: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 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 30 )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 8 )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 10 )人。 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第(1)小题的答案是(10)的学生有26个人,答案是(12)的8人,还有11人是其他的答案,正确率18%;第(2)小题的答案(8)的有33人, 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0%;第(3)小题的答案是10的有15人,答案是(12)的有7人,答案是(0)的有11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24%。 错误的原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题目看视简单,但是稍微 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做错。在测试中,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做全对,主要错误原因是:?学生没有仔细去审题,没有很好的去理解题意;?把“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很多学生填(10)和(8)。 教师的施教策略: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在试卷分析课上对这一题做了重点 讲解。第一:要求学生自行读题3遍,试一试找出自己的做错原因,并把读题后你对题目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第二: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两道”和“第二道”、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心得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心得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

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分析: 一、看图写钱数 (1)最基本的题目,班里有6人错。(2)考查知识点:认钱、计算和换算,班级错误集中的一题。 解题方法:先分类圈出相同单位的钱数,再计算:1元+1元+2元是4元;5角纸币+5角硬币+2角纸币=12角=1元2角,1元2角+4元=5元2角 做对的同学有:隗凯斌、陈孟骐、白宇、谷俊澎、赵昊、李玥霖、张博雅、刘泓恺、孟帅奇 二、看图写钱数属于基本题,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课堂听讲上明显没有集中注意力,典型错例为18.50元=(18)元(50)角 7.40元=(7)元(40)角 解题方法: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表示“分”,家长可根据孩子卷面的错误进行相应练习,也提出严肃批评,最基本的题目都没有答对,可见听讲没有用心,练习度也不够。 三、填单位错的把铅笔8()的单位填成了8(元)的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便宜、贵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如常见的学习用品铅笔、钢笔、练习本、橡皮等的一般价钱和常用单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价钱。 四、基本训练题型:复合单位换成单一单位,单一单位换成复合单位 五、换钱要加强练习的有:陈文浩、张光富、张博雅、孟帅奇、董晨瑶、张雨夕 六、人民币换算不同单位的比较大小还要单独训练 类型:6元7角和7元比较大小,3元5角和35元 20角和2元,算式和数进行比较,数和数比较 张光富和李晨旭的口算能力要加强: 班级典型错例记录:

人民币计算典型题目: 2元-5角= 元角 6角+7角= 元角 1元5角+5角= 元 教给孩子排序方法:把价钱抄在草稿纸上竖着排列,相同单位对齐,进行标号,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如: 13 元 5角 35 元 48 元 3 元 5角 先比较“元”之前的数的大小,再比较“角”前面数的大小,进行大小按题目要求标号再排序,填写在卷子上。 解决问题 求两数相差几的题目不能正确列式的有:田晓彤、孟尚逸、孟帅奇、陈文浩,不明确求两数之间相差几要用减法,适当画图进行讲解以求明确为什么用减法? 解决问题错的有:董晨瑶、梁梦涵、张博雅袁丰鑫25-10=35(笔误?),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读题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图文并茂的看图,联系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班级学生情况概述:班里有很多同学在这次测试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特别是隗凯斌、谷俊澎、赵昊同学的成绩提高很明显,也看出了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希望继续稳定状态,加强自我管理。个别同学成绩落后,一些基本题目和课堂重点练习内容都没有掌握也说明了平时课堂听讲存在的问题,个别联系了家长请家长共同配合做好思想教育和家庭的监督引导。

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5859238.html, 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郑丽燕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创新错题教学策略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主要措施,也是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与提高小学生数学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更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分数乘法为例分析了数学错题产生原因,为实现小学数学错题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原因;对策分析;分数乘法 小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传统数学错题解决措施以老师讲解正确解题思路与公布问题答案为主,造成了数学错题教学资源的浪费,降低其对完善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与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应加强对数学错题原因研究力度,从转变错题教学理念、纠正小学生错误学习习惯等措施来提高数学错题反思与解析能力,扩大了错题教学资源教育价值,为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一、小学数学错题产生原因 (一)粗心大意 数学与小学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强的严谨性、逻辑性与抽象性、广泛性,部分小学生做题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做错了明明会做或难度较低的数学题,而小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是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小学生过于自信,认为其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答案,而没有对数学问题答案进行验证,这些都是导致小学生数学考试丢分现象严重的原因。 (二)数学概念理解错误 许多小学生并没有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错误,降低了数学概念对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指导与促进作用,进而弱化了小学生数学理论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小学生数学概念的不确定性也提高了小学生错题率,增加了小学生成功解答数学题的难度。 (三)审题不清 部分小学生急于求成,没有认真审题以至于遗漏数学题题目中的重要信息,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理解数学题题目的情况,从而导致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思路不正确的结果。 二、降低小学数学题出错率的措施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生的马虎在学习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一、视觉出错 在整数、小数或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有的学生会粗心抄错数字或把符号看错,导致计算结果不符。 错例: 0.2÷0.1=0.02 分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注意力不稳定,作业马虎粗心,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加强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培养外,还要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 二、顺序出错 错例: (1) 25.3÷(24.6-4.6÷0.23) =25.3÷(0÷0.23) =25.3÷0 =0 (2) 0.75+0.25-0.75+0.25 =(0.75+0.25)一(0.75+0.25)

=1-1 =0 分析:以上错误都是学生没有按正确的运算顺序算,而是错误使用简便算法造成的,从意义上来说,原题是0.75加上两个0.25,又减去一个0.25,但添上括号之后却变成了0.75加一个0.25又减去了0.75和0.25的和,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建议从算式意义的角度来理解。通过观察可以知道0.75减了一个自己,又加了两个0.25,所以原算式可以改为:0.75一0.75+0.25+0.25=0.5 三、简便出错 错例1: 466- (66+125) =466-66+125 =400+125 =525 分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如果从去括号的角度来讲,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不需要改变,如 125+ (75-69) =125+75-69,可以把这两种情况给学生对比讲解。 错例2: 28 × 99=28 ×100-1=2800-1=2799 分析:学生知道凑整简便方法,但是没有考虑运算顺序。可以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心得完整版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 究心得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与研究心得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一贯是这样做的:在做错的题上打上红红的叉,头也不抬,在附上那个两个字“订正”。不问青红皂白的批判,导致的后果是不知其所以然,慑于老师的权威,一些同学只好偷偷借来别的同学的作业抄袭,应对老师,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若是错的同学多了,老师不免嘀咕:“这道题怎么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好吧,明天再强调。结果是不明就里地炒冷饭,对于成年人而言,元认知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行。可是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学生来说,确实不胜其烦,尤其是平时就很难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 其后果,教师劳心劳力,学生收效甚微,且错题依然曾出不穷,学习困难学生呈加速度增长;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辛勤耕耘,但缺失了新鲜感,增加了倦怠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只能发出越来越深的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 我将数学题型划分为两大类:考察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察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 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 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而像写作这一类主观性题目,我给同学们总结为“不选难的,只写对的”。 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我认为错题有以下用途: 1.可以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2.可以作为第二节课的课堂作业和单元过关测试题。 3.作为学生考试之前的复习资料,这时候可让学生重读、重做错题。 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题目:解决问题:玫瑰花和百合花共有819枝,并且玫瑰花的数量是百合花的2倍。玫瑰花有多少枝? 学生错解: 错误1:819÷2=409(枝)……1(枝) 2个占8.3% 错误2:819÷(2+1) =819÷3 =273(枝) 8个占33.3% ◆原因分析: 和倍关系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 1.理解水平差影响解题。学生读题之后,难以找出表示一份的数(单位1),难以找出对应量,问题要我们求大数还是小数还搞不清楚。导致解答错误。 题目中819枝所对应的是几份数,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273枝到底是玫瑰花还是百合花的数量还搞不清,仅仅任务观点算出得数就了事了。 2.还不会用线段图或图形等式把文字表达的数量关系表征出来。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 主要是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没有理解到学生理解具体题意的难处,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字转化为图形的具体困难。 从访谈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需要画图,会通过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准确解答。绝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要老师稍加指引,才能顺利解答。极少数学生是根本不懂,胡乱解答。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养成多读题的习惯 读题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弄清题意,形成题意的清晰印象。在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重音读,边读边停顿,使学生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再让学生看题,用简单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有条理、有根据的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要善于挖潜题目中一些隐藏了的条件,如:百合花是单位1(1份),玫瑰花就是这样的2份,其实819枝就是指这样的3份。 2.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一:借助线段图,增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线段图能够更好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步画出线段图协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哪个具体量的大小,要弄清哪段表示什么,如:哪段表示百合花,哪段表示玫瑰花,819枝指的是哪个部分。)画好图后要注意图与文字的再次对比,以便准确理解题意,从而更好地解答。总来说之,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但应增强学生画图意识的培养,让画图成为学生理解题目的一种手段、工具。还应增强学生画图水平的培养,使学生能实行文字和图形的转化,从而提升解题准确率。 单位换算:4250mm=()dm()cm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一、看图写钱数 (1)最基本的题目,班里有6人错。(2)考查知识点:认钱、计算和换算,班级错误集中的一题。 解题方法:先分类圈出相同单位的钱数,再计算:1元+1元+2元是4元;5角纸币+5角硬币+2角纸币=12角=1元2角,1元2角+4元=5元2角 二、看图写钱数属于基本题,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课堂听讲上明显没有集中注意力,典型错例为18.50元=(18)元(50)角7.40元=(7)元(40)角 解题方法: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表示“分”,家长可根据孩子卷面的错误进行相应练习,也提出严肃批评,最基本的题目都没有答对,可见听讲没有用心,练习度也不够。 三、填单位错的把铅笔8()的单位填成了8(元)的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便宜、贵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如常见的学习用品铅笔、钢笔、练习本、橡皮等的一般价钱和常用单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价钱。 四、基本训练题型:复合单位换成单一单位,单一单位换成复合单位 五、人民币换算不同单位的比较大小还要单独训练 类型:6元7角和7元比较大小,3元5角和35元 20角和2元,算式和数进行比较,数和数比较 班级典型错例记录:

人民币计算典型题目: 2元-5角= 元角 6角+7角= 元角 1元5角+5角= 元 教给孩子排序方法:把价钱抄在草稿纸上竖着排列,相同单位对齐,进行标号,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如: 13 元 5角 35 元 48 元 3 元 5角 先比较“元”之前的数的大小,再比较“角”前面数的大小,进行大小按题目要 求标号再排序,填写在卷子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错题案例分析 (一)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测试卷:我会填空 5、有30个同学做两道数学题,有8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一题,有10个同学只做对了第二题,其余的同学两道都做对,请回答: (1)两道都做对的有()人。 (2)只做对一道的有()人。 (3)两道都做错的有()人。 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第(1)小题的答案是(10)的学生有26个人,答案是(12)的8人,还有11人是其他的答案,正确率18%;第(2)小题的答案(8)的有33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0%;第(3)小题的答案是10的有15人,答案是(12)的有7人,答案是(0)的有11人,还有12人是其他答案,正确率是24%。 错误的原因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题目看视简单,但是稍微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做错。在测试中,全班没有一位学生做全对,主要错误原因是:①学生没有仔细去审题,没有很好的去理解题意;②把“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没有弄清楚,所以很多学生填(10)和(8)。 教师的施教策略: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在试卷分析课上对这一题做了重点讲解。第一:要求学生自行读题3遍,试一试找出自己的做错原因,并把读题后你对题目的理解和大家说一说。第二: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两道”和“第二道”、“一道”和“第一道”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三:再让学生独立订正,然后集体交流。试卷分析后,90%的学生对题目有了很好的理解,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像这种文字比较多又看似简单的题目,更要引导学生多家细心,因为这种题目往往是最容易做错的。同时我们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做好后检查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课堂作业本:P13: 1、按要求在框内填算式。

小学数学常见错题分析与纠正

小学数学常见错题分析与纠正 一、小学生解题产生错误的成因透析 1、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 在学生所反映出的解题错误问题中,基础知识与解题技能方面的不足,是错误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而这又主要反映在对基础概念了解模糊与自身运算技能欠缺。 2、心理方面的原因 针对小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遗忘障碍。遗忘导致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出错. (2)急躁。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再加之教师教学陈旧,因势利导不够,且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 另外,部分小学生自尊心很强,求成心切,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一般意志力薄弱,易情绪化,紧张浮躁,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容易出错,特别在紧张的考试中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3)思维不灵活。现在小学期间的应用问题越来越灵活,需学生从题目内部充分挖掘信息,从而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但由于有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无从下手,导致解题障碍。当然,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纠正错误的主要策略 1、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素质 考试能够暴露出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考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达不但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潮当然“心病还须心药医”,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认识到解题是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气质的个性参与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思维过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升学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解题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养成如下良好习惯: ①认真计算②认真审题③认真检查 3、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学生解题受阻后,一旦激发,产生顿悟,欣喜之余往往伴有着一种冲动心态,导致自身干扰增强,记忆冲淡,形成暂时遗忘,使自己陶醉于胜利之中,从而忽视了必要的检查,极可能出错。此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回顾,以克服学生思维性干扰带来的弊端。这时候反思性的教学显得很重要,而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数学日记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学生的“错题档案”,促使他们成为问题本质的发现者。通过数学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慢慢纠正解题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以及一些不好的学习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