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资料

最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资料
最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资料

精品文档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1 主题内容与

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

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

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8 扩大延深勘探的矿区,应充分利用已有勘探报告和矿山生产中的资料,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探。

3.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3.10 各矿种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

基本要求以本规范为准,各矿种可依其特点,在矿种规范中制订相应要求,与本规范配套使用。

4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4.1勘探类型划分

4.1.1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分为

三类: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第

二类裂隙充水矿床;第三类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类可按岩溶形态划分为三个亚类: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4.1.2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或层,下同)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充水方式分为: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冒落带之上,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注)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之下,矿层与主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碎带、弱透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坊

注:一般将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的岩层视为隔水层。·4.1.3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

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

弱至中等,或主要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4.2 勘探程度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2.1 一般要求

4.2.1.1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

4.2.1.2 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着重查明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4.2.1.3 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开采中防治水的建议。

4.2.1.4 详细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详细查明地表水对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论证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议。

4.2.1.5 矿层与含(隔)水层多层相间的矿床,应详细查明开采矿层顶、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和隔水性,断裂发育程度、导水性以及沟通各含水层的情况,分析采矿对隔水层的可能破坏情况。当深部有强含水层时,应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从底部获得补给的途径和部位。

4.2.1.6 调查老窿的分布范围、深度、积水和塌陷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估算积水量,提出开采中对老窿水的防治建议。

4.2.1.7 对有热水、气(有害气体,下同)的矿床,应基本查明热水,气的分布、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压力、温度、梯度、流量,大致查明热水、气的来源及其控制因素,有害气体成分及其浓度,地热盖层的厚度,热异常区的范围、温度及热水、气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4.2.1.8 冻土地区矿床,应详细查明冻土的类型、分布、厚度、层上水、层间水、层下水的空间分布、富水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4.2.1.9 水溶法开采的盐类矿床,应详细查明岩、矿层的空间分布,矿层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指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崩解性、透水性等),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各含水层与矿层的空间关系及其水力联系情况。

4.2.1.10 扩大延深勘探矿区,应充分研究已有勘探和矿山生产的资料,评价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扩大勘探的矿区,应详细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断裂破碎带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在扩大范围内的变化,当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不大时,可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否则应按新矿区的要求进行勘探。

延深勘探矿区,应详细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断裂破碎带向深部的变化,若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不大,可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当深部发现新的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破碎带时,应按4.2.1.2和4.2.1.3条执行,并可根据实际条件结合已有的矿山巷道进行放水试验,查明深部含水层富水性变化及地下水径流场特征,预测矿坑涌水量。

4.2.2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4.2.2.1 孔隙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砂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隔)水层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评

价流砂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2.2.2 裂隙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裂隙含水层的裂隙性质、规模、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充填情况及其富水性;岩石风化带的深度和风化程度;构造破碎带的性质、形态、规模、及其与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裂隙含水层与其相对隔水层的组合特征。

4.2.2.3 岩溶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岩溶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充填深度和程度、富水性及其变化,地下水主要径流带的分布。

以溶隙、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查明上覆松散层的岩性、结构、厚度,或上覆岩石风化层厚度、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在疏干排水条件下产生突水、突泥、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的程度与分布范围以及对矿坑充水的影响。对层状发育的岩溶充水矿床,还应查明相对隔水层和弱含水层的分布。

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位置及其与暗河之间的联系;暗河发育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关系;暗河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补给量、补给方式及其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暗河入口处的高程、流量及其变化;暗河水系与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4.2.3 不同充水方式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4.2.3.1 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边界、补给途径和地段:直接充水

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地表水、导水断裂的关系。当直接充水含水层裸露时,还应查明地表汇水面积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强度。

4.2.3.2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直接顶板隔水层或弱透水层的分布、岩性、厚度及其稳定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受断裂构造破坏程度,研究和估算导水裂隙带高度(附录F),分析主要充水含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层地下水进入矿坑的地段。

4.2.3.3 底板间接进水的矿床:应着重查明承压含水层径流场特征,直接底板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理性质,以及断裂构造对底板完整性的破坏程度,分析论证可能产生的底鼓,突水的地段(附录G)。

4.3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

4.3.1 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4.3.1.1 应结合矿区具体条件,针对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从区域着眼,立足矿区、把矿区和区域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作为统一系统进行研究。应重视水文地质测绘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等基础工作,配合地面物探或井中物探,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当规模的抽水试验,运用多种勘探手段,加强综合分析研究,从而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充水因素。

4.3.1.2 水文地质勘探钻孔,应尽量构成剖面,既控制地下水天然流场的补给、径流、排泄各个地段;又要控制开采后流场变化,特别是进水通道地段。

4.3.1.3 群孔抽水试验,主孔宜布在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段或强迳流带上。必须有足够的观测孔(点),观测孔布置必须建立在系统整理、研究各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目的,水文地质分区情况,矿坑涌水量计算方案等要求确定,应尽可能利用地质勘探钻孔、地下水天然或人工露头作为观测孔(点)。

4.3.2 勘探工程量

4.3.2.1各类型充水矿床勘探所需的基本工程量应结合矿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满足相应的勘探程度要求为原则。可参照表1、表2执行。

4.3.2.2 表1、表2工作量指各勘查阶段的基本工作量,小型矿床可酌减。

4.3.2.3 表1、表2所列抽水试验和动态观测孔的数量,指控制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基本工程量,次要充水含水层及构造破碎带必须根据矿区的具体条件增加相应的工程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3.2.4矿区附近有水文地质条件相似的生产矿井资料可利用时,可适当减少抽水试验或其他工作量。

4.4 勘探技术要求

4.4.1水文地质测绘

4.4.1.1水文地质测绘分为区域和矿区。区域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重点,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

绘;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重点。

4.4.1.2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区域一般采用1∶50000—1∶10000;矿区一般采用1∶10000—1∶2000。

4.4.1.3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应全面搜集和充分利用航(卫)片解释、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和相邻矿区的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表1 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表

孔隙充水为主的矿裂隙充水为主的矿简中复简中复普查、详500010000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勘10002000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全部钻普查、详

与编录孔占地质孔的120340560340560780勘例12312详4水文地质剖面数(条25

2

3

勘36

各水文地质剖面不少加深揭露底板充水含水层钻详查、勘

(个分层静止水位观测孔全部水文地质全部水文地质详查、勘(个详2353单孔(个勘22322详3多孔(组勘21详群孔(组1

2勘根据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计算水源地选择的需要,选代详性地段设地表水(处根据实际需要对详查阶段各站取舍和补勘5

7

详5

10

钻孔(个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勘补和补详查、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泉(个勘探坑槽道或生详查、勘勘察坑道和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

矿水化学样、细菌样详查、勘可作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按丰、枯季取

普查详查代表性水点,以控制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原水化学分析

普查详查地面物根据需要布

钻孔水文物探测详查、勘水文地质孔应进

远离气象台站的矿区,气象变化大,应建立临时性的降水、气详查、勘查气象观测温观测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4.1.4水文地质测绘应全面收集矿区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

象资料;详细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其水化学特征、岩溶发育情况、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调查矿山老窿的分布:对现有生产矿井或勘探坑道进行水文地质编录,系统收集生产矿井(或露天采矿场)的水文地质资料。

4.4.2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

4.4.2.1观测和详细记录钻进中涌(漏)水、掉块、塌孔、缩(扩)径、逸气、涌砂、掉钻等现象发生的层位和深度,测量涌(漏)水量,有条件时,应观测钻进中动水位和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必要时应测量稳定水位并进行简易放(注)水试验。

4.4.2.2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溶率。

4.4.2.3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位。

4.4.3水文地质钻探

4.4.3.1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地洗井措施。

表2 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工作基本工程量表

工类溶蚀裂隙充水为主的溶洞充水为主的暗河充水为主的作岩溶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

床岩溶充水矿床型量项复杂复杂简单中等简单中等复杂目1︰50000~1︰10000 普查、详查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勘探 1︰10000~1︰2000

钻孔简单易水文地普查、详查全部钻孔

质观测与编录孔占勘探 50~60 60~70 80~90 60~70 70~80 80~90

80~90 地质孔的比例(%)3~2 2~4 5

14 ~0详查~1 12 2~0~1 ~水文地质剖面数(条)53 2~5 3~2 1勘探~23 ~12 ~3~5

~7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各水文地质剖加深揭露底扳充各水文地质剖面不少详查、勘含水层钻孔(个不少分层静止水位观测孔全部水文地质全部水文地质详查、勘(个7

535详单孔(个3

3232勘2根据实际条件2

详2需要确多孔(组22勘22群孔(组勘

钻孔和暗河水连通试勘

根据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矿坑涌水量计算和水源地选择的需要,选代详性地段设地表水(处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的站取舍和补勘根据需要确79725详1钻孔(个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勘

出(入)口处暗详查、勘详查、勘根据需要选择代表性井

生产矿井或勘探勘探坑道及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详查、勘水化学样、细菌可作为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点按丰、枯季取详查、勘验普、详、代表性水点,以控制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原水化学分普、详、地面物根据需要布详查、勘水文地质孔进钻孔水文物探油气温观远离气象台站的矿区气象变化大时应建立临时性的降水、详查、勘探气象观测站

钻孔揭露多个含水层时,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分层抽水试验和分层4.4.3.2

测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合格时应重新进行。抽水试验孔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钻孔孔径视钻孔目的确定,4.4.3.3

,水位观测孔观测段孔径应满足止91mm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一般不小于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70%,破碎带大于604.4.3.4钻孔应取芯钻进。岩芯采取率:岩石大于)当采用水文物探测井,能正确划分含(隔%。砂和砂砾层大于70粘土大于%,50 水层位置和厚度时,可适当减少取芯。4.4.3.5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4.3.6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少数孔兼顾矿体主要储量分布标高。对底板直接或间接充水的矿床,应按勘探剖面加深控制,其深度以揭穿含水层的裂隙、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4.4.3.7应结合矿区的物性条件,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水文物探测井(含井中测流)。

4.4.3.8钻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外,均应封孔,封孔方法宜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的开采方式研究确定。

4.4.4抽水试验

4.4.4.1抽水试验前应获得自然流场水位、流量变化趋势和速率的资料;试验过程中,严禁抽出的水就地排放造成回渗或倒灌;注意观测地面塌陷、沉降现象。

4.4.4.2 抽水试验方法分为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可根据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要求选择。

4.4.4.3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

a.水位降深应根据试验目的和含水层富水程度确定,应尽设备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其值宜不小于lOm;当采用涌水量与降深相关方程预测矿坑涌水量时,应进行三次水位降低。

b. 稳定时段延续时间宜根据含水层的特征,补给条件确定。单孔抽水试验最低不少于8小时,替水层抽水、带观测孔抽水和有越流以及潮汐影响的抽水,必须适当延长。

c.稳定时段内钻孔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

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分析

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6:12:24.49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4期作者:韩晓敏[导读] 本文也就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进行分析,在介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韩晓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查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水工环的进一步发展,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成为了矿区地质勘查中比较常用的手段。该地质勘查方法通过利用矿产勘查和普查的方式,有效对矿产进行开采和评价。为此,为了保障矿区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意义重大。本文也就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进行分析,在介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关键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水资源和地质能源的需求量逐渐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推进矿区水工环工作,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者必须要利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方法,结合当地的环境,考虑地下水、气候等因素,对矿区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保障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推进矿区开发工作效率。 一、现阶段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的方法 1.1水质分析方法水质分析方法就是工作人员通过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水样,并对水成分进行检验和分析,判断水是否被污染的方法,一旦水质被污染,工作人员就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该方法的具体工作方法是: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选取2kg的水样,并将其放在塑料袋中,利用石蜡等封口,保障密封性。其次,工作人员为了对水样进行分析工作,必须要将水样做好标记,写好水样的获取时间和编码。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水样送到相关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工作。检测人员会依据水样的气味和温度,重点观察周围环境的水文和水质等,并判断水样的污染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矿区水质污染范围扩大。 1.2水工环地质测绘方法所谓水工环地质测绘方法就是需要工作人员记录矿区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情况等等,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对矿区地区的岩石和地下水情况做好考察工作,及时记录地质信息,将不良的地质情况反映给上级领导,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自然地质灾害对矿区工程项目的影响,保障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1.3矿区钻孔静止后水位测量方法所谓矿区钻孔静止后水位测量方法就是在钻孔结束后,工作人员对矿区所在区域的地质和水位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一旦勘测人员在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水、掉块等情况,工作人员就需要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利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的矿产开采情况,对测量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在合理分析矿区水位情况的基础上,减去不必要的步骤,保证矿区钻孔静止后水位测量的顺利进行。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在水位测量的过程中,明确测量步骤,及时检查矿区是否出现漏水情况,以此保证矿区的顺利开采。 1.4气象资料收集方法矿区的气象情况会对矿区地质勘查工作产生影响,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工作人员就无法开展勘查工作。为此,为了保证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前收集矿区地区的气象资料,做好气象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矿区的最大降雨量,合理确定矿区资源的开采方向,保障矿区不能出现漏雨等现象,否则将不利于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另外,勘查人员必须要依据矿区的水质分析和气象资料,提出相关技术,以协助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并明确勘查人员的责任,推进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二、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中使用的技术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在于勘查和了解矿床开采的过程,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时,忽略了矿床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无论工作人员采用什么勘查技术,都需要以保护矿床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为前提,保障矿区开采工作不影响周边环境。下面介绍了两个勘查人员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中使用的技术: 2.1 RTK技术所谓RTK技术就是勘查人员利用信息系统,降低GPPS定位技术误差的技术。利用RTK技术,勘查人员可以将卫星定位的误差缩小在很小的范围内,且利用该方法可以缩小相位差,保障相位差的合理性,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接收设备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和自己收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利用相位差,来减小误差,并得到详细的三维坐标,从而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为此,该技术的使用会使水工环地质勘查结果更加的准确。另外,RTK技术需要接收设备辅助工作,且一个流动站需要多设置一些接收设备,这是RTK技术的工作原理。目前,RTK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了水工环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它对环境保护、灾难预测等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掌握该技术,工作人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改进该技术。 2.2 GPS技术在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为了确定基准站的具体位置,工作人员必须要利用GPS技术,收集需要的数据,从而对基准站进行定位。具体来说,GPS技术的使用需要配备相应的信号接收设备,从而收集GPS传送的数据,获得基准站的位置坐标。就GPS技术自身来说,它的整个数据传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且需要利用三个已知位置点进行预测,确定勘查人员需要勘查的矿区位置。根据这一原则,工作人员可以对地质勘查中的未知点进行测定。由于GPS技术需要使用接收机,当接收机收到GPS信号时,它会自动根据卫星信号,确定待勘查点与卫星的距离,通过三维坐标的计算方法对勘查点进行计算,从而将勘查点的位置确定出来。除此之外,GPS技术利用多个卫星就进行观测,将数据传送给基准站并整合,还可以测量矿区水工环地质的实时状态,使勘查人员更加详细的了解水工环地质的情况,以便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水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地球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环境:地壳、地幔、地核。 ●地质作用:这种由于自然引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各种作用。 ●地质作用的形式: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 ●矿物: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 化合物。 ●矿物的光学性质:自色、他色,假色。●矿物的光泽:玻璃、油脂、珍珠、丝绢等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机械作用的能力。滑石方莹磷,正石黄刚金指甲>2.5>石 ●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结构: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结构 按晶质大小→隐晶质、显晶质、玻璃质结构 按颗粒大小→等粒、不等粒结构 ●岩浆岩构造:块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破坏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固结成岩阶段。 ●沉积岩结构:碎屑、泥质、晶质、生物结构。 ●沉积岩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生物成因构造。 ●变质岩:地壳中先成岩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结构:变晶、变余、碎裂结构。 ●变质岩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块状构造。 ●地壳运动:使地壳内岩石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地壳运动按运动方向可分为:升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相对地质年代:地壳上地层或岩体的形成顺序。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学方法或古生物学方法。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 ●岩层产状:岩层层面的空间状态。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倾斜构造:原来水平状态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倾斜,造成岩层层面与水 平面只见具有一定的倾角,成为倾斜构造。 ●褶皱构造:刚性的岩石在千百万年缓慢的水平挤压的作用下,由原来水平平展的形态变 成一系列连续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 ●断裂构造: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但是当变形超过岩石的变形极限 时,岩石的连续性完整性将会遭到破坏产生断裂。岩层断裂后,如果断裂面两侧岩体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裂隙(节理);有相对位移,则称为断层。 ●风化:在气温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遭受 破坏和分解的作用。 ●风化分类: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风化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岩石性质。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01458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代替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实验报告 姓名:廖阳 班级:农业水利工程201404 学号:20140993

时间:2016.12.14—2016.12.15 地点: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城边坡治理;名山区百丈水库及红光水库,牛碾坪万亩茶园,生态湿地 一,汉源县瀑布沟水电站 简介: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十 五"重点建设项目,也 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 性工程。是四川省灾 后重建中和本世纪以 来投产的单机和总装 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同时也是大渡河下游的控制性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 水文条件及地质条件[1]:坝址区多年平均气温17.8℃,多年平均降雨量748.4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年径流量388亿m3;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 0.832kg/m3,年输沙量3150万吨,汛期平均含沙量 1.21kg/m3,推移质平均输沙量53万吨。

工程区位于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东侧,南北向汉源-昭觉断裂和宜坪-美姑断裂切割的相对稳定的瓦山断块上,在区域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大坝按8度设防。 枢纽区位于大渡河由南北向急转为东西向的“L”形河湾段。枯水期河水水面高程676~678m,宽度60~80m,水深7~11m,河谷两岸山体雄厚,谷坡陡峻,自然坡度35°~50°。左岸有较宽的Ⅱ级台地,右岸下游近尼日河口处受河流切割,山体较单薄。 枢纽区岩体由澄江期花岗岩、前震旦系浅变质玄武岩、震旦系下统苏雄组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组成,均属坚硬岩体。中粗粒花岗岩为块状构造,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广泛出露于枢纽左岸;玄武岩致密坚硬,局部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及右坝肩一带;流纹斑岩致密坚硬性脆,桩状节理发育,分布于枢纽区下游两岸;凝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镶嵌-碎裂结构,分布于右坝肩一带。 枢纽区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无活动性深大断裂分布,但次级小断层较发育,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三条。裂隙发育以高倾角为主。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且夹有砂层透镜体,层次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颗粒大小悬殊,缺5~0.5mm中间颗粒,局部架空明显,存在坝基不均匀变形、渗漏、渗透稳定及地震时砂土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河床覆盖层属强透水层,临界坡降为0.10~0.22,最大为0.65,渗透坡降过大时会发生管涌破坏,破坏坡降为0.35~0.51,最大为1.1。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概述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对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论述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 一、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内容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区别和联系 1、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区别 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的工作主要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工程地质勘查主要是调查工程的岩土体性质、持力层等,解决边坡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的内水压力等问题。 2、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联系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GB12719—1991)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1.1本规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围。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3.8 扩大延深勘探的矿区,应充分利用已有勘探报告和矿山生产中的资料,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探。 3.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3.10 各矿种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基本要求以本规范为准,各矿种可依其特点,在矿种规范中制订相应要求,与本规范配套使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一、序言(前言)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三、地质概况 四、水文地质 五、水量评价 六、水质评价 七、结论及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一、工作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 五、矿区工程地质 六、供水水源方向 七、结论与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 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供水、矿区)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

简议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

简议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 发表时间:2018-12-21T19:12:45.9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张学成 [导读] 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工程和环境三类地质的总称。 江苏省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1135 摘要: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工程和环境三类地质的总称。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基于此,本文简述了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及其内容,对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内容;要点 一、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 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保障矿区的安全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主要体现在:(1)预防矿区灾害。鉴于我国矿区地质类型的特殊性,属于多山类型的地质。因此,相对来说我国矿区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这就会给矿区造成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所以,在矿产勘查中一定要重视做好矿区水工环工作,以便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因为灾害事故而产生的矿难。(2)保护矿区环境。在矿产勘查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因为不科学的矿产勘查而遭到破坏。因此,要重视做好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这可以减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现象。同时重视矿区水工环工作,对于促进生态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分析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3)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三、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分析 1、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工作要点。区域水文地质测绘主要是查明区域地下水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矿区水文地质测绘应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以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重点。水文地质测绘分为区域和矿区。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1:2000,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应全面搜集和充分利用航(卫)片解释以及相邻地区历年的水文、气象资料,详细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及其水化学特征、岩溶发育情况、第四系松散层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圈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编录,系统收集矿区水文地质资料。并且矿区水文地质工程的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按规范为准,对复杂矿区勘探应有足够的水文观测工作量,以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水文地质资料。 2、坑道水文地质工程编录工作要点。坑道水文地质工程编录必须结合围岩的透水性,划分不同岩性段的干燥区、潮湿区、滴水区、淋水区。注意记录描述坑道内集中出水点、断层破碎带及裂隙涌水的特征及导水性。用堰测法和容积法在坑口观测坑道总流量,并在坑内观测不同岩段的流量,同时记录描述水温、气温、水的物理性质。工程地质编录:根据岩石的稳定性,划分出断层破碎带、破裂岩带、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微风化带等。注意观察坑道岩体稳定情况,如冒顶、片帮、掉块、垮塌、支护段的距离等。在坑道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壁或掌子面上做线裂隙率或面积裂隙率统计,同时描述裂隙特征。 3、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要点。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时利用地质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详查阶段)专门水文孔的依据简易水文观测编录工作由机台负责实施,应及时、真实的作好观测记录,水文地质人员对观测质量进行监控。 4、矿区工程地质测绘工作要点。矿区工程地质测量可与水文地质测绘同步进行。测量范围一般为采矿工程可能影响边界外延200m-300m,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1:2000。测绘内容:按勘探阶段确定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划分工程地质岩组,详细调查软弱岩组的性质、产状、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2)调查矿区内软弱夹层及各类结构面的分布、物质组成、胶结程度、结构面的特征及组合关系,按GB12719—91附录D进行分级。(3)按岩组和不同构造部位进行节理裂隙统计,测量其产状、宽度及延伸长度,编制玫瑰花图,确定优势节理裂隙发育方向,参照GB12719—91附录H 划分岩体结构类型。对矿体主要围岩的风化特征进行研究,参照GB12719—91附录I 划分岩体的强弱风化带。(4)对矿体主要围岩的风化特征进行研究,参照GB12719—91附录I划分岩体的强弱风化带。(5)对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进行实地测定,研究边坡坡高、坡面形态与岩体结构的关系,调查各种物理地质现象。(6)对矿区工程条件有影响的地下水露头点、含水岩层与隔水层接触界面特征、构造破碎带的水理性质进行重点调查研究。(7)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及相邻矿山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调查露采边坡变形特征、变形类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井巷变形破坏特征、支护情况,变形破坏与软弱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等结构面的关系。 5、矿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要点分析。矿区环境地质调查应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同步进行。矿区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要点主要表现为:第一、调查区域稳定性,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调查新构造活动与活动性断裂。第二、调查矿区社会环境(建筑物类型、密度、耕地和林地)和自然地理环境(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第三、调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对照值。第四、对开发影响范围的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土地污染现状调查。第五、地质体中可能成为污染源的物质赋存状态、含量、分布。第六、吊车生态环境现状、植被、耕地等分布范围,预测采矿可能引发的辩护与破坏。第七、矿区发现有放射性元素时,确定放射性强度,分布范围、赋存层位等。第八、地表水污染源(点、面)位置及废水、渣排出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年排放量、排放方式,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着色说明

钱学溥:水工环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2011-12-07 | 作者:钱学溥| 来源:国土资源部储量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每年提交的矿产勘查、核实、年度检测报告数以百计,这些报告都需要提交必要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件。在目前的国家标准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有关的行业标准中,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件的编图及着色原则,没有明确的规定,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参考国家标准GB 12719—91、DZ/T223—200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等有关资料,本文对水工环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提出了以下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意见,供参考。 一、水文地质图 矿床水文地质图分为矿区水文地质图和区域水文地质图两种。裂隙水充水的矿床,它们的水文地质单元不大,一般只需提交矿区水文地质图。岩溶水及孔隙水充水的矿床,它们的水文地质单元往往很大,除矿区水文地质图外,一般还需要提交区域水文地质图。例如山西阳泉附近的煤矿,需要提交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水文地质图;覆盖在滦河洪积扇下面的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需要提交滦河洪积扇区域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包括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柱状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平面图放在水文地质图的中心,它主要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和产状,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条件。水文地质柱状图放在水文地质图的左侧,它主

要说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上下关系,并用文字表述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导水性、水位、水质等。水文地质剖面图放在水文地质图的下方,主要说明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隔水层的空间分布及其富水性。图例放在水文地质图的右侧。 在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柱状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之中,相对来说,水文地质剖面图最重要。因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以只提交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则必须提交包括平面图、柱状图和剖面图在内的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剖面图必须通过区内的水文地质孔、管井和泉水。水文地质剖面图应包括三个要素:地质要素:地层时代及其代号、岩性(用黑色花纹表示在地质孔和水文地质孔的左侧)以及地层产状、断层、陷落柱、烧变岩、岩浆岩、采空区等。水文地质要素:地下水水位;计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突水系数;矿井涌水量;水质、水量方面的有关数据表示在水文地质孔的右侧;根据水文测井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确定的含水层的位置,也可以表示在钻孔两侧。颜色要素:用黄、棕、蓝、红4种颜色,代表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如砂层、砂砾石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如砂岩、砂砾岩)、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如石灰岩、白云岩)、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如花岗岩、片麻岩)。颜色的深浅反映富水程度,富水程度较低的含水层,颜色较浅。隔水层和第一层潜水位以上,不着色。图面颜色总的色调要十分清淡。 关于水文地质剖面图的几点说明——有颜色的层位就有地下水;没有颜色的层位就没有地下水,就是隔水层或是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用公认的黄、棕、蓝、红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