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教学目标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教学目标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教学目标

历史教案-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埃及两次分裂重新统一,发展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新月沃地”的主要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和汉谟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的建立和分裂。

结合教材地图和相关配套的地图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注重史地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生活在新月沃地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共同创造了亚洲西部的文明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地位: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和新月沃地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

埃及的强盛: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这种强盛的基础是对外侵略。古埃及的区域范围明显扩大,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基础上的强盛是不稳固的。

《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一度横跨亚非两洲。以后逐渐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这段历史跨度较大,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他们刚刚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生活在新月沃地的人们:学生结合地图了解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所处

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古代奴隶制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有一定困难。

教法建议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埃及奴隶制帝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讲授新课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

丰富的历史遗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蓝。五、六千年来,她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于亚非地区、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板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统一

非洲东北部,全长5646公里的尼罗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河水奔腾咆哮倾泻而下,吞没谷地形成一片泽国。十月底

雨季过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滥期间积下厚厚的一层淤泥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这条著名的大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给这里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荆棘草莽,开渠筑坝引河水灌溉土地,种植庄稼,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见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颂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说明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着古代埃及的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这些奴隶制小国之间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奴隶制国家。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逐渐强盛起采,国王美尼斯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下埃及。上埃及获胜。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它位于今天开罗以南不远的地方。

这样建立起初步统一的国家(公元前3000年),首都孟斐斯。

问题:埃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金字塔--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板书)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以后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石墙这种坟墓叫做马斯塔巴(意为石凳)。到了公元前27世纪,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找建筑师修建了一座巨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218863546.html,,请保留此标记。)的石砌马斯塔巴在上面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使它高达61米,这就是埃及第一座塔型陵墓,因为它的外形很象汉字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以后,历代法老像着了魔似的都给自己建金字塔,并且越建越宏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给自已造的金字塔最大。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十米。但在1889 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石头磨得很平,虽然已历时数干年,今天人们也很难用一把很薄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宇塔、它比胡夫塔低三米但有着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有一个雕着哈佛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雕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天然的大岩石上凿成的,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至今还矗立在开罗近郊的沙丘之中。它是古埃及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3.埃及的分裂和重新统一

埃及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分裂和混乱在什么时问?(学生回答)

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埃及先后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但后来埃及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打败入侵者,以南方的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起来,建立新王国。此后军力大大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4.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可15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是依靠对外扩张起家的。图特摩斯三时强迫被征服的国家向

埃及纳贡。帝国兴起后约200年间,埃及经历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

得了新成就,特别是扩大了商业活动。埃及同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半岛都有贸易往来.开凿了沟通尼罗河支流和红海之间的运河,加强了同地中海东岸一带的联系。

5.古埃及的衰落和灭亡

埃及军事帝国对外侵略扩张,对内镇压人民,导致国内多次发生人民反抗斗争。被征服地区纷纷摆脱埃及的控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日益严重,埃及逐渐衰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二、新月地带的国家

同学们请看教材中新月沃地示意图。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它们分别是东面的幼发拉底河和西面的底格里斯河,他们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通称为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也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犹如一湾新月。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一地区称?quot;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在这一地带先后居住过的居民有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板书)

这些国家以城市为中心,都很小,苏美尔人和⒖ǖ氯宋苏崤ァ⑼恋睾投院恿鞴喔韧

目刂迫ǎ渍欢稀⒘胶恿饔蚰喜渴倍骋唬倍至选5焦?894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一支游牧部落占据巴比伦城,建立起巴比伦城市国家。它在历史上称?quot;古巴比伦王国。

2.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利用各国连年打仗彼此削弱的机会,经过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自称是月神的后裔,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建立起以巴比伦为首都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漠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这就是我们面将要讲述的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板书)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的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请同学们看图:这根石柱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宝座很象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关于法典的内容,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这种把国家典律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形式,后来成为古代纪功碑的一种范例。课本上有关叙述(找学生朗读)。想一想,法典维护谁的利益?

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对奴隶主仅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被割掉耳朵,理发师剃去奴隶头上的标志,要被截断手指,等等。所有这些条文都说明了这部法典维护奴隶主专政的实质。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古巴比伦的强大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汉漠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下去,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上面我们讲述了新月沃地东部的一些历史,在沃地西部又有哪些居民呢?他们的历史如何呢?

4.腓尼基城邦腓尼基是紫红色的意思。腓尼基人从海蚌中提取出鲜艳的颜料,用紫红色染成花色的布匹,远销地中海各国.腓尼基人的航海和经商著称、此外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犹太两个王国。

5.希伯来人国家

以色列国和犹太国灭亡后,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波斯占领巴比伦后,释放犹太囚徒,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以后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遭到镇压。幸存的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他们就是今日以色列人的祖先。

课堂小结:

我们一同回顾了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和新月沃地的古代国家的情况。这两个地区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亚非文明的高度浓缩。在这中间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地方。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可以使用专门的时间,组织模拟法庭。在深入研究法典的基础上,通过法庭的对白和最后的判决。体现该法典的鲜明的阶级性。

1.1《亚非大河文明》 习题

第1课亚非大河文明 一、填空题 1、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 西亚:()流域——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 东亚:()流域——古中国 2、古埃及:()——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3、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作用:()地位:()。 4、古印度(雅利安人) (1)、种姓制度内容 ():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自由民(平民、商人)():土著居民(被征服者、奴隶)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制度。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字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 B、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奇迹之一 C、埃及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见证 D、埃及国王智慧和力量的见证 2、如果你是古印度的一名官员,你应该属于的等级是() A、婆罗门 B、首陀罗 C、吠舍 D、刹帝利 3、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划分为四个等级 B、种姓制度中,国王的权利最高,不可侵犯 C、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D、种姓制度实质是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尼罗河是上天赐予埃及的赠礼。”这句话的含义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 C、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D、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 5、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6、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7、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8、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处在大河流域 C、有丰富的资源 D、人民的辛勤劳动 9、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A、中国夏朝 B、古巴比伦 C、摩揭陀国 D、古埃及 10、以下法律中,哪一个是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A、《拿破仑法典》 B、《权利法案》 C、《汉谟拉比法典》 D、《独立宣言》 11、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下列内容中,与古代亚非文明无关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金字塔 D、《荷马史诗》 12、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反映了奴隶制度的残酷 C、带有平等思想 D、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13、在古老的印度,人们传说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他的口、手臂、腿、脚分别产生不同的人,在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西亚 15、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四个同学争论最著名的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他们所说正确的是() A、金字塔 B、狮身人面像 C、木乃伊 D、国王谷 16、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建于公元前2560 年,塔身用230万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提高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

《古代两河流域》 提高练习 1.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主要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B.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3.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用哪种文字刻写() A.楔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 4.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A. B. C. D. 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 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7.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B.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C.他们建造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D.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8.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第三课时 古代印度

第三课时古代印度(见学生5页)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 在南亚次大陆上||,有两条重要的河流__印度河__与__恒河__||。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二、古代印度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约公元前__2500__年||,__印度河__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来||,来自中亚的__雅利安__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 三、种姓制度 1.产生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__种姓制度__”||。根据这一制度||,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个等级||。 __不得通婚__|| 4.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__社会矛盾__||。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__婆罗门特权__的情绪不断高涨;促进佛教的诞生||。 四、佛教的产生和发展 1.佛教产生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__种姓制度__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诞生了||。 2.佛教产生的时间和创始人:公元前__6世纪__的古代__印度__||。佛教的创始人是__乔达摩·悉达多__||,后来被人们称为__释迦牟尼__||。 3.佛教的教义: (1)佛教宣扬“__众生平等__”||,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佛教认为苦的根源是__人的欲望__||,只有__消灭欲望__||,__忍耐服从__||,__刻苦修行__||,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阿育王弘扬佛教:__公元前3__世纪||,国王__阿育王__大力弘扬佛教||,在古代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和佛塔||。佛教兴盛一时||,并向外传播||。 5.佛教的传播: (1)一支向北经__中亚__传入中国内地||,然后通过中国传到__朝鲜__半岛和__日本__等||,这支佛教称为__北传__佛教||。 (2)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__傣族__地区以及__斯里兰卡__、__缅甸__和__泰国__等国||,称__南传__佛教||。 1.佛教传播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 一、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二、教材分析: 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形成。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目主要讲述埃及的统一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第二目主要讲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第三目主要讲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传播。课文选择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佛教,是因为它们各自突出反映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世界早期文明的特征。古中国的文明因为在《中国古代史》已专门学习过所以在这里没有提及,但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却能延续至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且大部分学生在学完中国历史后,各种能力已初步具备;初学世界历史,兴趣浓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说说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利用世界地图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通过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分析佛教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隶主奴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2、难点:佛教为什么会广泛流传 六、教学准备: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九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xx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时间。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以智慧和 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兴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金字塔。埃及的强盛。2.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另外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 1.投影仪 2.投影片(自制):(1)古代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按课本图放大);(4)埃及战车(按课本图放大);(5)本课知识综合图示;(6)课堂检测题。 3.挂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挂图;(2)古代埃及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

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请打开课本第5 页,今天我们学习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2.讲授新课 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 (提问)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是哪四个文明古国?(学生回答。挂《大河流域亚非古国》图,指出文明古国所在州、大河流域地理方位)。 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蓝。五、六千年来,她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于亚非地区。约从公元前3500 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板书) (挂“古代埃及地图》,简介地理方位。)非洲东北部,全长5646 公里的尼罗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河水奔腾咆哮倾泻而下,吞浸谷地,形成一片泽国。十月底,雨季过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滥期间积下厚厚的一层游泥,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这条著名的大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给这里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荆棘草莽,开渠筑坝,引河水灌溉土地,种值庄稼,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蓝之一。 (放投影1《赞美尼罗河诗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颂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说明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 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10 多个奴隶制小国。 这些奴隶制小国之间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 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典;说 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 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 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题 【导入新课】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 类步入文明时代,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的是哪些国家呢? 图片显示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及位置 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人类文明,人类 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讲授新课】 (一)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12也地图和教材内容,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大古国是何时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人类文化的发源,莫不是以大河流域为主要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出示课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一、金字塔的国度 这些文明古国都和中国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起源于尼罗河流流域的古埃及。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古埃及探访历史遗迹和风土民情,他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古埃及这一目的关键词是什么? 一提起埃及,大家就会想到金字塔,因此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大家对金字塔了解知多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总结。

第1课 上古亚非文明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上)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 本课导语导入 新课学习 一、神奇的金字塔新课标第一网 (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 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

首都:孟斐斯 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 农业、手工业 (二)法老与金字塔 阶级关系: 法老:名称由来、职 权 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 (三)古埃及的衰亡: 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 二、汉谟拉比法典 (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 1.地理位置(挂图)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建立的目的(讲解) 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 3.法典的实质(讨论) 4.法典的地位(讲解) 奴奴隶、

(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 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 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法老与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2.种姓制度 教学札记:

第一章大河流域的文化

第二章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三節商代的制度與文化 商代的制度 商代,王是王朝的權力中心,也是四方諸侯的共主。 王位的繼承,前期以「兄終弟及」為原則:先傳嫡長子,再依次傳嫡長子之弟,兄弟盡,方傳子,但多為弟之子;後期以「父死子繼」為多,在最後的九代商王之中,有七代傳子,可見殷商後期,傳子之局逐漸形成。 商代已有了初步的封建,諸侯已有侯、伯、子、男的等級及名稱。諸侯對於王室的義務,是奉命出兵征伐、守邊、納貢,以及服役等。 文字 商代的文字,除了少數銅器上的文字外,主要是甲骨文。甲是龜甲,骨是獸骨。殷人迷信鬼神,遇事須先占卜。其方法是將處理後的龜甲或獸骨,施以鑽鑿,使之將透未透,然後以火烘灼,龜甲上即會依鑽鑿的中心點出現裂紋,謂之「兆」。把觀「兆」所判定的吉凶,以及以後應驗的結果,刻於卜兆之旁,即是甲骨文,亦稱「卜辭」或「貞卜文字」;但也有少數甲骨文是記事的【一】。 甲骨文字以刀契刻者為多,但也有用硃墨和毛筆書寫的;可見我國的毛筆,早在殷商時代即已發明【二】。 祭祀與曆法 商人以迷信鬼神著稱。他們以上帝為宇宙的主宰,能夠賜福或降禍,山川風雨等亦有神祇,均加以祭祀;而對於祖先的祭祀,尤為重視。殷人認為祖先雖死,神靈仍在四周,有意志和感情,與活時無異。祖先可影響上帝賜福或降禍,因此有所祈求,必須經祖宗轉達,祭祀特別隆重。這種崇敬祖先的習俗,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傳統。 殷商的曆法已相當進步,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為一年,稱為一祀。每年分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餘日置閏,十九年中有七個閏月,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 食衣住行概況 商代農業已很發達,食物以農產品為主,畜牧為副,畋獵已屬遊樂性質或藉以作軍事訓練。主要農作物有黍、麥、稷、稻等,耕作亦以倚靠人力為主。農具有耒耜與石鐮等。殷人飲酒的風氣很盛,喜以黑黍釀酒,反映了農業的發達。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理解练习

1.1.1古代埃及(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吉林·6)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B.种姓制度佛教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D.公元纪年基督教2.(2013·湖南娄底·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 A B C D 3.(2013·湖北宜昌·11)古代埃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重要的文明遗存是( ) A.空中花园B.金字塔C.克尔白神庙D.巴黎圣母院

4.(2013·江苏南京·18)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金”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 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 A B C D 5.(2013·山东临沂·17)图8所示的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是古代哪一文明最有影响力的象征之一( ) A.古代埃及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D.古巴比伦 6.(2013·福建福州·16)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7.(2013·云南普洱·15)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能代表古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圣索菲亚大教堂 C.巴黎圣母院D.麦加清真寺 8.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9.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 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B.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10.公元前6世纪,灭亡古代埃及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印度C.波斯D.雅利安人11.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1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一个军事大帝国,它地跨( ) A.欧亚两洲B.欧非两洲C.亚美两洲D.亚非两洲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埃及两次分裂重新统一,发展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新月沃地”的主要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和汉谟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的建立和分裂。 结合教材地图和相关配套的地图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注重史地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生活在新月沃地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共同创造了亚洲西部的文明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地位: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和新月沃地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 埃及的强盛: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这种强盛的基础是对外侵略。古埃及的区域范围明显扩大,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基础上的强盛是不稳固的。 《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

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一度横跨亚非两洲。以后逐渐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这段历史跨度较大,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他们刚刚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生活在新月沃地的人们:学生结合地图了解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古代奴隶制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有一定困难。 教法建议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埃及奴隶制帝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1.1亚非大河文明 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1.1亚非大河文明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代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A. 都地处大河流域 B. 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都位于亚洲 D. 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2.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3.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 印第安人 B. 埃及人 C. 苏美尔人 D. 玛雅人 4.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和人物分别是( ) A. 公元18世纪、汉谟拉比 B. 公元前18世纪、美尼斯 C.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D. 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 5.按出现国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两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③②① 6.下列有关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②主张“众生平等” ③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④在唐朝时传入中 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犹太人与下列哪类人有关( ) A. 苏美尔人 B. 阿卡德人 C. 腓尼基人 D. 希伯来人 8.“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说明() ①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该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意志的法律 ③该法典的规定严酷、残忍,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 ④该法典宣传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9.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A. 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B. 两河流域-伊斯兰教 C. 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 D. 黄河流域-甲骨文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川教版九年级上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共1课时) 第一教案 ---------------------------------------------- 教材教案 【名师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三个问题:神奇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年。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政权。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概念,四大文明古国已经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具备了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1、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 1、比较辨别学习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进行比较,可以避免类似知识点的混淆,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可以用下表概括比较: 2 金字塔立古埃及汉漠拉比用典籍 雅利安人治印度四大种姓分等级 3、读图识图学习法: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中《金字塔》图、《汉谟拉

八上历史与社会1.1 亚非大河文明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1.1 亚非大河文明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埃及的是() A. 种姓制度 B. 象形文字 C. 分封制 D. 楔形文字 2.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热情颂扬尼罗河的是() A. 古代埃及人 B. 古巴比伦人 C. 古代印度人 D. 古代希腊人 3.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是() A. 创造阿拉伯数字 B. 制成木乃伊 C. 制定太阳历 D. 修建空中花园 4.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C. 古埃及人十分爱护尼罗河 D.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象征 5.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文字母 6.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 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 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 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7.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巴比伦 D. 古代希腊 8.《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下列哪个国家的社会阶级状况() A. 中国夏朝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巴比伦 D. 古代印度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件:型新课 指导学生编写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小剧本并排演;教师上网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媒体)剧本和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 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尼罗河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 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 2?法老的陵墓一一金字塔 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 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 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