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基础部分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 、 热量传递 、 动量传递 和化学反应 称为三传一反.

2.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输入-输出=累积 。

3. 着眼组分A 转化率x A 的定义式为 x A =(n A0-n A )/n A0 。

4.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3 。

5. 反应速率-r A =kC A C B 的单位为kmol/(m 3·h),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kmol ·h ) 。

6. 反应速率-r A =kC A 的单位为kmol/kg ·h ,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kg ·h 。

7. 反应速率2

/1A A kC r =-的单位为mol/L ·s ,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ol)1/2·L -1/2·s 。 8. 反应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为2.1010000

ln +-

=T

k ,其活化能为 83.14kJ/mol 。 9.

某反应在5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是400K 时的103倍,则6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时是400K

时的 105 倍。

10. 某反应在450℃时的反应速率是400℃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浓度不变) 186.3kJ/mol 。

11. 非等分子反应2SO 2+O 2==2SO 3的膨胀因子2SO δ等于 -0.5 。 12. 非等分子反应N 2+3H 2==2NH 3的膨胀因子2H δ等于 –2/3 。 13. 反应N 2+3H 2==2NH 3中(2N r -)= 1/3 (2H r -)= 1/2 3NH r

14.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 )n ,转化率为 1-(1-x A )n 。

15.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A A

x n x )1(11-+-,转化率为A

A x n nx )1(1-+。

16. 反应活化能E 越 大 ,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7.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 大 。

18. 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 和S ,选择性S P 的定义为 (n P -n P0)/ (n S -n S0) 。 19. 某反应目的产物和着眼组分分别为P 和A 其收率ΦP 的定义为 (n P -n P0)/ (n A0-n A ) 。 20. 均相自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的主要特征是随时间非单调变化,存在最大的反应速率 。 21. 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动力学常采用的方法有 速率控制步骤 、 拟平衡态 。 22. 对于连续操作系统,定常态操作是指 温度及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 23. 返混的定义: 不同停留时间流体微团间的混合 。 24. 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 0 ;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为 ∞ 。

25. 空时的定义为 反应器有效体积与进口体积流量之比 。 26. 针对着眼组分A 的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为

A

A A r x F V

-=0。 27. 不考虑辅助时间,对反应级数大于0的反应,分批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8.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 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9.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 差于 全混流反应器。 30.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 优于 全混流反应器。 31.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差于 全混流反应器。

32. 对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效应的反应分别采用全混流、平推流、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其反应器体积的大小关系为 全混流>多级串联全混流>平推流 ;

33. 通常自催化反应较合理的反应器组合方式为 全混流 + 平推流 。 34. 相同转化率下,可逆放热反应的平衡温度 高于 最优温度。

35. 主反应级数大于副反应级数的平行反应,优先选择 平推流 反应器。 36. 主反应级数小于副反应级数的平行反应,优先选择 全混流 反应器。 37. 要提高串联反应中间产物P 收率,优先选择 平推流 反应器。 38. 主反应级活化能小于副反应活化能的平行反应,宜采用 低 温操作。 39. 主反应级活化能大于副反应活化能的平行反应,宜采用 高 温操作。

40.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的归一化性质的数学表达式⎰

=0

0.1)(dt t E 。

41. 定常态连续流动系统,F (0)= 0 ;F (∞)= 1 。

42. 定常态连续流动系统,F (t)与E (t)的关系⎰=

t

dt t E t F 0

)()(。

43. 平均停留时间t 是E (t)曲线的 分布中心 ;与E (t)的关系为⎰

=0)(dt t tE t 。

44. 方差2t σ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 分散程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

-=0

2

2)()(dt t E t t t

σ。

45. 采用无因次化停留时间后,E (θ)与E (t) 的关系为)()(t E t E =θ。 46. 采用无因次化停留时间后,F (θ)与F (t) 的关系为 F (θ)=F (t) 。

47. 无因次方差2θσ与方差2t σ的关系为2

22/t t σσθ=。

48. 平推流反应器的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2

θσ= 1 。 49. 两种理想流动方式为 平推流 和 全混流 。 50. 非理想流动2

θσ的数值范围是 0~1 。

51. 循环操作平推流反应器循环比越 大 返混越大。

52. 循环操作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 0 时为平推流;当β= ∞ 时为全混流。 53.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中,常用的示踪方法为 脉冲示踪 和 阶跃示踪 。 54. 脉冲示踪法根据检测到的浓度变化曲线可以直接得到 E (t) 曲线。 55. 阶跃示踪法根据检测到的浓度变化曲线可以直接得到 F (t) 曲线。 56. 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得的浓度C A (t)与E (t)的关系式为 E (t)= C A (t)/C 0 。 57. 采用阶跃示踪法测得的浓度C A (t)与F (t)的关系式为 F (t)= C A (t)/ C A0 。 58. N 个等体积全混釜串联的停留时间分布的无因次方差2

θσ= 1/N 。 59. 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当釜数N= 1 为全混流,当N= ∞ 为平推流。 60. 全混流的E (t)=t

t t

e -1;F (t)=t

t e

--1。

61. 平推流的E (t)=0 当t t ≠、=∞当t t = ;F (t)= 0 当t t <、=1当t t ≥。 62. 轴向分散模型中,Pe 准数越 小 返混越大。

63. 轴向分散模型中Peclet 准数的物理意义是 代表了流动过程轴向返混程度的大小 。 64. 对于管式反应器,流速越 大 越接近平推流;管子越 长 越接近平推流。 65. 为使管式反应器接近平推流可采取的方法有 提高流速 和 增大长径比 。 66. 对于 平推流 反应器,宏观流体与微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 67. 工业催化剂所必备的三个主要条件:选择性高 、活性好 和 寿命长 。 68. 化学吸附的吸附选择性要 高于 物理吸附的吸附选择性。 69. 化学吸附的吸附热要 大于 物理吸附的吸附热。

70. 化学吸附常为 单 分子层吸附,而物理吸附常为 多 分子层吸附。 71. 操作温度越高物理吸附 越弱 ,化学吸附 越强 ;

72. 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动力学控制包括 表面吸附 、 表面反应 和 表面脱附 。 73.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指消除 内外扩散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测得的动力学。 74.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本征动力学与宏观动力学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无内外扩散的影响。

75. 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测定本征动力学可以通过提高气体流速 消除外扩散、通过 减小催化剂颗粒粒度 消除内扩散。

76. 固体颗粒中气体扩散方式主要有 分子扩散 和 努森扩散 。

77. 固体颗粒中当孔径 较大时 以分子扩散为主,而当孔径 较小时 以努森扩散为主。 78. 气固相催化串联反应,内扩散的存在会使中间产物的选择性 下降 。 79. 气固相催化平行反应,内扩散的存在会使高级数反应产物的选择性 下降 。 80. Thiele 模数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内扩散速率之比 。

81. 催化剂的有效系数为催化剂粒子实际反应速率/催化剂内部浓度和温度与外表面上的相等时的反应速率。

82. 催化剂粒径越大,其Thiele 模数越 大 ,有效系数越 小 ;

83. 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缩核模型中气相反应物A 的反应历程主要有三步,分别是 气膜扩散 、 灰层扩散 和 表面反应 。

84. 自热式反应是指 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预热反应进料 。 85. 固定床反应器的主要难点是 反应器的传热和控温问题 。

86. 多段绝热固定床的主要控温手段有 段间换热 、原料气冷激 和 惰性物料冷激 。 87. 固定床控制温度的主要目的是 使操作温度尽可能接近最优温度线 。

88. 固体颗粒常用的密度有堆密度、颗粒密度和真密度,三者的关系是 真密度>颗粒密度>堆密度。 89. 对于体积为V

P 外表面积为a P 的颗粒其体积当量直径为3/6πP V 当量直径为P P V a /6。

90. 固定床最优分段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前一段出口反应速率与下一段进口相等 和 每一段的操作温度线跨越最优温度线。 二、计算分析题

1. 在恒容条件下,反应A+2B==R ,原料气组成为C A0=C B0=100kmol /m 3,计算当C B =20 kmol /m 3时,计算反应转化率x A 、x B 及各组分的浓度。 解:在恒容条件下:x B =( C B0- C B )/ C B0=0.8

由C A0- C A =( C B0- C B )/2得到:C A =60 kmol /m 3

x A =( C A0- C A )/ C A0=0.4

2.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A+2B==R ,原料气组成为C A0=C B0=100kmol /m 3,计算当C B = 20 kmol /m 3时,反应转化率x A 、x B 及各组分的浓度。 解:δB =(1-1-2)/2=-1;y B0=0.5

n =n 0(1+ y B0δB x B ) = n 0(1-0.5 x B ) 在恒压条件下:V =V 0 n /n 0= V 0(1-0.5x B )

C B =n B /V= n B0(1- x B )/[V 0(1-0.5x B )]= C B0(1- x B )/ (1-0.5x B ) x B =8/9

n A0- n A =( n B0- n B )/2

x A =( n A0- n A )/ n A0=( n B0- n B )/(2 n A0)= ( n B0- n B )/(2 n B0)=0.5 x B =4/9

3. 串联-平行反应A+B==R ,A+R==S ,原料中各组分的浓度为C A0=2.0mol /L ,C B0=

4.0 mol /L ,C R0=C S0=0,在间歇反应器中恒容操作一定时间后,得到C A =0.3mol /L ,C R =1.5 mol /L ,计算此时组分B 和S 的浓度。 解:在恒容条件下:ΔC A1= C B0-C B ;ΔC A2= C S ;C R = (C B0-C B )-C S ;C A0-C A =ΔC A1+ΔC A2

得到:C S =( C A0-C A - C R )/2=(2.0-0.3-1.5)/2=0.1 mol /L

C B = C B0- C R -C S =4.0-1.5-0.1=2.4 mol /L

4.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2级、1级、0级均相反应,分别求出转化率由0至0.9所需的时间与转化率由0.9至0.99所需时间之比。

解:在间歇反应器中: ⎰-=2

1

A A x x A A A r dx C

t 0级反应:)(1200

21

A A A x x A

A x x kC k

dx C

t A A -==⎰

,109.099.009.099.0~9.09.0~0=--=

t t 1级反应:210011ln 1)1(2

1

A A x x A A A A x x k x kC dx C

t A A --=-=⎰,1ln ln 99.019.019

.010

199.0~9.09.0~0==----t t 2级反应:⎪⎪⎭⎫ ⎝

⎛---=-=⎰

220220

11111)1(21

0A A A x x A A A x x kC x kC dx C

t A A A ,1.09

.011

99.0110

119.011

99.0~9.09

.0~0=--=----t t 5. 在等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气相反应:A →2R 其反应速率方程为V

n k dt dn V r A A

A =-=-1,试推导:

(1) 以A 组分转化率x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方程; (2) 以总压P 表示的速率方程。

假定原料组分为50%A 和50%惰性气体,气体为理想气体。 解:(1)

V

x n k dt dx V n A A A

A )1(0

0-= (2)δA =(2-1)/1=1 y A0=0.5 n =n 0(1+ y A0δA x A ) = n 0(1+0.5 x A )

x A =2n /n 0-2=2P /P 0-2

6.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二级反应A==B ,反应速率:)/(01.02

s L mol C r A A ⋅=-当C A0分别为1、5、10mol/L 时,分别计算反应至C A =0.01mol/L 所需的时间。 解:在间歇反应器中可视为恒容反应可视为:2

01.0A

A C dt

dC =-

当C A0=1mol/L 时,t =9900s 当C A0=5mol/L 时,t =9950s 当C A0=10mol/L 时,t =9990s

7. 试画出反应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解:RT

E

e

k k -=0

ln k 与1/T 作图为一直线

8. 某气相恒容反应在400K 2A MPa/h ,(1)试问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什么?(2)若速率式写成2

A A A kC Vdt

dn r =-

=- kmol/(m 3·h),试问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多少? 解:(1)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h ·MPa)-1

(2)

633101

1010⨯=⨯=⨯A A A P RT C V n V d t

dn RT dt dP A A 310-= A A R T C P 310-= 2.1400314.81037.01037.033=⨯⨯⨯=⨯=--RT k m 3/( kmol ·h)

9. 等温下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一级不可逆液相分解反应A==B+C ,在5min 内有50%的A 分解,要达到分解率为75%,问需多少反应时间?若反应为2级,则需多少反应时间? 解:一级反应:)1ln(1

11ln 1)1(0

00A A x A A A A x k x k x kC dx C

t A

--=-=-=⎰ 二级反应:A

A A x A A A x x kC x kC dx C t A

A -∙=-=⎰11

)

1(00220

0 10. 液相自催化反应A==B 的速率方程为B A A

A C kC dt

dC r =-

=-mol/(L ·h),在等温间歇釜中测定反应速率,C A0=0.95mol/L ,C B0=0.05mol/L ,经过1小时后可测得反应速率最大值,求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

解:C B =C A0+C B0-C A =1-C A )1(A A A

A C kC dt

dC r -=-=- 反应速率最大时:

0)21()(=-=-dt

dC

C k dt r d A A A ,得到C A =0.5 mol/L 对反应速率式积分得到⎥⎦⎤

⎢⎣⎡--=)1()1(ln 00A A

A A C C C C kt ,代入数据得到k =2.944 L/(mol ·h)

11. 对于气相反应:A →3P 其反应速率方程为-r A =kC A ,试推导在恒容条件下以总压P 表示的反应速率方程。假定原料为50%A 和50%惰性组分,气体符合理想气体。 解: 在恒容条件下)1(00

A A A

A A x kC dt

dx C r -==- δA =(3-1)/1=2 y A0=0.5 n =n 0(1+ y A0δA x A ) = n 0(1+ x A )

x A =n /n 0-1=P /P 0-1

12. 对于气相反应:A →3P 其反应速率方程为-r A =kC A ,在一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恒压反应。已知反应器体积为V ,原料体积流量为v 0,初始浓度为C A0。试推导:其反应器设计方程,并以A 组分转化率x A 表示成易积分的形式。假定原料为纯A ,气体符合理想气体。 解:δA =(3-1)/1=2 y A0=1

等温恒压:v =v 0(1+ y A0δA x A ) = v 0(1+2x A )

13. 在一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下列一级不可逆串联反应:

目的产物为P ,反应器体积为V ,体积流量为v 0,进料为纯A 组分,浓度为C A0。 (1)各组分的浓度表达式;

k 1

k 2

A

P

S

(2)导出产物P 的总收率、选择性表达式;

(3)导出产物P 浓度达到最大所需的空时,即最优空时。 解: 全混流反应器中对A 组分作物料衡算 对P 组分作物料衡算: P 的总收率:τ200011

k C C C n n n n A A P A A P P P +=-=--=

Φ

P 的总选择性:τ

2001

k C C n n n n S S P S S P P P ==--=

P 的浓度达到最大需满足:

0=τ

d dC P

得到最优空时:2

11k k =τ 14. 某一级气相反应A==2P ,反应速率常数k =0.5min -1,按下列条件进行间歇恒容反应,1min 后反应器内的总压为多少?反应条件:(1)1atm 纯A ;(2) 10atm 纯A ;(3)1atm A 和9atm 惰性气体。 解:一级反应:

)1(A A

x k dt

dx -= 393.0115.0=-=-=--e e x kt A δA =(2-1)/1=1 n =n 0(1+δA y A0x A )= n 0(1+ y A0x A ) P =P 0 (1+ y A0x A ) (1) 1atm 纯A :y A0=1 P =P 0 (1+ y A0x A )=1.393atm (2) 10atm 纯A :y A0=1 P =P 0 (1+ y A0x A )=13.93atm

(3) 1atm A 和9atm 惰性气体:y A0=0.1 P =P 0 (1+ y A0x A )=10.393atm

15. 某二级液相反应A+B==C ,已知在间歇全混釜反应器中达到x A =0.99需反应时间为10min ,问:(1)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空时τ为多少?(2)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空时τ为多少?(3)若在两个等体积串联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空时τ又为多少? 解:2

A

A kC dt dC =-

9.999

.0199.0101110=-⨯=⎪⎪⎭⎫ ⎝⎛-∙=A A A x x t kC (1)在平推流反应器中:min 1099.0199

.09.91110

=-⨯=⎪⎪⎭⎫ ⎝

⎛-∙=

A A A x x kC τ (2)在全混流反应器中:min 1000)99.01(9.999.0)1(2

20=-⨯=-=

A A A x kC x τ

(3)两个等体积串联全混流反应器中: 第一个釜2101)1(5.0A A A x kC x -=

τ 第二个釜2

201

2)1(5.0A A A A x kC x x --=τ

由试差法计算得到:τ=51.5min

16. 自催化反应A+R →2R 其速率方程为:-r A =kC A C R

(1) 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已知C A0和C R0,要求最终转化率为x Af 。为使反应器体积最小。试问:

最合适的理想反应器组合方式;

(2) 此最小反应器总体积表达式;

(3) 在F A0/(-r A )~x A 图上表示各反应器的体积。

解:(1)最合适的理想反应器组合方式:全混釜反应器串联平推流反应器 (2)反应速率最大点是两个反应器的分界点。

C A +C R = C A0+C R0 C R = C A0+C R0-C A = C M -C A 反应速率最大时,d (-r A )/dt =0 C A =0.5C M ①若C Af ≥0.5C M ,即00

02A R A Af C C C x -≤

,仅用一个全混釜即可

②若C Af <0.5C M ,即0

02A R A Af C C C x ->

全混釜体积:)()

(2)2(2)(002

000

02000R A R A M A M R A A A m C C C C k v C C kC v C kC C C v V -+=-=-=

平推流体积:⎰-=Af

M

C

C R A A

P C kC dC v V 5.00 )1(ln )(000000Af A Af A R R A P x C x C C C C k v V --+= V =V m +V P

17. 对于反应速率方程为n

A A kC r =-的液相反应,为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试讨论当n >0、n =0和n <0时,如何选择型式(平推流或全混流)使反应器体积最小,并简单说明理由,并在A A

A x r F ~0

-图上表示反应器的体积。

解:当n =0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故与反应器型式无关。

当n >0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效应,而平推流反应器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全混流型式,故选择平推流反应器。

当n <0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负效应,而平推流反应器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全混流型式,故选择全混流反应器。

18.

420K ,反应m x A =0.6,(1)若反应操作温度

相同,则V m /V p 之值应为多少?(2)若V m /V p =1,则全混流反应器的操作温度应为多少? 解:(1)A A A A m x x kC F V -∙=

100 A

A A P x kC F V -=11

ln 00 (2)V m /V p =1,同样得到:

94.211

ln /1=--=A

A A P m x x x k k m

RT

E

e

k k m -=0 p

RT

E e

k k p -=0 94.2)(11

=-m

T P T R E e

代入数据得到:T m =440K

19. 等温二级反应,依次经过体积相等的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出口转化率为0.99,若将两个反应器改换次序,问出口转化率为多少? 解:等温二级反应得到,平推流Ain

Aout A x x kC ---=

11

110τ

全混流:2

0)1(Aout Ain

Aout A x x x kC --=

τ

将平推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时的条件代入,计算得到:kC A0τ=61.53 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先计算全混流出口x A =0.884 全混流出口x A 就是平推流进口x A ,计算平推流出口x A =0.986

20. 等温一级反应,依次经过体积相等的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出口转化率为0.99,若将两个反应器改换次序,问出口转化率为多少? 解:等温一级反应得到,平推流Aout

Ain

x x k --=11ln

τ

全混流:Aout

Ain

Aout x x x k --=

将平推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时的条件代入,计算得到:k τ=3.175 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先计算全混流出口x A =0.760 全混流出口x A 就是平推流进口x A ,计算平推流出口x A =0.99

21. 液相二级不可逆反应A+B==C ,C A0=C B0,在平推流反应器进行试验,当τ=10min 时x A =0.99,问在相同温度下为达到相同转化率,采用(1)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空时τ为多少?(2)若在两个等体积串联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时,空时τ又为多少?

22. 在恒温恒容下进行下式所示的自催化反应:A+R →2R ,其速率方程为R A A C kC r =-,初始浓度分别为0A C 和0R C ,试推导其在间歇釜中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时间和A 组分的浓度,若采用连续操作,应采用何种理想反应器组合方式,可使反应器总体积最小,并用示意图进行表示。 23. 平行反应:

其中P 为目的产物,在等温操作中,证明:采用全混流反应器最大产

A

P r P =1

S r S =2C A T r T =C A 2

物浓度C Pmax =C A0;采用平推流反应器最大产物浓度C Pmax = C A0/(1+ C A0)。

24. 等温一级不可逆串联反应A −→−

1k R −→−2

k S ,进料为纯A 浓度为C A0,连续操作空时为τ,试分别推导出反应器出口各组分的浓度:(1)平推流反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 25. 等温一级不可逆平行反应:

进料为纯A 浓度为C A0,连续操作空时为τ,试分别推导出反应器出口各组分的浓度:(1)平推流反应器;

(2)全混流反应器。

26. 试分别在图上画出下列流动模型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和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曲线: 举出与它有相同停留时间分布的另一种流动模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7. 液相反应

从有利于产品分布的观点,(1)将下列操作方式按优→劣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2)若反应

活化能E 1>E 2,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

28. 29.

试采用阶跃示踪法推导全混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函数。30. 画出平推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串联及全混流和平推流反应器串联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和分布函数F (t)

31. F (θ)和E (θ)分别为闭式流动反应器的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1)若反应器为平推流反应器,试求:

(a)F (1);

(b)E (1);(c)F (0.8);(d)E (0.8);(e)E (1.2) (2)若反应器为全混流反应器,试求:

(a)F (1);(b)E (1);(c)F (0.8);(d)E (0.8);(e)E (1.2) (3)若反应器为一非理想反应器,试求:

(a)F (∞);(b)E (∞);(c)F (0);(d)E (0);(e)⎰∞

)()(θθd E ;(f)

⎰∞

)()(θθθd E

32. 丁烯在某催化剂上反应的到丁二烯的总反应为

C 4H 8(A)== C 4H 6(B)+ H 2(C)

假设反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A+σ⇔A σ A σ⇔B σ+C B σ⇔B+σ

假定符合均匀吸附模型,试分别推导动力学方程:

A P r P =k 1C A S r S =k 2C A

A+B

S(副反应)

r S =k 2C A 2.0C B 0.2

R(主反应) r R =k 1C A 0.6C B 1.2

② ③

(1) A 吸附控制; (2) B 脱附控制; (3) 表面反应控制。

33. 乙炔与氯化氢在HgCl 2-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氯乙烯的反应

C 2H 2 (A) + HCl (B)== C 2H 3Cl (C)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有如下几种形式:

(1)2

)1/()/(C C B B A A C B A p K p K p K K p p p k r +++-=

(2))1/(B B A A B A A p K p K p p kK r ++= (3))1/(C C B B B A B p K p K p p kK r ++= 试分别列出反应机理和控制步骤

34. 气固相催化反应:A+B==C ,其反应机理如下:

A+σ⇔A σ B+σ⇔B σ A σ+B ⇔ C σ C σ⇔C+σ

假定符合Langmuir 均匀吸附模型,试分别推导动力学方程: (1) A 吸附控制; (2) C 脱附控制; (3) 表面反应控制。

35. 在气固相催化剂表面进行下列气相可逆反应:

A +

B ==R

其反应机理为: A +σ1=A σ1

B +σ2=B σ2

A σ1+

B σ2→R σ1+σ2 (速率控制步骤) R σ1=R +σ1 试用Langmuir 均匀吸附模型导出该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 36. 某气固相催化反应:A==R ,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1/(R R A A A A A p K p K p kK r ++=-(以催化剂质量为基准)

试导出平推流式的等温积分反应器中转化率x A 与W /F A0的关系式

37. 试列出气固相催化反应通常所经历的步骤,并区分动力学控制和传递控制。

38. 试叙述气固相催化反应中Thiel 模数φs 和有效系数η的物理意义;对于本征动力学的测定应如何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

39. 某非催化气固相反应:A(g)+2B(s)==R(g)+S(s),假定固体反应物为球型颗粒,若过程为气膜扩散控制,试采用缩核模型推导其动力学方程(t 与x B 的关系)。提示:气膜扩散方程:

)(1AS AG G A R C C k dt dn S -=-

;n B =ρm V c =m c r ρπ33

4

40. 某非催化气固相反应:A(g)+2B(s)==R(g)+S(s),假定固体反应物为球型颗粒,若过程为非反应核表面反应控制,试采用缩核模型推导其动力学方程(t 与x B 的关系)。提示:表面反应:AS s A

r C k dt

dn S c =-

1;

n B =ρm V c =m c r ρπ33

4

41. 试列出气固相非催化反应中缩核模型的反应历程,并说明与缩粒模型的差别。

42. 试说明反应器设计中产生放大效应的原因;为提高放大的可靠性,应如何应用反应工程知识对系统进行研究。

43.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不可逆放热反应,其放热和移热

线如下图所示:

试(1)指明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写出热稳定性的判据;(2)实际生产中如何进行开、停车操作,并在图中画出。 44. 采用中间冷却的三段绝热固定床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标明图中各条线的名称,根据最优分段的要求画出整个过程

的操作线。

45. 一级可逆反应A==B ,对不同控制步骤绘出反应物A 在催化剂颗粒内部与气膜中的浓度分布。其中:主体浓度为C Ag ;颗粒表面浓度为C As ;颗粒中心浓度为C Ai ;平衡浓度为C Ae 。

动力学控制

内扩散控制

外扩散控制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 一、(共75题,共150分) 1. 全混流反应器中有( )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2分) .标准答案:B 2.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 )。(2分)A. B. C. D. .标准答案:B 3. 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 )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2分)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标准答案:D 4. 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2分) .标准答案:C 5.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进料中的杂质吸附极牢以及对产物无内扩散阻力时,d为( )。(2分) A. B.=1 C.→3 D. .标准答案:A 6. 等温液相反应为目的产物,有下列四种方案可供选择,从提高P的收率着眼适宜选用( )。(2分) A.间歇釜式反应器,A和B一次性加入 B.全混流反应器 C.半间歇釜式反应器,A一次性加入,B连续滴加 D.半间歇釜式反应器,B一次性加入,A连续滴加 .标准答案:D 7. 乙苯在催化剂上脱氢生成苯乙烯,经一段时间反应后,苯乙烯生成量不再增加,乙苯仍大量存在,表明这是一个( )反应。(2分) A.慢速 B.可逆 C.自催化 D.不可逆 .标准答案:B 8. 催化剂颗粒扩散的无因次扩散模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 )之比。(2分) A.扩散速率 B.外扩散速率 C.内扩散速率 D.实际反应速率 .标准答案:C 9. 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 )。(2分)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标准答案:A 10. 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球形则L=( )。(2分) A.厚度/2 2 3 .标准答案:D 11. 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12. 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t在( )范围内。(2分) ~15 .标准答案:A 13. 全混流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时,要使反应器操作在稳定的定常态,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2分) A.移热速率>放热速率 B.移热速率 C.移热速率随温度变化率>放热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率 D.移热速率随温度变化率 .标准答案:C 14. 下列非催化气—固相反应,属于粒径缩小的缩粒模型的是( )。(2分) A.硫化矿的焙烧 B.焦碳与硫磺的反应 C.氧化铁的还原 D.分子筛的焙烧 .标准答案:B 15. 当反应级数n( )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2分) A.=0 B.=1 C.>1 D.<1 .标准答案:D 16. 气固催化反应本征速率是指排除( )阻力后的反应速率。(2分) A.外扩散阻力 B.内扩散 C.内外扩散 D.吸附和脱附 .标准答案:C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 一、 (共75题,共150分) 1。全混流反应器中有()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2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B 2.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 )。 (2分) A 。 B. C 。 D 。 。标准答案:B 3。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 )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 (2分) A。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 .标准答案:D 4。反应级数n=()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2分) A。0 B。0。5 C.1 D。2 。标准答案:C 5.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进料中的杂质吸附极 牢以及对产物无内扩散阻力时,d为( )。 (2分) A 。 B。=1 C。→3 D 。 。标准答案:A 6。等温液相反应为目的产物,有下列四种方案可供 选择,从提高P的收率着眼适宜选用()。(2分) A.间歇釜式反应器,A和B一次性加入 B。全混流反应器 C。半间歇釜式反应器,A一次性加入,B连续滴加 D.半间歇釜式反应器,B一次性加入,A连续滴加 .标准答案:D 7. 乙苯在催化剂上脱氢生成苯乙烯,经一段时间反应后,苯乙烯生成量不再增加,乙苯仍大量存在,表明这是一个( )反应。 (2分) A。慢速 B。可逆 C。自催化 D.不可逆 。标准答案:B 8。催化剂颗粒扩散的无因次扩散模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 )之比。(2分) A.扩散速率 B。外扩散速率 C。内扩散速率 D。实际反应速率 。标准答案:C 9. 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 (2分)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标准答案:A 10。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球形则L=()。(2分) A.厚度/2 B。R C。R/2 D。R/3 。标准答案:D 11。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12. 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t在( )范围内。(2分)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标准答案:A 13。全混流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时,要使反应器操作在稳定的定常态,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2分) A。移热速率〉放热速率 B。移热速率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科《化学反应工程》 一、(共75题,共150分) 1。全混流反应器中有( )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2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B 2. 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 )。(2分) A。 B。 C。 D。 .标准答案:B 3。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在()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2分) A.闭—闭 B。开—闭C。闭—开 D.开-开 .标准答案:D 4。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2分) A。0 B.0。5 C.1D。2 。标准答案:C 5.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当进料中的杂质吸附极牢以及对产物无内扩散阻力时,d为()。(2分) A。 B。=1 C。→3 D。 。标准答案:A 6。等温液相反应为目的产物,有下列四种方案可供选择,从提高P的收率着眼适宜选用( ).(2分) A.间歇釜式反应器,A和B一次性加入 B。全混流反应器 C。半间歇釜式反应器,A一次性加入,B连续滴加 D.半间歇釜式反应器,B一次性加入,A连续滴加 。标准答案:D 7.乙苯在催化剂上脱氢生成苯乙烯,经一段时间反应后,苯乙烯生成量不再增加,乙苯仍大量存在,表明这是一个( )反应。(2分) A。慢速B.可逆C。自催化D.不可逆 。标准答案:B 8。催化剂颗粒扩散的无因次扩散模数值的大小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 )之比。(2分) A。扩散速率 B。外扩散速率 C.内扩散速率D.实际反应速率 。标准答案:C 9.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 ). (2分)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 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 。标准答案:A 10。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球形则L=( )。(2分) A.厚度/2B。RC。R/2 D.R/3.标准答案:D 11。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12。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U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U0/ut在( )范围内。 (2分) A。0。1~0。4 B.1。5~10 C.10~15 D。0。4~1。5 。标准答案:A 13. 全混流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时,要使反应器操作在稳定的定常态,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2分) A.移热速率>放热速率 B。移热速率 C。移热速率随温度变化率>放热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率 D。移热速率随温度变化率 。标准答案:C 14。下列非催化气—固相反应,属于粒径缩小的缩粒模型的是().(2分) A。硫化矿的焙烧B。焦碳与硫磺的反应 C.氧化铁的还原D。分子筛的焙烧 。标准答案:B 15。当反应级数n()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2分) A。=0 B。=1C。>1D.<1 。标准答案:D 16. 气固催化反应本征速率是指排除()阻力后的反应速率。(2分) A.外扩散阻力B.内扩散C。内外扩散D.吸附和脱附 。标准答案:C 17。等温恒容下进行各步均为一级不可逆串联反应若保持相同的转化率xA,调节反应温度使k2/k1降低,则P的收率将()。(2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后减 .标准答案:A 18。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为()。(2分) A.E(t)曲线 B。F(t)曲线 C。I(t)曲线 D.y(t)曲线 。标准答案:B 19。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无关。 (2分) A.示踪剂的种类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 D.检测位置 .标准答案:C 20。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 (2分) A。空时 B。反应时间t C。停留时间t D。平均停留时间 。标准答案:A 21。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是()。(2分) A。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 单选题 1。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气相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体积,应选用_______。(A) (A )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 )平推流串接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 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P22)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 3。 下列单位不属于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P13) (A)mol/(g ﹒s ) (B )m 3/s (C )mol/(m 2﹒s ) (D )mol/(m 3﹒s) 4.反应 A B C →+,12.50 k s -=,则反应级数为_______。(P 13) A . 0 ( B )1 (C)2 (D)3 5. 反应NaOH + HCl NaCl + H 2O ,已知mol s l k /1.0⋅=,则反应级数 n=_______。(P 13) (A )0 (B )1 (C)2 (D )3 6. 气相基元反应 B A →2,进料时反应物A 和稀释剂C 以等摩尔比加入,则膨胀率为_______。(P58) (A )—1 (B )—0.25 (C )0。25 (D)0。5 7. 下面反应器中不属于理想反应器的是_______.(P21) (A )间歇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平推流反应器 (D)膜反应器 8。 下面哪种反应器组合形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应器体积_______。(B ) (A )平推流反应器串联 (B )全混流反应器串联 (C)平推流反应器并联 (D )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9。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 B ,0.01 /A A r C mol L s -=⋅,当C A0=1 mol/L 时,求反应至C A0=0.01 mol/L 所需时间t=_______秒。(P43)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和答案基础部分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 、 热量传递 、 动量传递 和化学反应 称为三传一反. 2.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输入-输出=累积 。 3. 着眼组分A 转化率x A 的定义式为 x A =(n A0-n A )/n A0 。 4.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3 。 5. 反应速率-r A =kC A C B 的单位为kmol/(m 3 ·h).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 /(kmol ·h ) 。 6. 反应速率-r A =kC A 的单位为kmol/kg ·h.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 /kg ·h 。 7. 反应速率2 /1A A kC r =-的单位为mol/L ·s.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ol)1/2 ·L -1/2 ·s 。 8. 反应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为2.1010000 ln +- =T k .其活化能为 mol 。 9. 某反应在5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是400K 时的103 倍.则6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时是400K 时的 105 倍。 10. 某反应在450℃时的反应速率是400℃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浓度不变) mol 。 11. 非等分子反应2SO 2+O 2==2SO 3的膨胀因子2SO δ等于 。 12. 非等分子反应N 2+3H 2==2NH 3的膨胀因子2H δ等于 –2/3 。 13. 反应N 2+3H 2==2NH 3中(2N r -)= 1/3 (2H r -)= 1/2 3NH r 14.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 )n .转化率为 1-(1-x A )n 。 15.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A A x n x )1(11-+-.转化率为A A x n nx )1(1-+。 16. 反应活化能E 越 大 .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7.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 大 。 18. 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 和S .选择性S P 的定义为 (n P -n P0)/ (n S -n S0) 。 19. 某反应目的产物和着眼组分分别为P 和A 其收率ΦP 的定义为 (n P -n P0)/ (n A0-n A ) 。 20. 均相自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的主要特征是随时间非单调变化.存在最大的反应速率 。 21. 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动力学常采用的方法有 速率控制步骤 、 拟平衡态 。 22. 对于连续操作系统.定常态操作是指 温度及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 23. 返混的定义: 不同停留时间流体微团间的混合 。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气相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体积,应选用_______。(A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平推流串接全混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 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P22)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 )清洗釜所用时间 3. 下列单位不属于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P13) (A )mol/(g ﹒s) (B )m 3/s (C )mol/(m 2﹒s) (D )mol/(m 3﹒s) 4.反应 A B C →+,12.50 k s -=,则反应级数为_______。(P 13) A . 0 ( B )1 ( C )2 ( D )3 5. 反应NaOH + HCl NaCl + H 2O ,已知mol s l k /1.0⋅=,则反应级数 n=_______。(P 13) (A )0 (B )1 (C )2 (D )3 6. 气相基元反应 B A →2,进料时反应物A 和稀释剂C 以等摩尔比加入,则膨胀率为_______。(P58) (A )-1 (B )-0.25 (C )0.25 (D )0.5 7. 下面反应器中不属于理想反应器的是_______。(P21) (A )间歇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平推流反应器 (D )膜反应器 8. 下面哪种反应器组合形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应器体积_______。(B ) (A )平推流反应器串联 (B )全混流反应器串联 (C )平推流反应器并联 (D )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9.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 B ,0.01 /A A r C mol L s -=⋅,当C A0=1 mol/L 时,求反应至C A0=0.01 mol/L 所需时间t=_______秒。(P43) (A )400 (B )460 (C )500 (D )560

化学反应工程_习题集(含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0.0462-1,又知初始浓度为0.1mol.dm-3,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6.93×10-2×0.12) (B) 15分 (C) 30分 (D) 1/(4.62×102×0.1)分 2.某一级反应, 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为起始浓度的1%时,需要t1秒, 若将反应物的浓度提高一倍, 加快反应速率, 当反应物浓度降低为起始浓度的1%时, 需时为t2, 则: (A ) t1﹥t2 (B) t1=t2 (C) t1﹤t2 (D) 不能确定二者关系 3.某反应物反应掉7/8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1/2所需时间的3倍, 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三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4.若两个相同类型的气相双分子反应的△H⊙值相等, 又在400k时,它们的活化熵之差△S1⊙-△S2⊙=10 J.mol-1,则两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为: (A) K1/K2=0.300 (B) K1/K2=0.997 (C) K1/K2=1.00 (D) K1/K2=3.33 5.对反应A+B→C, 由下列数据 C A0/mol.dm-3 C B0/mol.dm-3 r0/ mol.dm-3 1.0 1.0 0.15 2.0 1.0 0.30 1.0 2.0 0.15 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A) r=K C B (B) r=K C A C B (C) r=K C A (D) r=K C A C B2 6.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kJ·mol-1, 当 T = 300K 时,温度每增加1K,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___。 A. 4.5% B. 90% C. 11% D. 50%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 。 A.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比放热反应的活化能高 B. 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中出现的所有作用物浓度都有关 C. 催化反应的速率与催化剂的浓度无关 D. 反应速率常数与作用物浓度无关 8.关于催化剂的使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 。 A. 能够加快反应的进行 B. 在几个反应中,能选择性的加快其中一二个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 1.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称为三传一反. 2.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输入-输出=累积。 3.着眼组分A转化率x A的定义式为x A=(n A0-n A)/n A0。 4.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3 。 5.反应速率-r A=kC A C B的单位为kmol/m3·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m3/kmol·h 。 6.反应速率-r A=kC A的单位为kmol/kg·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 m3/kg·h 。 400K 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浓度不变) 18.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和S,选择性S P的定义为 (n P-n P0)/ (n S-n S0) 。 19.某反应目的产物和着眼组分分别为P和A其收率ΦP的定义为 (n P-n P0)/ (n A0-n A) 。 20.均相自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的主要特征是随时间非单调变化,存在最大的反应速率。 21.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动力学常采用的方法有速率控制步骤、拟平衡态。 22.对于连续操作系统,定常态操作是指温度及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23.返混的定义:不同停留时间流体微团间的混合。 24.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 0 ;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为∞。 25.空时的定义为反应器体积与进口体积流量之比。

26. 针对着眼组分A 的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为 A A A r x F V -=0。 27. 不考虑辅助时间,对反应级数大于0的反应,分批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8.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 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9.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 差于 全混流反应器。 30.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 优于 全混流反应器。 31.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差于 全混流反应器。 32. 对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效应的反应分别采用全混流、平推流、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其反应器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方差45. 46. 采用无因次化停留时间后,F (θ)与F (t) 的关系为 F (θ)=F (t) 。 47. 无因次方差2θσ与方差2t σ的关系为222/t t σσθ=。 48. 平推流反应器的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2θσ= 1 。 49. 两种理想流动方式为 平推流 和 全混流 。 50. 非理想流动2θσ的数值范围是 0~1 。 51. 循环操作平推流反应器循环比越 大 返混越大。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 1.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称为三传一反. 2.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输入-输出=累积。 3.着眼组分A转化率x A的定义式为x A=(n A0-n A)/n A0。 4.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3。 5.反应速率-r A=kC A C B的单位为kmol/m3·h,速率常数k的因次为m3/kmol·h。 6. 7. 8. 9.105倍。 10. 11. 12. 13.反应 14.n倍 15.n倍 16. 17.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18.某平行反应主副产物分别为P和S,选择性S P的定义为(n P-n P0)/(n S-n S0)。 19.某反应目的产物和着眼组分分别为P和A其收率ΦP的定义为(n P-n P0)/(n A0-n A)。 20.均相自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的主要特征是随时间非单调变化,存在最大的反应速率。 21.根据反应机理推导反应动力学常采用的方法有速率控制步骤、拟平衡态。 22.对于连续操作系统,定常态操作是指温度及各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23.返混的定义:不同停留时间流体微团间的混合。 24.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0;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为∞。 25.空时的定义为反应器体积与进口体积流量之比。

26. 针对着眼组分A 的全混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为 A A A r x F V -=0。 27. 不考虑辅助时间,对反应级数大于0的反应,分批式完全混合反应器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8.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29. 反应级数<0时,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的反应效果差于全混流反应器。 30.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31. 反应级数<0时,平推流反应器的反应效果差于全混流反应器。 32. 对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效应的反应分别采用全混流、平推流、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其反应器体积的大小关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采用无因次化停留时间后,F (θ)与F (t)的关系为F (θ)=F (t)。 47. 无因次方差2θσ与方差2t σ的关系为2 22/t t σσθ=。 48. 平推流反应器的2θσ=0;而全混流反应器的2 θσ=1。 49. 两种理想流动方式为平推流和全混流。 50. 非理想流动2 θσ的数值范围是0~1。 51. 循环操作平推流反应器循环比越大返混越大。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及答案

.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与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即,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与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和。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 4.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与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和。 5.间歇釜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P A → (1) 11n A A C k r =1E S A → (2) 22n A A C k r =2E 在Ao C 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降低反应温度,釜液中S p C C /增大,表明活化能1E 与2E 的相对大小为;在温度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增高反应浓度,釜液中S p C C /增大,表明反应级数1n 、2n 的相对大小为。 6.单位时间内由颗粒外表面传递至气相主体的热量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达,其表数学表达式为。 7.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8.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最大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和孔体积分布。 9.复合反应包括三个基本反应类型,即并列反应、平行反应和_____________。 10.在停留时间相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而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 11.对于反应级数0n 的反应,为了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反应器为宜。 12.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主要缺点是,。 13.有效因子物理意义 =η。 14.多段绝热式反应器是筒体内放置几次搁板,搁板上放置,层与层之间设置气体的装置。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 A .提高压力 B .降低压力C .提高温度D .降低温度 2.对于反应sS rR bB aA +→+,则)___(A r r r -=( )。 A.a r B. b r C.r a D. r a 3.非等分子反应22222O H N H NO +=+的膨胀因子NO δ等于〔 〕 A.1/2 B. –1 C. –1/2 D. 2 4.平推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无因次方差2θσ为〔 〕 A. 0.5 B.2 C.0 D. 1 5.多釜串联的反应器,由于釜间无返混,使返混程度减少,当∞→N 时,多釜串联全混反应器组的操作就相当于( )。 A .多釜串联反应器 B. 平推流反应器 C.全混流反应器 D. 无法确定 6.等温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采用下列三种方案进行: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气相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体积,应选用_______。(A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平推流串接全混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2。 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___。(P22) (A )加料时间 (B )反应时间 (C )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 3。 下列单位不属于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P13) (A )mol/(g ﹒s ) (B )m 3/s (C )mol/(m 2﹒s) (D )mol/(m 3﹒s) 4.反应 A B C →+,12.50 k s -=,则反应级数为_______。(P 13) A . 0 ( B )1 ( C )2 (D)3 5. 反应NaOH + HCl NaCl + H 2O ,已知mol s l k /1.0⋅=,则反应级数 n=_______.(P 13) (A )0 (B )1 (C )2 (D)3 6. 气相基元反应 B A →2,进料时反应物A 和稀释剂C 以等摩尔比加入,则膨胀率为_______。(P58) (A)-1 (B)-0。25 (C )0.25 (D )0.5 7. 下面反应器中不属于理想反应器的是_______。(P21) (A )间歇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平推流反应器 (D )膜反应器 8. 下面哪种反应器组合形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反应器体积_______。(B ) (A )平推流反应器串联 (B )全混流反应器串联 (C)平推流反应器并联 (D )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9。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 B ,0.01 /A A r C mol L s -=⋅,当C A0=1 mol/L 时,求反应至C A0=0。01 mol/L 所需时间t=_______秒。(P43) (A )400 (B )460 (C)500 (D )560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库和答案(精心整理)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题库(分三个部分) (一)(综合章节)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 2 θ 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2 θ 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 A):(-r B):r R= 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