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第三课时)

——一线三直角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熟练运用解决重要基本图形---一线三直角。

2、经历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解决的过程,再次体验图形的运动、分类、方程等数学思想.重点:

运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型的基本图形解题。

难点: “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的提炼、变式和运用

基本图形如下: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情景:(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2)问题呈现提供了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说出问题的证明过程是必要的,使学生的“直观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问题和模型引入本专题,使学生对产生模型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环节抽象模型打好铺垫。师在解答此处时,利用几何画板辅助,E为动点

追问:这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引入“一线三直角”的概括性名称)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

构造1:格点三角形

按下列要求作图:

(1)在正方形网格中三条不同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实线上。(2)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如图1),请你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右边的两个正方

形网格中各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

F

E

D

C

B

A 使三个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互不全等______.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的认识从 “特殊“上升到“一般”,这是核心结论的生成阶段,时间上用多一点,要求学生运用好直角三角板,让学生对“一线三直角”基本图形进行本质理解。师在解答此处时,利用几何画板辅助。通过将基本图形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用不同颜色区分,同一颜色归类,层次清晰,效果明显 构造2:折叠

(1)如图,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F 点处,已知CE=6cm,AB=16cm,求BF 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折叠,建立数学模型,同时让学生多方法进行计算。

(2)如图,把矩形纸片OABC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OA 、OC 分别落在x 轴、y 轴上,连结OB ,将纸片

OABC

沿

OB

折叠,使点

A

落在A ’的位置,

若 , , 则点A ’的坐标是多少?

5

=OB 2

1

tan =∠BOC

设计意图:. 本题是前面所学知识开始在具体题目中的实际运用,设计上承接了前面的图形,能结合坐标系等知识并运用“一线三直角”相似型解决问题

综合1:

(2014四川自贡)阅读理解:

如图1,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点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解决问题:

(1)如图1,∠A=∠B=∠DEC=55°,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2,且A,B,C,D四点均在正方形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格点(即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图2中画出矩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E;

拓展探究:

(3)如图3,将矩形ABCD沿CM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E

恰好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试探究AB和BC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思维开放这个环节打破学生对“一线三直角”认识上的封闭性,进一步丰富这种“基本图形”的“外延”,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散思维,在思考和作图中领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养成探索创新的求知精神。

三、当堂检测:

1、已知矩形ABCD中,AB=3,AD=2,点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且和点A,B 不重合,过点P作PE垂直DP,交边BC于点E,设,PA=x,BE=y,

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A重合,并将三角尺绕点旋转,当M点旋转到BC的垂直平分线PQ上时,连接ON,若ON=8,求MQ的长

设计意图:本节课所学“一线三直角”得到相似三角形的运用,巩固所学。

四、板书设计:

课题:“一线三直角”相似形专题

规律:一线三直角,相似容易找

五、小结收获交流归纳

(1)由“一线三直角”基本图形搭建桥梁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

(2)学习几何最重要是学会归纳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学会从复杂的图形里提炼基本图形,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3)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总结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其规律,帮我们解决繁杂问题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 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L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〢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黤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1)两角对应相等 (2)两边对应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 H3)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侼比 (4)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5)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二、同步练习: 1.已知:AB=2,M 是的黄金分割点, (1) 求AM 的长;(2)求AM :MB B G

相似三角形教案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相似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新课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 在△ABC 与△A ′B ′C ′中,∠A =A ′,∠B =∠B ′,∠C =∠C ′== AB A ′B ′BC B ′C ′AC A ′C ′ 那么△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 相似于△A ′B ′C ′”。 (2)由于∠A =∠A ′,∠B =∠B ′,∠C =∠C ′,所以点A 的对应顶点是A ′,B 与B ′是对应顶点,C 与C ′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 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K ,那么这AB A ′B ′BC B ′C ′AC A ′C ′ 个K 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 △ABC ∽△A ′B ′C ′,它的相似比为K ,即指=K ,那么△A ′B ′C ′与△ABC 的AB A ′B ′ 相似比应是,就不是K 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A ′B ′AB

相似三角形教案 (优质)

第四章相似图形 5.相似三角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 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来源:学|科|网] .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复习相似形的概念,在探索归纳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来源:]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马强 宿州市曹村中学

4.5“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节相识三角形P127-1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P129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类比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法: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活动1:回顾与思考(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并指出哪些多边形相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教师板书课题及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活动3: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记法。(教师板书) 二: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活动4:P127:想一想(教师出示课件)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活动5:P127:议一议(教师出示课件)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活动6:例题讲解 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3.5 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 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 那么= 则x=3.5×400=1400(cm)=14(m) 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 m . 例2:如图,已知△ABC∽△ADE, AE=50 cm, EC=30 cm, BC=70 cm, ∠BAC=45°,∠ACB=40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解:(1)因为△ABC∽△ADE.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相似三角形教案教学内容

4.5 相似三角形 (一)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 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 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

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情景引入 归纳定义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 3.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angles ) . 如△ABC 与△DEF 相似,记作△ABC ∽△DEF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 解决问题 活动内容:想一想 议一议 例1 例2 A B C D E F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 a =,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 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3)在识别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

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性质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小组探究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回顾与思考(教师展示课件并设问,学生观察类比、自主探索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观察下列图形,并指出哪些图形相似?相似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2、那么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 3、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ABC与△DEF相似,记作:△ABC∽△DEF。 注意: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活动目的: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经历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培养学生通过类比探索得到新知识的能力,进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想一想(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 结论:相似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议一议(课件出示教材127页“议一议”,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3、例题: 127页例1(展示课件,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8页例2 活动目的: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两个三角形之间的是否相似?有什么关系?进而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1、想一想: 在例2的条件下,图中有哪些线段成比例?图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吗?(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2、巩固练习: 教材129,130页习题。 活动目的: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第四环节、回顾反思: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019精品教育3.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之前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判定和性质,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已有所了解。在本章又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判定条件,对相似图形,特别是相似三角形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关于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究。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旗杆的高度等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本节主要研究相似 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这一性质,九年级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 习经验,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性质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基于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并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力图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与相似比的关系的过 程,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及全面思考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 ;第二环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基于基本图形的问题导向式复习课例 ——以《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为例 【课题】九年级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标分析:《标准》的要求定位在“了解”和“简单”的层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相似三角形相关基础知识和常见题型的把握. 【教材及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相似》是在研究“图形的全等”的基础上集中研究“图形的相似”.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平行线分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位似图形等,具备了一定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为该章节中的重点内容《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做好了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学习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2.能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已经学习过的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类比、分类、归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学难点为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设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的个人课前作业进行讨论、完善和展示,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常见基本图形,为本节专题复习做好知识铺垫.接着以问题为导向,以“找”“选”“造”三道低起点、缓坡度的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感受基本图形在相似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并总结归纳出相关的解题方法.课后作业设计了两道有梯度的题目,既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又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巩固检测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学案图表资料、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设计 教案(定稿)精编版

23.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科版《新时代数学》九上第24章《相似形》第二节《相似三角形判定》的第一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节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并具备了有关三角形中位线和平行四边形知识后,研究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方面,该定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用来证明有关三角形相似的问题,而且还是证明其他三种判定定理的主要根据,所以有时也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实验、猜想、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分析、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猜想和归纳能力,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 (2)、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的有关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4、相似多边形的定义 5、比例的性质 二、复习引入 (一)复习 1、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优质课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两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运用定理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 2.在动手参与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改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主评价等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与证明。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龟免赛跑故事导入新课 4 2 1 有一只极速乌龟和骄傲的兔子在规定的两块相似四边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谁先跑完一圈谁为胜,已知:免子的速度是乌龟的4倍,结果乌龟跑完一圈只用了一个小时,兔子说,我睡上半个小时再跑,也能比你先跑完一圈;你认为兔子的说的话对吗?你能猜到比赛的最后结果吗? (以“龟兔赛跑”精典故事开头,引起同学对这堂课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兔子场地 乌龟场地

1.分组猜想探究活动, 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单 (学生经历动手实验 - 观察-思考-归纳-发现的学习过程,分别总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 C A B 相似比 周长比 面积比 111A B C ?∽ABC ? 111A B C ?∽ABC ?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当相似比等于K 时,周长比等于 ,面积比等于 。 由此可以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面积比等于 。 要求:①在方格纸(方格边长为1个单位)上,画出一个与已知△ABC 相似, 但相似比不为1的格点111A B C ?(每小组至少画两种情况); ②分别计算:△ABC 与111A B C ?的相似比,周长比及面积比,然后填表; 小组分工: 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实验报告单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大纲要求】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猜想、证明,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2、知识与能力: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与几个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的证明(建议实验班适当的证明,普通班重点在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猜想证明

知识小结(约2分钟)提问学生: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对应角平分线之比、对 应中线之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师生共 同小结,使知 识系统化。 利用提 问式小结, 引导学生梳 理知识。 分层作业1、完成《直击新课标》42~43页其余题,普通班可适当提示或暂时删减第8、17题。 2、预习课本第62~63页 3、实验班学生可适当自主选做《随堂优化训练》第35页1~6题。 【板书设计】 黑板一:板书课题与几个性质。 黑板二: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 黑板三:应用举例,学生板演与老师点评分析。黑板四:练习的分析与其它。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 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 d c b a =,则有ad=b 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 a =,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形相似的 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3)在识别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相同”;例2通过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b a 的值相等,使学生明确: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

相似三角形 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含义,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全等与相似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新知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图:∠A =∠D ,∠B =∠E ,∠C=∠F EF BC DF AC DE AB = = 则△ABC 与△DEF 相似。 记作“△ABC ∽△DEF ” F E D C B A

读作“△ABC 相似于△DEF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注意: 1.相似比是有顺序性的。 2.要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三、大家谈谈 1.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吗? 2.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 3.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课堂练习 1.你指出图形中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和对应边及其关系。 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ABC ∽△ADE ,AD=4,AB=6,DE=3.5 (1)求BC=? (2)求证:DE ∥BC 解:(略) 3.如图,在△ABC 中,DE ∥BC ,与AB 、AC (或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 、E 。 求证:△ADE ∽△ABC △ABC ∽△AED E D C B A △ABC ∽△A D E E D C B A △ABC ∽△AC E E C B A E D C B A △ABC ∽△AD E E D C B A △ABC ∽△AED E D C B A 30° 45°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马强 宿州市曹村中学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节相识三角形P127-1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2、P129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类比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法: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活动1:回顾与思考(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并指出哪些多边形相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2:请问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相似多边形那么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你能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教师板书课题及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活动3:教师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记法。(教师板书) 二: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活动4:P127:想一想(教师出示课件)如果△ABC∽△DEF,那么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呢(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并小组讨论,选代表说明理由。) 活动5:P127:议一议(教师出示课件)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活动6:例题讲解 例1:如图,有一块呈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其中一边的长是20 m,在这个草坪的图纸上,这条边长5 cm,其他两边的长都是cm,求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解:草坪的形状与其图纸上相应的形状相似, 它们的相似比是2000∶5=400∶1 如果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x cm, 那么= 则x=×400=1400(cm)=14(m) 所以,草坪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14 m . 例2:如图,已知△ABC∽△ADE, AE=50 cm, EC=30 cm, BC=70 cm, ∠BAC=45°,∠ACB=400,求:(1)∠AED和∠ADE的度数。(2)DE的长. 解:(1)因为△ABC∽△ADE. 所以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蓬溪县蓬南镇初级中学校邓春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内容解析判定和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已研究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接下来就要对性质进行研究.与全等三角形一样,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由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几何量,如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教材先是对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进行探究,推广得到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以此作为基础,得到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探究和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2.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 的标志是:知道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能够通过推理证明两条性质. 2.达成目标2 的标志是:会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有关线段的长和三角形的面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由定义可得到,且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这些性质学生易于发现.但三角形还有其他的量,如何提出它们的性质?可提出哪些性质?既要从一维层面上提,又要想到二维层面上来,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出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猜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用几何画板佐证“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出猜想,确定方向 问题1: 对于相似三角形,我们已研究了它的定义与判定,根据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经验,我们还需研究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研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 追问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是研究三角形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有哪些几何 量? 师生活动:学生互相补充,列举出几何量. 追问2: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有关几何量的性质?还能从哪些几何量方面提出哪些性质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并写出性质猜想,如果学生列出性质猜想有难度,教师可再追问:全等三角形可以看作相似比为1的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对应高的比是多少?相似三角形呢?三角形的几何量呢?教师展示,并指出我们这堂 课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名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科目:九年级数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又一种方法: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过程,通过观察、实践体验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2、经历应用结论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体验结论的应用,培养学的应用意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积极探索、细心求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的数学探究意识和数学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对数学有较强的兴趣,数学成绩较为理想。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设计 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自学,讨论配合,优化教与学。本部分内容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随堂进行学习,一目了然。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现在要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几种方法? (1)根据定义;(2)平行线截三角形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评上述方法的使用.

2、都有一个110度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 各有一个50度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 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如果知道一个角对应相等,要你去判定相似,你会去找什么条件? 3、判定三角形相似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你有什么想法?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观察图24.3.6, 如果有一点E在边AC上,那么点E应该在什么位置才能使△ADE与△ABC相似呢?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2、动手实践: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然后测量相关数据判断他们是否相似? 教师巡视指导,抽代表回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论,然后多媒体展示验证。 3、归纳概括: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单地说;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图24.3.7 试一试:1、证明图24.3.7中△AEB和△FEC相似. 2、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使△ABC与△DEF相似的是()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公开课教案[1]

§2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材分析: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两年的磨合,基本形成较自然的合作学习小组。本课之前初步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发现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设计思路: 本节课充分体现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在巩固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同时,非常自然地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对性质定理的探究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在其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相似三角形中面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温故而知新。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图24.3.3) 图24.3.3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2) 3、如图24.3.9中,△ABC 和△A ′B ′C ′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 ,其中AD 、A ′D ′分别为BC 、B ′C ′边上的高,那么AD 、A ′D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图24.3.9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讲评复习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2、引导学生猜想,类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之间的关系。 (1)独立思考:图24.3.11中,△ABC 和△A ′B ′C ′相似,AD 、A ′D ′分别为对应边上的中线,BE 、B ′E ′分别为对应角的角平分线,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选择一个结论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