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工艺作品简介

教师手工艺作品简介
教师手工艺作品简介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课程方案 回浦中学王文霞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01) 一、课程背景………………………………………………………………………………0l 二、课程设计思路 (01)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01) 一、知识与能力 (01) 二、过程与方法 (0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1)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02)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02) 一、教学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02)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特点 (02) 三、教学内容的编排应突出实践性 (03) 四、教学内容的表达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成人化教学 (03) 五、教学内容应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 (03)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03) 一、内容安排及实施建议 (03)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 (04)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手工是运用手的技能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中国传统手工工艺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手工也在渐渐的消失,比如中国结,中国结不仅仅是美和巧的形式表达,更是民间智慧和名族情怀的承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结记忆已经成为一门国粹,在这个编制后面不仅织进人们浓浓的情意和深深地祝福,同时也保留着及其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为了将我国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我们特开设了这样的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中国传统手工艺术》这门课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根据自身知识能力特点选择性的开设了三大块教学内容,分别为中国结、剪纸、折纸。这三部分内容均为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结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总学时的30%。这主要是因为:1近些年来,中国结的编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这门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艺术,已经悄悄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例如手机链的装饰,项链装饰,发卡,鞋等等。而当教学内容和生活更贴近时,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多个学生拿着他们的手机链等物品向教师询问该如何编织。2编织中国结的基本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本次组织教学的方式即为教师购买后发给各个学生,而且编完一个结后,还可以把线拆开,继续新的教学内容,线绳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中国结的教学内容在安排上主要讲解基本结,而复合结讲解则比较少。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虽然是折纸的发源地,但现其发展却远不及日本、朝鲜、比利时等国家。在一些国家,折纸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把折纸作为我们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希望折纸能慢慢的回到我们中间。折纸的授课内容我们也主要是安排了折纸的基本原理、折纸的符号,在学生学会看图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按图纸亲自动手折一些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概况 2.掌握吉祥结、绶带结、平结的编织方法 3.掌握剪纸构图基本符号和基本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摸索并尝试解决方法,能独立思索方案并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和思考,能根据主题创作并完成相关成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对中国结,剪纸,折纸等的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中国传统手工艺设计如何及中国时尚比翼齐飞

中国传统手工艺如何与中国时尚比翼齐飞 来源:周末画报 据说Alexander McQueen当年为了寻找一块合适的绣片,曾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找到合适的绣娘,他为那一方小小绣片支付的价格是1000英镑:为绣娘的技艺,为手工艺的尊严。中国传统手工艺是否同样能与起步中的中国时尚比翼双飞,甚至成为后者强有力的心脏起搏器? 中国传统手工艺能否成为时尚新贵?

CHANEL去年在XX黄浦江边上演的“Paris-Shanghai”高级手工坊系列至今话题未减,Karl Largerfeld对中国元素的理解虽然见仁见智,但CHANEL一如既往对于手工的和传统工艺的重视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旗下七家法国传统手工艺作坊(Metiers d’Art)均被奉为珍宝,绣坊的作品一定标明费去几百个小时的人工,纽扣坊的一粒包扣仿佛都能成为稀世传奇。Hermès和Louis Vuitton更是从来都强调品牌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能打下如今的天下,一半是因为参透了“珍稀”这两个字的意义。 可惜的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似乎永远面临的是两难的境地:传统技艺的保护,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传统”两个字代表的时间和心力,无法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创造的精致和独一无二,但如果没有等量等质的回报,没有长远性、建设性的发展方式,没有足够健康、成熟的体系去维护,很容易失去其核心价值。在中国我们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盲目而粗暴地“开发”某一种传统工艺,得一点传统的形,却留不下半点神,最后甚至沦为旅游景点粗制滥造的纪念品,景泰蓝便是一例。苏绣努力维护其传统价值,又曲高和寡,多半只能做成屏风手绢等观赏品,时间胶囊般被束之高阁,工匠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完全无法与他们的智慧及劳动付出成正比。 要留住传统的精髓,更要时时创新,传统手工艺契合上新时代的轨道,才能避免“博物馆”式的唯一结局。去年,Lanvin的设计师Alber Elbaz以联合国官员的会谈为灵感,计划在非洲撒哈拉开展项目,将当地的手工技艺和面料融入品牌的设计中。Diane von Furstenberg今年3月时在纽约举办了“世界女性”峰会,与会者包括Hillary Clinton、Meryl Streep以及来自尼日利亚和利比里亚的女性代表,讨论传统手工艺者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传统手工艺精髓:中国四大名扇

传统手工艺精髓:中国四大名扇 扇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属几百年前就已经很盛行了,像在古代贵族妇女手中拿着的扇子,那就是四大名扇的一种,因此也叫做宫扇。中国的四大名扇分别是什么呢?一起来民族文化里看看吧。 檀香扇檀香扇,汉族特色手工艺品,是苏州的一大特产,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 檀香扇由摺扇演化而来,扇骨采用檀香木制成,故名檀香扇。檀香木极香,故一扇在手,香溢四座,有“扇存香在”之誉,盛暑可以却暑清心,入秋藏之筐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之功效,保存十年八载,依然“日日花香扇底生”。 火画扇火画扇是广东新会着名的汉族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火画扇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用“电笔”)在葵扇工作画,故名“火画葵扇”。 竹丝扇竹丝扇是扇子中的一种,选用优质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竹丝扇的扇面是桃形,形似纨扇,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薄如蝉翼,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颗明珠。因为编织这种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代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而且在龚家传了四代,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年多的历史,所以,人们习惯称自贡竹丝扇为“龚扇”。 绢扇绢扇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主要产于四川成都,浙江杭州。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 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词

大家好,我是姚文婧,我是杜明哲,我是唐姊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我们共同举杯,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他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它拥有太多传统文化。下面将由我们带大家了解北京的风俗,语言,游戏,美食。 姚:庙会文化——北京为中华庙会之乡 北京自秦汉起就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尤其辽、金、元、明、清在此建都,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就明清时期而言,北京有各种寺庙1000多座,为全国之冠。寺院多庙会也自然就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庙会,丰富多彩,美不胜数。 杜: 姚:胡同文化的理念 北京胡同文化源远流长、含义深远。“胡同”一词,据考证来自蒙古语,意指有“水井”的地方为民众的聚居之地,故古代有“方井”、“市井”的称谓。胡同不但是街、巷、道、里的通称,尤其与京剧,京腔一样,都有浓郁的“京味”文化特色,拥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北京历史、民俗风情、趣闻典故的发祥地与聚宝盆。 杜: 唐:特色土语京味浓 北京语音既动听又容易听懂,语言丰富生动,为全国最佳语音、语言之一,我国的普通话(国语)和汉语拼音,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 但北京地区地道的土语土话,如不加一定解释,是不大容易让人很快明白过采的,韵味自殊,很有方言特色。 下面我要说几句北京话儿,有新加坡的同学们上来模仿一下吗? 杜: 唐: 游戏:小时候,一个布做的包,一个跳皮筋,一个羊拐,甚至是一个铁环,都能成为珍宝。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没玩过这些游戏,童年是不完整的! 拽包 这游戏不仅使孩子健身,也是智力的角逐,游戏既在户外锻炼了身体,又加深了小伙伴间的情感,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已经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 【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 【类别】:纺织品(广绣)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

景层次鲜明地表现出来:恬静古朴的茅屋农舍,庄严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蒙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用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独特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体现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 粤绣 (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

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

传统手工艺品

传统手工艺品 剪纸、皮影、风筝、面人、花馍、葫芦烫画、毛猴、中国结、内画壶、彩蛋、泥人等等,游客们目光所及都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年推进,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在老百姓眼皮底下“复活”了,过年是最集中地展示各地手工艺人拿手绝技的时候。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迎春庙会上,年画、剪纸、皮影、风筝、面人、花馍、葫芦烫画、毛猴、中国结、内画壶、彩蛋、泥人等等,游客们目光所及都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 在西南古朴的小镇上,随处都是现场即兴作画的糖画艺人;在僻远的西北乡村,不时可见大娘巧手剪下活生生的窗花;在城市年货集中的售卖区,尽可以从众多的手工艺品中,选一个威风可爱的虎形玩偶,请手工艺人当场捏一个形神兼备的小面人。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与此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也毫不例外地具有吉祥喜庆的内涵。北京和兰州两地很有名的手工艺品烫画葫芦,因为葫芦谐音“福禄”,它由此成为传统的年庆用品,买一个挂在家里或者车上,寓意幸福吉祥。这些年很流行的手编中国结,本名叫“绳结盘长”。盘长是佛家八宝之一,寓意事物流通顺意、畅行无阻。因为它寓意吉祥,所以民间社会用红绳编结盘长,加上长长的穗子,就成了寓意“长命百岁(穗)”的中国结了。 如今,过年在大门上倒贴个“福”字已成为全国通行的风俗。北方地区习惯制作花馍以祭祀祖先、馈赠亲友,手工制作一个带吉祥字的花馍模子就必不可少。南方许多省份还有在器物表面上直接书写福、寿、安、财、宝、爱、丰、乐、忠、富、贵、美、欢、神、旺等吉祥汉字的做法,严格意义上说,书写也是一门很古老的手工艺。 过年要贴年画和门神,旧时主要依靠手工雕版、手工印刷和彩绘,又叫木版年画,属于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尽管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形式和风格各有特色,但所刻划的门神多为秦琼和魏迟恭。这两人都是唐代的历史人物,战功赫赫,老百姓将他二人的画像贴于门上,用以镇宅辟邪、护佑平安,俗称“武门神”。除了有武门神外,还有文门神、财神等门神样式。 虎年自然迎来了与虎有关的传统手工艺的盛行。虎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图腾之一,《周易·乾卦文》说:“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合成为一个国家雄伟强盛的象征。汉代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开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因为虎被赋予了驱邪、镇宅、避灾的寓意,所以古人还用虎的兽面形装饰在各类器物上。百姓更是把虎看作是儿童的保护神,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笨拙可爱,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

中国主要传统文化介绍

中国文化传统 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介绍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诗句:(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诗句:《附三醉立春》:“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诗句: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

五种传统手工艺特点 中国结 中国结不知什么时候起,现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时候流行的饰物重新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然后依葫芦画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点缀,于是,彩色丝线编扎成的粗粗细细带子,有图腾纹样的小环儿,婀娜多姿的穗坠儿,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中国结。让人惊叹一根红绳原来可以变出这么多的花样。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们追求随意、祈盼平安的一种意趣。 “结”是绳编饰品,它同我国的布艺、刺绣并称为祖国的三大手工艺品。它朴实无华,庄重雅气。说起中国结可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始终,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刺绣 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最为盛名。 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苏州绣娘有 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手工刺绣是中国传统的著名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开始了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手工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 芜湖铁画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报告名称: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现状 (1)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历史定位及艺术特色 (1) (二)目前全市剪纸人才队伍的现状 (1)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 (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1) (二)剪纸队伍的后备人才不足 (2) (三)发展剪纸艺术的观念不新 (2) (四)开拓剪纸艺术市场的信息不畅 (2) 三、对剪纸艺术保护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2) (一)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 (2) (二)加强对剪纸艺术作品的抢救、整理、挖掘工作 (2) (三)强化对剪纸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3) (四)切实做好剪纸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3) 四、下面是我在调研过程中见拍的一些剪纸照片。 (3) 摘要:简直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特色手工艺技术,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自然社会的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资金原因、人才原因、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的态度改变等。 关键词:剪纸、人才不足、保护和利用、建议。

《留住手艺—中原民间手工艺剪纸的发展现状》 2012年2月13日到14日为学校社会实践周,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访了部分民间剪纸艺人,观摩了他们的作品,并对中原民间剪纸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做了简单大概的描述,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现状 (一)中原民间剪纸的历史定位及艺术特色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作为劳动人民表现生命意识、抒发生存感受、寄托人生希望与追求的一种文化形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疆域广阔,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不同流派,其中中原剪纸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中原民间剪纸以窗花、喜花、春花、炕围花、丧葬祭礼花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记录着这一地域的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进入新世纪,作为自然经济产物的传统民间剪纸,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从事剪纸艺术的人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政府的关怀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民间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又逐渐活跃起来。 (二)目前剪纸人才队伍的现状 目前中原剪纸艺术人才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原生态剪纸。这部分多由老年化剪纸艺人组成。二是传统型剪纸,这是剪纸的主体,中年人居多,在传承中有新突破,在创新中体现个性艺术特点。三是现代剪纸。他们在吸收传统剪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创作手法,体现了时代特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剪纸艺术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之存世艺人的日渐减少,剪纸艺术正面临着人亡艺绝的严重形势。目前,剪纸艺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一、The culture of silk Myths about the origin of silk(关于丝绸起源的神话) Long ago ,Huang Di's wife Leizu ,discovered silkworms and further found that they can produce white material which is known as silk in today’s world. 很久以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了蚕,又进一步发现蚕能够生产白色材料。这就是在当今用来做为丝绸的蚕丝。 How Do Silkworms Make Silk?(蚕是如何制造丝绸的?) Silkworms make silk by spewing a substance.The spewed-out substance consists of digested leaves and protein produced by the worm. Hangzhou is the home of silk in China.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ilk industry. It is famous for its soft texture and beautiful colors. As early as the Han Dynasty, it has been sold abroad via the "Silk Road". 蚕丝是由蚕吐出的一种物质至成。吐出物质由消化后的桑叶和蛋白质组成。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素来在中国传统丝织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其质地轻软,色彩绮丽而闻名于世,早在汉代,就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国外。 二、The culture of tea T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angzhou's economy and culture. Hangzhou is best known for originating Longjing, a notable variety of green tea,. Known as the best type of Long Jing tea, Xi Hu Long Jing is grown in Longjing village near Xi Hu in Hangzhou, hence its name.茶叶是杭州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最著名的茶是原产于龙井的绿茶品种。龙井茶种在杭州西湖附近的龙井村,故得名“西湖龙井”。 Tea-drinking is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China is an original producer of tea and is renowned for its skills in planting and making tea.喝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以种植和泡茶的技艺而闻名。 Tea drinking involves each of the five senses. The tea drinker savors the color, fragrance, and finally the taste of the tea, at the same time listening to the swirling of the brew in the cup and feeling the warmth of the filled cup.品茶涉及到人的视、听、嗅、味、触多种感觉。饮茶者欣赏着茶的颜色、闻茶香,听着倒茶水击品茗杯回旋时发出的曼妙之音,感受持杯的温暖,最后品尝茶的味道。 Drinking tea has become an integral way of life. The spirit of the tea ceremony embodi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armony, respect, purity, appreciation and tranquility. The tea ceremony is a way to focus on mental spirituality, relax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reflect on these principles for one's own spiritual growth.喝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茶道精神体现了和、敬、清、寂四规。茶道是一种精神上的灵性,放松,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Hangzhou Cuisine 1、West Lake Carp in Sweet and Sour Sauce(西湖醋鱼) West Lake carp in Sweet and Sour Sauce, also known as Shu sao Chuang zhen in Chinese, isa must-taste traditional Hangzhou dish.It only uses boiled water plus condiments instead of oil used,fish moderately done for a nice savory of its freshness and tenderness as well as original flavor.西湖醋鱼是杭州名菜中的必尝的一道,也因“叔嫂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