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装热处理工艺流程

锅炉安装热处理工艺流程
锅炉安装热处理工艺流程

锅炉安装热处理工艺

1. 总则

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各类锅炉安装的焊后热处理施工。

1.2 本工艺标准为锅炉安装通用热处理工艺标准。在执行本工艺标准时,应与锅炉施工图纸和相应标准、规范配合使用。如设计或用户有特殊要求,则应同时满足其特殊要求。

1.3 本工艺标准规定若与国家、行业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定执行。

2.施工准备

2.1 施工材料及设备

2.1.1 施工材料

①热处理用保温材料应采用无碱超细玻璃棉或硅酸铝纤维毡,热处理保温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

②当用于不锈钢热处理保温时,其热处理保温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ppm,且热电偶应采用不锈钢丝捆绑。

2.1.2 热处理设备

(1)热处理施工前,热处理设备应经调试合格,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a.热处理应采用自动温度控制箱,并应配有自动打印记录仪;

b.热处理应采用绳状或履带式远红外线加热器;

c.热处理应采用K 型热电偶,其连接线应采用补偿导线。

(2)热处理用温控指示仪和热电偶应经检定合格。

2.2 技术准备

2.2.1 热处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要求,编制热处理施工技术方案或热处理技术措施。

2.2.2 热处理施工前,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2.3 作业条件

2.3.1 热处理作业人员已熟悉掌握热处理的方法、程序和作业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已掌握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的操作要领。

2.3.3 焊接工作已经完成,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质量标准;除铬钼耐热钢以外,焊缝已经无损检测合格。

3.热处理

3.1 热处理范围

3.1.1 下列焊接接头焊后应进行热处理:

①壁厚>30mm 的碳素钢管子与管件;

②耐热钢管子与管件(第4.1.2 条规定的内容除外);

③经焊接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3.1.2 凡采用氩弧焊或低氢型焊条、焊前预热和焊后适当缓冷的下列部件可免作焊后热处理。

①壁厚≤10mm,管径≤108mm 的15CrMo、12Cr2Mo 钢管;

②壁厚≤6mm,管径≤108mm 的12Cr1MoV 钢管。

3.2 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

3.2.1 炉管焊后热处理时,热电偶及加热器应按热处理施工技术方案或热处理技术措施要求进行安装,热电偶及加热器的安装见下图。

热电偶及加热器的安装示意

图图

3.2.2 热电偶应安装在距焊缝边缘30mm 的范围内,热电偶端部与热处理管件

的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的安装应采用细铁丝(或细不锈钢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管子加热的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应垫小块保温玻璃布进行隔离。

3.3 热处理工艺

3.3.1 炉管焊后热处理一般为高温回火。常用钢材的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表3.3.1。

焊后热处理温度及恒温时间表4.3.1

3.3.2 热处理过程中,升温、降温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升温、降温速度,一般可按250×25/壁厚℃/h 计算,且不大于300℃/h。

②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可不控制。

3.3.3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按两侧钢材及所用焊条(焊丝)综合

考虑;热处理温度一般不超过合金钢成分低侧钢材的下临界点Ac1。

3.3.4 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应保证内、外壁和焊缝两侧温度均匀,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测点间的温差应低于50℃;厚度大于10mm 时应采用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

3.3.5 热处理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进行测温;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定或校验。

3.3.6 进行热处理时,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得少于两点,水平管道的测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3.3.7 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做好记录和标记。

4.质量标准

4.1 热处理后的焊缝应进行焊缝硬度测定。其热处理后的焊缝硬度值,应不超过母材标准布氏硬度值HB+100,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合金总含量<3%,HB≤270;

②合金总含量为3%~10%,HB≤300;

③合金总含量>10%,HB≤350。

4.2 经焊接工艺评定,且具有与作业指导书规定相符的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图的焊接接头,可免做硬度测定;但无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图和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图异常的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做硬度值测定。热处理硬度值超过规定范围时,应重新进行热处理。

5.工程竣工技术文件

锅炉安装焊后热处理工程竣工技术文件应按要求进行编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