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各章总结)第十章 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各章总结)第十章 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各章总结)第十章 细胞骨架-

要点

?细胞骨架概念

?微丝、微管、中间丝装配特点及其比较

?微管动力学不稳定性

?微丝、微管、中间丝功能

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

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

毛和纤毛的结构。

3、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

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4、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

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5、踏车现象:(微管和微丝具有踏车现象,中间丝没有)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

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

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

6、:

微管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开始,这些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

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

管中心,其存在位置为间质的中心体。

7、微管结合蛋白:

在微管上,除微管蛋白外,还有与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称微管结合蛋白,为微

管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成分。主要有微管关联蛋白MAP和微管装饰蛋白(tau),它

们控制微管的延长,与微管的聚合和解聚的调节有关。

1、微丝的功能:

(1)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2)作为肌纤维的组成成分,参与肌肉收缩;

(3)参与细胞分裂;

(4)参与细胞运动;

(5)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2、微管的功能

(1)维持细胞的形态;

(2)构成纤毛、鞭毛和中心粒等细胞运动器官,参与细胞运动;

(3)维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细胞器的位移;

(4)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3、中间纤维的功能

(1)中间纤维发挥功能具有时空特异性;

(2)中间纤维提供细胞的机械强度作用;

(3)中间纤维维持细胞和组织完整性的作用;

(4)中间纤维与DNA复制有关;

(5)中间纤维与细胞分化及细胞生存有关

4、中间纤维的组装过程:

a. 2 个α螺旋以相同的方向形成双股超螺旋二聚体;

b. 两个二聚体以相反的方向再组装成一个四聚体;

c. 四聚体首尾相连形成原纤维;

d. 8 根原纤维构成圆柱状的10nm 纤维。

5、微管的装配过程:所有微管都遵循同一原则,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

a. α和β微管蛋白形成异二聚体。

b.异二聚体沿纵向聚合成原纤维。

c.在原纤维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成弯曲的片状结构。

d.片状结构扩展至13 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

e.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微管达到平衡。

6、微丝的组装

○微管装配是一个动态不稳定过程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ring),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螺旋带,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

(protofilament)。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

体外微管装配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存在ATP、K+、Mg2+离子的条件下,(达临界浓度以上)肌动蛋白

单体可自组装为纤维。

组装步骤:

1.成核:几个G-肌动蛋白开始聚合形成核心结构;

2.微丝生长:G-肌动蛋白从两端加到多聚体上,加到正端比加到负端速度快10倍

以上。(此为结构极性;功能极性即行使功能具有方向性)

3.处于平衡状态:微丝延长到一定时期,游离肌动蛋白单体浓度降低至临界浓度,

正端延长速度等于负端缩短速度,长度处于平衡状态(此过程---

踏车现象)

7、微管的动力学不稳定性

·微管装配的动力学不稳定性是指微管装配生长与快速去装配的一个交替变换的现象

·动力学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无GDP帽则解聚。

8、中间丝(IF)装配与微丝(MF),微管(MT)装配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 IF装配的单体是纤维状蛋白(MF,MT的单体呈球形);

○由于IF是由反向平行的α螺旋组成的,所以和微丝、微管不同的是:它没有极性

○ IF在体外装配时不依赖温度和蛋白质的浓度,不需要ATP或GTP,也不需要核苷酸或结合蛋白的辅助;

○在体内装配后,细胞中几不存在IF单体。即细胞内的中间纤维蛋白绝大部分组装成中间纤维,而不像微丝和微管那样存在蛋白库(仅约30%左右的处于装配状态),但IF的存在形式也可以受到细胞调节,如核纤层的装配与解聚;

○与微管和微丝不同,中间丝没有与之平衡的踏车行为;

○中间纤维的成分与分布IF成分比MF,MT复杂,具有组织特异性;

○IF在形态上相似,而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别;

9、微丝特异性药物:

a.细胞松弛素:切割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

维结构。

10、微管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colchicine)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

◆紫杉酚(taxol)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总结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第一节微管 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成分之一。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柱状结构。还能装配成纤毛、鞭毛、基体、中心体、纺锤体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等。微管蛋白与微观的结构 存在:所有真核细胞,脊椎动物的脑组织中最多。 直径:24-26纳米中空小管 基本构件:微管蛋白α、β异二聚体。13根原纤维合拢成一段微管。 极性:增长快的为正端,另一端为负端。(与细胞器定位分布、物质运输方向灯微管功能密切相关) γ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的确定、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 存在形式:单管(存在于细胞质,不稳定)、二联管(AB两根单管构成,主要分布于纤毛和鞭毛)、三联管(ABC三根单管组成,分布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基体中) 一、微管结合蛋白 碱性微管结合区域:明显加速微管的成核作用。 酸性突出区域:决定微管在成束时的间距大小 种类:MAP-1,MAP-2,MAP-4,tau 不同的微管结合蛋白在细胞中有不同的分布区域:tau只存在于轴突中,MAP-2则分布于胞体和树突中。 三,微管的装配的动力学 装配特点:动态不稳定性 装配过程:1、成核期(延迟期)α和β微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结构,及核心的形成,接着二聚体再起两端和侧面增加使其扩展成片状带当片状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成一段微管。是限速过程。 2、聚合期(延长期)细胞内高浓度的游离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正端使其延长。 3、稳定期(平衡期)胞质中游离的微管蛋白达到临界浓度,围观的组装与去组装速度相等(一)微管装配的起始点是微管组织中心 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作用:帮助大多数细胞质微管装配过程中的成核。 γTuRC: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的渗入。可能影响微管从中心体上释放。 中心体:包括中心粒,中心粒旁物质。间期位于细胞核的附近,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星状体:新生微管从中心体发出星型结构

【通用文档】细胞生物学《第十章》.doc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选择题 1.当前认为核被膜的组成,以下不包括的是() A核膜B核孔复合体C核周间隙D核纤层 2.研究核孔复合体形态的经典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技术B负染色技术C电镜制样技术D冷冻蚀刻技术 3.关于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选择性表现,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A 对运输颗粒的大小有限制 B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过程 C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方向性 D 核孔复合体的运输有能量需求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构成的是() A.DNA B组蛋白与非组蛋白C少量RNA D核酸 5.生物基因组DNA可以分为四类下列不属于的是() A蛋白编码序列,以三联体密码方式进行编码 B 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 C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D已经分类的间隔DNA 6.高度重复DNA序列由一些短的DNA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下列不属于的是() A卫星DNA,重复单位长5—100bp B.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2-100bp C.微卫星DNA,重复序列长1-5bp D.超卫星DNA,重复序列长为0.01-0.05bp 7.DNA二级结构型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 A.B型DNA(右手双螺旋) B.A型DNA(右手双螺旋) C.D型DNA(左手螺旋) D.Z型DNA(左手螺旋) 8.下列不属于非组蛋白的特性() A.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 B.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C.具有功能多样性 D.具有样式多样性

9.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要经过四级组装,下列错误的是() A.DNA压缩7倍→核小体 B.核小体压缩6倍→螺线管 C.螺线管压缩40倍→超螺线管 D.超螺线管压缩6倍→染色单体 10.下列不属于组蛋白的修饰的是() A.乙酰化 B.甲基化 C.磷酸化 D.糖基化 11.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 B.染色很深的染色质 C.不呈异固缩的染色质 D.呈异固缩的染色质 12.染色体的三大功能原件,下列不属于的是() A.至少一个DNA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传递中的连续性 B.一个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C.在染色体的末端,必须要有端粒,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D.必须要有终止子,保证染色体复制正常结束。 13.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 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 C.染色体畸变是无着丝粒的片段 D.真核生物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小体 14.核仁最基本的功能是() A.稳定核的结构 B.参与核糖体的装配 C.合成核糖体rRNA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二、判断题 1.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标志之一。() 2.对于核膜组装的机制极其与核孔复合体,及核纤层的关系,目前已经研究清楚() 3.一般说来,转录功能活跃的细胞,其核孔复合体数量较多。()

最新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 (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或核周池。核周间隙宽度随细胞种类不同而异,并随细胞的功能状态而改变。 (2)核被膜的内外核膜各有特点:①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从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出发,外核膜可以被看作是糙面内质网的一个特化区域。②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络结构,即核纤层。内核膜上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③双层核膜互相平行但并不连续,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核孔周围的核膜特称为孔膜区,它也有一些特有的蛋白成分。

(复试) 细胞生物学专业 分子细胞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约15分 细胞膜, 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约25分 基因表达及调控约30分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其社会联系与信号转导约3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3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真核细胞;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现状及发展。 2、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基本共性及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病毒的基 本分类及特征,理解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掌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

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3、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细胞组 分的分析方法;掌握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及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 (二)细胞膜及细胞的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 考试内容: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细胞骨架;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离子泵和协同转运;胞吞与胞吐作用。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与功能;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微丝与细胞运动;微管及其功能;中间丝;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染色质结构与基因活化;染色体;核仁;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组成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2、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3、掌握细胞质基质的涵义、功能及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概念;掌握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功能及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关系;掌握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高尔基体的极性特征、膜泡运输的分子机制高尔基体的功能以及它和内质网在功能上关系、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及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掌握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差异以及后者的功能发生;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装配。 4、掌握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的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 制。 5、掌握各种细胞骨架的动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6、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了解核仁的功能与周期;了解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转录。 7、掌握核糖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多聚核糖体的概念。 (三)基因表达及调控

【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生物科技行业)细胞生物 学第十章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选择题 1.当前认为核被膜的组成,以下不包括的是() A核膜B核孔复合体C核周间隙D核纤层 2.研究核孔复合体形态的经典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技术B负染色技术C电镜制样技术D冷冻蚀刻技术 3.关于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选择性表现,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A对运输颗粒的大小有限制 B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过程 C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方向性 D核孔复合体的运输有能量需求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构成的是() A.DNAB组蛋白与非组蛋白C少量RNAD核酸 5.生物基因组DNA可以分为四类下列不属于的是() A蛋白编码序列,以三联体密码方式进行编码 B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 C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D已经分类的间隔DNA 6.高度重复DNA序列由一些短的DNA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下列不属于的是() A卫星DNA,重复单位长5—100bpB.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2-100bp C.微卫星DNA,重复序列长1-5bp D.超卫星DNA,重复序列长为0.01-0.05bp 7.DNA二级结构型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 A.B型DNA(右手双螺旋) B.A型DNA(右手双螺旋) C.D型DNA(左手螺旋) D.Z型DNA(左手螺旋) 8.下列不属于非组蛋白的特性() A.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 B.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C.具有功能多样性 D.具有样式多样性 9.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要经过四级组装,下列错误的是() A.DNA压缩7倍→核小体 B.核小体压缩6倍→螺线管 C.螺线管压缩40倍→超螺线管 D.超螺线管压缩6倍→染色单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导读: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 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指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 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 (3)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 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可长距离或短距离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分为:(1)内分泌,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 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2)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 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在多细胞生物中调节发育的许多生长因子往往是通过旁分泌起作用的。此外,旁分泌方式对创伤或感染组织刺激细胞增殖以恢复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3)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自分泌信号常 存在于病理条件下,如肿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4)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神经 信号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轴突快速传递至神经末梢,电压门控的Ca2+

通道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通过胞外信号介导的细胞通讯步骤 (1)产生信号的细胞合成并释放信号分子。 (2)运送信号分子至靶细胞。 (3)信号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导致受体激活。 (4)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 (5)引发细胞功能、代谢或发育的改变。 (6)信号的解除并导致细胞反应终止。 核被膜所具有的功能 一方面,核被膜构成了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将细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使得DNA复制、RNA转录与加工在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翻译则局限在细胞质中。这样既避免了核质问彼此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生命活动秩序更加井然,同时还能保护核内的DNA分子免受损伤。 另一方面,核被膜调控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被膜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核质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这些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行的。 核被膜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1)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被称作内(层)核膜,而面向胞质的另一层膜称为外(层)核膜。两层膜厚度相同,约为7。5 nm。两层膜之间有20~40nm的

细胞生物学考试及研究生考试题库

一、细胞生物学题库 1、组织培养:使离体细胞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机体内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的一项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2、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为基础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等。 3、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杂交瘤细胞克隆分泌的只能识别一种表位(抗原决定簇)的高纯度抗体。 4、细胞株:具有有限分裂潜能适合于进行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保持其特性和标志的细胞群。其分裂次数通常为25~50次,最后死亡。 5、细胞识别:指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6、奢侈基因:即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指特定类型细胞中为其执行特定功能蛋白质编码的基因。 7、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有三聚体G蛋白、低分子量的单体小G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G蛋白三类。 8、G蛋白偶联受体:一种与三聚体G蛋白偶联的细胞表面受体。含有7个穿膜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受体超家族,其成员有1000多个。与配体结合后通过激活所偶联的G蛋白,启动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导致各种生物效应。 9、细胞系:原代细胞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所繁殖的细胞群体。也指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 10、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生物必需的。 11、第一信使:由细胞产生,可被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穿膜转导,产生特定的胞内信号的细胞外信使。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12、Hayflick界限:即细胞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DNA 复制一次端粒DNA就缩短一段,当缩短到Hayflick点时,细胞停止复制,走向衰亡。 13、细胞决定:细胞分化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细胞在未出现分化细胞的特征之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经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的现象。 14、信号肽:是由mRNA上特定的信号顺序首先编码合成的一段短肽,含15-30个氨基酸残基,它作为与粗面内质网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膜结合,并决定新生肽链插入膜内或进入内腔。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 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 (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主要含有: (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 (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 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 (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 1 蛋白质的修饰 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糖基化 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 酰基化 2 控制蛋白质寿命 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 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 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

热休克蛋白的作用 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 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

细胞生物学 第八章 细胞核 知识点

第八章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rER)相连; 核纤层),决定细 胞核形态; : 内、外膜相互融合形成的环状开口,嵌有核孔复合体 2.核孔复合物 (1)结构 环:胞质环、核质环(核篮); 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中央栓 (2)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 被动运输:孔径10nm,≤60kDa 主动运输:孔径20nm >亲核蛋白的核输入信号:核定位信号(NLS) ;10个氨基酸的短肽,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切除 (NLS 、NES、信号肽和信号斑) (importinα/β、nucleoporin、Ran—GTP/GDP) >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①亲核蛋白通过NLS识别importin α,与可溶性NLS 受体importin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转运复合物; ②在importinβ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纤维结合; ③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被转移到核质面; ④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⑤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并与importinβ解离,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mRNA 、tRNA和核糖体亚基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请说明Ran在亲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在细胞质内, 受体(importin)与cargo protein的NLS结合 ②受体/亲核蛋白复合物和Ran-GDP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③在核质内,在GEF作用下Ran-GDP 转变为Ran-GTP,并与受体importin结合 ④构象改变导致受体释放出cargo protein ⑤受体-Ran-GTP complex 被运回细胞质, 在GAP 作用下Ran-GTP被水解为Ran-GDP, Ran与受体importin分离 3.核纤层lamina 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1)结构和组成:由核纤层蛋白laminA、B、C组成 (2)功能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核膜提供一个支架; 在分裂细胞中,核纤层的可逆性解聚调节核膜的崩解和重建;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时,核膜崩解;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时,核膜重建; 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锭部位,维持和稳定间期染色质高度有序的结构; 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修复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与染色质DNA结合的蛋白质负责DNA分子遗传信息的组织、复制 (1)组蛋白·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富含Arg和Lys的碱性蛋白质,等电点在pH10.0以上, 可以和酸性DNA紧密结合,分为H1, H2A, H2B, H3, H4五种。H2A, H2B, H3, H4为核小体组蛋白,在进化上十分保守,没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H1的种族保守性低,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Histone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Histone与DNA在细胞周期的S期合成。DNA复制停止,Histone合成也立即停止。 (2)非组蛋白·主要指导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色氨酸的酸性蛋白质。 占染色体蛋白质的60—70%,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不同类型的非组蛋白合成。 能识别并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靠氢键和离子键。 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α螺旋-转角-α螺旋模式 锌指模式 Cys2/His2 锌指单位和Cys2/ Cys2锌指单位

细胞生物学 第十章

第十章 知识点自测 (一)选择题 1、能够稳定微丝(MF)的特异性药物是()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 C.笔环肽 D.紫杉醇 2、较稳定、分布具组织特异性的细胞质骨架成分是() A.MT D.以上都不是 3、细胞骨架分子装配中没有极性的是() A.微丝 B.微管 C.中间纤维 D.以上全是 4、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细胞可阻断下列()的形成 A.胞饮泡 B.吞噬泡 C.分泌小泡 D. 包被小泡 5、下列属于微管永久结构的是() A.收缩环 B.纤毛 C.微绒毛 D.伪足 6、肌动踏车行为需要消耗能量,由下列哪项水解提供() A.ATP 7、下列细胞骨架中,只有9+0结构的是() A.鞭毛 B.中心粒 C.中间丝 D.纤毛 8、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可导致()

A.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细胞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不向两极运动 C.微管破坏,纺锤体消失 D.微管和微丝都破坏,使细胞不能分裂 9、下列蛋白质没有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 A.α—微管蛋白 B.β—微管蛋白 C.肌动蛋白 D.中间丝蛋白 10、下列分子没有马达蛋白功能的是() A.胞质动力蛋白 B.驱动蛋白 C.肌球蛋白 11、下列药物能抑制胞质环流的是() A、细胞松弛素 B、紫杉醇 C、秋水仙素 D、长春花碱 12、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的解聚。 A、秋水仙碱 B、紫杉醇 C、鬼笔环肽 D、细胞松弛素B 13、微管全是以三联管的形式存在的结构() A.纤毛 B. 中心粒 C. 鞭毛 D.动粒微管 14、在下列微管中对秋水仙素最敏感的是() A.细胞质微管 B. 纤维微管 C. 中心粒微管 D.鞭毛微管 15、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有哪种核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 A.UTP B. CTP C. GTP 16、下列药物中仅与已聚合微丝结合的药物是()。

细胞生物学实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题共 22 空,每空 1 分,共22分) 1.分辨率;放大倍数,镜口率(数值孔径)。 2.激活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活性增强),台盼兰作为指示剂。 3.差速、密度梯度;细胞核,叶绿体。 4.中性红;核仁。 5.柠檬酸钠。 6.网格(笼形)蛋白;微丝。 7.SDS;Triton X-100;微粒体。 8.PEG;粉末。 9.0.9%。10.接触抑制。 11.戊二醛;甲醇:冰醋酸(3:1)。 二、判断改错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判断0.5分,改错1.5分,共16分)1.×也可能会 2.×微管 3.×整合蛋白 4.×不同物种的细胞 5.√ 6.×光学显微镜 7.×微丝 8.×浓度偏低 三、简答题(本题共_5_小题,共46分) 1.移动载物台,动则在玻片上(2分);转动目镜镜头,动则在目镜上(2分);否则在物镜上(2分)。(本题共6分) 2.含红细胞的吞噬泡与巨噬细胞内的初级溶酶体融合,进行消化;(8分) 3.一种糖蛋白(2分);内质网合成、糖基化,高尔基体内进一步加工、分选,以分泌泡形式与膜融合,胞吐(8分);它能与鸡红细胞膜表面的糖链专一性结合(2分)(本题共12分) 4.⑴ Giemsa染色前,细胞须固定(染死细胞),主要染的是核、染色质(5分);⑵ Janas Green B 染的是活细胞(染色前不用固定),主要染的是线粒体(5分)。(本题10分) 5.⑴测量溶血时间(2分);⑵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极性(4分);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易穿膜,而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运动则通常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4分)。(本题共10分)四、论述题(本题共_1_小题,每小题 16 分,共 16 分) (0401、0402班同学请回答)答:外周血培养(2分)-秋水仙素处理(2分)-离心收集细胞(2分)-低渗处理(2分)-固定(2分)-制片(2分)-染色(2分)-镜检及显微摄影-核型分析(2分)(原理略)(本题共16分) (0403班同学请回答)答:外周血培养(2分)-秋水仙素处理(2分)-离心收集细胞(2分)-低渗处理(2分)-固定(2分)-制片-老化(2分)-显带处理-染色(2分)-镜检及显微摄影-带型分析(2分)(原理略)(本题共16分)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 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

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 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 中间纤维:分布在整个细胞中。 3.微管由哪三种微管蛋白组成?各有什么结构功能特点? α管蛋白,β管蛋白,γ管蛋白。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各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α-微管蛋白的GTP不进行水解也不进行交换;β-微管蛋白的GTP 可水解呈GDP,而此GDP也可换成GTP,这一变换对微管的动态性有重要作用。 γ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 4.哪一种微管蛋白有GTP酶活性? β-微管蛋白。

微生物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发酵,进行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即呼吸抑制作用。 巴斯德的贡献: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2开创了免疫学——预防接种。3.发酵的研究 ;4.巴斯德消毒法,观察丁醇发酵时发现厌氧生命,提出好氧厌氧属于。 柯赫的贡献:1设计了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方法:划线法、混合平板法。2.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3.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4.提出柯赫法则:(证明某种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的基本原则)i.病原体微生物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ii; 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理处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iii.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体比能在实验动物身上产生相同的症状 iiii 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 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5. 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形成,特点和实际意义。 自发缺壁突变:L 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成 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部分去除:原生质球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实际意义: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 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如低浓度青霉素)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缺乏细胞壁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变异类型。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实验测试题

细胞生物学实验测试题 1、试述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并操作) 原理: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用以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 (滤光镜片:获得所需波长的激发光;光源:高压汞灯) 用途: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 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 究的工具之一。 2、试述酸性磷酸酶显示法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原理:酸性磷酸酶(ACP)是溶酶体的标志酶,通常酸性磷酸酶在pH 为5左右时发挥作用能水解磷酸酯而释放出磷酸基,PO43-与底物中硝酸 铅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物。由于这些沉淀物是无色的,需再与黄色的硫化 铵反应,生成棕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而被显示出来。其反应过程如 下: β-甘油磷酸钠+酸性磷酸酶→甘油+PO43- PO43-+Pb(NO3)2 →Pb3(PO4)2↓ Pb3(PO4)2+(NH4)2S →PbS↓(棕黑色) 主要步骤: 1、前处理:获取小白鼠或大白兔腹腔液(猪肝) 2、制片: (1)、将腹腔液(肝细胞悬液)滴一滴于冰冻的干净载玻片上,用牙签涂开,自然干燥。 (2)、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30min。 (3)、蒸馏水中漂洗,3-5次。(洗去固定液) (4)、磷酸酶作用液,37°C,30Min。 (5)、蒸馏水中漂洗3次,5min一次。(洗去游离铅离子) (6)、1%硫化铵处理(3-5min); (7)、吉姆沙染液复染15min;(使细胞核、轮廓显示出来) (8)、制片观察。 结果:阳性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棕色或棕黑色的颗粒即为酸性磷酸酶。 对照实验:标本放入作用液前先用高温(50℃)处理 30min,使酶失去活 性,做好标记,其他步骤相同。 3、试述DNA的Feulgen染色法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原理:DNA经稀盐酸(1mol/L HCL溶液)处理后,可使嘌呤碱与脱氧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题目

第七章细胞骨架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解聚的是() A 秋水仙素 B 长春花碱 C 紫杉醇 D 鬼笔环肽 2 . 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以()纤丝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ADNA蛋白质和DACRNAD蛋白质和RNA 3研究细胞骨架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 A 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 B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C 暗场电子显微镜技术 D 整装细胞电子显微镜技术 4.下列哪条能够将所给的句子补充完整且无误,“肌收缩中,钙的作用是()”。 A 是肌球蛋白的头与肌动蛋白脱离 B 将运动潜力从质膜扩大到收缩肌 C 同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的移动,结果使肌动蛋白纤维同球蛋白头部接触 D 维持肌球蛋白丝的结构 5 微丝结合蛋白中,使肌动蛋白单体稳定的蛋白是() A a-辅肌动蛋白 B 细丝蛋白 C 抑制蛋白 D 溶胶蛋白 6. 下列有关核基质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核内的液体成分 B.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有少量RNA和DNA C.是由核纤层蛋白与RNA形成的立体网络结构 D.是由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联系的以蛋白质为主的网架结构。 7. 角蛋白分布于 A.肌肉细胞 B.表皮细胞 C.神经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8. 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 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 B.直径略小于微丝 C.具有组织特异性 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 9. 中间纤维之所以没有极性是因为其 A.单体不具有极性 B.二聚体不具有极性 C.三聚体不具有极性 D.四聚体不具有极性 10. 鞭毛的轴丝由 A.9+0微管构成 B.9+1微管构成 C.9+2微管构成 D.由微丝构成 11. 鞭毛基体和中心粒 A.均由三联微管构成 B.均由二联微管构成 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 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 12. 微管α球蛋白结合的核苷酸可以是 A.GTP B.GDP C.ATP D.ADP 13. 以下关于微管的描述那一条不正确? A.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B.紫杉酚(taxol)能抑制微管的装配

细胞生物学第五至第八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 物质跨膜运输有哪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哪些类型 答:物质跨膜运输有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P型泵、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以及ABC 超家族,其中P型泵包括Na+—K+泵、Ca+泵和P 型H+泵。 各种ATP驱动泵的比较: 2.简述钠钾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和2个β亚基组成四聚体。Na+—K+泵的转运机制总结如下: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失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次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

成整个循环。 3、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葡萄糖载体蛋白,简称为GLUT,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包括十多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他们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都含有12次跨膜的α螺旋。GLUT中多肽跨膜部分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但有些α螺旋带有Ser、Thr、Asp和Glu残基,他们的侧链可以同葡萄糖羟基形成氢键。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为:氨基酸残基为形成载体蛋白内部朝内和朝外的葡萄糖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构象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梯度转运。 4、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 答: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与反向协同。 ①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人体及动物体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②反向协同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选做:5、举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答:受体介导内吞作用大致分为四个基本过程∶①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②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③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④初级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具有两个特点,即: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具有选择性;②要形成特殊包被的内吞泡。 例如LDL受体蛋白是一个单链的糖蛋白,为单次跨膜蛋白。LDL受体蛋白合成后被运输到细胞质膜,即使没有相应配体的存在, LDL受体蛋白也会在细胞质膜集中浓缩并形成被膜小窝,当血液中有LDL颗粒,可立即与LDL的apoB-100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在溶酶体中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 名词: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课后思考题

第十章细胞骨架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nents are correct? Explain your answers. A. Kinesin mov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 along microtubules so that the network of ER tubules becomes stretched throughout the cell. 驱动蛋白沿着微管推动内质网运动,从而使内质网遍布在细胞内。 对。ER持续地向外移动是必需的。如果没有微管,ER就会朝向细胞中心坍塌。 B. Without actin, cells can form a functional mitotic spindle and pull their chromosomes apart but cannot divide. 如果没有肌动蛋白,细胞能够形成有功能的纺锤体并将染色体拉开,但细胞不能分裂。 对。在细胞分裂时,将两个子细胞分开的收缩环需要肌动蛋白,而将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纺锤体是由微管组成的。 C. GTP is hydrolyzed by tubulin to cause the bending of flagella. GTP被微管蛋白水解,造成鞭毛的弯曲。 错。为了引起弯曲,ATP需要被结合在鞭毛外侧微管上的动力蛋白(马达蛋白)水解。 D. The plus ends of microtubules grow faster because they have a larger GTP cap. 微管的正极生长的较快,因为它们有较大的GTP帽。 错。微管生长的速度与GTP帽的大小无关。微管正极和负极的生长速度之所以不一样是由于它们对于进来的微管蛋白亚基具有物理性质不同的结合部位,因而微管蛋白亚基在两端添加上去的速率是不同的。 E. Cells having an intermidiate-filament network that cannot be depolymerized would die. 细胞中的中间丝网络如果不能解聚的话,细胞就会死亡。 错。细胞不重排其中间丝,就不能进行分裂。但是许多终末分化的细胞以及长寿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就有稳定的中间丝,目前还没有发现它们有解聚的现象。

病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总结

1植物病害的定义及特点: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了经济损失。特点:①病因:必须具有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②病程:植物病害是一个生理病变过程,应与机械创伤不同;③症状:植物病害使植物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即病状;④造成了经济损失。 引起病害的因素有:①生物因素(具有传染性)包括:菌物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②非生物因素(不具有传染性)包括: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化学因素(营养的不均衡、空气污染、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毒害)。 2症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状: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反常现象①变色(花叶,退绿与黄化)②坏死(叶斑、叶枯、叶烧、猝倒、溃疡如:苹果树腐烂病)③腐烂(干腐、湿腐、软腐如:苹果树腐烂病)④萎蔫(枯萎、黄萎、青萎如:黄瓜枯萎病)⑤畸形(十字花科根瘤病) 病症:病原物在发病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①粉状物:真菌病毒(月季白粉病)②霉状物:真菌病毒(黄瓜霜霉病)③粒状物:真菌④菌核:真菌⑤脓状物:细菌病毒菌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⑥锈状物:真菌病毒(苹果锈病)3真菌及特点:一类营养体通常为菌 丝体,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 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 行繁殖的真核生物。特点:①真菌种 类多,分布广②大部分是腐生的,少 数共生和寄生③真菌引起病害不但 种类多,而且危害性大④具有细胞壁 和真正的细胞核⑤以菌丝体为营养 体⑥真核质生物 4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①游动孢子: 鞭毛菌产生的无性孢子②孢囊孢子: 结核菌产生的无性孢子③分生孢子: 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产生的无性 孢子④厚垣孢子:各类真菌 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①休眠孢子囊: 鞭毛菌②卵孢子:鞭毛菌③接合孢子: 接合菌④子囊孢子:子囊菌⑤担孢子: 担子菌 5病原菌物的分类:①卵菌亚门(藻 物界):无性-游动孢子,有性-卵孢 子,菌丝无隔膜及单细胞②接合菌亚 门(真菌界):无性-胞囊孢子,有 性-接合孢子,菌丝无隔膜③子囊菌 亚门(真菌界):无性-分生孢子,有 性-子囊孢子,有隔菌丝体极少单细 胞④担子菌亚门:无性-无能动孢子, 有性-担孢子,有隔菌丝体⑤半知菌 亚门:无性-分生孢子,且未发现有 性阶段,有隔菌丝体及单细胞 6原核生物分类:①薄壁菌门:有细 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包括土壤杆 菌属、欧文氏杆菌属、假单孢杆菌属、 黄单孢、根部小菌属)②厚壁菌属: 有壁较厚,革兰氏阳性(包括芽孢菌 属和链霉菌数)③无壁菌门:菌体无 壁(包括菌原体)④疵壁菌门:没有 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 7植物病毒定义及特点:包被于保护 性的蛋白(或脂蛋白)衣壳中,只能 在适宜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 的一个基因组核酸分子。特点:①形 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②病毒粒体内 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单 链或双链③依靠自己的基因组核酸 进行复制④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 统⑤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 菌 8 植物病毒的分类依据:①构成病毒 基因组的核酸类型②核酸是单链还 是双链③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 包膜④病毒形态⑤基因组核酸分段 状况 9病毒分类:①真病毒②亚病毒:a 卫星病毒:可编码衣壳蛋白b卫星核 酸:不可编码c阮病毒:只有蛋白质 10线虫致病性的机理:①机械损伤: 由线虫穿刺植物细胞取食后造成的 伤害②营养掠夺和营养阻碍:由于线 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由于线 虫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③化学致病:线虫的食道腺能 分泌多种酶或其他生物化学物质,影 响寄主植物细胞的生长代谢④复合 侵染:线虫侵染造成的伤口引起菌物 细菌等微生物的次生侵染,或者作为 菌物细菌和病毒的介体导致复合侵 染。 11侵染过程四个时期:①侵入前/接 触期:病原物与寄主识别的关键时期, 要是防治的关键时期②侵入期:侵入 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 口侵入)此时期,湿度是必要条件温 度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③潜育期: 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④发病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