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探究与应用

摩擦力的探究与应用
摩擦力的探究与应用

摩擦力的探究与应用

1.摩擦力的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粗糙表面上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分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分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

2.确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物体之间要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物体问要相互接触、挤压;

(2)接触面要粗糙;

(3)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摩擦力方向判断总是物理学习的难点,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有时相反,有时相同.

例:如图a,物体A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问物体A有否受到摩擦力作用?如果有,方向如何?

对这个题目多数学生知道存在滑动摩擦力,且方向水平向左.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继续问:如图b下列各种情况,放置在传送带上的物体A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有,说明其方向.

(1)将物体A轻轻放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2)放置一段时间后,物体A与皮带一起以速度v匀速运动.

有的学生以为(1)题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还是向左,与速度v方向相反.在(2)题中还存在摩擦力,因为物体A有运动.这些都是错误的.

(1)题中当物体A刚放上去时,以皮带为参照物,物体A相对皮带向左滑动,所以A受到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2)题因为物体A与皮带一起以速度v匀速运动,即物体A与皮带相对静止,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物体A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因此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有时相反,有时相同.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平直路面上向右运动.当小车遇物体B

受阻停止后,物体A在小车上仍向右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中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思维点拨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要抓住几个要点:“小车遇阻停止后A仍向右运动”,说明A与小车发生了相对运动,“A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A受到了滑动摩擦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2 小娜同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你认为表中哪个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________.

(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

(3)小薇同学又利用现有的器材将实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思维点拨分析数据合理与否,应由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出发,影响因素不变,摩擦力也应不变,在同一表面上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与平放、侧放(受力面积)无关.实验改为图乙后,即使没有匀速拉动长木块,也不影响摩擦力大小,读数也方便.

例3 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长方体橡胶块和一只橡胶底运动鞋(二者橡胶种类相同),一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一些细线和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老师希望小雪同学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内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将产生两种可能效果: ①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②有一部分机械能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转移,另外一部分转化为内能. (3)摩擦生热的计算:Q =F f s 相对.其中s 相对为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路程. 深化拓展 从功的角度看,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从能量的角度看,其他形式能量的减少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3、列能量守恒定律方程的两条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二、练习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块A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其水平 的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m 的滑块B ,已知木块长为L ,它与滑块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拉滑块B . (1)当长木块A 的位移为多少时,B 从A 的右端滑出? (2)求上述过程中滑块与木块之间产生的内能. 审题指导 当把滑块B 拉离A 时,B 的位移为A 的位移与A 的长度之和.注意:审题时要画出它们的位移草图. 解析 (1)设B 从A 的右端滑出时,A 的位移为l ,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由动能定理得 μmgl =12 mv 2A (F -μmg )·(l +L )=12 mv 2B

实验九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九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日期:月日同组人: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探究准备 1、器材准备: 检查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在后面画√,在空格里填上你还需要的实验器材名称: 2、知识准备: (1)叫做平衡力;平衡力的条件是: 。

(2)叫做摩擦力。 三、探究报告 【提出问题】 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给出你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 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1、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某个因素的关系,必须采用法。 2、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4、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怎样改变接触面积? 【进行实验】 1、观察你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 指针是否指在零位:;测量范围:;分度值:。 2、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拉力的大小——摩擦力,记入表格;

斜面上的摩擦力的应用

关于斜面上摩擦力做功 的应用 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712209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不会总结相同类型习题的规律。学习不但是掌握新知识,并应用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总结,形成自己能够熟练应用的规律,这样在学习中,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运算和错误,还能养成自我学习,自我总结,条理清晰,思路缜密,做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专门就高中阶段有关于斜面上摩擦力做功,利用 解决问题做个简单的说明。 我们先由两道例题来讨论: 例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 物体运动的水平距离为X ,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 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先根据受力分析,在斜面上对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功的定义计算,得 这样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麻烦,同学们大多也没在意,我们继续: 例2: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 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如图2,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分析:设斜面长倾角为 ,对应的水平位移为x,则 根据动能定理 - ( -x)=0 解得: 通过这两个题我们可以试着得出结论:当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时,若滑动物体对接触面的弹力只由重力(或等效重力)引起,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 ,其中 x 为物体的水平位移。应用这个结论,我们就可以巧妙解答斜面上摩擦力做功的相关问题。 例3 如图2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A、C两点之间有三条轨道.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项点A由静止开始先后沿不同的轨道下滑,动摩擦因数均为 μ.转角处撞击不计,则下列关于物体到达底端C点时的 速度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Ⅰ下滑到点C处速度最大 B.沿轨道Ⅲ下滑到点C处速度最大 C.沿轨道Ⅲ下滑到点C处速度最小 D.沿各轨道下滑到点C处速度一样大 分析:直接应用上面得出的结论 ,由动能定理 得 由于A、C两点间的高度差h 相同,水平位移x 也相同,所以物体下滑到点C的速率v 相同.故选项D正确 例4:如图所示,一个小滑块从左边斜面上的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在水平面BC 上滑 行,接着滑上右边的斜面,滑到 点时速度减小为零.假设全过程中轨道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不计滑块在转弯处受到撞击的影响,测得 、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若将滑块从 点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到 点时的速度减小为零, 、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 角为θ ,则 ( ) 图2 图1 图3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中学物理学科八年级第七章《运动和力》第四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材版本:物理北师大课标版教材八年级。 本内容所需课时为1课时。 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 各种摩擦现象在生活中都很常见,滑动摩擦是这节课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而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由于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初中不要求作深入介绍,所以教材适当的在“科学窗”栏目中,作为知识拓展介绍了静摩擦,在“想想议议”栏目中,把滚动摩擦作为减小滑动摩擦的一种方法来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简单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本身并不困难,但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由于前面学生对探究活动已有一定认识和经验积累,因此要充分运用本节

内容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

摩擦力在汽车上的应用

迁西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测试教学设计专用纸(首页)

迁西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测试 教学设计专用纸(副页) 展示发动机工作动画,提出 活塞损伤部位为什么在一侧? 作用效果一定发 生在接触面上 讨论得出结论: 图片展示:与 f 化, 变化,时, 滚动, 摩擦力,大静摩擦。

(五)影响动摩 擦 力的因 素 1、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 学生讨论分析汽车轮胎的各种花纹的作用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讨论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物体对接触面的 正压力 教师分析汽车 离合器、张紧轮 的工作原理 讨论得出结论:正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相互转换 教师分析轴承的工作远理 图片展示 讨论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变成滚动摩擦力,摩擦力减小;滚动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增大。

4、润滑剂或皮带蜡的使用 教师讲解汽车 上的3种润滑剂 (机油、齿轮油、 固体油脂)和皮 带蜡的使用,润 滑油在两个相对 运动的零件表面 之间形成油膜, 避免它们直接接 触,实现液体摩 擦使摩擦力减 小,从而减少零 件磨损和发动机 的功率损失。 得出结论:润 滑剂可以减小摩 擦力;皮带蜡可 以增大摩擦力。 课堂习题 学生讨论得出 正确结果 判断题: 1 、离合器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允许摩擦片与飞轮及压盘之 间有任何相对滑动。( ) 2 、制动蹄摩擦片材质不同, 会影响制动而造成制动跑偏。 () 3 、润滑油在两个相对运动的 零件表面之间形成油膜,避免 它们直接接触,实现液体摩擦 使摩擦力减小,从而减少零件 磨损和发动机的功率损失。 () 教师通过习题 的完成情况,对 学生本节课掌握 情况进行评价。 小结 学生讨论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及收获 教师总结:摩 擦力知识在我们 的今后的学习和 工作中经常用 到,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我们熟 悉和掌握了摩擦 力,并能够更好 的理解汽车零件

八年级物理 摩擦力实验题

三、摩擦力 15.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所示,记下相应的示数;第三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所示,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一20 4.0 二20 4.0 三8.0 (1)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比较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一、三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当你用肥皂水洗手时,会感到比不用肥皂水时摩擦阻力小些.如果在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接触面上涂润滑剂,则摩擦力比不涂润滑剂时有什么变化呢? (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主要步骤是: A.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B.在长木板上涂上润滑剂后,重复上述实验,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2)若F1>F2,则说明了做相对运动的物体的接触面涂上润滑剂后,摩擦力会_______(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举出一个在生活、生产中应用这一结论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5科学探究:摩擦力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课题摩擦力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全过程 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 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常用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教材从身边熟悉的摩擦力现象,引入摩擦力概念,最终总结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途径,符合学生思维。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钩码、几支圆杆铅笔、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列举生一些常见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①手为什么能拿住物体? ②粉笔能在黑板上写字、黑板擦能擦黑板是因为什么? ③传送带为什么能运送货物? 上述事例都与什么现象有关?(摩擦现象) 观察、思考、讨论

教学过程一、摩擦力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活动1)用手拉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或铅笔盒等) ①物体受力而没有被拉动 ②物体被拉动后仍需要继续用力 上述现象说明什么?两情况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在哪? 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 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产 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接触面粗糙; ②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 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 观察图片,猜想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由于物体的表面不光滑,当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 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时, 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滑动摩擦力 (活动2)两只手紧靠在一起,用力搓,体验摩擦力,交流并讨论摩 擦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一只手向前运动,却受到另一只手的阻碍作用;另一 只手向后运动却受到向前的阻碍作用,摩擦力的方向与两只手的 相对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人能在冰面上快速滑行;地面上滚 动的足球;关闭发动机后的车辆最后能 停下来;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 纹;登山运动员要穿防滑靴…… 物体与桌面接触,当物体将要运 动或相对于桌面运动时,都会受到桌面 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即摩擦力。 相同:桌面对物体都有摩擦力; 不同:一次静止,另一次发生相对运动 分析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交流讨论

摩擦力在连接体的应用

摩擦力在连接体问题中 模型一: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1.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 的物体, 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 随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 ). 模型二: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求解静摩擦力) 2.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A 、B 、C ,其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带有滑轮的物体B 放在光滑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间的摩擦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物体间无相对运动,则水平推力的大小应为F =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现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 A 、5mg 3μ B 、4mg 3μ C 、2mg 3μ D 、mg 3μ 4.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 53°,一个质量为kg 2.0的小球用细绳吊在斜面顶端,如图3—1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斜面与水平面的摩擦,当斜面以2/10s m 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细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图3—1

模型三:滑动摩擦力的应用 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6.如图示,两物块质量为M和m,用绳连接后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块和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M 运动,求中间绳子的张力. 7.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传动,传送带右端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时才有= B、若>,则= C、若<,则= D、不管多大,总有= 8.如图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 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 动),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 ) A.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 B.物块仍将落在Q点 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D.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探究摩擦力实验

探究摩擦力实验 中考题欣赏: 1.(2011年29题) 在科学探究课中,实验小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于是他们选用了重10N的物体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通过比较两图,可以验证他们的猜想,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 2.(2014年30题)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三个猜想,同学们在水平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 甲乙接触面都为相同木板、丙接触面为毛巾),请你补全下列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在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猜想_________ 是正确的,其结论是:_________ . (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得出“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这是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_________ . (4)要想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基础上,需要改变_________ . 3.(2016年30题)妈妈的一双脚底带有很多胶粒的防滑瑜伽袜,引发了小红的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于是她找来三个挂钩、两块相同的新透明皂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家里的水平大理石窗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探究实验。 (1)她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透明皂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根,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红在窗台上铺了一条毛巾,做了第④次实验。对比①④两次实验,(选填“能”或“不 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理由是。 (5)取下挂钩,她还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她找来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如右图所示,手拿A、B两块透明皂用力顶住铅笔的两端,观察两块透明皂的

摩擦角及应用

摩擦角及其应用 提要:建立摩擦角的概念,知道用摩擦角解平衡问题的思路,会用摩擦角解 题 关键词:全反力;摩擦角;最大静摩擦角;临界平衡 一、摩擦角的概念①全反力:物体所受的正压力与摩 擦力的合力,图1中的F 就是全反力,N 为物体所受 的正压力,f k 为摩擦力。 动摩擦角:物体受动摩擦力作用时,正压力N 与全反 力F 的夹角,图1中的κ?就是动摩擦角 tan =k ?-1N f k =tan -1k μ 说明:接触面一定,动摩擦因数k μ一定,动摩擦角k ?就一定 静摩擦角: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作用时,正压力N 与全反力F ’的夹角。图2 中的角s ?就是静摩擦角 s ?= tan -1N f s 最大静摩擦角: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 m 作用时, 正压力N 与全反力F 的夹角。图2中的角m ?就是 最大静摩擦角 m ?= tan -1N f m = tan -1s μ 说明:接触面一定,静摩擦因数s μ一定,最大摩擦角m ?就一定 一般情况下,物体平衡时,静摩擦力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s ?≤m ?,其 中s ?=m ?是临界平衡状态。 判断一个受摩擦力的物体是否能静止时,可先假设该物体静止,由平衡条件 求出此时全反力与正压力间的夹角s ?= tan -1 N f s ,然后判断:若s ?≤m ?,物体能静止平衡或临界平衡,假设正确;若s ?>m ?,物体不能静止平衡, F N f k κ? 图1 F'N f s f m F s ? m ? 图2

假设错误。 二、意义引入摩擦的意义:摩擦力与支持面的支持力是成对出现的,引入摩擦角 后,可以将这对力合成一个力,在物体的平衡态受力分析中很大程 度上起到问题简化的效果。尤其是在物体在四个力作用下保持动态 平衡的问题中,引入摩擦角后就可以简化成我们熟悉的三力平衡问题 (如: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确定,即大小、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确 定,这个力的大小和第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变化情况待定)这里特别补充说 明的是:在物体的三力平衡问题中,作用在物体这三个力合力为0等效于三力共 点,则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即三力汇交 三、应用摩擦角解12年高考24题第2问 1、(2012新课标)24(14分)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 图3)。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 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 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 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解法一(标准答案):(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 的力推拖把。将 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方向分解,按平衡条件有 Fcos θ+ mg=N ① Fsin θ=f (2) 式中 N 和f 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 f=μN (3) 联立①②③得F=m g θμθμcos sin - (4)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有 Fsin θ≤λN (5) 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得 sin θ-λcos θ≤λF mg (6)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 当F 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 sin θ-λcos θ≤0 (7) 使上式成立的θ角满足θ≤θ0,这里θ0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 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为 tan θ0=λ ⑧ 图3

生活中的摩擦力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案例 (新课引入) 上课前,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说明: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播放课件,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学生大笑)。 师: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骑鱼”时是多么的浪漫,为何在鸡蛋清中却狼狈的摔倒?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摩擦力。多媒体打出课题《生活中的摩擦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说明: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动态、声形并茂的情境,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受,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然后手用力压在桌面再一次拖过。(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动手体验) 师:两相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多媒本屏幕打出) 播放课件展示: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请学生回答) 生1:人跑步时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时有滚动摩擦力。 生3:擦桌子时有摩擦力。 ……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不错,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到处都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同学们知道怎么测量它的大小吗? 生:用弹簧测力计。 师:对,不过拉动时得匀速拉动。至于原因吗?我们下节课再探讨。(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大胆猜想)你们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讨论片刻后,请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内容板书: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测摩擦力实验专题

【学习目标】掌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点拨】 1.评价甲乙两种方案 同样是测滑动摩擦力,甲、乙两方案,区别是? 【经典例题】 例1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为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测量______________,所需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把毛巾铺在木板上,发现需要装入更多的沙子,滑块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用钩码代替沙桶,请你对此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___________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中物理力学专题突破》-01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在学过摩擦力知识后,小明想探究: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重力都有关系?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摩擦力_优质课使用

“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力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这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通过网站知识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和方向判断。 ·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能够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1 -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中的物理 2008-11-02 00:00:00.0 晴 重力、弹力、摩擦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3.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 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考题(答案)

1.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他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 匀速拉动木块,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重力来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压力的大小。他通过测量木块的 重力、分析弹簧测力计读数以及砝码重力,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 2。 (2)根据表中测量数据,在右图中画出F 2与F 压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不变,滑动摩擦 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 2.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一) (1)实验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 _____ 运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____ _,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__ ___. (二) 小林又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吗?他又做了如下操作: (5)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根据 ___ __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____ _N . (6)小林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___ __. 3.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长沙市某中学的小刚和小明两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按图甲实验时,小刚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A ,读出弹簧铡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问的滑动摩擦力: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B ,木块B 下面是长木板.实验时小明拖动长术扳,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B 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摩擦理论的发展及现代应用

摩擦理论的发展及现代应用 姓名:刘先才专业:机械类学号:222008322222237 摘要:本文阐述了摩擦理论的发展并介绍了磁流体润滑和摩擦集电材料的应用及载流摩擦磨损应用对摩擦的减弱情况。 关键词:摩擦,理论,发展,应用 1、摩擦 通常认为摩擦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理论力学》:静力学、摩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9将摩擦力定义为: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时,彼此作用有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及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相对接触处,其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或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它的大小根据主动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静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和动滑动摩擦力。1966年英国科研与教育部在与牛津英语词典增补版编辑磋商之后,根据古希腊语中“Tribos"(即英语中的rubbing,意思是摩擦)一词提出了摩擦学(Tr ibology)这个名词的定义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对偶表面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术”。在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机械工程名词”中将摩擦学定义为:“研究作相对运动物体的相互作用表面、类型及其机理、中间介质及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的行为与摩擦及损伤控制的科学与技术”。 2、摩擦理论:

2、1、库伦(Coulomb)—阿蒙顿(Amondon)定律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切向运动时,东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法向力成正比,而与接触物体间的名义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即f=μ. N (1) 式中f——动摩擦力 μ——动摩擦系数 N——法向力(正压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间的相对滑动速度无关;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库-阿定律是一个经验法则。长期以来曾作为工程应用中的指导法则来使用。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比较全面地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考虑进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条件的日臻完善,就会对摩擦的机理和规律有更深的认识。 2、2、摩擦理论 2、2、1、凹凸啮合说 阿蒙顿、库伦认为,由于固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当它们接触时,接触表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两个面的突起部分(微凸体)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形成了摩擦力。 啮合说只适用于粗糙表面,即降低表面的粗糙度就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啮合说不能解释的当摩擦表面比较光滑(超精细加工表面粗糙度Ra第Ι系列0.10~0.05)时摩擦系数为什么反而增加。 2、2、2、分子粘合说

动能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动能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知识归纳】 例53.(2009安徽理综卷第24题)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 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多少; (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3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 【解析】: 【点评】动能定理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在机械能守恒和机械能不守恒两种情况下都可以应用。 衍生题1.(2012黄冈期中测试)滑板运动已成 为青少年所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如图所示, 某同学正在进行滑板运动。图中AB段路面 是水平的,BCD是一段半径R =20m的拱起 的圆弧路面,圆弧的最高点C比AB段路面高出h =1.25m。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60kg。该同学自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在AB路段他单腿用力蹬地,到达B点前停止蹬地,然后冲上圆弧路段,结果到达C点时恰好对地

面压力为零,不计滑板与各路段之间的摩擦力及经过B 点时的能量损失(g 取10m/s 2)。 求(1)该同学到达C 点时的速度. (2)该同学在AB 段所做的功. 【解析】:(1) 【点评】此题考查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衍生题2.(2012河北正定中学月考)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 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 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B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C .在这个过程中,跳板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 D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小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 【解析】: 【点评】此题考查动能定理、弹性势能、功等知识点。 衍生题3.(2012江西三校联考)“六十甲子”是古人发明用来计时的方法,也是一种表示自然界五行之气循环流转的直观表示法。某 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粗糙塑料管制作了如 图所示的竖直“60”造型。两个“O ”字型圆的半径 均为R 。让一质量为m 、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 口A 处无初速度放入,B 、C 、D 是轨道上的三点,E 为出口,其高度低于入口A 。已知BC 是“O ”字型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直径,D 点是左侧“O ”字型上的一点,与圆心等高,A 比C 高R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一切阻力,则B A

物理实验探究专题滑动摩擦力

物理实验探究专题滑动 摩擦力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 1.(05河北)下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 运 动。根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将图(a)和图(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3)将图(a)和图(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2.(08梅州市)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采取的办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 __运 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_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08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F/N摩擦力f摩/N ①木块与木板8 ②木块与木板12 ③木块与毛巾12 (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序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上述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 (填序号) 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07包头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记录的结果如右下表所示。(1)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第____次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接触面压力 (N) 摩擦力 (N) 1木块和木板2 2木块和木板4 3木块和棉布2 4木块和毛巾4 N/N f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