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案
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教案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一、基本概念

1、抗体(antibody,Ab)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区别与联系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体活性。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区别: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Ig分为:分泌型Ig(sIg)和膜型Ig(mIg)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1.重链与轻链

(1)根据重链分类:

根据重链靠近羧基末端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不同,将重链分为种:γ、α、μ、δ、ε。由它们组成的Ig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

(2)根据轻链结构和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κ、λ型

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

2.可变区与恒定区

(1)超变区(HVR)

互补决定区(CDR)

Ig的抗原结合部位

Ig的独特型决定簇

(2)骨架区(FR)

3、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4、J链和分泌片

J链:是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以二硫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到Ig的重链上。分泌片: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保护IgA,使之不受环境中酶的破坏,并介导IgA的转运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概念:

Ig的H链、L链每隔110个氨基酸即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性单位,称为Ig的结构域或功能区(domain)。

2、主要作用:

VH + VL:特异性结合抗原决定簇的部位

CH1+CL :同种异型(Allotype)遗传标志

CH2 :补体结合位点;

CH3 :IgG Fc受体, (IgE Fc受体结合点)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IgG:得到2个Fab段和1个Fc段。

胃蛋白酶(pepsin)裂解IgG:得到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ab’)2段和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

五、抗体生物学活性

1、V区的功能:

(1)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

单体(IgG, IgE) — 2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 — 4价

五聚体(IgM) — 10价(5价)

(2)中和效应—中和毒素和病毒

(3)与Ag结合—促吞噬细胞吞噬

2、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

Ab(IgM、IgG) + Ag → C1q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IgE的凝聚物→补体旁路途径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1)调理作用:IgG + 抗原(颗粒性) →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促吞噬细胞吞噬;

2)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 Fc γR(NK 细胞)→杀伤靶细胞;

3)介导超敏反应:Ⅰ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黏膜:选择性传递

六、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IgG

多为单体,据重链( 链)免疫原性IgG分4个亚型

血清含量最高(75%~85%),也是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

半衰期较长(16~24d)

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和免疫调理作用)

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新生儿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能与SPA结合,发生凝集反应

2、IgM

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

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巨球蛋白。

IgM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高效能

天然ABO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均IgM类抗体

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且不通过胎盘,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 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

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短,IgM水平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

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3、IgA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

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为单体。而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多为双体、少三体。

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

IgA的特点

sIgA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sIgA----母乳喂养

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参与Ⅲ型超敏反应

4、IgD

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mIgM,mIgD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

对防止免疫耐受有一定作用

含量较低,半衰期短

5、IgE

血清中含量最低

亲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受体(FcεRⅠ)结合,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FcεRⅡ分布于巨噬细胞、B细胞、嗜酸粒细胞

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七、人工制备抗体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抗体

第三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 C)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2、熟悉补体三条激活途径及特点。

3、了解补体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的异常。

基本内容

一、概述

二、补体的激活途径

三、补体激活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五、补体的异常与疾病

一、概述

1、补体的定义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被称为补体系统。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免疫调节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2、补体的组成和命名

(1)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的固有成分: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成分(C1-C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D、B因子);参与MBL途径的成分(MBL,丝氨酸蛋白酶);末端通路成分(C5-C9)

参与调节的成分(C1抑制物、I因子、P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补体受体:CR1-5、C3aR、C2aR、C4aR

(2)补体系统的命名

①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1,C4,C2等。

②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

③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表示,如C3b。

④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⑤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i 表示,如iC3b。

(3)补体的理化性质

①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③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④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⑤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1、补体系统的激活

(1)经典激活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

1.激活剂Ag-Ab复合物( IgG、IgM )

2.参与成分C1~C9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1)识别阶段

C1q分子的C端球形结构是与Ig上的补体结合位点相结合的部位,它的启动可使C1r构型改变,成为具有活性的C1r并诱导C1s的活化,成为具有酯酶活性的C1s,在Mg++存在下可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2)活化阶段

3)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复合体(C5b6789n)形成 细胞裂解

(2)MBL激活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1.激活剂:急性期蛋白MBL(mannan-binding lectin)

C反应蛋白

(3)旁路激活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

1.激活剂酵母、细菌的多糖成分(LPS);凝聚的IgA、IgG4等。

2.参与成分B、D、P因子、C3、C5~C9

3.替代途径激活过程

启动阶段----C3转化酶

激活阶段----C5转化酶

效应阶段----共同末端通路

2、补体激活的调节

(1)自行衰变调节

补体激活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C3 转化酶和C5转化酶不稳定

C3b,C4b,C5b不稳定

(2)调节因子的作用

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为三类:

①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

②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

③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

三个环节:C1活化、C3转化酶形成、MAC组装(C1INH、H、I等)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补体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大方面:

1、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2、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从而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1)调理作用与免疫粘附

(2)炎症介质作用

①过敏毒素作用

过敏毒素C5a、C3a和C4a

C5a、C3a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5aR、C3aR)→释放活性介质( 如组胺、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过敏反应性病理变化。

②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C5a、C3a、C4a 和C5b67→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炎症反应。

③激肽样作用

C2a、C4a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炎性渗出、水肿。

(3)清除免疫复合物

Ag-Ab复合物(可溶性)→C3b或C4b→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吞噬清除。

(4)免疫调节作用

①C3b捕捉、固定抗原,促吞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和提呈;

②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促B细胞增殖分化。

③增强杀伤细胞的ADCC效应

四、血清补体异常与疾病

1、补体的遗传缺陷

(1)C1、C2、C4缺损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

(2)C1INH缺陷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3)I因子缺陷导致严重的反复细菌感染。

2、补体含量增高

炎症、肿瘤

3、补体含量降低

(1)补体消耗过多:血清病、肾小球肾炎、SLE、类风湿关节炎。

(2)补体大量丧失:肾病综合症、大面积烧伤

(3)补体合成不足:肝硬化、慢活肝。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

2、熟悉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3、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基本内容

概述

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HLA分子结构及其分布

MHC的生物学功能

HLA与医学

一、概述

20世纪40年代发现

小鼠近交系之间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

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

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决定。

基本概念: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小鼠的MHC:H-2复合体

人的MHC:HLA复合体

人的MHC:HLA复合体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 最初在人的白细胞上发现的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的MHC编码的抗原。

概念区分:

MHC、H-2复合体、HLA复合体------基因

MHC分子、H-2分子、HLA分子------抗原

二、人类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一)定位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

(二)分成三类基因区

1.Ⅰ类基因经典:B、C、A位点

非典型:E、F、G位点等

2.Ⅱ类基因经典:DP、DQ、DR位点

非典型:DN、DM、DO位点等

3.Ⅲ类基因C4、C2、B因子、TNF、HSP70等

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从遗传水平上调控免疫应答功能

单元型遗传

共显性遗传

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四、HLA分子的结构及其分布

HLA Ⅰ类分子

HLA Ⅱ类分子

分布特点:

广泛分布于各组织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的表面,但在神经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没有表达

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于APC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HLA I 和HLAII类分子结构比较

肽链

结构域

抗原结合槽

与T细胞CD分子结合

递呈抗原

分布

五、MHC的生物学功能

加工、递呈抗原

启动、调节免疫应答

诱导T细胞的成熟-----功能性T细胞库的形成(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诱导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

六、HLA与临床医学

HLA与器官移植

HLA与疾病的关联

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小结

概述:MHC,HLA

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HLA分子结构及其分布

MHC的生物学功能

HLA与医学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

及生物学效应。

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题(附答案)讲解

免疫学部分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4.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9kD C.=10kD D.>10kD E.>100kD 5.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6.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7.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8.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9.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10.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11.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量大 D.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12.HLA是人类的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作业答案在线

1.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经外毒素脱毒制成 B 只能中和外毒素 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辅助 B 只有B细胞表位 C 不引起细胞免疫 D 可引起再次应答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蛋白质 B 多糖 C 核酸 D 类脂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产生抗体不需T细胞的辅助 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 C 不能引起再次应答 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 分子量大小 B 表位性质 C 结构复杂性 D 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 A 是黏膜局部抗体 B 其SP能保护SIgA不被蛋白酶水解 C 初乳中含量最丰富 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9.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D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0.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 A 超敏反应 B 肿瘤 C 反复感染 D 自身免疫(病)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体的功能、机体免疫应答机理、临床免疫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实践,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说出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2、应用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及采集、运送检验标本。 3、初步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粪便蠕虫卵检查等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 4、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在免疫学防治和诊断工作中,能应用免疫学理论和一般技术。 6、勤奋学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事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理论教学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提出著名的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 使用禁忌细胞的概念来阐述自身无免疫应答现象的学 者是( ) A、伯内特 B、巴斯德 C、琴纳 D、李斯特 2、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 A、血型抗原 B、修饰的自身抗原 C、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 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物质 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系统( MHS )称为( ) A、H -2 B、HLA C、 4、下列哪种细胞是 CD 4+ ( A、T c B、T h C、γδT 5、人T细胞上的表面标志物是( A、C 3b 受体 B、EB病毒受体 6、关于NK细胞的特性错误的是( ) A、具有自然杀伤靶细胞作用 C、可发挥 ADCC 作用 7、能通过胎盘并对新生儿抗感染有重要作用的是 A 、 IgG B 、 IgM C 、 IgA D 、IgD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 、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但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也无关 D 、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有明确的抗体活性 9 、独特型决定簇存在于 Ig 分子的() A 、重链 C 区 B 、轻链 C 区 C 、重链 V 区 D 、重链和轻链 V 区 DLA D、 SLA ) D、B细 胞 ) C、E受体D、葡萄球菌A蛋白受 体 B、具有吞噬作用

10 、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调理作用的片段是() A、C2a B、C5a C、C3a D 、C2b 11 、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B 、C2C、C4D、B 因子 12 、B7(CD80)分子的配体是() A、CD4 B、CD28 C、LFA-2D 、VCAM-1 13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10B 、IFN- α、βC、IL-1 α、βD 、SCF 14 、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 A、抗原递呈细胞 B、Th 细胞 C、TD 细胞 D、B 细胞 15、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无抗原递呈作用 B、可直接识别抗原构象决定簇 C、可分化为浆细胞 D、可产生免疫记忆 16 、细胞间相互作用时不受MHC 限制的是() A、抗原递呈细胞与Th 细胞 B、Th 细胞与 B 细胞 C、CTL 与靶细胞 D、NK 细胞与靶细胞 17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不包括() A、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 B、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C、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 D、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8 、抗体对 B 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A 、与抗体的浓度无关 B 、与抗体的类别无关 C 、与抗体的特异性无关 D、与抗体的完整性无关 19 、初次注射大量抗毒素所致的血清病属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 型 D、IV 型 20 、幼儿易患哮喘通常与缺乏下列哪种抗体有关()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测试题答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测试题答案(2016级)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计25分) 1、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感染,是指医院各类人群(包括患者、探视者、陪护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4、感染: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二、题空题(共20格,每格1分,计20分) 1、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差异,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类。 2、人体寄生虫是指:寄居在人体并引起机体损伤的低等动物。 3、细菌的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类。 4、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4种。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6、细菌的生长方式是:二分裂无性繁殖。 7、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气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4种。 8、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现象有均匀混浊、沉淀生长、膜状生长 3种。 三、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 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D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C ) A、胞质颗粒 B、质粒 C、核糖体 D、核质 3、关于细菌的鞭毛,描述错误的是:(B) A、鞭毛是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 B、鞭毛可在细菌中传递遗传物质; C、鞭毛 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具有免疫原性; D、抗原为(H)抗原,用于细菌鉴别; 4、关于芽胞,错误的是:(A) A、芽胞是二分裂无性繁殖; B、芽胞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形成的休眠体; C、芽胞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强; D、临床上常以杀灭芽胞为灭菌标准; 5、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多糖,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是:(D) A、毒素 B侵袭性酶 C、细菌素 D、热原质 6、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发现手术切口、烧伤创面等出现绿色的渗出物,应考虑:(B)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7、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指的是:(B)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8、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灭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D) A、煮沸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巴氏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9、紫外线消毒,错误的是:(B) A、紫外线波长易被细菌吸收,干扰其复制,导致其死亡; B、可杀灭物体中的细菌 C、空气消毒时,有效距离不超过2M; D、适用于病人的书报、衣物、手术室等消毒 10、乙醇消毒作用最好的浓度为:(C) A:99% B、90% C、70%-75% D、50%--60% 11、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错误的是:(D)

教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C环境因 素。 2. 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错误的是:C 抗原决定基只能刺激 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 3. 不属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是:A水、空气和食物。 4. 家庭成员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称为:B. 同种异体抗原。 5. 正常机体不会对下列物质发生免疫应答:D.胚胎期机体 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 6.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B.Fab段。 7. 以下哪项不是免疫球蛋白的功能:D.与抗原结合后直接 杀伤抗原。 8. 在机体黏膜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B.IgM。 9. 相对分子量最大的和结合抗原数目最多的Ig是:B. IgM。 10. 可穿过胎盘的Ig是:A.IgG。 11. 关于补体,正确的是:C.是非特异性免疫的抗微生物物 质。 12.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途经比较,错误的是:A.激活 物质相同。 13. 具有免疫粘附作用的补体成分为:A.C3b、C4b 14. 经典途径中激活不提能力最强的Ig是:B.经典途径。 15. 在感染晚期发挥溶菌作用的激活途径是:B经典途径。 16. 细胞因子的特点不包括:B.特异性。 17. 不表达HLA-I类分子的细胞是:E.神经细胞。 18. 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所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下列 哪种抗体有关:E.抗白细胞和抗血小板的HLA抗体。 19. 与强直性脊椎炎相关联的HLA分子是:A.HLA-B27。 20. 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

21. 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 22. T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的:D.深皮质区。 23. T细胞表面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受体是:B.TCR。 24. 能特异性杀伤细胞的细胞是:A.CTL细胞。 25. NK细胞表面的特有标志是:C.CD56. 26. 抗原提呈细胞不包括:E.肥大细胞。 27. B细胞作为APC可通过BCR直接识别结合:C.可溶性抗 原。 28. 可诱导B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产生的是:E. BCR-Iga/IgB 复合受体与抗原间的相互作用 29.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是:E. lgG和lgM类抗体均显著升高 30.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D.NK细胞与肿瘤细胞 31.内源性抗原是指 D.在APC内产生或形成的抗原 32.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8的配体是APC表面的 B.B7(CD80) 33.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D.CD8+CTL细胞 34.CD4+效应Thl细胞通过下列那种作用产生免疫效应 E.释放IL-2,IFN-r,TNF-B等细胞因子 35.CD8+效应CTL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E.可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36.引起I型超敏反应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A.组胺 37.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E.中性粒细胞 38.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B.白三烯 39.脱敏治疗可用于 D.血清过敏症 40.化工产品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是E.接触性皮炎 41.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E. CD4+效应Thl细胞 42.主要表现为血管炎的超敏反应是 C.Ⅲ型超敏反应 43.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D.新生儿溶血症 44. Ⅲ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参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 D ) A.刺激免疫系统成熟 B.抗肿瘤 C.抗致病菌生长 D.产生干扰素 E.提供营养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2.溶菌酶对G+菌的作用是( B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降解核酸 参考:教材169页尾行 3.可在细菌间传递DNA的物质是( E ) A.鞭毛 B.中介体 C.荚膜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 参考:教材174页2。性菌毛 4.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E ) A.荚膜 B.菌毛 C.侵袭性酶 D. 毒素 E. 毒力 参考:教材192页,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物质 5. .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 D )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菌毛 E.肠毒素 参考:教材252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6.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彻底的是( D )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教材201页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7.可用于分离脑膜炎球菌的培养基是( B ) A.血平板 B.巧克力平板 C.沙氏培养基 D.双糖培养基 E.碱性平板 参考:教材240页一、脑膜炎奈瑟菌2。培养特性

8.以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致病菌是( A ) A. 伤寒杆菌 B. 志贺痢疾杆菌 C. 大肠杆菌 D.霍乱弧菌 E.肠炎杆菌参考:教材198页3)内毒素血症 9.不引起毒血症的毒素是( B ) A.葡萄球菌肠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志贺毒素 D.白喉毒素 E.破伤风痉挛毒素 参考:教材198页2)毒血症 10.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C )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白色念珠菌 E.沙门菌 参考:教材164页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正常菌群 11.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 C ) A.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判断卡介苗接种效果 C.诊断Ⅳ型超敏反应? D.辅助诊断婴幼儿结核病 E.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参考:教材269页(三)结核菌素试验 12.引起败血症的细菌除外( A ) A.白喉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绿脓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3.一般不入血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 ) A. 白喉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绿脓杆菌 D. 变形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参考:教材198页4)败血症 14. 与结核杆菌致病性有关的物质是( D ) A.外毒素 B.侵袭性酶 C.菌体表面构造 D.细胞壁类脂 E.内毒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习题下复习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细菌概述练 习题下

病院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考纲要求: 一、理解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二、理解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及应用范围 三、掌握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四、掌握细菌的感染途径及感染范围 习题链接: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感染 4.医院感染 5.毒血症 6.菌血症 二、填空题 1.细菌毒力由和构成。 2.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作用,但具有和的作用。 3.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包括和。 4.细菌的致病因素除了毒力外,还与和有关。 5.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包括和。 6.传染病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7.显性感染根椐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和。

8.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有、、。 10.煮沸法消毒时加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和。 11.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 12.用途最广,效果最好的化学消毒剂是。 三、单选题 1.最常用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煮沸法 B.间歇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2.人体中没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皮肤 B.口腔 C.结肠 D.血液 3.紫外线杀菌最有效的波长是() A.200~300nm B.265~266nm C.270~280nm D.250~260nm 4.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不适用的是() A.手术衣 B.牛奶 C.纱布 D.手术器械 5.热力杀菌的原理是() A.氧化作用 B.蛋白质变性凝固 C.电解质浓缩 D.细菌溶解 6.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A.620C,30min B.1000C,5min C.121.30C,15~20min D.1000C,1~2h 7.用于皮肤消毒的乙醇浓度是() A.60~70% B.70~80% C.70~75% D.90~95% 8.能治疗和紧急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的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侵袭性酶 E.抗毒素 9.毒性强,具有选择性毒害作用的是() A.荚膜 B.菌毛 C.鞭毛 D.内毒素 E.外毒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54(理论:42 实验:12) 先修课程:医用化学、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专业 一、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 附:免疫学讲授内容简介;免疫器官 第一篇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抗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 2.熟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分类。 3.了解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概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 第二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功能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三章补体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2.熟悉补体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 3.了解补体的异常。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 2.熟悉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征;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3.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HLA的遗传特征 第四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五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一、教学目标 1.掌握T细胞、B细胞主要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种类。 2.熟悉免疫细胞的概念及种类;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T细胞、B细胞来源、分化与分布;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免疫细胞 第三节细胞因子 第六章免疫应答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 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免疫耐受 第五节免疫调节 第七章超敏反应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 2.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3.了解其他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1、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正常或异常时有何生物学效应? 答:(1)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正常时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时如果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正常时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性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和保护。功能紊乱时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 (3)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功能正常时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时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答:(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及细菌毒素、病毒等微生物,既可在感染时引起机体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微生物,也可人工利用这些抗原制备疫苗、类毒素、抗毒素用于人工免疫预防和治疗,或体外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 (2)动物免疫血清:人工制备的抗毒素如破伤风抗毒素是由马血清制备,对人而言,既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中和毒素,又含有异种动物蛋白引起超敏反应。在应用抗毒素前应做皮试判断有无过敏现象。 (3)同种异性抗原:如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输血和器官移植前应进行血型鉴定或组织配型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4)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如肝癌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AFP(甲胎蛋白),可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 3、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理作用),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时作重要的抗感染因子,且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等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导致细菌细胞或靶细胞裂解。 (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在没有特异性抗体存在的条件下,补体也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 免疫防御2免疫检视3免疫应答4中枢免疫器官5抗原6抗原决定簇7抗体8Ig9补体10经典途径11细胞因子12白细胞介素13IFN14MHC限制性15BCR复合物16浆细胞17CTL18TCR19抗原提呈细胞20内源性抗原21外源性抗原22再次应答23故有免疫24超敏反应 1微生物2 正常菌群3机会致病菌4L型细菌5热源质6细菌素7病毒体8感染性核酸9刺突10复制周期11隐蔽期12干扰现象13质粒14败血症15脓毒血症16内毒素血症17潜伏感染18包涵体19毒血症20菌血症21SPA22血浆凝固酶23破伤风痉挛毒素24破伤风抗毒素25卡介苗26感染免疫27结核菌素试验28抗原转换29抗原漂移30Dane颗粒31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免疫简答 1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3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4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含义及作用 5免疫器官的组成 6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7简述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8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 9简述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的关系 10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1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12简述IgG的特性及功能 13简述IgM的特性及功能 14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5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6何谓MHC限制性?在免疫应答中MHC分子是如何发挥其限制性的? 17简述HLA-I、II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 18简述B细胞产生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几种方式及其应用 19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20简述T淋巴细胞的亚群? 21何谓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各自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22抗原是如何通过MHCI类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23抗原是如何通过MHCII类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24简述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以及杀伤机制 25试述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26简述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27简述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8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29简述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30为什么过去未注射过青霉素的患者会对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 2.L型细菌 3.鞭毛 4.质粒 5.单克隆抗体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B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 A.淋巴小结 B.脾小结 C.红髓 D.白髓 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A.IgG B.IgM C IgA

D.IgD E lgE 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 5.半抗原( )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 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 6.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 A.MHC类分子轻链 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MHC-Ⅱ类分子e2p2功能区 D.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 E.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7.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 E.尿道口

8.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 E.人是惟一宿主 9.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10.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11.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E.可以丢失 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套--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参考答案)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A套)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2.医学上重要抗原物质: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 3.五大类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E、IgD 4.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其中维持细菌基本形态的结构是细胞壁。 二、名词解释(10分) 免疫:机体识别排出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体: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热原质:是由大多数G-性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腔道粘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三、单项选择题(20分) 1. B 2. A 3. B 4. B 5. A 6. C 7. D 8. D 9. C 10 A 11. B 12. A 13. B 14. A 15. D 16. C 17. D 18. A

19. A 20. D 四、多项选择题(20分) 1.ABCDE 2.ABCD 3. AB 4.CE 5. BCDE 6.ABCDE 7. ABDE 8. ABE 9. ABE 10. ABCDE 11. AD 12. ABCD 13. CD 14. ABCD 15. ACD 16. BCDE 17. ABCD 18. ABCDE 19. ABCE 20. BCD 五、简答题(20分) 1.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 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通过胎盘 2.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 3.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4.全身感染有哪些类型?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六、论述题 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五项指的是哪些成分?哪几项同时阳性是大三阳?哪几项同时阳性是小三阳?接种乙肝疫苗应产生哪种抗原的抗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 一、填空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发挥——功能、——功能和——功能。 2.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功能缺陷。 3.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4.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变性细胞的功能称为。该项功能失调可引起——。 5.医学免疫学的起源学科是——。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2.免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正常或失常表现出何种生物学效应?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过强,免疫监视 3.自己,非己 4.免疫自稳功能,自身免疫病 5.微生物学 二、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三、问答题 1.基础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抗原物质的种类和特点。(3)免疫应答的过程、规律和特点。(4)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防治和免疫学诊断。 2.免疫系统的功能及效应: (1)免疫防御: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功能正常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损 害,即抗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有两种情况: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出现超敏反应;免疫防御功能过低(免疫缺陷)会导致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机能。功能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 衰老、变性的细胞,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原异物,对自身成分耐受与保护。功能紊乱或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即认己为敌,失去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而对自身细胞发起攻击。 (3)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功能正常可防止肿瘤产生;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或病毒感染不能及时清除,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 3.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和——。 4.骨髓是——分化成熟场所;胸腺是——分化成熟场所。 5.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是——、——和——。 6.淋巴结中的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区,而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结的——。 二、A型选择题 1.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D.脾 E.淋巴结 2.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脾 E.淋巴结 3.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 )。 A.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B.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C.T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D.B淋巴细胞居住及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E.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4.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 )。 A.接受抗原刺激 B.产生免疫应答 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 E.过滤血液 三、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1,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正常时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组织的能力。异常时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异常时细胞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黏膜淋巴组织。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二章 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之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抗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受。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V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由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 3,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 胃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一个F(ab')2 和一个pFc'. 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 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6,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①IgG: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II型超敏反应。 ②IgM:分子量最大、感染早期出现、含量少,高效能。 ③IgA:血清型IgA由肠系膜淋巴细胞产生,以单体形式存在,分泌型IgA(SIgA)存在于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中等,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④IgD: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血清中含量很低。 ⑤IgE:血清中含量最少、引发Ⅰ型超敏反应、杀死蠕虫,有抗寄生虫作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复习题

免疫学基础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一、免疫学的概念 1、免疫学的概念理解: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以维 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表3-1 免疫功能分类及表现 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清除病原体及其他外来抗原超敏反应或免疫缺 陷 免疫稳定清除自身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突变细胞肿瘤形成 第二节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 1、抗原的概念: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 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 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六、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异种抗原 2、异嗜性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 4、自身抗原 5、肿瘤抗原 第三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系统 1、免疫活性细胞概念:T细胞和B细胞了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 增殖和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四节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1、抗体(Ab):是B细胞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和无抗体活性 而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功能:VH和VL是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1、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 3、结合细胞上的Fc受体 4、穿过胎盘与粘膜 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IgG:1、主力抗体 2、含量最多 3、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IgA:1、粘膜抗体 2、sIgA主要存在于泪液、唾液、初乳等3、当sIgA合成障碍时则容易导致黏膜局部感染4、对婴儿抵抗呼吸道和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20200524014340)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 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 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 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 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 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 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 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