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_二轮复习专题 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探究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的区

高考怎么考(二)

1.展示2016年全国卷1和2017年全国卷2高考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明确高考题考查立意:社区(基层自治组织)

与基层政府的关系

我们怎么办(二)

1.设置问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

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关系是怎样的?

(1)共同点:

(2)区别与

内在联系:

3.追问:基层党组织与上述主体的关系?

1.对高考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2.请个别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

明确高考考查立意

3.思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

权、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关

确填写文氏图,从而明确他们的共

区别和内在联系。明确基层党组

领导地位

(四)探究三公民与其他主体的关系高考怎么考(三)

1.展示2018年全国卷1和2015年全国卷1高考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明确高考题考查立意: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

公民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我们怎么办(三)

设置问题:人民与其他的主体的关系是怎么样

的?

(1)人民与国家

(2)人民与政府

(3)人民与人大

(4)人民与党

1.对高考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2.请个别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

明确高考考查立意

3.思考人民与其他的主体的关系

样的?完善知识体系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三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刻苦,学习品质好,经过一轮复习,知识细节掌握较为全面,一模考试后,经过二轮复习,已经复习完经济模块的几个专题,对于二轮复习的思路和方法较为熟悉,能够自觉的把握高考考点考点,对高考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解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目前学生仍然存在知识掌握不够系统,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时政意识不强等问题。

效果分析:

在本次教学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是阅卷人。自然的引出本课的复习主题,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发言中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坚定和自信。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这节课老师主要采用了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复习学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在黑板上进行了展示,对易错易混点和细节知识进行自主修改。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课前同桌互查,进行有效落实。引导学生对高考题思路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总结高考题的考查立意从而引导学生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突破。在课堂练习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限时训练,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高考题的深入研究,课堂重点中高

考题进行探究,探究主题为“高考怎么考,我们怎么办”以高考题引路,引导学生把握高考立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符合高三二轮复习的要求,也符合高三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总书记讲话做导入,到高考题立意的解读,到时政材料的解读,以及开放式的探究问题,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都充分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既能有效备考,也能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体、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基本方针;决定了我国的对外活动,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本单元有关国体的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看,公民的生活不能回避政治的问题,本单元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感可知并能参与其中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园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通过对我国的国体、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方式和意义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课前预习案

二轮复习专题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高考考情展示】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

我国公民政治参

与的途径和方式

以选择题为主,集中在群众自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热点材料为背景。热点关注:枫桥经验—基层治理经验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

建国70周年—制度自信

时政语言: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落实细节突破易错易混点】

1、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修改《民法总则》,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3、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4.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守法、司法和立法平等。

5.行使监督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农村村委会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6.选举权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7.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使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或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扩大;

8.进行“网络监督”是公民行使法律监督的表现。

9.村(居)委会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基层政权机关,村(居)委会(或村党支部)讨论决定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三、【知识构建】

公民的主线知识:

人民与其他主体的关系:

人民与国家

人民与政府

人民与人大

人民与党

四、【重点思考、知识拓展】

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的区别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区别和联系)3.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时政语言积累】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大)这是首次在党的重大报告中针对乡村治理问题提出要求。自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德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

五【高考回顾】

1.(2013·全国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全国I)近年来,某地按照“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的原则创新社区民主管理办法,让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监督,社区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52万余条,近千名居民代表直接参与了社区重大民生事项的决策。该社区民主管理办法

①扩大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决策参与范围②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突显了社区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④消除了社区居民消极参与社区管理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全国Ⅱ)某地乡村的“民主恳谈会”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对话型恳谈”,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的“决策型恳谈”,再到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参与式预算恳谈”三个发展阶段。该地“民主恳谈会”的发展表明

①公民行使预算监督权成为基层民主发展的方向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公民参与基层政府预算决策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④沟通交流、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5全国卷I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5·全国Ⅱ)从2013年开始,某是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①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②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④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全国Ⅰ)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全国Ⅱ)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全国II)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收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2018全国卷I.16)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8全国卷II.16)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条款的确立旨在()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③维护社会秩序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8全国卷III.16)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④规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六.热点渗透当堂训练

55年前,浙江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具典型、最具知名度的

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枫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如辖区群众自发组织的“红枫义警”积极参与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爱心求助等活动,群众自发组织的义工团、公益团队和志愿者组织成为维稳护安的社会力量。枫桥镇枫源村对重大问题推行“三上三下”的民主决策机制:先由村两委会在群众中收集议题,再将议题与村民代表进行民主恳谈酝酿,确定议题方案,最后由党员会议集体审议议题,再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议题通过后付诸实施。枫桥镇政府、行政村都建立起调解组织,枫桥公安派出所、检察室、法庭设立矛盾调解室,广泛动员属地干部群众参与,对矛盾双方进行面对面的劝导和调解,如今,依法调解为主导、说理讲情为辅助的做法,在枫桥己蔚然成风。经过半个多世纪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时代特色。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怎样化解社会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海南)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A.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2.(2013·海南)国家出台《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并对举报行为进行奖励,每起案件最高可奖励30万元。公民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是

①行使合法权利,维护切身利益的体现②履行法定义务,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体现

③行使国家权力,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监管④运用合法手段,对食品药品市场进行监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4·海南)2013年开始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性别平等的地方性法规。根据该条例,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

织应当给予男女两性同等重视,保障男女两性享有同等机会,获得同等资源,得到同等发展。这一规定

①消除了现实中的性别歧视现象②有利于促进男女两性的权利平等

③坚持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④提高了女性公民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3·全国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0·海南)2008年,C市探索出一种“村民议事会”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村民议事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全体村民负责;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担任议事会成员,村民委员会为议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议事会的各项决定。这一做法

①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决策机制②完善了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

③提高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效率④完善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海南)我国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4万个、社区服务站4.9万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

8.5万个,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8.9 万个。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

①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②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是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的主要目标

③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决定因素

④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平台是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5·海南)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

①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②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③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④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海南)为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某县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等设施,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②优化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

③加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④提升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7·海南)某村民发现化工厂向村边小河偷排污水,向市长写了一封《谁来保护我们的小清河》的信。市长回信表示将依法严肃处置排污工厂,并承诺小清河将很快恢复到水清岸绿的面貌。村民给市长写信是()

①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②通过信访举报行使监督权③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表现④公民通过基层民主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思考:公民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课后反思:

公民的政治生活在高考中考查频次较高,题型多为选择题。这一专题的复习对于高三学生备考至关重要。同时,公民的政治生活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让学生在专题复习中提升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从而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本节课亮点之一在于高考题的分类探究,引导学生从高考题中把握命题立意和命题规律,从而在备考中突破重点。从而实现二轮复习的教学目标,达到备考的良好效果。同时,本节课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深入思考并强化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亮点之二在于对时政热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教师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枫桥经验这一基层治理经验这一角度思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到讲台进行分析和展示,做了良好的示范。充分认识到枫桥经验的成功做法,理解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推动了基层矛盾的化解,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节课亮点之三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基层治理,设置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

青年学生,如何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和法治意识。

本节课操作性强,课堂节奏把握较好,学生调动充分,效率较高。在对做题方法的引导上还有待完善,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

课标分析:

本课时符合新课标理念,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对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增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