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模拟考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模拟考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模拟考题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说明:

1.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6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之处。不得在答题卡和试卷上做任何标记。

3.第一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凡答案写在第一卷上不给分;第二卷非选择题(26—30)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2010年11月,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十年人口净增长量减少约5600万,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各社区居委会分别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对每户居住人口做详细的调查。这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管理功能

2、材料反映的关于我国的人口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口数量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②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③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

④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3——6题

双汇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今年以来,各大网站、晶报、焦点访谈等报道了食品安全事件。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力度,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

3、上述材料没有涉及到的大众传媒是

A、电台

B、网络

C、电视

D、报纸

4、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哪一基本要求: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发出通知,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

A、生命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财产权

D、隐私权

6、刑法修正案的出台,是经过下列哪一个机构的审议和通过才具有法律效力的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今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5省出现了罕

见旱情,右图中属于长江中下游5省的是:

①重庆②湖北③湖南④江西⑤

贵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下列朝代由分裂

对峙走向统一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秦汉

B、五代十国——隋唐

C、三国——西晋

D、宋辽夏金——元明清

9、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呈现的突出特点是:

A、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B、改革成为风潮

C、农业生产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D、社会动荡经济落后

10、分析我国古代行政架构体系图,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皇帝直接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少,皇帝的管辖范围减少了

B、都体现了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C、从秦朝、唐朝到明朝,丞相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

D、都是皇权至上,体现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1、“郡县”作为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立,最早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元朝

12、下列现象属文化专制的历史现象有:

①百家争鸣②焚书坑儒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八股取士⑤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与上述材料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甲午战争④马关条约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4、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成为这次运动的主角,这二位先生分别喻指:

A、道德和竞争

B、自由和科学

C、民生和民权

D、民主和科学

15、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

A、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C、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D、同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16、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准备,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下列对于“一国两制”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两制”必须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前提②它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和繁荣③香港、澳门、台湾实行高度自治④香港、澳门、台湾可以在国际上代表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791年的一天,法国巴黎60多万人迎送一位哲人的灵柩迁葬先贤祠。灵车上写着“他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之路。”这位哲人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达尔文

D、伏尔泰

19、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政体,这里的三权是指:

A、行政权、军事指挥权、司法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处罚权

D、立法权、审判权、行政权

20、历史进程表显示一些事件对另一些事件的影响。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哪一事件可以成为下列进程表中的最后一个部分?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A、地理大发现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1、从1929年开始,短短的两年间,美国14万家各类企业倒闭,1700万人失业。。。。。。千百万人的生活依托转瞬间化为乌有。后来带领美国走出这种困境的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22、有这样一个组织,它成立于1967年,曾经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1993年,它完成了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在国际舞台上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这个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联盟

23、“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的标志是:

A、苏联解体

B、越南战争结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瓦解

D、科索沃战争

2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图上普遍采用的定向法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

B、地图三要素包括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常用图例

C、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包括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比例尺

D、《广东地图》与《深圳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前者反映的范围比后者的大,比例尺也比后者的大

25、结合右图,下列关于云南省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该省元谋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

B、该省盈江县位于云贵高原

C、该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D、该省地震发生地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运用题(五大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我们曾经有过国力强大的盛世辉煌。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呈现给人们的是:一边是生气勃勃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一边是腐朽没落的东方封建帝国的衰败。当西方列强用

坚船利炮撞开封建王朝紧锁的国门时,中华民族的历史开始了它最屈辱的一页。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改革开放,列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

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材料四:2010年7月10日,第六届“国共论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源地——广州举行,是两岸签署ECFA协议后首次举行“国共论坛”。这第三次“国共合作”,将被赋予更高更深刻的内容,策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孙中山先生所提示的“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就将实现在前。

问题一:请列举两个史实证明“我们曾经有过国力强大的盛世辉煌”。(2分)

问题二:材料一中,16世纪以来西方崛起的原因有哪些?(3分)

问题三:材料二中辛亥革命被列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之一的理由是什么?(1分)为什么孙中山临终说“革命尚未成功”?(1分)

问题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果“国共第三次合作”实现,有哪些意义?(2分)

图1 开天辟地 图2 生死攸关 图3 改革开放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五四运动以后,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他们深入到民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在各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材料三: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材料四:在过去的90年,我们党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先后经过了国民革命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几个阶段,不断走向成熟,创建和发展人民军队、红色根据地,走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与失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问题一: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材料三中哪一幅图有关?(1分)党的诞生有何意

义?(2分)

问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分) “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道路?(1分)开始走上这条革命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问题四: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请分别写出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时期军队的名称。(1分)

问题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起来的?(1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在

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1分)在经济发展方面又经历了哪些失误与挫折?(1分)

问题六: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里氏9。0级地震。随后引发海啸、核电站爆炸——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岛国日本陷入震痛的深渊。

材料一:《日本地震级周边海域位置图》

G

H

材料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频密,历史上日本虽然多次侵略伤害中国,但面对日本的重大灾难,中国政府已经将积怨搁置一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对日本表达了关

怀心情与救援意愿。中国国家级的救援队率先各国到达日本重灾区,首批救援物资迅速

空运往东京,并提供了日本最迫切需要的燃油。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到日本驻中国在使

馆,向日本的罹难者表示哀悼。

材料三:台湾《工商时报》3月24日发表社论:这次面对日本灾难,中国暂时放下历史恩仇情结,转而以“感同身受”的人道主义思维,来积极协助日本救灾。表现了大国的风范,展现

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这种实力,正是中国争取成为现代化强国的要件。

问题一:读材料一,日本地震震中位于东京的什么方向?(1分)与日本隔海相望的B国是哪个国家?(1分)海域H指的是什么海?(1分)

问题二:试举古代史上一例论证中日两国“交往频密”。(1分)

问题三:材料二“日本虽然多次侵略伤害中国”,请列举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重大侵略战争及其结果。(2分)

问题四:“中国政府已经将积怨搁置一边”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传统美德?(1分)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台湾《工商时报》评论中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迄今为止,共有9个国家主办过亚运会。:泰国、日本、印度、中国、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伊朗和卡塔尔。

材料二: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材料三: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附下图:

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 ” 深圳大运会吉祥物“UU ”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位于广东省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

区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广州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深圳经济特区和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都位于珠江三角洲上。

问题一:材料一中,历届亚运会的举办国中,哪一个是我国的陆上邻国?(1分)

问题二:珠江三角洲以什么地形为主?(1分)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除了广东省外,还有哪两个

省份?请写出这两个省份的简称。(1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深圳大运会会徽和吉祥物均以半环形“U ”为造型,体现了深圳怎样的城

市特征?(1分)

问题四: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亚运会、大运会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举行,说

明了什么?(2分)你将为深圳举办大运会做些什么?(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利比亚及其周边国家地图》

材料二:今年以来,由于不满政府腐败、物价上涨和失业率高等问题,埃及多个城市于1月25

日发生大规模集会,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受埃及影响,中东北非多国持续反政府示威,其中阿尔及利亚、伊朗和利比亚等伊斯兰国家发生了反政府游行,数名抗议者在冲突中丧生,利比亚事件后来演变成战争,美、英、法等北约的多国军队武力持续对利比亚进行人道主义干预。 A B C D E 利比亚 ① ② ③ ④ ⑤

材料三:联合国安理会4月17日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问题一:材料一图中的④、⑤海域分别是什么海域?(2分)材料二中提到的埃及位于材料一图中哪一个位置(写代码)?(1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提到的伊斯兰国家都信仰什么宗教?在公元8世纪中叶,有一个国家曾在这些国家区域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是指?(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北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问题四:“人道主义”思想最早出现在图中哪一个国家(写代码和名称)的什么时期?(3分)

问题五:材料三中联合国的决议体现了它的什么宗旨?(1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模拟卷 2013.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2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 ) A.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B.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C.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D.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2.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28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 ▲ ),高出年初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A .7.8% B .8.1% C .7.6% D .8.3%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右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图完成3~5题。 3.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 A .路线A B . 路线B C .路线C D . 路线D 4.沿路线A 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有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①旱地麦浪泛金黄 ②碧绿茶园连成片 ③水田稻穗沉甸甸 ④绿洲葡萄成串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乙所在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 A .高原山地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6.宋元时期游牧文化的代表有( ) ①汉族的宋 ② 党项族的西夏 ③女真族的金 ④契丹族的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相关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和议中碰撞、融合 ②出现农牧文化交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繁荣、政局稳定 ③结束北宋、辽、西夏对峙分裂局面的是元朝。1276年,元灭北宋,统一中国。 ④这一时期的人们在农业上使用秧马,航海上已使用指南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中国历史上,金华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史实有(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金兰战役 ③ 萧皇塘战役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为了解金华房价情况,某校学生上网收集金华各地的房价数据。这种调查( ) A.访问调查法 B.问卷调查法 C.文献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10.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现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11.随着H7N9禽流感的出现,市民疯抢板蓝根,商家为谋取暴利进行囤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部门严厉打击商贩的囤积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家为谋求暴利而囤积板蓝根的做法是违法行为②市民的行为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③商家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④政府打击不法商贩体现了依法行政 合肥 烟台 北京 通辽 锡林浩特 呼伦贝尔 漠河 包巫山 广州 长沙 南平郑州 五指山 连云港 陇西 拉萨 阿勒泰 A 线B 线 C 线 D 线 甲 乙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 全一册知识点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xx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

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世界科技发展史(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阶段:仿真演练(5月21日——中考)这一时期,考点基本清晰,但仍需探索命题趋势,了解试卷结构,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调整心理心态。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四套试卷(元月调考卷、样题、四月调考卷、五月卷),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并掌握命题者的思路。然后将四套试卷裁剪,拼接,变形,反复多次给学生训练,掌握答案,人人过关。 最后临考前,指导学生考场发挥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做到学有所获。

最新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已扩展到上海②爆发的导火线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3. 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进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5.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革命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遵义会议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七届二中全会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复习三

复习卷二B 一、选择题(32分) 1.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才能追求人生幸福。下列关于守护生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守护生命就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②守护生命就不能有任何探索的行为 ③守护生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 ④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18年8月雅加达亚运会,孙杨以1分45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成为自由泳史上“金满贯”的第一人。随后在颁奖升国旗时,因为悬挂国旗的横杆断裂,国旗居然掉落摔在了地上。孙杨立即跑下领奖台,要求重新来一次。孙杨的做法是() ①将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②引起关注,抬高知名度 ③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表现④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④网上谣言太多,我们不要相信任何网络信息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斯坦福大学博士邓亚光,拒绝多家美国公司邀请回到宜昌。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创造出领先世界的癌细胞磁捕仪,实现他“最早抓捕癌细胞”的“中国梦”。启示我们 ①中国的成就,离不开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②只有依靠科研专家才能实现“中国梦” ③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扬实干精神④珍惜现在学习机会,担负历史重任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至少成为一个博物馆的志愿者 ③热爱劳动,爱岗敬业④年满十八周岁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世纪以前,由于地理上的阻隔,中国和西方国家几乎没有什么直接的交往,……16世纪以后,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汹涌地向东方泛滥,……而封建中国就成为它们的一个主要觊觎目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16世纪后打破“地理阻隔”的历史事件是 A. 玄奘西行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丝绸之路的开辟 7.“封建中国就成为它们的一个主要觊觎目标”的原因不包括 A.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B. 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使得经济迅速发展 C.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D. 中国专制皇权加强,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自《爸爸去哪儿》这一亲子节目播出以来,激起了一波旅游热,我们也来扮演一次拍摄组,去感受和了解我国各具特色的几大地理区域吧。完成下列小题。 8.第一站:北方地区——北京。能反映出老北京人们日常生活及文化传统的建筑是() A. 紫禁城 B. 四合院 C. “鸟巢” D. 天安门 9.第二站:西北地区——乌鲁木齐。下列关于乌鲁木齐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经济中心②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③我国对外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④我国的文化中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选择题专项练习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选择题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部分(本大题有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下列各大洋中,被五个大洲所环抱的大洋组合是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北冰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 2.甲说:“我的家乡是兰州拉面的故乡。”乙说:“我的家乡是西安秦始皇陵所在的地方。”根据甲乙的对话我们可以寻找到他们的家乡分别是 A.贵州省、江西省 B.甘肃省、山西省 C.甘肃省、陕西省 D.河南省、陕西省3.温州某学校外籍教师Jone是如此描绘他家乡的气候特点:我的家乡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你可以确定Jone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下列示意图中表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的是 5.日本,有着一个岛国特有的生活生产风情。下列叙述中符合日本风情的是 A.一年一度的“渔民节”是渔民最大的节日 B.每年的七八月份举办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C.每年冬季进行“转场”,利用休闲安排节庆 D.发展绿洲农业,瓜果收获时节,载歌载舞 6.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7. 下列各具特色的区域生产生活与当地人们积极利用自然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湄南河平原稻作农业-------人口众多②哈萨克牧民“转场”-------山地牧场 ③澳大利亚现代化牧场-------工业发达④新疆绿洲农业-------坎儿井灌溉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A.云南省和辽宁省 B.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C.吉林省和海南省 D.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温州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降水丰沛,树木四季常绿;水网密布,全省八大河流中有瓯江、鳌江、飞云江三条河流在我市注入东海。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反映出我市的气候类型是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 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 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 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 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 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 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归类(最新整理)

中考复习—知识归类 班级姓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始终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一、“核心”类 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3.第一、二、三、四代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4.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注: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网络 7.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8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 10.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1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 13 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14.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1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6.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 二、“根本”类 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 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5.造成和平问题(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根源):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7.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9.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0.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宪法。 11.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宪法 13.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事业 1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事业 1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也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16.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7.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 18民生问题(如住房难、看病难等)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我国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 三“基本”类 1.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2我国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3我国专门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醒: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战背景 1)为了争夺霸权,重新划分殖民地 2)军国主义思想盛行,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一战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4.一战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两败俱伤) 3)45.126.7.12348.201239.孙中山1)18942)190510.1234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11.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2)经济发展:武汉经济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3)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4)四川的保路运动:使鄂军西调,武昌、汉口等兵力空虚 5)资产阶级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12.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3.辛亥革命的意义 因素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14.反袁斗争的原因 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2)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 第二单元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在主要资本国家中俄国经济实力最弱 2 2. 1 2 3 3. 1。2 4. 1 2 5. 1 2 6. 7. 1 2 8. 1)19 2 9. 10.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11.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12.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3.经济危机达影响: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引发政治危机;各国采取不同对策走上不同道路,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4.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美国;胡佛政府无力解决危机。 15.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1)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直接目的) 2)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16.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1)经济的慢慢恢复,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增强,预示着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练习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次练 习 温馨提示:1、全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共8页,有二大题,30小题。卷I选择题的答案做在卷II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I上无效。 2、全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实行开卷考试。 卷Ⅰ(选择题共34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其中1—16小题每小题1分,17—25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所选的答案字母写在卷Ⅱ答题表相应题号位置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拉开了美苏“冷战”的事件是 A、雅尔塔协定制定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北约”与“华约”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第二次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有世界意义变化之一的事件是 A.万隆会议B.非洲大陆的解放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3.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自己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是A、雅尔塔会议B、亚非会议 C、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D、“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4.能够反映二战后落后国家与地区经济现代化现象的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B、新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 C、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D、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5.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 B、1949年底 C、1956年底 D、1952年底 6.下列新中国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与钱学森、邓稼先贡献最为相似的是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钱三强 7.某中学九年级学生拟举办有关“文革往事”的讲座,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位教师做主讲人。根据下面四位教师的出生年代,你认为最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A、陆老师——1948年 B、方老师——1966年 C、王老师——1968年 D、郑老师——1978年 8.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改革开放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