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

《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
《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

《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暨城市设计》批后公布

《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并于2019年12月30日获资阳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予以批后公布:

一、公布期限:长期。

二、公布途径:

官方网站: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略)

三、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涉及保密内容不予公布。

四、需进一步了解该规划内容,可到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查询相关规划成果,电话(略)。

附件:《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概况及相关图纸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1月15日

《资阳临空经济区及托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

临空经济区片区及托管区位于资阳中心城区西部和背部,东至沱江河,西靠成自高铁,南至雁江镇花椒村、北至临江镇水井村。本次规划总面积约为138平方公里,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临空经济区资阳片区和部分代管区。

二、发展定位

内陆开放重要战略支点、临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怡然蜀乡生态产业新城。

三、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规划范围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

37.9平方公里,镇建设用地8.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33万人。

四、规划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一区多镇,两轴两带多组团”。

一心:临空产业新城;

一区:中部生态涵养区;

四镇:沿沱江特色小镇;

两轴:成资大道创新发展轴和成渝制造产业发展轴;

两带:沱江风光带和九曲河活力带;

多组团:雁溪湖综合服务组团、三草湾先进制造业组团、清泉制造与研发组团、沱江特色产业小镇群、中部现代农业组团。

五、功能布局

规划区用地功能包括雁溪湖综合服务组团、三草湾先进制造业组团、清泉制造与研发组团、沱江特色产业小镇群和中部现代农业组团五大板块。

雁溪湖综合服务组团:集高端消费、创新服务、新经济与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片区,主要发展临空电子商务、休闲旅游、高端消费、教育研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是临空创新型新经济及公共服务的主要发展区。

三草湾先进制造业组团:先进制造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保税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和旅游集散等功能。

清泉制造与研发组团:依托中车制造,探索工业4.0模式。主要发展高端制造、技术研发、职业教育培训和智能物流,着力构建一批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中部现代农业组团:主要位于中部山区的槽谷地区,在山地生态涵养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集产业发展、农业体验、科普教育、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旅文现代农业示范区。

沱江特色产业小镇群:沿沱江平坝小镇群,主要发展高端农业、康养休闲、文化创意和田园生活居住体验等功能,打造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以特色产业小镇形态发展。

六、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13个居住组团,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00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2%。(二)商住混合用地规划

规划商住混合用地约29.9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7%。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地37.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8%。

(五)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93.2公顷(其中商业用地58.7公顷、旅馆用地0.8公顷、商业商务混合用地64.9公顷、娱乐康体商业混合用地124.1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8.7公顷、其他服务设施用地35.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6.4%。

(六)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混合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混合用地12.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

0.3%。

(七)工业用地规划

(八)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104.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3%。

(九)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003.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

21.9%。

(十)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40.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0.9%。

(十一)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绿地广场用地面积718.3公顷(其中公园绿地为525.2公顷、防护绿地为191.1公顷、广场用地为2公顷),占城镇总建设用地面积的15.7%。

七、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范围内主干路结构为“六横六纵”。“六横”横一路,成资大道、湖滨路、三贤路、娇子大道(西延线)、骏兴路(书台路);“六纵”纵二路、纵三路、纵四路、建设西路(北延线)、建设东路(北延线)、蜀乡大道(北延线)。

八、绿地系统规划

两带多廊:两条主要水系脉络,多条支流水系廊道;

多园多点:多个风景游憩园、多个特色公园点。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pdf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第二条是由生产过剩达到发展,即发展前向关联大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谋求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主导部门通过扩大的关联效应,可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赫希曼将后向关联描述为“投入供应、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后向关联被描述为“产品利用”,即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品。赫希曼的关联效应的测度比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测度复杂得多。[1] ③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筱原三代平首先在理论上突破了李嘉图的静态比较成本学说,同时借鉴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动态比较费用论”。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著名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开创了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指标化的先河。他认为,从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虽然在某一时点上,有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但经过一定时期,特别是给以有利的扶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基本观点。以动态比较费用论为基础,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基准,认为,在工业化初期,所有产业的发展不仅资金有困难,而且必然在资本、技术市场问题上会发生摩擦。因此,必须选择符合筱原两基准,并且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动态比较费用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后进国家的幼小产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得到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然而,这一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只能成为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把以上设想付之实施?另一个日本学者赤松要对此提出了著名的“雁行形态论”。[2] ④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他对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演替关系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雁行形态论”或称“产业的雁行形态发展论”。 20世纪30年代,赤松要研究了日本当时的主导产业棉纺工业史时,发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棉纺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国外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赤松要把这种进口——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形式称之为“雁行形态”。“雁行形态论”最早是被用来描述后起国家某一特定产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周期或过程。二战后,赤松要、小岛清等学者研究一国到另一国的产业转移问题时进一步研究拓展了“雁行形态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雁行模式”本身具有不切实际的静态化缺陷。后起国(地区)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经济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佐证。同时,“雁行模式”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条件限制。这一模式可以适用于东亚中小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可以说明过去,不一定能说明将来。“雁行模式”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了日本对东亚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认识与构想。 2、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梯度推移模式 梯度推移模式认为,由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经济梯度;高梯度地区的创新,在市场驱动下由于扩散效应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转移方向依照梯度最小律原理向具有较高接受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梯度推移模式局限性在于,作为区域经济不均衡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综述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描述,然后综述了国家层面上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最后总结国内学者根据这些原则和基准而得到的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原则;基准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政府为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争取动态比较优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从一定范围的产业群体中选出预期将在未来某一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既要判断区域开发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开发目标;也要考虑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投入的保障、产出的效率、市场潜力、产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周期等。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第一,关联强度原则。主导产业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当那些关联强度大的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时,通过产业关联而产生一系列带动、支撑与推动作用,并使这些产业派生出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导向拉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这样必将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第二,发展潜力原则。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只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才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充分体现市场需求情况,应把那些市场需求弹性高的区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市场需求弹性高的产业不仅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创造更大的需求,而且其发展机遇好、发展收益高、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第三,技术进步原则。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的演进,加快区域产业生产率的上升速度。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具有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可以节省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在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时要遵循发挥区域优势原则,这种优势不仅包括现有优势,而且包括后发优势。这就要求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从地区实际出发,着重发挥那些本地拥有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能够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另外,还要考虑到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产业,在目前虽然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这种具有较高加工程度、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如果选定并经过培育和扶持,可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第五,产业结构升级原则。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适应区域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挥带动和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六,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同其它区域的竞争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第七,保护环境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郑州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郑州——郑州市园林绿化建设 管理三年大提升纪实 发布时间: 2012-12-28 10:39:31 来源: 中国建设报 郑州市辖6区5市1县和郑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及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4.7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885.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37.4万人,建成区户籍人口321万人。郑州市先后获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 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双 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等荣誉称号。 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57个、绿化广场20个、游园222个,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36.2%和10.2平方米。全市共有国家级园林城市3个(郑州市、巩义市、登封市),省级园林城市2个(新郑市、荥阳市),省级园林乡镇7个。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广泛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融合,大树大

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体系。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郑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博采众长,不断改进完善绿化系统规划,实施高品位园林规划具体设计。2003年批准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郑州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在城区建设中严格实施。2010年新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新一轮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在紧张修编中,新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纳入总体规划逐步实施。2011年《郑州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出台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时覆盖到全市区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同时,郑州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实施园林规划具体设计,通过对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综合保税区、西流湖生态园区、重要道路等主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广泛征集和吸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由国家级、省级专家严格评审设计方案,并向市民展示设计方案,集思广益,园林建设更具人性化,更加贴近民众。

临空经济产业及经济效应

临空经济区起因、成型及经济产业效应 1临空经济区定义 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2临空经济特征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经济的显著特征,总体来说,临空经济具有“六大特征”: 1、临空指向性,由于机场是产生临空经济的内核,机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企业聚集在机场周边的原动力,使得企业具有临空布局的偏好; 2、技术先导性,由于临空经济吸引的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在技术上是先进的,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升级; 3、市场速达性,在临空经济区布局的企业,由于利用航空运输这种快捷的运输方式,实现了其产品快速到达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4、产业聚集性,临空经济区企业的临空指向产生出企业对于机场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使得相关联的企业容易在这一空间聚集; 5、全球易达性,货物和人员的全球易达性是吸引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高效快速的发展趋势,把公司设在机场周边成为最优选择; 6、空间圈层性,由于各个企业利用机场的程度不同,形成同机场紧密度高低的不同,进而呈现出经济空间圈层化的趋势。 3临空经济的形成 临空经济产生与演进的机理也就是机场、空港区和腹地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临空经济产生的一般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三者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制定适宜的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临空经济形成的微观机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经济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有些企业的区位偏好发生改变,由企业在一定经济阶段的运费指向、供给指向、市场指向而逐渐发展成时间价值指向,以节约研发时间、新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目标市场的柔性化生产方式为特征,时间价值成为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的重要区位因素,企业的区位决策目标指向机场──这个现代快速交通运输的大门,这使得区域的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散行为变得通达而迅捷,加速了区域的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流动。因此在新的环境下产生的企业的区位需求也是临空经济产生的动因之一。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 (2)临空经济形成的宏观机理 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偏好变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的产物。国际临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经验表明,空港所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

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

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市场 规模状况

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市场规模状况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表示,自2013年3月7日至2017年5月,国家总共批复了10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其中国务院批复有1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其余9个由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下面主要从地理空间角度,阐述各个临空经济区的功能分区情况。 图表 2013-2017年国家共批复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一、郑州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表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一核领三区”的总体布局,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规划了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东部临港型商展交易区、南部高端制造区:

空港核心区:面积54.08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构成:航空枢纽、保税物流、自贸园区、临港服务、产业园区; 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面积98.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构成:航空金融、商业商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产业园区、生活居住; 东部临港型商展交易区:面积92.8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构成:航展中心、会议接待、科技研发、商业休闲、总部基地、产业园区; 南部高端制造区:面积170.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构成:产业基地、航空制造、共建园区、商业配套、文化休闲、生活居住。 二、青岛 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构建“一核五区一带”空间发展格局,并同步带动周边区域建设发展: “一核”指空港发展核,包括胶东国际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客货运、航空保税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航空核心产业,建设航空公司运营总部和现代国际空港运营中枢; “五区”包括: 通航产业区:位于核心区西南部,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公务机与通航运营、飞机整装交付、通航维修、通航培训等产业,打造在东北亚区域具有影响力的高端通航产业基地; 航空制造产业区:位于核心区西部,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机电与零部件、飞机内饰件、航空电子仪器等航空关键制造业,配套发展机场专用设备、航空设备维修、航空特种装备、航空模具加工、航空食品精深加工等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卫星导航、智能装备、精密机械、3D打印等高端制造业; 临空现代服务区:位于核心区南部,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运保险、贸易融资等航空金融产业,以及会展、总部、创意、时尚等产业,打造现代空港商务区; 航空特色社区:位于核心区东部李哥庄镇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发展居住、综合商贸、特色餐饮、健康养生等产业; 示范区北区:位于青岛平度市南村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航空配套、临空制造等航空偏好型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_李飞

2007年3月第15卷第2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SCIENCES Mar.,2007Vol.15No.2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 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综述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106-0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李 飞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20074) 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李飞(1971— ),男,河南新郑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 (Walt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 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1][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3]。 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主导产业的存在,并对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赫希曼对主导产业研究的贡献在于对主导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选择主导产业。但正是他们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成果,即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日本的赶 超战略,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进行了主导产业怎么选择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选择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征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存程度。筱原三代平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选择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 ?106 ?

中国临空经济区十三五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临空经济区十三五发展前景展望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提到,我国临空经济区的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四川成都成立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雏形。之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数个城市,相继启动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国内临空经济逐渐发展。2010年,随着国内民航运输业规模突破500亿吨公里,临空经济进入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确立为“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标志着临空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激发了各地临空经济发展热情。如今,国内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机场所在地均规划了临空经济区,旅客吞吐量在500万-1000万的机场所在地区也纷纷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省会或重点城市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跟进临空经济基本格局。截至2014年底,全国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已经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此外,还有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当中。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临空经济发展规划滞后、临空指向较弱、空间利用不够合理等问题依旧突出,尤其在面向“十三五”中国发展新常态和对外开放新局面时,国内临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战略定位面临新调整。 “十三五”在TPP、TIPP等国际新贸易规则以及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新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将出现深刻变化,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重点加强向西开放,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许多原先缺乏对外开放条件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机遇。临空经济作为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应重视战略规划,用好机场、多式联运物流等资源条件以及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等载体平台,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基地,促进地方对外开放、产业升级。 二、体制机制面临新突破。 临空经济区是围绕机场的发展区,管理体制包括机场运营管理体制以及空港经济区开发管理体制两大板块,涉及机场运营方、园区管理方以及机场所在地各级政府,园区往往还分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物流基地、工业园区等多个板块,造成条块分割严重、产业协调不足、资源共享不畅等问题。以北京顺义临空区为例,顺义临空经济区的空港口岸、出口加工区、大通关基地、保税中心等几大平台空间布局分散,管理机构不同,降低的北京空港货物通关效率,平均来说,北京机场货物通关时间为3个小时,是仁川机场的1.5倍、香港机场的6倍,大大削弱了北京机场的速度竞争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临空经济区运转效率,是“十三五”期间临空经济区深化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三、产业发展面临新要求。 机场是临空经济区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临空经济区内应重点发展应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但是受到发展程度限制,目前国内临空经济区产业层次较低,对航空物流需求较高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金融会展等产业在临空经济区内发展不足。“十三五”时期,在一带一路等区域经济新战略影响下,全球产业资源要素配置将出现新变化,物流便利、机制灵活的地区将在产业发展中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战略研究 一、廊坊形成临空经济的条件 首都新机场的建设将为廊坊带来新的契机,廊坊的发展一旦有效嵌入临空经济,必能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廊坊发展临空经济大有可为。一是有利于带动廊坊产业结构上档升级,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有利于廊坊全面对接北京。三是有利于服务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提升廊坊区域竞争力。廊坊作为河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京津经济发展、城市拓展的腹地,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项目承载力、聚集力,为京津外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廊坊建立临空经济区面临的问题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建设,针对河北省的临空经济区可以分三个区域:第一个是核心区,大体是环绕临空经济区,包括240平方公里,其中,廊坊220平方公里,占90%以上;第二个是集聚区,把廊坊与霸州以北的地区基本上都规划在区域内;第三个是辐射区,大概有将近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囊括保定的北部和东部以及廊坊除了“北三县”(即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县)以外的全域。在这样的划分下,廊坊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优势,加上廊坊与北京的区位优势,会进一步提升廊坊地区承载较为高端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能力,进一步突出廊坊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的经济发展领军者地位。新机场为廊坊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样,廊坊发展临空经济面临着很大的的困境。

(一)廊坊发展临空经济经验先天不足。廊坊是河北省境内唯一没有机场的地级市,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发展临空经济没有任何经验,人才、理论、规划和实践几乎都是空白。发展临空经济,政府、社会和市民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很大。 (二)临空经济投资力度远逊于北京大兴区。据了解,围绕新机场,北京市将在大兴区榆垡镇建设57平方公里的新航城,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河北省的经济实力不能和北京市相提并论,投资力度将决定临空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 (三)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现在还不能和北京对接。廊坊市在2009年,已经开启“临空经济区”的谋划工作,并对“临空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区”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此同时北京大兴区也编制了相应的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国大多数临空经济区一样,一直处于各自发展状态,互不沟通,缺乏统一规划指引,如果京冀两地临空经济发展规划不能有效对接,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临空经济区竞争而产生内耗将不可避免。 (四)就廊坊现有的资源来看,政府的政策空间、劳动力水平和资本的来源、数量相较北京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唯一的优势是土地。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临空经济区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临空经济区形成的主要的外部制约因素。 三、廊坊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规划 (一)目标定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研究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对外向型经济的适应程度和推进硬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标签:SWOT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 1 引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个作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改革先行区。综合实验区能否顺利发展、取得经验,对于我国航空货运布局进一步优化、临空经济更好地推动发展,特别是对于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临空产业是临空经济的核心和主干,推动临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所有建设发展工作的核心问题。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大力扶持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第一,从客运和货运发展水平来看,2013年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6%;货邮吞吐量超过25万吨,同比增长69.1%。行业排名分列全国第18位和第12位,实现了长足发展。虽然与北京、上海、广州等目前航空经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新郑机场已经展现了其优越区位条件的价值,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经过二期建设之后,新郑机场将可以为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硬件环境。第二,从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来看,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36亿元,同比增长45%;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0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公共预算收入高达15亿元,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75%。区内的工业总产值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继续领跑全省产业集聚区,并在全国同类经济区域排位中占据了更有利位置。 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内部优势 3.1.1 交通区位优越 综合实验区发展临空产业拥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优势,其所在地郑州市虽然地处内陆腹地,但作为中国中部的综合交通枢纽,有着不可复制的重要区位优势。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等多条国家骨干高速公路在此汇聚,绕城高速、郑州机场高速、郑少高速等支线高速路网丰富,再加上国家高铁干线、107、310国道等都通过综合实验区。随着郑州市区通至机场的快速路、轻轨六号线和“四

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及功能区定位分析

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及功能区定位分析 发展模式 一、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大多是为进行产业转移而投资设立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价值网络保持紧密快速的联系。临空产业集群的本地根植性主要是对航空枢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依赖,而产业联系、知识交流和创新、市场开拓等较高层次上则主要通过其在全球的价值链网络获得,因而临空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网络根植性。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提到,临空经济双重根植性使其成为区域经济与全球价值网络相连的纽带。一方面,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的支撑;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也需要从临空产业中获得知识溢出和能量扩散,从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潜力。为促进临空经济发展,提高其本地根植性,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在各个层面上的互动促进其耦合发展,包括产业链耦合、产业间耦合以及产业环境耦合。 (一)产业链耦合 产业链耦合是指区域内其它企业通过为临空企业提供产业配套而与其紧密配合、互动发展。为临空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一方面可以使区域其它企业更容易从临空企业中获得知识溢出和资本、人才投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为临空企业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提高信息交流速度和准确性,促进黏性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将有利于临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其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地位。所以,政府应鼓励区域内的其它企业发展与临空产业集群的配套关系,加强区内企业与临空企业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避免临空经济区成为城市孤岛,也使区域经济从中更多地受益。 (二)产业间耦合 产业间耦合是指为临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以及科研技术等服务业与临空产业集群的藕合发展。跨国企业往往对某些与之配套的服务企业有较强的依赖性,像日本夏普影印机公司在苏州建厂时,其服务厂商一日新中外运运输公司也同时开业。该公司为夏普提供从专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品储存、保管、包装到产品开发、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区域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临空产业集群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其与临空产业集群的藕合发展能够提高集群的根植性。不仅如此,与临空产业集群的藕合发展将带动这些配套服务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并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服务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对集群的锁定效应。 在建设临空经济的同时,政府也应推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针对临空企业的产品特点,培育能够为临空企业提供专业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另外,对于为临空产业集群配套而需要投入专用性资产的企业,由于其对临空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产业集群转移或衰退将为相关产业带来风险,政府要引入风险投资企业,指导企业建立风险规避体系,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投资计划。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财政扶持的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财政扶持的意见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7]25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1.26 【实施日期】2017.01.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财政扶持的意见 (郑政文〔2017〕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扶持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市财政优先给予资金安排。 (二)坚持政策延续和创新原则 保持与国家、省相关扶持政策衔接配套,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

的引导和放大效应,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生态投资领域。 (三)坚持发挥市县两个积极性原则 市财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县(市、区)、开发区“跟进补充”,与市扶持政策衔接配套、捆绑投入,发挥全市生态扶持政策整体推进效应。 (四)坚持分类谋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原则 公益类项目由政府直接投资,可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多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及商业银行低利率贷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降低成本。 二、扶持范围 重点扶持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重大生态建设项目。 三、扶持内容和标准 (一)森林生态系统 1.新造林:新造林(生态防护林和经济林),市财政按照每亩1000 元给予一次性奖补,不足部分由各县、区承担。生态区位重要的生态防护林,可纳入市县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享受生态效益补偿。 2.工程造林土地补偿:2016 年(含2016 年度)之前的林业 生态市工程造林、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不含西南、西北租地造林),补助时间已到期(一轮)的,则停止发放土地补助资金;未到期的执行原标准,若划入市县两级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原补偿政策自动终止。 3.生态区位重要的生态防护林、绿化景观林:按照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给予生态补偿,其中市财政承担2/5,即240 元/亩,县区级财政承担3/5,即360 元/亩。市级生态补偿标准每5年根据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调整一次。 4.森林抚育管护:按照每亩200 元的标准给予一次奖补,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承担。 5.花卉苗木产业:每年建立7000 万元产业资金,用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案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向 一、总论 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临空经济区内产业设置 临空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临空经济产业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其发展需要利用航空枢纽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方便达到多个目的地的优势。临空经济产业的从业人员和货物运输对于时间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由于航空运输的高成本,临空经济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重量必须具有高价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求送达或提供的时间越短,价格越高,所占的运输仓位数量越少,那么该产业的临空经济指向性就越强,对航空枢纽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临空经济产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生态廊道相关资料全

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 摘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市;城乡统筹;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围,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砖。 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T 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城市绿廊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它由设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设施的非机动车道和旁边的带状绿地、绿色节点等有机构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和城郊的各类景点,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 1.2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主要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