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尺骨骨折临床路径

314.尺骨骨折临床路径
314.尺骨骨折临床路径

尺骨骨折标准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尺骨骨折

行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前臂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患侧尺骨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感。

3.辅助检查:前臂X线片显示尺骨骨折。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尺骨骨折疾病编码

外伤引起的单纯尺骨骨折

除外开放性骨折

除外合并筋膜室综合症

除外病理性骨折

除外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除外合并其它正在治疗的疾病

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是1—1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前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双上肢血管B超

(2)肺功能检查(≥60岁、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3)肝胆脾胰肾B超

(4)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

(5)尺骨三维CT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指征:

1.移位的尺骨骨折

2.尺骨骨折成角大于10度

3.合并尺桡关节脱位

4.无手术禁忌证。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住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臂丛。

2.手术方式: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

3.手术植物:接骨板或其他固定物。

4.输血:无。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前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片或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尺骨骨折(ICD-10:);

行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6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附件2-6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 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 (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

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 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 4、除外以下情况: (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2)局部肿胀严重者;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2011年版)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干骨折(ICD-10:S52.401) 行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 78.53/79.12/ 79.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401尺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肱骨髁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

2016年桡骨远端骨折中医 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 CD-10 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9-94)。 ( 2)西医诊断标准:参 照《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骨科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 2 周以内。 (2)中期:伤后 2 周~4 周。 (3)晚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 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 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 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7 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S63.004 )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 ) 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 :78.5300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 辅助检查:X 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年8 月第1 版)。 1. 年龄在16 岁以上。 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 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6天。2005 200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5 2.501 ,S6 3.004 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 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w 7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镜检; (2 )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 )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 (4 )骨科X 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 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 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术前30 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 小时加用1 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尺桡骨骨折临床路径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尺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增加髓内钉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疾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尺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 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 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 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 周以。 (2)中期:伤后2 周~4 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 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 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 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7)骨折部位X 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 一、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尺骨鹰嘴骨折(ICD-10:S52.001), 行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ICD-9-CM-3:79.32001/79.32002/79.32009/79.320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尺骨鹰嘴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折AO骨折分型有手术指针。 2.无严重的合并症,无手术禁忌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5.除外病理性骨折。

5.首选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尺骨鹰嘴骨折(ICD-10:S5 2.0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 (6)胸片、心电图。 (7)炎症性指标筛查(ESR、CRP、IL-6、PCT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肘关节MRI、CT平扫+三维重建、上肢CTA检查;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

尺骨鹰嘴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尺骨鹰嘴骨折该怎么办

尺骨鹰嘴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尺骨鹰嘴骨折该怎么办尺骨鹰嘴骨折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由于骨折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治疗,其结果应是伸肘有力而稳定,肘关节有良好的伸屈活动。骨折的关节面应对合良好。做到坚强的内固定,可早期活动。 1.功能位固定无移位的各型骨折,因伸肘功能完好,屈肘至功能位不会导致骨折端分离。青壮年及儿童用长臂石膏托屈肘位固定3~4周,老年人可适当缩短制动时间。 2.闭合复位外固定有移位的骨折,闭合复位并不困难,但复位后的位置较难维持虽然伸肘位可以减少再移位,但长时间伸肘位固定,特别是年龄较大者又会影响屈肘功能的恢复。具体是伸肘位还是屈肘位固定,最好在透视下判断,多数在伸肘位较稳定,但也有少数病例屈肘位固定比伸肘位固定稳定。闭合复位外固定的适应证较窄,只有高龄病人及局部或全身条件较差,不适宜手术者再考虑应用。一般用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 3.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有移位的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开放复位。在伤后2周内进行为好,可使关节面对合良好,有利功能恢复。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要视骨折的类型而定,以螺丝钉、钢板或张力带内固定为常用。且以张力带固定最多用。有坚强内固定可以不用外固定,以利早期功能锻炼,有利肘关节功能恢复。 4.骨折块切除术有些学者认为:只要冠状突和半月切迹远端完整,切除骨折块不会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还认为鹰嘴切除手术简单,操作容易,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问题,不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切除骨折块时应保留肱三头肌止点处的少量骨质,以利与远端断面缝合。不波及关节面的肱三头肌止点处的撕脱骨折,骨折块则不应切除,将其缝回原位即可。随着内固定器材的改进,只有老年人粉碎性骨折伴有严重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折不愈合者才考虑切除术。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尺骨鹰嘴骨折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 手法复位要以整骨推挤手法为主,用手将骨折近端向远端推挤,并将患肘作数次的伸屈活动,直至两骨折面紧密嵌合,粗糙的骨擦音消失为止。再将患肢置于屈肘0°~20°位,术者拇、食指仍推按住已复位的骨折近端,用超关节的夹板做固定。 固定时,在尺骨鹰嘴上端置一块有半圆形缺口朝下的抱骨垫,用以顶住尺骨鹰嘴的上端,不使骨折片再向上移位。并用前后超关节夹板固定肘关节于屈曲0°~20°位3周。再逐渐改为固定在屈肘90°位1~2周。固定后要定期拍片

尺桡骨骨折病历

住院病历 科室:外二姓名:陈六床号:10 住院号:100010 主诉:左腕外伤伴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小时。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小时行驾驶摩托车不慎摔倒,左手掌撑地,当即觉左腕疼痛,呈持续性剧痛,左腕畸形、肿胀、活动障碍。无不省人事,无头晕、呕吐,无呼吸困难,无肢体麻木,无大汉淋漓,无皮肤湿冷。伤后由120送我院急诊,行X线检查示:左尺桡骨远端骨折。遂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患者伤后精神可,未进食,能自解小便,大便未解。 既往史:平素体格良好。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有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有疫水、毒品接触史。否认有烟酒不良嗜好史,否认有冶游史。 婚育、月经史:已婚,育有1子女,均体健。月经史15岁(3-6)/(28-30)2011-10-01,已绝经,无阴道异常出血史。 家族史:家人体健。无家族传染病、遗传病及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 T 36.7CoP 85次/分R 20次/分BP 114/71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痛苦面容,被动卧床,体查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及异常结节。皮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头颅大小形态异常。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先天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外形正常,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红,无紫绀,咽无红肿,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感,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先天畸形,无压痛。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

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在骨骼发育成熟人群中,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年 轻患者的骨折主要由局部高能量创伤引起,而伴随骨质疏松的低能量创伤则是老年人发病 的主要因素[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wristfracture[J].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Hlxlerica,2002,33(1):35。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端常发生移位,伴或不伴关节内骨折【chitnavs 1999】。关于骨折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众多,其分类方法多以人名命名:如Colles 骨折、Smith、骨折Barton 骨折等。在诸多分类方法中目前公认的、较全面实用 的分型方法为AO 分型的方法,其对治疗方案、固定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桡骨远 端骨折的手段多种多样,根据骨折类型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对于AO分型中A 型及B1型骨折,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最新的Cochrane系统评价【】指出,在治疗 A型及B11型骨折时,手术治疗在疼痛,腕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并不优于保守 治疗。但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同样也面临着固定时间过久,固定范围过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方先之等【】结合中国传统骨折治疗方法,首次提出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 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随后小夹板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石膏固定相比,其疗效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根据consort声明2010【】,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对比研究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通过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影 像学资料和临床并发症,评价二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研究方法 1.1随机方案的产生 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由数据管理人员制定随机方案。采用 stata9.0(StataCorp, College Station, TX)生成随机序列,对负责招募的研究人员隐 藏分配顺序,分配序列装于按顺序编号的密封不透明信封中,每名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就诊 顺序获取相应的信封,从而进行干预措施的分配。 1.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的受试者来源于2012年 1月至2013年 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和急诊就诊的老年 A 型及B1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104 例。 1.2.1 诊断及分型标准 诊断标准[]: (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 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 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 擦感;(3)X 线摄片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分型标准: 分型标准和其它干骺端骨折一样,桡骨远端骨折共分A、B、C三大型,每 型有3个组,每组又分 3 个亚组,这样共有27个亚组。A型: 关节外骨折;B型: 简单关节内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的 A型及B1型,年龄在 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排除标准

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炼狱般的(尺骨鹰嘴及近端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by小兔快跑 因为骨折后各种疼痛太难忘了,因为手术后康复期的无助,以及看到有几个病友因为治疗不当带来更大的疼痛或者已经致残。所以把受伤过程及康复训练都记录下来。 2014年11月13日,一大早,我框ci框ci的到了单位,一路小跑,奔赴饭堂。之后的半年,噩梦般的日子也就此顿早饭拉开了序幕。 拿好吃饭的家伙事,开开心心,去打饭。结果没瞅着脚下,一个约十五厘米高的铁壳(内包电线,用于给食物加热的线路)把我着实绊了一脚,一歪,栽倒在左侧,于是下意识的用左肘子支撑了一下,当时有点疼,但是又没那么疼,爬起来之后,有一种特别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就是这些反应。好在我是个喜欢带围巾的人,赶紧让大萌子用围巾把胳膊吊起来了,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怀疑自己骨折了,想办法固定起来,防止进一步错位。当时我感觉没辣么疼,那会还不知道已经骨折了。 接下来就是拍片什么的,大夫通知你各种噩耗。开始自己不接受,慢慢的事情摊到你身上,你就自然而然的想通了。 11月24日,做的手术,钢板加钢钉内固定手术。 给我做手术的是积水潭人很好的郭祁大夫,手术很成功。推我出手术

室的时候他专门跟我交代,说我这个切开近端是粉碎性质,定的已经尽力紧了,康复时要多注意。至此康复大计完成了40%,剩下的60%就是康复训练了。 手术后的难熬不再赘述,一个字疼。 术后第二天拆纱布,然后要求下床溜达,我的感觉是天旋地转,地好陌生啊。好在我有个胖墩子老公,结结实实的被我揪着。第三天,漂亮的护士美眉来给我做了一次胳膊康复锻炼。越早开始锻炼越好,越早锻炼越疼,要注意方式:缓慢再缓慢,慢慢伸直到极限,慢慢弯曲到极限。第四天,出院啦,因为后面还排了一堆子人做手术呢。 回家后,每天锻炼两次,每次练习伸直弯曲一次,因为对于这个可怕的康复练习疼痛和未来没有任何想法和心理准备,以至于我在最初的一周没怎么使劲练习,现在看来,那些疼痛真的是必须要忍的!疼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到今天已经是手术后快半年了,每一天还是疼(大于骨折当天的疼)。 因为无知,受伤后对于康复完全没有概念。去复查,被大夫狠狠批了一顿。(看见过几列因为无知或者治疗不当后来致残!最后不得不来博爱康复医院继续康复,但是希望渺茫,因为康复最佳期已经过了),

桡骨远端骨折标准住院流程与表单完全版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 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ICD-9:79.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 2.501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3.手术外固定物:外固定架。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止血药物。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头颅CT、胸片、心电图。 ( 7 )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

尺骨鹰嘴骨折的护理措施

尺骨鹰嘴骨折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鹰嘴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鹰嘴骨折经过良好的复位及稳定的固定之后,骨折断端之间获得了紧密的接触,愈合较迅速,预后良好。但关节面损伤超过60 %或术后关节面仍有移位超过2 毫米,则预后较差。 二、尺骨鹰嘴骨折早期症状 一、症状与体征: 由于尺骨鹰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所有的尺骨鹰嘴骨折都包含有某种程度的关节内部分,故常常发生关节内出血和渗出,这将导致鹰嘴附近的肿胀和疼痛。骨折端可以触及凹陷,并伴有疼痛及活动受限。肘关节不能抗重力伸肘是一个最重要体征,它表明肱三头肌的伸肘功能丧失,伸肌装置的连续性中断,并且这个体征的出现与否常常决定如何确定治疗方案。因为尺骨鹰嘴骨折有时合并有尺神经损伤,特别是在直接暴力导致严重广泛粉碎骨折时,更易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故应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仔细判断或评定神经系统的功能,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尺骨鹰嘴骨折后,局部肿胀明显,骨皮质下亦可伴皮下淤血,压痛较剧烈,有时可能触及骨折裂隙或骨擦感。椎间孔镜厂家肘关节呈半屈状,伸屈功能障碍。 在青少年常为骨骺分离。按骨折形状鹰嘴骨折可分为无移位和移位两大类。 1.无移位骨折指骨折端分离小于2mm,伸肘装置尚完整,有抗主动伸肘活动的能力。 2.移位骨折两骨折端分离大于3mm,因骨膜及肱三头肌腱也断裂,不能抗引力伸肘。此类骨折中又分:①撕脱骨折,多在肱三头肌腱止点处,骨折线不进入关节腔内;②横行骨折或斜形骨折,骨折线多从前上向后下,这种骨折有利于螺丝钉固定;③粉碎性骨折,多为直接外力致伤,半月切迹软骨面可塌陷;④合并肘脱位

的尺骨鹰嘴骨折,骨折线多在尺骨冠状突水平,同时伴有尺桡骨近端向前脱位。 二、诊断: 无移位骨折后,肿胀、压痛。有移位的骨折及合并脱位的骨折,肿胀范围较广泛。肘后方可触到凹陷部、骨折块及骨擦音。肘关节功能丧失。多数诊断容易,可疑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X线肘关节侧位像:因无移位骨折在正位像上往往表现不出。 2.双侧X线摄片对比:肘关节化骨中心在融合前有可能与骨折混淆,可疑者应摄健侧对比。 三、尺骨鹰嘴骨折是么原因 (一)发病原因 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均可致骨折。 1、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处于关伸直位,外力传达至肘,肱三头肌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骨折线可能为横断或斜行。两骨折端有分离。 3、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伸直拉着地,或直接打击到肘后,造成粉碎骨折,骨折端多无分离。 骨折分类尚无共同接受的观点,有学者将骨折分为下述几种。 1、无移位的骨折:骨折无移位,可包括粉碎、横断或斜行骨折。X线片上显示骨折分离2mm以下,肘关节有对抗重力活动,也即伸肘功能的完整。 2、有移位的骨折:骨折端分离在3mm以上,且无对抗重力的伸肘活动。又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骨折:多在接受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发生。国产臭氧治疗仪骨折块较小。骨折线多为横形。 (2)横骨折或斜行骨折:斜骨折的骨折线多从前上走向后下。有利于用螺丝钉

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

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1]。此类骨折在肘关节损伤中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经常会带来肘关节功能受限,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极大的影响[2-3]。本院于2003~2009年期间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至2009年2月,本科共收治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龄18~69岁,平均(34±13.2)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6例,车祸伤16例,平地跌伤50例。 1.2诊断标准患者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诊断为标准。1.3方法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早期康复治疗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治疗组采用石膏托固定4~6周,再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康复运动。早期康复治疗组采用措施如下述。 1.3.1手术治疗本组72例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按照张力带加钢针手术规范操作,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24~48h。 1.3.2康复治疗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肌肉静力收缩训练,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诸关节主、被动运动范围(ROM)训练;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在患者耐受范围内开始进行肘关节被动、主动ROM训练;随着创伤及手术损伤所致肘关节软组织肿胀消退之后,术后7~10d开始进行肘关节主动、主动及被动ROM训练;术后2周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日常生活训练;术后4~6周开始行肘关节周围肌肉渐进式抗阻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肘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训练,定期门诊复查至术后24周为止。 1.3.3冷疗术后2周之内肘关节康复治疗后局部施以冷疗。具体方法为化学冰袋置于肘关节周围压力包扎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肘关节创伤及手术后患者不提倡应用局部热治疗,以防发生及促进异位骨化的发生。 1.3.4固定制动患肢术后颈腕吊带固定肘关节屈曲90°位1~3周,视肘关节损伤及手术情况而定。 1.4肘关节功能评定本研究选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1],疼痛:(1)无痛,评45分,轻度30分,中度15分,重度0分;(2)活动范围:≥100°评20分,50~100°评10分,<50°评5分;(3)稳定性:稳定评10分,中度不稳定评5分,完全不稳定评0分;(4)功能:能梳头评5分,能自己吃饭评5分,能搞好个人卫生评5分,能穿衬衫评5分,能穿鞋评5分。 将疼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总分为100分,总分大于或等于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为差。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临床评定方法,10分表示最大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 定期复查X线片。分别在患者手术前、术后每个疗程2周,治疗结束时进行评定,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如非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则以中位数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存在截尾值的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石建宏(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观察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术后早期分时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对72例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早期分时康复干预,并进行6个月至5.4年的随访。结果患者骨折愈合,无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伸屈幅度达112°,旋转幅度达138°。结论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关键词】肘关节;尺骨骨折;康复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1-1626-02中图法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analysis on postoperat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f elbow joint ulnar olecranal fracture SHI Jian-hong(Chengdu Municipal No.7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ith early time sharing on ole-cranal fracture.Methods72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olecranal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ith early time sharing and followed up for6months to5.4years.Results All the fractures in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without the complications of anchylosis and humeroulnar osteoartieular arthritis.The average range of elbow flexion-exten-sion was112°and138°,respectively in6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outcome scores according to HSS system were excellent in 10cases,good in8cases and fair in2cases.Conclusion Surgery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cover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bones and repair joint capsule and accessory ligament for the patients with the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Post operative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ion suppor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ith early time sharing can significantly recover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improve the patients′self caring capability and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of anchylosis.【Key words】Elbow joint;Ulna fractures;Rehabilit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