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篇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一、中国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二、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结构

钢筋城市里,大到高架、地铁,小到家中的任意一件家具,都需要铁钉、螺帽来做“关节”。可这些关节并非铮铮铁骨,温差变化、遇水潮湿,金属容易变形、生锈,造成螺帽松脱,而家具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齐整”了。

中式的传统实木家具就毫无此类后顾之忧。中式家具的结构灵魂,便是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

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光用木头打造家具,钉子、胶水一概不考虑,遂也用木头巧夺天工地制成了榫卯。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但相互间的匹配更浑然天成,更天衣无缝,就这样把一件大家具捣鼓成了一副“七巧板”。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三、榫卯结构类型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适合用于板与板的结拼合或者大板与边框的结合。

槽口榫燕尾榫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扶手、脚踏、搭脑都需要用到这种结合法,因结合材料的粗细、形状不同,还有多种细分。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半榫(榫眼不凿穿)”、“通榫”等等。

格角榫圈椅楔钉榫

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桌粽角榫

四、明榫与暗榫

明榫是指制作好家具之后在表面能看到榫头,而暗榫是在家具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因为两部件结合后不露榫头,所以也叫闷榫。

明榫与暗榫所用的部位不同,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单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单闷榫是在横竖材的两头一个做榫舌,一个做榫窝。双闷榫是在两个拼头处同时做榫头和榫窝。两接头的榫头一左一右,榫窝亦一左一右,与榫头相反,这样两侧榫头就可以互相插进对方的槽口。还有一种闷榫结合方法,横竖材

都切出45度斜面,在斜面上凿出榫窝,再用一块方木块插入两边的榫窝,用胶粘牢。直材角结合还有不用45度斜面的,它是把横材下面做出榫窝,直材上端做出榫头,将横材压在竖材上,这种做法俗称“挖烟袋锅”。

不同时期明榫与暗榫的使用上也多有不同。明式家具中多使用明榫,包括凳、椅、桌、床、柜等。能用明榫的地方皆用明榫并配以破头楔,以达到坚固并维修方便的目的。

清中期宫廷家具的制作多使用暗榫,不论是广式风格还是苏式风格,都极少见到明榫,这显然是当时主理造办处的官员做了统一规定。但是暗榫的制作难度要远大于明榫,其要求榫卯的结合必须严丝合缝,因为暗榫加明楔是要不得的。暗榫加暗破头楔是绝活儿,永远拆不下来的,除非将其破坏。随着暗榫结构在家庭家具中的使用,清中期的民间硬木家具也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暗榫结构。

明榫与暗榫在家具使用及审美上,各有优点及长处。以暗榫相接,不破坏材料的光润感,而明榫能使家具具有自然天成的乡村田野风格。明榫从眼中穿出来与外边平,在外侧面可明显见到榫头,榫头中间还可见到木销的痕迹,其优点是榫头深而实,可在榫头中间加木销,即使木材收缩,榫也不会脱落。弥补了古代加工技术、加工工具和粘合剂的不足。而暗榫比明榫更加美观,可以尽显宫廷家具的高贵和与众不同。缺点是容易产生虚榫,即眼深而榫短,或眼大而榫小,用胶来填塞,影响结合牢度和耐固性。

五、家具榫卯结构的价值

1. 比汉字更早的手工智慧

榫卯的起源始自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造木房,灵机一动而产生可拆卸的创意,因此,榫卯结构比起汉字发源更早。几千年间,榫卯衍生出千百种花样,但都各有妙处,适用不同的家具,基本形制有近百种,而派生极多。

有一种叫做“霸王枨”的榫卯结构,专用它来衔接八仙桌的桌面和四条腿。正因为能把桌面的承重分摊给四足,有很大的撑托之劲,才得了“霸王”的名字,寓有举臂擎天之意。

燕尾榫在中国古代家具中使用最普遍,如木锅盖、缸盖、房子的木梁相接等。它的形状就像飞燕的尾巴,外小里大。以椅子来说,靠背用的是半燕尾榫卯,上面大、下面小,由上往下插,椅靠背与扶手达到相扣紧;靠座面的榫是直榫,这样使靠背连着扶手,靠背就不会后移,也不会断。又如,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如圈椅的扶手: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两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边形的楔钉,能使连接材上下、

左右不错移而紧密地结合连成。

2. 与家具同生共长

因与木制家具是相同材质,榫卯就像是出自于家具身体里的一部分,所以与其有着同样的使用寿命。

比之金属部件,木质榫卯具有极好的弹性,木制构件会通过榫卯传力,均衡地分配给家具其他部件,使得家具站立得稳如泰山。无论南热北冷,还是南湿北干,榫卯都能随机应变,它热胀冷缩的程度与家具的其他零部件相仿,能和整把椅子或整张梳妆台一起“发胖”或“缩水”,保证不会让木板豁开一个口子。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因为长寿至今的明清家具,即便拖着“老胳膊老腿”,大小关节——榫卯,却坚韧非凡。

中国的居家用品历史上留存下无穷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榫卯无疑是其中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手艺之一。榫卯的技艺无法完全依照书本学习,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形态,计算其比例、重量,而采取不同的榫卯方式,其中分毫,便全凭师傅的经验与判断,再代代相传。

3. 抗氧化、易运输、便于维修的品质

榫卯结构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结实耐用。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如果用铁钉组合,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无论什么样的家具,使用长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都需要维修维护。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如榫卯结构家具容易。

由于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比使用铁钉优势更大,能够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附录:现代家具榫卯结构图例

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应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33种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红木从业者)拾起已被遗忘的灵魂,一起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 1.楔钉榫 2.挖烟袋锅榫 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传统粽角榫 7.双榫粽角榫 8.带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挂肩四面平榫 11.圆柱丁字结合榫 12.圆方结合裹腿

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14.圆香几攒边打槽 15.攒边打槽装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17.抄手榫 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22.插肩榫变形 23.平板明榫角结合 24.柜子底枨 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26.厚板闷榫角结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29.直材交叉结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32.走马销 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附】33种榫卯结构模型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云形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5.扇形插肩榫6.粽角榫7.双榫粽角榫8.带面板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柱十字交叉榫13.圆柱二维丁字结合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抄手榫18. 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20.三根直材交叉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22.

家具榫卯结构讲解与审美

中国家具之榫卯结构讲解 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在这样连接后,家具结构的两个看面上各有一个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一个肩,三个肩碰在一起故叫三碰肩。凡是有盖或有底的家具部位都可使用这种结构连接。 三碰肩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做法,它的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可以辅助榫头承受部分压力不易扭动,加强了竖材的支撑能力,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打破了结构处横竖线条平直过于呆板的气氛,锦上添花地烘托出家具流畅的线条美。但在制作时必须要注意,长短榫头的大小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横竖两材连接上了家具也不牢固。还有的厂家图省事,本来三碰肩应为长短两个榫头,他们却简化成一个榫头,这无疑也会让家具的牢固度受影响。 图一:大柜的三碰肩结构

图二:长短榫细部图 图三:卯眼细部图

图四:带卯眼的柜帽

图五:三碰肩组装示意图 图六:长短榫插入面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之美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鲁班经》《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

榫卯结构与明清家具

??????????Ё?????Ё?????????????????????????????Ё???????????Ё????????????????╓??Ё????????????????????????Ё??????????Ё???????? ?????? ??????????? ??М?????? ??М????????????"?? ???????????????????↓? ???????????? ???????????? ?????????? ???????????????????????????????????????????????????????????????????? ????????????????????????????П???????????????????????????? ??????? ????? ??????Н????????????└?????????????????????????????????????????????????????????????????????ā??ā?ā??ā??????????? ????Ё????????????? ????????????????? ??????????????????????? ?????????????????????? ?????????????????????????????????????Н?????????? ???????????????????????????????????????????????? ??????????????????????????????????????? ā??ā???????????????ā??ā????????????????????????П????????????П???????????????????? ???????????????????????? 1

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古建精髓,惊艳世界2

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古建精髓,惊艳世界 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蕴含了我国多地地方戏曲的精 华,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中体现。而在家具制造领域,同样 有与其媲美的木匠艺术,那就是榫卯工艺。(斗拱,榫卯工艺的颠峰之作)榫卯(sen m 8), —种充满中国智慧的传统 木匠工艺,也有人说榫卯工艺是我国传统家具工艺的灵魂。 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 ,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 ,榫卯相契合,从而使木头与木头完美衔接。一榫一卯之间,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以下一组动态图片,带你领略惊艳千年的中国木匠艺术之美。楔钉榫挖烟袋锅榫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云型插肩榫 牙条、牙头分造)扇形插肩榫传统粽角榫双榫粽角榫带板粽角榫高束腰抱肩榫挂肩四面平榫圆柱丁字结合榫圆方结合裹腿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圆香几攒边打槽攒边打槽装板 腿三牙方桌结构抄手榫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三根直材交叉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插肩榫变形平板明榫角结合柜子底枨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厚板闷榫角结合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直材交叉结合弧形直材十字交叉弧形面直材角结合走马销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还记得设计癖之前发过名为《没用一根钉子,

只用榫卯,36 张动图看老伯如何做出迷你天坛?》的文章吗?53 岁的王振华没用一根钉子就设计出一款81 倍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他利用的就是中国传统的纯手工榫卯工艺。不记得了?没关系4 张动图简单帮你回忆一下。提到榫卯工艺还要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

其他机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任何钉子。其实在公元7 世纪的日本,也有一种和我国榫卯工艺有着异曲同工的工艺,它被称为日本细木工工艺。日本细木工工艺涉及到复杂、互锁的木制卯接,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不会使用到任何的钉子、螺钉或是其他粘合剂就可以连接两个构件。一位从事汽车营销工作的年轻日本人偶然之间发现了一本介绍日本细木工工艺的书籍,他被 书中所介绍的传统精妙的木工技术深深吸引,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加上没有实物直观的演示,他对书中的文字说明难以理解透彻。他想要仔细研究这些工艺,但相关的书籍资料比较少,他思考再三决定利用现代技术来对这样工艺进行深度研究。那他使用的是什么现代技术呢?为了更直观、更清晰的展现日本细木工工艺,他利用3D 软件技术来模拟重现通过细木工工艺结合起来的构件,在自学木工技能和软件之后,他开始了创建细木工工艺结构动画之旅。是不是看到这有些着急想要看到这些结构动画了呢?别急,接下来就是!三块带有不同凹凸程度的长方体,通过组合、锁定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的多面体。它类似与缩小版的房屋脚架,仔细看,在将具有不同凹凸的长方体组合在一起之后,是利用个小小的圆木体锁住。而这组则像是一个墙面总共有两个构件片,一片的一侧凸出,而另一片则是以凹进为主,两片结合在一起便可锁住,完成一个组件。而接下来的这些组件也很有趣,它们是不同大小的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凹凸形成,组合在一起之后有的可以直接固定,也有的是只需要几个小圆木体便可以完成锁住。而这个可以算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它是由五个小构件组成的完整体,彼此之间分别锁定才能完成这 个构件的组装。原来,将传统工艺用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也是如此美妙的!看完这些日本细木工工艺的结构动图,与开篇王振华利用樺卯工艺打造的微缩版的天坛祈年殿相比,你认为哪个更神奇呢?中国传统硬木家具之所以被誉为世 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做榫,凹进部分叫做卯, 界家具史的瑰宝,樺卯工艺是关键。各种樺卯做法不同,应 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从设计构成角度来看,樺卯可以分为以下七类。面与面拼合所用樺卯这类樺卯多用于幅面较大的桌案面心,三板围合的几类,柜门柜帮,罗汉床围子等。薄平板相拼合多采用龙凤樺加穿带,薄板角结合、厚板结合则多用闷樺。面与线拼合所用樺卯即板心与边框,板材与横竖材的拼合,表现在家具上则为凳椅桌案面部结合,腿足与面子结合,角牙和

榫卯结构的特点

明代家具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其技艺与设计达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占据着中国乃至世界家居界的重要地位。中国明式家具以追求神态韵律、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式生活中的艺术成就与文化底蕴,更具有实用性功能。此外,结构严谨、使用寿命长是其精髓之所在,也是人们推崇它的重要原因。在明式家具的制作过程中,榫卯结构的使用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榫卯结构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只表现在木构家具的拼接中,更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其科学合理性的结构、高超的加工生产技术和厚重内敛的人文气息,增添了明式家具的意蕴。 一、榫卯结构的起源与分类 榫卯结构起源于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几千年间衍生出千百种花样,基本形制近百种左右,其中派生极多。在中国木建史上,榫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制作技术之一,明清家具的制作过程中几乎运用了所有榫卯结构种类中的精华形制。在一件明代经典家具之上,运用榫卯结构的范围不同,类型不一,但均起到家具整体形态构造上重要的“关节”作用。 中国明代古典家具中使用到的榫卯结构共一百多种,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类作为面与面的结合作用,或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槽口榫”“企口榫”“穿带榫”等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用于横竖才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以及直才与弧形才的延伸结合等方面,如“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通榫”“半榫”等等。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相互结合的构造方法,常见的榫卯有“抱肩 榫”“托角榫”“长短榫”等等。 二、榫卯结构的中式文化内涵 明代是中国文化体系的成熟时期,明式家具中体现出的硬朗、简洁、质朴、自然之风,是受到当时社会中的文化熏陶而成的。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哲学思想等等都对中国明式家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 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 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明式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椅子搭脑与腿料连 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明清家具讲解

南京﹒翰名轩产品知识 1、鼓桌鼓凳 仿清宫乾隆皇帝御用茶桌 上海城隍庙豫园边上红木馆二楼即有仿品一套,跟此款大小尺寸一样,一周鼓钉(又叫炮钉)是手工雕出来的。(原来是整根厚料,一个个雕刻出来的。)用料精致,一圈竖枨疏密有间,体态匀称。 2、麒麟插屏 又叫“座屏”。双面透雕麒麟,古人视为瑞兽,传有避邪、兴家之效。常用于玄关、屏风,或置于洗手间门前,以避晦气。还可以放于公司大门正中(里侧)。花格以榫卯结构拼接,底部嵌板双面雕草龙,侧面角花圆雕草龙。此插屏高度及大小恰适于城市商品房型。 3、皇宫圈椅 在圈椅的基础上,在后背增加了嵌装花板,透雕扶手,脚下安装托泥,且在每条脚上附有两条小龙(共计24条小龙),富丽有致,典雅大方。 4、花格鞋柜 门上拼接花格,后面贴附老藤席,透气防尘,可做鞋柜或储藏柜。 5、团龙沙发 每一件沙发都可以视作罗汉床,用料厚实,线条流畅,曲尺之间以榫卯拼接,严密无缝,沙发背板正中雕团形草龙,座面板下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典型明式家具结构。 6、平头琴几(琴桌) 形体优美,线条简约流畅,角花玲珑别致,侧板椭圆开光,以增加其通透感,装饰性极强,堪称明式案几代表作。

7、卷头琴案 以嵌装卡子花、角花,雕花板等取胜。雕工繁复,榫卯拼接严密,工艺精美,是为典型清式家具。 8、曲尺书桌(拐子书桌) 明式书桌代表款式,面边四周作指甲圆状,线条圆润,用料合理,腿部作拐子型,简洁明快。此桌的尺寸,旧时大概是小姐用桌。9、电话桌(翘头小柜) 小巧精致,两侧角花雕凤凰,适宜置放于客厅角落,沙发旁(放电话),书房和办公桌侧面,或仅作装饰小柜。 10、双门酒柜(新款) 11、明式书桌(1.6m) 典型明式家具,三组合款式,苏州紫檀阁原款高仿品(注意从选材、用料、工艺质量上面加以解说),新款在两侧抽屉下方的围板改为花格。12、曲尺罗汉床 明式家具高仿制品,用料合理,榫卯拼接精准无误。曲尺之间全榫卯拼接制作。床面用料精挑细选,让简约规则的曲尺线条配以木材天然花纹,更增加了其文人气息。(此作较常见款式增加许多用料厚度,以显敦实。)在明清两代,此款常以老花梨(黄花梨)制作。 13、五斗柜 杭州文澜阁高仿品,五斗面纯手工雕花,异常精美,雕饰缠莲枝,是一款美学价值极高的家具。整件家具用料甚多,虽体态较小,但却很重实。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结构之美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结构之美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鲁班经》、《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欣赏家具的榫卯,不像欣赏家具外表造型那样容易。它是一种理性、内在、似乎带有一种神秘和抽象符号隐藏在家具中。而且大部分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是隐藏在外表造型之内,古代工匠们留下大量实物资料,但在理论上并没有给我们解释其深邃的含义。笔者近几年在对家具的浓厚兴趣中不断发现,以明式黄花梨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气质在造型线条上讲究韵律,材料上讲究花纹意向的完美。而以山西中原地区为代表的软木家具,大漆的自然风化和包浆更具有宋元高古风格。南北两地的代表性古典家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似隐若现,变幻莫测,成熟科学的榫卯结构。当你在使用它、品味它造型外表的同时,也不断在询问自己,是什么赋予它永恒?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那神韵是否尤在?即中国独特的榫卯设计。设计一词似乎是现代从西方传来的词。大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工业革命,对一切工业革命的成果,如建筑、室内家用产品的创新,都概用设计一词。设计从此作为一种理性的艺术被现代世界广泛接受。然而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的设计一词,但是关于“设”和“计”二字,有久远的历史描述,并广泛地应用在政治、军事上。“设”字在汉语中有筹划、策略的意思。两千多年的《孙子兵法》,此书英语翻译成《Art of War》,直译成中文《战争的艺术》。不难看出外国人把中国古代的战术智谋当作一门艺术。成书于明清之际的《三十六计》(也称《秘本兵法》),更是体现出中国人在军事中应用阴阳、刚柔、奇正、攻守、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所设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中国古代把“设”和“计”大多形容在政治和军事上,其含义是怎样利用好计谋、阴阳、刚柔,达到智获全胜、安平四番、万国来朝的局面。然而在家具的榫卯结构上不外乎“榫头卯眼阴阳互动”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家具的榫卯结构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引伸为自然科学,使它更合理地用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在家具中广泛应用的典范实证。 其一,科学合理性。 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设计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牙雕、鼻烟内画壶等,完全是技巧的纯熟,为了装饰而装饰,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还要求科学合理性,使其长久的耐用。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师傅的多年目测经验中,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和三到四个木料相交。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和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棕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凳面的面板又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然后再集中到腿柱,其科

明清家具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 (1)清漆施工工艺:清理木器表面→磨砂纸打光→上润泊粉→打磨砂纸→满刮第一遍腻子,砂纸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细砂纸磨光→涂刷油色→刷第一遍清漆→拼找颜色,复补腻子,细砂纸磨光→刷第二遍清漆,细砂纸磨光→刷第三遍清漆、磨光→水砂纸打磨退光,打蜡,擦亮。 (2)混色油漆施工工艺:首先清扫基层表面的灰尘,修补基层→用磨砂纸打平→节疤处打漆片→打底刮腻子→涂干性油→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光→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干硬→涂刷面层→复补腻子进行修补→磨光擦净第三遍面漆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第三遍面漆→抛光打蜡。 2.施工要点清油涂刷的施工规范打磨基层是涂刷清漆的重要工序,应首先将木器表面的尘灰、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上润油粉也是清漆涂刷的重要工序,施工时用棉丝蘸油粉涂抹在木器的表面上,用手来回揉擦,将油粉擦入到木材的察眼内。涂刷清油时,手握油刷要轻松自然,手指轻轻用力,以移动时不松动、不掉刷为准。涂刷时要按照蘸次要多、每次少蘸油、操作时勤,顺刷的要求,依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左后右、先里后外的顺序和横刷竖顺的操作方法施工。 .木质表面混油的施工规范基层处理时,除清理基层的杂物外,还应进行局部的腻子嵌补,打砂纸时应顺着木纹打磨。在涂刷面层前,应用漆片(虫胶漆)对有较大色差和木脂的节疤处进行封底。应在基层涂干性油或清泊,涂刷干性油层要所有部位均匀刷遍,不能漏刷。底子油干透后,满刮第一遍腻子,干后以手工砂纸打磨,然后补高强度腻子,腻子以挑丝不倒为准。涂刷面层油漆时,应先用细砂纸打磨。 3.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要按要求施工,以保证表面油漆涂刷不会失败。 (2)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 (3)因为油漆都有一定毒性,对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风。 明清家具制作工艺 一、木材的干燥与材料选择 木材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情况。为了使木材性能稳定,不使家具变形,老一代工匠通过实践,把原木材起放到水质清澈的河边或水池中,浸泡一到两年,等木材中的油质排出后取出,待稍干后锯成板材,放到四周通风的凉棚下,使其自然干燥。这种硬木干燥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但经此法干燥的木材,材性稳定,极少变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干燥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生产厂家都采用先进的人工干燥方法,有烘房干燥、微波干燥、紫外线干燥、原子能辐射干燥等。先把木材料锯成板材放进水池中,用蒸气蒸煮,使木材树脂、树胶排掉,再经过人工干燥,使材料定性之后,存放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接触,回性后再进行生产。经过双重处理后所生产的木材达到了相对稳定,既缩短了干燥周期,又保证了家具的质量。 木材干燥符合使用要求后,还要根据家具的使用功能、结构、外观等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明清家具用材广泛,品种繁多,结构精密复杂,不同的家具、不同的部件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不同,这就要求匠师对木材的性能纯熟与胸,开料前考虑材料的硬度、

家具中的榫卯结构

家具中的榫卯结构 龙凤榫加穿带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就用到了“龙凤榫加穿带”。将薄板的一段刨出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带口),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穿带两边出头,留做榫子。 攒边打槽装板 (一)中的“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板可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装入攒边的木框。 其具体做法: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的边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这样即可以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把木板装入木框。 楔钉榫

两种不同的楔钉榫 用来连接弧形弯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基本做法:两片榫头交搭,同时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 移动即可。 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 具体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 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挂套。 霸王枨 桌子上常常用到这种方法。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空隙垫塞木楔,使之固定。 夹头榫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 见榫卯结构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浅谈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整理的本文内容带有一定专业性,主要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知识,特别是明清中式家具的结构;在解放前,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铁钉都不能自己生产——叫洋铁钉,中式家具的结构普遍使用传统的榫接结构;榫接结构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不用一钉、不用一丝的金属连接,组装出的家具使用百年,这不能不感叹我国家具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整理本篇以方便大家在欣赏中式古典家具时能看出门道,明白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中式古典家具的榫接结构也有益于大家对自家实木家具的保养,整理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也请大家谅解,苏方典/SU 先行谢过,有兴趣的朋友姑且观之......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

中国家具·榫卯结构篇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一、中国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 中国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衍檀、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中国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二、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结构 钢筋城市里,大到高架、地铁,小到家中的任意一件家具,都需要铁钉、螺帽来做“关节”。可这些关节并非铮铮铁骨,温差变化、遇水潮湿,金属容易变形、生锈,造成螺帽松脱,而家具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齐整”了。

中式的传统实木家具就毫无此类后顾之忧。中式家具的结构灵魂,便是榫卯——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不用铁钉,不破坏木质本身生长结构,依靠测量、切割、打磨、安装等纯手工制作,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凹凸结合的处理方式,完成一件家具。 古人讲究纯天然、无添加,光用木头打造家具,钉子、胶水一概不考虑,遂也用木头巧夺天工地制成了榫卯。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但相互间的匹配更浑然天成,更天衣无缝,就这样把一件大家具捣鼓成了一副“七巧板”。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三、榫卯结构类型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适合用于板与板的结拼合或者大板与边框的结合。

匠人之国:关于日式传统榫卯结构

匠人之国:关于日式传统榫卯结构 菊与刀并存的矛盾统一体,尚礼而又黩武,服从而又不驯身上披着欧美的现代外衣,内心却死守着祖先的传统今天咱们聊聊日式榫卯结构(我的另一篇文字写了中式榫卯,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看下。)Wood Joints InClassical Japanese Architecture日式传统榫卯结构看到此标题相信多数人一定会反问“不就是我们的榫卯结构吗?”或是“和我们中式有什么区别吗?”答案很简单:“对于传统中式榫卯结构,我们的文献资料太少,资料匮乏。”以至于我们只能从现有的实木建筑与明清家具中去了解现如今国内所谓的“匠人”“匠人制”“匠心”....也仅仅成了商人博取眼球的手段....另外榫卯这两个字叫:sǔn mǎo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正片开始*最基本的拼接方式,当下也有很多实木家具采用这种榫卯结构(正分明是中国的嘛,呃,其实这是一个隔壁老王的故事...)与传统的燕尾榫结构大致相同(左图),这种榫(右图)拉伸更具有延展性(勾股定理...)(这些传统的日式榫卯结构在传统木质民居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实图片中诸多的榫卯结构都是中式传统的技艺诸如传统的:燕尾榫,长短榫,楔钉榫...日本资源匮乏,所以在工艺上更具本土考究另一方面,日式设计与东行日本扫购的国人(诸如无印良品,优衣库,亚瑟士等日

本品牌在中国的兴起...)不是源于对日本品质的信赖(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中华传统的热爱,毕竟具有中华所谓的禅意与传统,又不乏现代特点,只有隔壁日本了。毕竟都属华夏文明,只不过“匠人”在海对岸的社会地位更高。纪录片《寿司之神》一辈子的寿司师傅(这部片子看的我很感动)————“一生只做一件事,再把它做成奇迹”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职人”中,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等传统艺匠,旧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与技艺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过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浅谈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整理的本文内容带有一定专业性,主要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知识,特别是明清中式家具的结构;在解放前,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铁钉都不能自己生产——叫洋铁钉,中式家具的结构普遍使用传统的榫接结构;榫接结构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不用一钉、不用一丝的金属连接,组装出的家具使用百年,这不能不感叹我国家具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整理本篇以方便大家在欣赏中式古典家具时能看出门道,明白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中式古典家具的榫接结构也有益于大家对自家实木家具的保养,整理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也请大家谅解,苏方典/SU 先行谢过,有兴趣的朋友姑且观之......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

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因此趱边打槽装板是一种经济、美观、科学合理的造法。

中国古典家具精密巧妙的榫卯结构

中国古典家具中国古典家具精密巧妙的榫卯结构精密巧妙的榫卯结构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 造出传奇般的榫卯结构。中国工匠从基本的榫卯结构中天才地发展出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随着对中国古典家具的深入研究,新的榫卯结构仍不断地被发现中,而且往往是复原工作中的木工赞叹不已。 了解古典家具,应该从工艺结构开始了解,为什么千年古塔不倒,为什么百年的家具都无任何松动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图片来走进古典家具工艺的艺术殿堂,欣赏我国古代家具的精华。 立柱与墩座的结合结构立柱与墩座的结合结构:: 凡是占平面面积不大,体高而又要求它站立不倒的家具或家具装饰品,多采用厚木作墩座,上面凿眼植立木,前后或四面用站牙来抵夹的结构。实物如座屏风、衣架、灯台等等。明及清前期墩座常用的抱鼓,为的是在站牙之外又有高起而且有重量的构件,挡住站牙,加强它的抵夹力量。 栽榫和穿销栽榫和穿销:: 在构件本身上留做榫头,因曾受木材性能的限制,只能在木纹纵直的一端做榫,横纹一触即断,故不能做榫,这是木工常识。如果两个构件需要连结,由于木纹的关系,无法造榫,只有另取木材造榫,用“栽榫”或“穿销”的办法将它们连结起来。 明式家具中使用栽榫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厚板拼合,在拼口内栽榫、凿眼粘合。 某些翘头几案或闷心橱的翘头,用栽榫与抹头结合。 某些卡子花,如双套环,用栽榫与上下构件结合。 桌及的搜花角牙,或趱框的牙子,衣架或面盆架搭脑下的卦牙等,多一边栽榫,一边留榫与相邻的构件结合。 床围子、透阁橱上的各种用趱接门簇的方法造成的图案装饰,如四簇云纹、十字套方等,常用栽榫加以组合。 桌按牙条的上皮,裹腿做或一腿三牙式桌面垛边的上皮,有的用栽榫与边抹的底面连结。 “两上”,即束腰与牙条两木分做的桌几,“三上”即束腰与牙条和托腮三木分做的桌几,束腰与牙条二者之间及束腰、托腮和牙条三者之间常用栽榫结合,以防分离生缝,闪错不齐。 官皮箱两帮和后背的下缘,用栽榫与下面的底座结合。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图)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 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 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 位置的作用。 夹头榫画各部位名称(图) 画案的尺寸要大于半桌,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画梁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

半榫破头楔(图)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圈口穿销(图)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

依据。 苏做半榫用钉(图)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

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修理断腿的钉(图) 在北京的旧家具行,修理那些不散架的家具或断损的家具时,往往首先使用“三簧钻”打开原有的旧钉、或者开孔打入新钉,以恢复原有面貌。“三簧钻”是北京匠师特制的一种钻具。

亦称偏口挂销。这种挂销是明清硬木桌类家具腿部与牙板结合部必用的结构。其牢固程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肓榫”,有较强的抗扭力。桌挂销有定位准确、可反复拆装、越打越严的特点,便于长途运输,是苏、广及宫廷造办处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销子。 插销(图) 镜框、玻璃灯笼、碧纱橱等多见用这种销法,制做要求精致,起线并暗藏于线条之中。 破头楔(图) 通常是在透榫端部的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体积加大。此楔口也可以临备楔前用凿子刻开。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谈微缩榫卯结构明清家具创新设计的现实意义及实现方法(1)

谈微缩榫卯结构明清家具创新设计的现 实意义及实现方法(1) 作者:杨刚俊余隋怀初建杰 论文关键词:明清家具榫卯结构微缩家具设计方法韦伯定律 论文摘要:阐明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并着重以榫卯结构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从微缩家具创新产品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深入探讨其设计生产的现实意义及实现方法,试图寻找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播途径。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灵魂所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于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具体表现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加工生产的高超技术以及内敛厚重的人文艺术等方面。明清家具作为榫卯结构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中国传统家具,在继承和发展先前榫卯结构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而且所处历史年代最近,有据可查的史料和家具原型最为全面和清晰。微缩榫卯结构明清家具,是在保留原有可拼装的榫卯结构特点的同时,尺寸上按比例缩小的中国明清家具形式。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格至明式和清式之后,发展几乎停顿,这种断流的状况一直延续至今[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特色,本文选取了明清家具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其微缩家具创新设计的现实意义及实现方法,试图寻找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播途径。

1 明清家具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与家具本体的和谐统一。榫卯除了具有家具部件的联结作用外,本身也属于家具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现在材质一致,榫卯匹配,阴阳相合,且榫卯与家具本体的寿命相同。相反,现代家具的钢木结合联结件,多与家具本体材料不一致,由于本身损坏或损蚀方式的不同而各自寿命不同。另外,现代家具的修缮也很困难,甚至损坏后报废了之。 榫卯结构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衍生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它既具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具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并以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而又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榫卯,作为一种关系的形式,蕴含有“和谐有序”的内涵;作为一种系统的表现,蕴含有“周全稳妥”的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的体现,蕴含有“内敛恭谦”、“诚恳朴实”和“温文尔雅”的意义。一句话概括:中国传统家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2 微缩家具创新设计的现实意义 由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榫卯结构家具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如今,由于现实生活中带有榫卯结构形式的大众文化创意产品甚少,榫卯结构的形式、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对于普通消费者已比较陌生,更不用谈及中国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附图)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

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

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 走马销

“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