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园的植物经过几年的绿化,已初具规模,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植物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一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3.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三、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暂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 本文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yuwenmi小编整理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欢迎欣赏与借鉴。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主题一: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

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0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处处留心皆学问。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50个字、写25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5名,其中男生12名,女生13名。我任教的班级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归根结底,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因此,我的教学着眼点不局限于孩子们的成绩,而更多地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潜力,透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潜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好处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潜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透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透过不断总结、提炼,构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透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用心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透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潜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完整版)

2018年秋季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沙寨小学赵荣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我任教的四年级班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学生善于交际,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归根结底,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因此,我的教学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提高语文素养上,也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

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围绕学校素质教育总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特制订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如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以及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运作中教学价值的综合性。 2、协同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使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方法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主要表现为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3、本土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家的开展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或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面确定的。活动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学校特色、班级特点,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挖掘社区中和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 4、开放性原则 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我校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开发项目: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我是妈妈的好助手

三年级 我 是 妈 妈 的 小 帮 手 一、活动主题:我是妈妈的好助手

二、活动的总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1.主题的意义:让小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

烧饭、洗碗、洗衣服、拖地、叠被子和整理房间等。力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体会家长的辛劳,密切亲子关系,学会感恩父母。 2.主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学习时间紧,课程压力大,学生在校极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而在家庭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做家务。新课改观念认为“学生的动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环境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课上时间不够,还可与家里的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开展本主题的难以程度:比较容易。 二、活动的总目标 1.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各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4、在活动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5.体会家长的辛劳,密切亲子关系,学会感恩父母。

6.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活动目的 (1)创设情景,确定活动研究的大课题。 (2)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研究的小课题。 4.指导学生分组、分工,成立研究小组。 5.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指导老师。 6、指导学生写小组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 1.活动目的: (1)能够结合自己关心的小课题进行小组的组合与分工,学会聘请指导老师的有关知识。 (2)学会做事有计划,并根据计划操作实施。 (2)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3)交流意见,取长补短。 2.确定外出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的安排等。 3.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完整版)

2018年秋季学期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沙寨小学赵荣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我任教的四年级班学生大体上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有些学生善于交际,有些孩子善于动笔。但是,个别学生的表现的确不够理想,反映出孩子们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归根结底,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因此,我的教学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提高语文素养上,也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

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具体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与发现,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养成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社区服务: 1.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时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城北办邵火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我们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我们的校园综合实践活 动指导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的校园 教学指导方案 指导教师:大足区高峰小学曹春燕 课题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学生每天走进校园,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他们的大半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场所,但是同时学生对校园的方方面面的了解却并不全面,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校园,去热情的关注我们的校园,就制定了“我们的校园”这一课题。 活动目的: 1. 通过对校园的调查研究,丰富对校园的认识,发现学校的新变化,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 在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 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怀, 能自觉保护学校的环境、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 活动形式: 1. 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 实践形式:收集、调查、采访、记录、讨论、反思、设计、宣传等。 活动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在三周内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 活动前指导(两课时):确定研究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作好活动准备工作。 2. 活动过程指导(一周):实践体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3. 活动总结指导(一周):分析、取舍、整理资料,为成果交流活动做准备。 4. 成果交流指导(两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 一、活动前指导 1.创设任务情境:校园是我们的摇篮,我们在这里学知识、练本领、长见识、健康成长,它就是大家学习和生活的乐园!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如果有客人要到我们学校来参观,你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揭示活动主题。 2.这些关于学校的信息,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深入观察、实地调查、查找资料、采访校长和老师等。 3.现在,你对校园的什么最感兴趣呢?适时捕捉学生最有探讨兴趣的问题,引导其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因势利导,梳理研究课题。如:学校的操场、教学楼、食堂、学校的历史、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公共设施等。 4.学生自由分组,推选小组长,根据小组研究课题讨论制定活动计划。如:研究课题、调查内容、活动时间、预设问题及解决办法、具体成员分工和聘请指导教师等。(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一份小组长保留,一份交给指导教师。) 5.注意事项提示:安全教育、带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团结合作等。 二、活动过程指导 1.各小组清点人数,检查物品准备情况,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前往目的地,自主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2.指导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组织、指导、协作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仅供参考,根据遇到的问题进行生成、调整。如:你对什么感兴趣?请想办法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①学校的历史:建校时间、发展历程、旧时的校园环境等。 ②学校的操场:面积、建材、作用、学生课间及体育课活动情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5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 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 1~3单元学写摘录笔记。第4单元后,“语文天地”中第一项 “日积月累”都是“我的摘录笔记”,旨在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 习惯。用 儿童的语言,在课文后面以小金钥匙的形式对阅读做指导,是北师大版教材做的一种尝试。通过这些小金钥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 策略、方法和习惯。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这些金钥匙 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9人,大多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 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 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 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181个汉字,正确书写257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 养成阅读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5、熟练阅读28篇诗文,背诵四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 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 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6、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7、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 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 2、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 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五、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黄静我们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只是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一个平台,要想学生的活动能真正深入、持效地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郭元祥教授也曾经指出:“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因而,研究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是目前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1、选题指导型 主题是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立了研究方向。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但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这时,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研究什么,而应该根据学生问题的集中指向,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帮助学生提升主题,明确研究方向。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研究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 指导策略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搜集调查到的材料,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

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 指导策略三: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 指导学生获取主题,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主题的可研究性,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所研究的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主题的可持续性,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主题应该具有问题性、时代性、通俗性,简洁明了。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可行的活动课题。 2、主题分解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确定后,研究的大方向明确了。但活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此,主题还需要被具体地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小课题。这样的活动才能落实,才能顺利地开展。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但教师绝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应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指导策略一:指导学生大范围感知主题,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首先教师在活动主题分解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等方式在大主题范围内熟悉主题的背景和内容,然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