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测试效率的方法

提高测试效率的方法
提高测试效率的方法

1.存储过程和数据订正脚本如何测试?

2.软件测试的目的到底是发现软件的错误还是检验软件是否符合用户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3.如何设计或者挑选有效的回归测试用例?

随着系统的逐步成熟,每个版本包含的新特性越来越少,但是新功能对原系统的影响有多大是我们在测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时,就势必要进行回归测试。而且系统越成熟,回归测试的比重也会越大。这将会对测试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一方面求全,希望覆盖面尽量广,避免漏测。另一方面求产出,大量的回归测试用例,可能只发现很少的问题,投入与产出不太匹配,会影响测试人员的士气,甚至测试管理者也会对这种投入产出有所质疑。并且,设计大量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4. 如果在测试过程中遭遇到需求变更,怎么做,才能最好完成对变更后的软件测试任务?

1)一般公司的解决方法是改变一下原有的流程,测试计划的工作可以跳出细节,只描述框架。然后十分细的测试用例等待开发过程中在同步编写。关于这种风险,真正要治理,需求阶段,大公司就要多评审,小公司就要勤开会确定和交流需求了。需求变更申请确定后,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归在需求变更文档中,以备日后追查。

2)限定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版本的周期。不要一有修改,就提交给测试一个新版本,使测试人员做过多的重复工作。

3)按照公司制定好的制度来按部就班的规范项目,项目经理的管理风格(如项目组召开例会,各方人员充分参与需求沟通会议,需求变更后更新的文档及时发送),测试人员主动性

4)在设计自动测试剧本时,试图使其有一些灵活性。

在对应用软件进行自动测试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看来不大会改变的部分。

对变更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析,以减少回归测试的要求。

5)对于测试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心理的适度调整。需求的变更导致自己的很多工作都成了无用功,很多东西要从头做起。但是一定不要抱怨,因为那样解决不了问题,事实就是事实。已经无法更改。要有积极地心态,全新的去面对新的需求。分析,设计,一切重来。

5.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测试流程?

6. 如何发现客户端软件中的内存泄露?

C/S模式下的软件的话,使用一些专业的内存检测工具, purify、boundchecker都可以B/S模式下的软件,可以使用LR,在LR运行的时候,查看操作系统性能计数器中的Private Bytes(Windows)和Resident size(KB)(UNIX/Linux).

要测试客户端是否存在内存泄露,其实原理都一样.

我们要换位思考,把服务端当成客户端来发送请求,客户端做为服务端来接受请求.我们要多做一个工作就是除了要监控服务器端还要监控客户端的计数器信息.以下是简单的步骤:

step1:场景设计

step2:脚本录制和完善

step3:计数器的选择(特别是客户端计数器选择:在windows自带的性能监控器里一般选择监控某个process 的private byte & virtual byte2个计数器)

step4:运行场景

step5:监控测试

最后关于场景的运行时间,在适当的压力下,我们一般选择运行72小时.

从之前的测试经验来看,我们发现内存泄露一般都发生在场景运行的前10个小时之内.有的甚至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内存泄露.

客户端内存泄漏,公司一个用VC++开发的产品遇到过此类问题。

1.BoundsChecker;

2.调试工具包Debugging Tools for Windows (x86)下的 windbg.exe和Gflags.exe;

3.Pageheap.exe;

4.Windows自带的性能监控器perfmon;

5.C++ Test;

6.Rational PurifyPlus;

以上这些工具更多是调试用的,需要源代码,对开发人员可能用处更大些

7.和开发人员沟通,获得最有可能发生内存泄漏的模块或功能点,再执行测试;

8.分析系统特性,制定计划。

如果是用C语言编写的话,在开发的时候需要代码走读或者用purify来检查

1、用malloc或new申请内存之后,应该立即检查指针值是否为NULL。防治使

用指针值为NULL的内存。

2、动态内存的申请与释放必须配对,以防止内存泄漏。

3、用free和delete释放了内存之后,立即将指针设置为NULL,防止产生“野

指针”。

4、不要忘记为数组和动态内存赋值。

5、避免数组或指针的下标越界,特别要当心发生“多1”或者“少1”的操作

7. 如何衡量测试效率?

1)发现缺陷的质量;2)测试的有效性;3)测试组员交叉测试,发现漏测问题数量;4)遗漏到客户缺陷的比例; 5)递交的缺陷数量; 6)执行用例的数量;

7)编写测试文档的速度和质量; 8)评审发现问题的效率; 9)测试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10)测试结果的分析水平;

8.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

1)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详细的测试计划,测试任务尽量能细化到测试的功能和测试的case这个级别去监控进度;

2)测试尽早介入项目详细了解项目的业务需求,做好测试的前期准备、了解产品属性和准备测试数据;

3)对测试项目前景充满信心,调整最佳心态,保持愉悦的工作心情;

4)提高测试接受的标准,减少测试版本送测次数,一旦发现有重大问题,立即拒绝测试,送回开发人员修改。可以减少很多次反复测试,重复测试;

5)测试负责人认真做好测试文档的评审,尽量使用较少的测试用例,发现较多的Bug;

6)加强项目组成员的相互沟通工作和项目信息收集工作,测试工作是一项沟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一般需要同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开发人员、业务人员、客户沟通;

7)积极配合开发人员工作,努力赢得开发人员的尊重和支持,首先需要正视自己、改进自己,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让开发人员,真正体会到测试的价值;

8)按照项目的大小不同,必要的情况下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

9)测试部门内部成员的工作业绩数据化,每天给每个人分配的任务非常具体,并且随时关注他们的进展情况,完成百分比,不断督促他们。并且,把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成

果(发现缺陷的数量和工作的质量)数据化,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组内的成员,让大家有个比较。大家都有自尊心,看到自己落后,后面就加油赶工,形成一种良好的测

试氛围;

10)提高测试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补充测试理论知识,

让自己工作技术能力去弥补专业技能的不足

9.如何做好系统测试?

10. 如何使自动化测试与手工测试达到最优的结合?

11. 没有需求文档的时候如何来设计测试用例?

没有需求文档,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开发的产品应该是个什么样,要完成哪些功能,达到什么指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各方面的沟通,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总之一句话,有什么要什么,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想当然的思维方式。然后广纳建议结合QA对

产品熟悉的基础上来确定一个比较粗的框架需求。在需求没有得到进一步确认之前,

千万记住此时QA的主要工作应该只是写框架,而不是写具体到哪个button放在哪个

位置。

办法一:由开发部门补充文档,可以不要求太正规,只要让测试员想得清楚:什么输

入应该产生什么输出就OK了。查找其他相关文档。比如产品策划书、Feature List。

办法二:尽量多参加该项目组内的会议。比如需求讨论、设计讨论、计划讨论等会议,在对产品有了初步了解后,才有针对性的去咨询相关人员。

办法三:由开发部门做基本功能测试,测试部门补充用例;由于已有基本用例,测试

员根据现有用例就可以判断程序功能。或者在程序员编码时,边开发边测试代码的基

本功能,测试部门只是补充用例;与前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事后测试,后者是测试驱

动开发。

办法四:如果当前开发的产品是以前做过产品的升级版,或者和以前某个项目类似,这样就有个“demo”给你用,理解也更深入。

办法五:召集相关人员,对你整理的结果进行讨论。将测试需求点总结成文档,发给

相关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市场部代表、开发人员等,让他们帮助评审check,根

据意见对文档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当最后通过评审后,文档就可当作依据来设计你的

测试用例了。

12. 我觉得测试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

1、掌握测试理论知识如测试概念、流程、目的、原则、策略、方法等等;

2、掌握html,了解css;

3、掌握c/c#/java语言的编程基础知识;

4、掌握测试文档如测试计划、用例、报告、使用手册等的编写;

5、掌握至少一个自动化测试工具及bug管理工具的使用;

6、掌握SQL Server/Oracle/Sybase数据库系统的使用;

7、掌握设计测试用例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8、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术语,当然越多越好;

9、多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课外补充学习。

13. 如何对测试过程进行可见的有效的管理?

14. 如何对Bug进行清晰的描述?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描述,

即需要哪些关键的字段?

15. 在网站测试中如何做好安全性测试?

问题的题目:在网站测试中如何做好安全性测试?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问题的描述:随着网络发展的趋势,对于网站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网站

都存在被黑客攻击的漏洞,你在网站测试中有做到安全性测试吗?你觉得安全测试应

该从哪些方面来检查?

16. B/S和C/S的架构测试有哪些测试点?两者的区别有什么?

在测试B/S架构和C/S架构的时候,有一些可以归纳的通用的测试点,比如UI测试,

功能测试,异常情况下测试,不同ie,操作系统下测试,文档测试,安全测试等等,

我想请同仁们总结一下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试点list,也可以稍微再细化些,这样大家在

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list上在不同的应用上再做细分,避免一些遗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测试B/S架构和C/S架构还是有一些区别和差异,比如C/S

就要考虑安装测试,

17. 要清晰描述bug我觉得应写明以下4点:

1)bug发生的地方即在系统的哪个模块;

2)bug的优先/严重性级别;

3)bug产生的前提及后果,包括环境条件、操作步骤、非常影响等等;

4)是否可重现

另外再加上bug截图就会更让人一目了然了!

18.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编写完整有效的测试用例?

19. 性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要点和常用方法?

20. 请问常用的缺陷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有那些?每个方法的作用?

21. 如何编写有效的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QA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为项目负责人提供软件质量信息的报告。22. 如何在QC的管理下实现自动化测试脚本之间的参数传递

在QC管理工具中,有一项功能叫做Test Lab(测试实验室),通过该实验室,我们可以将一个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多个基本功能的测试脚本组合起来,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实现进行检测。而在测试过程中,有可能会在测试脚本之间实现参数的传递。例如:A脚本申请了一个基本客户采购服务,系统内部根据已有规则产生相应的一个采购服务单据编号。而在B脚本中,将会调用该编号对采购服务单进行查询和其他操作。该编号能否利用QC测试管理工具在A、B两个脚本之间传递,如何进行?

23. 常用软件缺陷预防技术和缺陷分析技术有哪些?

24. 如何衡量测试效率?

一是利用客观数据,比如每天跑多少case,每天报多少bug,编写case的速度数量及质量...这些都体现一个测试人员的素质,基本上测试经理都通过这些基本方法观察团

队成员的工作。

有了数据就有了比较,你跑得case比人家快,报得bug比人家多,确实能令人感到些许自豪感。

但是就像楼上几位说的确实有漏洞导致衡量方法不是很全面很合理,不过目前这还是

评估一个测试人员效率的主要手段。

第二就是加入主观评判。我们经理就经常说要多报bug而且要报好bug...好bug意味

着什么?首先是bug report的质量,bug的信息描述得很准确,很简洁很清楚,有时

甚至要求测试人员很准确的找到导致bug的根本原因,要求你对项目很深的理解。

有时项目进度很紧张,所以在这种时间敏感的条件下更要求要写great bug report。

另外有时需要你很快的了解项目,很快的阅读test plan,test spec,并能够很快地写

出test case尽可能多地覆盖spec~嗯简而言之就是学习、领悟及创新创造的能力。

关于提高效率...

管理好测试数据,可能你会参与到多个项目中,每个项目又有区别,甚至每次测试都

有区别,一大堆的测试准备数据,测试文档,甚至与测试相关的其他信息,比如邮件,聊天记录等等。这就要求你将日常工作中的分类、记录以及有效的存放管理,以便用

时很快的找到。

团队协作,有时你苦想三天的问题其实早就有人知道怎么解决了~结果你没提出来,白白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也不能什么问题都拿来问,容易让人觉得很傻很天真,而且有时也会打断别

人的思路,影响别人的效率,所以还是自己先找找答案吧先。有一公司老总跟我说他们公司新来一女员工,什么都问,什么都得教,最后教完了还是什么都不会,有一次

吃饭的时候甚至还问他是用勺还是用筷子吃...

有时要求你对team里的其他成员有基本的了解,谁负责哪方面工作,相关的测试文档以前是谁写的等等,保证出现问题能够很快的找到责任人、原因及解决办法。

令我最记忆犹新的一次,在一个团队里,有一天开发人员突然站起来吼了一句,谁把

数据库删了~:L 然后全场鸦雀无声,最后也不知道谁删的,还好有个几天前的备份数

据库,否则大家可能整整一天都可以歇着了。不过还是造成了一定损失。

最后就是利用工具,有时在一些手工测试很浪费时间人力及成本的地方,比如回归测试,那么自动化工具或框架对项目的贡献度是很高的。而且有时必须引入一些工具,

所以一些bug管理工具,case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功能自动化

工具便应运而生。

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就变成高效使用工具的能力了,这里就要求更快的学习以及操作熟练度。

粗略算一下,假如1个人1天跑40个case,一个模块有100个case,有30个模块。那么需要这个人跑75天...要是项目再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回归测试并加入新的测试,那么...写到这里我突然猜测这会不会是现在软件测试这么火并且各个公司都狂招测试人员的一个因素呢?

利用自动化,我想不光是提高效率的问题,更是一种测试思路的改变。

但是切忌自动化如果在build版本变化很快的情况下并不适用,也许等你录制完操作,编写好脚本,build就变了,结果你还没测呢...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浅谈提高工作效率

浅谈提高工作效率 概念 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求正效率值不断增大。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意义 1、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增加二者利益。即有利于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活力;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实现多劳多得,增加收入。 2、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就可缩短工作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让员工自行支配,去从事学习、娱乐、旅游、社交和休息。 3、提高工作效率以后,可以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时间的现象。 4、提高工作效率之后,在优化劳动组合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1、保持最佳的工作激情。工作激情也可以说是工作意愿,就是想不想做,想不想又好又快的做,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还是敷衍了事、拖拖拉拉的工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使得工作效率的具体表现也大相径庭,因此工作激情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就是说提高和保持工作激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2、选择正确的工作方向。工作方向就是工作目标或工作目的,是一切工作的源头和指导,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向,但是正确的工作方向只有一个,一旦选错了工作方向,工作效率将无从谈起,或者说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对企业、对个人带来的只有损失,因此工作之前,一定要慎重选择、辨认正确。 3、选择最好的工作方法。做任何工作都有各种方法可以选择,也许也都可以殊途同归。就像解数学题,方法有多种,既然同样可以得出答案,那么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呢?自然是最简便的。这样,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解其他难题,才能保证试卷的质量。同理,找到最好的方法就能为我们节约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所以,在工作前,请认真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磨刀不费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 4、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好的工具能使得事半功倍,而工具的使用就要求我们不懂莫装懂,能够虚心请教他人。自己懂的,也能不因自己的私利而无视工作同伴的求教,毕竟,每个工作都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本是一个集体项目,愉快的合作才能提高效率。 5、懂得劳逸结合。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劳逸结合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人事半功倍。如果为工作操劳过度,影响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也会伴随工作效率的降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有人阅读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当阅读的目的变为查阅某一特定的资料或信息时,阅读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此时的阅读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于将要出现的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个较低的辨识水平。总之,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给自己提出问题来实现。如阅读前可以明确写出这次阅读的目的。将阅读同已经拟定的结构化知识框架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确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如果阅读前对问题(如某一概念或术语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揭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等等)有明确的概念,则阅读的目的定向和阅读速度的分配就不再是问题。 很多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是因为缺乏阅读目标,而是来源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出声阅读和指划阅读。人的说话速度远比阅读速度慢。如果出声阅读,潜在的阅读速度就不能得到发挥。遇到这种不足时,可以在阅读时嘴里咬块口香糖或咬住一支铅笔(临时性措施,不能又养成其他不良习惯)来防止出声阅读。 指划阅读指阅读时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在要读的字行下面,随指划物的移动慢慢阅读的不良习惯。这种阅读使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不断变换的字词上,而不能注意和思考文章中更为重要的概念或主题思想。因此,这种阅读不仅速度很慢,而且效果很差。正确的阅读方法应当是在保持头部不动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眼睛的视线覆盖范围,用眼睛来扫描阅读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重要信息的敏感性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其他对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助益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如联想式记忆法、根据记忆规律进行练习的方法等。每个人在自己潜心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适合于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独特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高考应试提高成功可能性的必经之途,也是考生现实的学习任务之一。 卡扎·罗姆布是匈牙利著名的女翻译家。她小时候外语学得并不好,上初中时虽然很用功,但德语成绩总是落在同班同学的后面。到了高中,她曾被人认为是个在语言方面不可造就的人。所以,上大学时,她学了理科。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些美妙悦耳的谚语使她迷恋上了语言学习。 她每学一门外语,开始先搞一本较全的词典。她先把词典当作教科书,利用它来学习读音规则。

《软件测试技术》期末A卷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填入题后括号中。 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 (C) 编码(D)产品发布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 (A) 父模块(B)子模块 (C)驱动模块(D)桩模块 3.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4.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被称为() (A)强度测试(B)压力测试 (C) 容量测试(D)性能测试 5.必须要求用户参与的测试阶段是() (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 (C) 确认测试(D)验收测试 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 (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 (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 (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 7.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果图法是建立在决策表法基础上的一种白盒测试方法; (B)等价类划分法是边界值分析法的基础; (C)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 (D)在任何情况下做黑盒测试皆应首先考虑使用错误推断法。 8.不属于单元测试内容的是() (A)模块接口测试(B)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C) 路径测试(D)用户界面测试 9.划分软件测试属于白盒测试还是黑盒测试的依据是() (A)是否执行程序代码 (B)是否能看到软件设计文档 (C)是否能看到被测源程序 (D)运行结果是否确定 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测试文档的是() (A)测试计划(B)测试用例 (C) 程序流程图(D)测试报告 11.几乎没有产品计划、进度安排和正规的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模式是() (A)大棒模式(B)边写边改模式 (C) 瀑布模式(D)快速原型开发模式 12.如果某测试用例集实现了某软件的路径覆盖,那么它一定同时实现了该软件的() (A)判定覆盖(B)条件覆盖 (C) 判定/条件覆盖(D)组合覆盖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提高工作效率方案

提高工作效率方案 提高工作效率方案,下面是的关于提高工作效率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提高工作效率方案【1】 【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我曾经混迹于各类时间管理、GTD网站、论坛,购买了多本书籍,并结合自身情况反复实验各类方法,终于在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后,找到了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养成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 工作日志简单的说就是把你每天做了哪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日志表。 在每天下班前我都要安排好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并要求细化到小时。 工作日志-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每天的工作计划 等一天的工作完毕后,以上的表格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 工作日志-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每天的工作总结 解释一下表格填写要求: 1、按照PDCA循环(戴明环),将工作日志分为4个部分:计划、完成、检查、总结;

1、在“今日计划”里,标红的工作项目是当日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优先完成; 2、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今日计划”里将该项工作上划删除线,同时在“今日完成”区进行填写,表示该项工作完成; 3、在“今日完成”区里的“[临]”代表临时的工作任务,不在“今日计划”中; 4、如果某项工作当日未完成,就用红字标注,下班后统一放置在后期的工作计划里; 5、每天在“检查”区里给自己打分,A为优秀,完成全部工作任务;B为良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C为合格;D为最差。 定期汇总分析,如果发现近期打分较低,就要考虑是否工作任务过重还是临时任务过多等原因,找到原因后就要想办法解决,免得压垮自己不说,工作任务也完成不了。 6、每天在“总结”区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记录并在后期的工作里推行,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避免以后再犯。 仅仅做每日工作记录是不够的,每周每月都要进行计划和总结。 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在月初、周初的时候,对本期的工作目标、内容作总体的计划安排,设置优先级,然后每天记录。 到月末、周末的时候,再进行总结,看看计划的工作是否完成,效果如何等等。

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有哪些成功经验.doc

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有哪些成功心得 提高阅读效率 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的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率。有人阅读很快,但不得要领,收效甚微。阅读速度与效果之间的合理匹配决定于阅读的目的。如果阅读是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获得某些重要知识,那就需要选择慢节奏的精读、研读。对应于这一目标,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关的思维过程。简单的反复阅读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阅读是为了获得一般性的信息,则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阅读本身的信息加工之上。当阅读的目的变为查阅某一特定的资料或信息时,阅读速度还可以大大加快。此时的阅读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于将要出现的特定信息,而对其他信息只需保持一个较低的辨识水平。总之,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阅读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给自己提出问题来实现。如阅读前可以明确写出这次阅读的目的。将阅读同已经拟定的结构化知识框架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确定阅读目标的方法。如果阅读前对问题(如某一概念或术语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的作者想揭示什么样的主题思想?等等)有明确的概念,则阅读的目的定向和阅读速度的分配就不再是问题。 很多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是因为缺乏阅读目标,而是来源于不良的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出声阅读和指划阅读。人的说话速度远比阅读速度慢。如果出声阅读,潜在的阅读速度就不能得到发挥。遇到这种不足时,可以在阅读时嘴里咬块口香糖或咬住一支铅笔(临时性措施,不能又养成其他不良习惯)

如何提高测试效率的方法

如何衡量测试效率? 个人认为可以从软件测试的活动中的以下指标综合考评,去评估衡量测试效率,每项指标都高,自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1.发现缺陷的质量: 同一个项目组内,我们一般运用测试管理工具TD, 按优先级和严重等级,把每个人的缺陷做成柱状图和饼图,放到一个文档中,邮件发给大家,让组内成员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其他人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让开发人员,对每个测试人员的工作,做出评估,供绩效考核时参考。特别是发现非常隐蔽缺陷的测试人员,一定要重赏。 2. 测试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递交Bug的有效性,体现了测试员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系统,并发现问题,是否能够发现有效的问题。很多时候,测试人员没有弄准确需求,或者是没搞清楚设计,一旦出现异常,就提交Bug。不是和前面的缺陷相同,重复递交相同类型的缺陷,就是递交无效的Bug,导致后来很多缺陷,都被项目评审时拒绝,既耽误了时间,效率自然不高。 3.测试组员交叉测试,发现漏测问题数量: 经常是这样,一个测试人员测试结束,修复了全部的缺陷。这个时候,测试的模块和测试人员交叉一下,再测试,很有可能又发现很多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对测试发现问题数量,进行统计。这样做,就迫使测试人员认真执行每一轮测试,每次测试都不敢懈怠。 4.遗漏到客户缺陷的比例: 一旦版本测试通过,发布给客户以后,客户要对发布的版本进行验收测试。同样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也会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Bug分配到每个模块和具体的人。但是,如果缺陷在测试环境中不能重现,只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出现,则不属于遗漏给客户的Bug,不计入漏测统计里面。有时候,客户系统在使用中也会发现缺陷,我们同样做好记录。 5.递交的缺陷数量: 在同一个项目组内,每天递交的Bug数量,每周递交的Bug数量,每个版本测试结束,总共递交的Bug数量。最终测试结束,算出每个人递交有效缺陷的百分比。 6.执行用例的数量: 同一天,每个测试人员,执行用例的数量。但是一定要去除那些不能够测试的功能模块,或者是被阻塞的模块,这些一定要考虑到。否则大家意见就大了呢! 7.编写测试文档的速度和质量:

2013-2014期末软件测试复习题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D ) A.表明软件的正确性 B. 评价软件质量 C. 判定软件是否合格 D. 尽可能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2.单元测试中用来模拟被测模块调用者的模块是(B ) A.父模块 B. 驱动模块 C. 子模块 D. 桩模块 3.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A ) A.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4.侧重于观察资源耗尽情况下的软件表现的系统测试被称为(C ) A.强度测试 B. 容量测试 C. 压力测试 D. 性能测试 5.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C ) A.因果图法是建立在决策表法基础上的一种白盒测试方法 B.等价类划法是边界值分析法的基础 C.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 D.在任何情况下的黑盒测试皆应首先考虑使用错误推断法 6.不属于单元测试的内容是( D ) A. 用户界面测试 B. 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C. 路径测试 D. 模块接口测试 7.下列项目不属于测试文档的是(C ) A.测试计划 B. 测试用例 C. 程序流程图 D. 测试报告

8.如果某测试用例集实现了某软件的路径覆盖,那么它一定同时实现了该软件的(A ) A. 判定覆盖 B. 条件覆盖 C. 判定/条件覆盖 D. 组合覆盖 9.对Web网站进行的测试中,属于功能测试的是(B ) A.链接测试 B. 连接速度测试 C. 平台测试 D. 安全性测试 10.下列不是软件自动化测试的优点(C ) A.速度快,效率高 B. 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C. 能充分测试软件 D. 能提高测试的质量 11.下列各项中(D )不是一个测试计划所应包含的内容。 A.测试资源、进度安排 B. 测试策略 C. 测试范围 D. 测试预期输出 12.关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主要区别,正确的是(C ) A.白盒测试需要程序参与,黑盒测试不需要 B.白盒测试可以使用测试工具,黑盒测试不能使用工具 C.白盒测试侧重于程序结构,黑盒测试侧重于功能 D.黑盒测试比白盒测试应用更广泛 13.在Junit,testXXX()方法就是一个测试用例,测试方法是(B ) A.public int testXXX( ) B. public void testXXX( ) C. public float testXXX( ) D. private void testXXX( ) 14.软件测试过程中的集成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D )阶段的错误

浅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发表时间:2010-07-05T10:29:35.48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灿 [导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张灿(石家庄市八一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 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当前的新课标也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自觉阅读,提高求知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大胆摒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中尽情地读书,平和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路,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课文教学中穿插中外诗词、名人名作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通过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们掀起了一股阅读的高潮。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更好地掌握了课文知识。 在课外活动时,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等。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这种方法的效果不错。 二、教给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要使学生课外受益,必先“得法于课内”。学生爱上课外阅读的同时,要注意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有“量”的保证,方能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善于阅读。授“渔”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学了中心句的知识之后,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找中心句;在学习分段、概括段意、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等之后,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或者书评。同时,引导学生经常翻阅读书笔记,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三、供给自由,阅读的内容要有所选择 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总是局限在小小的范围内,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学生是一群活泼、欢快的鸟儿,喜欢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任其自由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孩子爱好文学,喜欢美文,有的孩子喜欢科学,有的喜欢动漫,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方面的书籍也许会使他立志在此领域奋斗终生。 阅读不能盲目。有的学生读书时却缺乏系统性,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一本是一本,泛泛而读,不注意加以选择,读书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其结果只是吸收了书中一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作出判断: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宣扬的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准确还是谬误?是正义还是邪恶?只有养成这种习惯,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去粗取精,去伪取真,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人们必须独具慧眼,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不过,小学生毕竟阅读经验少,还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大都有从众心理。因此,在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有责任帮助学生挑选适合的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此外,小学生应该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缩编本等。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四、师生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趣味,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1.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彼此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2.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再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我的测试方法之效率测试执行

我的效率测试执行方法手记 ——我的测试方法之效率测试执行 背景 每次标准产品发版前,测试部都会多次组织效率测试。为了提高执行测试的速度,经过多个版本的测试亲身经历,经过总结以下文档,方便以后测试。 效率测试方法手记 原来的效率测试执行过程 在执行效率测试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下面是记录了测试过程的几个阶段。 阶段一:原始记录方法 在最初,我是按照如下方式测试的,屏幕上方是产品,下方是效率系统中记录次数IE和秒表。 问题: 在一个界面上面操作比较方便,但是效率系统中,是按照横向记录产品操作的,也就是每个操作分别从1-20次。

每次做一轮操作都要拖动很多次界面,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拖动界面的时间上了。 测试的时候是纵向的,记录的时候是横向的,两种方式不一致。 分析: 这种方法不可取,拖拽界面浪费时间,另外记录的数据,在保存的时候容易丢失。(曾经有一次网路问题差点把数据丢了,那个揪心呐) 阶段二:升级方法 先打印出来,测试的时候填写在纸上面,然后再腾到效率系统中。 测试的时候,只在纸上记录,然后再录入性能的系统。 分析:这个办法也不可取,点击一次鼠标,然后在拿起笔记录,这个拿笔放笔的过程也比较浪费时间,一次两次无所谓,多了就显示出麻烦了。 这种办法在第一种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性,但是速度没有提高多少。 效率测试执行的新方法 经过两个阶段的效率测试执行,现在进行了新的改进,改进后的方法,提高了速度和安全性。第三阶段:升级方法的改进 总体介绍:先制作excle模板,把测试的数据记录到excle中,然后再录入效率系统。 第一步:制作excel模板

1.先制作excel模板,列是次数,行是功能点,录入下面的记录。 说明: 看到上面花花绿绿的表格了吧,先说明以下用途,打了颜色的目的就是在录入效率系统的时候不眼花,看不错行和列,否则很容易看错行和列。 测试功能点的行可用随时增加,因为每次测试的时候执行的任务有多有少。 2.制作好模板后,记得保存,保存的时候选择另存为模板,也就是xlt格式。 保存好后,以后也就可用啦,每次效率测试执行的时候,打开这个模板,记录就行了。(如果想要,请给我来邮件吧,我这里有个我做的模板。) 第二步:测试执行 调整产品界面、秒表、模板的大小。调整如下: 上面是17寸显示器普屏上面显示调整的情况,屏幕上半部分操作界面,左下角是秒表,右

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理论题库1

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理论题库1

理论题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BC C D A B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B C B B D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A A AC C D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D C DBC D A C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AA B ADD B B A D B B D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C D B D C B A C A B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C B A D A C B B C C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A A D D D A D B D B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B A D C D B C B C B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A B B A BA AD A C A C 单选题 1.是常见的接受电子邮件协议。A.HTTPS B.ET C.POP3 D.DNS

2.系统中有四个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运行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周转时间如表1所示,该系统采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表1 作业到达 时间 计算时 间(分) 开始 时间 完成 时间 周转时 间(分) J1 8:00 60 8:00 9:00 60 J2 8:10 20 9:10 9:30 80 J3 8:20 10 9:00 9:10 50 J4 8:40 15 9:30 9:45 65 A、先来先服务 B、短作业优先 C、响应比高者优先 D、不能确定 3.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独立性是因为采用了 (1) 。 当两个子查询的结果 (2) 时,能够执行并、交、差操作。 SELECT语句中“SELECT DISTINCT”表示查询结果中 (3) 。 (1)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

提高测试效率的方法

1.存储过程和数据订正脚本如何测试? 2.软件测试的目的到底是发现软件的错误还是检验软件是否符合用户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3.如何设计或者挑选有效的回归测试用例? 随着系统的逐步成熟,每个版本包含的新特性越来越少,但是新功能对原系统的影响有多大是我们在测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时,就势必要进行回归测试。而且系统越成熟,回归测试的比重也会越大。这将会对测试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一方面求全,希望覆盖面尽量广,避免漏测。另一方面求产出,大量的回归测试用例,可能只发现很少的问题,投入与产出不太匹配,会影响测试人员的士气,甚至测试管理者也会对这种投入产出有所质疑。并且,设计大量的自动化测试脚本,会占用大量的时间。 4. 如果在测试过程中遭遇到需求变更,怎么做,才能最好完成对变更后的软件测试任务? 1)一般公司的解决方法是改变一下原有的流程,测试计划的工作可以跳出细节,只描述框架。然后十分细的测试用例等待开发过程中在同步编写。关于这种风险,真正要治理,需求阶段,大公司就要多评审,小公司就要勤开会确定和交流需求了。需求变更申请确定后,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归在需求变更文档中,以备日后追查。 2)限定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版本的周期。不要一有修改,就提交给测试一个新版本,使测试人员做过多的重复工作。 3)按照公司制定好的制度来按部就班的规范项目,项目经理的管理风格(如项目组召开例会,各方人员充分参与需求沟通会议,需求变更后更新的文档及时发送),测试人员主动性 4)在设计自动测试剧本时,试图使其有一些灵活性。 在对应用软件进行自动测试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看来不大会改变的部分。 对变更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析,以减少回归测试的要求。

结合工作实际谈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

结合工作实际谈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 率、改进工作方法 如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当中必须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有足够的重视态度,当然,前提也是你必须热爱自己目前所从事 的工作,如果你选择了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你就应该在这份工作 中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干脆不要 去选择他,就像俗话说的那样:今日不努力工作,明日努力找工作,如果连这种态度都没有,那势必会被工作所淘汰。 三、提高工作技能,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经验,一 方面来源于行业技术的追踪。活到老学到老,做了这一行,就要喜 欢和钻研这一行。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深入, 不断钻研,不断发展,这样,才不至于做事时被知识和业务技能的 溃乏所束缚,才不至于因解决不了问题而困步不前 四、为工作制定规范、流程。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流程,是工作很好的规矩。尤其在大型定检前制订工艺流程,就会在工作时,条理清晰,阶段明确,工作流畅,工作中不会在不同专业工作 中又互相影响的冲突。如果将分工明确到一定程度,使得工作流程 呈现为流水线的形式,每个人便能将精力集中于一件事上,整体效 率便会提高。定检和大型工作前,前期如何准备,如何做工作准备 前的交流,如何确定工作流程方案,形成一个工作流程。 六、明确的分工、精诚的合作。工作需要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只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人员间精诚的合作,才能提高整个团队 的工作效率。在合作中,领导者要承担好分工协调的任务,发挥各 人的最大优势,使每个人都能心情愉悦、高效率地工作。而对于团 队中的每一个人来讲,要认真对等自己的工作,明白自己在团队中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Tips for Increasing Reading Speed - 托福.SAT.雅思.GRE.GMAT.LSAT” 通用提高阅读速度 “托福.SAT.雅思.GRE.GMAT.LSAT” 通用提高阅读速度——传说看完这篇文章,你的速度就已经提高了 As our eyes move across the page they make a series of jerky movements. Whenever they come to rest on a word that is called a fixation. Most people fixate once on each word across a line of print. In order to make our speed increase we must take in more words with each fixation, rather than make our eyes move faster. 1. Try to avoid focusing on every word, but rather look at groups of 2 to 3 words. For instance, this sentence could be grouped in this manner: for instance / this sentence / could be grouped / in this manner ' 2. Work on vocabulary improvement.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new words so you don't get stuck on them when you read them again. 3. Read more! 15 minutes a day of reading an average size novel equals 18 books a year at an average reading speed! 4.Determine your purpose before reading. If you only need main ideas, then allow yourself to skim the material. Don't feel you must read very word. 5.Spend a few minutes a day reading at a faster than comfortable rate (about 2 to 3 times faster than your normal speed). Use your hand or an index card to guide your eyes down the page. Then time yourself reading a few pages at your normal speed. You'll find that often your normal reading speed will increase after your skimming practice. 6. If you have poor concentration when reading, practice reading for only 5 - 10 minutes at a time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is time. 7.There are several books on increasing reading speed available in most bookstores. If you are serious about increasing your rate you may want to work systematically through one of these book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READING SPEED Improvement of Reading Rate It is safe to say that almost anyone can double his speed of reading while maintaining equal or even higher comprehension. In other words, anyone can improve the speed with which he gets what he wants from his reading. The average college student reads between 250 and 350 words per minute on fiction and non-technical materials. A "good" reading speed is around 500 to 700 words per minute, but some people can read a thousand words per minute or even faster on these materials.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There are

做好内控测试-提升审计效率

做好控制测试提升审计效率 一、控制测试的目标 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小,财务信息的质量就有保证,这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大力推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因。 在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下,在风险评估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以识别和评估由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或内控未得到执行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了解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执行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是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在审计实施阶段执行,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 但控制测试却不是必要程序,作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之一,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执行与否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与职业判断决定的。审计准则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其中第二情形下,控制测试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在第一种

情形下,如果注册会计师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且执行控制测试的工作量小于预计减少的实质性程序工作量,即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才执行控制测试。 因此,在风险评估阶段,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是否得到执行,从而识别和评估由于内部控制设计的缺陷或内控未得到执行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通过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里所称恰当的应对措施,包括审计策略的选择是以控制测试为主,还是以实质性程序为主。一般来说,对于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等经营规模较大、内控制度(特别是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控制度)较健全的企业,选择执行控制测试,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工作量,从而达到提升审计效率的目标。相反,若企业经营规模小、内控制度不健全,审计时应更多地依赖实质性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将上述判断过程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二、控制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控制测试中存在两类问题:1、控制测试不做或测试强度不够。为节省工作时间,有的注册会计师以了解内控程序代替控制测试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仅执行询问和观察程序就得出了被审计单位内控有效的审计结论和职业判断,审计程序明显不充分,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缺乏证据支撑。实际上,“询问和观察”不仅不足以评价和获取控制设计及执行的充分证据,更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有的注册会计师针对业务循环的关鍵控制点(关鍵控制是指与财务信息质量直接相关的控制),选择的控制测试样本量极少,如对记录销售收入与发货这样的频繁控制,仅执行少量数量(如小于或等于5笔)的测试。

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计划方案

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劳动力的计划方案方案一 实行工作定量制: ①、制定合适的标准工作量:计算出老员工日均最大工作量和新员工的日均最大工作量,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日均标准工作量; ②、给新员工制定合理的实习期限: 建议给新员工30天的实习期,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各个工序的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库房负责人要做好新员工实习时间的安排,以下以出菇房为例说明: 出菇房大体分为挑毛菇、割袋、剪毛菇、套袋、采菇、打包装六大工序;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建议): 1、每个工序1天的熟悉时间。 2、熟悉完毕后,再在每个工序轮流工作4天以便进一步掌握和提高该工序技巧、速度。 3、月底后必须掌握每道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③、工作量的考核:管理人员必须安排和监督好工作的进展情况。老员工完成的日均工作量必须在日均标准工作量以上,新员工的日均工作量保持在日均标准工作量(两个月以后日均工作量必须在日均标准工作量以上) ④、加大质量技术监督力度;

⑤、对未完成工作量的给予一定的罚款;对超额完成月均最大工作量的员工每月给予200元的奖励; (二)在定出标准工作量的基础上对各工序实行定员定工制: ①、对个人进行定岗政策譬如有两个人负责从催蕾室入棒到吹枯,由四个人负责出菇室内的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提前下班或自愿帮忙,以后坚决杜绝加班!! ②、若有部分人员有不满情绪可以实行轮班制; 方案二 实行计件工资制: 如果按合同规定每库每天入棒1300包: 按以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1、1300包×0.22元=286元/天,每库按6人计算则47.7元/人/天即1430元/人/月; 单包产量必须在290g以上即每月出菇11310kg; 每天污染菌包数不得超过10包; 2、1300包×0.23元=299元/天,每库按6人计算则49.8元/人/月即1495元/人/月; 单包产量必须在300g以上即每月11700kg; 每天污染菌包数不得超过5包; 方案三 对实行承包制(以下以出菇房为例): ①、针对个人承包: 出菇房理论人员的分配为7人:催蕾室2人,出菇室5人;个人承包的人员分配为催蕾室2人,出菇室4人: 若不对外承包出菇房的月工资为1200元/人/月; 两者在人员上相差1人,公司可以找一个负责人把这1200元的工资给他(她)让其合理分配,但前提是每天必须完成该库房当天的工作量。 ②、针对岗位承包: 根据岗位劳动量的大小决定人员的分配和工资的多少。譬如相应降低工作量小的岗位工资,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增添到工作量较大的岗位上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 来源于:考试大网 在阅读英语材料时,或是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多人感到自己的阅读速度实在是跟不上需要,有些朋友就认为是自己的英语基础不行,然后就拼命的背单词,其实如果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话,即使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可以在阅读速度方面取得显著的提高,更何况很多情况下根本就不是英语基础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练习快速阅读的四种方法。 1. 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读20页,一个学期以18周计算,就可以读21本中等厚度的书(每本书约120页)。 2. 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 课余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 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所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技巧。“不需要高度理解”并非指略读时理解水平可以很低,而是说略低于一般阅读速度所取得的理解水平是允许的。 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略读有下列四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