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课堂实录(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学习的也是(来一起)——

生:《古诗三首》

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来学习一首古诗,请大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一首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学生自由朗读.预习)

师:他在想这首诗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诗。这位同学,来。

生1:读诗。

师:在这首诗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师指“供”),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从事。师:从事。那么在这儿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一声,对了,你来读一读。

生1:(生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2:(边读边笑)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3:(读整首诗)

师:非常好。来看,这里也有一个生字,我们要特别注意,来看什么字?这是什么字?(耘)对,耘,这是什么?(师点“耕”)“耕”,对,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这个“耘”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那个偏旁应该有三横,不要写成有两横。

师:好,同学们,我在想啊,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

生:(自由朗读)

师:谁发现了?两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发现这些是写农村景色的。

师:是写农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点发现了,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一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田、种地的。

师:也都是写到了农村生活的。

生3:这首古诗是写乡村四月情景的。

师:写的是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事儿。

生4:我觉得这首诗是写春天的。

生5: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写的。

……

《四时田园杂兴》课堂实录(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桑”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虽不是很活跃,但在诗歌的朗读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这有助于理解,更何况农村的孩子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请大家把你喜欢的古诗,展示给大家,好吗?(学生背诵,交流7、8首诗)同学们积累的真多呀!你能不能把你学古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交流方法)对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用大家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去学习一首古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师:范成大你们通过预习了解多少呢?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介绍作者:出示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课件出示: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

苏苏州)人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58岁病故。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读诗题,解题意。

师:请同学来读课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去声,即兴。《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之作/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师: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有什么要求?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师:请大家把这首诗的生字,画出来,自己学习一下。(学生自学)我们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出示生字:昼耘桑(读音.组词.书写)

师:生字,大家学习真棒!

2.请同学们,小声自读诗文,边想边画:

出示: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

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3.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昼:白天。⑵耘:除草。⑶耘田:在田里除草。“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夜里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出示诗句的意思: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句诗

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指那些孩子们;未解:不懂。供;从事;他们不会耕也不会

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出示诗句的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

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

事……)心里有什么感受?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⑶师:请同学们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

a.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b.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c.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

还有什么感受?)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3.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

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

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师:大人这么忙碌,孩子们在忙些什么呢?请看。

4.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这些孩子真------(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

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读)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读)

可爱:瞧,他的神情.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

的孩子呀!(读)

师: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

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指名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4.你们也来读。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六、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师: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

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

整首诗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师: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

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

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

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七、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晚》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牛)(小篆)这是个什么字?

生:这是一个牛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看这个字的第一笔两头弯弯的,就像牛角。

师:你真厉害!这是一个小篆“牛”字。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牧童诗《村晚》。这是宋朝诗人雷震在夏天的傍晚看到的一幅画面。自己朗读,先读准字音,再理解诗意,不理解的词义可以看下面的注释或查字典,最后把诗的大体意思说给同桌听听。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池塘:池子的堤岸。②陂:池塘。

③衔:叼、咬。④浸:这里指“倒映”

⑤寒漪(yī):带有凉意的水波。⑥无腔:不成曲调。

⑦信口:随口。

学生自读,理解,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师:先来看这几个字:“陂”“衔”“漪”,谁来读?

生:(朗读得很正确)

师:谁愿意朗读整首诗?

生:(朗读)。

师:读诗歌的时候,要做到字正腔圆。我们一起来读。

生:集体朗读。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生:池塘里的水很多,快要溢出来了。池塘边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他和山一起倒映在池塘里,很漂亮。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回家了,他吹着短笛,是那么的自由快乐。

师: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这首诗很美!一般读诗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一幅画面。正所谓诗是无形画。多读读,画面的印象更深。大家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映入你脑海里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朗读。

师:浮现画面了吗?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一幅很美的画面,晚霞倒映在池塘里,泛出一片金黄,一位可爱的小男孩骑着黄牛,慢慢地走回家去。

生:我看到的画面十分惬意,温柔的晚霞照耀着小山坡,照耀着清澈的池塘,一个小男孩横坐在牛背上,被这美丽的画面陶醉了,不禁拿起牧笛吹起了优美的小曲。

生:一幅欢快的画面令人十分喜欢,草一个劲地长着,花儿尽吐自己的芬芳,池塘里的水满满的,好象快要流出来了。山在夕阳的照

耀下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衣。骑着黄牛的小男孩快乐地笑着,也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现形象,不出现牧童)

师:同学们,你们比一开始读诗时还要棒,看,你们已经把文字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了。这“草、水、池塘”,“山、日、寒漪”,“牧童、老牛、短笛”,这就是乡村田园的宁静和悠远。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这种意境。谁先来?

生:个人朗读。

生:集体朗读,读出乡村田园的宁静悠远。

师:难道我们读的就是这静静的画面吗?肯定不止这些。现在大家静静地读诗,品味咀嚼文字,除了读出静静的草、水、山、落日,还品味出什么呢?

生:自己朗读品味。

师:谁来说?

生:我品味出了快乐。

生:我品味出的是乡村景色的美丽。

师:你呢?

生:我品味到了乡村的傍晚很宁静。

师:第一句连用了两个“满”字,“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涨满了水。两个“满”字,品出了什么?

生:草儿茂盛,在微风中摇摆着自己的身子。水多得快要溢出来了。

师:这是夏天的勃勃生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呀!谁来读出这生机一片!

生1:朗读第一句。

生2:朗读第一句。

师:“衔”字多妙!西沉的落日,夹在两座山之间,山好像也有嘴了,把落日叼住了。(简笔画了两座山)“山衔落日”,落日怎么画呢?

生:上黑板在板画上添画落日。

师:你们看,一个“衔”字,让山也有了生命的灵动!

再来看“浸”字,它把远处的山、落日和池塘融在一起了。山仿佛拉着落日一起浸到了水里,多么形象生动!谁来读出这生命的灵动?

生1:朗读第二句。

生2:朗读第二句。

师:读诗就是这样,能从一个个字中品出许许多多的意味。

就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晚景中,在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放了一天牛的孩子出场了。听——牧笛悠悠从远方传来了!(动画)

牧童归来“横牛背”。怎样坐就是横牛背坐呢?

生:就是这样坐,(到教室前面示范动作)

师:牧童骑牛横坐在牛背上,有什么感觉?

生:很快乐。

生:很自由。

生:很舒服。

生:无拘无束。

师:牧童不仅横坐牛背,还在随意地不成曲调的乱吹一气。你知道“信口吹”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随便吹”。

生:就是“随心所欲地吹”。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回牧童,感受一下“信口吹”的感觉,我们手边没有笛子,不能“信口吹”,但是我们可以“信口哼”。(指名一学生)来,你来信口哼一哼。

生:(难为情地起立,脸红耳赤,非常尴尬,哼不出来)

师:(拍拍学生的肩膀,不以为然地)没有关系,我们随便哼一曲,哼你们教过的歌曲也行,哼自编的也行,哼口哨也行。(向学生投去鼓励的眼神),来,你试一试,只要你哼出第一句,你的感觉马上不同。

生:(依然低垂着头,更加尴尬,张口结舌,就是哼不出来)师:(灵机一动),你知道你为什么哼不出来吗?因为你现在站在这里,我们都盯着你,看着你,你感到不自在,只要你坐下,肯定感觉不一样,(示意学生坐下,教师转向全体同学)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牧童,你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信口哼吧!(那位学生如释重负地坐下,而教室顿时响起了一片美妙的童声,那位同学情不自禁地也随着大家哼唱起来。)

师:(示意同学停止哼唱)同学们,刚才我听到了你们愉快的哼唱,你们能否告诉我,你们在信口哼的时候,心中是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特别轻松。

生:我感觉很愉快。

生:我感觉无忧无虑,似乎忘记了一切烦恼。生:我感觉自己就成了牧童,似乎手上就举着一枝短笛。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很准确,这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牧童的生活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啊!大家读着读着,一些词被我们发现了,是哪些词?

生:满、衔、浸、横牛背、信口吹。

师:可见,田园是静谧的,但不是死寂的,它充满了盎然生机,充满了生命活力。乡村、池塘、牧童、短笛,这就是天人合一,怡然自得呀。田园真是伟大!大家再放声朗读,浮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切画面是不是都动起来了?

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

师:就在这样一个乡村傍晚,牧童横坐牛背倾心吹笛的画面已经深深映入我们的脑海中。

师:我们读着《村晚》,自己仿佛也来到了乡村田园,成了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牧童了。我们就来当一回牧童。清晨,红太阳从东山爬上来了,我们骑着牛儿吹着短笛,来到山坡上、草地里或者河岸边,把牛一放,任它吃草,这时你们可以快活的嬉戏、玩耍。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什么呢?

生: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生:从一个山坡上滚下去,那种感觉肯定十分美妙。

生: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小河里捞鱼。

师:牧童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

傍晚,夕阳西下,贪玩的牧童还没回家,妈妈在田头喊着:山娃,该回家吃饭了——

生:(扮演山娃回答)好的妈妈,我马上回家了。

师:山妹,该回家吃饭了——

生:再等一等,我还没玩够呢!

师:牧童的心境就是这样安然自乐呀!看,夕阳西下,牧童骑着牛,吹着短笛回家了!(播放动画)

师:诗人雷震看到牧童这样的生活,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很喜欢。

生:很羡慕。

师:自古以来,牧童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悠然自乐的心境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牧童诗也就越来越多。除了这首《村晚》,你还读过什么?我们讲义上有一些,选择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朗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扶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唐·栖蟾

师:快乐时就大声地说“我好快乐”。来,再读一遍,读出这种安然自乐的心境,读出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生:第二遍朗读。

师:(当学生读到“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时问)唐代栖蟾的这首牧童诗中说“何人得似尔,无事亦无非”,意思就是说——生:能够像你这样自由地生活,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

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天地人 你我他 第一单元识字2《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第一单元识字3《口耳目》 口耳目, 耳目口手足。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第一单元识字4《日月水火》 日,月, 水,火, 山,石,

田,禾。 第一单元识字5《对韵歌》 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树, 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第一单元识字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请你抬起一条腿。 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 注意听别人说话。 第一单元识字《语文园地一》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水中都不见。 第四单元课文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第四单元课文2《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第四单元课文3《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第四单元课文4《四季》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第四单元课文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班里有些同学你还不太熟悉吧?去做个自我介绍,跟他们聊聊天,成为新朋友吧! 第五单元识字6《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第五单元识字7《大小多少》 一个大,一个小, 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杏子一个桃。 第五单元识字8《小书包》 橡皮尺子作业本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2019年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

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语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组知识梳理 一、认识新笔画 横(h éng )一(例:三 丁 大 天) 竖(sh ù)丨(例:个 书 丰 甲) 横折(h éng zh é)(例:四 回 口 日) 撇(pi ě)(例:手 禾 个 各) 弯钩(w ān g ōu )(例:西 四 晒 茜) 提(t í)(例:虫 级 地 组) 撇折(pi ě zh é)(例:云 去 么 私) 竖折(sh ù zh é)(例:山 牙) 二、生字 你(n ǐ) 人(r én ) 二(èr ) 三(s ān ) 四(s ì) 手(sh ǒu ) 足(z ú) 站(zh àn ) 坐(zu ò) 水(shu ǐ) 山(sh ān ) 石(sh í) 云(y ún ) 风(f ēng ) 虫(ch óng ) 三、多音字 行???x íng (行走) h áng (一行) 四、近义词 足—脚 口—嘴 目—眼 行—走 五、反义词 天—地 上—下 古—今 分—合 六、词语积累 【描写天的词语】蔚蓝 无边无际 【描写地的词语】辽阔 肥沃 【描写人的词语】高大 魁梧 白净 眉清目秀 仪态端庄 举止文雅 【描写手的词语】灵巧 粗糙 【描写口的词语】血盆大口 四方阔口 樱桃小口 【描写眼的词语】炯炯有神 浓眉大眼 【描写太阳的词语】火红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描写田野的词语】辽阔 肥沃 一望无际 【描写山的词语】重峦叠嶂 连绵起伏 高耸入云 【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沃野千里湖光山色浩浩荡荡波涛汹涌 山明水秀风和日丽郁郁葱葱柳绿花红绿草如茵青山绿水 第四组知识梳理 一、认识新笔画 横钩(héng gōu)(例:了子欠买) 横折钩(héng zhé gōu)(例:月用朋那) 竖弯钩(shù wān gōu)(例:儿元见也) 竖钩(shù gōu)(例:可小才寸) 竖弯(shù wān)(例:西四晒茜) 二、认识新部首 木字旁(mù zì páng)(例:树村枝林) 口字旁(kǒu zì páng)(例:叶吐叫喊) 人字头(rén zì tóu)(例:会全余合) 门字框(mén zì kuàng)(例:闪问闻闰) 三点水(sān diǎn shuǐ)(例:江河注泪) 草字头(cǎo zì tóu)(例:莲花草药) 言字旁(yán zì páng)(例:说话记词) 虫字旁(chóng zì páng)(例:蛙虾虹蜻) 折文儿(zhé wén er)(例:处复冬夏) 三、生字 吃了(le)叶子(zi)人(rén)类大(dà)人秋(qiū)天天气(qì) 大树(shù)叶(yè)子两片(piàn)飞(fēi)鸟一会(huì)儿两个(gè) 月(yuè)亮儿(ér)女山头(tóu)里(lǐ)外白的(de)小船(chuán)两(liǎng)个在(zài)家看(kàn)见视而不见(jiàn)闪(shǎn)光星星(xīng)认可(kě)东(dōng)方西(xī)方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课文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悲痛──快乐 词 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 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 句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部课文(最新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部课文2019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课文内容东方作业提供第一单元 1B- 识字 1 春夏秋冬@ 部编版一下单元一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 ft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B- 识字 2 姓氏歌@ 部编版一下单元一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B- 识字 3 小青蛙@ 部编版一下一单元一、习课文小青蛙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1B- 识字 4 猜字谜@ 部编版一下单元一一、习课文猜字谜(一)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二)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 1 / 17

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1B- 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一下单元一一、识字加油站阴晴雾雷电阵雨暴雨冰雹霜冻雨夹雪四、日积月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五、字母表 A-ɑ B-b C-c D-d E -e F-f G- g H- h I -i J-j K-k L-l M- m N- n O-o P-p Q-q R- r S-s T -t U- u V -v W -w X-x Y-y Z-z 第二单元 1. 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2.我多想去看看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ft。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ft,雪ft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

三年级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 教育部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1.《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2.《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曹文轩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天方夜谭》王瑞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4.《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著江苏少年出版社5.《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6.《小学科学知识故事》(中年级)曹文轩编江苏文艺出版社7.《木偶奇遇记》科洛迪著任溶溶译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推荐小学三年级必读书目: 1、《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怀特著,任溶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7、《犟龟》(德米切尔恩德)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推荐小学三年级选读书目: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史代格著,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 9、《纹身狗》(德保罗马尔著,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 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5、《嘭嘭嘭》(童喜喜) 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8、《美丽的巴拿马》(德米切尔恩德) 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育部推荐小学生选读文学作品书目: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编写 2.《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 3.《圣经神话故事》陈静选编 4.《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5.《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著 6.《稻草人》叶圣陶著 7.《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 8.《小兵张嘎》徐光耀著 9.《三寄小读者》冰心著 10.《皮皮鲁传》郑渊洁著 11.《肚皮上的塞子》周锐著 12.《今年你七岁》刘健屏著 13.《荒漠奇踪》严阵著 14.《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 15.《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著 16.《草房子》曹文轩著 17.《第三军团》张之路著 18.《巫师的沉船》班马著 19.《糊涂大头鬼》管家琪著 20.《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杨红樱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草原 一、给句子中加点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 2、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潇洒自由自在随意),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害羞),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二、照样子,写词语,并造句。 1、忽(飞)忽(落)忽(上)忽(下)忽(强)忽(弱) 忽(高)忽(低)忽(明)忽(暗) 2、一(碧)千(里)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一(发)千(钧)一(掷)千(金) 从1、2两组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一诺千金——小明一诺千金,从不食言。 三、默读课文,填空。 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

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五、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其中“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我觉得整个草原好像一幅的巨大的中国画。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老舍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这个句子将蒙古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非常贴切巧妙,因为这道彩虹不仅是颜色、形状的准确描摹,也是蒙汉情深的恰当比拟。优美的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画出段落中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册)

识字 1 春夏秋冬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2 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诸葛、东方, 上官、欧阳…… 3 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 好让禾苗不生病。

4 猜字谜 (一)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二)“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课文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2 我多想去看看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3 一个接一个 月夜,正玩着踩影子, 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不过,回家睡着了, 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正做着好梦, 又听见大人在叫:“该起床上学啦!” 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不过,去了学校,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 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不过,听老师讲故事, 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字音字形。(22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5分) (1)妈妈的胃病很严重,有时疼得她几.(jǐ jī)乎失去知觉(jiào ju é)。 (2)弟弟很调.(tiáo diào)皮,老师把他的座位调(tiáo diào)到了最后一排。 (3)星期天,我帮妈妈切.(qiè qiē)菜。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ǎn chái méi yóu shān ɡǔnǔ lì ()()()() lǚ xínɡwèi ténɡliú lèi lí kāi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5分) 4.比一比,再组词。(4分) 油()睁()斧()怜() 由()争()爷()令() 二、词语集训。(14分) 1.词语搭配连一连。(4分)

诱人的地方舒展粮食 调皮的树木睁大腰背 遥远的奶酪搬运身子 高大的儿子挺直眼睛 2.词语模仿秀。(6分) 七.上八.下(含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细.嚼慢.咽(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 ..了。() (2)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 ..的树。() (3)他犹豫 ..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主意。() (4)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 ..,你吃掉它吧!()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8分) 1.花坛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红花。 2.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雨。 4.他穿了一件华贵的衣服,一顶天蓝色的帽子。 四、日积月累,课文内容回顾填空。(7分) 1.鸟儿为了寻找朋友树,分别向______、大门、_________打听,最后对着 火柴点燃的灯火______,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 2.红头在黄牛肚子里的旅行的路线图是:吞到嘴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10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 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 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 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 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 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 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 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 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 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猜你感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案(全册)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教学: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 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

第10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和文意。收集妙言妙语,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反应快说明很机智;妙在用否定的方式婉转礼貌地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教学后记: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8单元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根据《红楼梦》第七十回选编的《红楼春趣》。 2.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指导学生学习写读后感。这是本单元的又一语文素养。教学中可以首先借用范文让学生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书或文章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个内容,写出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建议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或自己读过的其他名著进行选材和命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课堂作业

1、草原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歌曲.(qǔqū)弯曲.(qǔqū)快乐.(layua) 勾勒.(lal?)迂.回(yúyū)吟.诵(yín y?) 二、形近字组词 俊()绣()喧()羞() 骏()锈()渲()差()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千里()()欲流()飘()舞()()欲生忽()忽()一()百()浩浩()()()()起舞若()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一课的作者是()。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2、课文是按照()的顺序叙述的,描绘了:草原风光图、()、()。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2、丝绸之路 一、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凹.眼(āo wā)匕.首(bǐbì)矗.立(chùcù) 作揖.(yījī)缫.丝(sāo cāo)薄.礼(báo b?)二、形近字组词 戎()凸()贺()羞()戍()凹()贸()差()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崇()()岭()()如生不计()()五彩()()精()饱()美()美()四、选词填空 矗立挺立耸立 1、泰山奇峰()。

2、高高的白杨树()在公路两旁。 3、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3、白杨 一、形近字组词 馅()晰()挥()介() 陷()析()浑()阶()二、选词填空 分辨分辩 1、妹妹并不同意哥哥的说法,急忙()。 2、向四周望去,茫茫一片,很难()哪儿是天,哪儿是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3、()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妖娆.(ráo náo)机械.(xiajia)巍.峨(wēi wai)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万里()()不及()以()日 ()闷()短()装()裹()()以待 ()()而飞()头()脸()水()薪 废()忘()()功()绩 三、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 3、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5、古诗词三首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我最棒 1.易错音 融(róng)化崇(chóng)高沾湿(zhān shī) 疲倦(juàn) 姿势(zī sh 随(suí)着鸳鸯(yāng) 记录(lù) 款款(kuǎn) 丝绸(chóu) 益(yì)虫 2.多音字 ) 」杆「gān (旗杆) gǎ正「zhèng(正在 ) /zhēng(正月)」尽「jìn (尽头) jǐn (尽管 )」 杆) 散「sǎn(散文) /sàn (散步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儿)」晕「yūn)/ái(挨打) 挨「āi(挨着 (晕头转向)/yùn(晕车) 二、精品生字归类屋 1.易考字 花瓣露水仿佛姿势聚拢芦芽小溪鸳鸯随便吹拂形成横掠偶尔 沾了一下飞倦纤细几痕 2.形近字组词 【录-记录/绿-绿色】【凡-凡人/几-几个】【膜-膜翅/模-模样】【崇-崇高/ 宗-祖宗】【泛-广泛/乏-缺乏】【减-减少/咸-咸水】【瓣-花瓣/辨-辨别】【佛

-仿佛/拂-吹拂】【掠-掠过/惊-吃惊】【偶-偶尔/寓-寓言】【倦-疲倦/卷-试卷】【纤-纤细/迁-迁走】 三、精品词语大盘点 1.近义词 乌黑—黝黑轻快—轻巧活泼—开朗聚拢—聚集伶俐—聪明纤细—纤弱光彩夺目—光辉灿烂清早—早晨饱胀—饱满 本领—本事仿佛—好像挨挨挤挤—密密麻麻琢磨—思考灵敏—机敏曾经—以前如果—假如款款—慢慢收拢—合拢 2.反义词 乌黑—雪白轻快—沉重活泼—严肃横—竖偶尔—经常高—低清早—傍晚饱胀—干瘪破裂—完整 雪白—乌黑挨挨挤挤—稀稀拉拉漂亮—丑陋益虫—害虫捏住—放开讨厌—喜欢灵敏—笨拙特别—一般 3.好词运用 (1)量词短语 一(本)书一(个)形象一(段)距离一(对)复眼一(只)独角仙一(朵)荷花一(阵)微风两三(片)花瓣儿 (2)动词 横掠飞过摔晕吹拂聚拢荡漾休憩随风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