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10-09-03T10:39:14.64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曹颖丰[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曹颖丰(容城县容峰中学河北容城071700)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1.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2.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2.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2.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2.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2.4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3.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3.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

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小学英语老师教学故事我课堂教学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小学英语老师教学故事我课堂教学中最难 忘的一件事 我是一名新任教师,现在是5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从业至今也有将近1年的时间,我每天都很认真地设计好教学流程,希望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虽然看似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但实际上学生的有些突发状况也是我预料不及的,而我也不得不偶尔改变我的教学来适应学生,这其中就有一件令我特别难忘的事。 我所带的5年级是众所周知的纪律不太好的班级,无论我每次上课,都必须要维持很长时间的纪律,这也使我很苦恼。还记得那天早上打过上课铃,我像往常一样拿着课本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可是, 学生就好像是没有听见上课铃一样坐在位置上我行我素,直到我在讲台上站了有1-2分钟,学生们还是没有安静下来,我的热情一下子就被学生的态度泼灭了。我原本想像往常一样对学生发一顿火,然后让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课,突然,我改变了思路,与其强迫让学生乖乖听话,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还不如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主动学习。于是,我将课本轻轻地放在讲桌的一边,安静的等学生自觉地停下来,果然,学生见我不说话立刻就停了下来,教室里特别安静。学生屏息静气地在等我发火,这时,我却说:“同学们,还记得羽泉的《奔跑》么?‘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你们有梦想么?”学生纷纷回答:“有。”“你们打算怎么样实现梦想呢?”我又接着问。“好好学

习。” “那你们现在是在好好学习么?”这时,学生们不说话了,我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大多数都是在庙李居住,你们没有优越的条件,没有可以与市区孩子相抗衡的能力,更没有不认真听讲的资格!市区的孩子上课可以不认真,因为他们有优越的条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辅导班来弥补,而你们呢?家庭好点的也只能报一个一般的辅导班,这样就能实现梦想么?”见学生都不说话,我继续对他们说:“同学们,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我是一个没有伞的孩子,所以我不得不在雨中奔跑’,既然我们没有优越的条件,那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就像《水手》里唱的那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当我说到这里时,我发现已经有好多学生开始拿出课本认真地看单词了,有些则低头沉思,学生的反应让我很满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让我吃惊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听讲甚至包括每次上课都捣乱的那几个学生,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听得特别认真,不知不觉已到下课时间,学生竟然有些留恋不舍。自那以后,每次上英语课学生都特别兴奋,课堂纪律特别好,让我惊讶的是几个平时都不写作业,也不背书的学生竟然会主动背书,按时交作业,下课后还主动围在我身边对我说:“老师,我想每节课都上英语。”我想我说的话确实是对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6349840.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邱胜尧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26349840.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初中英语教育故事

初中英语教育故事 我通常把讲解课文的知识点放在第一位,走入了读单词、讲单词、讲知识点、背诵的套路。学生把精力放在了一个个单词、语法点的死记硬背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阅读能力的锻炼。学生越学越累,负担越来越重,知识点越记越多,越多越容易混淆。阅读能力没有提高,渐渐对英语学习厌恶起来,英语学习事倍功半,英语成绩不升反降。看着越学越辛苦的学生我不由得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通过阅读其他同行的论文或教学反思和认真学习了英语教学大纲我终于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总担心我不给学生细讲语法,不给学生把每句话讲解清楚透彻他们考试就不会做题目,成绩就不理想。但是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基本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f26349840.html,]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教师要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获得词汇、语法、句型乃至文化背景等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现在才认为,我前面的理解是错的,即使不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教学内容是课本的中心,其他内容,如课文注释、词汇、语法、句型、练习等都是围绕课文编写的辅助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抓好课文教学,就能促进其他方面的教学。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知识具体体现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情景之中。抓好

课文教学,学生从中学到的是活生生的语言,而不是孤零零的单词、单句,和语法规则。我们老师要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获得词汇、语法、句型乃至文化背景等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即使教学不是很出色,尽量从别的切入点找到教育的教育的补充。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建立充分体现著尊重民主和发展精深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约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这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学生们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像我们要求学生尊重教师那样。让学生同样常常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纵观近几年来所发生的教师违法事件,大多属于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所造成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明确自己与学生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次切实保护师生双方的合法权利。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

也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纠错策略

也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纠错策略 发表时间:2013-03-06T10:13:40.28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启云 [导读]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要而又自然的组成部分,它为进行课后辅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陈启云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中 教学interesting和interested这两个形容词的基本用法时,学生对比The book is interesting.和I am interested in reading book.这两个句子并完成句子:The dog is in the meat.( interesting\interested)。一位学生填的都是interesting,有几位学生立刻小声笑了起来,答错的学生立刻面红耳赤,很是没有面子。而我却真诚的说:“没关系,你犯了一个很好的错误。”因为我知道:学生犯的错误有时就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纠正错误的次数、类型和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选择纠错策略时,除了要区分错误类型、性质和教学目的外,还应该考虑学习者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年龄、个性差异、语言水平等等。结合对实际教学中教师纠错方式的观察,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科学地看待学生的错误 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纠错。根据Rod Ellis的观点,错误分析的步骤:识别、描写、解释、评价和纠正几个阶段。我们要科学地分析教学中出错的原因以及类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完全掌握目标语,他们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极为正常,所以我们无需对学生的错误产生困惑和不解。另外,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也直接导致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比如,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有的则是理解能力强些,即使同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善待和关心出现错误的学生,仔细分析并适时纠正错误。 二、摆正心态,理清认识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要而又自然的组成部分,它为进行课后辅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学生的错误持消极态度是不应该的,存在畏惧心理是没有必要的,对学生的错误持不可容忍、逢错必纠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在纠正学习者的口语错误时,教师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采取鼓励、重复和幽默等策略,切忌态度粗暴。 三、审时度势,把握纠错的时机 在弄清学生错误发生的根源后,教师就要进行纠正,可到底学生一犯错就是纠正还是为了不打消其积极性而后继指正呢?这个关键是要把握好纠错的时机。如果在教师讲授某个语言点或句型的时候学生出错,则应该及时纠正,以保证语言学习的准确性,只有每一句的句法准确才能保证语段表达的准确。如果是在上口语课,那么即使学生在表达中出现了某些语法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也不应该打断学生,有错必改因为此时过多的插入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以及表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怕犯错而变得不敢说。《英语新课标》就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正确的方法是教师在学生整篇表达完成后进行总结时将错误列出并纠正。这样适时、得法地纠正错误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纠错策略 在综合分析口语错误的原因、类型、场合以及不同阶段后,教师还应结合不同的方法来纠错。传统的方法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这一任务。采用暗示方法是很好的选择。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者手势来决定是否停下来。但在做这一切时,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如果学生有能力自我纠正,那么教师就可以保持沉默。纠正错误的最佳的方法是让学生自我纠正。在具体实践中还可以采取一下一些纠错策略。 (一)让学生辨错,教师不要轻易地定论错误 课堂上学生愿意解答问题从心里上讲是一种表现欲望和信心、兴趣的体现,渴望得到同学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有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创新和探索而导致的。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育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注意客观、公平、热情、诚恳,使学生体检到评价的严肃性,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的否定对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伤害,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迅速而又客气地请学生坐下。其他学生如果没有发现错误,教师就用“请仔细看看”之类的话进行提醒。同学互相指出的错误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会越辩越明,直到找出错误原因。 (二)让学生纠错,教师不要轻易地动手改错结果 定论错误以后,学生渴求的是如何改正错误才能使解答正确。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教师,而教师将纠错任务交给某位学生,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信任和鼓励,他会很好地表现。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则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他能改对吗?从而会集中精力去观察,有的则会提出不同的解法,这样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有的错误不能当堂辨识或纠正,可以课堂上再纠正,但是教师要注意这是下节课不可再推移的问题。 (三)利用一些好的错误资源反思教学 歌德曾经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犯错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推断准确。有的错误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教学资源,如题记中的错误填空The dog is interesting in themeat.interesting基本意思是“有趣的”,而interested是“对……感兴趣”。犯错的学生想到一般物作句子用interesting,人作主语用interested。那么the dog为动物作主语,所以填interesting。这实际上是一种探索、模仿,但他不知道这两者区别是十分精确的,是不能由此及彼的。在这个用法中,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学生会想:为什么要用interested?interesting究竟为什么不行?这就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利用一些好的学生的课堂的错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文化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2-01-10T10:17:20.52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金占鸾 [导读] 英语和汉语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实际上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占鸾(固安县第二中学河北固安065500) 【摘要】英语和汉语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实际上英语和汉语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理解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上的区别,恰当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英语教育;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受政治、经济、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的影响,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1.2 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2.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介绍。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2 打招呼。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以米、面食为主,英国是岛国,以渔业为主,日常生活深受天气影响。所以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而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为话题。 2.3 称呼语。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Doctor Wang 是王博士之意。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4 感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英语国家人士之间的文化差异 2.5 称赞。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2.6 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2.7 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俗也很不相同。如:在节日中,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接受后一般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3.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以下是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 rosper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extending and promoting the qu 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current education r 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 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i mpac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eac hing ignor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 sroom teaching, is each of our English teacher thought-provoking topi c. The following is my with several years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 e to talk about his own views.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A, stimulate interest,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大脑就会立即引起兴奋,思维变得敏捷和活跃,在学习中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形式,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 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br ain will immediately excited, thinking more agile and active, can ent

英语创新案例

目录 1. 英语创新案例…………………………延丽琴(2) 2.《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董兆杰(3) 3.创新课堂《我们爱你啊,中国》………刘爱娇(5) 4.课堂英语创新设计教学案例…………安国先(9) 5.教学设计《金子》……………………董胜男(10) 6.创新课堂《识字4》……………………朱晓萍(12) 7.创新课堂案例《分数应用题》…………肖红霞(13) 8.创新课堂——追求与众不同的课堂……连金英(15) 9.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白素红(16) 10.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李守增(20) 11.《放弃射门》教学设计………………胡艳伟(21) 12.创新案例《 This is his head.》……夏广玉(24) 13.创新课堂《轴对称图形》………………曾桂英(26) 14.小学英语课堂创新设计教学案例………梁华芹(28) 15.《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案…………花瑞玲(29) 16.《海底世界》教学案例分析……………韩永超(32) 17.《雾凇》创新课堂教案…………………鲁明娟(35) 18.《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丁丽芳(38) 19.课题:《众数》…………………………宁家磊(41) 20.创新课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鲁风琴(42)

英语创新案例 延丽琴 一、教材简介: 本课教授的是《新标准英语第三册》(三年级起点)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与方向有关的句子和问路的礼貌用语。 二、学生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本校四年级学生,他们活泼上进,已有一年的英语基础,大部分学生有较浓学习英语兴趣,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有待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Excuse me,where’s…please?”问路。 2、会用“Go straight on.Turn left .Turn righ.”指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懂礼貌的品质,请别人帮忙要用“Excuse me ”“ please”等礼貌用语。 四、教学重、难点:用英文问路、指路. 五、教具:一张由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点读笔、录制一首<>跳舞歌曲。 六、教学理念: 1、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 3、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做事情。 七、教学程序: Step 1:Greeting T:Hi.Boys snd girls. Ss:Hello.Ms Li T:You look happy.How are you today? Ss: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I’m fine, too thank you. Step 2:warmer 1、Play <>跳舞歌曲 T: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dancing? Good.Stand up ,please. Listen and follow the music , let’s dance .教师在前面示范。 Left.Right.Go.Turn around .Go go go. Left.Right. Go.Turn around . Step 3:Presentation 1、T talk to S1 T:Excuse me,give me a pen,please?(S1 Pass a pen to T.) This is my pen. Ok! 2、T pretend to drop the pen. T:The pen is lost .Where’s my pen?(Ss point to it) 3、T:Oh .Go straight on. Turn left .It’s here.Thank you.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的课题"Alittle,greenman"是一则故事,主要句型为动词过去式的结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yourfavouritet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S1:Myfavouritethingisdoll. S2:Ilikefootballbest. 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myfavourite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Yourfavouritethingismoney.(你最喜欢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Yourfavouritethingis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Ilove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theanothernamefor'spaceship'? S1:UFO. (原本我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面真广,教师不应该小看他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立即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其他学生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随后我又问学生:

英语教学中 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11-02-13T16:37:18.640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0年第24期供稿作者:马凤岭 [导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马凤岭山东单县孙溜镇中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某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 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称呼语。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或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 “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 感谢和答谢。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 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 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介绍。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 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 Easter (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Mother's Day(母亲节),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大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 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