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征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试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贯彻要求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结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营养

②产前环境与早期经验

③学校教育

④社会实践

⑤主观努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

(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试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实属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趋势

简述教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如何遵循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就是说一次复习内容的数量不宜过多

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

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动机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

(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简述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4)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什么是直观性原则,贯彻与实施要求

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与实施要求

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期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除了普通公民的权利,作为教师还有那些特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以下六方面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得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简述说课的内容与原则★★★★★

说课的内容: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

说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什么是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它与传统

教育的最大区别是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研究活动。

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由自我反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教师如何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1)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引导学生学业发展: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②激励学

生学业发展

(2)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引导学生人格成长:①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②陶冶学生情感;③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升华;④强化学生意志。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谈谈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的标准是: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是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一堂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学制建立的依据★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制约课程的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

(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育如何对学生开展竞争教育★★★

(1)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教育的利弊,教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

(2)按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竞争

(3)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4)提倡团体竞争

(5)鼓励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的自我竞争

教育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简述现代课程评价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5)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简述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简述我国教育创新的内容★★

(1)教育观念的创新

(2)教育内容的创新

(3)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4)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

(5)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

(6)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1)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接纳

(4)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5)有针对性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论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为人上、学习和生活上都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他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教师劳动中威信的树立决定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认知具有启迪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导向作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导向作用用,对学生的

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3)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和师表作用影响民族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支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独立完成任务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简述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此外,选择德育方法还要考虑到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学生的思想实际、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传统的作用

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二者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在以后出现的频率。而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它能降低行为出现的频率。简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1)指挥定向功能

(2)教育发展功能

(3)分等鉴定功能

(4)督促激励功能

(5)问题诊断功能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㈡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

㈢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㈣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①练习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②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③适当安排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④练习方式多样化

⑤及时反馈练习结果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没有清晰的动觉,容易导致技术水平不稳定,难以找出动作失误的确切原因,因此通过练习,提高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什么是讨论法,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什么

讨法是论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进一步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简述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明确演示目的,做好演示准备

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

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

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其内容主要有哪些

教师专业发展有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德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教师的专业人格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温家宝认为素质教育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教是为了不教,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教是为了不教”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过程的双边性规律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规律。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同时,还要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进行自学。温家宝说,从大的方面讲,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素质。但素质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这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视

(2)此外,还体现了在教学中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述校本课程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的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提升的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

(3)校本课程开发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简述教育研究基本过程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收集研究资料

(5)分析研究资料

(6)撰写研究资料

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等

简述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性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

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试述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其如何进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影响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5)认知结构的特点

(6)学习策略的水平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简述课程标准的意义

(1)在国家层面,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4)在教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学校、老师和学生没有关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简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1)教师义务

(2)教师良心

(3)教师公正

(4)教师荣誉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试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个体来说,教师的职能可归结为“灵魂工程师”,但对教育对象来说,它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应细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简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据

(1)学校的物质资源

(2)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3)教学目标

(4)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内容

(5)教学对象

(6)选择恰当时机灵活运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些

(1)加强学习

(2)躬身实践

(3)树立榜样

(4)学会反思

(5)努力做到“慎独”

简述课程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意义和要求

课程计划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要求教师做到: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中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2)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4)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2)科学的智力观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试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新课程给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1)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3)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试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从个性的角度简述怎样培养创造性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榜样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简述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简述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能有哪些

(1)直接导入

(2)温故导入

(3)直观导入

(4)问题导入

(5)实例导入

(6)情境导入

此外,常用的导入类型还有审题导入、游戏导入、练习导入、经验导入等

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指导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

(5)以陶冶情感为主的方法:主要是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简述记忆的三个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相当于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和回忆过程。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就不可能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再认。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简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3)开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

(5)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试述课堂教学系统三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有许多方面,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如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七要素说等(2)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边活动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运用品德评价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4)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教授学生陈述性知识

(1)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有效运用注意规律

(3)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

(4)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是知识系统化

(5)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以下两点: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教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实现新课标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灵活的使用教材提供广阔的天地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简述对教师的哪些情形给予行政处分和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知识 这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它包括:具体的知识,即术语的知识和具体事实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习领域中的普通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领会 指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一般可借助转化、解释和推断三种形式来完成。转化: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话语来组织表达所传授的内容和知识;解释:对所交流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推断:通过目前的知识去推测未来的状况。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运用 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 把复杂的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 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说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评价 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结构: 接受(注意) 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一事物的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反应 指学生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价值化 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组织 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生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化。这阶段的教学目标着重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分类学 摘要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本文对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分类过程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介绍,使师范类学生更好的了解其发展过程、应用等具体情况。 关键字: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 一、布鲁姆和他的教学理念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面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精英主义观显露出来的弊端,布鲁姆因教育提出了目标分类学说,并于1956年出版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布鲁姆在教育中的理论可归纳为三点。 (一)、掌握学习论,学习是为了掌握,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进行教学。布鲁姆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发展的。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先天的,是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造成,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外部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二)、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不只是针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施以评价,从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的矫正与评估。形成性评价可以让教师的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达成度,应该是学生的未达成度。再通过反馈、矫正等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其制定其具体的学习程度。其教育目标分类学有效的解决了如何正确评估学生学习行为的标准,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可量化、可测量。为了使教育评价的起点、评价目标客观标准化,他提出目标的可测量性,为之后的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

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识记”,主要涉及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 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 (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 的概括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 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word版本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1)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征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4)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5)焦虑程度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xx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及培训感悟: xxxxxx小学xx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成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如图)。 虽然研修教材中对于每一类问题的概念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确凿的阐述,并且也相应地给出了一些详尽的问题范例。但从我上一次培训的实效来看,在短时间内,学员对于每一类问题的特性很难理解透彻,一些学员认为这样的理论太过高深,从而直接导致学员在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问题设计时,对于问题设计的“度”难以控制,设计出来的六个问题层次性不明确,甚至出现了例外层面问题的交错出现的情况,无法体现出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思维关系。 如何帮助学员更松弛地、更确凿地理顺六个层面的关系呢?我迫使自己静下心来,从头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教材中关于六类问题的解释。我猛然发现,文句中的某些关键词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大凡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类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侧重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的上行关系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撤起来。 从培训效果看,这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的确为学员把握例外类别问题的特点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学员们普遍感到理解的思路由含混变得清撤,感到对六个层面的理解由沉滞变得光鲜了。我还感到,在学员自己设计问题之前,范例的支持作用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范例能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化、详尽化。 这些参训的学员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举例时,他们更愿意听到贴合教学实际的东西。所以在指导学员参看教材中给出的范例之外,我还试图从小处着手,我从自己所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选取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下面的问题设计。 知识: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教学目标分类[1]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 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教学评价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的程序是:把一门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使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称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所在,“诊断”后应该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处方”。 简言之,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所以,布卢姆指出,评价与评分不是同一个意义。不评分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学习理论的若干变量 布卢姆认为,只要对下列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注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达到掌握水平。 1.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程度(即“认知准备状态”)。 2.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即“情感准备状态”)。 3.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 一、认知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结果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可以被归结于在学习开始时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上的差异。

教学目标的分类培训资料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当代教学理论领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以下几种较具代表性: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在他的推动下,教学目标分类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影响深远。布卢姆及其合作者们遵循的分类原则主要有: (1)教育的原则。各类别之间的主要区分应大体上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所作的区分。 (2)逻辑的原则。分类学应编制得合乎逻辑,并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3)心理的原则。分类学应与我们目前了解的心理现象相一致。 (4)中立的原则。分类应该是一种纯粹描述性的体系,能以比较中立的态度来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是由克拉斯沃尔(David Krath-woh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和1972年提出来的。其分类结果如下图: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又将智力技能分出五个附属范畴(亚类),并按其复杂程度排列为:鉴别作用、具体概念、为概念下定义、规则和高级规则。如下图: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鲁姆(B·Bloom)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报告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读书报告 ——实现“有意义得学习”就是教学得终极目标 中山实验吴玥纹 一、著作基本信息 作者:布鲁姆(1956年主编),恩格尔哈特、福斯特、希尔、克拉斯沃尔等参与 修定版编著:洛林、安德森等(关于书籍,本书就是修订版得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至于具体年份,书中并没有提供准确得信息,只就是谈到在1956年 之后得40多年里由于种种原因,觉得需要修订,因此编著此书,以便融入新 思考,并鼓励大家应用此书指导教学,再来评断编者得修订工作)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年11月第1版,2015年9月第9次印刷 二、著作简介 著作背景:《教育目标分类学》面世以来,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销售,为测验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得依据。基于此学说中得许多观点在当今教育者处理问责项目,基于标准得课程以及真实性测评得设计与实施等许多问题中,都能提供有价值得指导。与此同时,时代在发展,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有必要把新知识与新思考融入这一分类体系。基于以上考虑对旧版《分类学》进行修订。 核心观点:关于布鲁姆得目标分类学得核心观点,以前我也在北京师范大学得高端培训班学过相关得课程,当时说实话也并没有完全得理解,在学习得同时也查阅了网上得相关资料,大概得理解就就是“把教育得目标进行分类”,与我们得实际相联系我们教学得三维目标就就是源于此。本次有这个机会,真正拥有一本类似于关于教育学中圣经般得书籍,机会难得,于就是我翻阅了此书,并对于一些感兴趣得章节进行重点得阅读。 于就是我认为布鲁姆得目标分类学得核心观点,就就是两个表格!!即教育目标得两个维度——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不知道我想得就是否全面正确。于就是我在原有书籍得基础上编辑了一个汇总表格,如下: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1.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 (1)知识指对先前所学内容的回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本(2)领会指能把握所学内容的意义,具体表现为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能加以说明、能进行简单的推断; (3)应用指能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方法、理论的应用; (4)分析指能分析所学内容的结构; (5)综合指能创建新的知识结构,比如说拟订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组关系等; (6)评价指能依据内、外在标准对所学内容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2.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五级: (1)接受指注意某种现象; (2)反应指主动参与; (3)价值化指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愿意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4)组织指能对不同的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能运用价值体系长时期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3.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 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七级: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以后可用于指导动作的相关信息; (2)定向指从生理、心理和情绪等方面做好活动的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指对某一动作技能的模仿和尝试; (4)机械动作指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能熟练操作复杂的动作;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即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修正自己的动作; (7)创新指根据具体情境的需要创造出新的动作,这里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3)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指有关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观念、体系及模式的知识。它包括:①原理和概括的知识,即关于对各种现象的结果进行概括的特定抽象概念的知识,如用来概括我们所接触到的生物现象的重要原理的知识;②理论和结构的知识,即关于为某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或领域提供一种清晰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的重要原理和概括,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如对进化论进行比较完整阐述的知识。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L.W.安德森 教学是艺术,心理学是科学,目标分类学是目标建模工具 读书笔记

二〇一〇年一月 一分类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 1 绪论 在生活中,目标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和精力,并标明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 1.1 需要分类学 一个教学目标的示例:“描述历史和文化影响与文化选择之间的联系”。产生如下问题: ?什么联系? ?什么影响? ?什么选择? ?描述是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怎样帮助我们教得更好,怎样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分类学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用来清晰的描绘目标是什么。同时,就像建筑图纸中所使用的标准图标、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语言)一样,在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中起到标准表述语言的作用。 1.2 分类学应用 增强对分类学的理解,怎样才能帮助我们?教师传统上经常被教育、教学、学习问题所困扰。主要有四个最重要的组织问题: (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问题) (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教学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信息?(评估问题)(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 2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和争论问题 2.1 目标的结构 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陈述,行为类别指意

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

目标的陈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 ?动词,描述我们意欲实现的认知过程(行动)。 ?名词,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内容)。 2.2 目标的具体性 克拉斯沃尔和佩尼鉴别了三种具体性水平: 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3 目标不是什么 不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或评估混淆: ?目标描述结果――希望的结果,希望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 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确定和实施教学目标,除了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功能,还应了解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几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便从中得到借鉴。 1.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简介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知识: 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理解: 是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运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综合:是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评价:是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知道”,以后的五个层次都是智力技能。“知道”只要求对信息作简单的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而以后的五种智力技能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阐明学习目标应反映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小学教学目标分类 由于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确定科学正确而又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就有必要对小学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分类。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里就针对国内外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分类的着眼点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布卢姆(R.M.Bloom)从1948年开始和他的一些同事对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将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对指导当代教学目标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建立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是:教育的原则(各种教学目标类别应能反映教师对学习者行为所作的区分)、逻辑的原则(目标分类要编制得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心理的原则(分类应与目前已知的有关心理学原则与理论保持一致)、中心的原则(分类应是一种纯描述的体系,态度中心地表述每一种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布卢姆认为贯穿于教学目标分类系统中始终如一的一条主线是对意识水平的衡量尺度,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目标的分类,克拉斯和尔(David Krathwool)和哈罗(Anita Harrow)分别于1964年1972年提出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分类,他们提出的各个领域的目标又可细分为若干层次.其主要分类结果如下表(表2-1): 加涅(Gagne.R.M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于1965年发表了《学习的条件》一书。他认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教学活动所要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结果可分为五种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具体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它们表述出来),智慧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如进行阅读、写作、计算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能力,如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等内部过程的能力),动作技能(指由一套规则支配的学习者的肌肉协调的习得能力,如写字、跑步、做体操、弹琴、打字等能力),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如爱听音乐、和蔼待人、爱国等)。他将智慧技能又分为五个层次(亚类),由简到复杂分别是:鉴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如下表(表2-2):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一、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

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J.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将三种分类法分别做一简介,以便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加以选择和综合运用。第一个是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的七级。(1)感知。指运用感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具体应用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塞缪尔·布鲁姆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毕生的突出贡献。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分类学),包涵认知、情感和技能领域的知识。 一、认知领域 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中,布鲁姆和大卫·克拉斯沃尔合作撰写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目标分成六个阶层,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是最低的阶层,评价是最高的阶层。 2001年修订版将教育目标分成两个维度: (一)知识内容维度:将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类。各领域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认知过程维度:学生的认知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次。学生学习每一类知识都有可能经历认知过程的若干维度。因此布鲁姆设计了分类表(如下表所示),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可以将自己确定的教学填写到分类表中,以便清晰认知自己的教学究竟在培养学生的哪个方面。 二、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内化。 修改后的分类可以帮助教学设计者和教师编写和修改学习目标。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在努力解决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四个基本问题分别是:

1.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学习问题) 2.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教学问 题) 3.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 (测评问题) 4.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一致性问题) 教学中利用目标分类学可有助于教师思考这四个基本的问题。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J.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将三种分类法分别做一简介,以便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加以选择和综合运用。 第一个是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的七级。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与加涅学习内容分类法

附三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与加涅学习内容分类法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由于布卢姆分类法所具有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可描述、可分析性,得到课程编制者及评价专家的爱好。但基于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忽略了学习主体内部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因此注重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的布鲁姆理分类方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具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性。 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 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 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布卢姆的分类理论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与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图式理论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由简单到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进行。但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确定性,由简到繁、由下层到上层的教学理念已经充分暴露出其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