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制备技术复习总结

材料制备技术复习总结
材料制备技术复习总结

冶金分类

1)火法冶金

矿石准备→冶炼→精炼

工艺特点: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大

主要方法:提炼冶金氯化冶金喷射冶金真空冶金

2)湿法冶金

浸取→固-液分离→溶液富集→提取金属

工艺特点:环境友好、对矿石要求低、效率低、周期长

主要浸取方法:酸浸碱浸氨浸氰化物浸取有机溶剂浸取

3)电冶金——与火法冶金类似,利用电能提取金属.

主要方法:电热熔炼水溶液电解熔盐电解

1.2 生铁的冶炼

1. 现代生铁冶炼方法

高炉炼铁法:焦炭为能源基础

非高炉炼铁法:煤、燃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基础

铁矿石的选矿与烧结

(1)选矿——利用矿物性质(如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物理选矿(重选磁选电选)浮游选矿(据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颗粒表面的浸湿性等)差异)化学选矿其他选矿

(2)烧结,就是将精矿粉、富矿粉(小于8mm)与配入的熔剂粉(小于3mm的石灰石粉和白云石粉)和燃料粉(焦粉或无烟煤粉)组成混合料,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水,在烧结车上烧结成多孔蜂窝状的烧结矿的过程。

2、熔剂

作用:形成低熔点易流动的炉渣、脱S(碱性熔剂)

种类:

碱性铁矿中脉石为酸性氧化物,包括:石灰石、白云石、石灰

酸性铁矿中脉石为碱性氧化物,主要为:SiO2

中性高Al熔剂,主要为:含Al2O3高的铁矿

熔剂的质量要求

①碱性氧化物含量(CaO+MgO≥52%)

概念:石灰石有效熔剂性CaO(有效)=CaO(石灰石)-R×SiO2(石灰石)

②S、P↓S(0.01~0.08%),P(0.001~0.03%)

③减少CaCO3入炉:

原因:a.高温分解吸热b.CO2会冲淡CO浓度造成焦比K增加。

3、燃料——焦炭

三、高炉本体

由耐火材料砌筑成竖式圆筒形,外有钢板炉壳加固密封,内嵌冷却设备保护。

炉缸、炉腹、炉腰、炉身和炉喉五个部分,该容积总和为它的有效容积。

四、高炉冶炼基本原理

(一)高炉还原过程

(1)块状带:矿焦保持装料时的分层状态,与布料形式及粒度有关,占总体积60%±(200~1100℃)

主要反应:水分蒸发;结晶水分解;除CaCO3外的其它MCO3分解;间接还原;碳素沉积反应(2CO=C+CO2)(2)软熔带:矿石层开始熔化与焦碳层交互排列,焦碳层也称“焦窗”形状受煤气流分布与布料影响,可分为正V型,倒V型,W型

主要反应:Fe的直接还原;Fe的渗碳;CaCO3分解;吸收S(焦碳中的S向渣、金、气三相分布);贝波反应:C+CO2=2CO (3)滴落带:主要由焦碳床组成,熔融状态的渣铁穿越焦碳床

主要反应:Fe、Mn、Si、P、Cr的直接还原,Fe的渗C

(4)回旋区:C在鼓风作用下一面做回旋运动一面燃烧,是高炉热量发源地(C不完全燃烧),高炉唯一的氧化区域。(5)炉缸区:渣铁分层存在,焦碳浸泡其中

主要反应:渣铁间脱S,Si、Mn等元素氧化还原

2.铁的间接还原与直接还原

(1)间接还原:用CO、H2为还原剂还原铁的氧化物,产物无CO2、H2O的还原反应。

特点:放热反应,反应可逆

(2)直接还原:用C作为还原剂,最终气体产物为CO的还原反应。

特点:强吸热反应,反应不可逆

(3)直接、间接还原区域划分:取决于焦碳的反应性

低温区<800℃基本为间接还原;中温区800~1100℃共存;高温区>1100℃全部为直接还原

3.非铁元素的还原

(1)Mn的还原:还原特点:间接还原放热大,使炉顶温度↑;直接还原吸热大,使焦比↑

控制Mn还原的手段:提高炉缸温度,但会使Mn的挥发损失↑;提高炉渣R;生铁中保持一定[Si]

(2)Si的还原:Si还原的特点:大量吸热,全部直接还原

控制Si 还原的因素:提高炉缸温度利于Si 的还原;↓炉渣R利于Si的还原

(3)P的还原P100%还原入铁,只有原料控P

(4)含Ti矿的冶炼固熔体使炉渣粘稠

(二)造渣与脱S

1.造渣的概念与作用

概念:根据脉石、焦碳灰份组成及数量,选择适当的熔剂,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炉渣。

作用:(1)促进或抑制某些化学反应(2)保护炉墙(高炉长寿)

2.造渣过程

(1)初渣:由软化前沿至熔化前沿生成

生矿:成分不均匀,软熔区间大操作困难

酸性烧结矿:成分较均匀,但初渣为酸性

碱性烧结矿:成分可预定,存在一定CaO,流动性好

(2)中间渣:初渣向下温度升高,(FeO)被还原,并吸收CaO,R↑

(3)终渣:主要成分:(SiO2)+(Al2O3)+(CaO)+(MgO)>95%,(FeO)<1%

3.脱S

降低生铁[S]途径:①降低S负荷(降低焦碳S含量)②气化脱S(一定值)③适宜的渣量

提高炉渣脱S能力的因素:①↑温度②↑还原气氛③↑R

(三)风口前C的燃烧

意义:(1)提供热量80%(2)提供还原剂(3)影响炉料下降

五、高炉冶炼产品

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炉渣和高炉煤气为副产品。

非高炉炼铁

非高炉炼铁的特点:不使用焦炭;反应温度与还原程度关系与高炉法明显不同;

非高炉法钢铁厂投资少、周期短、灵活性强、适应性强;

目前规模较小、方法多、未形成强势流程,处于完善研究及发展中。

(1)直接还原法

以气体燃料、液体燃料或非焦煤为能源,在铁矿石(或铁团块)呈固态的软化温度以下进行还原获得金属铁的方法。由于还原温度低,产品呈多孔低密度海绵状结构,含碳低、未排除脉石杂质的金属铁产品,称直接还原铁(DRI),或称海绵铁。

(2)熔融还原法

以非焦煤为能源,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进行铁氧化物还原,渣铁能完全分离,得到类似高炉的含碳铁水,其目的在于不使用焦炭。

一步法-Dored法:是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矿石还原熔炼的全过程;

优缺点: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实际应用中存在能耗高及高FeO渣严重侵蚀炉衬的难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

二步法-KR法(COREX法):将熔融还原过程分为固相预还原及熔态终还原并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完成;

优点:改善了能量利用,降低了渣中FeO浓度。

转炉系统

转炉本体

炉底:分截锥型和球冠型;

炉帽:为截椎型,减少喷溅及热损失;

炉身:采用圆柱形;

副枪用于了解吹炼过程某一时刻成分与温度,实现动态控制。由枪身及探头组成,钢液由探头侧面小孔流入样杯。可测温、取样、定碳、测定熔池高度。

铜在炉渣中的损失:

化学损失:包括铜硫化物的溶解和铜的氧化物与溶剂或脉石发生造渣反应所引起的铜损失。

机械夹杂损失:主要是冰铜悬浮物、金属夹杂物和未来得及澄清分离的低相液滴。

冰铜的吹炼

是将粗铜中的这些杂质尽量除去,为下一步的电解精炼提供合格的铜阳极板。

黄铜的铸造性能

①流动性好

②收缩大,易形成缩孔。应采用顺序凝固加冒口补缩。

③铜易形成Cu2O夹杂物。

熔炼时加入硼砂、玻璃作熔剂,覆盖在合金液面上,可隔离空气,防止氧化;黄铜中的锌元素是良好的脱氧剂,锌的蒸发可把铜液中的杂质带出而排除。熔剂层可减少锌的过量蒸发损失。

锡青铜(Cu-Sn):

机械性能,致密性均比黄铜差;结晶间隔大,流动性差,产生缩孔,但易产生显微缩松。对轴承等零件,有利于储润滑油,提高耐磨性。当厚度不大时,采用同时凝固,可细化晶粒,使缩松均匀分布。锡青铜很容易被氧化。熔炼时,在加入熔剂隔离空气的同时,还要加入磷进行脱氧。

铝青铜:

是以铝和铜为主要成为的合金。用铝代锡可节省锡资源,降低成本,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损,耐大气、海水、有机酸腐蚀的性能。铝青铜的收缩大,缩孔倾向大,铸造工艺上多采用顺序凝固加冒口补缩的方案。

比重轻镁(1.74) 铝(2.70) 铁(7.87);

比强度和比刚度比铝、钢高;

良好的阻尼减震性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

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良好的机加工性能;

废料易回收重复使用;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工程材料

快速凝固技术

问题的提出:常规铸造合金会出现晶粒粗大、偏析严重、铸造性能不好等严重缺陷。

定义:快速凝固是指采用急冷技术或深过冷技术获得很高的凝固前沿推进速率的凝固过程。

冷却条件冷却速率/(K·S -1)组织特征

工业冷却速率砂型铸件和铸锭10-3---100平衡条件的晶粒组织,如粗树枝晶,共晶和其他结构。

中等冷却速率薄带,模铸件,普通雾化

粉末

100---103

精细显微结构,如细树枝晶,共晶和其他结

构。

快速凝固雾化细粉、喷雾沉积、电

子束或激光玻璃化处理

103---106

特殊显微结构,如扩大固溶度,微晶结构,

亚稳结晶相,非晶结构。

非平衡凝固的现象

1、偏析形成倾向减小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溶质的分配因数将偏离平衡,其趋势是不论溶质分配系数k>1还是k<1,实际溶质分配因数总是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大趋近于1 ,偏析倾向减小。

2、非平衡相的形成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平衡相的析出可能被抑制,析出非平衡的亚稳相。

3、凝固组织细化大的冷却速率不仅可以细化枝晶,而且由于形核速率的增大而使晶粒细化。随着冷却镀铝的增大,晶粒尺寸减小,获得微晶,乃至纳米晶。

4、微观凝固组织的变化在凝固过程中,冷却速率的变化会对凝固组织产生影响,当达到绝对稳定的凝固条件时,可获得无偏析的凝固组织。除此之外,大冷却速率还可以使析出相的结构发生变化。随合金类型与成分的变化,相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冷却速率下可获得不同的组织。

5、形成非晶态组织当冷却速率极高(凝固条件适当)时,结晶过程将被完全抑制,获得非晶态的固体。

快速凝固产品的结构特点

1. 凝固速度快,溶质产生非平衡分配,是无溶质分配的凝固,无偏析或少偏析,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增加,凝固形成了平面、无偏析的等轴晶。

2. 形成微晶或纳米晶,溶质元素固溶度增大,形成新相和亚稳相。

3. 形成非晶组织。

4. 形成准晶组织。

快速凝固产品的性能特点及产品特征

1. 快速凝固合金组织细化和均匀化,具有很好的的晶界强化与韧化、微畴强化与韧化作用,合金的强度、韧性和延展性得到改善。

2. 快速凝固合金固溶度扩大,形成新相或亚稳相起到强化和韧化的作用,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耐腐蚀性得到改善。

3. 快速凝固产品仅限于粉末、线材和薄带等二维以下形态。

实现快速凝固的工艺途径

动力学途径——急冷凝固技术提高凝固时的冷速,使熔体凝固时间极短。

热力学途径——大过冷技术设法提供近似均匀形核条件。

急冷凝固技术减少单位时间内金属凝固时的熔化潜热;提高凝固过程中的传热速度。

急冷快速凝固:通过提高熔体凝固时的传热速率从而提高凝固时的冷却速率,使熔体形核时间极短,来不及在平衡熔点附近凝固而只能在远离平衡熔点的较低温度凝固,因而具有很大的凝固过冷度和凝固速率。

分为:雾化技术模冷技术表面熔化及沉积技术(需要在课本上具体看)

大过冷快速凝固技术见课本

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是以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为原料,通过成形、烧结或热成形制成金属制品或材料的一种冶金工艺技术。粉末冶金生产工艺与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类似,因此人们又常常称粉末冶金方法为“金属陶瓷法”。粉末冶金的特点:

1)某些特殊性能材料的唯一制造方法;

2)可直接制出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的零件,是少甚至无切削生产工艺;

3)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4)制品强度较低;

5)流动性较差,形状受限制;

6)压制成形的压强较高,制品尺寸较小;

7)压模成本较高。

粉末冶金基础

粉末冶金的主要工序有粉末制备、粉末预处理、成形、烧结及后处理等。

2.粉末的物理性能

1)颗粒形状:由粉末的生产方法决定,同时也与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排列的结晶几何学因素有关;决定粉末工艺性能。

2)粒度组成:指不同粒度的颗粒占全部粉末的百分含量,又称粒度分布。

3)粉末比表面:指每克粉末所具有的总表面积,通常用cm2/g或m2/g表示。

3.粉末的工艺性能

粉末的工艺性能用粉末的松装密度、流动性、压缩性与成形性来表征。

1)松装密度是指粉末试样自然地充填规定的容器时,单位体积内粉末的质量,单位为g/cm3。

2)流动性是50g粉末从标准的流速漏斗流出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50g,其倒数是单位时间内流出粉末的重量,俗称为流速。

3)压缩性代表粉末在压制过程中被压紧的能力,通常以在规定单位压力下粉末的压坯密度表示。

4)成形性是指粉末压制后,压坯保持既定形状的能力,通常用粉末得以成形所需的最小单位压制力表示或用压坯强度来表示。

粉末的制备

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有:氧化物还原法、电解法、热离解法、球磨法、涡旋研磨法、雾化法。

粉末的成形

成形的目的是制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压坯。粉末冶金常用的成形方法如下所示。模压成形是最基本方法。

成形分为加压成型和无压成型

无压成型:松装烧结粉浆浇注

加压成型:模压热压等静压轧制离心挤压爆炸成形

1.粉末预处理:粉末退火,筛分,混合,制粒,加润滑剂等。

粉末的预先退火可使氧化物还原,降低碳和其他杂质的含量,提高粉末的纯度;同时,还能消除粉末的加工硬化、稳定粉末的晶体结构。

筛分的目的在于把颗粒大小不同的原始粉末进行分级。

混合一般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粉末混合均匀的过程。混合可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

制粒是将小颗粒的粉末制成大颗粒或团粒的工序,以此来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2.压制成形

度、强度的压坯。

粉末的压缩过程一般采用压坯密度——成形压力曲线来表示,压坯密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滑动阶段:在压力作用下粉末颗粒发生相对位移,填充孔隙,压坯密度随压力增加而急剧增

加;二是粉末体出现压缩阻力,即使再加压其孔隙度不能再减少,密度不随压力增高而明显

变化;三是当压力超过粉末颗粒的临界压力时,粉末颗粒开始变形,从而使其密度又随压力

增高而增加。

为了改善压坯密度的不均匀性,一般采取以下措施:(密度不均匀的形式)

1)减小摩擦力:模具内壁上涂抹润滑油或采用内壁更光洁的模具;

2)采用双向压制以改善压坯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3)模具设计时尽量降低高径比。

烧结

烧结是将压坯按一定的规范加热到规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使压坯获得一定的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工序。

烧结机理:粉末的表面能大,结构缺陷多,处于活性状态的原子也多,它们力图把本身的能量降低。将压坯加热到高温,为粉末原子所储存的能量释放创造了条件,由此引起粉末物质的迁移,使粉末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孔隙减少,密度增高,强度增加,形成了烧结。

固相烧结:烧结发生在低于其组成成分熔点的温度,如普通铁基粉末冶金轴承烧结。

液相烧结:烧结发生在两种组成成分熔点之间。如硬质合金与金属陶瓷制品的烧结。液相烧结时,在液相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颗粒相互靠紧,故烧结速度快、制品强度高。

烧结时的影响因素: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大气环境,粉末材料、颗粒尺寸及形状、表面特性以及压制压力等。

后处理

后处理的方法按其目的不同,有以下几种:

1)为提高制件的物理及力学性能,方法有:复压、复烧、浸油、热锻与热复压、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2)为改善制件表面的耐腐蚀性,方法有:水蒸气处理、磷化处理、电镀等。 3)为提高制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方法有:精整、机械加工等。

4)熔渗处理,它是将低熔点金属或合金渗入到多孔烧结制作的孔隙中去,以增加烧结件密度、强度、塑性或冲击韧度。

粉末冶金模具

根据用途可分为:压模、精整模、复压模、锻模、挤压模、热压模、等静压模、粉浆浇铸模、松装烧结模等。 按制作材料又可分为:钢模、硬质合金模、石墨模、塑料橡皮模和石膏模等。

单向压模在压制过程中,相对于阴模运动的只有一个模冲,或是上模冲或是下模冲。如图5-7是压制轴套类压坯的单向手动压模,其基本组成部分有阴模、上模冲、下模冲和芯杆。一般只用来生产高度不大(高径比H/D <1)、形状简单的零件 。

双向压制的特点是:上下模冲相对阴模都有移动,模腔内粉末体受到两个方向的压缩,或下模冲固定不动,由上模冲和阴模对着下模冲做不同距离的移动,实现双向压制。

摩擦芯杆压模压制特点:芯杆和上模冲同速同向对着固定的阴模和下模冲移动压缩粉末体,或者是阴模和上模冲同速同向对着固定的芯杆和下模冲运动压缩粉末体。一般用于压制较长的薄壁套类零件的压坯。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简介

5.3.1 硬质合金

1.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

1)具有很高的常温硬度(69~81HRC ),高的热硬性(可达900~10000C),优良的耐磨性。 2)具有高的抗压强度(可达6000 MPa ),但抗弯强度较低; 3)良好的耐蚀性(抗大气、酸、碱等)和抗氧化性; 4)线膨胀系数小

2.切削加工用硬质合金分类、分组代号

P 适用于加工长切屑的黑色金属,以蓝色作标志;

M 适于加工长切屑或短切屑的黑色金属和有色全属,以黄色作标志; K 适于加工短切屑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以红色作标志。 3.硬质合金的应用

1)用作刀具材料。硬质合金作刀具材料的用量最大,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等;

2)用作模具材料。用硬质合金作模具主要是指冷作模,如冷拉模、冷冲模、冷挤模和冷镦模等; 3)用作量具及耐磨零件。如千分尺、块规、塞规等

粉末冶金制品结构工艺性

5.4.1 考虑压制困难性及简化模具

零件的内、外螺纹、倒锥度、与压制方向垂直的孔、槽等均不能直接压制出

中与压制方向垂直的退刀槽需改第二个图

粉冶材料 铁基制品 铜基制品 硬质合金 不锈钢 磁性材料 (F e -N i -C 0) 钨、铝、钒 烧结温度℃ 1050~2000 700~ 900 1350 ~1550 1250 1200 1700 ~3300

烧结气氛

发生炉煤气,分解氨

分解氨,发生炉煤气

真空、氢

氢、真空

应在模具上做出垫块(图5-11b)

5.4.2 考虑脱模困难性

在压坯脱模过程中,压坯上的一些薄弱部位有可能在上述切应力作用下发生毁坏。所以零件在结构上应尽可能避免薄壁、深而窄的槽、锐边、小而薄的凸台等形状。

5.4.3 考虑粉末均匀填充及压坯密度

密度均匀是压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压制薄壁或截面上厚度差异较大的压坯时,装粉不易均匀,薄壁和尖角处难于充填粉末,引起压坯密度很不均匀,烧结时易发生变形或开裂。

压坯的最小壁厚取决于零件尺寸。一般偏心孔零件最薄处壁厚t≥1mm(图5-15a所示)。设计圆柱体空心件最小壁厚规定为1.2mm;实际设计中,壁厚t与高度H有关,一般取H/t<20(图5-15b)。

考虑壁厚均匀的改进

零件结构带有尖角时,不利于装粉、密度不易均匀、且模具制造困难、寿命低,宜将尖角改为圆弧

5.4.4 考虑压模强度及寿命

主要应考虑压模结构上一些薄弱部位易在压制高压下损坏。例如,机械加工中极易加工的倒角,在粉末冶金压制时,成了模具的薄弱部位(尖角)而极易在压制时损坏(图5-16a所示),宜改成图5-16b所示结构。

粉末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5.5.1 粉末制备

1. 快速冷凝技术

2.机械合金化

3.自蔓延高温合成SHS

4.气体雾化制粉

5.5.2 成形

1.粉末注射成形

2.喷射沉积

3.大气压力固结

4.温压技术

5.流动温压工艺

5.5.3 烧结

1. 电场活化烧结

2. 等离子体活化烧结

3. 微波烧结

4. 低温烧结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总结填空 1.过冷奥氏体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型相变)。 2.碳钢淬火要得到马氏体组织,其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 3.珠光体型的组织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工件淬火后需立即回火处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越低)。 5.共析成分的液态铁碳合金缓慢冷却得到的平衡组织是P(铁碳相图) 6.表征材料表面局部区域内抵抗变形能力的指标为(硬度)。 7.下列原子结合键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饱和性的是(共价键)。 8.下面哪个不属于大多数金属具有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9.面心立方结构晶胞中原子数个数是( 4 )。 10.如图1所示的位错环中,属于刃型位错的是()。 11.A为右螺旋位错,B为左螺旋位 错,C为正刃位错,D为负刃位错, E为混合位错。 判断方法是根据柏氏矢量与位错线 所形成的角度,图中位错环所标的 方向为位错线的规定方向,柏氏矢 量垂直于位错的是刃型位错,然后 将柏氏矢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与位错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的为负,叫做顺正逆负。柏氏矢量与位错方向平行的是螺型位错,方向相同的为右螺,方向相反为左螺,这叫做顺右逆左。除ABCD四点之外位错环上其他任意一点均是混合位错。 12.固体材料中物质传输的方式为(扩散)。液态是对流。 13.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14.由一种成分的液相同时凝固生成两种不同成分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 15.共析包晶 16.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为(铁素体)。 17.钢铁材料的热加工通常需要加热到(奥氏体)相区。 18.成分三角形中标出了O材料的成分点( )。三元相图 19.白铜是以(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 20.45钢和40Cr钢比较,45钢的(淬透性低(合金),淬硬性高(含碳量))。 21.金属塑性变形方式的是(滑移)。孪生 22.高分子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决定了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性能。 23.在置换型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扩散速率的差异引起的标记面漂移现象称为柯肯达耳效应。 24.为减少铸造缺陷,铸造合金需要熔点低、流动性好,因此一般选择共晶点附近的合金。 25.根据相律,对于三元合金,最大的平衡相数为4个。 26.调质处理是淬火+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27.材料塑性常用断后伸长率和断后收缩率两个指标表示。

(完整word版)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构形式。 ●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的质量。 ●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1000 1?='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关键指标。 ●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 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 级配参数: ?? ???分率。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 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 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 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 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 前的最大承载能力。 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 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 10. 11.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 种硬度。 12.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13.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 为疲劳断裂。 14.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 最大应力。

熔点。 16.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 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 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17.体心立方晶格:α-Fe 、鉻(Cr)、钼(Mo)、钨(W)。 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 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 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 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 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 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 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 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 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 24.同一液态金属,冷却速度愈大,过冷度也愈大。 25.浇注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高熔点、溶解度的金属或合金, 当其结构与液态金属的晶体结构相似时使形核率大大提高,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这种方法称为变质处理。 26.液态金属结晶后获得具有一定晶格结构的晶体,高温状态下的 晶体,在冷却过程中晶格结构法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又称重结晶。 27.一种金属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称为同素异构性。 28.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导致固溶体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的下降,称为固溶强化。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塑形变形: 2、滑移:晶体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特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的平移滑动。滑移后再晶体表面留下滑移台阶,且晶体滑移是不均匀的。 3、滑移带:单晶体进行塑性变形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抛光表面有许多线条,称为滑移带。 4、滑移线:组成滑移带的相互平行的小台阶。 5、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表示晶体滑移是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方向。滑移系越多,晶体的塑形越好。 6、单滑移:当只有一组滑移系处于最有利的取向时,分切应力最大,便进行单系滑移。 7、多滑移:至少有两组滑移系的分切应力同时达到临界值,同时或交替进行滑移的过程。 8、交滑移:至少两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这种滑移叫交滑移。(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滑移带\最易发生交滑移的是体心立方晶体\纯螺旋位错) 9、孪生变形: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一定的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的切变所产生的变形。(相邻晶面的相对位移量相等) 10、孪晶:孪生后,均匀切变区的取向发生改变,与未切变区构成镜面对称,形成孪晶。 11、晶体的孪晶面和孪生方向:体心,{112}【111】,面心立方{111}【112-】,密排六方{101-2} 【1-011】。 12、软取向,硬取向:分切应力最大时次取向是软取向;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时,晶体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13、几何软化、硬化:在拉伸时,随着晶体的取向的变化,滑移面的法向与外力轴的夹角越来越远离45度时滑移变得困难的这种现象是几个硬化;当夹角越来愈接近45度,使滑移越来越容易进行的现象叫做几何软化。 14、细晶强化:晶体中,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为细晶强化。也能改善晶体的塑形和韧性。 15、固熔强化:当合金由单相固熔体构成时,随熔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大大提高,表现为强度,硬度的不断增加,塑性、韧性的不断下降,的这种现象称为固熔强化。(单相) 16、(多相)沉淀强化、时效强化:相变热处理 17、(多相)弥散强化:粉末冶金 18、纤维组织:随变形量的增加,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扁平晶粒,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一不能分辨而成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称为纤维组织。 19、带状组织:当金属中组织不均匀,如有枝晶偏析或夹杂物时,塑性变形会使这些区域伸长,在热加工后或随后的热处理中会出现带状组织。 20、变形织构:多晶体材料中,岁变形度的增加,多晶体中原先取向的各个晶粒发生转动,从而使取向趋于一致,形成择优取向。丝织构【***】平行于线轴,板织构{***}【***】平行于扎制方向。 21、制耳:用有织构的扎制板材深冲成型零件时,将会因为板材各方向变形能不同,使深冲出来工件边缘不齐,壁厚不均的现象。 22、应变硬化、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作用:变形均匀,均衡负载,增加安全性,提高强度 23、冷拉:试样在拉断前卸载,或因试样因被拉断二自动卸载,则拉伸中产生的大变形除少量可恢复外,大部分变形将保留下来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材料(期末复习)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主题)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 ①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P14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①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 ②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 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 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应。” 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P32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否认导致形而上学) 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否认导致唯心主义) 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P32 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5.意识的能动作用P56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铸造C081 张云龙 一、名词解释 1、空间点阵:由周围环境相同的阵点在空间排列的三维列阵称为空间点阵。 2、晶体结构:由实际原子、离子、分子或各种原子集团,按一定规律的具体排列方式称为 晶体结构,或称为晶体点阵。 3、晶格常数:(为了便于分析晶体中的粒子排列,可以从晶体的点阵中取一个具有代表性 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基本单元,称为晶胞。)晶格常数就是指晶胞的边长。 4、晶向指数:(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上结点的任一直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阵列在 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为了确定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向指数。 5、晶面指数:(在晶格中,由结点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为 了确定晶面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 6、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7、配位数:每个原子周围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8、致密度:计算单位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比值称为致密度。 9、各向异性:晶体的某些物理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数值,此为晶体的各向 异性。 10、晶体缺陷:通常把晶体中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出现不完整性的区域称为晶体缺陷。 11、点缺陷:在三维方向上尺寸都有很小的缺陷。 12、线缺陷: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一个尺寸上尺寸较大的缺陷。(指各种类型的位错, 是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13、面缺陷: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令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的缺陷。 14、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垂直的位错。 15、螺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平行的位错。 16、混合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而成任意角度的位错。 17、位错的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称为位错的滑移。 18、位错的攀移:刃型位错在正应力的作用下,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 19、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的模等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单位位错。 20、部分位错:柏氏矢量的模小于该晶向上原子的间距的位错则为部分位错。 21、扩展位错:两个肖克莱部分位错中间夹一层错,这样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22、肖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完整晶体区的交线。 23、弗克莱部分位错:层错区与右半部分完整晶体之间的边界。 24、上坡扩散:扩散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偏析或形成第二相的扩散。 25、下坡扩散: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而导致成分均匀的扩散。 26、原子扩散:扩散中只形成固溶体而无其它新相形成的扩散。 27、反应扩散:扩散中有新相形成的扩散。 28、自扩散:在均匀的固溶体或纯金属中原子的扩散,此种扩散不伴有浓度的变化。 29、互扩散:在不均匀的固溶体中异类原子的相对扩散,此种扩散伴有浓度的变化。 30、体扩散:通过均匀介质的扩散。 31、扩散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流量。

工程材料复习笔记汇总

塑形是金属材料进行塑形加工的必要条件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塑形变形曲线图 硬度 布式HBS)洛式(HRC)维式(HV) 布式硬度压痕法直径为D的 钢球或硬质合金球 钢球HBS<450 HBS HBW>450HBW 缺点1 只能测量原材料毛坯半成品 2繁琐不方便 优点精确 洛式硬度 金刚石锥体压头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硬钢球 HRC淬火钢硬度测量20 - 67 HRA表面高硬度材料70-85 HRB硬度较低材料25-100 >50HRC耐磨 在25HRC左右HRC≈10HBS 维式硬度最精确的测定 金刚石四棱锥压头 适用于做过表面处理的材料如镀层淬层渗层 1 硬度实验非破坏性实验 2可根据硬度估计材料近似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3硬度与工艺之间也有一定关联可做加工工艺参考 冲击韧性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断裂韧性带微裂纹的材料或零件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

第二章工程材料结构 一·金属的结构 原子排列有序为晶体 1 结构有序 2 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异向性 3 有固定熔点 固体远程有序液体远程无序近程有序气体近程无序 合金 伪各异向性表现为各同向性 1体心立方晶格BCC晶格 α-Fe912℃以下 2面心立方晶格FCC晶格 74%致密度912℃以上γ-Fe Al Cu Ni Au Ag,Pb 3密排六方晶格 镁锌铍Cd 晶体缺陷 1点缺陷 原子确实置换原子间隙原子 晶格畸变晶体总能量升高提高材料硬度 2线缺陷 各种类型的位错 位错密度与材料强度曲线图 从图中可知更多位错或更少位错都能提高材料强度但一般提高材料强度方式都是造成更多位错而不是更少位错

面缺陷有晶界和亚晶界 晶界对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使金属的强度升高 这是晶界的主要特征晶粒越细晶界面积越大金属强度越好晶粒越细金属塑形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增加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单位体积内的晶粒数目越多晶粒细化 2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中加入细小变质剂是形核率增加而使核长大速率减小 3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增加结晶动力使枝晶破碎也间接增加形核核心 金属相结构 1固溶体 金属固态下组元间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塑形变形更加困难增强了金属的强度与硬度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2金属化合物 3间隙化合物 由过渡元素与碳氮氢硼等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间隙相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半径之比小于0.59形成简单晶格的间隙化合物间隙相有金属特征极高的熔点和硬度非常稳定 间隙相可提高金属的强度热强性红硬性和耐磨性因此间隙相是高合金刚和硬质合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机械混合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混合 合金的结晶 枝晶偏析 冷却速度过快原子来不及扩散导致先后结晶的固溶体成分差异导致晶体内部成分不均匀的现象严重降低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常采用扩散退火来消除 *铁碳合金 1纯铁含铁量在99.8%-99.9%熔点1538 2铁碳合金基本相组织 1铁素体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化合物称为铁素体符号F晶格间隙小溶碳量小所以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 2奥氏体碳溶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符号A,溶碳能力好强度硬度低塑形良好是高温压力加工的理想组织 3渗碳体硬度很高塑韧性几乎为零是强化相一种金属化合物

道路工程材料复习总结

真实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单体真实体积(含开口闭口孔隙)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 孔隙率: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和占岩石式样总体积的百分比。吸水率:在规定条件下试件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试件质量之比。 饱和吸水率:在强制条件下试件最大吸水质量与烘干试件质量之比。 单轴抗压强度:将石料制成规定的标准试件经保水处理后在单轴受压并按规定加载条件下达到极限破坏时的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耐久性:在承受干湿冻融等环境条件,交通条件的变化而不老化不劣化的抵抗能力。 表观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单体单位表观体积(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矿物实体的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的质量。 压碎值:集料在连续增加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磨光值:反映集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 冲击值:反映集料抵抗多次连续重复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磨耗值:反映集料抵抗车轮撞击及磨耗的能力 集料的级配:集料中个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 水化:块状生石灰与谁相遇后迅速崩解成高度分散的氢氧化钙细粒并放出大量热量。 过烧:由于加水过慢水量过少而消解速度比较快时已经消化的石灰颗粒生成氢氧化钙包裹住没有消化的石灰使其不易消化的现象。 过冷:由于加水速度过快或水量过多而消化速度又比较慢时,则发热量较少水温过低,使其未消化颗粒增加的现象。 硬化包括:干燥硬化(滞留在空隙中的水产生毛细管压力,形成附加强度,氢氧化钙在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产生结晶强度)和碳酸化(在有水的条件下,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晶体) 水泥按水硬性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 按性质用途分: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铝 主要矿物组成及特性: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遇水反应速度快。水化热高,对早期和晚期的强度其主要作用。硅酸二钙遇水反应较慢水化热低,主要对后期强度起作用,耐化学腐蚀性和干缩性好铝酸三钙遇水反应最快水化热最高,对早期强度有一定作用,耐化学腐蚀性差,干缩性大铁铝酸四钙对水泥抗折强度有重要作用,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好,干缩性小 水化过程:诱导前期:迅速水化放出大量热量;诱导期:水化反应相对减弱,放热速度显著降低;加速期:水化反应重新加快,出现第二个放热高峰;减速期:在硅酸三钙周围形成水化物微结构层阻碍水化反应,水化速度降低;稳定期:形成密实结构,水化速度降低,水泥石强度增大;水泥凝结硬化:随时间推移水泥浆逐渐失去塑性形成坚硬水泥石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初始反应期,诱导期,凝结期,硬化期 技术性质:氧化镁: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含量不宜超过0.5%;三氧化硫:引起水泥石体积膨胀,不宜超过3.5%;烧失量:指的是水泥在一定温度时间内加热后烧失的数量;不溶物:会影响到水泥的活性 碱:与某些集料反应使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含量不宜超过0.6% 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越细则与水接触面积越大,水化速度越大,早期强度越高,但过细会导致硬化后收缩变形大,水泥石发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加。 标准稠度:用标准法维卡仪测定,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6mm 加减1mm时的稠度,而此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体积安定性:反应水泥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变形的均匀程度。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水泥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量 技术标准:凡是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均为废品,凡是细度,烧失量,终凝时间和混合财掺量超过最大限度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均为不合格产品。废品严禁使用。 水泥石的腐蚀:淡水腐蚀,硫酸盐腐蚀,镁盐腐蚀和碳酸盐腐蚀。腐蚀的防止:选用硅酸二钙含量低的水泥,可提高耐淡水侵蚀能力。选用铝酸三钙含量低的水泥,可提高抗硫酸盐侵蚀能力。选用掺混合材的水泥,可提高水泥石抗腐蚀能力。在施工中合理选择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提高其密实度以减少腐蚀。在混凝土表面敷设一层耐腐性强且不透水的保护层。 其他水泥: 道路水泥:抗折强度好,耐磨性好,干缩性好,抗冲击性好,适用于道路路面,机场跑道,城市广场等。可减少裂缝磨耗病害,延长使用寿命。 三组分分析法:油份,树脂,沥青质 四组分析法: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胶质 化学组分对其性质的影响 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越高,针入度值越小,稠度越大,软化点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材料的性能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误差小,数据稳定。 缺点:压痕大,不能用于太薄件、成品件及比压头还硬的材料。 适于测量退火、正火、调质钢, 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硬度少于450HB)。 2、洛氏硬度 HRA用于测量高硬度材料, 如硬质合金、表淬层和渗碳层。 HRB用于测量低硬度材料, 如有色金属和退火、正火钢等。 HRC用于测量中等硬度材料,如调质钢、淬火钢等。 洛氏硬度的优点:操作简便,压痕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测量结果分散度大。 3、维氏硬度 维氏硬度所用载荷小,压痕浅,适用于测量零件表面的薄硬化层、镀层及薄片材料的硬度,载荷可调范围大,对软硬材料都适用。 4、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用磨损量来表示。 分类有黏着磨损(咬合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 5、接触疲劳:(滚动轴承、齿轮)经接触压应力的反复长期作用后引起的一种表面疲劳剥落损坏的现象。 6、蠕变:恒温、恒应力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发生缓慢塑变的现象。 7、应力强度因子:描述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强度的指标。 第三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1、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的规则排列的方式为晶体结构。为便于描述晶体结构,把每个原子抽象成一个点,把这些点用假想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晶格中每个点称为结点,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成为晶面。 由任意两个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组成晶格的最小几何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晶胞的棱边长度、棱边夹角称为晶格常数。 ①体心立方晶格 晶格常数用边长a表示,原子半径为√3a/4,每个晶胞包含的原子数为1/8×8+1=2(个)。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钼、铬等。 ②面心立方晶格 原子半径为√2a/4,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1/8×8+1/2×6=4(个) 典型金属(金、银、铝、铜等)。 ③密排六方晶格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原子数为为12×1/6+2*1/2+3=6(个)。 典型金属锌等。 2、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紧密程度及不同晶面间距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向上原子结合力也不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力学间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此特性称为各向异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工程热力学复习总结

1、例题 例1:有一容积为23 m 的气罐(内有空气,参数为1bar ,20℃)与表压力为17bar 的20℃的压缩空气管道连接,缓慢充气达到平衡(定温)。求:1.此时罐中空气的质量 2.充气过程中气罐散出的热量 3.不可逆充气引起的熵产(大气压1bar ,20℃) 解:充气前1p =1bar 1T =20℃ 质量1m ,充气后2p =0p =17bar 2T =1T =20℃ 质量 2m ①2m = 22RgT V P =1 2RgT V P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Q=E ?+?-)(12)(12τm m d e d e +tot W E ?=u ?=2u -1u =22u m -11u m ; ?-) (12)(12τm m d e d e =00dm u ?-τ =in m u 0=)(120m m u --; tot W =in m -00V p =)(1200m m P V --; 得:Q=22u m -11u m )(120m m u --)(1200m m P V --=22u m -11u m )(120m m h -- 由缓慢充气知为定温过程,1u =2u =0V C 1T ; 0h =0P C 0T ; Q=)(12m m -0V C 1T -)(12m m -0P C 0T =)(12m m -0V C (1T -0γ0T )=(2p -1p )V ) 1(010 01--γγT T T ③S ?=g f S S ++ ?-) (21)(21τ m m d S d S =2m 2S -1m 1S ; f S = T Q ; ?-) (21)(21τ m m d S d S =in S )(12m m -; g S =(2m 2S -1m 1S )-in S )(12m m --0T Q =2m (2S -in S )+1m (in S -1S )-0 T Q ; S ?=2S -1S =P C 12ln T T -g R 1 2ln p p ; g S =2m (P C in T T 2ln -g R in p p 2ln )+1m (P C 1ln T T in -g R 1ln p p in )-0 T Q ; g L S T E 0= 例2:1mol 理想气体2o ,在(T ,V )状态下,1S ,1Ω,绝热自由膨胀后体积增加到2V ,此时2S ,2Ω。 解:①2 1256ln .73/V V nR nRln J K S ===? (n=1mol); S ?=K 1 2ln ΩΩ=nRln2=Kln A nN 2;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1.材料强度是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工程上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3.弹性模量即引起单位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卸载,试样的变形不能全部消失,将保留一部分残余成形,这种不恢复的参与变形,成为塑性变形。 5.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能称为塑性。 6.抗拉强度是试样保持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极限应力,即材料被拉断前的最大承载能力。 7.。发生塑性变形而力不增加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8.硬度是指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其他硬物体压入的能力,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9.硬度是检验材料性能是否合格的基本依据之一。 10.

11.布氏硬度最硬,洛氏硬度小于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小于前面两种硬度。 12.冲击韧性:在冲击试验中,试样上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 13.当交变载荷的值远远低于其屈服强度是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14.疲劳度是指材料在无限多次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会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文档资料Word . 15.原子在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16.晶格:表示金属内部原子排列规律的抽象的空间格子。 晶面:晶格中各种方位的原子面。 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几何单元。 17.体心立方晶格:α-Fe 、鉻(Cr)、钼(Mo)、钨(W)。 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银(Ag)、镍(Ni)、金(Au)。 密排六方晶格:镁(Mg)、锌(Zn)、铍(Be)、镉(Cd)。18.点缺陷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的缺陷,如: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 19.线缺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外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呈线状分布,其具体形式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20.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较大,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如晶界和亚晶界。 21.原子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规则排列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过程由形成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阶段组成。 22.纯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3.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其差值称为过冷度ΔT,即ΔT=Tm﹣Tn。

土木工程材料 知识点总结材料版

1. 弹性模量:用E 表示。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对应的应变的比值。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越强 2. 韧性: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产生一定变形而不致破坏的性质。 3. 耐水性: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表示方法——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K R = f b /f g 软化系数大于0.8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对于经常位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得低于0.85;对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所用的材料,软化系数不宜小于0.75 4.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方式——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绝热性能就越好。影响导热性的因素:材料的表观密度越小,其孔隙率越大,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越差。由于水与冰的导热系数较空气大,当材料受潮或受冻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大,导致材料保温隔热方式变差。所以隔热材料要注意防潮防冻。 5. 建筑石膏的化学分子式:β-CaSO 4˙?H 2O 石膏水化硬化后的化学成分:CaSO 4˙2H 2O 6. 高强石膏与建筑石膏相比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需水量小,硬化体的强度高。这是由于高强石膏为α型半水石膏,建筑石膏为β型半水石膏。β型半水石膏结晶较差,常为细小的纤维状或片状聚集体,比表面积较大;α型半水石膏结晶完整,常是短柱状,晶粒较粗大,聚集体的比表面积较小。 7. 石灰的熟化,是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熟石灰的过程。特点: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热,体积增大1~2.5倍。应用:石灰使用时,一般要变成石灰膏再使用。CaO+H 2O Ca(OH)2+64kJ 8. 伏:为消除过火石灰对工程的危害,将生石灰和水放在储灰池中存放15天以上,使过火灰充分熟化这个过程叫沉伏。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保持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发生碳化。 9. 石灰的凝结硬化过程:(1)干燥结晶硬化:石灰浆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因游离水分逐渐蒸发或被砌体吸收,浆体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过饱和而结晶析出,产生强度并具有胶结性(2)碳化硬化:氢化氧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生成碳酸钙晶体,称为碳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灰浆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表面上生成的CaCO 3膜层将阻碍CO 2的进一步渗入,同时也阻碍了部水蒸气的蒸发,使氢氧化钙结晶作用也进行的缓慢。碳化硬化是一个由表及里,速度相当缓慢的过程。 O H n CaCO O nH CO OH Ca 23222)1()(++=++ 10. 水化热: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水化热的利与弊:高水化热的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是非常不利的。这是由于水泥水化释放的热量在混凝土中释放的非常缓慢,混凝土表面与部因温差过大而导致温差应力,混凝土受拉而开裂破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选着低热水泥。在混凝土冬期施工时,水化热却有利于水泥的凝结,硬化和防止混凝土受冻) 11. 硅酸盐水泥水化后的主要水化产物及其相对含量:水化硅酸钙(C-S-H ),水化铁酸钙(CFH ),水化铝酸钙(C 3AH 6),水化硫铝酸钙(Aft 与AFm )和氢氧化钙(CH )。C-S-H 占70%CH 占20% Aft 与AFm 占7%

《道路工程材料》期末重点总结--考试重点

第一章沙石材料 依据岩石中氧化硅的含量将石料分成碱性石料<52%(钙质)、中性石料52%~65%、酸性石料>65%(硅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 密度:1、真实密度: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2、毛体积密度: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质量。 孔隙率:岩石空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n=1-毛体积密度/真实密度) 吸水性: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含水率:岩石含水率指岩石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可间接反映岩石中孔隙多少以及致密度。岩石的抗压强度: 1、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采用饱水状态下的岩石立方体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来评估岩石的强度。路用与建筑地基:50m m±2mm桥用:70mm±2mm(R=岩石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岩石试件的受力截面积) 2、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1.岩石自身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空隙构造,含水状态2.试验条件,试件形状、大小、加工精度,加荷速度。 岩石的耐久性: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1、抗冻性实验法:评估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经历规定数次的冻融循环后抵抗破坏的能力。质量损失率.冻融系数,一般认为质量损失率<2%,抗冻系数>75%,为抗冻性能好。 2、坚固性实验法:岩石试样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后,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敌降低的性能。L[试验质量损失率=(实验前烘干质量-试验后烘干质量)/实验前烘干质量]。 集料:集料按照粗细程度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尺寸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尺寸大于4.75mm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人工砂、天然砂及石屑;在水泥混泥土中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人工砂、天然砂。 集料的物理性质: 1、集料密度: 表观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实体质量/(矿质实体体积+闭口空隙体积) 表干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集料的表干质量(矿质实体质量+吸入开后孔隙水质量)/实体体积+开闭口孔隙体积。 堆积密度:ρ=集料颗粒矿质实体的质量/(实质体积+堆积孔隙体积+开闭口孔隙体积) 2、空隙率:空隙率反映了集料的颗粒间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 颗粒形状:蛋圆形,棱角型,针状,片状 集料含泥量:指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粗集料泥块的含量:是指粗集料中原尺寸大于4.75mm(细集料大于1.18mm),但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2.36mm(砂中0.6mm)的颗粒含量。砂当量用于测定细集料中所含黏性土和杂质含量,判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对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矿粉,细砂与泥土加以区别 粗集料力学性质1.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组建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M1-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的细料质量。2磨耗率是指粗集料抵抗摩擦、撞击的能力,是集料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M2试验后在1.7mm筛上洗净烘干的试样质量。3石料磨光值愈高,表示其抗滑性能愈好。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集料磨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 名词解释: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费米能级、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肖脱基缺陷、弗仑克尔缺陷、稳态扩散、扩散通量、同素异构转变、结构弛豫、自由度、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原子中电子的空间位置和能量 1、电子的统计形态法描述四个量子数 n, 第一量子数n:决定体系的能量 l, 第二量子数l:决定体系角动量和电子几率分布的空间对称性 m l, 第三量子数m l:决定体系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 m s, 第四量子数m s: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l/2,-l/2 2、电子分布遵从的基本原理: (1)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即同一原子中,最多只能有两个电子处于同样能量状态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n=1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n=2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中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按能级高低而分层分布,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级依s、p、d、f的次序增大。 (3)洪特规则:简并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结合方式 基本结合: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化学键合

派生结合: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物理键合 基本结合: 1. 离子键合 离子键:原子核释放最外层电子变成的正离子与接收其放出电子而变成的负离子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库仑引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典型的离子化合物有NaCl、MgCl2等。 特点: ①电子束缚在离子中; ②正负离子吸引,达到静电平衡,电场引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产生密堆积,取决于 正负离子的电荷数和正负离子的相对大小。 ③构成三维整体-晶体结构; ④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 2. 共价键合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最外层电子的键合。典型的例子有H2、O2、F2、SiC等。 特点: ①两个原子共享最外层电子对; ②两原子相应轨道上的电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③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电子云最大重叠,一共价键仅两个电子。 3. 金属键合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游离电子用库仑引力将原子结合到一起的键合。即各原子都贡献出其价电子而变成外层为八电子的金属正离子,所贡献出来的价电子为所有金属原子(正离子)所共用,金属晶体的结合力就是价电子集体(自由电子气)与金属正离子间的静电引力。特点: ①由正离子排列成有序晶格; ②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释放,在晶格中随机、自由、无规则运动,无方向性; ③原子最外层有空轨道或未配对电子,既容易得到电子,又容易失去电子; 价电子不是紧密结合在离子芯上,键能低,具有范性形变 4. 混合键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