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以拙政园为例》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木之美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通过其“色香形质”达到其造景和审美功能。

关键词:林木、色、香、形、质

正文:

园林的艺术构成,除了建筑,山水之外,还离不开植物。传为王维所写的《山水论》就说:“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韩拙《山水纯全集》也说:“山以林木为衣,以草木为毛发。”苏州园林,作为文人山水写意园林,同样需要花草林木为“衣衫”,为“毛发”……就“园林”二字来说,也离不开“林”字的组合。否则,山岭峰石就会变成童山秃岭,池面岸际就会空无一物,建筑物就无以掩映,园内就会缺少最重要的绿色调子……何况,植物不但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而且能满足人包括审美欣赏在内的心理需要。

苏州园林里,植物不但是必要的勾景题材,而且可以用来建构主题,其过程可以表现为对植物及其色、香、形、姿、质的栽培、培育、修剪、集中、概括、提炼乃至咏诗、拟对、题构……也就是从物质上到精神上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美化。

下面主要就以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之“色香形质”。

(一)色

园林里有了花,色彩就丰富了,姹紫嫣红,粉白鹅黄,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何况它们还点缀在苍翠欲滴的绿叶丛间,晶莹的露珠正在闪光……

拙政园的春天,玉兰堂庭院里的玉兰,繁花点缀在疏枝上,如羊脂白玉雕刻而成,它们亭亭玉立,素容生辉;海棠春坞庭院里的海棠,在姣瘦的树梢上,红艳点点枝头,婀娜娇媚,色韵俱佳,给这里带来了融融春光;在绣绮亭附近,硕大的牡丹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红的,真是“浅深红白宜相间”,它们在绿叶的扶持下,容光焕发,分外鲜艳。夏天,拙政园几处荷池里,红裳翠盖,娇艳欲滴,色夺歌人睑,香乱舞衣风。在秋天,北面山上有待霜亭。旁有橘、枫若干本,须待霜重而色欲浓,美欲甚。寒冬来临,这里雪香云蔚亭又可踏雪赏梅……(二)香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而人们对于香的感觉,则远不如色彩的感觉。其实,闻香也是一种享受。英国哲人培根在《说花园》中,就强调“闻香底至乐”,认为“在空气中花香底来去是类似音乐底奏鸣的”。是的,就说苏州拙政园的历史,也是与花香氤氲相伴随的。明代文徵明的《拙政园图咏·繁香坞》,就有“淑气熏蒸百和香”之句……今天,拙政园还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秫香馆、雪香云蔚亭诸胜,引导人们去领略荷花清馥的远香,梅花浮动的暗香……去享受音乐奏鸣般的“闻香底至乐”。(三)形(姿)与质

所谓“形”,就是花木的形状、姿态之美,它既可指单株,也可指群体;既可指同一花木的孤植、群植,又可指不同花木的混植。

所谓“质”,就是花木的内在品性,主要就是它的比德之美。例如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此外,古树名木之美,因为古木千百年来,顶峰傲霜,经磨历劫,但自身品性不改,老而弥坚,不畏凋残,风骨凛然,其德性远胜于一般的岁寒三友(当然古木也包括古松、古梅),然而人们讲园林花木的寓意象征——德性的善,品性的美,往往把古木撇除在外,这是不公正的。

这里先说花木的德性品质。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有暗香疏影的梅,兰雪堂有高雅幽芳的兰,倚玉轩有节节向上的竹,环秀山庄补秋舫有野逸傲霜的菊,网师园“看松读画”轩有四季常青的松,拙政园远香堂有香远益清的荷,“海棠春坞”有风韵娇艳的海棠……它们除了色香形姿而外,无不具有德操品性之美。

再说古木。在苏州园林里,一些古木往往也是“质”、“德”与“形”、“姿”合而为一的。下面拟结合花木特别是古木的“质”来品赏其形式、姿态之美。

苏州园林中花木的形姿之美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在《拙政园诸园寄深眷》中说得极其简明扼要,他指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他拈出“画意”二字,可谓一针见血。联系苏州园林的花木实际,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树冠的参差不齐,树枝的丰富多姿,树群的俯仰各态……也就是一切均富于画意,这就是苏州园林花木重姿态的要求。

还需补充的是,园林是一种历史文化存在,因而与名人有关而又饶有形姿画意的古木更为宝贵。如拙政园文徵明手植古藤,不仅是古木,而且是名木。由古藤惊虬拗怒,蛟龙藤挪的姿态美,联想起文徵明古风高洁的人格美,隔世相望,不禁肃然起敬。这古藤,不仅有审美价值,而且有文物价值,应该是它是活的文物。如果它一旦失去了自然生命,其文物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曹林娣.凝固的诗·苏州园林.上海三联书店,2001.

[3]陈从周.说园 .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金学智.苏州园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7]计成.园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