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

20xx年,有幸,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在教书育人的漫漫长途中,得出一点体会,如下:

书的海洋要用心去品味,这是一种修养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冲击教书的舞台,不被

外界花花绿绿所迷惑,没有静下心来是行不通的。

静下心来教书,就会静下心来备课,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内容,静下心来吸收各种和自

己有关的学科知识,静下心来教书,也就会静下心来读书。

教师只要在静下心来备课的基础上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虽然我们不能说,备好课了就一定能上好课,但是没有认真备课是绝对上不好课的。试想

白天上班时间在办公室里只顾着聊天,谈论各种流行元素,诸如时尚服装、化妆品等,晚

上出去潇洒潇洒:KK歌、蹦蹦迪等,从而使自己体力严重透支,以致第二天上班萎靡不振,这样的老师静得下心来备课吗?静得下心来教书吗?

一些人之所以静不下心来、潜不下心来,是因为他们仅把教育当成手段而非目的,当

成一时之“饭碗”而非一生之事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老师就是老师,不是“老板”;学校就是学校,不是“学店”。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就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说过,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当把它当

成手段。如果把教育当成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他认为,学校一旦成了“学店”,

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远行的”。

潜下心来才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潜下心来才会具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教师从选择教师职业伊始,就要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

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

作为。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

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的境地。教师应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

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基于这样的高品味精神境界的信念,教师才能支撑起

乐业、敬业的精神。也只有拥有这样的精神,才可能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从而树立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德观念。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体、最深远的教育。粉笔黑板见证着教师的清苦,三尺讲

台容不下半点虚浮。身为教师,当不以名喜、不为利悲,不浮不飘、不急不躁,不畏攀登

之艰、不畏攻坚之苦。只有静下心来备课、教课、批作业,耐心地与每个孩子对话,潜下

心来研究学问、总结规律,才能品尝到教书育人的真正乐趣,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其次,应创造有利于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环境。少一些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

指标考核、评比表彰,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在思想上尊重教师、工作上支持教师、

生活上关心教师,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静心教书、潜

心育人的人受重用,让争名于朝、逐利于市的人没市场。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更要真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者,必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真情、真心、真诚”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说,师爱是人类超凡

脱俗的大爱,凝结着师者尚的情感,是教师灵魂的凝聚。老师要用爱心去呵护,用诚心去

感化,用真心去教育孩子,爱在细微处,于细微之处显真情。

“爱在左,责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

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老人的一席话永远生长在我的内心深处,激励着自己默默前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

心来育人。在“静”中,在“潜”中,使学生有尊严、有爱心、有责任地成长,教师也能

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彼此的生命价值共同得以提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

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教师师

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榜样

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

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

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

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

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

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从教育的过程看,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

想品德的高尚、智能发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养分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

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成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就

是社会的规范、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们不仅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榜样,甚至模仿

其言行举止。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

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

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也正

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对教师道德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

会增强修养师德的自觉性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崇高、极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教书育人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项神圣使命。一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

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不管他自觉不自觉,都在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自觉地做,

育人的效果会更大、更好、更显著;不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不那么明显。因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

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谆谆善诱的作用。这就是说,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师要自觉地、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当然,他们讲的育人必须

是符合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

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

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

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

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

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

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

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

道德的重要标准。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

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

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

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教书是育人的前提,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

的过程。所谓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是不存在的。”作为一个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奋战xx余

年的“老兵”,xxx大学教授xxx如是说。可谓一语中的,这句话鲜明地道出了教学过程

中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与育人即该如此。

一、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

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

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

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

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树立教师与学生

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