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名师优质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名师优质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名师优质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一说服

言语说服学生改变自己的态度是教师常用的方式之一。但说服也是有技巧的,如:

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研究表明,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即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提供正反两方面论据比较容易改变态度。教师要想说服低年级学生,主要应提供正面论据。如果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学生不产生相反的观点,则只提出正面的观点和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肯定的态度。如果再提出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则会引起学生对反面材料的兴趣,不利于形成积极的态度。而如果学生本来就有反面的观点,则教师应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并用充分的论据证明反面的观点和材料是错误的。

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

教师的说服,有些是以理服人而有些是以情动人,研究表明说服内容的情感因素对态度的改变容易受到立竿见影的效

果,但这种影响往往不能持久。而说服内容的荔枝因素则容易产生长期的说服效果。另外学生成熟度的制约也会影响说服的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容易发生影响;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充分说理,逻辑性强些才好。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的说服会引起学生的恐惧情绪,这种情绪有助于学生改变一些比较简单的态度,但不利于改变比较复杂的态度,这时候应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就能最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态度。

逐步提高要求

这是说当学生本人的态度与教师的说服的差距小时,他的态度容易改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目标时,应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较低的目标,达到此目标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目标,使说服者与被说服者的态度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促进学生态度的改变。反之则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二、利用群体规定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做的实验显示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会有助于学生态度的改变。因为

经成员讨论的规定,使成员承担了执行的责任,这样的规定对学生会产生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随学生觉察到群体内意见一致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所以,如果教师期望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肯定是有益的。

一般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过程包括七个阶段。如果学生态度改变未成功,教师只能强调计划有缺陷,应鼓励学生再从第四阶段开始,制定出一个新的程序来,直至态度改变。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时个体处于一定的地位上并产生与此地位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在实际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如我让一位对外语并不感兴趣、学习消极被动的学生担任外语科代表,而他逐渐产生与外语科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外语学习显得比原来格外认真和努力,外语成绩也出现显著进步。

四、价值观辨析

德育论文: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伊宁市二十六小熊永静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事事有人操心,时时有人呵护。有时甚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然而一旦遇到困难,遭到打击,便不能承受,总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可以这样说,现今的孩子们都在缺失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树立远大志向。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我将学生的志向分为远期、中期、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为小学六年里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你将以什么样的成绩跨入初中。中期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你要做到哪几点,你要取得哪些成绩,并且集中起来写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所谓“三年目标”早知道,以此不断激励学生。近期目标是学生每月制定近期测验考评时应该达到的等第或名次,使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二、进行知识教育 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定期利用班会课时间,找来有关心理学方面通俗易懂的读物,找出有关意志章节的内容以及生动的事例,带领学生学习并结合班级

工作中在这方面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奋斗目标和一份自我锻练计划,让学生在行动中加深理解。 三、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我对教室地上的一个粉笔头,一个小纸片,作业中错的一个符号都不放过,进行严肃认真的教育并和锻练自己意志联系起来,遇到学生有了哪怕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积极克服小困维之小胜利,就能逐步培养起人的克服大困难的大胜利。 四、注意因人而异憗 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常优柔寡断草率决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五、严格制度纪律 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爱护、关心、了解、体贴学生,知道他的困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江口小学茅善东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今后社会要求的人?这是困扰每一位家长的很现实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家长孝敬老人,孩子才可能孝敬你;自己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孩子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使孩子有好的品质,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应注意到这一点。譬如,要求他把大的水果拿给小朋友,自己吃最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等。上学后,我们又要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性。 新世纪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观念、情感和行为层面的发展与上一代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产生了种种困惑,而首先的困惑是不了解今天孩子心理的变化。于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父母的威信越来越低;在这样的困惑教育下,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离家出走屡见不鲜,违法犯罪比例直线上升,自杀现象此起彼伏。 要解决以上的困惑、问题,首要的是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素养,更新家教观念。一句话,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地学习,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庭中有较丰富的学习材料,能提供给大人和孩子学习,而且能做到学习材料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家庭中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 我们认为,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确保"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在家庭中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入优先。 首先,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这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一点的也可以是客厅或各自的卧室。要在学习场所创设必要的学习条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学习时间。要想使孩子成长为爱学习的好孩子,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学校附近的“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对学生的诱惑力最大。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缺乏全面、深刻的分析能力,对那些诸如“坦克大战”、“挖地雷”、网上聊天、黄色网站等充满好奇,我们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和正确引导。 (三)学校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的不当,也是间接造成学生不良品行的原因之一。如有的教师管教不管导,狠抓智育,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工作不深入;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教育方法不适当,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有的教师对品行不良学生睁一眼闭一眼,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家长等有关方面联系,或一推了之…… 二、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良品行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把违反纪律视为“英雄行为”,把敢打群架等同于“勇敢”,偷别人的东西为“杀富济贫”。搞恶作剧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是心理因素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如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细微处入手 ——培养合格孩子做合格家长 xxxx 孩子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父母的骄傲,承载着父母太多的希望和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父母的良好愿望。同时,从孩子出生到成人,也开始了为人父母的漫漫教子之路。孩子首先接受的教育是父母的教育。正如人们所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传统教育学派的赫尔巴特认为: 道德教育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一切教育都应围绕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进行。 而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父母应该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导师。这给我们教育孩子以很多的启示,因此,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我们是在扎扎实实推行素质教育,除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外,我们也很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在小学阶段,我们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事实上,目前,孩子的成长让人满意: 是学校的文明学生和特长生、是永川市“十佳思想品德优秀个人”获得者,是重庆市四星级雏鹰奖章获得者。 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认为大人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作用就显得非常的关键。下面就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做法摘录如下: 一、教孩子说话算数,信守诺言。在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

说话诚实,讲信用;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事实上就是“契约社会”,“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要求孩子对人诚实,重信守诺。既是对孩子进行品格培养,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为此,我们与孩子约定: 如果他做了错事隐瞒不报或说了谎话,我们将视情节轻重取消他一周或一个月的自由安排时间,如果他主动告诉大人,我们对他所犯的错误不进行追究。作为家长,我们与孩子如此约定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二是孩子犯了什么错,作为大人 一定要知道,这有利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且我们家长也做到说话算数。 记得孩子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回家说要买资料,结果将钱拿去买了动画游戏卡,后来,我提出看看他买的资料,事情自然就露了馅,没话说,作为他说谎所付出的代价是: 卡片全部没收,所花销的钱在他的零花钱中一一扣除,接连两周他的自由活动时间就交由我给他安排了。另一次,是学校课间休息,他在教室和走廊上和同学打闹,把自己的手也擦破了皮,还被罚扫了地。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他主动谈了被罚扫地的原因,我们听后,给他指出在教室和走廊上追玩打闹的弊端: 既影响他人,又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信守承诺,只是提醒他今后玩耍时要注意选择场地和时间,并未对他再进行惩罚。之后、我们一直信守相互之间的约定,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交流非常平等,孩子对大人没有畏惧心理,将发生的事情可以坦然地告诉家长,到现在,孩子在学校的大小事情都愿回家对我们说,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更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事实上,在日积月累中,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自自然然的就形成了。 二、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方面,要从细小的事情或偶然事件入手。特别是不好的行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放过,否则会错失教育良机。记得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孩子到了能够辨别对错、好坏、美丑的年龄,是孩子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悉心教育和培养。那么,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培养孩子那些良好的品格,又如何培养呢?我给大家一些建议,供参考。 1、纠正说谎,培养诚实。 孩子说谎,是家长最关注、最担心、纠正最多的事,但在纠正孩子说谎的方法上,要注意在发现孩子说谎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喝斥,甚至打骂。因为,这些方法会导致孩子为了自我保护,或发泄对家长的不满,更加变着法儿的说谎。最好的办法是要先问清孩子说谎的根由,鼓励孩子说真话,然后再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在这我可以说一件我说服儿子不要说谎的事。一次我发现家里门帘上烧了个洞,先问老公:“门帘上的洞是你抽烟烧的吧?”“我没有啊!”老公理直气壮地说。听老公这么一说,我一下子意识到是儿子干的,这时儿子低着头,目光躲闪,怯懦地嘟囔着:“也不是我。”看到儿子这样,我把儿子拉到跟前,抚摸着他的头说:“宝贝,妈妈跟你说,一个人犯了错误,承认了,改掉了,就没错误了。如果犯了错误还说谎,那就是两个错误了,一个是做的错事,另一个是说谎。宝贝是想把错误去掉,还是想犯两个错误?”儿子听了后,仰起头,望着我歉疚地说:“妈妈、对不起,那门帘上的洞是我玩火柴时不小心烧的。”儿子承认了错误,我高兴地对他说:“宝贝,你勇敢地说出了实话,妈妈真高兴,门帘破了没关系,妈妈补上就好了。”儿子见我没责怪他,亲昵地对我说:“妈妈真好,以后我再也不说谎了。”儿子说到做到,直到现在诚实也是他最优秀的品格之一。另外,要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还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谁、不喜欢谁,不论是对还是错,都应让孩子自由表达,然后因势利导,以避免孩子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2、言传身教,培养礼貌 礼貌是与人沟通应有的态度,你的态度好与否,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方面,主要应该做好两点:一是家长要率先垂范,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礼貌的教育与培养;二是从生活细节入手,教孩子养成礼貌的习惯。如,教孩子早上醒来和爸爸、妈妈说:“早上好”,爸爸、妈妈上班说:“再见”,吃饭和吃东西的时候先让长辈,然后再吃。带孩子外出或走访亲友时,教孩子见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等等。另外,要让孩子明白,衣着整洁、举止斯文,注意倾听别人讲话,去小朋友家轻声敲门、尊敬父母和师长等,也都是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3、经历体验,培养爱心 爱心是善良的体现。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孩子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助人为乐的喜悦。首先,为孩子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别人;其次,家长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孩子体验助人之乐。例如,带孩子外出,看见小朋友摔倒,让孩子主动去搀扶;把自己的文具分给生活困难的小朋友使用等;遇到有捐助的社会公益活动时,先给孩子讲清楚什么是公益活动,为什么要开展公益活动等,然后让孩子亲自选择自己的书籍、玩具、衣物捐给贫困的儿童。让孩子参与这类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爱心,还可以使孩子认识社会的不同层面,同时也可增进亲子关系。 4、激励表扬,培养上进 积极进取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也是家长对孩子的热切希望。在培养孩子积极进取方面,主要应该注意给与孩子适时、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以防孩子养成依赖和怯懦心理。例如,孩子喜欢画画,说长大要当个小画家。这说明,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对未来有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是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充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品德是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 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品德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1.直觉的道德情感 2.想像的道德情感。 3.伦理的道德情感。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9岁以下儿童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青年人处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处于后习俗水平。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关键年龄在9岁。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2.认同 3.内化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2.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水平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 体现。然而毫无疑问的,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空前快速的经济发展阶段,而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所不匹配的道德修养滑坡也慢慢体现出来,前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温家宝就曾经在其就职期间的一次讲话中直指“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并由此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即使至今依旧有层出不穷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等恶性囤积居奇以获暴利事件;而“小悦悦”,“跌倒老人扶不起”,“捞尸人挟尸要价”等恶性道德事件更是屡屡挑战社会道德伦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当今社会道德显现出异常脆弱的一面,正因如此,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无论是思想、道德还是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不够丰富,思想也不够成熟。他们可能会存在对将来的迷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希望,另一方面又缺乏与之相匹的勤奋刻苦、勇攀高峰以及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通过学校和前辈的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修正、自我调节、完善自己。 就高校方面而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设立是必不可少的,这无论

是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还是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获得对真、善、美的心灵启迪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引入市场经济进行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西方文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道德思想中存在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不可抵制的传入中国,并且由于现代媒体传播技术的加强,使得这种腐朽错误的思想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学生更是最为直接的“受污染者”。09年9月一日,有记者采访刚入学的广州小学学生,广州小学的入学年龄是6岁,有一个6岁的孩子说长大要做贪官,而其原因是贪官可以有很多东西,该段视屏引来很多关注,6岁儿童都受到这样思想的污染,很难想象青年大学生沾染这种物质主义的可能性,更难想象持有这种思想的人在社会普及会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就我国的传统道德品质修养而言,毫无疑问的,我国的传统道德修养是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准绳。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论在儒家还是道家学说中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传统道德修养的传承来看,古人把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为人处事的准则,流传并且教育后代,产生一种通用的准则来规范自己,衡量别人,而这种准则则慢慢形成了后世的传统道德标准。这种确定下来的标准,绝大多数都是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的,甚至就现代人而言是非常空缺的。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接受、传承这些教育。明白这些道理,不是把他们当作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弃。

品德与生活理论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2、1983年国际消费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 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4、(真实性)和(教育性)是教学情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5.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6、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和(学习结果)。 10、从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和《敢于承认错误的乔治.华盛顿》中,你知道了(有错就改、诚实的可贵) 11、水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生活废气弃物)(化肥、农药)等。 12、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尤其是残疾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有(张海迪)(霍金)(贝多芬)等。 13、交通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我们所在的地方常使用(公路运输)。 14、发票是购物凭证,是我们享受商家提供售后服务的凭据。 15、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16、每种传媒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合理运用,就能使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课程标准修订中,非常重视突出课程的导向性,以下四个选项哪个不符合要求?( d ) A.面向所有学生,推进素质教育。 B.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视传承优秀文化。 D.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强调教师引导学习。 2、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a b d)的过程。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真实体验生活 B.主动参与生活 C.还原生活 D.创造生活 3、为了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教师应能够? ( a b c d )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缩小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 B.教学目标不宜过高,并能准确反映课程目标要求。 C.依据教科书把握课程标准,实施课程内容。 D.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双基培养。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b c )。 (最少选1项,最多选4项) A.实践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生活性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以下选项中正确的组合是(a)。 A.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C.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行为与习惯。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b)。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程D.生活课程 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d)。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7.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b )。 A.110B.122 C.119D.120 8、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a)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发展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c )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 C.傣族 D.蒙古族 10.“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c)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 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 11、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a)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内容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班级:三年级 活动名称讲文明促新风——争做“内外兼修”的当代小学生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文明公约,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纪要 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自主、自律、自觉意识为目标。以有利于指导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识,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将养成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办好校园广播站,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学校宣传栏、各班板报和四个“栏”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对自己的诸多好处,对自己日常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善,逐渐养成了自省自律的好习惯。不作出违反校校纪校规,自觉学习和遵守校规。

家校共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中的作用

家校共育在培养孩子良好品德中的作用 霖霖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他每天都会给老师带来麻烦,不是同学告他的状,就是别的家长要求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他。教室里他的位子下面最脏,就像班里的第二个垃圾桶。他每天穿着校服,就像一个蝙蝠侠。当老师走进教室时,看见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总是他。他的脑子比较聪明,可是由于学习不认真,成绩总是不理想。遇到上面的这些情况,老师总是耐心跟他谈话,告诉他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可是收效不大。 霖霖的家长也是个比较关心孩子的人,他向老师介绍了孩子在家的一些行为。如:霖霖在家写作业磨磨蹭蹭,注意力除了看动画片外很难集中;他经常撒谎,心里有事也不跟家长交流;他自己该做的事情却让家长替他做,家长让他做的事情,他总是不同意。老师也把刘斌在学校表现出的不良习惯跟家长做了介绍。如:他经常跟同学打架;同学不在教室时,乱动同学的东西;他不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场所不讲卫生,随便撕纸,扔纸……家长听了老师的介绍,也认为他的孩子确实存在这些毛病,决定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 通过与家长交流,我们一起讨论分析了霖霖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今后对其进行教育的措施。

首先,我们认为今后家长与老师要多联系、多沟通,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决定在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这段时间,老师与家长每周至少见一次面,并经常通过电话或书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交流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 第二,我们向孩子的家长提出了一个建议:家长和老师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做孩子学习的榜样。例如:带孩子外出乘车时,大人主动排队上车;在车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大人主动伸出援助的手,给孩子做出示范;在公共场所,看见地上有废纸主动捡起来。为了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我们家长和老师也要为孩子做出榜样。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 第三,针对孩子的礼貌和自理问题,我们想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让孩子帮忙做事情时,他不干,可以先给他记下这一“账”,等到他要求家长帮他做事情时,告诉他,帮助是相互的,他不同意,家长也可以不同意。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让他体验一下别人的感受。 第四,对于他的学习,我们首先让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学习目标,各个任课教师也都制定了具体的帮带计划。我们还要让他明白,学习是学生的份内工作,家长照顾孩子也是份内的工作,家长与老师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

2015教育心理学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2015教育心理学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复习要点】 一、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1、呈现证据注意点 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当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该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当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2、说服注意点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这样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品德理论 社会学习主要指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儿童品德的发展既依赖于儿童的内部条件,也同强化、榜样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中替代强化或替代惩罚是非常重要的。 2、呈现榜样注意点 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榜样行为示范的方式 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真人真事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

(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全部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良好的品行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则令不行”,正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行的体现。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培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的表述.这一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目标之一。 诚然,良好的品行是为人之本,众之所瞩。但品行不良学生虽属少数,如不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则既不利于对他们自身的帮助和挽救,又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甚至还可能危及社会安定. 学生的不良品行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以下在此作一些试探的分析。 一、学生品行不良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 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父母的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优越感、自我中心、自私、专横、懒散、依赖等消极性特点;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会使子女感到家庭中没有温暖,或养成“乖巧”的行为反应;家长缺乏表率,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如有些家长整天沉醉在麻将、扑克、赌博之中,沉迷于吃、喝、玩、乐之时。殊不知,天真无邪的儿童此时正在受到腐蚀,心灵正在受到无情的创伤。此种种原因极易使儿童的心灵、行为受到诱惑和影响,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引起性格变异,导致品行不良,做出种种令人吃惊的不良后果。 (二)社会方面 社会主义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行健康成长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不能低估。学校附近的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 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都是“行为场”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 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

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 深远。因此,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_态度与品德

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1)如何理解态度与品德,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理解: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如某教师虽然对调皮的学生有排斥、回避的行为,便并不一定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则是由态度决定的。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一般情况下,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二、品德的实质和结构: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核心部分)、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行为三个方面。 2)态度VS. 品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实质相同,结构也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可加定义)。 区别: (1)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品德不良。 (2)价值的内化程序不同。态度的内化水平由低到高: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其中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总之,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所以不作严格区分。 3)简述品德VS. 道德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道德的特征: (1)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2)道德的社会共同性。主要表现:①适应全社会各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简单的共同生活准则。②同一社会中各个阶级间所共有的道德准则或道德观念习俗。 (3)道德的阶级性 (4)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2、品德的特征: (1)形成的后天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1]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军辉中心小学张伟华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为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为宝鸡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成为未来环境保护者,显得尤为重要。现谈谈自己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活动生疑,提出问题 创新能力是在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悟和体验中不断培养成的,不是先验预设的,也不是任何外界灌输的。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把学生的直接感知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心灵感应”,从而形成感悟和认知。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的垃圾常见不鲜、塑料袋随风飞舞。在一次义务大扫除活动后,同学们对清理街道两旁白色垃圾议论纷纷:是谁在乱扔垃圾?我们为什么要捡这些垃圾?垃圾对我们有哪些危害?我意识到这正是培养学生环境

意识的一个有利时机。结合数学课课《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我决定开展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自主探究,提高认识 新课程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活动不是要把现成的知识、行为能力和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研究的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帮助他们运用调查、访问等形式去感受、体验、领悟、表达,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活动伊始,我指导学生去搜集、查找什么是白色垃圾?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学生可通过上网查询、观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有关书籍、报刊去了解白色垃圾及其危害性。然后在班上交流时同学们被白色垃圾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震惊。交流中,平时爱看电视的杨恺同学说:“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国东北地区有几家牧民家里的羊不知什么原因在吃食物时误食了塑料袋,塑料袋在胃中难以消化,就被活活饿死。”刘强说:“我在书上看到1999年四川省发生了一起特大沉船事故,原因是船行至河心,螺旋桨被弃于河中的塑料袋紧紧缠住,机器骤然停止。轮船失效导致失控,船顺流急下,搅在江下施工的桥墩上,致使24人落水,13人

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需做到自知、自省、自律。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客观因素亦不可忽略。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长远。 关键词:自知、自省、自律、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沟通社会与校园的生力军,更是民族之希望,国家之未来。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大学生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更应完善自身品质。 自古即有“未成才,先成人”之说,有德者纵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其言行仍足以成为世人楷模。一如《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位壮士,虽身为市井之人,但所作所为却能屈豪杰之流,不正是如此?相反,纵使腹有经世之才,倘若心中善恶、是非不分,又于社会有何益?林森浩、马加爵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先对自己有合理且客观的认识。倘若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定位,又谈何完善自己的不足?举例来说,人们常强调凡事有度,而这个度在哪里,便是取决于个体。同一件事,可能一人做显出自信,而另一人做便让人觉得他(她)自负。自卑、自信、自负之间的度,需得我们自己去体会。孔子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自身若不求上进,即便武侯再世,也扶不起自甘堕落的阿斗。进入大学,辅导员老师与我们一再强调的便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以莫大的毅力去自律,又怎能汲取充足的养分?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需做到自知、自省、自律。 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固然重要,但客观因素亦不可忽略。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具有社会属性,自然而然地也就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必然受到外界因素的引导,这些因素对人的影响或好或坏,也就造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即使如此。初生的婴孩不过是一张白纸,对他灌输什么样的思想,他就很可能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即便是恶人悔改,善人为恶也多是因为社会因素的刺激,才会生出如此变化。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等不良思想大多即是受到社会的影响。 由此可见,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正确积极的引导。举例来说,社会方面可以做出如下努力: 首先,学校方面。加强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开设课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鼓励大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等。 其次,政府方面,确定政策,保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得以落实;同时,大力防范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思想渗透,打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受到过多不良因素的误导。 最后,社会方面,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特定的人、特定的部门所完全承担的责任。更需要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的努力,努力做好示范作用,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长远。然,士不可以不弘毅,为国,为家,为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