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1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能说出其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阅读教材第65页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样多水的两个杯中,分别加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哪一个更甜?

答:放两汤匙白糖的水甜。

2.完成教材第65页活动天地:

(1)实验1、2所得两种糖水,哪种更甜?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一样甜;蔗糖和水的质量比相同。

(2)如果你的结论是通过计算获得的,你列出的计算式是怎样的?

答:略。

3.小结: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可得出:

(1)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5%的食盐水的含义是:100__g 食盐水中溶解了5__g 食盐。

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吗?为什么?

答:不相等。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溶质是指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没有溶解的固体或析出的晶体要除外。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100 g 水中溶解20 g 食盐,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 g 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 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3)100 g 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5 g 食盐,所得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5%。(√)

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阅读教材第66页的例题,完成下列问题:

1.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g 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50 g×16%=24 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g -24 g =126 g

答:需要氯化钠24 g ,水126 g 。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氯化钠完全溶解后,溶剂126g ,溶质44g ,溶质质量分数25.88%。

3.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D)

A .溶质∶溶剂=1∶4

B .溶质∶溶液=1∶5

C .溶剂∶溶液=4∶5

D .溶质∶溶剂=1∶5

4.向100 g 15%的硫酸铜溶液中再加水100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解: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100 g×15%=(100 g +100 g)×x

x =7.5%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5%。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1.某医院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1 000 g ,需要将9g 医用氯化钠溶解在991mL 的蒸馏水中。 2.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5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食醋中,含有20g 乙酸。

3.如图是病人输液时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瓶溶液质量为250g ,含水237.5g 。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250 mL 内含葡萄糖12.5 g

生产批号:16032032

有效期:至2019年3月

溶质质量分数:5%

4.将100 g 20%的食盐水和200 g 25%的食盐水相混合,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20%×100 g +25%×200 g 100 g +200 g

×100%=23.3% 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3.3%。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课时训练部分。

第2课时 溶液的配制

1.通过对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道溶液定量配制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溶液的配制

阅读教材第67页活动天地3-5,完成下列问题:

欲配制50 g 16%的氯化钠的溶液,基本步骤如下:

(1)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8g ;需要水的质量为42g ,合42mL 。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干燥的烧杯中,再加入量好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答: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2.如果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略大于或者略小于16%,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答:导致溶质质量分数略大于16%的原因:(1)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2)将溶剂倒入烧杯时有部分洒出。

导致溶质质量分数略小于16%的原因:(1)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2)烧杯润洗;(3)称量溶质时,物体和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可概括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1.用氯化钠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④②①D.①③⑥⑤②④①

2.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实验室要配制80 g这种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12.8g,水67.2g。

(2)实验室有以下仪器:①药匙、②集气瓶、③烧杯、④试管、⑤玻璃棒、⑥量筒、⑦漏斗、⑧铁架台、⑨酒精灯、⑩托盘天平,配制此溶液所必需的仪器有(填序号)①③⑤⑥⑩。

3.实验室需用100 g 20%的硝酸钾溶液,现提供足量药品:硝酸钾固体、水、10%的硝酸钾溶液。仔细观察,认真设计,将配制溶液的方案及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入下表中:

方案药品用量

方案一:将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水分需10%的硝酸钾溶液200g

方案二:将硝酸钾固体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需硝酸钾固体20__g,水80__mL

4.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50 g。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2g,水为48mL(水的密度为1 g/cm3)。

(2)若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

①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5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课时训练部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讲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 一、说教材分析 《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 3 第一课时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但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 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比如农业上喷洒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配制溶液并找到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教学意图: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图例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③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与同学协作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了解溶液的组成才能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 2、教学重点: ①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 ②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③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教学难点: ①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②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③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 5、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溶液的组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引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蔗糖水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所以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像高锰酸钾、蔗糖这样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像水这样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交流讨论】常见溶液的组成 【说明】 1、水是常用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2、溶质可以是气体:O2、H2、CO、CH4、HCl 溶质也可以是液体,则产生问题:哪种物质是溶剂? 判断标准是两个“通常”、一个“习惯”: 通常把量多的是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剂是水; 习惯上不论水有多少,水是溶剂。如溶质和溶剂两名称都写,则前面是溶质。例如:水的酒精溶液,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活动与探究】课本161页实验1、2 【思考】猜一猜,哪个更甜一些?为什么? 【阅读】课本162页例题 【教后小结】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给小朋友分组、对数游戏等感受10的组成;能根据数的组成很快算出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算式;能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说一说图意进一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主题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及民族团结的意识,及助人为了的精神。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习10的分解组成,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媒体: 与教材相符的电脑软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 师:对了,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我们每年都要唱歌跳舞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上面看见什么?

生:小朋友在跳舞、还有气球。 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 生:十个 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了一点,图上的小朋友都来自不同的民族,除了汉族的小朋友以外其他的都是少数名族,我们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那我们回族的小朋友一定要和汉族的小朋友搞好团结,要互帮互爱,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就像图上的小朋友像一家人一样。好吗? 生:好 师:图上的小朋友想一起为祖国母亲跳一支舞,可是在节目编排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想分成两组来跳,该怎么分呢?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板书:课题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探索新知 生:同桌讨论分组情况,再逐个汇报 师:刚才我们给小朋友分了组,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分组情况整理一下。(幻灯片演示分组过程)有这么都得分组方式,那到底选择哪一种呢?图上的小朋友一时也一时拿不定注意,我们先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想一想。 师:通过给小朋友们分组我们知道了10可以分成1和9(板书)(出示10个圆圈图)如果老师按右边的分合式给圆圈涂上颜色,应该图几个?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溶液的配制这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题前已经涉及过基本操作,但是动手能力仍然很差,学生已经有溶液配制的理论基础,本节课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配制过程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法 三、教学准备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托盘天平。 四、教学过程:

原理:m=n×M=c vM 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洗涤→转移→定容→摇匀→装瓶 六、教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 分数、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简单计算 一、主要内容 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 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 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键: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本课时教学主要是从溶液颜色深浅反映浓稀程度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并初步学习应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196页安排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区别的讨论与交流,建议放在练习中进行,以便使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不受到影响。 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前次知识→ 复习导入(或情景导入)新课→ 【实验7-8】引入溶液浓稀与溶质和溶剂相对多少的关系→ 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由【实验7-8】2的三组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步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的简单计算→ 小结→ 练习(196页讨论与交流在此进行)。 提问复习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因为当物质溶解度很小时,即使是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当物质的溶解度较大,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较多的溶质时,即使溶液未达到饱和,也是浓溶液)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也可采取情景导入法。 采取复习导入法,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作“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溶解度较大的物质,其溶液一定都是浓溶液?”的问话,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因为一定量溶剂中溶解溶质较少时,溶液是稀溶液)。教师用“可见,应用溶解度概念并不能解决溶液浓稀问题,那么溶液浓稀用什么表示呢?”的陈述和问话导出课题,板书: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采取情景导入法,教师用语言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景:有两个水杯,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水,在第一个水杯中放入一匙白糖,在第二个水杯中放入两匙白糖,让糖都全部溶解。如果你来喝这两杯水,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出第二杯水比第一杯水甜,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两杯糖水的浓稀不同。教师用“我们根据口感只能粗略地说两杯糖

10的认识和组成教案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59~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1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一、谈话引入 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知道它是最大的,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 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对了,数字1和0组成了一个新的数10(板书:10)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个10。 (板书:10的认识)(ppt)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首先我们来看10给大家带来的第一件礼物(出示主题图)。细心的小朋友,你能发现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观察数一数。 (2)学生数数,交流数的结果。(画面上有10个人。10只鸽子)。 (3)你是怎么数的?(说出,先数9个小朋友,再数1个老师,一共就是10个人。) 提醒大家:我们数人数和鸽子数,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得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除了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还可以试着两个两个的数,你会数吗?(指着主题图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5)老师这儿有一幅点子图(ppt),你能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6)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老师板书10,像这样10个人,10只鸽子、10个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6.2-溶液组成的表示1-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溶 液名称盐 酸 稀硫 酸 石灰水 白 磷 的 四 氯 化 碳 溶 液 硝酸 钾溶 液 医 用 酒 精 铁和 盐酸 反应 后的 溶液 碘 酒 溶质HC l H2S O4 Ca(OH )2 白 磷 KN O3 酒 精 FeCl 2 碘 溶剂H2 O H2O H2O 四 氯 化 H2O H2 O H2O 酒 精

碳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 (溶液)=m (溶质)+m (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 (溶液)≠V (溶质)+V (溶剂),即溶液 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00?+=?=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

有关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说课稿1

有关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更成体系,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课题也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之一。本节的重点放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念以及简单计算上。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熟悉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本节在具体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与上节课的溶液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理解本课前面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后面的定量组成需要习题来加强对公式的运用,作为重难点来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地含义(难点);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及稀释问题地计算 3、学会利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思考、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通过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讨论、交流————溶质的质量分数 ↓ 学生学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拓展延深,交流共享——————溶液稀释问题 ↓ 总结巩固——巩固溶液组成的含义和进行溶质质量 六、说教学过程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让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溶液各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 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 (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100?+=?= 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 溶液,蒸干后得到2.8 g 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ω(KCl )=%14%100208.2=?g g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 kg 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 kg ×16%=24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 kg -24 kg =126 kg 答:配制150 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 kg 和水126 kg 。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睢县西陵寺镇第三初级中学谷春英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认识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 教师用具 学生用具 药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数一定的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 [学生发言]1

2 3 [活动探究]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水(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 量分数 1 2 3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 1.填充上表结果,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思考]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 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比如农业上喷洒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配制溶液并找到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教学意图: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B.每100 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ml。 (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并作填表练习。 (4)填表: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说课讲解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中的第三个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溶液的组成,以及前面两课时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学习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也了解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用定量的方法做实验,特别是又扩充了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以后的化学计算几乎每次都要遇到物质的量浓度,所以也为以后的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的成败,决定了以后化学计算的成败。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特别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量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和自信心、上课时积极性高。因此上课时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熟练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和计算练习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作者: ————————————————————————————————日期: ?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Representation of solution composition teach ing plan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重点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 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 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 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设计

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认识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 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思考]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2课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案新版粤教版-新整理

第二课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2)谨记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的操作要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并学会根据实验基本操作正确选择实验仪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知识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09~21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 2.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 (1)计算:根据公式求出需要的未知量,如所需溶质的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等。(根据已知信息视情况而定) (2)称量(或量取):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后,使用对应的仪器称量。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溶质,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装入试剂瓶: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明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标签。 3.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原因分析 取用试剂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污物沾到瓶塞上,污染试剂;防止标签被腐蚀 称量时“左物右码”防止称量的值不准确 在左右托盘上放等大的纸片(若试剂具有腐蚀性,则 需要玻璃器皿) 防止托盘被腐蚀 量筒内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防止配制结果不准确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口紧挨玻璃棒防止水洒出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说课稿 六街中学杨艳萍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材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 ,第一课时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溶液稀释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关系式,掌握稀释计算地具体计算方法。 三、说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但不会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2)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学生已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烈。本节课从学生的好动欲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身边常见又特别喜欢喝的糖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未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 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的目的不在意知识本身,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 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 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 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 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 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 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 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