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精品文档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精品文档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

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2.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评分达到改善及以上。

3.国内改良K upperman 量表评定达到改善及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TCD 编码: BFY220,ICD-10 编码: N95.10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

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

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

(3)尿常规

(4)盆腔超声

(5)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纳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 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用抗生素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

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

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XX年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继续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与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0]3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建设与管理目标及中医妇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与考核指标等项目建设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前2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项建设工作。将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医院年度重点工作,现将项目建设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院领导高度重视专科建设工作,成立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科长担任,负责项目的督查工作,妇产科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保证项目工作有序开展。 二、按照项目建设的五个方面逐项落实: (一)、基本条件建设: 病区床位达到20张,妇科独立病床8张,在床位不足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设置一间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灌肠治疗、熏洗、宫颈上药、理疗等治疗项目,改造了病房治疗室,设置妇科门诊,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坐诊,门诊设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比较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能满足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20XX 年1~9月妇科门诊量14422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7.14%。 (二)、人员队伍建设 20XX年招聘1名中医执业医师,现有7名医师,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本科学历6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43%,主治医师比率70%,本科学历比率85.7%,继续强化中医妇科知识的培训,科室医师参加培训的比例100%,主要培训中医基本知识、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外治法的适应症和操作常规,妇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妇科常用方剂,妇科主任带头接受培训,今年共派出李艳医师、韦铮铮主管护师2人到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妇科进修。通过学习,大部分医师能熟练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常用方剂,促进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展。 (三)服务技术建设: 对重点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胎漏、胎动不安、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对实施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三个病种的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10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100%,中医治疗率100%,治愈好转率100%,20XX年1~9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 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 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

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问题背景: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 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寻找问题的原因: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1、鱼骨图原因分析 \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也是最直接的客观原因为:临床路径软件系统及ICD编码不对接;其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职能科室监管不到位。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详见各会议记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3、成立及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督导小组成员;科室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上承下达;建立合理的品管体系。具体计划如下:1、由于领导班子的交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重新调整,由张守仁院长任组长,孙成宏院长任副组长。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由孙成宏院长任组长,朱新兵、陈维峰任副组长。2、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3、修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奖罚措施。 4、由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商定并上报需要增加的临床路径病种。 5、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各科室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的培训,再由个案管理员负责科室成员的培训学习及临床路径的日常维护工作。 6、有设备科负责引进、更新临床路径系统,并及时联系软件工程师维护软件功能。 7、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委托医务科及质管办负责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对在科室发现及科室反馈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 8、初步设定利用一个季度的时间使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得到提升,并满足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入径率>50%,入组完成率>70%。下半年临床路径病种增加至30以上,并逐渐增加病种及科室覆盖率。 9、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经过,提升医疗服务,让患者得到更规范、合理的治疗 五、实施过程及检查督导1、在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后,下发通知,使科室成立各自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形成品管模式。2、于2014年7月21日制定并下发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及《临床路径流程图》。3、增加临床路径病种由7个科室12个病种增至33个病种,涵盖科室17个。(详见临床路径实施科室与病种目录) 4、2014年6月下旬请临床路径系统的工程师对新增临床路径的科室个案管理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驻扎我院4天及时帮助各科室解决所遇问题。 5、由临床路径软件工程师调整更新了ICD编码。 6、于8月下旬由软件工程师完成临床路径与HIS系统的对接,并对全院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其重新制作并管理维护路径系统。 7、由医务科组织对全院临床青年医师进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培训。(详见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相关资料) 8、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监管,对各科室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及各次临床路径相关督导检查) 9、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并落实。(注:1.奖罚措施见医院管理方案 2.奖罚明细见临床路径完成奖励明细表)10、成立由牛明、李永贤、朱新兵、李长庆等组成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专项督查小组,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督导并帮助其即时整改 六、成果分析评价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价分析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 513 — — 512 —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 阳虚证 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514 —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

第一章 “带下医”是最早的妇产科医生,扁鹊 《黄帝内经》记载了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茹丸。 中医专科的分化始于汉代,设太医令;唐代设太医署;宋代设太医局。 临产六字要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 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月经病: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月经的生理现象: (1)初潮一般13~14岁之间,可早至11~12岁,也可迟至16岁。 (2)周期月经有明显的节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 (3)经量、经色、经质一般经期第2~3天经量最多,总量约为30~80ml,经色黯红,初时较浅,量多时经色加深,将净时渐淡。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4)绝经以停经一年以上的最后一次月经位标志。45~55,也可早至40晚至57岁。 天葵:天葵源于先天,属阴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冲任二脉:冲脉、任脉与督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属奇经。 妊娠五个月可用听诊器听到胎心音,胎动120~160次/分,胎心率多为150~160次/分。 预产期的计算是以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日期为基数,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前后14天分娩属正常。 8、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9、分娩结束后,产妇的全身脏腑、气血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 10、分娩后,子宫内的淤血浊液经阴道排除,称为恶露。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因中以寒、热、湿邪较为常见。 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肝、脾的病机与妇科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 第七章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6个病症。(了解各个病的诊断要点) 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相互转化,故统称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诊断要点: (1)病史 (2)症状 (3)检查 治疗原则:量多势急--“治标”,塞流,即止血;

中医临床路径21-妇科

可编辑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可编辑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 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神黄中医智库 2017-05-14 15:30北京肖氏妇科知常达变育阴培本肖氏妇科代表人物肖龙友1928 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肖龙友刻苦读书,精研医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治愈了很多疑难重症,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解放后,肖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新中国成立后,肖龙友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政府采纳,1956 年我国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4 所中医学院。肖龙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则,知常达变。他说:“三春早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而弗泽,故对象不

同即须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须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临床实践中,肖龙友重视妇女患者,每每遇之,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先生在治疗妇科病的时候,既辨证准确,又顾及妇人之患病特点,故而临床效果显著。肖龙友每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然亦则其要者施之。他说:“欲投育阴培本之剂,必先观其条件如何。设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须先除其障碍,或为其创造条件。”肖龙友在治疗妇科病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情绪。妇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现象也易出现,故处方中多加入合欢花、橘络等,调畅其情志,舒其郁结。如张某某,女,54 岁,诉心时悸动,手足发冷,胸部畏寒,左半身有时抽搐,脉见虚弦。肖龙友认为此人是忧思太过,肝脾两伤。方用:生芪皮15 克,炒台参12 克,郁金9 克,合欢花15 克,焦冬术9 克,佛手片15克,朱茯神15 克,焦鸡内金9 克,桑寄生15 克,生赤芍12克,盐炒砂仁9 克,炙甘草9 克,桂圆 3 枚,荔枝3 枚。又诊数次,仍以上法出入为方,服药10 余剂而愈。浙江何氏妇科以血为本以肝为先杭州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150 多年。创始人何九香曾师从清代名医钱宝灿。何九香擅长妇科,屡起沉疴。时浙江抚台因其女闭经腹胀,疑为不贞,何九香诊视后力辩其无,用药后下瘀血盈盆,其恙尽除,由是医名大噪。何氏第三代传人何子淮、何少山1953 年向国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568)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 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 五、月经过少 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 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 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 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 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 。 版社,2008年)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 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诊疗方案” 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82 妇科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多有停经史和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子宫可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3)β-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4)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采用辅助检查方能确诊。 (1)血β-HCG测定。 (2)血清孕酮测定。 (3)B型超声诊断。 (4)阴道后穹窿隆穿刺。 (5)诊断性刮宫,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超声检查不能确定妊娠部位者。 (二)疾病分期 1.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2.已破损期(输卵管妊娠已发生破裂或流产)。 (三)证候诊断 1.未破损期:辨证分为两证。 (1)胎元阻络证: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β-HCG阳性,妇科检查或可触及一侧附件区局限性包块。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滑。 (2)胎瘀阻滞证:胎元已亡,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β-HCG 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已破损期:辨证分为三证。 (1)气血亏脱证:多有停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突发下腹剧痛,肛门坠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型: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 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肾调经-固阴煎 3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定经汤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引 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芍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 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3湿热型: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龟甲牡蛎生甘草陈棕炭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炭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 、 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5.西医治疗:急性期体温高达39℃可选用抗生素青霉素或氧氟沙星单一用药或加替硝 唑双联用药。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中医妇科学临床的研究进展

中医妇科学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简介: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妇科学临床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属于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范畴的)月经病、不孕症,以及绝经期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妊娠期疾病及其合并症等内容。重点讲解中医妇科学常 见病、疑难病的经典理论、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论治规律、经典方剂与经验用药、临床研究进展 及其科研成果;突出女性生理特点和周期规律等中医妇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TC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 based o n the general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which enables one to make out the anatomic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female, to grasp its diagnostic principles, and to prevent and cure various diseases of women. The scope of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covers menopathy due to endocrine disorders, infertility, climacteric syndrom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hysteromyoma, gestational diseases and its complication. The book focuses on both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eases a nd stubborn diseases, explaining their classic theorie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classic and clinical efficient prescriptions,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findings. It mainly highlights the specialty and superiority of TCG on femal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odic regularity.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医妇科临床进展 二、总学时数及学分:36 学时 理论课36 学时 实验课0 学时 三、授课对象: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月经病一、月经先期: 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 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 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 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 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 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 1 / 8

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 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 上下相资汤实热证: 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 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 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 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 清静 1)肝经郁火: 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胀痛: 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 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 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心内科2016年度临床路径工作总结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16年共入临床路径患者98例,退出1例。病种为高血压病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平均住院天数天,高血压病住院费用4062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次费用22367元。 心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心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季度组织心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临床路径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 1.我科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 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 4.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 5.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