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运作

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运作

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运作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跨越式发展态势

10月1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全省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要持续抓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我省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坚持“四个重在”,围绕保增长、促转型、打基础、惠民生,继续以三项重点工作带全局、以城乡建设扩内需、以改革创新破难题,长短结合、统筹兼顾,乘势而为、顺势而上,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副省长刘满仓出席会议。副省长史济春主持会议。

郭庚茂说,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四个重在”,以开放招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局,以加快城乡建设扩大内需,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多策并举,奋力拼搏,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可喜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同比回落趋缓、环比出现回升,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明显向好,跨越式发展的能量在蓄积、基础更加坚实。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省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而且是在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形势下取得的,局面和成绩来之不易。其一,我们是在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保增长、保态势的;其二,是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背景下保增长、保态势的;其三,是在基础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保增长、保态势的。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极其复杂的形势和环境,全省各级各部门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思想统一,上下一心,协同配合,迎难而上,广大干部群众保持了昂扬的精神状态,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办不成的大事。

郭庚茂指出,尽管前三季度全国、全省经济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但更要看到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尚未根本改变,市场需求依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经济增长仍处于下行区间。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继续把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头等课题,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倍加努力,争取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发展方式转变中保持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

郭庚茂说,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四季度工作非常关键。围绕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一要补短板、破难题,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找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尤其是节能减排是约束性指标,是死任务、硬杠杠,必须千方百计完成,同时要处理好节能减排与保增长、保态势的关系。二要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继续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完善政策措施,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招商引资,强化评比考核,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基地、育集群,各市县要研究提出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招商引资,集中精力建设一两个基地;抓龙头、建体系,省里要抓紧梳理出需要突出抓好的行业及其龙头企业,重点予以支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技改、促转化,加大能源原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增强内需动力。三要打基础、蓄后劲,努力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抓好科技、人才和教育工作,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四要讲科学、重运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两转两提”,科学谋划,讲究运作,勇于创新,统筹协调,跟踪问效,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 【英文标题】Essential meaning and the Er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nal's All-ro und Development SHI Shu-ch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eninism,Hebei University,Baodin g 071002,China 【作者】石书臣【作者简介】石书臣(1965-),男,河北临西人,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中山大学社科系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内容提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分析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摘要题】人学探讨【英文摘要】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 ics of modern society,essential meaning and the era's characteristics of Hum 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ve bee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text. 【关键词】人/发展/人力资源开发 human being/development/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2)02-0010-05 发展是一个哲学概念,现在已经被广泛引入各个领域。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和世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人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人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由于各自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直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才真正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是人,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的和核心的内容应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具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6)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和经典性表述。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有关论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三方面涵义: 1.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属性相关。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主要指食欲、性欲、自我保存等属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包括语言、思维、创造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主体性、目的性、交往性、道德性、阶级性等。人首先是一个自然的生命机体,不能离开自然属性;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作为区分人与动物根本标志的、表现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

政治考试答案

一、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即如何发展) 全党必须, 1.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 2.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群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大机器工业阶级,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条件(政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一定时代的革命思想的存在是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以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前提的,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初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条件。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科学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植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其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们第一次解决了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初步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劳动产生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源,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低级到高级有规律发展的过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可以说没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批判地吸收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没有批判地吸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总之,19世纪4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关系,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背景和事实依据,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客观基础

坚持统筹兼顾 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不管是中央的精神,还是市委的要求,都一再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这对当前搞好活动极具针对性和指导性。 “统筹兼顾”,就是要求通盘筹划、兼顾各方;“两手抓两促进”,是指一手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好各级各部门本职工作,做到互相促进,两不耽误。“统筹兼顾”与“两手抓两促进”两者在内涵上是统一的,是搞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则与要求。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当前,有两种不好的苗头值得警惕:一种苗头是,一些单位的日常工作任务重,有些同志就把教育实践活动当成“额外”的任务,对活动敷衍了事、应付了之;另一种苗头是,有些同志认为,当前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是头等大事,别的工作都可以停下来、放一放,以致活动没搞完,工作先耽误了。 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都是极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把活动与工作生硬地分开,一头重一头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发现作风上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善和提高,让作风来一次大转变,能力来一次大提升,力量来一次大凝聚,最终推动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必须处理好活动与工作的关系,合理调配时间和精力,合理分工。一手认真抓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扎实推进日常工作,不能因任何一方而偏废另一方。“磨刀不误砍柴工”,把问题找准了,解决好,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 毋庸置疑,只要科学安排、合理调配,活动与工作完全可以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问题,与推进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通 过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要充分看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促进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的契机。因此,要充分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弄清楚本地区本单位有什么突出问题,存在哪些不足,哪方面需要改进。汲取他们的良好建议,清除发展“路障”,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如此,就一定能够促进本地区本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因而,应从类整体与个人这两个层面去规定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人类整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类特性、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个人的类特性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存在着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一、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首先就必须对全面发展所受的主体人这一概念的涵加以规定。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这一概念,既不仅仅是指类,也不仅仅是指各个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就是说,它既可以指人类整体或总体,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整体或总体的各个部分;既可以指区别于物,尤其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殊的物种或族类,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族类的各个单个的个人。同时,在类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族类或类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族类或对族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人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就是说,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它既反映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又反映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探究和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时,就不能把它归结为仅仅表征着人类整体而排斥单个个人的人或不包括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或者用各个个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其实,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也不难理解这一道理。如果我们把类

整体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把各个个人看作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那么,系统整体的特性、功能以及系统质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单个要素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的机械总和。这就是说,用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使是每个个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去代替类整体的发展,就象用排斥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去取代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样,同样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事实上,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都不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侧面。这两个侧面各有自己的特殊涵而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结,相互渗透。所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我们既不能用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规定,也不能用一方排斥或取代另一方的片面性思维的程式去理解,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即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 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马克思在论及人的发展时,确实在不少地方强调了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是,我们决不能藉此而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我们同样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类或代表着类的一般人的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论述。譬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上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又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最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一般人的发展。尤其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可见,马克思不仅在多处直接使用了类的发展或全面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环境等多个方面却出现了很大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让中国人民继续再安心的生活下去。而科学发展观正是适合中国的制度,它告诉我们要科学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作为发展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我们再也挥霍不起!我们也要考虑后代人的生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国将来的发展。要想使中国经济能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生活中一点点的改进,改进生产,生活模式。将粗放型发展模式转换为节约型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意识不到位。具体体现在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即厂家商家诚为了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及非法添加等;部分消费者追求便宜,缺乏保护意识;监管部门查处力度不足;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文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和培育文明风尚,进一步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2.加强党的思想领导和思想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党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4.文化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1、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创设一种活泼、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寓教于乐,从实际中充

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

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 题目: 是() A、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B、既坚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礼貌,又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礼貌 c、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D、既要发展,又要解决人民的利益问题 答案:c 解析: 统筹兼顾是指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題,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故本题答案选c。 【相关阅读】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实际上讲的就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必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用心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需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党领导社会主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因而,应从类整体与个人这两个层面去规定和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类整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类特性、类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以及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从个人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个人的类特性和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以及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存在着差别,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一、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首先就必须对全面发展所受的主体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加以规定。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这一概念,既不仅仅是指类,也不仅仅是指各个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反映类与个人辩证统一的概念。就是说,它既可以指人类整体或总体,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整体或总体的各个部分;既可以指区别于物,尤其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殊的物种或族类,也可以指构成这一族类的各个单个的个人。同时,在类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在族类或类与个人之间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族类或对族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人与个人之间又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就是说,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它既反映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又反映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探究和规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时,就不能把它归结为仅仅表征着人类整体而排斥单个个人的人或不包括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或者用各个个人的全面发展来取代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其实,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也不难理解这一道理。如果我们把类整体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把各个个人看作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那么,系统整体的特性、功能以及系统质并不是构成系统的各个单个要素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的机械总和。这就是说,用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使是每个个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去代替类整体的发展,就象用排斥个人的空洞的类的全面发展去取代个人的全面发展一样,同样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事实上,类的全面发展与个人的全面发展都不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侧面。这两个侧面各有自己的特殊内涵而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结,相互渗透。所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我们既不能用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去规定,也不能用一方排斥或取代另一方的片面性思维的程式去理解,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即类与个人的有机统一的角度去把握。 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马克思在论及人的发展时,确实在不少地方强调了个人的全面发展或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但是,我们决不能藉此而断定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指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我们同样在不少地方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类或代表着类的一般人的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论述。譬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上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的生存条件下产生的,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展,或者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又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指出,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一般人的发展。尤其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人类的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主要内容: 第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和费尔巴哈。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形式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把发展辩证法的主体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一种"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费尔巴哈则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论证了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理,并由些出发发展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但他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他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依据。 第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它的创始人是配第,由斯密发展,完成者是李嘉图。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租的源泉。同时,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资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局限于把资本主义认定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人们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第三、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最高阶段。一是其社会历史观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萌芽,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二是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三是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这些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科学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基本矛盾及其本质,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揭示了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及其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作出社会主义可以先在几个或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在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列宁之后,斯大林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坚持统筹兼顾 推进科学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在于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均衡与协调,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全力开展经济运行、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强化监管、队伍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行业发展。笔者认为,在行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坚持统筹兼顾,把握好“纲”与“目”的关系,做好发展重点骨干品牌的工作。重点骨干品牌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纲”,抓住这个“纲”,就牵住了全局工作的“牛鼻子”。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使其他各项工作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真正做到纲举目张。首先,烟叶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如何为重点骨干品牌提供优质原料是行业发展新阶段对烟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在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十六字工作方针的同时,明确方向,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其次,国家局提出着力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只有经过市场的有序竞争,重点骨干品牌才能脱颖而出;再次,加强工商协同,努力提高品牌培育和营销水平,在统筹协调中实现重点骨干品牌的全面提升

和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统筹兼顾,把握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和谐促发展。在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坚持统筹兼顾,就必须做到统揽全局,清醒地分析行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前进方向,积极推进改革。在推进各项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既尊重历史,又着眼发展;既注重当前,又谋划长远;既讲原则标准,又解决具体问题。做到把握政策,落实标准,统筹协调,合理兼顾,消除矛盾,化解困难,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十一五”规划为目标,以改革为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烟草行业实际的市场适度竞争机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坚定不移地把各项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在推进改革中,会涉及到体制机制调整、管理方式转变等一些全局性、深层次的问题,这需要全行业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综合协调,在稳定中推进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把握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统筹兼顾不仅需要对优势的继承,也需要自主创新。行业应该以开展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加快创新步伐,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启动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等重大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0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0,2010 第26卷JOURNAL O F EDUCATI ONAL I NSTI TUTE OF JI LI N PROV I NCE Vo l 26(总238期) Tota lN o 238 收稿日期:2010 05 26 作者简介:高 娜(196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159。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 娜 (长春师范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向往的未来社会人的理想目标,是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能力、道德完善、审美判断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道德完善;审美判断 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80(2010)10 0081 0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所向往的未来社会人的 理想目标,是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其全部意义。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全面发展的个人将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部门内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就是达到个体、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 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 共产主义是对异化劳动的克服,使人们的共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共同财富,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依赖于物,人失去了主体性和个性自由。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随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才逐步成为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的主人,自由个性得以形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最一般的涵义,就是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包括道德完善、审美判断等的全面性、普遍性的发展。它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是人对本质的全面占有,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对象指向具有丰富多样性,内涵上具有多重性。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 求和最高价值取向。[2] 结合我国实际,人的全面发展是阶段性和前进性的统一,目前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能力、道德完善、审美 判断等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能力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作为生产主体出现而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生产能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马克思 指出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 的同时,预见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个人的生产能力即 表现为个人 特性的主观的生产力![3] 将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发挥极大作用 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 产力!,[3] 而个人生产能力的发展有赖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 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3] 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把人逐渐从自然界的束缚和制约中解放出来,更大程度地获得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物质前提,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才能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料并在劳动活动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才能获得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从而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进行自由创造活动。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在现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通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 81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科社”)与空想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空社”)的区别再明显不过——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空想的”。然而,若以严肃、科学、求实的态度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就绝非那样简单了。 众所周知,“科社”与“空社”的内容,均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旧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否定,对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或曰共产主义制度)的向往与设想。因此,要分清“科社”与“空社”的区别,就必须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 在我看来,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和批判而言,“科社”与“空社”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从政治、经济、思想和道德诸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他们指明了私有制是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以及其它种种罪恶的“总根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断定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之,他们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久,就揭露了这个制度在当时所显示出来的几乎所有弊端,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所有这些,同“科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与批判,确有相似之处。 但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观总的来说还是唯心主义的,加之历史所限,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与缺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有关专著都这样是表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 “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因而也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无产阶级这支能够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他们甚至幻想乞求统治阶级的恩赐来实现美好社会)。” 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都晓得,上述分析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论。显然,这些也正是“科社”与“空社”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如何推翻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问题上的原则性区别。因而恩格斯才明确地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的秘密,“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之所以说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教科书和有关专著是这样分析的:“(1)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臆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 1848 年,《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2)第二次飞跃: 1917 年,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 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期间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二者都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

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 2)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 3)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首先,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再次,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最后,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4.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认真学习领会 保持良好状态 采取有效措施 坚持统筹兼顾 认真开展活动

认真学习领会保持良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统筹 兼顾认真开展活动 ——章征宇督导贵阳公路管理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源:贵州省公路局发布日期:2013-07-25 浏览数:112 【字体:大中小默认】打印[收 藏此页] 7月23日,省公路局局长章征宇出席贵阳公路管理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并开展督导工作。 会上,章征宇对贵阳公路管理局目前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安排布置等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教育实施活动的基本要求。章征宇要求,贵阳公路管理局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保持良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统筹兼顾,认真开展好此次活动。 章征宇指出,省公路局将做好贵阳公路管理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工作,把督导工作寓于帮促服务之中,主动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随时跟踪掌握贵阳公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全程参与和指导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找准和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关注和尽力帮助解决贵阳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以此促进贵阳公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章征宇表示,在上级部门坚强领导和督导下,有贵阳公路管理局党委详细的活动部署,有贵阳公路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和认真开展,有群众的监督和支持,相信贵阳公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贵阳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曾红在动员会上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要作好几方面的认识。一是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二是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自觉增强反对“四风”的紧迫感,全面落实为民务实清廉和践行“三实三同”;三是认真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自觉增强转变作风的责任感;四是认真处理好教育实践活动与正常工作业务开展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曾红还强调,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创造性地抓好自选动作。 动员大会由贵阳公路管理局局长张咏富主持,贵阳公路管理局党委班子成员、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属各单位党、政、工领导,一线职工代表和离退休职工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动员大会。(陈文英)

五个统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一、全面发展是“五个统筹”的核心内容 “五个统筹”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基本内容。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结果,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先导,三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社会的发展之中。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偏离全面发展观,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那末在“发展”中一些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全面发展思想,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个文明”整体推进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目标。“五个统筹”着眼于“三个文明”整体推进的目标,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与之相适应,人类的文明形态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试题: 答案: 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资料;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持续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关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务必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这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强调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天,经济发展了,如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那么提高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强调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GDP代替一切。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GDP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GDP在计算上也有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不能反映人们实有的福利水平等缺点。因此,坚持全面发展,就需要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证法,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关阅读(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好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和精神实质,要以科学的精神抓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在抨击资本主义反人道性质的同时,把人的自由、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