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文献翻译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文献翻译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文献翻译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一.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根据以上情况,大量企业已经实施建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因为企业员工信息管理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可以解决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存在着的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实现企业企业员工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企业员工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企业员工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用计算机进行全面现代化管理,该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数据库及表的操作。实现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数据库及表的创建,表中数据的维护。(2)企业员工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企业员工信息的添加、保存、修改和删除等。

(3)企业员工档案信息的应用。实现企业员工信息的查询、统计和企业员工资源的利用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九十年代初开始快速发展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形成了产业化。但是,我们的工厂、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比起世界先进水平还相当落后。主要表现在:员工管理系统范围使用相对狭窄、员工管理系统功能相对欠缺、稳定性较差、功能相对单一等。(2)国外研究

国外专家学者对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注重自身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更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发相应的人事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个业务流的开发性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目标,挑选和留住最佳人才,同时不断提高这些人才的工作效益。例如:苹果公司的企业员工人事管理系统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三.课题研究路线

(一)研究方案

1.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针对实际企业中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需求分析。

3. 根据课题要求,制定出符合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基本框架。

4. 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5. 进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的连接、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其代码实现。

6. 完系统的测试,并完善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7. 整理各阶段的设计记录文档,形成书面格式。

(二)技术路线

本次课题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标准,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代码、测试以及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结合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Ajax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技术,以C#为编程语言,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相比于ASP有着一些优点,即多语言、服务器处理、Web Form控件和代码与内容分离;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 统一了数据容器类编程接口,无论编写何种应用程序(Windows窗体、Web窗体、Web服务)都可以通过同一组类来处理数据。

四.进度安排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一.开发意义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Enterprise Staf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ESIMS,是针对企业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根据以上情况,大量企业已经实施建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因为企业员工信息管理是一个企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可以解决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存在着的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实现企业企业员工档案的管理势在必行。企业员工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企业员工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引入现代管理的思想,建立一套可面向企业单位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概述

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企业员工,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员工通过本系统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平常较为繁重的工作。员工的个人信息等都记录在员工信息系统里进行管理。

该系统主要研究实现以下内容:

(1)员工信息管理:主要实现管理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以及员工家庭信息、员工工作简历、员工奖惩记录、员工培训记录、员工工作业绩、员工离职信息管理等功能。

(2)考勤管理:主要通过员工考勤信息处理模块实现员工考勤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操作及员工考勤信息的统计等信息[3]。

(3)工资管理:通过工资核算模块实现工资的录入核算,并在工资发放模块中实现工资的按部门发放。

(4)查询管理:主要实现对企业员工的人事档案、考勤记录和工资信息等信息的模糊查询。

(5)系统管理:对系统信息进行设置。主要实现操作权限的设置、新用户的添加、用户密码的修改、公司部门设置和系统帮助信息。

(6)退出系统:完成系统的退出。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传统纸媒介管理的员工信息难于共享汇总,其统计数据正确性也难以考证。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计算机在全国普及后,管理媒介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员工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员工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员工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若建立一个C/S或B/S结构的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便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使得员工信息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员工的效率。

四.解决方案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企业员工人数剧增,员工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企业对员工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中小型企业的员工信息管理。

(一)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总体物理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二)技术路线

本系统结合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Ajax和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技术,以C#为编程语言,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

1.设计平台:Visual Studio 2008

VS2008引入了250多个新特性,整合了对象、关系型数据、XML的访问方式,语言更加简洁。使用Visual Studio 2008可以高效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器中可以实时反映变更,XAML中智能感知功能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Visual Studio 2008支持项目模板、调试器和部署程序。Visual Studio 2008可以高效开发Web应用,集成了AJAX 1.0,包含AJAX项目模板,它还可以高效开发Office应用和Mobile 应用。

2.编程语言:C#

要了解C#,首先要了解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 FrmeWork。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 FrameWork是微软公司提出的新一代软件开发模型,C#语言是.NET FrameWork中新一代的开发工具。C#语言是一种现代的,面向对象的语言,它简化了C++语言在类、命名控件、方法重载和异常处理等方面的操作,摒弃了C++的复杂性,更易使用。它使用组件编程,在这方面和VB类似。在动态查阅、中间代码技术、参数传递、交叉语言处理、面向对象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另外,由于C#中取消了指针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程序利用非法指针访问私有成员,也能避免指针的误操作产生的错误。因此,其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设计和实用的一门软件科学,是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技术。现在,信息资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财富和资源,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或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信息量的大小和实用品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标

志。

(1)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其数据引擎室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集成的商业智能(BI)工具、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

SQL Server 2005数据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此外,应用SQL Server 2005可通过积分卡、Dashboard、Web services 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SQL Server 2005可以为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工作者以及决策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从数据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2)SQL 技术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作语言、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控制语言四部分。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户了解具体的数据存放方式,所有具有完全不同底层结构的不同数据库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SQL语言作为数据输入与管理的接口。它以记录集合作为操作对象,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这种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输出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所以SQL语句可以嵌套,这使它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

(3)数据库访问方式:ADO

ADO(Active Data Objects)实际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即不止适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 等数据库应用程序,也适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术,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

五.结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设计并开发一个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次设计和开发的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应符合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对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系统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和维护。

六.参考文献

[1] 张立等编著.程序天下--C#2.0实例自学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70-72

[2] 王福明主编.C#程序设计案例教材[M].科学出版社.2009:3

[3] 黄兴荣等编著.C#程序设计实用教材[M].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89-191

[4] 韩晓祥、刘志军主编.C#程序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0

[5] 姚普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9

[6] 陈宗斌等. 精通SQL Server 2005[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0

[7]杨学全、李英杰等编著. SQL Server实例教程(第三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8] 唐政、房大伟等编著.C#项目开发实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5-48

[9] 明日科技,邹天思,孙明丽,庞娅娟.SP技术开发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4

[10]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纪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年第3期,总第6期:89

[12] Rmez Elmsri,University Of Texs t rli,Fundmentls Of Dtbse Systems[M].New York:Person Eduction,

2007:287-299

[13] brhm Silberschtz,Henry F.Korth,S.Sudrshn.Dtbse Systems Concepts[M].New York:McGrw-Hill College,2005:56-69

[14] Hns Vn Vliet,Softwre Engineering--Principles nd Prctic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0:300-301

[15] Cristian Darie 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 2.0 电子商务开发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6] LonMark. Your open systems resource .https://www.360docs.net/doc/f03419287.html,.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数据库(database,有时拼作data base)又称为电子数据库,是专门组织起来的一组数据或信息,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计算机快速查询及检索。数据库的结构是专门设计的,在各种数据处理操作命令的支持下,可以简化数据的存储,检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可以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或其他辅助存储设备上。数据库由一个或一套文件组成,其中的信息可以分解为记录,每一记录又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段(或称为域)。字段是数据存取的基本单位。数据库用于描述实体,其中的一个字段通常表示与实体的某一属性相关的信息。通过关键字以及各种分类(排序)命令,用户可以对多条记录的字段进行查询,重新整理,分组或选择,以实体对某一类数据的检索,也可以生成报表。

所有数据库(最简单的除外)中都有复杂的数据关系及其链接。处理与创建,访问以及维护数据库记录有关的复杂任务的系统软件包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 软件包中的程序在数据库与其用户间建立接口。(这些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员,管理员及其他需要信息的人员和各种操作系统程序)。DBMS 可组织,处理和表示从数据库中选出的数据元。该功能使决策者能搜索,探查和查询数据库的内容,从而对在正规报告中没有的,不再出现的且无法预料的问题做出回答。这些问题最初可能是模糊的并且(或者)是定义不恰当的,但是人们可以浏览数据库直到获得所需的信息。简言之,DBMS 将“管理”存储的数据项,并从公共数据库中汇集所需的数据项以回答非程序员的询问。DBMS 由3 个主要部分组成:

(1)存储子系统,用来存储和检索文件中的数据;

(2)建模和操作子系统,提供组织数据以及添加,删除,维护,更新数据的方法;

(3)用户和DBMS 之间的接口。

在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价值和有效性方面正在展现以下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1.管理人员需要最新的信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

2.客户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服务以及更多的有关其订单,发票和账号的当前信息。

3.用户发现他们可以使用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客户应用程序。

4.商业公司发现了信息的战略价值,他们利用数据库系统领先于竞争对手。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描述了在数据库中结构化和操纵数据的方法,模型的结构部分规定了数据如何被描述(例如树,表等):模型的操纵部分规定了数据添加,删除,显示,维护,打印,查找,选择,排序和更新等操作。

1.分层模型

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的是分层模型,也就是说,将数据记录排列成树形结构。一些记录时根目录,在其他所有记录都有独立的父记录。树形结构的设计反映了数据被使用的顺序,也就是首先访问处于树根位置的记录,接下来是跟下面的记录,等等。分层模型的开发是因为分层关系在商业应用中普遍存在,众所周知,一个组织结构图表就描述了一种分层关系:高层管理人员在最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在较低的层次,负责具体事务的雇员在最底层。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严格的分层结构体系中,在每个管理层下可能有多个雇员或多个层次的雇员,但每个雇员只有一个管理者。分层结构数据的典型特征是数据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在分层方法中,当数据库建立时,每一关系即被明确地定义。在分层数据库中的每一记录只能包含一个关键字段,任意两个字段之间只能有

一种关系。由于数据并不总是遵循这种严格的分层关系,所以这样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关系模型在1970 年,数据库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2.关系模型

E.F.Codd 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数据库管理方法,使用表作为数据结构,称之为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是使用最广的数据结构,数据被组织成关系表,每个表由称作记录的行和称作字段的列组成。每个记录包含了专用项目的字段值。例如,在一个包含雇员信息的表中,一个记录包含了像一个人姓名和地址这样的字段的值。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用于处理数据的查询语言。它是非过程化语言或者说是描述性的,用户只须指定一种类似于英语的描述,用来确定操作,记录或描述记录组合。查询优化器将这种描述翻译为过程执行数据库操作。

3.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在数据之间通过链接表结构创建关系,子记录可以链接到多个父记录。这种将记录和链接捆绑到一起的方法叫做指针,他是指向一个记录存储位置的存储地址。使用网状方法,一个子记录可以链接到一个关键记录,同时,它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关键记录。链接到其他一系列子记录。在早期,网状模型比其他模型更有性能优势;但是在今天,这种优势的特点只有在自动柜员机网络,航空预定系统等大容量和高速处理过程中才是最重要的。分层和网状数据库都是专用程序,如果开发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那么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开发一个退休金程序,需要访问雇员数据,这一数据同时也被工资单程序访问。虽然数据是相同的,但是也必须建立新的数据库。

4.对象模型

最新的数据库管理方法是使用对象模型,记录由被称作对象的实体来描述,可以在对象中存储数据,同时提供方法或程序执行特定的任务。对象模型使用的查询语言与开发数据库程序所使用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相同的,因为没有像SQL 这样简单统一的查询语言,所以会产生一些问题。对象模型相对较新,仅有少数几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实例。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选择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开发人员希望有一个基于在对象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

类似的,分布式数据库指的是数据库的各个部分分别存储在物理上相互分开的计算机上。分布式数据库的一个目的是访问数据信息时不必考虑其他位置。注意,一旦用户和数据分开,通信和网络则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分布式数据库需要部分常驻于大型主机上的软件,这些软件在大型机和个人计算机之间建立桥梁,并解决数据格式不兼容的问题。在理想情况下,大型主机上的数据库看起来像是一个大的信息仓库,而大部分处理则在个人计算机上完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缺点是它们常以主机中心模型为基础,在这种模型中,大型主机看起来好像是雇主,而终端和个人计算机看起来好像是奴隶。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许多优点:由于数据库的集中控制,前面提到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今的个人计算机,部门级计算机和分布式处理都需要计算机之间以及应用程序之间在相等或对等的基础上相互通信,在数据库中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为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框架结构。利用相互连接的计算机上运行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一种方法是将程序分解为相互独立的部分。客户端是一个最终用户或通过网络申请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服务器是一个运行着的计算机软件,存储着那些通过网络传输的申请。当申请的资源是数据库中的数据时,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则为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框架结构。文件服务器指的是一个通过网络提供文件访问的软件,专门的文件服务器是一台被指定为文件服务器的计算机。这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如果文件比较大而且需要快速访问,在这种情况下,一台微型计算机或大型主机将被用作文件服务器。分布式文件服务器将文件分散到不同的计算机上,而不是将它们集中存放到专门的文件服务器上。后一种文件服务器的优点包括在其他计算机上存储和检索文件的能力,并可以在每一台计算机上消除重复文件。然而,一个重要的缺点是每个读写请求需要在网络上传播,在刷新文件时可能出现问题。假设一个用户申请文件中的一个数据并修改它,同时另外一个用户也申请这个

数据并修改它,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叫做数据锁定,即第一个申请使其他申请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完成第一个申请,其他用户可以读取这个数据,但不能修改。数据库服务器是一个通过网络为数据库申请提供服务的软件,例如,假设某个用户在他的个人计算机上输入了一个数据查询命令,如果应用程序按照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设计,那么这个人计算机上的查询语言通过网络传送数据库服务器上,当发现数据时发出通知。在工程界也有许多分布式数据库的例子,如SUN 公司的网络文件系统(NFS)被应用到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程序中,将数据分散到由SUN 工作站组成的网络上的不同硬盘之间。分布式数据库是革命性的进步,因为把数据存放在被使用位置上是很合乎常理的。例如,一个大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计算机,应该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然而,当被授权的管理人员需要整理部门数据时,数据应该能够被访问。数据库信息系统软件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用户而言,分布式数据库和非分布式数据库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在这个信息时代,数据管理服务器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这一个软件的模块控制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行就如同人身体动脉使得鲜血在身体中流通顺畅。因为这个所以就要把好身份申请这一关,数据管理服务器也是黑客最为关心的目标之一。如果一旦自己的身份验证被黑客攻克,他将能引起公司的"心脏" 遭受致命的破坏。虽然大多数的使用者现在知道黑客,但是他们仍然不了解他们的数据库伺候器是多么的易受影响黑客的攻击。因此,这篇文章介绍是如何攻击数据库伺候器(比如SQL 伺候器) 和讲述你在受攻击时该如何保护你自己的数据。我们应该注意信息不断更新。许多技术上的空白导致了SQL 在运行时很多细节被攻击的事,而且很多的易受攻击的地方被寄到完全地描述数据库申请能是多么的某开发的安全目录。这个文章对那些好奇的非SQL 专家是书面的不关心知道细节,而且如检讨到那些做的人有规则地使用SQL。一个SQL 伺候器是做什么的?一个数据库身份验证是一个提供给有权限客户访问数据通道。申请的类型有许多变化,从大企业的微软SQL 伺候器到自由的和开放来源mySQL 排列。不管是什么,大多数的数据库伺候器申请都有共同的一些功能。首先,数据库申请使用都使用相同的SQL 的语言,或结构查询语言。这些语言,也属于第四代语言,由于它单纯化的语法,是在一位客户如何向伺候器传达它的请求核心。使用它最简单的形式语言SQL ,一个程序师能选择,增加,更新,而且在一个数据库中能划分各种数据。然而,SQL 也能用来产生并且设计整个的数据库,运行被送回的数据上的各种不同的功能,甚至运行其他的程序。为了要举例说明SQL 如何使用,下列各项是简单标准SQL 的一个例子疑问和一个比较复杂的SQL 疑问:简单的:"挑选出来的*从dbFurniture.tblChair" 这在来自数据库dbFurniture 的数据库tblChair 中返还的所有数据. 复杂:"管理人员征服。xp_cmdshell'dir c 。:\'" 这个短SQL 指令回到客户文件和文件夹的目录在SQL 伺候器的c:\directory 之下,注意这个例子使用一个广大的储存对MS SQL 伺候器是独家的程序。第二个功能数据库伺候器申请部份是他们全部需要一些形式的验证进行建立客户和主机之间的连接。虽然SQL 语言基本语法形式使用中很容易。他只要建立一些基础的形式就行了,想要运行任何客户的疑问一定要首先提供一些形式,这将会授权与客户的国书;客户也要有一定的定义请求和回应的格式。这个连接被一些属性定义,仰赖客户的相关位置和什么操作系统是在使用中,我们可以花费整个文章讨论例如DSN 连接,较少的DSN-连接,RDO ,费力和更多的各种不同的技术,但是这些主题超过了这个文章的范围。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有关他们,一些Google'ing 将会提供更充足的数据给你。但是,以下是包括在连接请求的更常见项的列表。数据库源数据库用户ID 的密码才可以进行任何连接请求类型,客户端必须定义什么类型的连接到的数据库服务器。这被处理的客户端提供的说明,正确的格式创建请求所需的软件组件。在数据库的类型,请求类型可以用于进一步定义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的处理方式。接下来是数据库名称和最后的身份验证信息。所有的连接信息是很重要的但到目前为止最薄弱的环节的身份验证信息——或者是缺乏。在管理妥善的服务器中,每个数据库都有它自己的用户具有专门指定的权限控制可以执行哪种类型的活动。例如,为已读,只为需要只能访问信息的应用程序会设置一个用户帐户。插入或更新,应使用另一个帐户,也许甚至第三的帐户将用于删除。这种类型的帐户控制,确保那些被破坏的帐户有限的功能。不幸的是,许多数据库程序被设置成具有null 或简单的密码,使得黑客攻击成为可能。

01-文献综述范文-翻译-当前零翻译研究问题与对策

外国语学院2018届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示范) 一、研究背景 近来多篇论文中出现零翻译的提法(杜争鸣,2000;邱懋如,2001;刘明东,2002;袁斌业,2002a,2002b,2002c,2002d;石琳,2003;余清萍,2003;余清萍,秦傲松,2004;肖耀田,2004),但国内学者所编三本译学词典(林煌天,1997;孙迎春,1999;方梦之,2004)均未出现零翻译这一词条,国外三本词典/术语著作(Shuttleworth & Cowie,1997;Baker,1998;Delisle,2004)亦未收入这一条目,只有国内孙迎春(2001)编著的《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收进了“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zero translation”(58页)及“zero translation零翻译(音译、形译之一种)”(268页)两个条目,同时又有贾影(2002)反对零翻译提法,并认为承认不可译有“积极作用”。但零翻译现象确实存在,如DIY(自己动手),IQ(智商),EQ(情商),这些零翻译词汇经常在汉语中出现。英语中也有类似情况,如美国《时代》周刊中报道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使用拼音,如aizi(矮子),pizi(痞子),shiganjia(实干家),yuan(缘)(王祥兵,2002),shuangying(双赢),guanxi(关系)(顾静,2005)。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零翻译现象的存在,引进了零翻译的概念,促进了翻译理论概念的扩大,但是从发表的论文及孙迎春(2001)的这两个条目来看,各自运用的名称虽同(也有不同,如杜争鸣称为不译),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均有出入,因此有必要探讨当前零翻译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研究对策。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1. 定义不统一、模糊不清 传统翻译理论多把零翻译归结为“音译法”、“移译法”,只看到技巧层面的意义,如秦建栋(1999)讨论“英汉词汇空缺现象刍议”列举“音译法”、“移译法”,袁斌业(2001)论及“英语本族人音译汉语词汇的语用分析”,虽然看到“音译在我国只能用来翻译名词,而在国外则可以用来翻译包括名词在内的各种词语”,但未能从中提炼出零翻译的概念,实际上这里已包含有零翻译与音译的某些区别。 国内最早使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术语的是杜争鸣(2000),但他称之为“不译”,并分析了直译、意译与不译三种翻译策略。他不停留于策略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三种策略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并看到了不译的三层文化含义。不译背后体现译者对于翻译目的的认识,“而翻译的目的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反映译者本人对翻译的文化含义的意识与潜意识,反映他翻译时所采取的文化姿态与立场。”即翻译观的问题。但从术语的精确性来说

英文文献翻译

中等分辨率制备分离的 快速色谱技术 W. Clark Still,* Michael K a h n , and Abhijit Mitra Departm(7nt o/ Chemistry, Columbia Uniuersity,1Veu York, Neu; York 10027 ReceiLied January 26, 1978 我们希望找到一种简单的吸附色谱技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常规净化。这种技术是适于传统的有机物大规模制备分离,该技术需使用长柱色谱法。尽管这种技术得到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由于频带拖尾经常出现低复原率。当分离的样本剂量大于1或者2g时,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近年来,几种制备系统已经进行了改进,能将分离时间减少到1-3h,并允许各成分的分辨率ΔR f≥(使用薄层色谱分析进行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媒介压力色谱法1和短柱色谱法2是最成功的。最近,我们发现一种可以将分离速度大幅度提升的技术,可用于反应产物的常规提纯,我们将这种技术称为急骤色谱法。虽然这种技术的分辨率只是中等(ΔR f≥),而且构建这个系统花费非常低,并且能在10-15min内分离重量在的样本。4 急骤色谱法是以空气压力驱动的混合介质压力以及短柱色谱法为基础,专门针对快速分离,介质压力以及短柱色谱已经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是在一组标准条件5下进行的,优化实验使用苯甲醇作为样本,放在一个20mm*5in.的硅胶柱60内,使用Tracor 970紫外检测器监测圆柱的输出。分辨率通过持续时间(r)和峰宽(w,w/2)的比率进行测定的(Figure 1),结果如图2-4所示,图2-4分别放映分辨率随着硅胶颗粒大小、洗脱液流速和样本大小的变化。

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 Raghu Ramakrishnan1 数据库(database,有时拼作data base)又称为电子数据库,是专门组织起来的一组数据或信息,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计算机快速查询及检索。数据库的结构是专门设计的,在各种数据处理操作命令的支持下,可以简化数据的存储,检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可以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或其他辅助存储设备上。 数据库由一个或一套文件组成,其中的信息可以分解为记录,每一记录又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段(或称为域)。字段是数据存取的基本单位。数据库用于描述实体,其中的一个字段通常表示与实体的某一属性相关的信息。通过关键字以及各种分类(排序)命令,用户可以对多条记录的字段进行查询,重新整理,分组或选择,以实体对某一类数据的检索,也可以生成报表。 所有数据库(最简单的除外)中都有复杂的数据关系及其链接。处理与创建,访问以及维护数据库记录有关的复杂任务的系统软件包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软件包中的程序在数据库与其用户间建立接口。(这些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员,管理员及其他需要信息的人员和各种操作系统程序)。 DBMS可组织,处理和表示从数据库中选出的数据元。该功能使决策者能搜索,探查和查询数据库的内容,从而对在正规报告中没有的,不再出现的且无法预料的问题做出回答。这些问题最初可能是模糊的并且(或者)是定义不恰当的,但是人们可以浏览数据库直到获得所需的信息。简言之,DBMS将“管理”存储的数据项,并从公共数据库中汇集所需的数据项以回答非程序员的询问。 DBMS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1)存储子系统,用来存储和检索文件中的数据;(2)建模和操作子系统,提供组织数据以及添加,删除,维护,更新数据的方法;(3)用户和DBMS之间的接口。在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价值和有效性方面正在展现以下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1.管理人员需要最新的信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 2.客户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服务以及更多的有关其订单,发票和账号的当前信息。 3.用户发现他们可以使用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用数据1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3th Edition ),Wiley ,2004, 5-12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网站

文献综述怎么写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

文献综述 英文

文献综述 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 姓名:代永寒学号:20091211205 专业:工商管理班级:工本2班 史蒂芬?柯维的《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顾名思义是指重要的主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时间去完成。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是将认为急迫的紧要的事情放在第一时间完成; 本书通过四个象限来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事情的紧急性与重要性,从而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应怎样去区分事情属轻属重,以及造成事情紧急性的原因,在平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 第一象限包括四点:A危机 B 急迫的问题C最后期限迫近的项目 D 会议准备工作等。第一象限显得紧迫与重要,但我们要知道形成第一象限的紧迫与重要主要是因被延误及没有进行计划与预测及计划所致。第二象限包含准备工作、预防、价值、筹划、建立关系、真正的再创造与赋予能力。第二象限属于质量象限,属于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去做,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第一象限包含的情况。第三象限包含干扰、电话;邮件、报告;某些会议;很多临近、急迫的事情及很多流行的活动。第三象限包括“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而事实上它易给人造成假象,从而形成第一象限情况。第四象限包含琐事、打发时间的工作、某些电话,解闷,“逃避”行为、无关紧要的邮件及过多地看电视;第四象限属于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它是浪费象限,第四象限中的行为是堕落行为。这四个象限告诉我们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不是以重要性而是以紧要性为出发点,就会出现第一第三甚至第四象限的情况,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加以区分,日常工作生活中往往事情越是紧迫,反而说明事情越不重要!像最近存货系统因急着想能早日上线,在运作过程中被卡住,故一心想着去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而忽略了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协调,存货上软件固然重要,但与公司整体运作相比就稍显其次,没合理分配其他人员手头事项,这样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增多,从而会出现第一第三象限甚至于第四象限的浪费情况。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区分、

计算机网络-外文文献-外文翻译-英文文献-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

New techniqu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bstract The 21 century is an ages of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being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ique of representative techniques this ages, will be at very fast speed develop soon in continuously creatively, and will go deep into the people's work, life and study. Therefore, control this technique and then seem to be more to deliver the importance. Now I mainly introduce the new technique of a few networks in actuality live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Network System Digital Certificates Grid Storage 1. Foreword Internet turns 36, still a work in progress Thirty-six years after computer scientists at UCLA linked two bulky computers using a 15-foot gray cable, testing a new way for exchanging data over networks, what would ultimately become the Internet remains a work in progress. University researcher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ways to increase its capacity and speed. Programmers are trying to imbue Web pages with intelligence. And work is underway to re-engineer the network to reduce Spam (junk mail) and security troubles. All the while threats loom: Critics warn that commercial, legal and political pressures could hinder the types of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Internet what it is today. Stephen Crocker and Vinton Cerf were amo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who joined UCLA professor Len Klein rock in an engineering lab on Sept. 2, 1969, as bits of meaningless test data flowed silently between the two computers. By January, three other "nodes" joined the fledgling network.

管理信息系统外文翻译

管理信息系统外文翻译-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英文文献翻译 二〇年月日

科技文章摘译 Definition of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re is no consensu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ter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ome writers prefer alternative terminology such 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ystem",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or simply "information system" to refer to the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hich supports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functions of an organization. This text uses “MIS” because it is descriptive and generally understood; it also frequently uses “information system” instead of “MIS” to refer to an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A definition of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s the term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is an integrated, user-machine system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support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functions in an organization. The system utilizes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manual procedures; models for analysis planning, control and decision making; and a database. The fact that it is an integrated system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a single, monolithic structure; rather, it means that the parts fit into an overall design. The elements of the definition are highlighted below. 1 Computer-based user-machine system Conceptual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an exist without computer, but it is the power of the computer which makes MIS feasible. 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computers should be used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information use should be computerized. The concept of a user-machine system implies that some tasks are best performed by humans, while others are best done by machine. The user of an MIS is any person responsible for entering input data, instructing the system, or utilizing the information output of the system. For many problems, the user and the computer form a combined system with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a se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mputer and the user. User-machine interaction is facilitated by operation in which the user’s input-output device (usually a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is connected to the computer. The computer can be a personal computer serving only one user or a large computer that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 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 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 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 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 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 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 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 和张培基 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 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 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 门学科。(张培基等)

图像科学综述 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图像科学综述 近几年来,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人们己充分认识到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目前它己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2l世纪信息时代的一门重要的高新科学技术。 1.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概述 图像就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眼而产生视知觉的实体。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75%来自于视觉系统,也就是说,人类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从图像中获得的。 图像处理是人类视觉延伸的重要手段,可以便人们看到任意波长上所测得的图像。例如,借助伽马相机、x光机,人们可以看到红外和超声图像:借助CT可看到物体内部的断层图像;借助相应工具可看到立体图像和剖视图像。1964年,美国在太空探索中拍回了大量月球照片,但是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照片是非常不清晰的,为此,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JPL)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使照片中的重要信息得以清晰再现。这是这门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图像处理技术在空间研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普及期和实用化期4个阶段。初创期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图像采用像素型光栅进行扫描显示,大多采用巾、大型机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一时期,由于图像存储成本高,处理设备造价高,因而其应用面很窄。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发展期,开始大量采用中、小型机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也逐渐改用光栅扫描显示方式,特别是出现了CT和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进入普及期,此时购微机已经能够担当起图形图像处理的任务。VLSL的出现更使得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其造价也进一步降低,极大地促进了图形图像系统的普及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是图像技术的实用化时期,图像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对处理速度的要求极高。 21世纪的图像技术要向高质量化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高分辨率、高速度,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图像的实时处理,这在移动

变电站_外文翻译_外文文献_英文文献_变电站的综合概述

英文翻译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substation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rn industry developments of quick rising, the design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tely and system. Because the quickly increase electricity of factories, it also increases seriously to the dependable index of the economic condition, power supply in quantity. Therefore they need the higher and more perfect request to the power supply. Whether Design reasonable, not only affect directly the base investment and circulate the expenses with have the metal depletion in colour metal, but also will reflect the dependable in power supply and the safe in many facts. In a word, it is close with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The substation is an importance part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it is consisted of the electric appliances equipments and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It obtains the electric power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rough its fun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assign, transport and safety. Then transport the power to every place with safe, dependable, and economica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s transport and control,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must change the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design and control, then can adapt to the modern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he of trend of the society lif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s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ndustry, it is a coal, oil, natural gas, hydropower, nuclear power, wind power and other energy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f the secondary energy industry, it for the other departmen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as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ower, and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level. As the power in the indust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energy used in these areas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Therefore,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is critical. Substation is to enable superior power plant power plants or power after adjustments to the lower load of book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transmission. Operation of its functions, the capacity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ize of the lower load power, thereby affecting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Substation system if a link failure, the system will protect the part of action. May result in power outages and so on,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a great disadvantage. Therefore, the substation in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electricity reliability,

外文文献及其翻译电子政务信息

外文文献及其翻译电子政务信息 1.政府信息化的含义?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 2.广义和狭义的电子政务的定义? 广义的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党委、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军队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 狭义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3.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 ①: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②: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 ③: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和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策; 4.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 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②:政府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③:信息化、民主化的社会需求的推动; 5.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模式有:1.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 2.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3.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4.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 6.电子政务的功能? 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②:加快部门整合,堵塞监管漏洞; ③:提高服务水平,便于公众的监督; ④:带动社会信息化发展; 7.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政府公务员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②: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③: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④: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 ⑤:政府公务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⑥: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⑦: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缺乏正确认识; 8.政府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是指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简汝梦 学号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摘要: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属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

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到介词翻译中,认为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可通过加词、减词、分译、转译等策略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及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英语中,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功能多样且位置灵活,对构成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英语介词的翻译策略问题一直深受广大翻译学者的关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即“目的决定论”。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汉译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译者若能熟练掌握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则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各大专家对于英语介词翻译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已有研究和探索,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述;然后以此综述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研究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是个切实可行的手段;最后预测此观点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受欢迎的。 历史发展: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总结各前辈的资料中得出: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员工激励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一、激励理论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表明:在没有激励措施下,下属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到4倍。日本丰田公司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提建议,结果仅1983年一年,员工提了165万条建议,平均每人31条,它为公司带来900亿日元利润,相当于当年总利润的18%。由于激励的效果明显,所以各种组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专家学者就开始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之中,探索激励的无穷潜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激励理论有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激励理论。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熟称“内容型激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它也被称作是“行为型激励理论”。 1 内容型激励理论 1.1 奠瑞的人类人格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面临着动态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人们都是自适应的。它把需求分成了两种类型,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前者与人体基本生理过程的满足感有关,而后者所关注的是情绪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1.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进一步发展了莫瑞的研究,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熏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且这五个层次的顺序,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了基本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需要。 1.3 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因素理论打破了这一假设。他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了保健——激励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可以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不满意,激励因素可以用来体现高水平员工的满意度。他认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促发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2 行为型激励理论 2.1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2O世纪6O年代末,埃德温·A·洛克和他的同事们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研究目标对于人类行为和绩效的效果。他们的研究导致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创立并不断地得到验证,提出:指向一共同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效率的主要源泉。他还提出了具体的设置目标的步骤。 2.2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对员工受激励程度的大小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1962年与罗森合写),《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