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

社会人类学期末复习试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为了从具体的社区或个案通过田野工作的研究概括与归纳出一般原理与原则.(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从根本上说,这种方法在于力图通过相似现象的比较而求得某种概括.它力求从一大堆变项中抽取出一些公分母.)

游群

游群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政治类型,它是由具有亲属关系的核心家庭构成的30-150个成员的集团,实行外婚制,从事狩猎、采集经济,劳动分工属自然分工。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互惠性交换

互惠性交换是交换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指双方互惠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交换的动机并不是赢利,而是为了社会责任,有些互惠性交换还是为了在此过程中赢得声誉。

婚姻

婚姻的定义,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而男女两性的结合是最基本的形式。婚姻的真正内核并不只是两性的结合,而是对这种结合的公开认可和批准。

格尔兹

美国解释人类学家的代表人物,全名克利福德·格尔茲,主要著作有:《文化的解释》、《地方性知识》、《尼加拉:19世纪巴厘的剧场国家》等。在这些著作中,最鲜明地体现着解释理论的是《文化的解释》。主要观点:一,“深描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做这些网,因而认为文

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我追求的阐释,阐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方式”。二,《深层的游戏》:解释人类学的民族志。他对“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有如下几个方面:(1)斗鸡的深度在于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金钱,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2)斗鸡的功能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在这里是地位等级制),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4)一个民族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得文本之一,(5)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人类学家要探索文化的根源,对意义的解释要进行深究,找到比较深层的解释。民族志要尽量深描,理清意义的结构。

继嗣群

丹尼尔·克雷格认为,继嗣就是把人们的身体和精神的某个方面在后代中保存下来,可见继嗣是表示永垂不朽的一种象征形式。而所谓“继嗣群”,通常是指根据继嗣原则组成的一群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血亲。现实存在的有社会意义的继嗣群都是根据某种特定的继嗣规则,强调了与一部分亲属的联系,而不考虑跟另一部分亲属的关系。

文化相对论

首先,作为一种文化理论,文化相对论强调环境和历史对于一种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形成的影响;其次,作为一种文化态度,文化相对论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衡量文化的标准是相对的;再次,作为一种文化策略,文化相对论对欧洲文化中心主义起到了颠覆的作用。它看到了文化的特殊性、民族性的一面,主张对所有人类社会文化差异性给予基本尊重,它强调内部观察的角度,假设文化与社会是封闭的自足的系统,它声称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具有有效地平等性。

田野工作

所谓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式获取该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理论的研究方法,其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它是社会人类学最基本的方法,是现代人类学的真正核心和基石。

一般来说,田野工作是马林洛夫斯基开辟的方法。

规则:(1)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2)空间上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很多时间是一个村庄,(3)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4)语言上要求对当地语言的掌握,(5)方法上强调整体论,(6)理论上要求完成某种新理论的证明。文化遗存分析法

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文化生态学

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

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

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它的主要任务是用建立模式的方法分析、说明和揭示这种真正的结构,并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是“结构”,基本方法是“结构分析”。他认为结构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各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

文化主位法

即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与文化客位法刚好相反,客位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看待事情。主位强调的是从文化内在的角度分析、解决事件,而客位研究则强调文化外部的立场和解释。

本尼迪克特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

了深刻影响。她重视实地研究工作,调查研究过北美的普埃布洛印第安人、

传道区印第安人、阿帕契人、皮马印第安人和布莱克弗特人(黑足人)。她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混合物,但她的种族主义主张比较隐蔽。著作以《菊与刀》和《文化模式》为代表,著作还有《种族:科学与政治》、《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学》等。

传播学派

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一译“播化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于德国。其创始人为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属于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W.福伊和B.安克曼。当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转向反动。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相对抗,在西方民族学界亦开始出现反对进化学派的浪潮。传播学派即是在此浪潮中产生的第一个反进化论的学派。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立的“传播论”。这一理论是在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的影响下形成的。

文化区

文化区,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

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英文名称亦可写作。

(一)概念: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

(二)特点:

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无必然联系。

2.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甚至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分类:

1. 政治文化区:例如国家,行政区

经济文化区:反映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例如农业区,工业区。

2. 文化地区、文化亚区、文化副区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和气质》玛格丽特·米德,人类文化学的代表性著作。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年)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

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象征人类学

虽然象征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概念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其主张观点与结构人类学相似,与文化唯物论的看法相对,同时也反对结构功能论等人类学家对于亲属等结构性研究的观点与主张。在后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中,象征人类学的文化概念往往成为其质疑与批判的对象。

民族志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亲属关系

亲属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我国法律所调整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亲属不等于家庭成员,有亲属关系的人可能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员并不绝对有亲属关系。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

亲属。

单系继嗣规则

继嗣规则有三个类别:单系继嗣规则、双系继嗣规则、双重继嗣规则。

单系继嗣规则是指用父亲一方或是母亲一方的亲子连接来确定个人的责任权利(包括特权)的规则。在非西方社会中,单系继嗣规则是最普遍的形式,它有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两种形式。

亲属称谓制度

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人类学家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它勾勒的是社会关系。作用:第一,把特定种类的人分类归入单一特定部署;第二,把不同种类的人分为不同的部署。一般说来,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的地位相类似,那他们就属于同一称谓。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

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

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摩尔根及其思想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

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第一根支柱是生产技术发展阶段论。摩尔根以生产技术发展水平来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第二根支柱是家庭(家族)发展阶段论。摩尔根首创了亲属制度的研究,他从亲属称谓的角度来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类型与历史发展。第三根支柱是氏族理论。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帮助他建立了社会政治制度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序列,这个序列就是“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氏族—包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第四根支柱是财产观念发展阶段论。摩尔根建立了原始社会的三种继承法。

博厄斯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学家博厄斯为首的历史特殊论派是一种以历史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博厄斯反对宏观人类文化史的建构,而重视并强调微观的具体的文化史研究。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博厄斯认为传播以及人类文化普遍进化规律都不能用来解释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文化现象的相似性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和特殊的原因。要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建该文化的历史。

为什么说结构主义人类学被称为最具哲学深度的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思潮在20世纪席卷欧、美、亚大陆,引起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生物学等领域的瞩目。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被称为最具有哲学深度的人类学。

他为人类学这门社会科学第一次赢得尊敬,使之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学科。有学者认为,他只手所创造的结构主义是60年代唯一的真正的新范式,有的人甚至认为它是整个20世纪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唯一的原创性范式。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这一“深层的游戏”的意义的文化解释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格尔兹对巴厘岛斗鸡的游戏的文化解释有几个方面:

1、斗鸡的意义不是为了在赌博中获得利益,而是为了获得某种象征地位的意义

2、斗鸡的功能并不是如功能学派所讲的为了强化社会生活的某种结构或规则,而只存在着展示社会生活、解释社会生活的意义。

3、斗鸡揭示了巴厘岛平时社会生活中被掩盖起来的那一部分

4、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诸多文本的集合体,斗鸡只是集合体中的文本之一。

5 、解释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开放性特点。

用图例表示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子女既指有血缘关系的,也包括有正式收养关系的。丁克家庭也叫核心家庭。图见书第137页。

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家庭的基本功能如下:1:经济功能、2:性功能、3:生育功能、4:赡养和抚养功能、5:教育功能、6:情感交流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经济类型

1,采集与狩猎,采集狩猎者组成群体的方式部分决定取决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

2,园艺式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类对小块园地垦殖所获得的食物。

3,畜牧业,由捕猎变为养殖。

4,精耕农业,妇女的地位普遍变低,成为经济生产的配角且被降到家务劳动中去了。

5,工业,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变化;但就世界观而言,仅是农业社会的继承。

政治人类学把研究无国家社会的、“非正式的”政治制度作为重要的研究任务,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从空间上来看,在当今世界上,虽然地球表面除南极、北极以外已经被各个国家全部覆盖,但相当一部分地区在西方殖民者进入之前,还

是无国家社会,后来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是还是得以相当程度的保留,

它的研究领域比政治学研究更加宽泛;

第二,从时间上来看,政治人类学将眼光投射到一切时代,纵观全部人类发展史的各种政治制度;

第三,从内容上来看,政治人类学注重研究非西方的政治制度、研究没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

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两种类型?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控制分为内在控制(道德、民俗)和外在控制(法律、纪律)。

对经济人类学的认识

第一,世界各族群的经济体制存在差别,是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进而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经济类型与交换体系类型的不同。

第二,以工业化和市场交换为特征的西方经济类型只是众多经济类型中的一种,并不是全人类共同的类型。因此,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概括出来的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第三,西方和非西方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共同存在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它们都存在与20世纪和21世纪,非西方类型并不是西方的过去。

第四,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非西方的经济类型和交换类型会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第五,西方社会经济类型在与非西方社会经济类型的交流的过程中,也从对

方吸取了某种东西进而发展了现代的经济理论,从而认识到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竞争或合作、消费与交换,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社会关系和价值体系的塑造。

第六,在一个社会中,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是“多重文化时空叠合”的

第七,人类学的视角需要纵观全部人类历史,亦需要横扫全人类各种社会。

宗教的功能

宗教的功能主要包括文化的功能和社会功能。

宗教的主要功能:包括宗教的世界观功能、政治功能、心理补偿和调节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功能几个方面。宗教功能本身是个“经验变项”,会随着所处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文化的变迁

所谓文化变迁,是指一种文化由于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接触所引起的功能与结构、形式与内容的改变。变迁是文化的属性。

创新是文化变迁的基础

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创造或衍生的。

2、文化是共享的。

3、文化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4、文化具有复合性或整合性。

5、文化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6、文化具有适应性。

7、文化具有象征性。

8、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人类学学科的思想渊源

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

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人类学有4个分支学科,这些学科分支是19世纪后衍生出来的,它们分别是:

1.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研究人类如何从古

猿进化而来的过程;一是研究现代人类的生物多样性。

2.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是利用人类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来研究远古

人类文化的一门学问

3.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是以

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创造、社会制度、行为方式、认知状况及团体生活

为研究对象,社会人类学家关心人类社会与文化的传承。

4.语言人类学: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从以下几个具体

方面入手: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涂尔干的主要思想

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叁本形式》以及《原始分类》中,贯彻着一种通过人

类学的研究方法达到对其社会学观点的说明的思路。他通过对澳洲以及其它一些

原始部落的社会结构和宗教崇拜形式的人类学分析,得出了宗教是社会团结得以

产生的始作俑者,而宗教本身又是社会的安排,所有的知识形式都是社会功能需

求的结果的结论。

如果寒假期间要对某地的春节习俗进行调查,请你拟出一份调查提纲。

1.有那些习俗,它们的来历、意义、影响等。

2.提出问题:现在一些过年的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消失分析:为什么这些传统文

化习俗会消失(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

有哪些传统的春节习俗是保存下来了的分析:为什么这些传统文

化习俗能够保存下来?(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3.如何传承与发扬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从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多个角度分析

你认为田野工作者应该具哪些素质?

好的田野工作者是充满冒险精神的、足智多谋的、能动的、值得信赖的、以及能

承担风险的。喜好社交是田野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秀的田野研究者必须了解要调查的文化领域,以及所有可能与它潜在相关或者

影响它的背景因素。他们还必须有技巧有热情地找出突出的文化行为,并在它出

现时认出它。因此,田野研究者要能够构想和理解他们在团队努力中形成的概念

框架。

最后,一位优秀的田野工作者必须能把他所见的转化成口头的或者书面的文字资

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一位田野工作者能写出细节化的文本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田野工作者能客观地保留、回忆并且记录细节,而不混淆他自己的价

值判断和严格的观察。)

请你从人类学的视野对“人是悬挂在由自己编织的网上的动物”进行解读。

在对象征、文化和人类学的实质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上,格尔兹认为象

征符号是指“作为观念载体的物、行为、事项、性质和关系—观念是象征的…意义?”;

文化是指“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文化的各个层面,如宗教、艺术、常识、法律、意识形态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系统。受马克斯·韦伯的影响,格尔兹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文化便是这张“意义之网”,因而作为对文化的分析的人类学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门寻求意义的阐释学科”。

怎样理解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它们又叫实在主义经济学和形式主义经济学,是经济人类学的主要理论。

经济人类学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西方的经济原则是否使用于非西方经济制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和实质论。

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认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是资源、分配、积累的方式,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能够应用于所有社会,西方与非西方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意义。

实质论认为以利润为主要动机的市场经济与以不为营利而进行的商品交换是有实质不同的,不能将市场经济学理论用于这些民族的经济研究。

请你以中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为例谈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特征:1,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2 文化是共享的,不为一个人所独有,3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4 文化具有复合性(整合性),5 文化具有传递性、变迁性 6 文化具有象征性 7具有适应性 8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阶级性对于此题,结合特征自由发挥。

怎样理解“文化是大写的人格”。

本尼迪克特的著名论题,这是认为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或者说,文化是一组人格心理特征在规范、组织、习俗和制度上的投射。在她看来,每一种文化都选择并实现了某些人类天性或潜力,这就像人类的发声器官可以发出不知道多少种声音,而人类各种语言都只选择了几种固定的声音,并把所选择的这些潜力发展到精致化的程度。因此,每一种文化至少可以归纳出一种与之对应的主导人格类型,可以通过不同文化人格的比对研究来探讨文化的差异,从而论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特殊的文化。

谱系调查法

普遍调查,即对调查对象周围的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本人观点)

文化优势法则

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发能源资源的文化系统,将对落后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扩张。这个理论是由怀特提出的。

以某个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为例,论述民间宗教信仰的价值与功能。

功能:文化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负面的功能

宗教信仰的价值自由发挥。

中国人赋予“梅兰菊竹”符号意义,请利用下面对“梅兰菊竹”意义的解释,论述象征的特点。

梅,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兰,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而有幽香,能够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

竹,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宁折不弯,能够表达士人行为上的品质、操守,谦虚而刚毅的精神。

菊,于深秋百花凋落时,还可以傲霜雪而开放,即使枯干残败犹有抱霜枝,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

象征的特点:第一,象征的两极性(自然属性和文化的意义)第二,象征具有多义性,第三,象征具有统合性,第四,文化具有结构性。

本题结合特点自由发挥。

自观与他观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产生与百家争鸣;两汉时期的百家的罢黜与儒术的独尊;宋明时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明清时期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发展四个重要的阶段。从这四个时期的内容上看,以一贯之的都与儒学有关,于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衰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一、“百家争鸣”思想的形成、主要成果及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宁五中张永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具体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组成,思考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多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传统的听说法“with its end less and mind-numbing repetitive drills”和古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或使用是否流畅,而较少注重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用所学的英语同外国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人们必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这种缺陷。 首先,何为跨文化交际呢?“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等诸语境因素,造成人们不同的说话方式或习惯话语。这就可能使交际双方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地推论,从而产生冲突、误会或交际的故障。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 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 文化交际。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能用英语熟练有效地交际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我们要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交际因素引 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揭示那些隐伏在语言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掌握语言不只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外国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之外的规则。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真题专题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海口高二检测)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D.修、齐、治、平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人我和谐”是指人际关系的和谐,A、C、D三项分别是天人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B项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2.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3.(2010?泰安模拟)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B.君舟民水C.为政以德D.君权神授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材料中所悟出的“道理”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B、C都是体现了民本思想,D项则为君主专制辩护。 4.“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材料中“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为各代人民所接受,也被统治者所采用。 5.(2010?莆田高二检测)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辨析能力。孔子主张的“仁”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希望统治者施政时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 6.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解析】选D。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民性”有“善质”,可见是主张民性本善的,而“立王以善之”是“天意”,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7.(2010?汕头高二检测)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 例题一: 内容提要:合资企业中,跨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面对这种文化冲突,要理性地去对 待,避免感情用事,致使矛盾愈深。 案例名称:《回答的方式》 案例介绍:飞利浦照明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中国员工交谈。中国员工的回答令副总裁难以理解,甚至不耐烦。 个人简介 姓名:朱生玉学号:200440001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案例:《回答的方式》 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想甲谈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以上便是整个案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文化焦急的例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副总裁是美国籍人,而那位员工则是中国籍。既然出生于两个不同的过度,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北京、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其次,“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中国员工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原因。比如说由于语言障碍、没有理解透彻美国副总裁所说话语的原意;或者说副总的文化方式让中国员工产生了误解;亦或是中国员工有意回避从正面回答……。以上原因都知识我们的推测而已。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假设这位中国员工从正面直接回答了副总的问题。比如,中国员工回答:“……想在五年之内作到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很显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这样的回答违反了中国人一向谦虚、委婉的心理习惯。太直接反而暴露出自己很有野心,高傲自大的缺陷。谦虚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做不到那个理想的位子,也不至于丢面子,被人耻笑。恰恰相反,美国人一向简单明了,很直接,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社会信息化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促使各国课程改革都特别强调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我国则在新课标中把文化意识列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内容之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努力把跨文化交际融入课堂。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会极大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21世纪迎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为此做好准备,也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 (1)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特性。(2)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3)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 (2)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 (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做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香水的味道到身体散发出的体味,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非语言交际的因素。 (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文化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导论课程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trend,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and the shock or conflicts among countries is inevitabl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aste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 that we can exchange and cooperate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uch better. This article may give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al function of getting the communicative skill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capabilities we need to know,and how to improve abilit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 of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 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前言 (5) 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 (6)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6) (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6) (三)价值取向差异 (7) (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 (7) 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 (8) (一)称谓用语 (8) (二)礼貌用语 (8) (三)招呼用语 (9) (四)邀约用语 (9) (五)比喻用语 (9) 三、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方法 (10) (一)社会层面 (10) (二)教育教学方面 (10) 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11)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1) 3、更新教学观念 (12) (三)交际双方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在不断的上升当中,而文化差异现象则是造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以及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一些方式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周专题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 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 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 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 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4.“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 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 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A.天与人不相胜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5.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 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 A.墨子B.韩非C.孟子D.庄子 6.“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 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 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7、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 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 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②对历史人物和 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④研究 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 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源在于 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摘要] 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学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但任何一门语言都与其诞生地的文化息息相关,不懂语言蕴含的文化就很难运用该语言完成交际的任务。因此,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重视和传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交际跨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其文化和习俗。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渗透,进而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当了解并尊重交互方式上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化交互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必

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文化理解力乃至文化创造力(即能够实现在两种文化之间的互动)。 三、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渗透力的方法和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材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遗憾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词汇、语法、句子等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上,却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指导、学习。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互相渗透越来越多的形势下,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西方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要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灵活地向学生阐述中西文化差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做一个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释者。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视、录音、图片等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 进行。因此,找出其中的原因对避免文化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思维定势文化是一个富有弹性的专门术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culturalclash)的现象。要避免交际阻隔现象的发生,交际者必须有清醒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谙熟本民族的语言交际规范,还要研究交际另一方所属民族语言交际的文化习惯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两民族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1.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1.1个人隐私 中国人认为个人属于集体,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既喜欢倾听别人的酸甜苦辣,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然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向别人提及也不愿别人过问自己的私事。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父母、年龄、婚姻、职业、收入等,认为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如:“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而西方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会相当不快。如: A:“Howoldareyou,Mrs.Read?” B:“Ah,it’sasecret!” 为什么Mrs.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西方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areyoudoing?)在西方人认为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1.2礼貌用语及行为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礼貌准则,顾日国曾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尊重、谦虚、态度热情、文雅。他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五条礼貌准则。其主要一点即是“贬己尊人”。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需要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如回答赞扬时说“哪里,哪里”,“说(唱,写,做)得不好,请多包涵”以及一系列的“不”(不好,不够,不敢当,不值得等)。中国人的这种礼貌、自谦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使西方人感到困惑。有一位外国人来中国访问,当他对在宾馆前厅弹奏钢琴的中国小姐表示赞扬时,那位小姐羞怯的说:“弹得不好,瞎弹”。那位外国人不解地说:“既然弹得不好,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瞎弹。”中国人这种自谦方式有时会给不了解中国文化习惯的外国人造成一种虚伪的感觉。然而,西方国家则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在受到赞扬时,总会高兴地说thankyou表示接受。如: A:Yourskirtlooksnice. B:Thankyou. 1.3餐饮习俗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习惯,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说的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人们之间经常互相敬酒,敬烟,主人有时会用筷子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墨家 B.法家、兵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法家 2. (2013北京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3. (2014·陕西西安质检)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2013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5.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 6. (2014·吉林模拟)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8. (原创题)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

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调研报告习作 班级:研0504班姓名:毛毳日期:2005-10-27 题目:跨文化交际失误及原因 调研目的: 1. 研究跨文化交际失误的原因; 2. 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学习调研报告的写法,为今后搞研究、写论文的取材及论证方法打下基础; 4. 实践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上所学理论和术语的应用。 调研时间: 1. 时间:2005年10月19日下午3点地点:教学楼阅览室 2. 时间:2005年10月22日上午9点地点:龙门石窟风景区 调研对象: 1. 姓名:Stuart 年龄:42岁国籍:英国职业:口语教师 2. 三个德国人 3. 姓名:Morag Brooks 年龄:68岁国籍:英国 职业:退休教师 4. 姓名:Richard Brooks 年龄:70岁国籍:英国 职业:退休教师 5. 姓名:Machteld Vah Boetzelaer 年龄:大约35岁国籍:瑞士,职业:公司职员,来中国旅游 调研方式:采访 调研提纲: 1. 东西方餐桌礼仪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这些差异曾带来哪些不便甚至误解? 2. 如果一位西方人要在中国一家企业投资,他最想了解关于这家企业的哪些信息? 调研结论:东西方人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易产生失误,原因不仅在于交际双方语言代码系统不同,还在于东方人和西方人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所造成的思维模式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东方文化思维有较强的具象性,而西方文化则有较强的抽象性;中国人是群体取向,而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因此,要实现有效沟通,交际者必须掌握语言国的语言符号和行为符号的规则,同时必须了解语言国人们的思维模式、观念文化以及道德规范。 调研经过: 2005年10月19日,就上文所述的两个话题与外教展开讨论。 A :笔者B:外教 A:您来洛阳后有没有跟中国朋友一起吃过饭? B:吃过。 A:你觉得中国的饮食文化跟英国的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B: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我们一般用刀叉。 A:除此之外,中国跟英国的饮品是不是也有很大的不同? S:对,我第一次跟中国朋友吃饭时,他们点了一种无色的液体,非常浓烈,我完全没有想到,它看上去就像一杯矿泉水。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儒家文化能成为中国文化主流原因

儒家思想文化因何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儒家文化自孔子開創,由董仲舒改造,在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擔任中國的主流文化角色,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佛道二教的挑戰,但仍然以佛道儒化為結局。那爲什麽儒家思想文化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筆者認為,原因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儒家的核心理念對維護統治秩序,緩和社會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二、中國的社會實際需要儒家的思想。下面我從這兩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自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以來,歷代對儒家思想的改造,始終沒有偏離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和“禮”。“仁”即“仁者愛人”。孔子雲:“仁者,人也”。可見孔子的人性論主張“仁愛”;孟子亦雲:“存心養性”,王陽明的“致良知”正是对孔子的“仁性”思想的发扬光大。這種仁愛思想對於維護封建統治是及其重要的,“仁”要求統治者要善待百姓,用仁愛來統治天下,到了孟子時期,將仁愛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到“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這對於緩和統治階層和平民百姓之間的矛盾是極其重要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古代民本思想。除此之外,仁愛思想對於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立和諧社會大有裨益。孔子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我們處理好社會關係提供了一條準則,緩和社會矛盾起了巨大作用。《禮記·禮運》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又說:“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仁者愛人”,重視人的價值,儒家強

調以人為本,荀子也提出人在萬物中“最為天下貴”,可見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可以說,儒家的民本思想使其能夠在君與民或人與人之間搭建一條橋樑,緩和了不同階層的矛盾,這是儒家思想能為大眾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的第二個核心就是“禮”,即“克己復禮”。孔子強調的禮其實就是周禮,及維護統治秩序的等級名分制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社會各階層各安其位,各謀其職,我們的社會才有秩序可言,這與當時的“禮崩樂壞”“諸侯混戰”的局面是分不開的。儒家這一套道德規範體系具有宗法性質,孔子與齊景公的對話中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把君臣與父子對舉,把社会基本關係概括為君臣、父子關係。後期儒学又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十義”。《禮記·禮儀篇》說:“何為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仁義。”可以說,古代社会道德規範體系都是在三綱五常的基礎上展開的。“三鋼”的道德體系是對中國古代宗法血緣關係的概括和反映,即使最基本的道德原則仁義禮智信也是家庭倫常的擴展,“人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实,從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实,節文斯二者是也”可見,儒家思想為社會構建一個基於宗法血緣之上地行為規範,為維護社會的統治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這也是爲什麽統治者利用儒家思想來進行統治的原因了。 儒家思想的能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不僅在於其核心理念,古代中國的社會實際也同樣需要儒家思想。中國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因此

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时适量渗透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的知识,恰是调动气氛的良好工具,有助于实施情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英语氛围,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墙上张贴一些配以中英文介绍的著名世界风光图,适时介绍给学生,或是贴上生活中常用的英语问候语,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以及体态语等,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差异的话题,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教学Weather 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所以,在教学这一句型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对方的赞美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