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院评审护理部分指标解读

二级中医院评审护理部分指标解读
二级中医院评审护理部分指标解读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解读

——护理部分

中医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 分)

?时间要求:

?前三年—2011—2012-2013

?近一年—目前至去年同期

?本年度--2013

?上年度--2012

6.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22分)

6.1.1制定落实《指南》的计划与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

检查、评分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1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无相关计划和措施,不得分;

?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

准备要点:

?2011、2012、2013年医院和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

?医院中医护理发展规划

?落实《指南》的具体措施

6.1.2明确护理管理部门的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和管理人员职责。

检查、评分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明确,扣1分;

?主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职责不明确,每人扣0.5 分。

准备要点:

?护理部管理职能

?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护理人员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

6.1.3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达到0.4:1的要求。

检查、评分方法:

?实地考查,并抽查近3个月护理人员排班表;

?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准备要点:

?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全院护理人员总数及病房护理人员总数

?随机抽查1个病区排班

6.1.4制定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体现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定期考核,措施到位。

检查、评分方法:

检查、评分方法:

准备要点: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安排表

?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名单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课件

?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笔记(与课程、时间必须相符)

?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培训后学分证、结业证复印件

6.1.5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

检查、评分方法:

?抽查2个科室,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

?医院未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得分;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少于2项,每科扣1 分。

准备要点:

?科室开展的所有中医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必须有医嘱;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一览表;

?科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相关资料;

?科室开展情况记录(中医护理工作量统计表等)

?科室开展推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的工作评价、分析改进

★此项为关键性核心指标,资料必须齐全、符合临床工作实际、护士熟练掌握应用,病人评价满意,效果好。

6.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检查、评分方法:

?查阅上年度相关资料;

?未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不得分;

?记录不完整,扣1分。

准备要点: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内容按《中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要求;

?评价原始记录、分析、改进材料;

6.1.7建立护理与医务、药剂、后勤等相关部门支持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年1次)召开会议。

检查、评分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无会议记录,不得分;

?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扣1分。

准备要点:

?有定期协调机制;

?有会议记录、协调机制落实到位。

6.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17分)

6.2.1制定中医护理常规并组织实施。

检查、评分方法:

?现场抽查2个病区的相关资料。

?中医护理常规少于2个,每个病区扣3分;

?未组织实施,每个病种扣1分。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中医医院 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1、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 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医护理技术1.2、1.2.1:制度3年工作计划(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 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要有原始材料)1.2.2: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以体现在年 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算、票据、账簿等)。 1.2.3: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 1.2.4: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 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1.3.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要求大家知晓。 访谈有关人员。▲▲▲ ★1.3.2: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 1.4.1: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 1.4.2:成立对口支援机构中医基层指导科:上级任命文、医院科室建设、医院实施方案、 学习通知、签到表、课件图片、等。访谈基层指导科负责人▲▲▲ ★1.4.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 适宜技术培训资料:学习通知、签到表、课件、图片等。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访谈有关人员▲▲▲ 1.4.4:建立视频平台(有参加会议的证明)。查阅参加培训人员登记表,抽查2名相关人员 培训容知晓情况▲▲▲ 1.4.5远程会诊平台------省略 第二章:队伍建设 ★2.1:人员中医比例: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临床部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70 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0 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第三章医疗质量(170 分)几点注意事项 1、所有科室都要参与。 2、所有医师都要参与。 3、全面准备,以评促建。 4、材料详实,支撑有力。 5、业务技能,反复强化。 6、对照细则查缺补漏,逐项落实。 7、病历准备要充分。 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点 1、诊疗方案 2、临床路径 3、病历 4、医师考核 核心指标 ★ 3. 1 . 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 3.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2

个以上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核心指标★ 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 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核心指标★4.3.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 ★ 4.3.3 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临床科室的准备 1 、资料齐全:人员队伍名单、诊疗特色技术资料及操作规范、诊疗方案及总结分析与优化、手术科室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临床路径

中医院二甲复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 (2018版)第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 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 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 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 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 逐年增加。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 继承人。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 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最新五华中医医院二甲评审检查反馈

五华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检查反馈 (供参考)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1 中长期计划应有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内容,缺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2.2 缺2013年材料。 1.2.3 缺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2.4 每一年另列成表格式,考核材料应付上。 1.3.2 有措施,无实施材料,注意访谈有关人员。 1.3.3缺2013年材料。 1.4.3 缺3年资料,缺进修登记表。 第二章、队伍建设 缺项: 未按每项准备资料。 2.1.1与2.1.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及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未体现(未列表,无法体现)。 2.1.6院级领导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未提供证明材料。2.1.7未提供院级领导的相关证明材料。 2.1.8未提供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2.1.9及2.1.10均未列表说明,无法体现相关数据,未提供临床科室负责人相关证明材料。

2.2、医院中长期规划、各年度计划、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措施,无法提供材料证明落实情况。 2.2.3无针对重点专科的带头人机制; 2.2.4无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2.3、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相关资料粗造,存严重造假嫌疑; 2.3.2未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3.4未提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 2.3.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存在非中医类别内容。 2.3.6未提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第六章、医院管理 6.1.1、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根据规定按时进行医疗机构年度检验。 6.1.2、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 缺项: 6.1.2无新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6.1.3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不完整。 6.2、信息化建设。 缺项: 6.2.1未提供相关措施落实情况材料。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 XXX市卫生局: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遵照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评分标准》,对旗蒙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标准部分 基本标准共100分,通过自评能达到72.5分未达村准的有①门诊蒙医治疗率;②病房蒙医治疗率;③饮片种数;④蒙药占药品收入比例等。 二、分等标准部分 分等标准1000分,目前能达到905.85分,未达标的有①人事科、设备科、保卫科、内窥镜室、统计室、计划生育门诊、食疗营养室等科室无明显标识;②医疗和行政划分不合理;③人员结构不符合标准,医护比例倒置,医师41%(28%—30%),护士33%(36%—40%);④病历书写不符合要求,除内科其它科室均写西医病历,病历格式尚可,内容上上级医师查访记录内容简单,指导力度不够;⑤门诊病历数量不多,完成不及时,处方书写质量欠佳,如:药品剂量不准,药品名称不全,剂型不清,字迹不工整等;⑥门诊病房蒙医治疗率均不符合要求,病房52.8%,门诊49.4%;⑦急诊、急救设备不全,护理未开展辩证施护;⑧药剂科、制剂室规模不符合要求,设备不符合标准,

无病房药房,现有药房面积不符合标准,饮片蒙成药品种数不条例要求,蒙成药销售量不符合要求;⑨科教没有近三年的获奖科研成果,建立图书室,专业人员发表论文数量不多;⑩档案需微机管理;⑾需填补心脏除颤,心电监护等设备;⑿医学心理咨询等方面。 总体来讲,无论从基本标准还是分等标准,基本达到了“二甲”条件,但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快“二甲”进程,边申报边改进,通过有效整改弥补措施,纠正差异补漏,以优异成绩迎接任期评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

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XX县中医院 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汇报材料 一、深刻分析院情,制订医院发展规划 (一)、医院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1986年,是由XX县城关镇卫生院发展而来,2009年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是XX县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县35万人民中医医疗、急救、康复、教学和科研任务;医院经历了几代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现已成为技术人才密集、服务功能完备、临床学科集全、仪器设备先进的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中医药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中医医院,是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协作医院、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网络医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教学医院,同时也是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定点医疗单位。目前占地20000M2,建筑面积19334M2,业务用房10272.5M2,固定资产1755万元,医院现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 现有在岗职工26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高级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占74%,行政后勤人员占15%,高级职称10人,占卫生技术人员6%,中级职称67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7%,初级职称82人;大学本科29人,大学专科104人。

现设10多个行政职能科室,30多个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7个临床病区,现有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血液流变仪、血球计数仪、中药煎药机、微波理疗仪、多功能麻醉监护仪、三维腰椎牵引治疗机、多功能臭氧治疗仪、胃镜、脑电图、除颤仪、监护、等大中型诊疗设备40余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检查依据和保障。医院全面启动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HIS(医院信息系统)、LIS(检验室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多年来我院坚持中医办院方向,重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打造出的中医特色专科品牌——康复理疗科,已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院主要中医专科有康复理疗科、脑病科、心病科、中医妇科、外科、骨科等,主要中医及非中药诊疗项目达80多种,非中药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这些专科在提高中医药及非中药中医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扩大,充分突出中医特色,其中心病科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定为河南省首批中医特色专科重点建设单位。 近年来,XX县中医院在县委、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建设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被省、市、县相关部门授予“中医管理先进单位”、“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抽检无假药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先进单位”、“社

二甲中医院评审注意事项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概述 一、评审细则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 ●评审细则总分1000分 ●分为两大部分: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二)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说明:临床与重点专科总计270分,成为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医疗质量为重点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甲甲等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第一部分的总分可以低于60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级乙等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 ?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同样第一部分可以低于60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不合格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12项 ?(二)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7项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能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所在区县基层中医药工作达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明确提出的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眩晕

眩晕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申请报告书模板

中医医院 二 级 甲 等 医 院 评 审

申 报 书 二甲医院申报情况介绍 一、医院简介: 医院编制床位,实际开放床位 医院占地面积约(M2),建筑面积(M2),其中业务用房面积(M2),每床建筑面积(M2) 医院设职能科室个,临床科室个,医技科个。 二、人员情况 全院现有编制人数人,在职人数人,其中医技人员人,占职工总数的%.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总数 64.8%;药剂人员人,中药人员人,占药剂人员总数85.7% 三、设备情况 医院诊疗设施齐全,中医诊疗设备均在正常运行中。医院

基本设备拥有CT、MBI、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腹腔镜、中低频热疗仪、多功能颈椎牵引治疗仪、中药加工机、中药煎药机,伏卧式多功能腰推治疗仪、薰蒸床、静脉曲治疗仪、电子胃镜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核心指标“中医药服务功能”项目完成情况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方面:2018年年初医院与临床各科室签订有科室工作目标责任书,针对每个科室的具体不同情况,制定有中医药相关各项考核指标。 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医院职工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89.9%,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共计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名,护理人员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技术人员比例为%,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57.1%,医院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年度没有新招聘人员。2年度比2016年度没有增长。 临床科室建设方面: 医院设置有儿科、口腔科、中风科、骨伤科、康复科、肛肠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个临床科室。符合临床科室

医院二甲评审会上的讲话稿(2)

在**市中医院二级甲等评审报告会上的致 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 十分感谢各位贵宾莅临**,到**市中医院检查指导。 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以及70多万**人民向前来参加评审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地处浙江中部,始建县于公元245年,市域面积10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3万人。**素有“五金之都”美誉,先后获“中国五金商标品牌基地”和“中国门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口杯之都”等称号,**(含武义、缙云)五金还被列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7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7.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6亿元。目前,全市上下正围绕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商旅活市、文化兴市”的战略部署,倾力打造“实力**、活力**、法治**、幸福**”。 **市中医院创建于1983年,是一座集医疗、体检、康复、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非营利性中医院,是全市的最大中医诊疗中心。多年来,该医院坚持奉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理念,主动、严格地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加快特色专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技术和口碑形象。

**市委、市政府对市中医院“二甲”创建工作非常重视。我们始终认为:等级医院评审是对医院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评估和检验,市中医院争创二级甲等医院,不仅是医院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市创建省级卫生强市的需要,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市人民热切期盼有一个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敬请评审团专家在评审工作中热心指点,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帮助中医院得以综合提升。 希望市中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评审,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落实整改。以评审为契机,加快推进医院上规模、创品牌、优服务,为**及周边地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中医医疗服务。 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永期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中医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谢谢大家! 二甲评审_院长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和指导 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我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医院占地面积余亩,绿化面积达50%。业务用房面积22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九千万元,医疗设备总值四千万元,编制床位220张,开放床位300张。是集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附件1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附件2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8年版) 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不合格中西医结合医院划分标准如下:(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6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5.达到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西医结 合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一)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占执业医师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 (2013年版) 一、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9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符合以下要求: 比例1-比例2≥5%; 比例1计算方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当年新招聘未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技术人员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专业技术人员数)*100% 比例2计算方法:上年度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总数/医院执业医师总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核心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二……,不得出现其他命名。

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汇报材料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小组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考核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概况】 我院渊源于1952年什邡成立的“城关联合诊所”,当时是一所集体卫生院。1987年经改制为“什邡县中医院”,转属全民事业单位。2012年变更规范命名为“什邡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体检、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医(综合)医院,为全市43万人的提供中医综合医疗服务。 “”地震中,我院的基础设施受到全面破坏,经历近三年半(2008年7月-2011年12月)艰苦的城乡结合部板房过渡期。过渡板房条件异常艰苦,硬件条件差,场地狭小,交通不便,冬更冷夏更热,病房常年受雨水和烈日侵蚀地面潮湿,我院坚持开展诊疗服务,但医院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最大影响是难以吸收到青年优秀人才,曾经一些大学生到了板房,实地了解医院规模现状,看一眼就直接走人了。 在灾后重建总指挥部的安排下,我院于2011年12月28日从过渡板房搬迁入现在的新址:什邡市西顺城街207号。 新医院占地面积约28亩,业务用房面积25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七千多万元,其中医疗设备总值二千多万元。2013年5月12日病区搬

迁入新住院部大楼,1-6层设有标准床位236张,7层设有6间规范的手术室(1间百级,2间万级,3间普通手术室)以及尚未投入使用的规范ICU病房。 医院2012年实现,门(急)诊139157人次,住院3757人次,手术760余台次,全年业务收入万元(在2011年的基础上提升了%),药品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目前实际开放住院床位170张,门急诊床位13张,血透室10张,共193张床位;完成整体重建项目移交后,预计开放住院床位可达到300张以上。 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副高职称15人(中医类别12人,临床1人,护理1人,药剂1人);中级职称38人。全院执业医师总数82人(中医50人,中医医师比例%);执业护士88人,床护比1:;药学专业人员23人,其中中药专业14人,中药药剂专业人员比率%;检验技术人员8人。 医院设置五个住院病区(心肺科、眼耳鼻喉科、肿瘤科、骨伤科、外科),设置有急诊科,门诊科室15个分别为:外科、妇科、皮肤科、内科、儿科、骨伤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肾病科、肛肠科、心血管门诊、肿瘤科、糖尿病高血压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另2011年设治未病科,2012年整合相关科室成立预防保健科,由蔡晓洪副主任中医师任科主任。医技科室5个,分别为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药剂科、手术室(与临床科室麻醉科合并设置手麻科)。职能科室12个,分别是院办公室、党办、医教科、病案室、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医保科、总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规范一、床位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三、人员(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

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四、选址(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二)新增医院与诊所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0米、与门诊部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1000米、与医院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20001/4页米。(三)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肉菜市场之间应物理分隔,符合卫生及预防疾病的要求。医院选址应为规划的医疗用地或可以转变为医疗用途的房屋(其使用性质原则上以商业、办公、厂房类为主,既有住宅、宿舍、居住小区会所、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以及与餐饮、生产性厂房紧临的房屋,不应用于医疗用房。既有房屋的使用性质以房地产权证明文件为准)。(四)选址相邻权利人(业主/住户和社区内现有医疗机构)无明显反对意见(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公示和专门委员会收集的意见为准)。选址前,设置申请人应征询相邻权利人的意见。五、建筑、设施与环境医院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建筑设计、设施应满足诊疗和管理工作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材料准备清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1.1、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内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 1.2、1. 2.1制度3年工作计划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中 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要有原始材料 1.2.2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以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算、票据、账簿等。 1.2.3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 1.2.4每年对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 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1.3、1.3.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要求大家知晓。 ★1.3.2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 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 1.4、1.4.1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 1.4.2成立对口支援机构 ★1.4.3《“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 明确提出的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1.4.4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 1.4.5建立视频平台有参加会议的证明。 第二章 ★2.1人员中医比例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员联合培训、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 2.2.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2.2.2见医院工作计划 2.2.3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制度并组织实施。确定的人选要有资料、会议记录、符合该制度。 2.2.4师承制度、有计划和措施3年 2.3、2. 3.1自2011年开始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内容以中医为主、有试卷、方案。 2.3.2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市里未开展、我院自行培训有培训档案。 2.3.3三基培训有培训档案 2.3.4继续教育学分达100%学分手册、学分统计表、学分证。

中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栾川县中医院 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汇报材料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86年,2009年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目前总建筑面积20000M2,固定资产6528.7万元,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张。 现有在岗职工28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占全院职工总数75%,其中高级职称8人,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256人。 目前医院现设10多个行政职能科室,30多个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 8个临床病区,主要开展中医及非中药诊疗项目达9类53项,非中药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 2015年我院业务总收入达4263余万元,全年总接诊门诊病人15.8万余人次,住院患者7373人次,人均住院11.04天,其中西药及中成药占总收入29.3%,其中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 57.3%,中药饮片收入占中药药品收入的62.4%。 二、领导重视,全院动员,重在落实 医院自确定创建工作以来,先后召开了医院创“二甲”工作动员大会及安排布置会议。成立了等级评审创建领导小组和督查考评组,分设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院感质控组、医技检查组、中药药事管理组、后勤保障组七个工作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奖惩规定等,不定期召开创建评析会议,提出具体措施与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不

走过场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理解标准精髓,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一)优化人员结构,抓好中医人员队伍建设 自2013年以来每年从高等中医药院校引进人才,使中医人员配备逐步趋于合理,近3年来自主招录中医类高校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13名,目前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3.8%。医院全体西医医师均接受了为期2年的“西学中”教育,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为100%。 (二)依法依规执业,规范开展各种诊疗行为 医院临床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及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对照标准聘任和使用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人员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实行诊疗技术准入和开展相应手术项目。 (三)强化重点专科建设 目前我院心病科为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康复科为院级重点专科,重点专科人才梯队满足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医院从人、财、物方面向重点中医专科倾斜,各专科均制定并实施了符合本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努力提高重点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附件: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标准 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2年版)》共10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部分350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三级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90%;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750分≤总分<900分; 2.245分≤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3.核心标准全部达到要求。 (三)有以下条件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有核心标准不符合要求。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标准 《标准》及细则中对那些最基本、最重要、必须做好的,且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标准,列为“核心标准”,具备单项否决(终止评审进程)的作用。核心标准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标准 核心标准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标准二: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未达到60%,本年度临床科室(麻醉科、口腔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核心标准三: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核心标准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 核心标准五: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不得有神经内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泌尿科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1)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 第二章队伍建设 (2) 第三章科室建设 (3) 第四章中药药事管理 (6) 第五章护理管理 (9) 第六章文化建设 (10) 第七章预防保健 (11)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 (13) 第一章基本要求与医院服务 (13) 第二章患者安全 (15) 第三章医疗质量 (17) 第四章医院管理 (27) 第五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 (31)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医院的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考核和鼓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四、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将对口支援县中医医院和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五、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人员配备与管理 (一)按照《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的要求,医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备以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结构合理,人员配备应符合中医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需要。 1.院级领导、临床科室负责人、药剂部门和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2.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所占比例达到要求。 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达到要求。 4.护理人员接受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达到要求。 (二)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规范,对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考核、评价有中医药的内容和要求,建有专业技术档案。 二、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一)医院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中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内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