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题答案_1002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题答案_1002
波谱分析_习题集参考题答案_1002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

3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6)举例说明溶剂效应对λmax 的影响

答:溶剂的极性越大,n → π*跃迁的能量增加,λmax 向短波方向移动;溶剂的极性越大,π→ π*跃迁的能量降低,λmax 向长波方向移动。

三、计算下列化合物的λmax

1)

2

3

3)

4)

O

OH

O

5)

6

1)λmax = 217(基本值)+30(共轭双键)+15(环外双键3×5)+35烷基(7×5)= 357nm

2)λmax = 217(基本值)+30(共轭双键)+10(环外双键2×5)+25烷基(5×5)= 342nm

3)λmax = 217(基本值)+5(环外双键1×5)+15烷基(3×5)= 237nm 4)λmax = 215(基本值)+30(共轭双键)+5(环外双键1×5)+ 30烷基(1×12+1×18)= 280nm

5)λmax = 215(基本值)+ 35羟基(1×35)+24烷基(2×12)= 274nm 6)λmax = 217(基本值)+5(环外双键1×5)+25烷基(5×5)=247 nm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 单项选择题

1、双原子分子中,折合质量、键的力常数与波数(ν)之间的关系为(C )

A 折合质量与波数成正比

B折合质量与键的力常数成正比

C键的力常数与波数成正比

D键的力常数与波数无关

2、诱导效应对红外吸收峰峰位、峰强的影响(B)

A基团的给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B基团的给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C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强

D基团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弱

3、羰基上基团共轭效应对其红外吸收峰峰位和峰强的影响

A基团的给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B基团的给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C基团的吸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强

D基团的吸电子共轭效应越强,吸收峰越弱

4、孤立甲基的弯曲振动一般为1380cm-1,异丙基中的甲基分裂分为1385cm-1和1375cm-1,叔丁基中的甲基为1395cm-1和1370cm-1,造成的原因是

A分子的对称性

B振动耦合

C费米共振

D诱导效应

5、CH

3CH

2

CH

2

CH

3

①、CH

3

CH

2

CH(CH3)2②和C(CH3)3③三种烷烃的甲基,其面外弯曲振动

分别为:

A①为1395cm-1和1370cm-1;②为1380cm-1;③为1385cm-1和1375cm-1 B①为1380cm-1;②为1395cm-1和1370cm-1;③为1385cm-1和1375cm-1 C①为1380cm-1;②为1385cm-1和1375cm-1;③为1395cm-1和1370cm-1 D①为1385cm-1和1375cm-1;②为1395cm-1和1370cm-1;③为1380cm-1

6、酸酐、酯、醛、酮和酰胺五类化合物的νC=O出现在1870cm-1至1540m-1之间,它们νC=O的排列顺序是

A酸酐<酯<醛<酮<酰胺

B酸酐>酯>醛>酮>酰胺

C酸酐>酯>酰胺>醛>酮

D醛>酮>酯>酸酐>酰胺

7、游离酚羟基伸缩振动频率为3650cm-1~3590cm-1,缔合后移向3550cm-1~3200cm-1,缔合的样品溶液不断稀释,ν

OH

A逐渐移向低波数区

B逐渐移向高波数区

C位置不变

D转化为δ

OH

8.CH

3CO CH

3

①、CH

3

CH

2

CHO②、Cl

3

C CHO③和CH

3

CH=CH CO CH

3

④,四种化合物的νC=O不同,

按值的大小排列顺序时

A③>④>①>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9、红外光谱用于鉴别同源化合物有独特的好处,仅需要根据结构差异部分的基团振动就可以作出合理裁决。例如阿司匹林和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差异时:A阿司匹林物羧基振动,苯甲酸有

B阿司匹林物甲基的面外弯曲振动,苯甲酸有

C阿司匹林的羧基伸缩振动观察到两各峰,苯甲酸只有一个羧基伸缩振动峰;阿司匹林有一个甲基面外弯曲振动峰,苯甲酸无此峰

D阿司匹林为非红外活性分子,苯甲酸为红外活性分子

10、红外光谱可用来评价某些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乙酸丁酯用氢化铝锂还原时,只要观察反应混合物的红外光谱的下列特征便可认为反应完成

A 羰基峰消失

B 羰基峰出现

C甲基峰消失

D亚甲基峰消失

11、决定化合物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决定因素是:

A.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B. 振动过程中偶极距的变化及能级的跃迁几率

C. 能级的跃迁几率及电子、空间效应

D. 振动过程中偶极距的变化及氢键效应

12、分子内两基团位置很近并且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 它们之间发生强相互作用,

结果产生两个吸收峰, 一个向高频移动,一个向低频移动,该效应是:

A振动的偶合效应

B费米共振效应

C场效应

D张力效应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红外光谱中的相关峰

2、举例说明共轭效应对吸收峰峰位的影响

3、举例说明诱导效应对吸收峰峰位的影响

4、化合物CH

2=CHCOCH

3

在红外光谱中有哪些主要吸收峰,请加以简单说明

5、举例说明红外光谱中600~1000cm-1区域的吸收峰在芳香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6、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红外光谱的差异

C CH 3

C CH 2O A

CN

CH CH 3CH 3

OH B

A

B

OH

OH

CHO

A

B

三、结构指认题

1.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峰的位置为3300cm -1,3030cm -1,3000cm -1,2300cm -1,1600cm -1,1590cm -1,1480cm -1,请判定应与哪种结构对应,并确定各吸收峰的归属。

CN OH

CONH 2

OH

A

B

2.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峰的位置为3290cm -1,2950cm -1,2860cm -1,2200cm -1和1689cm -1,请判定应与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结构对应, 请指定各峰的归属。

C C CHO CH 3

C CH 3

C CH O

C C CHO CH 3

C CH 3

C CH 2O A

B

C

D

四、结构推断题

1.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8H 8O 2,红外光谱图的主要峰有3030cm -1,2950cm -1,2860cm -1,2820cm -1,2730cm -1,1690cm -1,1610cm -1,1580cm -1,1520cm -1,1465cm -1,1430cm -1,1395cm -1,825cm -1,请指定结构并归属各峰。

2.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9H 10O 2,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有3030cm -1,3000cm -1,2960cm -1,2860cm -1,1780cm -1,1600cm -1,1500cm -1,1460cm -1,1400cm -1,1380cm -1,740cm -1,690cm -1,

请指定结构,并归属各峰。

第三章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氢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H C O C H CH 3

CH 3CH 3

CH 3

b

a ①、C C H H Cl I

H H a b

②、H 3C

CH 2

CH 2I

a

b

③中质子a 和b 的δ值顺

序为:

A 、①、②和③中δa>δb

B 、①、②和③中δb>δa

C 、①中δb>δa、②和③中δa>δb

D 、①和②中δa>δb、③中δb>δa

2、H 3CH 2CH 2C O C O

CH 2CH 2CH 3

a c

b d f e 中质子的峰形: A 、均为三重峰 B 、均为六重峰

C 、a 及f 质子为三重峰,其余质子为六重峰

D 、e 及b 质子为多重峰,a 、c 、d 、f 质子为三重峰

3、5α-雄甾烷-11-酮中C 1上的横键质子比竖键质子处于低场,确切数据见结构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O H H δ2.45

δ0.78

A 、它们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B 、邻近的角甲基的空间压力

C 、羰基的各向异性效应

D 、邻近角甲基的NOE

4、磁各向异性效应在氢谱中很重要,具有磁各向异性效应的基团主要有 A 、芳环和硝基 B 、芳环、炔键和烯键 C 、芳环、三键、双键和单键 D 、所有的化学基团

5、去屏蔽和屏蔽效应对化学位移有重要贡献,结果是

A 、屏蔽效应使质子的δ值增大,去屏蔽效应使质子的δ值减小

B 、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产生低场位移,去屏蔽使质子的共振信号产生高场位移

C 、去屏蔽效应使质子的δ值增大,即产生高场位移,屏蔽效应使质子的δ值减小,即产生低场位移

D 、屏蔽使质子的δ值减小,即产生高场位移;去屏蔽使质子的δ值增大,即产生低场位移

6、质子的化学位移值与该质子连接的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及相关基团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有关,综合这两种影响造成质子的化学位移顺序如下: A 、炔碳质子〉饱和碳质子〉烯碳质子 B 、饱和碳质子〉烯碳质子〉炔碳质子 C 、烯碳质子〉饱和碳质子〉炔碳质子 D 、烯碳质子〉炔碳质子〉饱和碳质子

7、CH 3CH 2O C OCH 2CH 3O

、C(OCH 2CH 3)4、CH 3CH 2OCH 2CH 3和C CH 2CH 3O F 3C 4个化

合物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鉴别 A 、根据各质子积分鉴别

B 、根据3JHH 鉴别

C 、根据各质子的峰形鉴别

D 、以上三种方法都不能鉴别

8、

O

NHCH 3Cl

Ha

Hb

C Cl

Ha

NHCH 3(a)

(b)

A 、二者中Ha 和Hb 均有远程耦合

B 、二者中Ha 和Hb 均无远程耦合

C 、化合物a 中Ha 和Hb 有远程耦合

D 、化合物b 中Ha 和Hb 有远程耦合

9、 二面角对3J HH 值有重要影响,Karplus 把这种影响总结为一条很有名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

A. 随着二面角的增大,3J HH 值增大

B. 随着二面角的减小,3J HH 值减小

C. 二面角为0。及180。时,3J HH 值最小,为90。时,3J HH 值最大

D. 二面角为0。及180。时,3J HH 值最大,为90。时,3J HH 值趋向于0

10、列化合物中Ha 有

Hc

NH 2Ha Br Hd

A. 多重峰

B. 二重峰

C. 三重峰

D. 四重峰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核的overhauser 效应

2、举例说明磁的各向异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3、简单解释乙烷、乙烯、乙炔的质子化学位移的差别

4、比较下列化合物中质子a 和b 的δ值大小

CH 3CH 2OCH 2CH 3

CH 2CHCH 3 CH 3CHCH 2CHCH 3Cl Br

COCH 2CH 3

a b

a

b

a

b a

b

5.比较化合物的A 、B 两个甲基的化学位移,并说明理由。

B

6、 写出化合物中质子的峰形

CH 3CH 2CH 2OCCH O

CH 3

CH 3

a b c d e

a 为 重峰,

b 为 重峰,

c 为 重峰,

d 为 重峰,

e 为 重峰。

三、结构推断题

1、 异香草醛经溴化和甲基化两步反应得产物

3

3

,核磁共振氢谱只有5

个信号,3.75(s ,3H );3.80(s ,3H );6.80(d ,J =7.5Hz ,1H );7.60(d ,J = 7.5Hz ,1H );10.80(s ,1H );请确定Br 取代的位置。

2、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7H 6O 3,氢谱为7.00(d ,J = 8.0Hz ,2H );8.20(d ,J = 8.2Hz ,2H );9.80(s ,2H );请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并归属各峰。

3、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6H 10O 2,氢谱为1.20(t ,3H );1.90(d ,3H );4.0(q ,2H );5.5(d ,1H )及6.5(q ,1H );请推断结构并归属各峰。

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9H

12

,氢谱为2.20(s,9H);7.00(s,3H);请推断化合物

的结构及各峰的归属。

5、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9

ON,1HNMR数据为δ= 1.20(t,J= 5.6Hz,3H),δ=2.25

(q,J = 5.6Hz,2H),δ = 2.8 (d,J = 3.8Hz,3H),δ = 6.70(宽峰,1H,D2O 交换后消失),IR在1680cm-1强吸收。

6.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7H

16

O

3

,1HNMR数据为δ= 1.20(t,9H),δ= 3.40(q,6H),

δ = 5.20 (s,1H),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式。

7.化合物的分子为C

10H

12

O

2

,1HNMR数据为δ= 2.0(s,3H),δ= 2.92(t,J = 7.0Hz,

2H),δ = 4.82 (t,J = 7.0Hz,2H),δ = 7.25(s,5H),IR显示在1736cm-1有强吸收,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式。

8.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5H

11

ON,1H-NMR (δ, CDCl

3

):1.20 (t, J= 5.6Hz, 3H); 2.25

(q, J = 5.6Hz, 2H); 2.80 (s, 6H); 请推断结构并归属各峰。

核磁共振碳谱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确定分子中的13C核种类和归属13C核的化学位移,常采用质子宽带去藕。使用这种技术时,

A、完全消除了13C-1H耦合,难区别伯碳、仲碳和叔碳;

B、虽然完全消除了13C-1H耦合,但可以区别伯碳、仲碳和叔碳

C、仅部分消除了13C-1H耦合,容易区别伯碳、仲碳和叔碳;

D、全部保留13C-1H耦合,可区别伯、仲、叔、季四类碳。

2、使用偏共振去耦技术,可使CH

3中的13C为三重峰,CH

2

中的13C为双峰,季碳为单

峰。偏共振去耦

A 、消除了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保留了不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

B 、 消除了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不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保留程度较低的耦合

C 、 使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保留程度较低的耦合,消除不直接相连的13C-1H 耦合

D 、 保留了全部13C-1H 耦合信息

3、选择性质子去耦是指定质子去藕,又称单质子去耦,可使有待认定的13C 核惟一地发生去耦。进行选择性质子去耦时,

A 、必须先测定化合物的氢谱,确定待去耦质子的Larmor 频率

B 、必须先测定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确定待去耦质子的倍频

C 、必须先测定化合物的质谱,排除可能的α裂解

D 、无需作任何准备

4、碳谱中的质子噪音去耦技术又称质子宽带去耦,可以消除碳氢直接产生的耦合,质子宽带去耦的特点是: A 、反映13C 核的数量;

B 、选择性地对季碳去耦,使季碳观察到NOE ;

C 、直接标出13C-1H 耦合常数;

D 、反映13C 核的种类,归属13C 核的化学位移,季碳因无质子不产生NO

E ,信号最弱。

二、简答题

1、 举例说明DEPT135谱的特性

2、 举例说明13C NMR 谱中的γ效应

3、 计算化合物中苯环碳原子的δ值。

CH 3

NO 2

OCH 3

1

2

3

4

5

6

COOH

3

3

4

1

256

三、结构指认题

1、对甲氧基苯甲腈的 13CNMR 看到6条谱线,化学位移为68.2, 100.2,112.1,129.2,

160.3,176.2,请通过计算对各峰进行合理的归属。

2、化合物CH

3

CH=CHCHO的13C NMR看到4条谱线,化学位移为18.2,134.9,153.7和193.4,请指各峰的归属。

质谱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中经常发生α开裂的有:

A 2-戊酮

B 2-甲氧基-戊烷

C 三丁基胺

D 乙醇

2、重排消除反应在质谱种很常见,消除的中性分子都是较小的分子,例如H

2O、CH

3

OH、

HX、HCN等,这种质谱行为

A.在所有的化合物种都可以发生;

B.只发生在同时含有OH、OCH、卤素和CN基的化合物种;

C.只要分子种含有OH、OCH、卤素或CN基中的任一基团的化合物都就可以发生;

D.可以通过质谱种见到对应质量数为18,32或27等碎片离子加以判断。

3、某个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溴原子,其分子离子峰与同位素峰的丰度比为:

A. 1:1

B. 2:1

C. 3:1

D. 4:1

4、在质谱种经常消除较小的中性分子,如H

2O、CO、CH

3

OH、HX等,这种消除反应属

于:

A分子内消除

B分子间消除

C反式消除

D化学消除

5、醇、胺等通常发生β裂解,从结构的角度看,这是

A醇、胺等的链长引起的;

B醇、胺含有杂原子或者双键造成的;

C生成的结构中含有双键,具有稳定化的作用;

D没有理由的分解反应

6、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为:

A 芳环>共轭烯>脂环>酰胺>羧酸>醇

B. 共轭烯>芳环>脂环>酰胺>羧酸>醇

C. 芳环>脂环>共轭烯>酰胺>羧酸>醇

D. 酰胺>芳环>脂环>共轭烯>羧酸>醇

7、采用“氮规律”判断分子离子峰是质谱解析的手段之一,“氮规律”是指:

A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偶数个氮原子;

B分子量为偶数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或含有偶数个氮原子,分子量为奇数的有机化合物含奇数个氮原子;

C人体内的化合物必含有氮原子;

D有机化合物只能含奇数个氮原子。

8、电子轰击质谱观察不到高极性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时,通常用下法补救

A采用化学电离,使分子离子不能再裂解;

B采用场致电离,使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丰度;

C采用场解吸附,使被测化合物可在高温下解离;

D采用快原子轰击,使被测化合物在室温下电离,避免高温和高电离条件对样品测定的影响。

9、 解析质谱时总是在高质量端寻找分子离子峰,如果最右侧峰的左侧3至14

原子量单位范围内出现质峰,那么最右侧的峰就: A 肯定不是分子离子峰; B 肯定是分子离子峰;

C 应该不作为质谱解析的必要信息;

D 是杂质峰。 二、

简答题

1、 质谱中提高分子离子峰相对丰度的电离方法有哪些

2、

3、 举例说明麦氏重排

4、 氮规律

5、 三、结构指定题

1.正丙基苯的质谱为:m/e 120(25),92(10),91(100),77(10),65(15),51(9),39(12),请指定各峰对应的碎片离子,并写出可能的裂解途径。。

2.化合物4-氯苯乙酮的质谱检测到主要离子(不包括同位素离子)有:m/e 154(50), 139(100), 111(40), 76(25), 51(20), 43(49), 请指定各峰对应的碎片离子,并写出可能的裂解途径。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7H 8O, 质谱m/z108 (M +), 93,78, 77, 65, 请指定化合物的结构及各峰对应的碎片离子。 四、

写出化合物的可能裂解方式。

C NH 2

H

CH 2CH 23CH 3CH 2

1)

2)

CH 3C O

OCH 2

3

波谱分析教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 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1)分子中是否含有Br Cl? 。 (2) 分子中是否含有S? 。 (3)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2. 分子式为C8H8O的化合物,IR(cm-1):3050,2950,1695,1600,1590,1460,1370,1260,760,690等处有吸收, (1)分子中有没有羟基(—O H)?。 (2)有没有苯环。 (3)其结构为。 3.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谱如图1、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 、C3H6O的质谱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与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7第四章 NMR习题 .............................................................. 11第五章质谱.................................................................. 17波谱分析试卷A ............................................................................. 27波谱分析试卷B ............................................................................. 34波谱分析试卷C ............................................................................. 44二......................................................................................... 54第二章红外光谱............................................................................ 55第三章核磁共振.......................................................................... 57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1第四章质谱............................................................................... 64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69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分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分析》自测题1 一、简要回答下列可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用其它方法分得一成分,测得UV光谱的λ=268nm,初步确定该max 化合物结构可能位A或B。试用UV光谱做出判断。 (A) (B) 2、应用光谱学知识,说明判定顺、反几何异构的方法。 3、试解释化合物A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的原因。 CH3OO NCC HHCH3 -1-1 (A) ν1690cm (B) ν1660cmC=OC=O OO CHC ClCHC CH333 -1 -1 (A)ν1800cm (B)ν1715cmC=OC=O 4、下列各组化合物用“*”标记的氢核,何者共振峰位于低场,为什么, OCH3 CHC3 5、某化合物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129),相对丰度16.5%; M+1 (130),相对丰度1.0%;M+2(131),相对丰度0.12%。试确定 其分子式。

二、由C、H组成的液体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为84.2,沸点为63.4 ?。其红外吸收光谱见图11-12,试通过红外光谱解析,判断该化合物的结构。 1三、化合物的H—NMR如下,对照结构指出各峰的归属。 a c d b NCHCHCHCH2332 N O 13四、某化合物CHO,经IR测定含有OH基和苯基,其C—NMR信息1312 为76.9(24,d), 128.3(99,d), 127.4(57,d), 129.3(87,d), 144.7(12,s),试推断 其结构。(括号内为峰的相对强度及重峰数) 五、某酮类化合物的MS见下图,分子式为CHO,试确定其结构。 816

六、试用以下图谱推断其结构。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 3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8第四章NMR习题 ................................................................................................................................................... 12第五章质谱............................................................................................................................................................... 19波谱分析试卷A ................................................................................................................................................................. 30波谱分析试卷B .................................................................................................................................................................. 38波谱分析试卷C ................................................................................................................................................................. 47二.......................................................................................................................................................................................... 56第二章红外光谱............................................................................................................................................................... 57第三章核磁共振........................................................................................................................................................... 59第三章核磁共振-碳谱................................................................................................................................................... 64第四章质谱..................................................................................................................................................................... 66第一节:紫外光谱(UV) .................................................................................................................................................... 72

波谱分析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 3 与 与 与 与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波谱分析试题

波谱解析试题A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弛豫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弛豫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CDBBA BCCAB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 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2)μ(3)(4)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20. 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1015Hz,40×103cm-1,,·mol-1; ×1015Hz,25×103cm-1,,·mol-1 21. 计算具有和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827nm,×103cm-1;200nm,50×103cm-1 22. 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1)152kcal·mol-1;(2) kcal·mol-1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法 ..................................................................... ........................................................ ,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 , 第四章 NMR习 题 ..................................................................... ........................................................ ,, 第五章质 谱 ..................................................................... ................................................................. ,, 波谱分析试卷 A ...................................................................... ................................................................. ,, 波谱分析试卷 B ...................................................................... ................................................................. ,, 波谱分析试卷 C ...................................................................... ................................................................. ,, 二 ..................................................................... ........................................................................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3与 与与与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 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波谱分析习题解析(终审稿)

波谱分析习题解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习题 二、选择题 1.自旋核7 Li 、11 B 、75 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Li =, B =, As =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所需的磁场强度H 大小顺序为 ( ) A B Li >B B >B As B B As >B B >B Li C B B >B Li >B As D B Li >B As >B Li 2.在 O -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A 2 B 1 C 4 D 3 3.下列化合物的1H NMR 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 A CH 3-OOC-CH 2CH 3 B (CH 3)2CH-O-CH(CH 3)2 C CH 3-OOC-CH 2-COO-CH 3 D CH 3CH 2-OOC-CH 2CH 2-COO-CH 2CH 3 4.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 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 一组是三重峰。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

5.自旋核7 Li 、11 B 、75 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Li =, B =, As =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 大小顺序为( ) A B Li >B B >B As B B As >B B >B Li C B B >B Li >B As D B Li >B As >B Li 6.化合物CH 3COCH 2COOCH 2CH 3 的1H NMR 谱的特点是 ( ) A 4个单峰 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 C 2个单峰 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7.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乙炔、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A 苯 > 乙烯 > 乙炔 B 乙炔 > 乙烯 > 苯 C 乙烯 > 苯 > 乙炔 D 三者相等 8.在下列因素中,不会使NMR 谱线变宽的因素是 ( ) A 磁场不均匀 B 增大射频辐射的功率 C 试样的粘度增大 D 种种原因使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的速率显着增大 9.将 (其自旋量子数I =3/2)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A 2 B 4 C 6 D 8 10.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数 ( )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波谱解析(新)》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1 一、名词解释 1. 助色团:有些原子或原子团, 如具有n电子的基团, 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 的光波 , 但它与一定的发色团相连时, 则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同时使吸收强度也增加, 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 2. 特征频率区:特征谱带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一些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多发生在红外区域的 4000~1333cm-2(2.5~7.5 μ m) 。该区域吸收峰比较稀疏, 容易辨认, 故通常把该区域叫特征谱带区。 二、简答题 1.1H-1H COSY谱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2. 在质谱中,判断分子离子峰的原则有哪些? 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λmax 为273nm (lgε=4.9),试计算并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B) 参考答案: 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3(烷基)=303(nm) 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1(环外双键)+5×4(烷基)=272(nm)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λmax (273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

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请指出图中其主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 化合物A 化合物B 参考答案: 化合物A:约1750 cm-1 为酯羰基的振动吸收峰。 化合物B:3320 cm-1为苯环中酚羟基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1598、1500、1475 cm-1为苯环骨架的C=C振动伸缩吸收峰。 五、归属下列化合物(乙醇)氢谱中的质子信号。 (乙醇结构式:CH3CH2OH)

乙醇: CH3 0.95(t,7.0);OCH2 3.39(q,7.0);OH 4.42(宽单峰) 0.95(t, 7.0) 4.42(br.s) H3C CH2OH 3.39(q, 7.0) 六、综合解析: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O2,下面为其UV、IR、MS、13C-NMR(包含OFR)、 1H-NMR图谱,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并简要写明推导过程。(20分)

吉大《波谱分析》离线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化学位移:由原于核和周围电子静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Y发射和吸收能级间的相对移动。 2. 屏蔽效应: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3. 相对丰度:相对丰度又称同位素丰度比(isotopic abundance ratio),指气体中轻组分的丰度C与其余组分丰度之和的比值。 4. 氮律: 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 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 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产生的光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样品,另一路通过参比溶液。切光器控制使参比光束和样品光束交替进入单色器。检测器在样品吸收后破坏两束光的平衡下产生信号,该信号被放大后被记录。 2、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 答: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3、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离子m1在离子源主缝至分离器电场边界之间发生裂解,丢失中性碎片,得到新的离子m2。这个m2与在电离室中产生的m2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受到同m1一样的加速电压,运动速度与m1相同,在分离器中按m2偏转,因而质谱中记录的位置在m*处,m*是亚稳离子的表观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亚稳离子。?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发色团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费米共振 4、相关锋 5、饱和 6、屏蔽效应 7、磁等同核 8、化学位移 9、相对丰度10、麦氏重排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频率 B波长 C周期 D强度 2、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 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3、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4、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5、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ζ→ζ﹡ B、π→π﹡ C、n→ζ﹡ D、n→π﹡ 6、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7.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A、B、C、D、 8、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9、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10、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A烷烃 B烯烃 C芳烃D炔烃 11、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 A K带 B R带

有机波谱分析_孟令芝_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解:A 、C 2H 3Cl ,B 、C 2H 6S 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 不含氮 含氮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 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A 、 RI(M+1) 4.8 100 1.10.37100RI(M)100 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 SH 解:C 2H 2Cl 2,ClCH=CHCl 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 M-37=98-HCl-H 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波谱解析考试题库

. 精选文档 波谱解析考试题库一、 紫外部分 1. C H 3 H 2 S O 4 C -O H B C H 3 B C 9 H 1 4 , λ m ax 24 2 n m , B . 其可能的结构为: 解:其基本结构为异环二烯烃,基值为 217nm :所以,左边: 母体:217 取代烷基:+3×5 λmax=217+3×5=232 右边:母体:217 取代烷基:+4×5 环外双键:1×5 λmax=217+4×5+1×5=242 故右式即为 B 。 2. 某化合物有两种异构体: CH3-C(CH3)=CH-CO-CH3 CH2=C(CH3)-CH-CO-CH3 一个在 235nm 有最大吸收,ε=1.2×104。另一个超过 220nm 没有明显的吸收。 试鉴定这两种异构体。 解:CH3-C(CH3)=CH-CO-CH3 有共轭结构,CH2=C(CH3)-CH-CO-CH3 无共轭结构。 前者在 235nm 有最大吸收,ε=1.2×104。后者超过 220nm 没有明显的吸收。 1. 3. 紫外题

1 精选文档

解:(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ε==1.4*103 (3)A=cεl c= = =2.67*10-4mol/l C=2.67*10-4*100=1.67*10-2 mol/l =241nm,根据文献及其它光谱4. 从防风草中分离得一化合物,其紫外光谱λ max 测定显示可能为松香酸(A)或左旋海松酸(B)。试问分得的化合物为何?A、B结构式如下: COOH COOH (A)(B) 解: A:基值217nm B:基值217nm 烷基(5×4)+20nm同环二烯+36nm 环外双键+5nm烷基(5×4)+20nm λmax=242nmλmax=273nm =242nm)与分得的化合由以上计算可知:结构(A)松香酸的计算值(λ max =241nm)最相近,故分得的化合物可能为松香酸。 物实测值(λ max 5. 若分别在环己烷及水中测定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这两张紫外光谱的 n→π*吸收带会有什么区别? =279nm(κ=22)。而在解析:丙酮在环己烷中测定的n→π*吸收带为λ max 水中测定时,吸收峰会向短波方向移动,跃迁概率也将减小。 精选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