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理论习题解

表象理论习题解
表象理论习题解

理论力学复习题

1.图示结构中的各构件自重不计。已知P =5 kN ,M=5 kN. m,q = 2.5kN/m 。 试求固定端A及滚动支座B处的约束反力。 2、一重W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f, 且tgα

【郑重说明】《理论力学》课程的习题及解答方面的参考书很多,.

【郑重说明】《理论力学》课程的习题及解答方面的参考书很多,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阅读与学习,按照学院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为了满足学习者使用不同媒体学习的实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了部分习题及参考解答,仅供学习者学习时参考。由于理论力学的题目解答比较灵活,技巧性也比较强,下面这些解答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也可能会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希望阅读时注意之。学习理论力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与理解, 学习处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仅盲目的做题目或者阅读现成的答案,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 质点运动学习题与参考解答 一、质点运动学思考题 (1.1) 如思考题1.1图所示, 岸距水面高为h , 岸上有汽车拉着绳子以匀速率u 向左开行, 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A 连于小船B 上, 绳与水面交角为θ, 小船到岸的距离为s . 则u 与s &的关系为: (1)θcos s u &=;(2) θcos s u &-= ;(3)θcos u s =&;(4) θcos u s -=& 思考题1.1图 (1.2) 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与之固连的极坐标系, 但其单位矢量r e ρ 和θe ρ随质点位置变化而改变, 这是否与固连相矛盾? 是否说 明极坐标系是动坐标系? (1.3) 质点沿一与极轴Ox 正交的直线以0v ρ 做匀速运动, 如思考题 1.3图所示. 试求质点运动加速度在极坐标系中的分量r a 和θa . 思考题1.3图 (1.4) 杆OA 在平面内绕固定端O 以匀角速ω转动. 杆上有一滑块m , 相对杆以匀速u ρ沿杆滑动, 如思考题1.4图所示. 有人认为研究 m 的运动有如下结论: (1) r a =0, θa =0, 故a ρ =0; (2) O 为OA 转动中心, 所以在自然坐标法中向心加速度指向O 点. 试分析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 思考题1.4图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2) 小船速度沿水面, 向绳方向投影为u . s &为负, 故θcos s u &-=. (1.2) 坐标系与参考系是否固连, 决定于坐标曲线组成的空间网格是否与参考系固连, 与 单位矢量是否变化无关. (1.3) 因0=a ρ, 故0==θa a r . (1.4) (1) 0≠r a , 0≠θa ; (2) 加速度指向曲率中心而非O 点. 二、质点运动学习题及参考解答 【1.1】沿水平方向前进的枪弹,通过某一距离s 的时间为t 1,而通过下一等距离s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理论力学模拟试题2答案(1)

理论力学Ⅵ模拟试题2答案 教师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5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简支梁受载荷如图(a )、(b )、(c )所示, 今分别用、、表示三种情况下支座AB 1N F 2N F 3N F B 的 反力,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④ 。 ① ; 321N N N F F F =<② ; 321N N N F F F =>③ ; 321N N N F F F >=④ ; 321N N N F F F <=⑤ 。 321N N N F F F == 2、直角刚杆OAB 在图示瞬时有rad/s 2 =ω, ,若,2 5 rad/s α=cm 40 =OA cm 30 =AB ,则B 点的速度大小为 ① cm/s ,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③ 2cm/s , 切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④ 2cm/s 。 ① 100; ② 160; ③ 200; ④ 250。 3、若某点按(以米计,t 以秒计)的规律运动, 则时点经过的路程为228t s ?=s s 3=t ③ 。 ① 米; ② 米; 108③ 米; ④ 米至18米以外的一个数值。 188 4、图示两均质轮的质量皆为m ,半径皆为R ,用不计质量的绳绕在一起,两轮角速度分别为1ω和2ω,则系统动能为 ④ ① ()22212212121ωωR m mR +?? ????=T ; ② 22221221212121ωω??????+??????= mR mR T ;

③ ()222222122121212121ωωω??????++?? ????=mR R m mR T ; ④ ()2222212122121212121ωωωω??????+++??????= mR R R m mR T 。 二、填空题(每题5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在图示平面机构中,杆cm 40=AB ,以rad/s 31=ω的匀角速度绕轴转动,而CD 以A rad/s 12=ω绕B 轴转动,,图示瞬时cm 30==BC BD CD AB ⊥。若取为动坐标,则此时点的牵连速度的大小为AB D cm/s 150,牵连加速度的大 小为2cm/s 450。 (方向均需在图中画出) 2、一半径为20cm ,质量为10kg 的匀质圆盘,在水平面内以角速度rad/s 2=ω 绕O 轴转动。一质量为5kg 的小球M ,在通过O 轴的直径槽内以(以cm 计,t 以s 计)的规律运动,则当t l 5=l s 2=t 时系统的动量的大小为s N 511.0?=p 。 3、物、A B 分别重W ,kN 1=A kN 5.0=B W ,与 A B 以及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A 2.0=f ,、A B 通过滑轮C 用一细绳连接,滑轮处摩擦不计。今在物块上作用一水平力A P ,则能拉动物体时该力应大于500A N 。

理论力学习题解

《理论力学》作业解答 1-3 已知曲柄OA r =, 以匀角速度ω绕定点O 转动,此曲柄借连杆AB 使滑动B 沿直线Ox 运动.设AC CB a ==,AOB ?∠=,ABO ψ∠=.求连杆上C 点的轨道方程及速度. 解: 设C 点的坐标为,x y ,则 cos cos sin sin sin x r a y r a y a ?ψ?ψψ=+?? =-??=? 联立上面三式消去,?ψ得 222(4x y r -+= 整理得轨道方程 222222224()(3)x a y x y a r -=++- 设C 点的速度为v ,即 v =考虑A 点的速度cos 2cos A y r a ??ψψ==&&& 得cos cos 2cos 2cos r r a a ??ψ ?ωψψ==&& 所以v = 1-4 细杆OL 绕O 点以匀角速度ω转动,并推动小环C 在固定的钢丝AB 上滑动,图中的d 为一已知常数.试求小环的速度v 及加速度a 解: 小环C 的位置由x 坐标确定 tan x d θ= 222 sec d x v x d d θθω+===&& 22 2 2 2 2sec tan 2d x a x d x d ωθθω+===&& 解法二: 设v r 为小环相对于AB 的速度, 1v r 为小环相对于OL 的速度, 2v r 为小环相绕O 点转动的速度,则12v v v =+r r r

又设OL 从竖直位置转过了θ角,则 sin θ= , cos θ= 222() cos cos v x d v d ωθθ+?=== 12tan tan v v θω=== 所以, 小环相对于AB 的速度为22() x d v d ω+=r ,方向沿AB 向右. 1-10 一质点沿着抛物线2 2y px =运动.其切向加速度的量值为法向加速度量值的2k -倍.如此质点从正焦玄(,2 p p )的一端以速度u 出发,试求其达到正焦玄另一端时的速率. 解: 设条件为 n a ka τ=-, 2 n v a ρ = , dv dv d ds v dv a dt d ds dt d τθθρθ = == 上面三式联立得 2dv kd v θ=- 两边积分 00 (2)v u dv k d d θθ θθθ+=-??, 2k v ue θ-?= 由2 2y px =可得 dy p dx y = 在正焦玄两端点(,)2p A p 和(,)2 p B p -处, 1A y '=,1B y '=-.可看出,两点处抛物线得切线斜 率互为倒数,即2 πθ= ,代入得 k v ue π-= 1-15 当一轮船在雨中航行时,它的雨蓬遮住篷的垂直投影后2m 的甲板,蓬高4m .但当轮船停航时,甲板上干湿两部分的分界线却在蓬前3m ,如果雨点的速率为8/m s ,求轮船的速率. 解: 设相对于岸的速度为0v r ,雨相对于岸的速度为v r ,雨相对于船的速度为r v r 则 0r v v v =-r r r 速度三角形与三角形ABC 相似,得

理论力学到题库及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 6.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 二、选择题 线但方向相反。 1.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 1F -2F ; ② 2F -1F ; ③ 1F +2F ; 2.三力平衡定理是 。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 二力平衡原理; ②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 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________。 ① 0?; ② 30?; ③ 45?; ④ 60?。 5.二力A F 、B F 作用在刚体上且 0=+B A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①一定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 ③ 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 2.已知力F 沿直线AB 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 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 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理论力学》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

2 v v e =1 v v =AB r v v =0 45 45 v r =N 第七章 点的合成运动习题解 [习题7-1] 汽车A 以h km v /401=沿直线道路行驶,汽车B 以h km v /2402=沿另一叉道行驶。求在B 车上观察到的A车的速度。 解: 动点:A 车。 动系:固连于B 车的坐标系。 静系:固连地面的坐标系。 绝对运动:动点A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A 相对于B 车的运动。 牵连运动:在动系中,动点与动系的重合点, 即牵连点相对于静系(地面)的运动。当A、 B两车相遇时,即它们之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 A、B相重合,B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 牵连速度。2v v e =。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 → → +=r e v v v 。用作图法求得: h km v v AB r /40== (↑) 故,B车上的人观察到A车的速度为h km v v AB r /40==,方向如图所示。 [习题7-2] 由西向东流的河,宽1000m ,流速为0.5m/s ,小船自南岸某点出发渡至北岸,设小船相对于水流的划速为1m/s 。问:(1)若划速保持与河岸垂直,船在北岸的何处靠岸?渡河时间需多久?(2)若欲使船在北岸上正对出发点处靠岸,划船时应取什么方向?渡河时间需多久? 解:(1) 动点:船。 动系:固连在流水上。 静系:固连在岸上。 绝对运动:岸上的人看到的船的运动。 相对运动:船上的有看到的船的运动。 牵连运动:与船相重合的水体的运动。 绝对速度:未知待求,如图所示的v 。 相对速度:s m v r /1=,方向如图所示。 牵连速度:s m v e /5.0=,方向如图所示。 由速度合成定理得: → → → +=r e v v v

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

2014理论力学复习题

理论力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的大小v=常数,则加速度a=0。(╳)2.刚体处于瞬时平动时,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相同。(╳)3.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其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4.两个半径相同,均质等厚的铁圆盘和木圆盘,它们对通过质心且垂直于圆面的回转半径相同。(╳)5.质心的加速度只与质点系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这些外力的作用位置无关。(√)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7.刚体作平面运动,若某瞬时其平面图形上有两点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则该瞬时此刚体上各点的加速度都相同。(√)8.在刚体运动过程中,若其上有一条直线始终平行于它的初始位置,这种刚体的运动就是平移。(╳)9.刚体平移时,若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已知,则其它各点的运动随之确定。(√) 10、圆轮沿直线轨道作纯滚动,只要轮心作匀速运动,则轮缘上任意一点的加速度的方向均指向轮心。(√) 11、用合成运动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时,若牵连角速度ωe≠0,相对速度υr≠0, 则一定有不为零的科氏加速度。(╳) 12、若平面力系对一点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合力。(╳) 13、在任意初始条件下,刚体不受力的作用、则应保持静止或作等速直线平移。(╳) 14、不论牵连运动的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v a=v e+v r皆成立。(√) 15、在平面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力系平衡。(╳) 16、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17、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其速度v与x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mv =mvcosα。(√)x 16、已知直角坐标描述的点的运动方程为X=f1(t),y=f2(t),z=f3(t),则任一瞬时点 的速度、加速度即可确定。(√)17、一动点如果在某瞬时的法向加速度等于零,而其切向加速度不等于零,尚不能决定 该点是作直线运动还是作曲线运动。(√)18、刚体作平面运动时,平面图形内两点的速度在任意轴上的投影相等。(╳)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表象的概念: 人们在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 1.直观性(遗觉象) 2.概括性(对事物的基本共性的认识) 3.可操作性(心理旋转) 表象的作用: 1.为概念提供感性基础 2.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3.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形象信息多于语言信息) 4.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想象的概念: 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以感知过的形象为基础。 人脑不仅可以产生记忆表象,还可以产生想象表象(创造出来的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功能:预见、补充、替代、调节机体 想象种类: 1.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而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 其中有 (1)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产生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提供的词语及标识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及标识的意义。 (2)创造想象:根据目的在头脑里重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 条件:有创造的动机;扩大知识范围与表象储备;原型启发;思维积极活动;灵感与艰苦劳动。

(3)幻想:为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又不同于创造想象种类: 理想——符合客观规律且能够实现的幻想 空想——违反客观规律且不能实现的幻想 想象与客观现实: 想象的材料——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从想象的社会制约性来看,它是对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 2.丰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 3.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4.加强想象力的训练

理论力学习题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精选文库 -- - 2 - )e (杆AC 、CB 、整体 )f (杆AC 、CD 、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球A 、球B 、整体 )b (杆BC 、杆AC 、整体

精选文库 -- - 3 -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理论力学》习题解(可编辑修改word版)

x 2 + y 2 ? 1 2 ? 《理论力学》题解 1-3 已知曲柄OA = r , 以匀角速度 绕定点 O 转动,此曲柄借连杆 AB 使滑动 B 沿直线Ox 运动.设 AC = CB = a , ∠AOB =, ∠ABO = .求连杆上 C 点的轨道方程及速度. 解: 设 C 点的坐标为 x , y ,则 ?x = r c os + a c os ? y = r s in - a s in ? y = a s in 联立上面三式消去 , 得 (x - a 1- y 2 / a 2 )2 + 4 y 2 = r 2 整理得轨道方程 4x 2 (a 2 - y 2 ) = (x 2 + 3y 2 + a 2 - r 2 )2 设 C 点的速度为v ,即 v = = 考虑 A 点的速度 y A = r cos = 2a cos 得 = r cos = r cos 2a c os 2a cos 所以v = 1-4 细杆 OL 绕O 点以匀角速度转动,并推动小环C 在固定的钢丝 AB 上滑动,图中的 d 为一已知常数.试求小环的速度v 及加速度 a 解: 小环 C 的位置由 x 坐标确定 x = d tan 2 d 2 + x 2 v = x = d sec = d 2 2 2 d 2 + x 2 a = x = 2d s ec tan = 2x d 解法二: 设v 为小环相对于 AB 的速度, v 为小环相对于 OL 的速度, v 为小环相绕 O 点转动的速度, r 2 2 sin 2+ 2ar sin sin + a 2 2 r cos 2+ 4sin cos sin(+) 2cos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第七章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 A. 想象 B.表象 C. 需要 D.创造想象 6.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A.幻想 B. 空想 C.做梦 D. 理想 二、填空题 1.想象是人脑对重新组合,产生的过程。 2.从有无目的性来看,想象可分为想象和想象两大类。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与空想。 4.读者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工程师进行蓝图设计的想象主要是。 5.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6.表象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和。 7. 信息的双重编码是指和。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再造想象 3.创造想象 4.幻想 5.表象 四、简答题 1.想象分哪些种类? 2.影响再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3.影响创造想象有哪些因素? 4.想象与表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怎样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二、填空题 1.表象新形象 2.无意有意 3.理想 4.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5.感知思维 6.形象性概括性 7.表象编码言语编码 三、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捆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 四、简答题 1.想象按其分类标准不同,可分如下几种:①从有无目的性来看,可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前者是有自觉的想象目的与任务,有意识的想象;后者是无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想起事物形象的过程。②从想象活动的独立与创新程度来看,可分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别人的词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的形象;后者是根据某种刺激,在人脑中独立地产生新事物的形象。③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看,可分幻想、理想、空想。幻想是一种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积极的幻想是理想.理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消极的幻想是空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 2.再造想象的生动、形象、准确依赖许多条件:①刺激物(如言语、图表等)本身是否清晰、鲜明、生动、形象,会影响再造想象的效果,一般来说,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方式,要比普通叙述方式的再造想象效果好;②主体本身记忆表象储备程度的影响,主体自身的旧经验、旧表象越丰富、越深刻.再造想象也越容易;③主体是否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图表等实物标志的意义,主体识图能力强弱,也会影响再造想象;④主体掌握与理解知识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越深刻、越广泛再造想象效果越好;⑤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量在再造想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情感不仅可以推动人的再造想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而且情感差异会影响人们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时的再造想象有很大的差异。 3.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主要有:①创造需要、愿望与社会活动要求相结合,转化为创造动机,从而成为推动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动力系统。②原型与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的起点。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基础上,经过联想作用,才创造了新事物的形象。如人发明船就是借助了“鱼的原型”。③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关键。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创造出独特、新颖、有益于社会的新产品。艺术家的创造过程都是积极思维构想的结果。④灵感和艰巨劳动是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的重要条件,灵感是对艰巨劳动的奖赏,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想象与创作产品都不可能没有灵感。 4.想象和表象的联系是:①两者有共同特点,都是属于认识过程,部属于形象认识过程:②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表象(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表象(即想象表象)。两者的区别是:①表象是原有形象的保持与回忆,全称是记忆表象,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基础上,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②表象基本属于感性认识过程,想象带有理性认识的特点。 五、论述题 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其表象,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想象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最新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1

理论力学---1 1-1. 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练习题2

思 考 题 2-1 设力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X 和Y ,力的作用线上任意点A 的坐标为(x ,y )。证明:yX xY F m -=)(0。 2-2 试计算下列各图中力P 对O 点的矩。 2-3 力偶不能用单独一个力来平衡,为什么图中的轮又能平衡呢? 2-4 四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的A 、B 、C 、D 四点(物体未画出),设1P ? 与3P ? 、2P ? 与4P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互相平行,由该四个力所作的力多边形封闭,试问物体是否平衡?为什么? 2-5 力偶中的两个力,作用与反作用的两个力,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三者间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6 试用力的平移定理,说明图示力F 和力偶(F '和F '')对轮的作用是否相同?轮轴支承A 和B 的约束反力有何不同?设轮轴静止,F F F 2 1 = ''=',轮的半径为r 。 2-7 从力偶理论知道,力不能用以平衡力偶,但为什么螺旋压榨机(其主要部分如图示)上,力偶(P P ',)却似乎可以用被压榨物体的反力N 来平衡呢?试说明其实质。 思考题2-1图 4 P P 2 3 思考题 2-4 图 思考题2-2图 ( e ) ( f ) ( g )

习 题 2-1 均质杆AB 重为w ? ,长为l ,在A 点用铰链支承,A 、C 两点在同一铅垂线上,且AB=AC ,绳的一端在杆的B 点,另一端经过滑轮C 与重物Q 相连,试求杆的平衡位置θ。 2-2 铰接四连杆机构12ABO O ,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cm B O cm A O 60,4012==,作用 在O 2A 上的力偶矩)(11m N m ?=,试求力偶矩2m 的大小,及AB 杆所受力F ? ,各杆重量不计。 2-3 锻锤在工作时,如果锤头所受工件的作用力有偏心,就会使锤头发生偏斜,这样 在导轨上将产生很大的压力,会加速导轨的磨损,影响工件的精度,如已知打击力P =1000kN ,偏心矩e =20mm ,锤头高度h =200mm ,试求锤头给两侧导轨的压力。 2-4 卷扬机结构如图示,重物放在小台车C 上,小台车装有A 、B 轮,可沿垂直导轨ED 上下运动,已知重物Q =2000N ,试求导轨加给A 、B 两轮的约束反力。 2-5 剪切钢筋的机构,由杠杆AB 和杠杆DEO 用连杆CD 连接而成,图上长度尺寸单位是毫米,如在A 处作用一水平力)10(kN P P =? ,试求E 处的臂力Q 为多大? 2-6 曲柄OA 长R =230mm ,当ο20=α,ο2.3=β时达到最大冲击压力P =213t 。因转速较低,故可近似地按静平衡问题计算。如略去摩擦,求在最大冲击压力P 的作用情况下,导轨给滑块的侧压力和曲柄上所加的转矩m ,并求这时轴承O 的反力。 ( a ) F?? 思考题 2-6 图 思考题 2-7 图 题 2-1 图 题 2-2 图 题 2-3 图

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第九章

9-1在图示系统中,均质杆OA 、AB 与均质轮的质量均为m ,OA 杆的长度为1l ,AB 杆的长度为2l ,轮的半径为R ,轮沿水平面作纯滚动。在图示瞬时,OA 杆的角速度为ω,求整个系统的动量。 ω12 5 ml ,方向水平向左 题9-1图 题9-2图 9-2 如图所示,均质圆盘半径为R ,质量为m ,不计质量的细杆长l ,绕轴O 转动,角速度为ω,求下列三种情况下圆盘对固定轴的动量矩: (a )圆盘固结于杆; (b )圆盘绕A 轴转动,相对于杆OA 的角速度为ω-; (c )圆盘绕A 轴转动,相对于杆OA 的角速度为ω。 (a )ω)l R (m L O 222 +=;(b )ω2 ml L O =;(c )ω)l R (m L O 22+= 9-3水平圆盘可绕铅直轴z 转动,如图所示,其对z 轴的转动惯量为z J 。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圆盘上作匀速圆周运动,质点的速度为0v ,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盘中心的距离为l 。开始运动时,质点在位置0M ,圆盘角速度为零。求圆盘角速度ω与角?间的关系,轴承摩擦不计。

9-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可以在水平光滑槽中运动,具有刚性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与滑块相连接,另一端固定。杆AB 长度为l ,质量忽略不计,A 端与滑块A 铰接,B 端装有质量1m ,在铅直平面可绕点A 旋转。设在力偶M 作用下转动角速度ω为常数。求滑块A 的运动微分方程。 t l m m m x m m k x ωωsin 21 11+=++

9-5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质圆盘,置于质量为M的平板上,沿平板加一常力F。设平板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f,平板与圆盘间的接触是足够粗糙的,求圆盘中心A点的加速度。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 理论力学---1 1-1. 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