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 经典例题讲课讲稿

万有引力定律 经典例题讲课讲稿
万有引力定律 经典例题讲课讲稿

1.天体运动的分析方法

2.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1)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G Mm

R

2=mg ??

??

天体质量:M =

gR 2G

天体密度:ρ=3g 4πGR

(2)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①G Mm r 2=m 4π2T 2r ?M =4π2r 3GT

2

②ρ=M 43πR 3

=3πr

3

GT 2R

3

③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飞行时,r =R ,则ρ=3πGT

2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 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C 正确;对于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D 错误.

答案:C

2.(2016·郑州二检)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

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 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 ′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g ′∶g =4∶1

B .g ′∶g =10∶7

C .v ′∶v =

528

D .v ′∶v =

514

解析:在天体表面附近,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由G

Mm R 2=mg ,M =ρ43

πR 3

,解两式得g =4

3G πρR ,所以g ′∶g =5∶14,A 、B 项错;探测器在天体表面飞行时,万有引力

充当向心力,由G Mm R 2=m v 2R ,M =ρ4

3πR 3,解两式得v =2R

G πρ

3

,所以v ′∶v =528

,C 项正确,D 项错.

答案:C

3.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实现“落月”的新阶段.若已知引力常量G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周期T 1,“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环月轨道(见图)半径r 2、周期T 2,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则根据题目条件可以( )

A .求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质量

B .求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C .求出地球的密度 D.r 13T 12=r 23T 2

2 解析: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受力为GMM ′r 12=M ′r 14π2

T 1

2得T 1=

4π2r 13

GM

=4π2r 13

Gρ43πr 3.由于不知道地球半径r ,无法求出地球密度,C 错误;对“嫦娥三号”而言,GM ′m

r 22

=mr 24π2

T 2

2,T 2=4π2r 23

GM ′

,已知“嫦娥三号”的周期和半径,可求出月球质量M ′,但是所

有的卫星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运动学公式中卫星质量都约掉了,无法求出卫星质量,因此探月卫星质量无法求出,A错误;已经求出地球和月球质量,而且知道月球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半径r1,根据F

GMM′

r12

可求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B正确;由开普勒第

三定律即半长轴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成正比,前提是对同一中心天体而言,但是两个圆周运动的中心天体一个是地球一个是月球,D错误.

答案:B

估算天体质量和密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时,估算的只是中心天体的质量,并非环绕天体的质量.

(2)区别天体半径R和卫星轨道半径r,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R;计算

天体密度时,V=4

3

πR3中的R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

考点二人造卫星的运行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1.人造卫星的a、ω、v、T与r的关系

GMm

r2=

?

?

?

?

?

?

?

?

?

?

ma―→a=

GM

r2―→a∝

1

r2

m

v2

r―→v=

GM

r―→v∝

1

r

mω2r―→ω=

GM

r3―→ω∝

1

r3

m

4π2

T2r―→T=

4π2r3

GM―→T∝r

3

2.近地时mg=

GMm

R2―→GM=gR

2.

1.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

(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24 h =86 400 s.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高度一定:根据G Mm r 2=m 4π2

T 2r 得r =3GMT 24π2

=4.23×104 km ,卫星离地面高度h =

r -R ≈6R (为恒量).

(5)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 2.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

(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

(3)两种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的球心.

1.(2015·高考福建卷)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

A.v 1

v 2

=r 2

r 1

B.v 1v 2

=r 1r 2

C.v 1v 2=????r 2r 12

D.v 1v 2=???

?r 1r 22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 Mm

r 2=m v 2r ,即v =

GM

r ,所以有v 1v 2

=r 2

r 1

,所以A 项正确,B 、C 、D 项错误.

答案:A

2.2015年3月30号晚上9点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于31号凌晨3点34分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和静止轨道卫星都绕地球球心做圆周运动,中地球轨道卫星离地面高度低,则中地球轨道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做圆周运动的( )

A .周期大

B .线速度小

C .角速度小

D .向心加速度大

解析: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低,则运动半径越小.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得G Mm r 2=m v 2r =mω2

r =m 4π2r T 2=ma ,则周期T =

4π2r 3

GM

,知半径r 越小,周期越小,故A 错误;线速度v =

GM

r

,知半径r 越小,线速度越大,故B 错误;角速度ω=GM

r 3

,知半径r 越小,角速度越大,故C 错误;向心加速度a =GM

r 2,知半径r 越小,向心加速度

越大,故D 正确.

答案:D

3.“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空间站”运行时的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行的加速度

B .“空间站”运行时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10倍

C .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向东运动

D .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不受重力而可在舱中悬浮

解析:根据G Mm r 2=ma 得a =Gm

r 2,知“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行的加

速度,故A 错误;根据G Mm

r 2=m v 2r

得v =

GM

r

,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不是其运动半径,所以线速度之比不是10∶1,故B 错误;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空间站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所以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向东运动,故C 正确;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重力充当向心力和空间站一起做圆周运动,故D 错误.

答案:C

人造卫星问题的解题技巧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不同表达式 GMm r 2=m v 2r =mrω2

=m 4π2r T

2=ma n (2)解决力与运动关系的思想还是动力学思想,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桥梁还是牛顿 第二定律.

①卫星的a n 、v 、ω、T 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其他各量也随之发生 变化.

②a n 、v 、ω、T 均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只由轨道半径r 和中心天体质量共同决定. (3)要熟记经常用到的常数,如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球 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27.3天)等.

考点三 卫星的发射和变轨问题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 1=7.9 km/s ,既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环绕速度,还是绕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具有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 2=11.2 km/s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3=16.7 km/s ,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由G Mm

R 2=m v 2R 得v =

GM

R

. (2)由mg =m v 2

R 得v =gR .

2.卫星变轨的分析

(1)变轨原因: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速度突然改变时(开启或关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

用),万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行.

(2)变轨分析:卫星在圆轨道上稳定时,G Mm

r 2=m v 2r

=mω2r =m ????2πT 2r . ①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大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

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 GM

r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 ②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

r 2>m v 2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

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 =

GM

r

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

1.(多选)(2015·高考广东卷)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 时,探测器可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2v 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探测器的质量越大,脱离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B .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

C .探测器分别脱离两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相等

D .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势能逐渐增大 解析:由G Mm

R 2=m v 2R

得,v =

GM

R

,2v =2GM

R

,可知探测器脱离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与探测器的质量无关,A 项错误;由F =G Mm

R 2及地球、火星的质量、半径之比可

知,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B 项正确;由2v =

2GM

R

可知,探测器脱离两星球所需的发射速度不同,C 项错误;探测器在脱离两星球的过程中,引力做负功,引力势能增大,D 项正确.

答案:BD

2.(多选)2013年12月2日,我国探月探测器“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此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地面发射后奔向月球,在P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 为轨道Ⅱ上的近月点.下列关于“嫦娥三号”的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 .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B .在轨道Ⅱ上从P 到Q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

C .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速度

D .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加速度

解析:“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A 正确.在轨道Ⅱ上从P 到Q 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增大,选项B 正确.“嫦娥三号”从轨道Ⅰ上运动到轨道Ⅱ上要减速,故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速度,选项C 正确.在轨道Ⅱ上经过P 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P 的加速度,D 错.

答案:ABC

3.(2016·成都石室中学二诊)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2∶3,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颗卫星的加速度之比为9∶4∶1

B .三颗卫星具有机械能的大小关系为E A <E B <E

C C .B 卫星加速后可与A 卫星相遇

D .A 卫星运动27周后,C 卫星也恰回到原地点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a ,得a =GM r 2,故a A ∶a B ∶a C =1r A 2∶1r B 2∶1r C

2

=112∶122∶1

32=36∶9∶4,故A 错误;卫星发射的越高,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越多,故机械能越大,故E A <E B <E C ,故B 正确;B 卫星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要变大,不可能与A 卫星相遇,故C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

T 2r ,得T =2π

r 3

GM

,所以T A

T C

r A 3r C 3=127

,即T C =27T A .若A 卫星运动27周后,C 卫星也恰回到原地点,则C 的周期应为A 的周期的27倍,故D 错误.

答案:B

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

(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

判断.

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GM

r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相交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考点四天体运动中的双星或多星模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

1.模型构建

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

2.模型条件

(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故F1=F2,且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颗行星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半径反比”——圆心在两颗行星的连线上,且r 1+r 2=L ,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行星的质量成反比.

1.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n 3

k 2T B.n 3k T C.

n 2

k

T D.

n k

T 解析:设两颗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1、r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 1m 2(r 1+r 2)2=m 1r 14π2T 2,G m 1m 2(r 1+r 2)2=m 2r 24π2

T 2,联立两式解得m 1+m 2=

4π2(r 1+r 2)3GT 2,即T 2

=4π2(r 1+r 2)3

G (m 1+m 2),因此,当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

变为原来的n 倍时,两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

n 3

k

T ,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B

2.(多选)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 .关于四星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颗星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四颗星的轨道半径均为a 2

C .四颗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均为Gm

R 2

D .四颗星的周期均为2πa

2a

(4+2)Gm

解析:其中一颗星体在其他三颗星体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合力方向指向对角线的交点,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知识可得轨道半径均为

2

2

a ,故A

正确,B 错误;在星体表面,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G

mm ′

R 2

=m ′g ,解得g =Gm R 2,故C 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Gm 2(2a )2+2Gm 2a 2=m 4π2T 2·2a

2,T =2πa

2a

(4+2)Gm ,故D 正确.

答案:ACD

3.如图所示,双星系统中的星球A 、B 都可视为质点.A 、B 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之间距离不变,引力常量为G ,观测到A 的速率为v 、运行周期为T ,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

(1)求B 的周期和速率.

(2)A 受B 的引力F A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对它的引力,试求m ′.(用m 1、m 2表示)

解析:(1)设A 、B 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角速度ω都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 =m 1ω2r 1,F B =m 2ω2r 2,即r 1r 2=m 2

m 1.故B 的周期和速率分别为:

T B =T A =T ,v B =ωr 2=ωm 1r 1m 2=m 1v

m 2

.

(2)A 、B 之间的距离r =r 1+r 2=m 1+m 2

m 2r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F A =Gm 1m 2r 2=Gm 1m ′r 12,

所以m ′=m 23

(m 1+m 2)2

.

答案:(1)T m 1v m 2 (2)m 23

(m 1+m 2)2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

(1)双星问题的“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3232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3333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r 3 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M a G r = ,v = ω= 2T = 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 的函数。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 ⑵运动学量v 、a 、ω、f 随着r 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 随着r 的增加而增加。 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 。 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万有引力定律例题

1.天体运动的分析方法 2.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1)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 G=mg? (2)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C正确;对于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D错误.答案:C 2.(2016·郑州二检)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

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g′∶g=4∶1B.g′∶g=10∶7 C.v′∶v=D.v′∶v= 解析:在天体表面附近,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由G=mg,M=ρπR3,解两式得g=GπρR,所以g′∶g=5∶14,A、B项错;探测器在天体表面飞行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由G=m,M=ρπR3,解两式得v=2R,所以v′∶v=,C项正确,D 项错. 答案:C 3.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实现“落月”的新阶段.若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周期T1,“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环月轨道(见图)半径r2、周期T2,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则根据题目条件可以() A.求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质量 B.求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C.求出地球的密度 D.= 解析: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受力为=M′r1得T1==.由于不知道地球半径r,无法求出地球密度,C错误;对“嫦娥三号”而言,=mr2,T2=,已知“嫦娥三号”的周期和半径,可求出月球质量M′,但是所有的卫星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运动学公式中卫星质量都约掉了,无法求出卫星质量,因此探月卫星质量无法求出,A错误;已

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典型例题

【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r T 4m r Mm G 2 22π=……①得:23 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 ……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 R Mm G mg =得:G g R M 2= 可见B 正确 【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 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 M a G r =,v = ω= 2T π = 【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 GM R GM r g 2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 的值.α 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 G Mm r mg G Mm r m 2 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 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 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

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 地地地 =.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 面需用时间为==×=. 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 2 12 2214 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A .Gm 1m 2/r 2 B .Gm 1m 2/r 12 C .Gm 1m 2/(r 1+r 2)2 D .Gm 1m 2/(r 1+r 2+r)2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榆林一模)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2.(2018?江西模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轨道高低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组成。高轨道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若某低轨道卫星的周期为12小时,则这颗低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4.2 B.3.3 C.2.4 D.1.6 3.(2018?海南)土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火星与太阳距离的6倍多。由此信息可知() A.土星的质量比火星的小 B.土星运行的速率比火星的小 C.土星运行的周期比火星的小 D.土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比火星的大 4.(2018?高明区校级学业考试)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天文学家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求得()

A.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 B.水星和金星的密度之比 C.水星和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D.水星和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 5.(2018?瓦房店市一模)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通过的弧长为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质量是() A.B.C.D. 6.(2018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 A.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B.卫星轨道只可能是a C.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D.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7.(2018春?武邑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高一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 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GM R GM r g 2 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的值.α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G Mm r mg G Mm r m 2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地地地=.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面需用时间为==×=.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212 2214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及意义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苹果的落地引起了牛顿科学的遐想,在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后推导出了著名万有引力定律。 然而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却并非牛顿一个人的功劳。在牛顿研究万有引力之前,已有不少人从事这个问题的研究,如第谷、开普勒。此外和牛顿同时代的科学家,如胡克、哈雷、惠更斯、伦恩等,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也有贡献。正如牛顿本人所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花费多年时间进行观测行星,编制了篇幅庞大、高度精确的星表。而后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开普勒对第谷的星表进行整理研究,最终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这些对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惠更斯的向心力公式,胡克、哈雷、伦恩重力问题的研究都给予了牛顿不少启发。 1665-1666年,因为瘟疫流行,牛顿从剑桥大学回到家乡。而看到苹果偶然落地引发了牛顿思考引力问题。之后1684年,牛顿做了《论运动》的演讲,明确叙述了向心力定律,证明了椭圆轨道运动的平方反比关系。此后不久,又在一篇关于物体在均匀介质中的运动的论文中定义了质量概念,并探讨了引力与质量的关系。这些将牛顿引向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牛顿设想了从高山上平抛一个铅球的理想实验,他认为当发射速度足够大时,铅球将可能绕地球运动而不再落回地面,指出月球也可以由于重力或者其他力的作用使其偏离直线形成围绕地球的运转。牛顿通过一个靠近地面的“小月球”的运动的思想实验,论证了“使月球保持在它轨道上的力就是我们通常称的为‘重力’的那个力。” 接着,牛顿根据向心力公式和开普勒三定律推导了平方反比关系。牛顿证明,由面积速度定律可以得出物体受中心力的作用,由轨道定律可以得出物体这个中心力是吸引力,由周期定律可以得出这个吸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并且通过同磁力的类比,得出“这些指向物体的力应与这些物体的性

万有引力定律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推证了万有引力的一般规律的思路与方法.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及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首先通过前面知识 的回顾和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对引力是否同一性质的探 究兴趣。 问题设置:师提问: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否能说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作用?抛出的物体总要落回地面,是否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画面1: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画面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演示3:地面上的人向上抛出物体,物体总落回地面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典型例题 例5 【例1】假如一个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作圆周运动,则 [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D.根据上述选答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 【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引力作向心力,即 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由于角速度会发生变化, 错,D正确. 同理,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由于线速度的变化,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不是减为原来的1/2,而是减小到原来的1/4.B错,C正确. 【答】C、D. 【说明】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轨道半径间有一定的牵制关系.例如,只有当ω不变时,线速度才与半径成正比;同样,当线速度不变时,同一物体的向心力才与半径成反比.使用中不能脱离条件. 研究卫星的运动时,最根本的是抓住引力等于向心力这一关系. 【例2】估算天体的质量 【解】把卫星(或行星)绕中心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由中心天体对卫星(或行星)的引力作为它绕中心天体的向心力.根据 得 因此,只需测出卫星(或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即可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

【例3】登月飞行器关闭发动机后在离月球表面112km的空中沿圆形轨道绕月球飞行,周期是120.5min.已知月球半径是1740km,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月球的平均密度.(G=6.67×10-11Nm2/kg2) 【分析】要计算月球的平均密度,首先应求出质量M.飞行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从上式中消去飞行器质量m后可解得 根据密度公式有 【例4】如图1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中, 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的质点m的引力是多大? 【分析】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得解.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探究过程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探究过程分析 ——兼论如何在教学中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北京教育学院吴剑平 引言 物理学的发端始于人类对理解星体运行的追求。三百多年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堪称人类文明与理性探索进程中最壮丽的诗篇,其所体现出的科学智慧的震撼力,至今仍为世人所叹服。李政道先生在回答是什么使他走上献身物理学研究的道路时曾说过,是物理学中那些具有普适性的物理法则和概念深深打动了他,激发了他深入探究的兴趣。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这样一条具有简约性和普适性的自然法则,它第一次把看似毫不相关的地上与天上运动统一起来,第一次揭示大自然的对称和谐与物理规律表达简洁而含蓄的内在美,并作为牛顿的“从运动现象研究自然力”的又一个科学思辨范例,而不断为历代科学家所效仿。因此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绝不能仅限于具体知识的讲解、记忆与实际的(习题)应用,更应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以及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探究过程,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上。然而,除了教材与教参已有的介绍外,我们对物理学史上这段辉煌史实真正了解多少?我们能否把握整个发现过程中的探索脉络,并将从中领悟到的思想精髓介绍给学生?由此看来,要教好新教材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适当扩展相应的知识背景,了解有关牛顿引力理论的现代评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本专题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正确评价“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作用?(2)开普勒是如何导出行星三定律的?(3)牛顿如何从开普勒三定律推导出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圆轨道、椭圆轨道)?(4)牛顿是如何解决引力定律的普适性的? 一、行星视运动及其天文观测常识 讨论开普勒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离不开人类对行星运动的天文观测,这其中涉及我们不十分熟悉的天文知识。 1.天球及其坐标系 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假想圆球。由于天体与观察者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移动距离,可将其视作散布于以观察者(地球)为中心的一个圆球面上。实际应上是将天体投影到半径任取(可视作无穷大)的天球面上。为定量表示天体投影在天球上位置和运动,需要建立以地球为中心的参考系,常用的坐标系有: (1)赤道坐标系:地球赤道平面延伸后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作天赤道,地轴(自转轴)延伸线与天球相交两点称作北南天极,过天极的大圆称为赤经圈,与天赤道平行小圆称作赤纬圈。 (2)黄道坐标系: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其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作黄道,地球轨道面的法线与天球交点称为北南黄极,该坐标系同样划分有黄经圈与黄纬圈。 赤道面与黄道面有23027/的交角,两者相交的两点称作春分点与秋分点。如图1所示。 黄极 黄道 图 1

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理论的几点思考_刘莉华

收稿日期:2005—09—07作者简介:刘莉华(1957—),女,山东胶州人,中学一级教师。 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理论的几点思考 刘莉华1 ,苑 闻2 ,孙任德 1 (1.山东胶州第六中学, 山东 胶州 266300;2.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本文讨论了万有引力定律对库仑定律建立的影响,并论述了万有引力的特殊性;探讨了现代引力理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宇宙观;库仑定律;现代引力理论 中图分类号:O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6)01—0133—02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纵观物理学的发展,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 展,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也为经典物理,特别是牛顿力学树立了成功的范例;开启了现代引力理论的先河。 一、万有引力定律对静电学的启示———库仑定律18世纪中叶,牛顿力学已经取得辉煌胜利,人们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对电力和磁力作了种种猜测。比如,德国柏林科学院院士爱皮努斯(F .U .T .Aepin us ,1724—1802)假设电荷之间的斥力和吸力随带电物体的距离的减少而增大,对静电感应现象作出了更完善的解释。1760年,D .伯努利也作了电力可能遵从平方反比的关系的富兰克林的空罐实验;苏格兰的罗比逊(John Robison )和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 )曾经作过定量的实验研究,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明确提出了电的引力和万有引力一样,即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根据这种猜测18年后,库仑发明了扭秤,并用扭秤精确地测量电力和磁力,提出了库仑定律。如果不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单靠实验具体数据的积累,还不知道到何年才能得到严格的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呢!其实,整个静电学都是借鉴和利用了引力理论的已有成果发展起来的。 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局限与现代引力理论的发展 万有引力定律虽然为以后的天体力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当牛顿根据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他的宇宙模型时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奥伯斯佯谬和引力佯谬。问题出在牛顿的时空观和引力定律的超距作用。关于时间,牛顿写道:“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在流逝着而且由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 逝着”。关于空间牛顿写道:“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无关静止和永远相同的[1]。在物理发展过程中,超 距观点在以后二百多年间一直是物理界的主导观点,直到19世纪由法拉第提出并由麦克斯威在电磁理论中确立了近距观点之后,超距观点才逐步被人们所否定。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但是他认识到“在狭义相对论的框子里,是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引力理论的。”于是1915年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人类的智慧奇葩,它有独立而完整的体系。爱因斯坦依据人们熟视无睹的事实即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惯性质量与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质量相等提出了等效原理:惯性力场与重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这样在逻辑上就顺理成章地取消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爱因斯坦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系,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性原理:一切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客观的真实物理定律应该在任意坐标变换下形式不变———广义协变性。为了用数学表达式描述这个原理,爱因斯坦在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用黎曼几何和普遍的张量运算得到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并把原有的引力定律纳入了新理论中,使万有引力定律成为在弱引力情况下场方程解的一种数学近似。这一新理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在牛顿引力理论看来是反常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而且预言了新现象听凭物理实践来检查。广义相对论与牛顿的引力理论相比至少有以下不同: (1)广义相对论取消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所有标系都是平权的。引力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动力学效应;狭义相对论只不过是没有引力的一种特殊情况。广义相对论是真正的时空几何统一的理论,牛顿的引力理论不过是广义相对论在弱引力情况下的一种数学近似。 2006年第1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总第113期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及经典例题练习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重点归纳讲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k T 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4) 推广: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运转。当卫星绕行星旋转时,k T a =2 3 ,但k 值不同,k 与行星有关,与卫星无关。 (5)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 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 R =2 3 ,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 成反比。 (2) 公式:2 21r 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 /10 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 ω-=; 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 ;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面上,2 2 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 22)()(h R GM g mg h R Mm G h h +=?=+,所以g h R R g h 2 2 ) (+=,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 1.T 、r 法:2 3 2224)2(GT 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 23 33,34R GT r V M R V πρρπ=?== ,当r=R 时,2 3GT πρ= 2.g 、R 法:G g R M mg R Mm G 22 = ?=,再根据GR g V M R V πρρπ43,3 43=?== 3.v 、r 法:G rv M r v m r Mm G 2 22 =?=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

6.3 万有引力定律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前预习】 1.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 F =G m 1m 2 r 2 。 2.引力常量 (1)引力常量通常取G = ×10 -11 N·m 2/kg 2 ,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得的。 (2)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力。 【新课教学】 一、牛顿的“月——地”检验 1.检验的目的:地球对月亮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是否是同一种力。 2.基本思路 (理论计算):如果是同一种力,则地面上物体的重力G ∝ 21R ,月球受到地球的力21r f ∝。 又因为地面上物体的重力m g G =产生的加速度为g ,地球对月球的力提供月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产生的向心加速度,有向ma F =。 所以可得到:2 2 R r F G a g = =向 又知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即r=60R ,则有:322107.23600 -?== ?=g g r R a 向m/s 2。 3.检验的过程(观测计算): 牛顿时代已测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r 月地 = ×10 8 m ,月球的公转周期T = 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m /s 2 ,则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 向a (字母表达式) =向a ( (数字表达式) =向a ×10-3m/s 2 (结果)。 4.检验的结果:理论计算与观测计算相吻合。表明:地球上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推荐下载)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的全部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18?榆林一模)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A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B的速度 B.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动能 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 2.(2018?江西模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一组轨道高低不同的人造地球卫星组成。高轨道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若某低轨道卫星的周期为12小时,则这颗低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4。2 B.3.3 C.2.4 D.1.6 3.(2018?海南)土星与太阳的距离是火星与太阳距离的6倍多。由此信息可知() A.土星的质量比火星的小 B.土星运行的速率比火星的小 C.土星运行的周期比火星的小 D.土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比火星的大 4.(2018?高明区校级学业考试)如果把水星和金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从水星与金星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计时,若天文学家测得在相同时间内水星转过的角度为θ1,金星转过的角度为θ2(θ1、θ2均为锐角),则由此条件可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知识点、规律总结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定律内容图示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a3/T2=k。 注意: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对于卫星绕行星运转,也遵循类似的运动规律。 2.比例系数k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行星或卫星质量无关,是个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相同。 3. T为公转周期,不是自转周期。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表达式:F=G 22 1 r m m 其中G=×10-11Nm2/kg2,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用于计算引力大小的万有引力公式严格地说只适用于两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如果相互吸引的双方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可将其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此时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4.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任何客观存在的两部分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作用。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它的存在可由卡文迪许扭秤来观察,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物理意义。 二、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 1.若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2 GMm mg R =, 则星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为: 2 GM g R = 2.同理,若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在距地球表面高h处的 重力加速度为: 2 () h GM g R h = + 3.若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向和mg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 F=F向+mg, 所以mg=F一F向= 2 GMm R -mRω自2 则赤道处重力加速度为:g= 2 GM R -Rω自2 (而地球赤道处的向心加速度a n= Rω自2 =s2,因此一般不计其自转的影响;注意:当题目中出现地球自转时需要考虑此问题。) (2)在两极处,由于物体做圆周运动半径r为零,向心力 为零。因此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2 GMm mg R =,此时重 力加速度达到最大值,即 2 GM g R = 三、星球瓦解问题 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赤道上物体的重力由mg = 2 GMm R -m2R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 2 GMm R =mR ω自2时,mg=0,此时地球赤道上的物体无重力,要开始“飘”起来了,若自转继续加快,星球即将要瓦解。 星球瓦解的临界角速度ω自= 3 GM R = g R

最新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 GM R GM r g 2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 的值.α 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 G Mm r mg G Mm r m 2 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 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 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

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 地地地 =.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 面需用时间为==×=. 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 2 12 2214 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A .Gm 1m 2/r 2 B .Gm 1m 2/r 12 C .Gm 1m 2/(r 1+r 2)2 D .Gm 1m 2/(r 1+r 2+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