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容: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纸巾1块(每组)水1杯、滴管1个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4蚯蚓的选择

一、实验容: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器材:(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操作要点: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实验容: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器材:(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操作要点: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实验容: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无孔卡纸1、票夹4个。

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每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讲解原理,但要求学生都要做)

一、实验容: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每组)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黑色纸1、镜子或锡箔纸若干。

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4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四、操作建议:1、引导学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2、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外涂成黑色、盒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3—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实验容:探索岩石变化原因的实验

二、器材:1、(每组)较小的岩石块1块、酒精灯1盏、火柴1包、镊子1个、烧杯1个(装半杯水);

2、带盖的塑料瓶或玻璃瓶1个、碎砖块若干。

三、规操作要点:

实验1——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着岩石块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捏的方法)

2、将加热的岩石块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3、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岩石块分裂成更小块的岩石为止,才熄灭酒精灯。

实验2——1、在瓶子中装上大半瓶水,放入一些碎砖块,盖好瓶盖。

2、两手分别握紧瓶盖和瓶底部分,用力摇晃瓶子,让砖块互相摩擦、碰撞。

3、取出砖块观察,并与原砖块进行比较。

四、操作建议:1、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盖熄灭,盖两次为好。

2、摇晃瓶子的时间要稍长一些,最好是砖块明显变小为宜。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实验容:雨水对土地侵蚀模拟实验

二、器材:(每组)一侧有小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壤若干、报纸1、塑料薄膜1、小铲子1个、脸盆1个、喷水器1个、水1瓶。

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5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

四、操作建议:1、造斜坡时要将土拍紧,防止喷水时整体滑坡。

2、喷水时应离开斜坡一定距离,保持较大的喷水面积,也不宜过高,防止沙土溅出太远。

3、提醒学生对土坡和径流都要仔细观察。

五、对一些实验器材的替代:喷水器可用瓶盖上扎有一些小孔的饮料瓶替代。

4—1我们的小缆车

实验1——一、实验容:安装一辆小缆车

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两大盒铁垫圈(五金店买)。

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70页的图示的方法和样子进行安装。

四、操作建议:1、拴绳线的位置一般在车头的正中,否则小车容易跑偏。

2、绳线的长度应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3、桌子的边缘可用铅笔袋或夹子拦住,避免小车冲出桌面掉下桌子。

实验2——一、实验容: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

二、器材:(每组)实验用小车1辆、粗线或细绳1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可用回形针弯制)1个、铁垫圈若干、秒表1个。

三、规操作要点:按照教材71页的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四、操作建议:1、小车动起来之前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才能发现不是任何小的力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2、小车动起来之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或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4—4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容: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

二、器材:(每组)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1盒、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若干。

三、规操作要点:1、学生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不准的话请教师调整。

2、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测量,作好记录进行比较。

3、测量拉文具盒匀速前进要用多大的力,为下一课做技能准备。

四、操作建议:1、测量前只要求检查而不调整,强调的是检查计量工具的意识;请教师调整,目的是避免学生自行乱调指针。2、在测量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围更大的测力计。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这一点与读温度计的要一样的。

4、要求学生尽量估计准确一些,促使学生建立实际的“牛”的大小的概念。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正式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XX—XX年第二学期)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

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

五年级科学上实验

五年级上册 1、渗水比赛 一、实验题目:渗水比赛 二、实验要求:渗水比赛 三、实验器材:塑料瓶、纱布、剪刀、线、烧杯、支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记录在表中。 注意:要让瓶口流出的水全部注入到烧杯中。 2、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测量水温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测量水温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2支温度计、400ml烧杯、100ml锥形瓶、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四、操作步骤:

1、向锥形瓶中加入280ml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ml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品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3、勺柄冷热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勺柄冷热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勺柄冷热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火柴。 四、操作步骤: 1、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现象。 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现象。 3、在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现象。 4、传热比赛(一) 一、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二、实验要求:观察热可沿物体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三、实验器材:粗金属丝、木制支架、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油(或蜡)、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实验。 点燃酒精灯,在金属丝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以及几根火柴棍掉下的顺序。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完整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 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 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

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虽然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但课前应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都能如实填写,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

【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1)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

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

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让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 3.对照组让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 4.观察并作好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塑料袋。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1.在两个种植盒中,垫上纸巾并滴相同的水量,各放3粒绿豆。 2.实验组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 3.对照组用一个黑塑料袋把种植盒罩起来(留有气孔),放在窗台上。 4. 观察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的猜测: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 不同条件:阳光 实验方法:1.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里。 2.实验组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3.对照组将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4. 观察并作好记录。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四、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光明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5条、吸水纸。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湿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光明、黑暗 实验方法:1. 把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2. 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实验现象:蚯蚓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五、提出问题: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我的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实验材料:长方形纸盒、蚯蚓10条、干土和湿土。 相同条件:空气、温度、10条蚯蚓 不同条件:干燥、潮湿 实验方法:1.在长方形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蚯蚓10条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 3. 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蚯蚓爬向湿土的一边。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六、实验名称: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的物体 吸热能力强弱对比研究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黑色、粉色、铝箔色、黑色蜡光、白色五种颜色纸和五支温度计。 操作过程:1. 将五种颜色的纸分别做成大小相同的纸袋。 2.五个纸袋中各放入一支温度计,并同时平放在阳光下, 3.过5分钟后观察各纸袋里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4.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计划表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章节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实验器材 计划 周次 完成 时间 第一章观察物体的沉浮演示小石块、泡沫、回形针、带盖 的空瓶、萝卜、小刀、胶带等 2 第一章物体在水中的沉 浮规律 演示 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 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 2 第一章让橡皮泥浮在水 上 分组橡皮泥、水槽、水 3 第一章用橡皮泥或其它 材料造船 分组 橡皮泥、垫圈或玻璃球纸、小 棒、剪刀等 3 第一章测量泡沫塑料块 受到的浮力 演示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 水槽、弹簧秤 4 第一章下沉的物体受到 水的浮力大小 分组 水、水槽、弹簧秤、大小不同 的石块 4 第一章马铃薯在液体中 的沉浮 演示马铃薯、清水、盐等 5 第一章比较同体积的马 铃薯、清水、浓 盐水的轻重 分组量筒、马铃薯、清水、浓盐水 5 第二章衣服能给身体增 加热量吗 演示衣服、温度计等 6 第二章研究水在加热过 程中的变化 演示 热水、冷水、天平、酒精灯、 试管、气球皮、夹子等 6 第二章观察水的体积变 化 演示 烧瓶、烧杯、带塞子的玻璃管、 冷热水等 7 第二章观察空气是否热 胀冷缩 演示锥形烧瓶、气球、冷热水7 第二章观察铜球的热胀 冷缩 演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8 第二章热在金属条、金 属片中的传递 演示 铁丝、火柴棒、蜡、铁架台、 酒精灯、金属圆片等 8 备注:此表由科任教师制定,留存一份,仪器室张贴一份(其中完成时间一栏由实验管理人员填写)。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章节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组或演示)实验器材 计划 周次 完成 时间 第二章传热比赛演示塑料勺、木勺、钢勺、热水, 铜丝、钢丝、铝丝等 9 第二章做一个保温杯分组杯子、盖子、毛巾、塑料泡沫、 热水、温度计等 9 第三章光影的变化演示阳光、细木棒、尺、日晷10 第三章滴漏实验演示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 铁架台、表 11 第三章设计制作水钟演示饮料瓶、剪刀、笔等11 第三章观察钟摆、观察 我们的摆、 演示 摆钟、铁架台、线、螺帽、秒 表等 12 第三章影响摆的快慢的 研究 分组 铁架台、线、螺帽三个、秒表 等 12 第三章做个“钟摆”分组铁架台、线、螺帽、尺、秒表13 第三章制作一个一分钟 计时器 演示 铁架台、线、螺帽、齿轮、指 针、钟面等 13 第四章昼夜交替的模拟 实验 分组手电筒、乒乓球等14 第四章谁先迎来黎明演示代表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纸片 等 15 第四章模拟地球公转实 验 演示操场、代表太阳等星球的木竿16 第四章四季成因的模拟 实验 演示电灯、地球仪、小标杆17 第四章极昼和极夜的解 释 演示手电筒、地球仪17 备注:此表由科任教师制定,留存一份,仪器室张贴一份(其中完成时间一栏由实验管理人员填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 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猜想: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有土的花盆 实验步骤: 把绿豆种子种到花盆里,每盆3粒,让第一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第二盆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过几天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第一盆的种子发芽了,第二盆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水。 2、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问题:绿豆芽的生长必须要有阳光吗? 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器材:两盆绿豆芽 实验步骤: 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绿豆苗的生长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阳光下的绿豆芽长得好,黑暗处的绿豆芽长得不好。

实验结论: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数量。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是∶阳光。 3、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器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 实验步骤: 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 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蚯蚓爬向黑暗的一边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4、研究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的实验。 问题:蚯蚓喜欢湿润还是干燥的环境 猜想: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验器材: 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蚯蚓数条、干土和湿土各一些 实验步骤: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一端铺上干土,盒子的另一端铺上湿土。 2、盖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个放大镜,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水1杯,滴管1个。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种子的发芽和什么有关 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2、在每个纸巾上按三个洞,各放 3 粒绿豆; 3、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培养皿里的纸巾不滴水 现象和结论: 绿豆种子在有水、常温、有空气、没有阳光的室内发芽了,所以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名称:做一个生态瓶 课题:《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河小石子、小鱼或小虾、浮萍等。 实验步骤: 一、说明制作步骤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凉干 2、准备自来水静置一天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将大的石子、贝壳放置于白石子上 4、将隔夜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4/5处 5、将金鱼藻、垂盆草一端固定在贝壳上,放入水中,将莕菜放入水中 6、将小动物移入玻璃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保鲜膜封住玻璃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书桌上 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选择材料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三、小组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现象和结论: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实验名称:影子的观察 课题:《光和影》 实验目的: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一把尺子;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橡皮擦,魔方,瓶。 实验步骤: 一、学生猜测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二、分组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1、选择背景墙。 2、选择遮光体。 3、打开光源,观察影子的情况,做好记录。 4、更换遮光体,对比实验。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现象和结论: 光源发出的光被遮光物体挡住,从而在背景墙上形成了影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实验基本操作 兰亭镇谢建华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 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 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2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实验内容: 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 二、器材: (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略。 1—4蚯蚓的选择 一、实验内容: 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 二、器材: (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 一、实验内容: 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活动1要控制手电筒到木块的距离不变,只改变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活 动难度较大,教师要演示实验和记录的方法。其中,手电筒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提高物体,才能看到影子。 2、活动2中屏最好垂直竖起来,屏和手电筒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改变木块到手 电筒的距离。 3、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在屏上用铅笔画下实际的影子,再把结果画在课本上。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实验内容: 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 影子。 四、操作建议: 课堂上每10分钟观察1次,课后每1小时观察1次。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实验内容: 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3张、无孔卡纸1张、票夹4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28-29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1、每张卡纸之间距离最好为15厘米左右,并保持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高度上; 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看看下面的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平衡”中的“平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平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XX、3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分组实验 XX、3 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XX、5 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演示实验 XX、6 光滑的鹅卵石 分组实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练习题(附答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1.(1)农民伯伯往往在下一场大雨后再进行播种,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2.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将绿豆种子煮熟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绿豆种子会很快发芽。(×)(2)在对比试验中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 (3)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所以我们只需要设计水的对比试验就可以了。(×) (4)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不同的。(√) (5)冬季生绿豆芽时,要在温暖的地方才能成功。(√) 3.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是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A) A温度B水分C肥料D光照 2.种子发芽实验(二) 1.(1). 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 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 (1)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没有关系。(√) (2)做种子发芽实验只要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后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实验情况。(√)(4)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也是有区别的。(√) (5)温度越高种子发芽越快。(×) 3.(1)种子发芽的必需的条件是(C) A.土壤、空气和水 B.阳光、温度和水 C.水分、温度和空气 D.空气、光和温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4.将几粒完好的绿豆种子放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向玻璃杯中倒满水,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天后,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会发芽吗?为什么? 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不会发芽。因为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空气、适宜的温度;而在此实验中,种子不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所以不会发芽。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1)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温度、空气、阳光、水、土壤、养料。 (2)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向地性、向化(肥)性、向光性。 (3)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4)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2.判断 (1)绿豆芽的根总是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2)为了给绿豆芽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以把绿豆芽的根中在水中。(×)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东洞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特作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实验一: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材料: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实验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说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4、实验结论: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说明: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1 / 1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计划 一、实验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并渴望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本学期将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并增加活动与探究实践,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 A、火山与地震的成因 B、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能量转化实验 D、模拟地球公转,研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E、制作太阳系模型 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分组实验有: A、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B、找出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 C、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D、研究电磁铁特性的实验 E、利用葱叶来做仿生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目标: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科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学会简单仪器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标本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4、认识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6、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7、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8、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9、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三、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积极探究科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套实验

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实验题 1、影子的特点(P25) 实验名称:影子的特点 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我的猜想: 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实验方法: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在桌面上分别画出他们的影子。 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画出他们在前上或桌面上的影子。实验现象: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实验结论:1、(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2)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高度有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高度越大,影子越短。(3)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照射的方向始终相反,影子和光源分列在遮挡物两侧。2、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物体距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3、物体投影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侧面是什么形状,投影就是什么形状。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名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一块平滑的模板、一张和木板一样大小的白纸、橡皮泥。 实验过程: 1、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然后把它放在校园里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先看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在白纸上描下铅笔的影子。 3、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4、课后继续观察,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 模拟物体影子变化记录表 结论:影子的长短变化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上午影子逐渐变短,正午影子最短,下午影子又逐渐变长。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照射的方向始终相反。 3.光的传播路线 光的传播路线a 提出问题: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不同条件:通光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相同条件:同一组打孔的纸、同一个手电筒、相同的场地 实验材料:手电筒、3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张大一些的长方形卡纸、4个夹子。 实验过程: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孔,约为一枚硬币大小。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②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 ③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彖: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6右图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光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都放在温暖的地方。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2015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A 一、填空: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 ___ 。 2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三部分。 3、光是沿_______ 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_ 。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___________ 最长,_______ 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方式。 6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 。 7、地球表面有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8、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_ 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________ 的运动有关。 9、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__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 。 10、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_______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 的食物的生物叫______ 。 1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12、常见的力有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判断: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6 、光的多少与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8、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9、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都会发热。() 10、皮影戏、手影游戏都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三、选择题: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水源 B、黄金 C、土壤 2、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