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原因有

①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的差别很大②农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③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自然条件④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可以相互交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列农业区位选择与主导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埃及的长绒棉种植——土壤 B.印度的水稻种植——地形

C.北美五大湖周围的乳畜业——市场 D.黑龙江省的大豆——气候

4.既有大面积商品谷物种植,又有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国家是

A.日本

B.加拿大

C.美国D.西班牙

5.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主要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热条件好的地区,复种指数高

B.地表崎岖的丘陵,垦殖指数一般低于平原

C.红壤土层厚、结构好、肥力高,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

D.在交通枢纽地区,有利于发展大规模的商品性农产品

6.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7.影响乳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市场和饲料供应 B.市场和机械化水平C.交通和气候条件 D.劳动力和饲料供应

8.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9.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以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

10.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是因为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农业自然条件的改善④国家政策的调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东京鲜花市场上,有荷兰与中国的鲜花,中国的竞争优势有。

①运费少②科技含量高③劳动力成本低④生产资料投入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科技D.市场

13.谷物和牲畜混合农场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其优点在于

A.牲畜需要不断地更换环境

B.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C.有利于节约用水

D.有利于农业的管理

14.澳大利亚混合农场的主要特点是

A.多为家庭农场,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B.主要由外国公司出资兴办

C.主要是家庭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小农经营,规模大,雇佣工人多

15.泰国的平原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美国的中部平原、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16.下列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最低的是

A.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B.阿根廷的牧牛业

C.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 D.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17.从农业经营方式来看

A.墨累一达令盆地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B.美国的谷物农业主要由集体农庄经营

C.阿根廷的牧牛业主要由国家经营 D.亚洲的水稻种植主要由大农场经营

18.从农业的商品率来看

A.美国的谷物农业商品率最高 B.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商品率最高

C.阿根廷的牧牛业商品率最低D.墨累一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商品率最低

右图中阴影为某农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24~26题。

19.该农作物是

A.油菜 B.水稻 C.亚麻D.玉米

20.图示阴影部分气候均为

A.季风气候 B.雨林气候C.草原气候D.大陆性气候

21.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

图12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2-23题。

22.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3.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甲图三

右图是“某农作物的各国产量分配图”。读图完成

24~25题。

24、这种作物应该是

A.小麦

B.棉花

C.甘蔗D.稻米

25、图中所列国家生长该作物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大量使用生物技术B.雨热同期

C.地广人稀 D.机械化水平高

二、综合题(50分)

31、读图三,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

花卉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图五中,甲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

乙图为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

读图解答:

(1)图中字母A表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B相应的气

候类型数码代号是________;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C相应

的气候类型数码代号是________。

(3)比较B、D两种农业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

B是________;D是________。

(4)分析C、D两种农业生产地地域类型不同特点:

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图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所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其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主要分布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图四是“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2)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 )

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改善耕地质量

(3)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乙图中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3分)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 。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 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

均有 。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 ,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

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 ,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35、读阿根廷主要农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B (城市),

图中阴影所示为 草原。

(2)在阿根廷,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农业地域

类型) 。

(3)放牧区草类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

很低,为牧场的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距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必修三第二章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 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右图为“红色荒漠” 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 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读右图漫画,完成3-4题。 3、漫画图中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水资源短缺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5-6题。 5、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6、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回答7-8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7、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气温低,蒸发微弱 8、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12 m以下,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水位期。结合鄱阳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1~3题。 1.该图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 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 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C.增加灌溉面积 D.大力发展耕作业 3、关于该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其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 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5.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和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中国与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回答9~10题。 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 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 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 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 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 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1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11~13题。 1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12.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D.环境污染严重 13.新企业不愿落户综合整治前的鲁尔区是因为该区 A、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B、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基础设施陈旧 D、通信服务落后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回答14~15题。 14.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 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 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15.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 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 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16.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A.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B.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水电人才密集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测试题详解

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 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读表及图,完成3~4题。 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导致上述时期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 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一)

(10)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湿地的概念,明确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重要价值。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保护措施。 3.激情投入,用全身心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自主学习】 1.湿地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分布?(了解) 2.湿地有哪些重要的生态价值?(理解、记忆)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5点,记忆)

4.我国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原因、表现、危害、萎缩的洞庭湖) 5.列举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不合理)? 6.湿地破坏的危害及保护湿地的意义。 【合作探究】 探究一: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 探究二: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湿地的分布?

探究三:湿地是如何调蓄洪水的? 探究四: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探究五: 1.读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最大的淡水湖是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原因: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A.海南岛红树林 B.鄱阳湖 C.长江下游稻田 D.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2.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全属于湿地的是() A.洞庭湖 B.黄河 C.江南水稻田 D.黄海 3.2010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⑤调节气候⑥提供大量木材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保护湿地十分必要。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青海湖②三峡水库③东海滩涂④日本海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高二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精美解析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18) 2019年9月8日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启动。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图为白洋淀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白洋淀萎缩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改变 B. 空气质量下降 C.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气温日较差变小 2.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 B. 跨流域调水 C. 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 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 【小题1】C【小题2】B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白洋淀萎缩不会导致气候类型改变,A错误;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小,B错误;湿地有调峰补枯的作用,白洋淀萎缩会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湿地破坏,地表变干,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的措施。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水系环境的破坏,A错误;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对白洋淀湿地的水资源的使用,B正确;暂缓开发区域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会造成环境破坏,D错误。故选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 工业稳步增长 4.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 【小题1】C【小题2】D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图可知,1985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程度大大高于自然环境容量,因此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故C对,ABD错。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好又快发展,故①②⑤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法限制,故③错;大力发展特大城市会加剧城市问题,故④错。故选D。 第1页/共6页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2 (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各个小节内容的一般模式是:背景介绍、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红色土壤(红漠化)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干旱)、地形、植被、水文、土壤。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开矿。 举例:黄土高原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且垂直结论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土壤)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气候) ③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植被) ④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地形) 人为因素:①人类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②过渡放牧、过渡樵采、过渡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③开矿。 二、荒漠化的危害 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 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 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三、荒漠化的防治 根据原因来针对性采取措施:坚持“防预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控制人口数量 2、退耕还林还草 3、营造防护林 4、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5、合理用水 6、整体规划、依法监督 7、加强荒漠化的宣传教育 补充内容:草格沙障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洞庭湖为例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红树林、珊瑚礁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 一、单选题 重庆某大学的 “沙变土”技术,是 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 维黏合剂和水,搅拌 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 壤的功能。该项技术 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 部推广运用,3000亩 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 人。图1为该试验地 位置示意图。据图文 材料完成1~3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 【答案】1.B 2.B 3.A 月牙泉是甘肃省敦煌 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近几十年来,月牙泉水位 大幅度下降,水域面积也 逐渐缩小。月牙泉恢复补 水工程是《敦煌水资源合 理利用与生态综合规划 (2011-2020年)》中七 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 程规划在党河河道建立人 工湿地,形成永久性自然 补水工程,通过河道湿地 回补地下水,遏制敦煌盆 地水位下降,适度恢复月 牙泉水位。应急治理工程 的实施,使月牙泉在去年和今年两年先后多次出现“二泉相映”奇特景观,月牙泉“起死回生”。图2为月牙泉及周围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为了防止移动沙丘对月牙泉的破坏,需优先通过恢复植被来固沙的区域为()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月牙泉补水工程采取河道湿地回补地下水的方式,其优势是(). A.增加补给量B.缩短补给距离C.净化补给水源D.减少途中损耗 【答案】4.C 5.D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 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 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 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 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 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3)。 据此完成6~8题。 6.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 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7.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6.C 7.C 8.B 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图4)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9~10题。 9.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D.土地荒漠化 10.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不是 A.减小风力侵蚀B.增加土壤肥力 C保持土壤水分D.减轻流水侵蚀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单元试题筛选

(2014·河北承德模拟)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选A。我国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加上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土地荒漠化严重。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选B。防止土地荒漠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保护现有植被,严禁乱砍滥伐。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回答11~12题。 11.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沙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2.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③蒸发量突然增大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11题,根据题干可知,当地由于水源短缺,湖泊干涸,造成了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并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第12题,“安固里淖”干涸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干旱外,与当地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有关系。

答案:11.A12.A 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④过度樵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 解析:第8题,图中沙地为呼伦贝尔沙地。近年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是沙地形成的自然原因;过度樵采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的绿洲地区。第9题,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为草原牧区,该地区应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8.A9.B (2014·济南联考)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8~10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测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2019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酒泉附近地区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草原退化D.湿地萎缩 1~2.解析第1题,建设风电基地,风能资源一定要丰富,酒泉距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另外,该地因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可排除③、④。第2题,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省境内,年降水量小于200 mm,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答案 1.A 2.A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表,据此回答3~5题。

A.上海B.黑龙江 C.吉林D.浙江 4.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 A.上海B.黑龙江 C.江苏D.浙江 5.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3~5.解析第3题,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经计算可知,黑龙江最高。第4题,现代农业增产主要依赖于科技的投入,上海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其农业的科技投入最大。第5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所以劳动力对增产影响不大;东北气候寒冷地区面积大,不可能采用大棚技术生产;东北地区现在的农业生产问题是由于只用地不养地,造成严重的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增施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以保持土壤肥力。 答案 3.B 4.A 5.D 读图,据此回答6~8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_试题

必修三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我国西北地区包括的省(区)简称是 A.陕、甘、宁、青、新 B.陕、甘、新全部,西部 C.新、宁、大部及北部 D.、新、宁、青 3.亚马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4.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破坏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亚马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后果是() A.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平原形成洪涝灾害6.现存原始森林面积较大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混交林带 7.读下图,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8.下面不属于荒漠化防治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9.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 10.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A.封沙育草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下列防护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农田 C.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 读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 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 13.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有机肥B.开矿后土地复垦 C.退耕还林还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 右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据此回答9~10题。14.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 ③植被更稀疏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试卷

高二地理必修3第二章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第1—3题。 1.我国近几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2.对不同程度荒漠化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 A.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带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防治荒漠化的核心问题是植树造林 3.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观,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 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完成4-5题。 4.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发展的是生态农业,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 B.模拟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D.环保却不经济 5.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不利于热带雨林保护的是 A.雨林观光 B.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C.生态旅游 D.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2015年9月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6-7题。 6.从生态的角度分析,目前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 B.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 C.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 (第8、9题图) D.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 7.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危害是 A.加重酸雨危害 B.加剧风沙危害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精心整理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自然要素;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

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四大地区的差异】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 )(注: );西部 桂); 状况、交通、市场等) 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④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8图) ) 实施可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EU、G20、APEC等) 2、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具体表现: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西部地区合

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日益密切;东、西部地区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

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组别: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 分布图,回答问题1—3题 ( )1、从图中可以判断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 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 )2、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4—5题 ( )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 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 是由于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 )5、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 )6、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 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 )7.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 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水体污染 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 ( )8.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李雪云编号001 08-29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一、数字“三三三二”巧记荒漠化 1、三区、 2、三退: 3、三化: 4、二因: 二、是一种景观,是一个过程。 最终形成,但不一定是 的结果。 三、西南喀斯特地区石质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是 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 4、和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5、我国的三大灌溉农业区是 其中引黄河水灌溉的是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的是 四、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1、 2、 人为原因: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主要变现在1、2、3、 4、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一个重点 2、两个原则: 3、三项内容: 4、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 (2) (3) (4)

(5) 5、草方格沙障是为了保护铁路,其功能是(1) (2) 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降水 地形: 土壤: 植被: 人为原因: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一、1、森林的作 用、、、、、、、、 、因此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森林破坏后带来的危害:、 、。 3、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4、目前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包括:林和 林。其中林主要分布在北亚的(国家)和北美洲的(国家)。 5、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 二、亚马孙流域存在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原因: 1、 2、 3 4、 5、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分析: (1) (2) 2、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 3、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4、破坏雨林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和,以及由此产生的。 5、雨林被毁的原因: (1) (2)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F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 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2?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B.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C. 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D. 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3?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 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 分布在旱作农业区内部 D. 分布在河流上游 解析:分析表中经纬度可知科尔沁沙地重心由121.97 ° E移动到121.71 ° E,由43.57 °N 到43.84 ° N,可知是向西北方移动的,科尔沁沙地原是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成为沙地,在牧区地表集水坑或井泉附近由于经常踩踏植被破坏严重退化成 荒漠。 答案:1.A 2.C 3.B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4?5题。 表一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二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 12.5383.93 5.249.398 4.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D.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5?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B.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 解析:第4题,新疆地区荒漠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所以荒漠化地区不仅仅存在于人类活动地区,故D项错误。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稀少,滥伐森林不是其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草原是该地区主要植被,故C项正确。从表一中可知,荒 大的主要原因,故控制人类活动会减缓荒漠化的蔓延,但也不会根除荒漠化。新疆土地荒漠化主要是风蚀荒漠化,故D项正确。 答案:4.C 5.D 口地。据此完成下题。 6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森林锐减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开矿易造成植被破坏,加上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更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答案:B 7.下图所示曲线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作用是() 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故A项错误。第5题,人为原因是造成荒漠化面积扩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F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