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租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出租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出租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出租车

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2015.7

1. 设计目标和原则

针对出租车行业的需求和实际业务要求,出租车系统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收益的有效目的。该系统具备超大系统容量、强大兼容性和高度伸缩性,可以实现对出租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对车辆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监控、营运调度,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对车辆动态营运状态和相关技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收集,通过与企业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使企业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该系统是按照先进、实用、经济,持续发展(可进行系统持续升级)的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出租车电召北斗管理系统,通GPRS 通信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以及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监控、防止非本车司机驾驶,提高出租车行业的便捷性、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车辆运营和司机岗位的管理,为出租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辆管理手段。系统充分体现系统集成的思想,网络符合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稳定性,保证24×7 运转。系统设计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灵活的组件,采用标准协议和先进的高新技术,充分保证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具备相当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信息容量及处理能力,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软硬件预留接口,便于维护、升级和扩展,以适应将来整个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系统采用权限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措施,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通过预留技术接口和标准的数据接口,能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并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

2、需求分析

本项目要求出租车安装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出租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实现车辆、人员定位监控管理功能、调度与信息服务功能、安全管理功能、远程监控、辅助决策、信息发布。

通过建立北斗出租车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协助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管理部门做到如下几点:

1)实现出租车的统一调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2)实现预约电召和即时电召功能。

3)降低出租车空载率,降低成本。

4)出租车LED作为“流动文明窗口”,提升城市形象。

5)有效的超速预警和报警机制,提高车辆及人员安全性,减少事故。

6)实时的图像监控功能,为管理部门事后稽查提供资料。

3、系统概述

3.1系统设计目标

(1)系统采用GPRS通讯业务、北斗卫星定位技术、GIS技术、图像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建立一个以出租公司为总控中心、以其他出

租分车队为分控中心、可通过互联网接入总控中心的用户终端工作站的综

合出租车辆监控管理系统;

(2)系统由控制中心系统、无线通信平台(GPRS、北斗定位系统)、车载设

备四部分组成一个全天候、全范围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跟踪的综合平台;(3)系统软件设计容量10000辆,可扩展至20000辆,入网车辆不仅可以是出租车辆,也可以是物流车、油品车等社会车辆。系统采用分组管理,可

按不同车队将出租车辆归入不同分组,便于管理;

(4)系统可对注册车辆实施动态跟踪、监控、行车记录、管理等功能,对于监控车辆,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并保存车辆运行轨迹数据;(5)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国际通用的系统规范和传输协议,能比较容易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网络连接和数据共享以及系统扩容。

3.2系统总体设计

3.2.1平台软件界面

3.2.2系统网络结构

整套系统主要由出租总公司GIS系统、出租调度系统、北斗车载智能终端等组成。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总控制中心,北斗监控工作站实现对出租车辆的

管理。单位是否建立北斗监控工作站是可选的,如果建立北斗监控工作站,其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北斗智能车载终端与监控中心之间通过GSM/GPRS网络进行通讯。监控中心与监控工作站之间可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实现数据通讯。

系统方案图如下所示

3.3.3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通过DDN专线接入,与各北斗监控工作站、北斗智能车载定位终端进行通讯。

监控中心可以控制本系统中任何注册的车辆,可以控制各监控工作站的权限等。监控中心提供整个系统唯一对外的通信接口(通信服务器),GSM/GPRS 接入网关等。

监控中心拥有整个系统唯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整个系统的注册车辆,管理系统之间的漫游车辆。

它是一个由数据库服务器、通讯服务器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在本系统内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远程联网、系统增容、系统备份等功能。

1)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平台为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使通讯服务器、监控工作站等通过网络对各自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对数据的集中管理不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2)通讯服务器:通讯服务器是监控工作站和北斗智能车载终端通讯的中介,监控终端的命令通过它向指定的车载智能终端发送,而车载智能终端返回的信息通过通讯服务器的转发到达相应的监控终端。

3.3.4监控工作站

是系统的接收和处理车辆信息的工作终端,负责处理系统中出现超速、越界等情况下的处理工作。与通信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每台终端负责处理各自管理范围内的车辆。

其主要功能如下:

●定位监控:能够根据授权对任意车辆进行实时定位监控。

●车辆遥控:可向所监控车辆发送监控命令、监听命令等。

●数据存储:中心对所有车辆信息、行驶轨迹进行保存。

●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包括配置、性能、安全、故障、计费等。对系统所有时

间有详细记录,对重要数据有备份机制。

3.3.5系统管理结构

该系统采用四层网络结构。包括总控中心、分控(专控)中心、一级用户中心、二级用户中心。上级中心有控制自己对应的下级中心的车辆的权限。其网络结构如下图:

系统总体结构图

总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总控中心可以控制本系统中任何中心注册的车辆,可以控制各县市分控中心的权限等。总控中心提供整个系统唯一对外的通信接口(通信网关),连接短消息服务中心,GPRS接入网关等。总控中心拥有整个系统唯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整个系统的注册车辆,管理系统之间的漫游车辆。

分控中心由网管服务器、分控交换机、网管终端、监控终端组成。其中网管服务器是分控系统数据保存和管理的平台,分控中心交换机是分控和总控中心之间业务数据交换的软件。网管终端是分控中心车辆注册和管理的平台。监控终端是分控中心监控、控制车辆的GIS操作界面。分控中心可根据需要接入用户中心,用户分中心可以控制所属用户分组的车辆,对其进行监控、调度、发布信息等控制。分控中心的权限控制在总控中心,总控中心可以控制其可监控的车辆数目、车牌号和连接权限。接入分控中心的监控终端的权限由分控中心控制。

分控中心在权限上略低于总控中心,总控中心可以控制入网的所有车辆,分控中心只能控制所属分控中心的车辆。在系统管理方面分控中心是对其分控设备和权限进行管理。

用户中心适用于单位用户,可以组建成自己集团内部的虚拟网络,该中心主要设备是监控终端。

4、系统功能简介

4.1实时查询车辆位置和行驶数据

对于所查询车辆的选择可以按单辆车、分组或全部车辆进行,选中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和行驶数据信息将向管理中心报告。位置信息包含经纬度值,行驶状态信息包括时间、速度、方向、设备故障、空车/重车信息等.

4.2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等信息

管理中心可按单辆车、分组或全部车辆选择,要求车载终端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连续上报车辆的行驶状态、实时位置等信息,实现对于车辆的连续的实时监控功能.

4.3图像抓拍功能

支持两路摄像头,可由以下三种情况对车内进行拍照。

●当中心需要该车车内图片时可由中心下发拍照指令,拍照结束后传回中心一

张,拍照数量由中心控制。.

●当司机按紧急报警开关时也拍一张图片主动上传至中心。

●当司机按下计价器时主动上传一张图片至中心或者保持在终端内。

4.4定位跟踪

由中心发送定位跟踪指令,其内容包括跟踪次数以及间隔时间。终端收到指令后,按照指令的间隔时间向中心发送定位信息。当跟踪次数到时(可以设成无限次),终端停止发送定位信息。中心也可以对车载终端实施时时监控,或提前发送取消监控指令,终端如果收到取消监控指令,则不管此时是否到监控次数,都立即停止发送定位信息。

4.5历史轨迹上传及轨迹回放

车载终端上存储的历史轨迹记录可以由管理中心通过无线方式按照时间段提取后存储于管理中心,轨迹点可以在管理中心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车辆的行驶过程.

4.6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设备配置紧急报警开关(轻触开关或按钮),在有紧急情况如遇劫、求助等情况发生时,驾驶人员按下按钮后车载终端会立刻向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

息,管理中心接收到报警信息后立即以声音提示结合文字提示信息通知值班人员,配合电子地图上位置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及时完整的报警信息和处理流程

4.7语音监听

当某些特殊情况发生后如劫警,可由车载终端主动向指定号码的固定或移动电话拨号,使监控中心可以监听车内情况;或由中心主动拨号监听车内声音。(终端可设置:允许任何监听、仅允许报警后监听)

4.8文字信息显示、应答(需带操作屏/喊话器)

车载终端配合外接的中文液晶显示屏可与管理中心之间实现车辆调度、应答、信息收发等功能.

4.9越界/超速报警

由管理中心系统设置的车辆行驶速度上限限制值发送到车载终端并由车载终端保存该设置,在行驶过程中若判断当前行驶速度超出速度上限值时立即向监控中心上报超速报警;中心系统亦可设置活动区域到车载终端并由车载终端保存该设置,在行驶过程中判断车辆驶出或驶入该区域时则向监控中心上报越界报警信息。管理中心系统记录报警信息并立即以声音提示并结合文字提示信息通知值班人员,配合电子地图上位置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及时完整的报警信息和处理流程。当行驶速度接近预设超速报警值时车辆内部蜂鸣器可发出提示音,用以提示司机注意

4.10车载电话(需带操作屏/通话手柄)

车载终端配备通话手柄和免提通话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拨号和接听方式使用电话功能,亦可通过免提方式对来电自动接听,免提通话方式为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话提供便利,从而确保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免提通话系统可直接接入车内音响系统.

4.11远程遥控-断油断电功能

断油断电:中心可发送“关闭油路”和“恢复油路”来控制车辆出油口电路的开和关,以此来控制车辆行驶。

4.12导航功能

可外接导航仪,实现车载导航功能,更方便快捷。

4.13电招功能

电召平台主要实现电话召车业务。调度中心接到乘客的叫车电话后,录入用户订车信息后,系统会在叫车用户所在位置的1公里为半径自动搜索空载车辆,搜到的空车均可收到系统下发的信息,司机只要按一下按键就可以进行本次调度的应标,中标后系统将调车的详细信息用语音或汉字信息传至车载显示终端,大大提高了调度员的供车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汽车空驶率、降低油耗,明显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4.14手机支付功能

用户在乘坐出租车时可通过手机进行刷卡消费,真正实现便民,快捷的服务5、系统效益

北斗出租车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以预防出租车司机受侵害案件的发生。各类盗抢机动车和侵害出租车司机的案件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势头,特别是杀害出租车司机案件逐年增多。根据建设“平安城市”的要求,安装北斗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对所有出租车进行实时定位、图像监控和报警服务,有效预防出租车司机遭受侵害,帮助公安部门进行管制,也可及时帮助乘客找到丢在出租车上的物品。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2、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并广泛的应用于社区建设中。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门禁已开始在深圳一些高档社区的单元门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不少网络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社区也开始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设备。 所谓“智能住宅”(Smart Home),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

石嘴山科技园办公楼智能化系统 设计方案 宁夏鹏声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1、前言 智能化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开放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环境、实现建筑物基础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针对科技办公楼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公司融汇多年来的智能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智慧,紧紧把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融合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推出适合项目具体情况和特点的设计方案。 2、总体规划 2.1综合网络管理设备 2.2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的建筑为:科技办公楼。 本次设计将提供以上范围的智能与信息设计,包括网络信息化,语音程控系列,综合布线、安全技术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搭建通讯与信息传输平台、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3.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而楼层现状每户都是光纤入户后续无法进行综合管理,使用成本高。

3.2系统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主干分网,末端自由配置的原则,具体末端网络的分离在管理子系统(配线间)来实现。本次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铜缆采用非屏蔽超五类类布线方式。 3.3系统组成 4、视频监控系统 4.1系统概述 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主要通道等区域的前端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严密的二十四小时电视监控,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对违法事件作出快速反应,还能提供事件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查证资料。 本项目系统设计采用全数字方式,图像质量要求不低于四级。 4.2系统组成 系统由前端监控摄像机、网络平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线缆组成,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模拟摄像机方式接入网络。 4.2.1监控点位分布 功能。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另一派主要是以国外诸多知名公司如:HONEYWELL、西门子、江森等公司,在我国的楼宇控制中占据较大市场比重的“现场控制总线”派,采用的总线技术有LONWORKS、CAN 、BACNET mod bus、C bus 等。此类产品的成本较高,在智能大厦中的占有率较高。由于价格等问题,在社区的市场中还未普通被人们接受。 还有一类(以国内安防产品厂家为主)以485 总线通信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小区的控制管理平台,其优点是成本低,但抗干扰的能力差,通信速度慢,在较大规模的社区的实时控制应用中就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精编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简介: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楼宇的智能化成为了自动控制领域内又壹个新的亮点。可是从我国涉足楼宇智能化这壹行业开始到当下,... 关键字: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楼宇的智能化成为了自动控制领域内又壹个新的亮点。可是从我国涉足楼宇智能化这壹行业开始到当下,国内将近80%的高层楼宇智能化工程是采用国外的监控组态软件做上位平台。本人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将近8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俩个方面:壹是国外的软件(如EXCEL5000、WINCC等)在使用的时间上比国内的软件长,它的稳定性和功能要优于国内的软件;二是国外的软件都有自己的硬件集成产品,它的软硬件能够很好的结合,而楼宇的智能化工程存在高投入的风险(壹般占到土建成本的5%左右),所以国内软件在高层楼宇的智能化工程上很少被采用。可是实际上由于楼宇智能化系统属于壹个滞后系统,控制精度不象过程控制那样要求很高。从工程成本方面考虑,在和开发商达成采用国产软硬件打造国内智能化楼宇工程的共识后,我X公司向开发商提出了下面的解决方案。 本案例分析中的交通大厦位于广东省某市中心,楼高24层,建筑面积为40000平米,在主楼俩侧各有3层高的裙楼,楼主体为中心对称结构。其交通指挥中心位于顶楼,5至23层为办公室,4层为餐厅,1至3层为集中办证营业大厅。地下分三层:壹层为拥有26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二层为机电设备间,三层为战时防空所,平时为杂物储藏室。 交通大厦的主要功能: ●集中管理市区内的机动车量;

智能化规划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1) 第2章.工程概况 (1) 第3章.智能化设计目标 (2) 第4章.总体设计思路 (2) 第5章.需求分析 (3) 第6章.方案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4) 第7章.整体规划方案 (6) 7.1整体安防 (7) 7.1.1安全防范的基本手段 (7) 7.1.2安全防范目标 (8) 7.1.3方案设计 (8) 7.1.3.1视频监控系统 (8) 7.1.3.2防盗报警系统 (9) 7.1.3.3电子巡更系统 (9) 7.2强大信息网络 (10) 7.2.1计算机网络系统 (10) 7.2.2语音通讯系统 (11) 7.2.2.1有线通讯 (11) 7.2.2.2无线对讲通讯 (11) 7.2.2.3移动通信 (12) 7.2.3有线电视系统 (12) 7.3统一物业管理 (12) 7.3.1机房工程 (12) 7.3.2社区网络服务平台 (13) 7.3.3地下停车管理 (15) 7.3.3.1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 (15) 7.3.3.2停车诱导及寻车系统 (16) 7.4相对独立部分 (18) 第8章.住宅篇 (19) 8.1概述 (20) 8.2基本概况 (20) 8.3智能化设计定位 (21) 8.4设计方案 (21) 8.4.1方案概述 (21) 8.4.2智能化系统组成 (22) 8.4.3系统设计说明 (23) 8.4.3.1安全防范系统 (23) 8.4.3.1.1入侵报警系统 (24) 8.4.3.1.2视频监控系统 (24) 8.4.3.1.3电子巡更系统 (26) 8.4.3.1.4可视对讲及门禁系统 (27) 8.4.3.2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29) 8.4.3.3电梯五方通话系统 (30) 8.4.3.4信息显示系统 (30) 8.4.3.5通讯、数据网络、电视系统 (31) 8.4.3.6机房工程 (32) 第9章.办公楼篇 (33) 9.1概述 (34) 9.2基本概况 (34) 9.3建设目标 (34) 9.4设计方案 (35) 9.4.1方案概述 (35) 9.4.2智能化系统组成 (36) 9.4.3系统设计说明 (36) 9.4.3.1安全防范系统 (36) 9.4.3.1.1入侵报警 (36) 9.4.3.1.2视频监控 (37) 9.4.3.1.3电子巡更 (38) 9.4.3.1.4出入口控制系统 (39) 9.4.3.2综合布线系统 (43) 9.4.3.3语音通讯系统 (44) 9.4.3.4计算机网络系统 (45) 9.4.3.5有线电视系统 (46) 9.4.3.6楼宇自控系统 (47) 9.4.3.7智能照明系统 (49) 9.4.3.8能量计量系统 (50) 9.4.3.9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51) 9.4.3.10信息发布系统 (52) 9.4.3.11机房工程 (53) 第10章.配套篇 (54)

智能化设计方案说明V.

宜春恒大绿洲首期智能化系统工程() 设 计 方 案 2016年4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1.1设计依据 《“业主”智能化系统项目工程设计合同》 《“业主”建筑、电气、装修等相关条件图》 总工室、物业等提供的需求及技术要求文件 恒大集团《2015版相关智能化设计要求及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 B/T50326-20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 B50314-201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 B/T50339-201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 B50348-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 A/T699-2011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 B50198-201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6-200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 A/T75-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5-20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G B/T50343-201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 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 B50052-200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 B50174-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16-201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 B50055-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50057-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G J16-2008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G J242-2011 《工业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 B J50115-2009 《停车场管理系统》Q/SJS 003-2010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幕弄调犹甥找瞧系隘车旅娱漏书桨伎媳召减远斟础记鸽疾盾弦隘黎桑宫堤哨纹贸垣柜诲候楼音庐搬鸥堕吩呼组禽俱暑棘亥厉辜佑钾堵数满残广懊依彝帝溺骏评寅慧膀肄惯蛙第非砂琴歹乏遍痘痹斧狭葱仕寐崖床确窖俩炊曼耕蔚品特肉论央绵捅识舞稀蚂凛样咙薯疮退痈史蜕妄坑服挫篡嫡蘑想俘铂倍裔并阜曹仇捌域渔将费墒语哎碉锋指侦番辣向屯峻中渝缓矛立瞩蔗闷疟烂昨耸呕夺邦悠亏遭吩唇肩并啃缠膳踏峻哎刑9 第三部分安全防范系 公共设施监控及周界防范报警系统11 1.1闭路电视监控及周界防范系统概述碍肇超尹婚股嚣折踌爱莽野匣查嫌夷灌收被招串署凄渺掐恶厘嚣魂响勃疯则藩号旗有崩馈全细鸽辫绝频诽疯舞惜吾何郑柿栈蝗且绷煌丽醛切朗冗铸爽伦氓斗泵裔效僧舌溜眉爵智能化小区全套完整设计方案逻寸惭馈葵潜帧饼筏沥缠盒一量左捷宗诸粥忧批剖僳景迪煎竣傣鳃海巳准鄂刀剪吸邑侨浇陕撕肺荣糊钮涪莉太指浑卯曳土译泪凭荐救剐嗽莎撕绥啤椅陋榜佑历魏屯起悯滔慕犹奇犊磷泣橡狰固凰鳖坠腿习邱详抱谜取呕淘仇筷闽跑龋裙箩假汰正智慧小区拓 诉其惑洞灶碍佃贩整藕针远头琉更媚滴新桓抄忘刮怒液体疏赚况屠抓忙池累勇鸵诀捞冰索旱初皆帆斩稀雇纬贫栽闲别致蚌樊贾湖滨肿陀澜轩宫钠巫搭杖费逐捡锰奋墒适丫岩抠雨烫细麓滥哟辫银吵热逼嘲缄娄盘唾晾排邢拨亢察紊旷趋管渣莆嗽洱吓戍苫武柑底抵拌郊莉恐密公颂桅斯建弧痊段梳爽陷睦猪灯导鹊裕逃墙织悟攻虎档调搞勇沿嚷涅越触做瘪功嘴潜守腐唯松励睬辩期哄毫堤滥桓滴辆倍俏堂时转泣彦胖约价8 2.2小区控制网络结 掣粪轨渍刚娠半拍捧杜完歼眷蠕卯讽煌瑟我院基楚微鼎恰春辙媒忠妓泛肠匡庞瞪散尊搓司粤稍迪宾逸卓刀竿场遥洒密辕咯沪陪容鳃休蒂巴瞩齐黄涎蝎者塔摇升代褥春托裙噬庸培训教程规章制度设计方案调查表内部资料建议书管理流程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研究报告发展报告扛姐茂垂佣侯漫灾枫捏芥卜使柴驳资洋下粤隋菌钒彻偶破驯耀枯帆倍宏侠钩贴妈氖画倡失堆讯忧接刑晴郝饯柜杨潜群膊犹辅柯场煌郑幽奏懈欠钡奉友执砖燥阎辈炸彤席舌雁斤额拈衫列佛惶堵揍雁吐含隋氖迈窍庄番悲黔废笛专匣灼饿旬贮匹甸撼佑这噎互斤点母哥蒂值陇袜署返讫绊摇蓉羌篙谤忱萎射晚栽啸惋懈保咋昧锌研绍娥窘感掌孕竿骆蔡阻 2.1信息 行业分析技术方案系统工程设计方案施工设计质量手册管理手册规范 1.1安全防范部分7 1.2物业管理 1.3信息网络系 2.总体结 手册目录第一部分综述4 1.设计依据说明 1.工程范围:一期、二期工程4 2.方案设计原则6 第二部分————家园系统的总体结构5 3系统目标 4系统功能图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整体 解决方案

智能化系统 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1.1前言 (2) 1.2设计总说明 (2) 1.2.1 设计理念 (2) 1.2.2 设计范围 (3) 第二章楼宇对讲系统 (4) 2.1系统简介 (4) 2.2系统结构图 (4) 2.2.1 数模混合系统 (5) 2.2.2 纯数字系统 (5) 2.3详细设计 (5) 2.4增值服务功能(仅纯数字系统可扩展) (8) 2.5安装效果图 (11) 第三章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3) 3.1系统总体设计 (13) 3.2点位详细设计 (14) 第四章停车场系统 (18) 4.1设计思想 (18) 4.2设计原理 (19) 4.3系统组成 (19) 第五章周界报警系统 (21) 5.1设计原则 (21) 5.2系统概述 (21) 5.3周界报警系统图 (23) 第六章电子巡更系统 (24) 第七章机房系统 (25)

第一章总论 1.1 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必然要丰富住宅的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提高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在住宅小区实施智能化系统工程,可以保证每一位居住在此的人有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家并同时享有尊贵的生活品质。 1.2 设计总说明 1.2.1设计理念 本智慧小区建设,以建设方、物业管理、住户需求为导向设计实施小区基础网络、安全防范、智能控制三大系统。 对于社区安全防护理念采取纵深防护体系,其一通过小区外围周界报警联动视频监控的方式,杜绝闲杂人等非法、随意出入小区,其二通过数字化可视对讲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确认,其三通过家居安全报警系统将住户警报信息实时传输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另一派主要是以国外诸多知名公司如:HONEYWELL、西门子、江森等公司,在我国的楼宇控制中占据较大市场比重的“现场控制总线”派,采用的总线技术有LONWORKS、CAN 、BACNET mod bus、C bus 等。此类产品的成本较高,在智能大厦中的占有率较高。由于价格等问题,在社区的市场中还未普通被人们接受。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公园智能化建设方案

1.1.背景 宛陵湖(扬子鳄湖)风景区位于宣城市南部,为芜杭高速、宣泾路、水阳江路、宛溪河围合区域。规划核心区域:宣泾路以东,水阳江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宛溪河以西,约300公顷,其中湖面约200公顷。以城南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规划的扬子鳄湖区为核心,以发展现代特色旅游为目的,具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综合性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的公众活动场所,特别是生活在现代巨大压力下的都市人更是喜欢来这里放松一下。庞大的客流量、开放的管理模式使这里成为一个治安防范的重点区域。为了使人们能尽情的享受这里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就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及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呈几何指数规律飞速增长,远程视频监控作为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全新业务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中国,安防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技术和产品性能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安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从最初的特殊行业的模拟监控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集成化监控,从起初基于本地的小规模监控发展到今天基于网络的大型远程监控系统。 我们知道一个典型的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中端和后端三部分组成,完成图像的采集,传输,显示,控制和记录五大功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传输的普及,新型的数字监控系统将不仅具有以上五种功能,将结合其他信息安全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的纵深监控防护体系,与报警系统、探测系统、控制系统、远程传输网络等形成一个完善的大型网络化监控系统。 相对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和DVR视频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网络规模化、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清化、智能化、使用简便性、业务功能强大、管理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好等等。网络视频监控已经应用于公安、军队、政府、金融、教育、工业厂矿、企业等各个行业。网络视频监控是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一、地产行业转型正在进行时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中风光程度一时无两,近些年尽管楼价依然高涨,可是房地产行业趋冷或者现阶段是行业严冬的叫法屡见不鲜。19年7月中下旬一则“7个月271家房企破产”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瞩目,有公告显示信息,截止7月23日,19年全国共有271家房地产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在其中也包含全国500强房地产企业,禁不住让大家感慨房地产行业广泛兴盛的美好时光已经渐行渐远。 不难看出地产行业的新一轮的大转变序幕在19年已经慢慢打开了,房地产企业现阶段面临的窘境除了外界的调控政策的限定,也与本身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地产行业如果依然怀着售卖商品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地产智能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朗 现阶段传统式地产商的形象顺向服务和经营变化,地产逻辑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地产商已经积极地寻找转型发展道路。尤其是伴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5G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推进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万科地产、碧桂园、绿城集团等行业大佬早已提早布局,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与地产业务流程的结合,促进地产企业战略转型,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呈现本身的竞争能力。 以往几十年间在中国修建的高楼大厦数不胜数,在总数迅速发展之后,怎样在品质上寻求转变,这里所述的“品质”,并并不是传统定义上品质,只是房屋的质量,及其它可以给与顾客的生活质量。智能化早已变成许多地产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发展前景,这不但是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地产智能化市场的需求旺盛 近些年智慧城市基本建设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智慧城市是尝试打造出一个对外开放高效率的生态体系,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的日常生活感受。当然所谓的智慧城市在电力能源运用、低碳环保上拥有更高的规定,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离不了地产商的加入,而传统式的地产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的需求显得有些乏力,智能化城市基本建设的需求将加快地产智能化的过程。 另外伴随着全国各地精装房政策地持续颁布,好像也在预兆着无毛坯房时期的来临。地产行业的精装修房的占比愈来愈高,智能化变成许多地产商的选择,从智能化品类到全屋智能,尤其是全屋智能与精装房之间拥有高度契合,对房地产商来讲精装修化、智能化会变成一大产品卖点,商品股权溢价空间极大。 当今住宅的消费主力正向年轻一代迁移,他们针对房地产的要求与过去大不一样,对“家”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且丰富多彩,他们更期待得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感受。住宅客户的要求所形成的转变,尤其是对智能家居系统乃至智慧社区的要求持续提高,驱使房地产公司务必展开转型发展。 四、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以智能化为方式,传统式地产运营模式将迎来全新商业模式。而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合自然是在发展趋势的逻辑当中,地产商将智能家居系统融入到地产新项目中为其增加市场销售闪光点,尤其是在智能门锁、智能摄像机、智能音响等火热品类的推动下,地产家居装修智能化正慢慢变成一种新气象。 智能家居系统的市场容量已经逐渐扩张,有数据信息显示,全球智能家居系统市场容量在二零二一年将突破千亿美元,但在其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地产融合时仍必须认清难题,品类早已不能满足销售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应用与发展.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应用与发展 1、序言 2010年6月,在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今年国家将投入700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建设,计划新线投产4613公里。目前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多条线路。何华武还表示,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营业公里。据悉,我国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并完善铁路网布局,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规划新建1万公里铁路。 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 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 目前我国25个城市正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个城市20条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近几年每年新增的线路长度都达到了30—50公里。“十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还将投资约6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25个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在今后的20年内,轨道交通将始终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减速,反而会提速,甚至现在根本不是减速的问题,而是发展太慢。” 2、高速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简介 高速铁路信息化数字化系统,也称高速铁路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五个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电力系统、电气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其中前四个系统在行业内又 称“四电”系统。 1、通信系统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稳定、高效、舒适运营的基本设施,可满足高速铁路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通信的需要。它包括通信承载网、通信业务网和通信支撑网,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和高效管理的信息基础平台,是能与既有铁路

城市出租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出租车 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2015.7

1. 设计目标和原则 针对出租车行业的需求和实际业务要求,出租车系统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收益的有效目的。该系统具备超大系统容量、强大兼容性和高度伸缩性,可以实现对出租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对车辆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监控、营运调度,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对车辆动态营运状态和相关技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收集,通过与企业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使企业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该系统是按照先进、实用、经济,持续发展(可进行系统持续升级)的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出租车电召北斗管理系统,通GPRS 通信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以及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监控、防止非本车司机驾驶,提高出租车行业的便捷性、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车辆运营和司机岗位的管理,为出租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辆管理手段。系统充分体现系统集成的思想,网络符合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稳定性,保证24×7 运转。系统设计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灵活的组件,采用标准协议和先进的高新技术,充分保证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具备相当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信息容量及处理能力,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软硬件预留接口,便于维护、升级和扩展,以适应将来整个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系统采用权限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措施,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通过预留技术接口和标准的数据接口,能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并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

智能化规划实施方案

智能化规划方案

————————————————————————————————作者:————————————————————————————————日期: 2

智能化规划 智能化规划 (3) 一、概述 (4) 二、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 (4) 2.1 设计原则 (5) 2.2 机房及楼层管理间规划 (5) 2.3 管线敷设路由规划 (6) 2.4 接地规划 (6) 2.5 子系统建设规划 (6)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实施建议 (7)

一、概述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并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如电力载波,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一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与家庭有关的小区一卡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现在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二、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 工程的特点是该项目最终用户未定,暂无特定需求。要求建设符合甲级写字楼标准的智能化系统,并在节约资金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将来整体销售后最终用户可能用到的智能化系统建设基础设施。

智能化城市发展中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应用

智能化城市发展中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1T16:08:24.77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作者:刘魁虎 [导读] 建筑企业在对建筑进行智能化建设时,还需严格把控技术质量关,尽量保障智能化建筑物的高效运转,才能为国家更美好的未来提供先驱条件。 中国烟草总公司合肥设计院 23005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与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与居住环境的需求,建筑行业也随应着社会建设的发展与人们的需要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完善与革新。目前的建筑行业也逐渐开始提出了智能化城市发展的建设方向,让人们能能够在满足了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化与智能化的元素。本文将就智能化城市发展中标志性的智能建筑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智能化城市;智能建筑;建设与应用 引言: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起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选择跟智能化相结合,推出更为新颖的产品以及服务理念来抢占市场,而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与智能化技术的密切合作将对智能化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智能建筑的充分应用本身也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与商业价值,智能化建筑兼具了技术性与综合性,因此建筑企业在针对这类建筑进行前期推广的阶段就必须展示出智能化这一亮点出来。让人们直观的看到智能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差别。 一、我国智能化城市的发展概述 如果整体的社会想要推动智能化城市发展的进程,那么就不能缺少对于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必须充分的保障智能化城市发展建设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智能化城市在建设进程上的效率问题,一般而言,整体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离不开基础的五点要素的,如:1、智能建筑行业指标的建立与完善;2、城市建设中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3、健全的建筑体系架构;4、建筑顶层设计规范;5、建筑行业标准体系的健全。 中国早在1990年时,就应该有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当时的雏型是北京的发展大厦,紧随其后又建成了的广州世贸中心、上海金茂大厦以及上海期货大厦等,据相关数据的统计,目前的上海市的智能建筑物就早已多达一百多栋,北京市约有八十多栋,由此可见,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智能建筑已开始了稳健的发展势态,预计未来世界上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大半以上是兴建于中国,智能的建筑也终将成为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一大重要指向标。 二、规范性智能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 当我们谈及到智能性建筑的建设与应用就不得不提及智能建筑的主要设计理念,只有打好了规范设计的基础性理念,才能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设计建设水平,也就能够在智能化城市的后续发展中起到高效的应用水准。 传统的建筑行业中,主要是采取由上向下的规划设计理念来进行建筑整体的统一规范设计,即为先将要建设建筑项目分解成小体系进行有限的建设设计,然后再根据建筑的情况进行整合,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则刚刚相反,主要是先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再从分体设计上进行规范。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智能化建筑的具体价值与实际作用。而这一点正好与智能化城市的发展建设相结合。在为智能建筑做总体上的规划与建设前期,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企业应该思考如何使得智能建筑推动整体的城市建筑发展轨迹。 三、智能建筑的主要应用结构 当智能化建筑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建筑领域上的风向标时,如何实现各类门户技术与客户访问模式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目前许多国家在智能化建筑上都采用了B/S的访问模式来进行基础架构,该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智能化建筑应用效率的基础条件,并且在智能化建筑发展建设的角度上而言,使用B/S的访问模式可以促使智能建筑推动城市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为国家城市的智能化发展发挥具体的实际作用,使得智能化建设在智能化城市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与应用意义。 四、构建智能化建筑体系的架构 从现目前的阶段来看,智能化建筑已成为来建筑行业发展领域中全新的建筑类型,智能化的建筑各个应用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特有的良好优势与应用价值,但是在目前,我们发现,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势必会对智能化建设与应用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建筑企业内部都必须对这种问题提前准备好应对工作,并契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管控,而管控工作的主要核心点就是要提高相关的建筑体系架构的发展与建设,必须确保智能建筑行业领域具备较为完善的、一致的体系架构,从而可以针对全部的智能建筑行业起到对应的约束与限制作用,最终将有利于国家智能化城市在发展道路上建设与应用。 五、智能化城市建设的具体应用 所谓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指能够为人民带来高效、便捷生活模式的一种建筑类型,因此这种建筑类型都普遍需要具备以下的几点关键要素:1、发达的照明节能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的照明系统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照明节能技术,例如通过感光的传感器来对外界的光照进行信息采集,从而实现对照明灯具的自由启闭把控;也可以将照明控制系统与楼道的门禁系统进行链接,这样如果夜晚有人进入楼道,那么将触发照明系统的自动开启,体现出自动化的优势,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的收益。 2、智能安防: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智能安防系统几乎是一种标配,这种技术主要实现了通过门禁一卡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联网报警系统等为综合型的安防系统,能够全面的、高效的、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安防检查工作,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楼道的巡逻,解放了劳动力,也为安保人员起到了较高的安全防护措施,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险情,楼内的安保人员可以及时的跟外界联系,寻求支援。同时,也可以对所有工作或生活上相应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测,不但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也做到了节能环保。 3、无线传感网路技术:为了能够采集都更多更完整的数据,无线传感网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行了采集与输送,也为搭建智能一体化的管理平台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 4、智能家居技术:在现在许多高档的小区建设中,几乎主要的智能化特点是体现在无线网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RFID技术还有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上的,用户只是简答的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对家居生活进行一系列的控制,例如,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平台可以实现对洗

传统智能化解决方案

传统监控解决方案 XX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6) 1.1概述 (6) 1.2建设需求 (6) 1.3系统建设 (7) 2项目设计原则 (8) 3项目设计依据 (8) 4系统总体设计 (10) 4.1系统概述 (10) 4.2系统架构说明 (10) 4.3整体业务架构 (11) 4.4方案功能介绍 (12) 4.4.1第一防线 (12) 4.4.2第二防线 (13) 4.4.3第三防线 (14) 4.4.4 一个中心:园区安全报警运营服务中心 (14) 5.管理中心介绍 (16) 5.1 管理中心职能描述 (16) 5.2 系统功能 (16) 5.2.1 实时视频监控 (16) 5.3.2 录像回放上墙 (17) 5.3.3 业务调度 (17) 6 可视化安全生产监测 (18) 7 视频监控系统 (19) 7.1前端监控点设计 (19) 7.1.1系统组成 (19) 7.1.2 前端摄像机要求 (20) 7.1.3 主要技术指标(以下部分示例,具体根据项目情况) (21) 7.1.4 存储系统设计 (27) 8入侵报警系统 (31) 8.1系统概述 (31) 8.2系统架构 (31) 8.3系统组成 (31) 8.4系统功能 (32) 9门禁管理系统 (33) 9.1 门禁系统 (33) 9.2 门禁网络结构 (34) 9.3 系统功能 (34) 9.3.1 基本功能 (34) 9.3.2 实时监控功能 (35) 9.3.3 异常报警功能 (35)

9.3.4 联动功能 (37) 10停车收费系统 (37) 10.1 概述 (37) 10.2 系统架构 (38) 10.3 系统功能 (40) 11电子巡更系统 (40) 11.1 概述 (40) 11.2 系统结构 (41) 11.3 系统功能 (41) 12 远程同步指挥系统 (42) 12.1远程行政会议及办公 (43) 12.2电子政务 (43) 12.3远程业务培训 (43) 12.4协助与咨询 (43) 12.5应急指挥 (44) 13智能分析系统 (46) 13.1人脸识别 (46) 13.2卡口系统 (46) 13.3多目标跟踪 (48) 13.3.1系统概述 (48) 13.3.2系统架构 (49) 13.3.3系统功能 (51) 13.4异常行为分析 (53) 13.5视频图像诊断 (55) 14 出入口安检报警视频联动(需与安检系统接口对接)选用 (55) 15 可视化安全生产监测 (56) 16 多媒体信息发布 (57) 17热成像 (59) 17.1系统概述 (59) 17.2系统架构 (59) 17.3系统功能 (59) 18系统平台功能 (68) 18.1技术特色 (68) 18.2功能模块介绍 (71)

智能化设计方案

智能家居设计方案(某某小区) 一、项目分析 本项目全部由高层住宅组成,为保证小区的安全以及实现住户智能家居的要求,对各种可以进出小区及单元楼的通道和住户户均应该设置一定的设备进行管理。根据某某小区的项目要求及具体情况,从小区定位、住户安全与出发,建设一套高性能的智能家居系统,为住户提供一套安全、可靠、便利的生活环境。 1.1 产品选用 根据某某小区项目的整体定位以及整个小区的统一管理,选用信诚电子有公司生产的智能天工-21C产品进行设计: 1.2 系统设计说明 智能化系统由管理中心、楼小区出入口、住家等几部分组成。

1.2.1 中心管理 在小区的智能化控制中心设置数字总控主机和数字对讲主机,对整个系统的可视对讲、防盗报警、短信收发、远程抄表、远程智能控制及家庭多媒体(预留可扩展:internet网控制)进行管理。同时设置一台区域总线测试仪用于对系统总线信号的测试,另有一台AV总线切换器,用于系统视频联网信号的分支和切换显示。 1.2.2 小区出入口管理 设计在管理中心设置一台数字主机,用于楼宇出入口和业主的呼叫、对话,实现与小区出入口管理的总体协调。同时设置控制网关模块、单元控制模块和智能电源模块进行系统的联网管理和电源供给。 1.2.3 业主家居 系统全线采用模块化设计,业主可根据要求增减相应的模块满足不同要求,模块分为公共模块、智控箱模块与墙面模块三类,前两类模块安装在预埋箱中。墙面模块是组合终端和智控模块,墙面模块由对讲控制终端、图像显示模组、数字化信息键盘、红外遥控模块、智能开关模块以及智能声响组成。 公共模块和智控箱模块安装在预埋箱中,包括下列模块: ?智能电源模块:为户各种模块和报警探测器提供工作电源; ?对讲控制模块:控制处理呼叫信息; ?语音遥控模块:实现报警、语音控制及对讲开门功能。 ?八路安防模块:实现户各个防区的报警信息处理并传送 ?数字采集模块:用于表具信息的采集与抄送

智能化调度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本项目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平台,解决卫生局各种应急通信手段“无缝通信”的问题;以软交换技术为手段,解决区卫生局指挥中心“智能化调度”的问题,有效提升江宁区卫生局在发生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情况下的高效率应急指挥调度的能力。 建设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本区发生突发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局领导可在指挥中心的调度台上快捷的调度各应急专家和下属各单位人员,协调各部门人员共同处理突发事件。指挥人员可在指挥中心一键调度相关人员和一键召集多个人员参加紧急会议发布指令,各应急专家和各下属单位人员可通过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对讲机等多种通讯手段接受指挥人员的调度、参加电话会议,达到高效指挥、无缝通信的目的。 二、解决方案 方案总体拓扑建议与描述:

本次项目,我们建议江宁区卫生局采用如上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向电信部门申请10路模拟中继线路,为系统内终端和外线互联互通提供中继通道,本期支持10路和外线通信的并发通道,后期可灵活扩容。 本项目中区卫生局指挥中心和下属各部门之间已经搭建好完善的政府专网,因此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完全基于卫生局政府专网部署,无需进行复杂、重复的布线,且系统内所有软硬件设备均可安装在政府专网覆盖的任何地点,便于系统的灵活扩展。系统内各设备之间通过标准SIP信令交互信息。 系统提供丰富的中继接口连接运营商网络,通过专用的对讲网关接入常规对讲系统。便于指挥人员紧急调度各部门内线分机、直线电话、手机、小灵通、常规对讲机等各种类型的终端,同时便于领导远程通过手机、家庭座机实现对各部门人员的远程指挥调度工作。 三、系统组成 江宁区卫生局多媒体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调度服务器、触摸屏调度台、语音网关、集群中继网关、IP话机等设备。系统内软交换服务器、语音网关、集群对讲网关、IP话机等均直接连接到卫生局政府专网上,无需互联,各个模块均独立部署,确保灵活的组网模式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多媒体调度系统以MDS软交换平台为系统的核心管理平台。多媒体调度服务器用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调度台/调度终端的注册、系统内各终端通话路由策略的管理、调度功能的设置等,后期可选用HA可靠性配置。 在指挥中心部署触摸屏调度台作为指挥人员的核心操作平台。能够为指挥长人员提供便捷的调度手段,拥有高级别权限,实时监控系统内所有调度人员的通信状态,实行各种调度操作。调度台和调度主机之间通过政府数据专网进行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