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复习参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总结复习参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总结复习参考文言文翻译方法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1、保留法。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05年福建卷)此句中“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001年全国卷)此句中,“骑劫”是一位燕将的姓名(据原文中“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骑兵劫持”之意,否则,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2、剔除法。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

如:“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05年浙江卷)此句中“盖”是句首发语词,无义,在翻译时应该剔除,而不能“臆”译为表推测的“大盖”之意。

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2006年浙江卷)此句中“同类之相咬”的“之”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必译。

3、添补法。文言句子常存在省略的现象,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等,在翻译时,需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添补出来。惟其如此,译后的句子才显得完整、通畅、达意。

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此句中划线的部分在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何(听朝)罢晏也”),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又如:“故吾继之,述而不作。”(2005年上海卷)此句在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可译为“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的优美之景)而不能再建造(其它亭)了”。如果省去后半句括号内的补充译文,译成“只能记述而不能再建造了”,就会显得令人费解!

4、替换法。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如:“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全国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义缩小了,仅指“妻子”而已。因而,在翻译时须用“妻子和儿女”加以替换。

5、调序法。由于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有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对于这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语序重新调整,得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如:“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全国卷)此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此句属于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前置的宾语调整过来(即“其谓李将军也?”),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6、释义法。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为阅卷方便,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而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体现在句中的关键词。在答题时,如能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就能轻易地得分;若翻译错误,或不准确,就会遗憾地丢分。如何翻译这些关键词呢?

①联想课文推断。在翻译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陌生词”,左“推”右“敲”之余,仍不得要义。殊不知,这些翻译上的“拦路”词,却是课文中的“熟词”。此时,你若能联想到课文中有关词句的用法,互为比较,辨析异同,就能准确地推断出它的含义。

如:“《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2007年诸暨市期末卷)此句中“有奇”二字,易错译成“有奇特的景观”。如果能联想到初中课文《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此句学生皆知其译意为“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就可准确地推断出试题中的“有奇”为“多”之意。

又如:“亡何花开,薄如蝉翼。”此句在翻译时如不作联想,颇为棘手:句中“亡何”究为何意?若能联想起课文《促织》中“无何,宰以卓异闻”,便会疑窦顿消,豁然开朗:“无何”为“不久”之意,而“亡”通“无”,“亡何”即“无何”,则可译为“不久”,此句就能顺理地翻译为:“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

②语境分析推断。有些文言词语仅凭所在文句,有时是不易理解的;有些文言词语本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单依所在文句,词义亦是难以定夺的。此时,需借助句子上下文意(即语境)来推知词义。

如:“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2002年全国卷)划线句中“竟死”二字,如仅凭臆测,易错译为“竟然因此而死”。据下文语境可知,李广是死于“自刭”,而不应是因“以射为戏”而死的。由此,“竟”可推断为“终”,“竟死”则为“一直至死”之意。

又如:“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2005年浙江省卷)划线句看似简单,,如不作语境探究,则易误译为:“距离远的三年调一次,距离近的一两年调两次。”而据上文语境(朝廷轻率地任命官员,又在短时间内多次更换),“远者”“近者”则应译为“时间长的”“时间短的”,而非“距离远的”“距离近的”之意。

③语法分析推断。有些词语在翻译时,可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凭借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主、宾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来推知词性,进而推知意义。如:“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2005年浙江省卷)此句若要翻译正确,需先弄清楚“除”的含意,如不加认真思考,很容易误解成“废弃”之意。如作一番语法分析,则会发现此意不当:“甚”,意为“很”(副词),作句子状语;“芜”,意为“荒芜”(动词),作句子谓语。由此,可推断“庭除”为主语,而主语须由名词担当,则“除”应为名词。据“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可推知“除”为名词时有“台阶”之意。故划线句可译为:“庭院的台阶很荒芜,堂房廊屋很残破。”

又如:“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2002年全国卷)”此句中的“樵”,易误译成动词“打柴”之意。其实,此句中“取”是动词,“樵”处于宾语的位置,其词性应为名词,故宜译为“木柴”之意。

④巧借修辞释义。文言文中,常存在使用修辞手法的现象(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假如不作处理就直译这些句子,则会使译文显得不当。

如:“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此句中的“金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喻为“坚固的城墙”,不能直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又如:“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年全国卷Ⅰ)划线句中“口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饮食”,故整个句子可译为:“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⑤固定结构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在使用时形成了固定结构模式,如表疑问的常用“奈何”“若何”等,表测度的常用“无乃……乎”“得无……乎”等。在译句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固定结构,句子便可流畅译出。

如:“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此句采用了“其……,其……”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是……,还是……”之意。弄清此点后,该句便无翻译障碍。此固定结构,可从初中学过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得以印证。

又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划线句若翻译成“难道不饥饿疲倦吗?”,显然语气显得生硬,不合樊姬关心楚庄王时说话的口吻。其实,此句采用“得无”的固定结构,有“恐怕(莫非)……”之意,就可译为“恐怕您饥饿疲倦了吧?”此固定结构,也可在《促织》中的“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句得到印证。

⑥词类活用释义。在文言句子中,有些词语存在词类活用的现象,如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等,在翻译时需根据其活用进行译意。

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全国卷)此译句中“廷”和“面”属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在译句时必须体现,可分别译为“当廷”和“当面”。

又如:“奇之,立许字以女。” (2005年山东卷)此句中“奇”是意动用法,须译成“认为……非凡(与众不同)”。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法,至于其他技巧也不再赘述。文言文翻译并非易事,光凭技巧亦不足取,仍需在平时脚踏实地地训练,否则纸上谈兵,空无所获。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

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翻译技巧总结

1. 句子内部指代的翻译 当代词与其所指代的对象在同一划线句中时,一般来可以将代词译为相对应的代词。但是如果前面出现多个名词,而且从数量、性质等方面很难判断代词的指代,则最好将代词翻译成相对应的名词。 98 71)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it was the farthest that scientists had been able to look into the past, 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 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 But even more important是整个句子的状语,it was the farthest是主句,that scientists had been able to look into the past是修饰the farthest的定语从句,for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参见1995年71题),在这个状语从句中,what they were seeing是主语从句,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是状语从句中的系表结构,that existed…是修饰名词patterns and structures的定语从句。 译文: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科学家们所能观察到的最遥远的过去的景象,因为他们看到的是150亿年前宇宙云的形状和结构。 01 71)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是主句,其中hosted by robots是过去分词短语做television chat shows 的后置定语,with pollution monitors是介词短语修饰cars;that will disable them是定语从句,修饰pollution monitors ;when they offend是时间状语从句,修饰动词disable。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排 污超标(违规),监控器就会使其停驶。 01 74) But that, Pearson points out, is only the start of man-machine integration:"It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long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at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a fully electronic human before the end of the next century.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But that is only the start of man-machine integration是主句,其中有一个插入语Pearson points out。It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long process of integration 是直接引语中的主句,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名词integration,before the end of the next century是介词短语作状语。. 译文:但皮尔森指出,这个突破仅仅是人机一体化的开始:"它是人机一体化漫长之路的第一步,最终会使人们在下世纪末之前就研制出完全电子化的仿真人。" 2. 句外指代的翻译 A.对于指代具体某个或几个名词的词,一定要搞清楚他指代的内容,译文中用代词表示不清的就用名词来表达,哪怕是罗嗦一点也一定要多用名词,只有在明显清楚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名词才用代词。P8-74 01 74) But that, Pearson points out, is only the start of man-machine integration: "It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long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at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a fully electronic human before the end of the next century.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But that is only the start of man-machine integration是主句,其中有一个插入语Pearson points out。It will be the beginning of the long process of integration 是直接引语中的主句,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名词integration,before the end of the next century是介词短语作状语。. 译文:但皮尔森指出,这个突破仅仅是人机一体化的开始:"它是人机一体化漫长之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

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 出guo“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就是扩展。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教学目标:1、懂得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常见的翻译方法 3、练习全面、准确、流畅的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ppt 教学设想: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①热身练习,翻译几个学过的文段。 ②兴趣练习——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给老师的翻译找错误。 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错误解析,并给出恰当的翻译。 二、教师小结: 1、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3、文言翻译的两个标准: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举例讲解:ppt 四、课堂练习 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译文②: 2.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4.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① ② ③ 5、翻译下面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水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后何为?①”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遇之

翻译技巧汇总Word版

第一节省略法 所谓“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意义删去,而是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显得累赘甚至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一、结构考虑的省略 1.代词的省略 A.省略作主语的代词 在英文句子中,作主语的代词较多。为了使译文前后句子的意思紧凑,避免重复用词,或者为了使译文前后句子的主语能清楚地表示出来,有时可以将作主语的代词省去。但省去的人称代词在意思上仍明显地包含在译文里。例如: 1). That is the way I am, and try as I might, I haven’t been able to change it. 但我就是这个脾气,虽然几经努力,却未能改变过来。 2)Like his friends he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he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 像他的朋友一样,他头脑里虽然有许多美妙的想法,却只有少数付诸实施。 B. 在英语句子中,泛指的人称代词常常不译出来。例如: 1)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2)They say it’s so. 据说是这样。 C. 作宾语的代词往往也可省略。 在英语句子中,有时作宾语的代词,无论在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往往可以不译出来。例如: 1)The following letter will explain itself and needs no apology. 下面的话一看就明白,用不着道歉。 2)If you have read these stories, tell them in your own words. 如果你读过这些故事,就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3)The more he tried to hide his warts, the more he revealed them. 他越是要掩盖他的烂疮疤,就越是会暴露。 D. 省略物主代词 在英语句子里的物主代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一个句子中往往会出现好几个物主代词,如果将每个物主代词都翻译出来那么汉语译文就显得非常罗嗦。所以在没有其他人称的物主代词出现的情况下,在翻译的时候物主代词大多省略。例如: 1)For two weeks, he had been studying the house, looking at its room,its electric wiring, its path and its garden. 两个星期以来,他一直注意房子的情况,查看各个房间、留心电路的走向以及通道和花园的布局。 2) In order to survive, to feed, clothe and shelter himself and his children, man is engaged in a constant struggle with nature. 为了生存,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衣食住行,人类和大自然不断地进行着斗争。 1)She felt the flowers were in her finger, on her lips, growing in her breast. 她觉得手里和唇上都是花儿,胸中也生长着花儿。 2.省略非人称或无意义的代词it “it”也起着代词的作用,在译文中,当它被用作非人称或没有意义的时候,往往可以省略。 A.非人称的 it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

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熟悉六种方法: 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

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04湖北卷) 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

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 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

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

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 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07广东卷) 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汉英翻译技巧汇总

汉英翻译技巧汇总 Title: 汉英翻译技巧:合并(Combination) Key words: combination, simple sentence, compound sentence, C-E translation Abstract: It discusses the technique of combination of simple and compound sentences. Compiler: 丁树德等 C-E (A) in terms of simple sentences (1)天气寒冷,河水都结冰了。It was so cold that the river froze.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大学出版社,1996) (2)理论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应当牢记的一条原则。That theory must go hand in hand with practice is a principle we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大学出版社,1996) (3)他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受到连长的表扬。He was commended by the company commander for his distinguished performance in the battle.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大学出版社,1996) (4)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ll citizen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e of eighteen have the right to vote and to stand for election. (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大学出版社,1996) (5)当时,友谊商店只对外宾开放,不对中宾开放。At the time the friendship store was exclusively open to foreign visitors.(王大伟,"现代汉英翻译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本科四年级以上) (B) in terms of compound sentences (6)她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充满了自豪,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She is justifiably proud of her achievements.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王大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7)这家小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发展很快,使人感到惊讶不已。This small factory underwent a technological renovation, thus developing with

文言文翻译复习方法

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的标准 信: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译文明白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1.翻译标准的落实 (1)落实“信”的要求。 ①要关注语境,做到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重要文言现象。如: 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作状语)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3注意修辞、用典等语句的翻译。如: 例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互文) 译:墓地四周栽种上松柏和梧桐。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例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是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 (2)落实“达”的要求。 做到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必须以“……是……”的方式来翻译,省略句必须将省略的成分补出,倒装句应翻译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而固定句式应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等。如: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判断句) 译: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例2: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状语后置句) 译: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例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固定句式) 译:现在人家好像是刀、砧板,正处在宰割的地位,我们好像是鱼肉,正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还告辞什么呢? (3)落实“雅”的要求。 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主要看准确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也就是以“直译”为主,对“雅”的要求不高。 2.文言文翻译速记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依境斟酌字词句;名词称谓不必译,被动省略译得出;现代词语替古义,倒装句式调语序;碰见虚词因句译,译句末尾看语气。 二、基本方法: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具体八法: 1.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

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 文言文翻译是考试中最容易得分的一项,只要掌握好方法,文言文题型基本可以拿满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翻译六个注意点,希望大家喜欢! 0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将其还 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①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此句中“不吾知”属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做动词“知”的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 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不知吾”。译为:不知道我。 ②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此句中的“劳于求”“密于法”属介词结构后置,“于求”是“劳”的状语,“于法”是“密”的状语,翻译时应将其分别调整到“劳”“密”之前。译为:“在搜求上费力”“在制度法令上严密”。 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此句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而能不易其志者”移到“缙绅”前。译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02 省略 古代汉语习惯省略而现代汉语一般不省略,所以,在翻译时应该先将省略的内容补充 出来,然后再翻译。有些语意上不连贯的地方,翻译时也要做必要的补充。 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此句中“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了宾语“之”,应为“越中无足与(之)语”。译为: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 ②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此句中“遇人一以诚意”是省略句,“遇人”前省略了主语“王尧臣”,翻译时应将其补出。 译为:(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 ③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此句是省略句,其中“为白县吏”中“为”之后省略了宾语“之”;“遂遣人下之”前省略了主语“县吏”,也应补出。译为: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④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心得体会翻译

心得体会翻译 篇一: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中外各界人士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管是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医学领域、商业贸易或学术交流等方面,英语都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与外界沟通的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而翻译工作在其中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 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站在国际高度上看待英语,更觉得作为当代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在英语上下功夫。这不管是对于整个国家的对外交流上,还是作为自己的一份交往沟通技能,学好英语都是必须的。就我们自身而言,大学三年,在经过了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的培训后,口译也成了我们必学的科目。在翻译的表现形式上,,有三种主要的形式: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普通商务口译。同声传译主要用在顶级国际大型会议、经济论坛、政府组织的正式会

议等上。交替传译包括更正式的中型会议、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或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等。普通商务口译包括小型商务会议或谈判、境外旅游陪同口译、工厂或现场访问、展会等。很多人都听说口译考试很难,通过率很低就望而却步了。其实我认为英语主要的目的是会用,是学习到一些英语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点:素质教育第一,应试教育第二。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称职的会议口译员应当掌握两种模式的口译技能。 通过短暂的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也深切感受到“快乐口译”带来的无穷乐趣。口译不像四、六级,还有专业四级那样只是单纯的注重于笔头的练习而是一门综合性的集听、说、读、写于一体英语课程,它可以使你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它的译,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老师会教给你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教你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及内容,很有益处。 口译的口语交谈能让你展示足够的“演戏天分”,在演老师安排的话题时能让你捧腹大笑。这种情境的口语课可以使你有足够的勇气开口讲英语。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会讲,而我们以前都太忽略这一点了,倒致了许多人如今的哑巴英语。不能用于交流的语言,不管书面内容学得多么的出色,也是是失败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于交流。同

文言文翻译10种方法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一类题型,但是也是容易丢分的题型,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注意文相关知识点积累,以下是初中语文老师给大家总结的文言文翻译必会10招,很经典,同学们快来学习下!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翻译方法总结

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总结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