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你职业倦怠吗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1.对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3 )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4 )

3.我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2 )

4.我觉得我过度努力工作( 1 )

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1 )

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 3 )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4 )

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 2 )

9.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4)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5 )

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4 )

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5 )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5 )

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 4)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 4 )

16.我能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3 )

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对人变得更冷淡了( 1 )

18.对某些同事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关心( 1 )

19.同事将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归咎于我( 1 )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 1 )

21.面对众人时,我压力很大( 1 )

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上班(3 )

计分方法:

这个测试包括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绪衰竭(1-8)、低个人成就(9-16)、人格解体(17-22)。其中,9-16题为反向题,需要反向计分,即选5时计1分,选4时计2分,选3时计3分,选2时计4分,选1时计5分。其余题目正常计分。

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即代表自己职业倦怠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代表没有职业倦怠,5分代表职业倦怠问题很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重。

说明:

前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中间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5、4、3、2、1,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后六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6是最后得分。

按照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三项得分,其中一项得分2.5即视为中度职业倦怠。

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和调节策略

1、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以及最有可能采用的调节策略。 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和调节策略 “职业倦怠是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职业倦怠包含了三个概念上的区别但实际上互相联系的成分: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去人性化。情感上过度投入和情感资源的严重消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获得成功的信心下降。在态度上消极、冷酷以及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过于冷漠。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是在这个界定的基础上完成的。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此时的教师一般表现为疲劳、烦躁、过敏、情绪紧张。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会对工作不满意,不再做出努力,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失败感,容易引发教师离职、旷职及退缩行为。并且对工作懈怠应付、与学生联系减少、无法细致的备课,更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对学生发火、谩骂和体罚学生。 职业倦怠的现状具体表现为:生理衰竭: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肠胃不适、神经衰弱、机能性工作障碍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情感衰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对工作满意度低,热情与奉献减少。情绪波动大,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无法忍受学生在学校的捣乱行为,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认知衰竭:表现为教师明显感到空虚,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显著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变化,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价值衰竭: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的繁琐事务,对工作缺乏进取心,无心投入过多的精力,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的。人性衰竭:表现为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和冷漠态度去对待学生、同事、家长或家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贬低学生,甚至暴力或者体罚学生。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发展的困惑,个人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个体期望值: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包括成功需要、成就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概率。年龄与倦怠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倦怠感也随之迅速增长。性别方面,女教师的

教师职业倦怠测量表

你职业倦怠吗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1.对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 1 )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2 ) 3.我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1 ) 4.我觉得我过度努力工作( 1 ) 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1 ) 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 1 )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1 ) 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 1 ) 9.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4)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5) 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5 ) 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5 )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5) 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 5)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 5 ) 16.我能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5 ) 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对人变得更冷淡了(1 ) 18.对某些同事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关心( 1 ) 19.同事将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归咎于我( 2 )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 1 ) 21.面对众人时,我压力很大( 1 ) 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上班( 1 )

计分方法: 这个测试包括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绪衰竭(1-8)、低个人成就(9-16)、人格解体(17-22)。其中,9-16题为反向题,需要反向计分,即选5时计1分,选4时计2分,选3时计3分,选2时计4分,选1时计5分。其余题目正常计分。 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即代表自己职业倦怠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代表没有职业倦怠,5分代表职业倦怠问题很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重。 说明: 前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中间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5、4、3、2、1,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后六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6是最后得分。 按照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三项得分,其中一项得分2.5即视为中度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

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科类别:(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理学 (7)历史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性别:年龄:职称:学历: 语种:教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忙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

说明:MBI 包含3 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 、去个性化(DP) 和自我成就感(PA) ,对应的题目序号分别为EE:1、2、3、6、8、13 、14 、16 、20 ;DP :5、10 、11 、15 、22 ;PA :4、7、9、12 、17 、18 、19 、21 ,一共22 题。根据本问卷采用的记分制度,一般认为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以Cronbach α系数为指标,考察了构成MBI三个因素的各项目之间以及总量表所有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情感耗竭α =0.91,人格解体α =0.78,人成就感降低α =0.78,总量表α =0.8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关于MBI的效度,除已经给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明MBI较高的构想效度外,以项目分数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考察了各个项目的效度(区分度),结果(表2-9)显示,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颜色为红色的项目将被删除,最终题目数为17条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刚参加工作时,人们一般工作热情度高、资源充足,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The Relative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and Personality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Meng Zonghong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通过EPQ与MBI的测量收集数据,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分析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结合结果相关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一定程度的解释。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burnout and the personality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through the assessments of EPQ and MBI, trying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ve fac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人格特征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teachers;job burnout;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95-02 0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可以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 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由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这一名词的应用与提出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现代人的职业病[1]。 通常情况下人们根据经验有一种基本假设: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或她的生活轨迹。如果这个假设为真,在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后,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其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就会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假设正是基于这一点。 1研究方法 1.1 被试选取从渭南市四所初中抽取150名中学教师作为被试。按照婚姻状况和学历水平分组,其中婚姻状况按照已婚与未婚分为2组;学历水平按照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分为4组。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有效问卷为100%。 1.2 研究工具选取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22个项目)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48个项目)作为研究工具。MBI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校长提高班学习心得这次很有幸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班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周。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我带着《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问题和教授们进行了探讨,并将所学运用于我校的管理工作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

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视呢?久而久之,等到不思量的时候可能就接近倦怠了。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有些领导者是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一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面斗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的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甚至辱骂,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谈教师职业倦怠及组织应对

第21卷第1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o.1 Vol.21  2005年3月 Journal of Cangzhou Teachers’College Mar.2005 * 收稿日期:2004-09-13  作者简介:武晓艳(1973— ),女,河北省石家庄人,大连大学教务处讲师,教育学硕士。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谈教师职业倦怠及组织应对 武晓艳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摘 要:职业倦怠因其消极影响已引起各领域的高度重视。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且因职业特殊性其 消极影响更为突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入手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组织应对策略很有必要。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组织应对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62(2005)01-0090-0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最早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目前,职业倦怠因其消极影响而成为职业紧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征的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在这个历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挫折、产生倦怠,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应被视为一个自然现象。但由于其职业特殊性——培养正在发展中的人,较之其他职业人群,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职业倦怠的不同特点,并从组织角度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目前,学者们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认识职业倦怠的。动态角度:Cherniss认为,作为对疲劳的反应,职业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应激过程、疲劳过程、个体防御性应对。Etzion认为,职业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静态角度:Pines和Aronson认为,职业倦怠是“对情感要求的情境的长期卷入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Maslach和Jackson认为,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指个体的情感资 源过度耗竭、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可以看出,职业倦怠的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静态定义所描述的正是动态定义的最后阶段。在众多研究文献中,Maslach和Jackson的定义被引用得最为广泛。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及其影响 根据职业倦怠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国外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会给个体、家庭、组织带来消极影响,其影响大致表现为: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具体症状为失眠、头痛、胃肠功能紊乱等身体问题及自尊水平下降、抑郁、焦虑、无助等心理问题;与工作对象、朋友、家人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工作态度和绩效差,如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承诺低、组织承诺低、离职愿望高、缺勤率高、工作绩效差。除以上影响外,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还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最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阶段性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通常与教师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学习等交叉使用。一方面,它强调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且教师须经长期培训,有特定的行为规则和高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它强调个体的发展过程即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过程,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T e a c h e r B u r n o u t I n v e n t o r y,T B I) 一、简介 职业倦怠(burnout)是国外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此后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一度成为职业压力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职业倦怠是指由职业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职业倦怠常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身上,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权威Maslach进一步将职业倦怠分成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人格解体(指对服务对象表现疏远和冷漠)和日渐降低的成就感(指个体感觉无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缺乏成功的体验)[1]。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其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已成为国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有研究表明,所有疾病的50 %-80%是由压力因素造成的,而由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不仅容易造成个体生理上的疾病,也会使个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2]。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当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压力[3-5]。由工作压力所引发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第一,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并对其进行效信度检验;第二,系统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二、方法 问卷编制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是按如下程序编制的: 第一,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对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结合我们已完成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应对策略的系列研究,初步确定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维度。 第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利用我校本专科函授生 (中小学教师)到校面授的机会对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着重对中小学教师由工作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问题收集预试问卷的题目。与此同时,我们深入中小学就职业倦怠问题展开访谈,访谈以半结构访谈为主,分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两种形式,总共访谈了12名教师,进一步收集问卷题目并归纳问卷的结构。 第三,形成预试问卷。在前述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职业倦怠的预试问卷。预试问卷由25 个题目组成,测查的维度包括教师的工作无力感、身心疲惫感和冷漠感等。 第四,预试、初步的项目分析和修改。选取参加我校本专科函授的126名中小学教师(共四个班,文理各半、本专科各半)进行了问卷的预试。根据预试结果,并征求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就每个题目的可读性、内容的相关性、意义的明确性及问卷的格式、编排、记分等进行评估。根据预试的统计结果(主要计算了各题目的题总相关、鉴别指数等)和专家、教师的评估意见,删除了10个题目。 第五,形成正式问卷并正式施测。经对预试问卷的效信度检验后,最终形成了由15个题目组成的正式问卷。用此问卷正式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从“5—非常符合”到“1 一非常不符合”。如“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有挫折感”。 三、测试报告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在山东省的泰安和莱芜两地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01份,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问卷回收率为80.2%,有效率为73.4%。367名被试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1.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用由15个项目构成的正式问卷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我们首先对施测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49.717%,其中第一个因素的贡献率高达30. 446%,其余两个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1.448%和7. 823%。经分析,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人化。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研宄结果相似,本研宄所提取的三个因素可分别对应于Maslach所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个亚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4)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新城初级中学袁健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主讲人—李虎亮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等,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较为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倦怠的案例》,书中描写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事业到达巅峰之时,却感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在慢慢耗尽,对工作的热忱和成功的渴望消失殆尽,在经历了一段内心的痛苦挣扎后,他辞掉了在人们眼中充满光环的工作,远离故土,只身前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自己新的生命旅程。这部小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读者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和冲动。从此“倦怠(burnout)”一词便进入美国大众的语汇,并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用来描述一种歪曲的人职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看了这本小说后,发现自己和书中所描写的,事业如日中天却对工作毫无热情的建筑师一样,有一种对工作挥之不去的消极心境,便根据自己以及相类似人群的生活写照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新名词,并于1974年将其第一次应用在心理健康的领域,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他指出,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工作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竭时,

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二、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它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它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他人,甚至把人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 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它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意付出努力? 我国的王芳?许燕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她们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Intellectual Burnout)”?“知识枯竭”是指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的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已有的研究表明,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涉及职业?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指教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诊断与预防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诊断与预防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成效取决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而且有利于教师自身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造福于他人和社会。因此,我们相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必将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在国内几乎没有。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的个体身上。 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惹、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态从根本上讲是由一种不平衡感(inconsequentibility)引起的,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得到回报(回报的形式可以是成功、进步、他人的承认或欣赏)(Farber.1983)[1]。Maslach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人格解体(指对服务对象作出冷淡和没有感情的反应)、降低的个人成就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据统计,至少有6%-8%的美国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2]。在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同样不容忽视,新闻媒体对此时有披露。研究表明,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途径也各异,因此,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1、生理——心理症状 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1) 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漠然等。 (2) 焦虑。主要有三类表现: ①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 ②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③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