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漫谈--西方文论

大众文化漫谈--西方文论
大众文化漫谈--西方文论

大众文化漫谈

摘要:民众自由的剥夺,内心世界的破碎,大众文化的流行,都让现代艺术处于不被众人理解的边缘地步,人们享受的是大众文化带来的快感,丧失对艺术的理解,这是霍克海默在《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中的一些观点,本文将对大众文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艺术大众文化娱乐人性弱点

霍克海默在《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一文,一开始就阐述了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不和谐关系,大众文化在不断的侵蚀着个人的内心世界,现代艺术在不断的消亡。艺术是个人的,是独立的,是纯粹的,是不受流行社会标准制约的,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产物,但是在工业社会下,艺术已经大大的物质化,艺术被大众文化所取代。而令人悲哀的是这大众文化并非直接由大众所决定,相反却是由一个支配者——社会的利益集团所操控,而社会恰恰是背离了个体,大众文化的大众性仅仅表现在外在的,赋予大众的并非代表大众本身的内在需求。而且社会不仅仅不会创造艺术,可能还在很大程度上会消亡艺术。

霍克海默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国家下的人民们,大部分的劳动人民被劳动本身所束缚,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自由,其实这于当下我们的社会中很多人的状况相似,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模式,已经让人们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人们每天的奔波着是为了金钱,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多人缺乏安全感,而似乎金钱能给予都市中的人们的安全感,正如文中所提到的“办公室和工厂以外的生活被当作为是为了恢复精力再到办公室和工厂的生活;因而是一种纯粹的附属物,是一种劳动的彗星之尾,像是劳动一样用时间来衡量,而且被称为‘自由’。自由也要求自我缩短,因为它本身没有独立的价值。如果自由超过了恢复被消耗的精力所需要的时间,除非它的骤增是用于工作培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浪费”。在这样子的社会土壤下,是难以开出艺术的花朵的,因为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的内心,如果连内心的自由这一点都没有达到的话,艺术将会消亡是在也正常不过的了。

“个人生活转变成为闲暇,闲暇转变成为连最细微的细节也受到管理的常规程序、转变成为棒球和电影、畅销书和收音机所带来的快感,这一切导致了内心生活的消失。”个人

艺术世界不断的消亡,在很大程度上给大众文化的传播滋生了土壤,而大众文化的流行则反过来更加摧毁每一个人的内心王国。可以说大众文化其本质就是通过文化工业使艺术作品纳入消费领域后成为的一种文化商品,这一过程中就去除了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艺术作为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产品,具有一种乌托邦性质,能够唤起人对自由的回忆,而使流行的标准显得偏狭和粗俗。但在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下的教育,就将孩子孩提时代的乌托邦之梦击的粉碎。“人类已经丧失了认识不同于他所生存的那个世界的能力,那另一个世界就是艺术的世界。”“所有高度发达的通讯手段都起着加剧和强化那些‘导致人类分裂’的障碍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收音机和电影院的威力绝不亚于飞机和枪炮。”大众传播媒介在艺术作品变成大众文化的过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众文化也使人们丧失了理解艺术的能力,“今天人们今天所称为流行娱乐实际上是为文化工业所刺激、所操纵、所悄悄腐蚀的要求。它与艺术无关。”文中用艺术与电影做了比较。

凭借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的大众文化,给大众带去快感的大众文化,就真的是大众们所内心需求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大众性从来不是由大众直接决定的,而往往是由大众在其他社会阶层的代表决定的”“无论民意调查是多么详实,它们所能达到的往往是一种机制,但绝不可能是人的本质。”无论是在民族国家还是专制国家,都是直接或间接有从事娱乐或宣传工作的管理者定夺,而不是受过教育的人。文化的供求不再是由大众社会需要而是由国家利益来加以调整。“大众性把人们调整成娱乐工业所喜欢的那类人,”这可以说是统治阶级借大众文化进行愚民,大众文化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社会现状的控制工具,并且大众文化往往带有欺骗性,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娱乐着每一个消费者。就如“在卡通片中的无助的人物所引发的狂笑中获得充分的快感,而不是在毕加索的绘画中获得快感,因为他的绘画没有提供娱乐,无论如何也不能为人们所‘欣赏’。这就是芸芸大众我们现在的所处的文化境地。

但其实在每一个时代,都避免不来大众文化的存在与流行,因为大众文化的流行有部分源于人性的弱点,人类追求“共性”而不是少数人的“个性”。人类是群居动物,人性深处是不希望自己与他人有差异的地方,人类在一直寻找着同类当中,希望被接纳,当然肯定

会有特例的,比方说卓越作家,画家等。优秀作品尤其是那些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东西,给人带来震撼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给人们带来恐慌,所以会有“在面对每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时,大众都满怀恐惧、驻足不前。”“艺术作品在使备受践踏的人们强烈地意识到他们的绝望时,又提供了使他们愤怒不已的自由。····有些人内心知道自己实际上是愤世嫉俗、充满怨恨的人,但他们喜欢被看作是单纯而幼稚的人。”“人们渴望服从或反对观念,似乎观念就是神。观念以发挥职业向导作用开始;以成为权威和领袖而告终。任何能清晰地表达观念的人都被看作是一位预言家或异端者,一位被大众膜拜的对象或被盖世太保追杀的牺牲品。”而政客们正好利用这些人性的弱点,利用人们内心世界的破碎,人们坦诚曝露的内心自我是充满邪恶和奸诈的,而人们很快得到宽恕,因为人人都如此,但是追求自由的艺术作品却一再的拷问着人的内心世界。而大众文化就像是一杯充满诱惑带着甜味的鸡尾酒,统治者借此可以麻痹、统一了大众思想。只有完全拒绝人们的流行反应,才有可能是没被大众文化所浸淫的。

身处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尤其是现在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不管大众文化是如何的影响,甚至是操控了我们的思想。但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的自主权还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还是有权利选择我们所要吸收的知识,这就考验了我们内心有坚守的东西是什么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