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考查安排

时间:2013年12月18日(周三)3、4节10:20---12:00

地点:10805 10809 10811

绩效审计考试试题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简答题(5小题,35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四、综合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p84 例4-4 p109 例4-8

思考题:

1.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P29

2.不同审计主体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所承担的任务。P14

3.绩效审计的目的。P17

4.流动资金运用效果的审查。P128

5.销售业务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和主要内容。P98

6.绩效审计的后续监督阶段的主要内容。P34

7.绩效审计的职能和作用。P17

8.绩效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P34

9.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P25

10.购进储备业务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和主要内容。P69

11.企业筹资计划完成情况和评价资金保证程度的审查。P117

12.绩效审计报告的质量要素。P229

业务题

1.销售(营业)利润的审查p104

2.产品质量的审查p84

例题p109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2年月10月份计划营业利润和实际营业利润相关资料如下,试对影响营业利润变动的因素进行初步审查,并作初步评价。

解:1. 计划销售利润=2000×(550×95%-275-11)+1000×(450×95%-250-11)=639500 2. 销售完成%×计划销售利润=1780×550+980×450×639500 =0.9161×639500=585845.95

2000×550+1000×450

销售变动的影响=2-1=585845.95-639500=-53654.05

3. ∑实际销量×[计划单价×(1-计划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1780×(550×95%-275-11)+980×(450×95%-250-11)=584140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3-2=584140-585845.95=-1705.5

4. ∑实际销量×[实际单价×(1-计划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1780×(580×95%-275-11)+980×(460×95%-250-11)=644180

售价变动的影响=4-3=644180-584140=60040

5. ∑实际销量×[实际单价×(1-实际税率)-实际单位成本]

=1780×(580×95%-280-11)+980×(460×95%-260-11)=625480

单位成本的影响=5-4=625480-644180=-18700

合计=-53654.05-1705.5+60040-18700=-14020

Very important

产品销售利润完成情况的审计p104

计算步骤:

替换顺序:销量、品种结构、单价、税率、单位成本

1.计划销售利润=∑计划销量×[计划单价×(1-计划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2.销售完成%×计划销售利润=∑实际销量×计划单价×计划销售利润

∑计划销量×计划单价

销售变动的影响=2-1

3.∑实际销量×[计划单价×(1-计划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3-2

4.∑实际销量×[实际单价×(1-计划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售价变动的影响=4-3

5.∑实际销量×[实际单价×(1-实际税率)-计划单位成本]

税率变动的影响=5-4

6.∑实际销量×[实际单价×(1-实际税率)-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的影响=6-5

第一章绩效审计基本理论

第一节绩效与绩效审计的概念

一、绩效概念及相关术语

Δ“绩效”应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

Δ效果是收支相抵后的有效成果

Δ绩效的内涵

Δ效率和生产率

二、绩效审计的概念

Δ“3E”是什么?

Δ绩效审计的定义

三、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Δ国外绩效审计产生的原因

Δ美国是最早将政府审计引向绩效审计的国家Δ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效益审计的国家

Δ瑞典是第一个正式采用效果审计的欧洲国家Δ我国绩效审计侧重于……

Δ我国效益审计的对象……

Δ我国绩效审计以……为重点

第二节绩效审计概念要素

一、绩效审计主体及其分工

Δ绩效审计主体……

Δ绩效审计各主体的分工……

二、绩效审计对象

Δ绩效审计对象(1)-(4)

Δ绩效审计的特点:

三、绩效审计目的

Δ审计目的是指:

Δ绩效审计的目的是由……决定的

Δ影响绩效审计目的的环境因素……

Δ绩效审计的直接目的

Δ绩效审计的最终目的

四、绩效审计职能

Δ三种职能:

Δ三种职能的关系……

五、绩效审计方法

Δ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

六、绩效审计的作用

Δ绩效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七、开展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Δ现实意义:三个需要

Δ企业的素质和活力主要表现在…

第三节绩效审计的类型及特征

一、绩效审计的分类

Δ按审计对象层次的分类…

Δ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Δ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

Δ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Δ微观经济效益审计的细分

Δ按审计范围的分类…

Δ全面绩效审计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Δ局部绩效审计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Δ项目绩效审计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Δ其他分类……

二、绩效审计的特征

(一)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

Δ二者的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2)审计对象不同3)审计标准不同4)审计方法不同5)审计作用不同Δ二者的联系

(1)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基础

(2)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具有一定的相融性

(二)绩效审计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Δ二者的区别

1)活动的性质不同2)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3)结论的约束力不同4)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不同5)工作角度不同

Δ二者的联系

1)工作目的相同

2)对象内容基本相同

3)运用的技术方法有相同之处

(三)绩效审计的基本特征

Δ基本特征: 1)独立性与客观性2)建设性

绩效审计的建设性表现在:

①目的…

②职能…

③审计报告内容…

(3)以真实、合法为前提条件

(4)内容范围的广泛性和限定性

(5)风险性

第四节绩效审计的目标

一、审计目标

Δ审计目标体系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Δ审计总目标: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宏观调控Δ决定审计一般目标的因素…

二、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

Δ绩效审计通常会产生的三种影响:

量化的经济影响

量化的非经济影响

质的影响

Δ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三、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

Δ具体目标必须结合被审计单位对象的特点制定

Δ审计目标是针对某个具体审计范围而制定的

第二章绩效审计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绩效审计的程序

Δ绩效审计程序由五阶段构成:

①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②准备阶段

③实施阶段

④报告阶段

⑤后续阶段

一、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Δ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

②增值性原则

③周期性原则

④可行性原则

Δ选择与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①预计的审计效果

实施绩效审计的风险

Δ“绩效审计风险”的概念

Δ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过程

①确定备选方案②收集相关资料③确定备选项目④确定最终项目

二、准备阶段

Δ具体步骤:

审前调查

→人员配备

→确定审计目标、范围、重点

→编制审计方案

Δ确定审计重点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Δ编制审计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Δ审计方案的内容包括综合审计方案和具体审计方案

Δ绩效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Δ审计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施审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实施阶段

Δ具体步骤:

①初步测试

方法:访谈、抽样测试(检查证据法、实验法、现场观察法)

②收集审计证据

* 审计证据的来源:

亲知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审阅、访谈、抽样调查、

观察、分析。

* 审计证据应从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

* 审计证据归纳整理的重点……

③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四、报告阶段

Δ具体步骤:

起草→沟通→修改→提交→复核

→再修改→再提交→审定→公告

Δ绩效审计报告的目的不同于财务审计报告的目的

五、后续(监督)阶段★

Δ后续监督阶段是指审计项目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和监督检查的过程。

Δ后续监督的目标:对审计效果和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Δ对审计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内容…

Δ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内容…

第二节绩效审计的方法

Δ绩效审计方法

Δ广义的绩效审计方法Δ狭义的绩效审计方法

一、绩效审计方法的种类及特征

(一)绩效审计方法的种类

Δ按审计程序分Δ按审计目的分

(二)绩效审计方法的特征

Δ特征:

①(方法组成上)广泛多样性

②(方法总体上)与其他学科相融性③(方法运用上)综合性、灵活性、重复性

二、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Δ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由绩效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和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三部分组成

Δ绩效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部阶分…

Δ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也就是…

Δ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三、绩效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Δ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Δ数量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

Δ技术经济论证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价值工程法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

第三章绩效审计的标准与证据

第二节绩效审计的标准

Δ绩效审计的标准

Δ绩效审计的标准不是在法律、法规中事先确定,而是在审计中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进行选择和确定。

一、绩效审计标准的内涵及特点

Δ绩效审计标准的内涵

Δ绩效审计标准的特点包括质量特征和内涵特征

Δ绩效审计标准的质量特征

Δ绩效审计标准的内涵特征

二、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原则

Δ确定原则:

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责任性和可控性原则

计划性和可比性原则科学性和严密性原则选进合理性原则

三、绩效审计标准的内容体系

Δ内容体系:

1.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3.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

4.本单位或国内处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

5.科学测定的经济技术数据

第二节绩效审计的证据

一、绩效审计证据的作用

二、绩效审计证据的分类

Δ按证据的形式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Δ按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

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Δ按证据的来源渠道分类:

内部证据外部证据亲知证据

三、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与鉴定

Δ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原则

Δ绩效审计证据的来源

Δ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检查

监盘(观察与检查)

观察

查询(询问)

函证

计算(重新计算)

分析性复核(分析程序)

Δ绩效审计证据的鉴定

质量要求:

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

重要性可靠性

Δ绩效审计证据的分类、归纳和整理

分类和排序→取舍→汇总和分析

第四章企业经营业务绩效审计

第一节购进储备业务绩效审计

一、购进储备业务审计目标

(一)评价购进储备业务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及其协作关系的恰当性(二)评价采购计划的合理性

(三)评价采购计划执行的有效性

(四)评价采购成本的经济性

(五)评价储备计划及储备情况的合理性

二、购进储备业务审计范围

1.计划、定额和预算资料。

2.会计、统计和其他业务核算资料。

3.其他相关资料。

三、购进业务审计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购进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

审计要点:制度的健全性

执行的有效性

(二)采购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

1.采购计划的审查

审计要点:

(1)采购计划是否符合生产经营计划的需要

(2)计算物资需用量的方法是否得当(应考虑废品回收)(3)计划采购量是否恰当合理

(4)材料计划成本与产品成本计划是否平衡

(5)期初、期末和保险储备量的制定是否合理

2.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审查

(1)审查采购计划的完成程度(效率性)

指标:

采购计划完成百分比

(项目数、金额数)

(2)审查采购物资的质量(效果性)

(3)审查采购成本(经济性)

指标: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

实际成本与上期成本的差

采购费用率

=本期采购费用总额/本期物资消耗总额

(三)采购合同的审计

1.审查合同的可行性

2.审查合同的合法性

3.审查合同的执行情况

(四)采购方式及采购数量的审计

1.采购方式的审查

2.采购数量的审查

四、储存业务审计内容

(一)储存控制的审计

1.指标:

最高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

季节性储备定额

2.指标确定方法:经济批量法

供应期法

(二)物资储备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

1.审查物资储备计划完成程度

2.审查物资储备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仓库设置及管理制度的审查

1.仓库设置的审查

2.仓库利用的审查

3.仓库管理制度的审查

关注:出入库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安全制度

(四)物资保证程度的审查

指标:某物资可供使用天数

方法:将“某物资可供使用天数”与“供应间隔天数”比较第三节生产业务绩效审计

一、生产业务绩效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一)生产业务绩效审计的目的

1.审查企业生产目的是否端正(目的)

2.审查生产计划制订的全面性(3E)

3.审查企业的生产潜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3E)

(二)生产业务绩效审计的内容

1.生产计划的审查

2.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效率性)

3.生产设备能力的审查(经济性)

4.相关指标(产值、利润)的审查(效果性)

二、生产计划的审计

(一)生产计划制订的审计

1.生产计划制订依据的审计

2.计划生产能力的审计

主要指标:生产设备生产能力

3.生产计划综合平衡的审计

(1)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平衡的审计

(2)劳动力生产与任务平衡的审计

(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

1.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

产量计划完成率

产值计划完成率

2.产品品种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

计划品种完成率

品种计划完成程度

3.产品质量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

产品合格率产品等级率平均等级按平均等级计算的质量计划完成率

等级系数

按等级系数计算的质量计划完成率

全部产品的综合质量完成率

4.生产均衡性和成套性的审计

均衡率

成套性比例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审计

1.生产作业计划编制依据的审查

2.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的审查

3.生产作业计划控制的审查

①生产进度控制的审查

②在产品占用量控制的审查

四、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工艺的审计

(效率性审计)

(一)生产组织的审计

(二)生产技术工艺的审计

五、质量效益的审计

(一)审查产品质量效益

产品质量效益?

产品质量效益审计?

审查内容:

审查质量成本

→审查质量收益

→将质量收益和质量成本相比

(二)审查质量管理工作

审查内容:

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审查

产品质量保证系统的审查

六、产品生产绩效的审计

审查内容:

审查产品产量

审查产品产值

审查产品质量的提高程度

审查生产设备的利用效率

审查产品的适销程度

审查创利水平

七、生产成本绩效的审计

(一)生产成本绩效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二)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

1.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审查

(三)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审查

1.原材料成本项目的审查

2.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审查

3.制造费用成本项目的审查

4.其他因素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审查

(四)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情况的审查

1.全部可比产品降低额和降低率

2.销售成本率

第三节销售业务绩效审计

一、销售业务绩效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一)目的:

1.审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2.审查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审查企业是否以为消费者和客户服务为销售方针。(二)内容:

1.审查产品销售计划及其完成情况

2.审查产品销售合同的完成情况

3.审查销售利润计划完成情况★

二、审查企业销售业务的基本情况

(一)了解企业销售业务内部控制

(二)了解企业的销售环境

1.审查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销

趋势

2.了解市场构成和竞争关系

3.评价企业形象

三、销售计划及销售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

(一)销售计划的审查

1.销售计划制定的审查

(1)审查企业销售计划制定的依据是否合理可靠(2)审查企业销售计划制定程序是否科学

2.计划销售量的审查

(1)审查产品销售量指标确定的方法

公式4-51、4-52、4-53

(2)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情况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目标销售量

3.计划销售价格的审查

计划销售收入

(二)产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

1.审查企业销售计划的总体完成情况

产品销售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审查影响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的因素

(1)生产方面的因素

(2)销售方面的因素

(3)财务结算方面的因素

(4)定量因素

销售数量及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销售单价变动的影响

四、产品销售合同执行情况的审计

(一)销售合同数量完成情况的审查

(二)每种产品合同任务执行情况的审查

五、产品销售利润计划完成情况的审计(一)对销售利润计划的总体完成情况的审查1.销售利润额的审查

2.销售利润率的审查

(二)对影响销售利润变动因素的审查

六、产品销售均衡情况的审计

简单法:

均方差法:

七、经营安全程度的审查和评价

保本点作业率

安全边际率

经营杠杆率

八、销售活动的审计

(一)营销目标和策略的审查

(二)销售价格定价的审查

(三)销售方式和促销活动的审查

(四)销售组织和渠道的审查

(五)市场营销控制情况的审查

(六)销售服务的审查

第五章企业资金筹集与利用绩效审计

第一节资金筹集情况的审计

一、资金筹集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1.目的

2.内容

二、审计企业资金来源

1.审查资金来源组成

2.审查资金的各项目

三、审计资金构成

1.负债比率

2.流动负债比率

3.产权比率

四、评价筹集费用和资金成本的经济性

1.个别资金的资金成本

2.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五、审查筹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评价资金保证程度

六、外部筹资活动的绩效审计

第二节资金配置情况的审计

一、审查评价流动资金配置

(一)审查流动资金定额的核定

1.审查储备资金定额

2.审查生产资金定额

3.审查产成品资金定额

(二)审查评价流动资金配置计划及其实施情况(三)审查流动资金占用、分布的合理性

1.审查流动资金比率的合理性

2.审查流动资金构成的合理性

二、审查评价长期资金配置

1.审查评价长期资金配置的可行性、合理性2.审查长期资金配置的实施情况

第三节流动资金使用效益的审查

一、流动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目的和内容

二、流动资金运用情况的审计

1.审查流动资金的保证程度情况

2.审查各阶段流动资金的运用情况

三、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审计

1.审查全部流动资金周转的情况

2.审查各阶段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

四、审查流动资金的运用效果

五、挖掘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潜力

第四节长期资金利用效益的审查

一、审查固定资金利用效益

(一)审查固定资金的组成

(二)审查固定资金运用效果

(三)挖掘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潜力

二、审查投资资金利用效益

(一)审查长期投资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1.审查投资项目的合理性

2.审查投资资金投入计划及其完成情况

3.审查预期投资资金的利用效果

(二)审查长期资金利用的效果

1.审查评价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利用效果

2.审查评价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

3.审查评价无形资产的投资效果

第五节专用基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一、审查专用基金的管理情况

二、审查更新改造基金的使用效益

三、审查职工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的使用效益

第六节企业全部资金整体效益的审计

一、审查资金计划

二、审查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情况

三、审查企业资金的综合平衡能力

(一)审查资金的增减变支情况

(二)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

1.审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审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四、审查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第七章管理审计

第一节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审计的含义

二、管理审计审查的内容

第二节管理人员素质审计

一、管理人员素质审计的含义

★反映管理人员素质的指标体系

由…组成

★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创新性原则6.精炼性原则二、人格测试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三、职业适应性测试

(一)需求测试

(二)职业兴趣测试

(三)职业适应性特征在管理部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

四、管理能力测试

(一)数量分析能力测试

(二)管理人员逻辑推理测试

(三)创造力测试

(四)管理能力测试在管理部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管理部门质量审计

一、管理部门质量审计的含义

1.含义

2.程序(六个阶段)

二、管理部门质量审计的实施

(一)管理部门质量审计的指标设计原则

完整性原则、可控性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可比性原则、

动态适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二)整个企业管理层面上的管理质量

审计

五个方面:

财务层面上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上

组织设计层面上

员工层面上

客户层面上

1.财务层面上对管理部门质量的审计

(1)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2)改进后的财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经济增加值指标

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

净现金流量评价指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3)财务绩效指标在管理部门绩效审计中的运用

2.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上对管理部门质量的审计

(1)指标设计

(2)在质量审计中的运用

3.组织设计层面上对管理部门质量的审计

(1)指标设计

(2)在质量审计中的运用

4.员工层面上对管理部门质量的审计

(1)指标设计

反映员工能力的评估指标

反映员工参加培训的评估指标

反映员工参与管理的评估指标

反映员工满意度的评估指标

(2)在质量审计中的运用

5.客户层面上对管理部门质量的审计

(1)指标设计

(2)在质量审计中的运用

(三)各具体管理职能部门层面上的管理部门质量审计表7-4 财务部工作质量评价表

表7-5综合办公室工作质量评价表

第八章绩效审计报告

第一节绩效审计报告的特点

Δ绩效审计报告

一、绩效审计报告的意义

二、绩效审计报告的特点

三、绩效审计报告的质量要素

四、部分国家绩效审计产品编制概述

第二节绩效审计报告的内容结构

一、国外绩效审计报告结构简介

二、我国绩效审计报告框架的建议

1.内容摘要

2.被审计事项的背景

3.审计项目实施情况

4.审计评价意见或结论

5.审计发现的情况

6.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

7.建议

8.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三、绩效审计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详解

1.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绩效审计的结果

3.内部控制的缺陷

4.舞弊、违法行为、违反合同条款或者拨款协议以及滥用行为5.直接报告舞弊、违法行为、违反合同条款或拨款协议和滥用行为6.结论

7.建议

8.报告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员的看法

9.对特别规定的或保密信息的报告

第三节绩效审计报告的撰写

一、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要求

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意见要具体建议要可行

二、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步骤

汇总情况→整理资料

→统一认识→确定主要内容

→分析原因和拟出建议→编写报告提纲→撰写报告初稿→讨论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定稿和报送

三、绩效审计报告的具体撰写

绩效审计报告1:

防治非典专项资金、物资使用绩效审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绩效审计评价

三、审计情况和问题

四、审计建议

绩效审计报告2

两家纺织企业绩效审计报告

一、审计程序及方法

二、审计情况及结果

三、案例评价与综合对比分析

四、绩效审计报告的出具和分发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章绩效审计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章绩效审计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绩效审计是主要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越来越普遍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考生需要注意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本章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属于非重点章节,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与中级题型区别不大。 内容介绍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第三节绩效审计方法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经济性,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例如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例题1·多选题】(2011年)我国绩效(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其中“有效性”的含义包括: A.经济性

B.效率性 C.效果性 D.合规性 E.充分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绩效审计定义。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 将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进行对比。 【例题2·多选题】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审计目标 B.审计方法 C.评价标准 D.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E.审计独立性要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主要关注在前两项) 一、审计立项阶段 1.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会判断) (1)预计的审计效果。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2)资金规模。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越大,开展绩效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因此,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影响力。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D.审计的可操作性越强,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小。 二、审计准备阶段 就单个绩效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绩效审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国际内审师.doc

一般来说,每个绩效审计项目大致要经过四个步骤: (一)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性质的投资、规划和管理活动。所以,绩效审计必须围绕着投资、规划、管理项目的实施单位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总况资料开始。根据这些初步调查的资料,首先确定该项目应该达到的目标或目标的适当水平,并鉴定投资、规划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然后,编制一份在选定的领域里(审计范围)的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提纲。

(二)监督管理系统的审查 审计人员通过对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来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以确定完成项目目标的标准是否是公认的并是否被接受和执行,项目完成后的结果如何, 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全部作为我们的审计目标。然后,审计人员要编制一份详细审计方案。 上述两个步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常作为一个步骤来实施。 我们在实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项目时,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立项文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系统进行审查,确定

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 当前,我们搞绩效审计,在审计标准确定方面,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投资规划项目的立项文件中各项规划投资目标的鉴定;二是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标准难以确定。我们在对“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得比较彻底,认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探索经验;只有经过调查,才能获得标准和结论。在对投资规划项目立项文件中的各项投资目标鉴定上,客观得分析了立项文件目标的各项指标、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采取询访、咨询和做大量社会调查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和社会公认的项目目标评价标准。在确定社会效益评价标准时,对市蔬菜办公室等6部门、蔬菜批发市场、镇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14个蔬菜种植专业户、2个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及多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40多人次深入细致的询访、调查工作,得出了比较客观的审计标准和初步结论,确定了“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情况, 以评价社会效益为主”的初步审计目标。 (三)详细检查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一.概述 1.1引言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增强审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机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提升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层次。 1.2绩效审计的含义 审计体系按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两大类。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是同一概念,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绩效审计”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现代新型审计概念,虽然各方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在审计实践中也各有侧重,但所指向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展开的,其目的也都是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也无本质区别。《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第四款“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效益审计。第五十条本条例所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使用财政资金所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总之,政府绩效审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公平性审计和环保性审计,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性包含了经济性,追求经济性可能会影响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的前提条件,效果性是统筹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方向,环保性和公平性是效果性的补充,是效果性非经济领域的体现。 1.3绩效审计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课件

大纲: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企业绩效审计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与分析 第一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概念于1932年由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罗斯(T.Gross)在其写的《管理审计学》 (The Management Audit)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应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职责不同的部门,建立用效率来衡量管理的技术程序”。管理者应能像会计师审查会计记录那样,来审查评价每一个职能部门的效率和成绩。绩效审计,不同国家的名称不尽相同。如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英国为“现金价值审计”,瑞典称“效果审计”,澳大利亚称之为“效率审计”,中国香港则称“衡工量值审计”,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称“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一词是最早由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2届大会上决定采用的。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明确将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称之为绩效审计。它包括:一是根据健全的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政策,审计管理活动的经济性;二是针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其人财物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根据被审单位目标的完成情况,审计其经营效益,并根据原来预期的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 美国审计总署(GAO)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审计人员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一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并规定,绩效审计要为负责监督和采

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在改正项目经营和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 英国1983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明确绩效审计的定义是:“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及效益性”。英国审计署(NAO)在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布的指南中指出:“国家审计法并不讲审计师仅限于检查关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保证安排方面。他们可以直接检查和报告某一工程、计划和其他行为所达到的效果”。 加拿大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综合审计是以系统的方式检查和报告责任及管理人员为完成其职责所采取的活动、系统及控制”。综合审计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对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便能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二是检查管理人员为达到现金价值是否建立了系统和程序。这里所说的现金价值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款支出时,经济性、效率性如何;二是有关项目达到其目标的效果如何。 综上表述,绩效审计主要是对资源投入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的审计。这一观点尽管在世界各国表达的方式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其表达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却是相似的。从现阶段发展来看,“3E”审计已发展至“5E”审计(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环境性environment、适当性equity)。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分析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绩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因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下面将对这三个概念加以解释,以便更好地把握绩效审计的基本轮廓。 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的产出效果,即投入或支出最低。在保证相应质量的基础上,使得获取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探析 王勤(江苏省溧阳市审计局)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绩效审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更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文章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以及现阶段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绩效审计标准体系,以增强绩效审计的有效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 (一)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是指通过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分析,以此来揭露影响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对被审单位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绩效审计实施的背景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具备绩效审计的条件,一方面,例如事业单位实行的国库收付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制的推行,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具备绩效审计的经验与方法,如制定了一些绩效审计项目,都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审计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利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是否按照法定预算用途合理进行的,以及支出的费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包括设备物资是否有效投入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是否合理配置。 第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效率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设置的机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是否落实。还包括事业单位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及事业单位内的设备管理是否完善。 第三,事业单位行政活动的效率。行政活动效率主要是指单位内部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的,以及被审计的单位其行政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包括行政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以及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是否行执有效。 第四,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主要是指单位的绩效审计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以及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和个人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以及弱势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平衡积分卡 12国审4班陶梦瑶 120903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保护国有资产的必然要求。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将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我国体系框架之中,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适用性、操作性、科学性兼容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一些弊端,如应用最广的平衡记分卡评价指标体系要想应用到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更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情况。如果绩效评价方法存在功能性缺陷,不仅使评价结果不够科学、公正、客观和可靠,而且使国家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真实的运行情况,给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绩效审计则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绩效审计理论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尚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和应用方法,绩效审计仅参照的是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这给审计人员评价企业绩效带来很大的困难,增加了审计风险。目前如何构建和应用比较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至今未有定论。目前如何构建和应用比较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至今未有定论。由于审计项目不同,目标不同,评价标准就千差万别,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除了用于绩效审计以外,还可以发挥对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人们可以按照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要求来规范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实务,所谓你评价“什么”,企业就会做到“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一个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第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制度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背景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是企业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依据特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和审计程序,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2005-10-31 9:10审计研究【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现阶段,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质量、责任、绩效”,其总体目标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当前企业审计的要求来看,质量和责任是企业审计的基础,绩效是企业审计的方向和目标。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 一、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外部看,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资本市场发展、信用观念增强、经营者市场意识等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部看,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迫切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而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从多层揭示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风险、问题。 (二)受托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与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建立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绩效审计,将信息反馈给委托人,使其可以直接监督代理人,促进受托经济的有效履行。 (三)完善审计职能的需要 审计具有经济陈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三个基本职能,多年来企业审计一直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要审计内容,其经济评价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审计的职能。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是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之一。审计署成立之初,在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就开展了一些绩效(也称经济效益)审计的试点。1983年审计署成立后提出的主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一直是其他国家的榜样,但是他们的绩效审计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我们向审计总署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了解他们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想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这就涉及到一国的各国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各国对于绩效审计都有不同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绩效审计的实践也大相径庭,但对于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却基本一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对于绩效审计的定义:“3E”即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主要审核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绩效审计最先用于企业,后来也被引用到了政府审计。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属于公共资金,根据“搭便车”的思想,政府的资金最容易被滥用,故效率最低,实际上,政府的绩效审计就是源于政府公营的企业。 20世纪初,美国的公营企业缺乏财务控制和使用国家资源效率、效果差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公营的企业的产出太低,以致联邦政府每年都白白损失几千万美元。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的季羡林也回忆道:“在占领德国的美英苏法的军队中,美国的军队最为奢侈,给汽车加汽油的油桶里的油还剩半桶时就会被一脚踢到一旁,任由汽油流到地上,部队撤退时通话电缆也懒得带走,乱七八糟的扔在地上,部队的伙食也是一应俱全,巧克力、咖啡、口香糖、雪茄烟、啤酒等几乎是无应有尽有,牛肉、鸡肉、面包等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公共资金如此的浪费,美国政府早就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绩效审计机制来限制那些藐视公共资金使用的人。虽然各国都有这种情况,但是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步入正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萌芽时期(1887年—1960年),政府的效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一些专门研究政府绩效的组织和学术团体把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第二是绩效预算期(1960年—1970年),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主要目标转向绩效审计;第三是审计总署转变审计观念(1980年—至今),增加审计的知识含量,通过审计创造价值。 早在1887年,行政学鼻祖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最新整理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微观审计和深入分析,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问题,对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开始逐渐重视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在《- 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了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xxx的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xxx 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不断保护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绩效审计是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一定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对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绩效审计,评价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评价公共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审计法》第2条已明确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和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职责的需要。受托责任理论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家政府部门不仅负有保证人民公有财产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社会资源的责任,而且还负有考核政府有效节约利用社会资源的责任即效益责任,履行得如何的责任,因此必须开展绩效审计。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广泛急迫的社会需求。随着政府对经济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在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绩效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开展绩效审计有较好的经验基础和条件。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效益的考评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开展绩效审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国际上绩效审计的发展和绩效审计准则的发布为我们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级审计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储备和培养人才,使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有了可喜的改善与提高。近几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加强了预算管理,开始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为绩效审计的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标准,这些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五)政府机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的增加要求开展绩效审计。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

绩效审计的目标及方法

绩效审计的目标及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现有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也早已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样的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并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绩效审计评价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维护自身资产安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积极主动地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 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被普遍认为是“3E”审计,即审计工作应具备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以及效果性(Effectiveness)。20世纪90年代左右,加拿大的一位学者又在“3E”的基础上提出“5E”观点,即在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平性(Equity)以及环保性(Environment)两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绩效审计目的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两者在内在方面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都属于政府治理以及公共管理运动的产

物,其主要的目的和内容也一致即帮助企业寻找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良发展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提高企业以及政府的绩效,从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 因此,绩效评价是绩效审计的基础。绩效评价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机遇与条件,绩效审计又进一步推动绩效评价的完善,两者共同致力于政府治理,促进政府绩效的改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即政府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出来相关的政府部门参与评价外,一些相关的外部机构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当中,如有专门的评价机构。但是绩效审计再进行评价标准的界定时,其参照的是原先所设定的审计指标体系,而这一环节绩效审计所使用的,是其自身独有的方式。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依托绩效评价体系加以构建。在评价体系构建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所需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权重存在差异。因此,企业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需先明确各评价方法的优劣,合理制定评价指标。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有哪些 目前企业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下面几种: 1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把企业的战略总目标分解为可预期的远景目标和可量化的指标,将绩效评价归纳为几个关键指标,对这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估标准。通过几个关键指标的设定,然后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