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如何进入日本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如何进入日本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如何进入日本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如何进入日本市场为了确保向日本输出的医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日本国内流通时的安全和防止在保健卫生上发生危害,在新《药事法》中,对外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相关要求进行重新评估。具体实施步骤见下表

旧法

国内管理人制度

实施步骤

1、作为日本国外制造业者,

根据制造承认管理制度,只

须先把自己的产品通过自己

认定的在日本国内的国内管

理人进行产品制造承认。

2、在获得制造承认后,可以

将承认了的产品出口到有进

口商品贩卖许可证的日本国

内的贩卖业者

3、该贩卖业者在原有的贩卖

许可证上申请追加所进口的

产品目录,追加完成后便能

够在日本国内贩卖了。

者提供数据、由选任制造贩卖业者判

定是否合格并出货,或者是授权制造

业者进行判定合格并出货,最终进入

日本市场。

申请阶段需要准备的资料见下表

外国制造业者认定申请必须递交的资料国外制造业申请者(初次申请)或外国特例

承认者(追加申请)必须递交的资料

z申请人(申请人是法人时,之业务执行

人员)的精神健康诊断书,以及无毒品、

鸦片、大麻等幻觉药品上瘾的证明书;

z申请人为法人时准备法人证书

z该制造工厂的责任人的履历表;z申请人(申请人为法人时,指业务执行人员)应对自己的产品认证在日本的委

托代理情况清楚注明;

z制造目录及制造工程的相关文件;z委托日本制造贩卖业者代理的相关文件;

z该制造工厂的设备相关文件;z日本制造贩卖业者的制造贩卖业许可证副件;

z放射性药品使用时,必须的设备概要文件;

z该企业所在国家,如果有医疗品及医疗器械的生产许可、销售许可及产品证人

的制度或类似于这种认证许可的制度实

施时,附上所取得的本国认证及许可证

体系下的认证和许可证的副本。z当申请者的所在国,对医疗器械的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认证水平与日本一

致时,应递交明确的资料和其他文件。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GDP增长情况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中国收入增长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129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0291元,增长8.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772元。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老龄化趋势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人口城镇化进程在人口总量在不断增

加的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1-201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加速,十年间城市化率从36%上升至50%左右,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9年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48%),与美国20年代、日本50-6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相当。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通过科技开发,国内产品种类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已超过90%。中国目前已能生产包括医用电子仪器、光学仪器、超声仪器、激光仪器、放射设备、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器械、消毒设备、冷藏设备、及人工器官、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卫生材料等在内的68大门类,3400多品种,1.1万个规格的产品,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出现新的门类。中国年开发新产品在300-400项。行业技术最新发展动向目前,有十大重要的医疗器械技术正影响着病人诊治、临床实践、产品研制和医疗器械工业,它们分别是:植入式涂层器械、颈动脉支架、心脏辅助装置、人工骨和皮肤移植物、人工矫形盘、基于核酸的IVD(体外诊断)装置、医用激光、医用成像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辅助外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运营状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要点

BEIFANGJINGMAO 北方 经贸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 晴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3-0109-CA 摘要: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关键词:日本;制造业;要素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4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0)03-0109-03 一、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的复苏 日本为疯狂的泡沫经济整整付出了十多年的代对日本制造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打击来自于日元价。 的快速升值和层层加码的欧美贸易壁垒。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场漂亮的针对日本经济的阻击战。日元升值和贸易壁垒造成日本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萧条,美国经济又重新回 长达十年的投资乏力、消费低迷无到了霸主的地位。 异于一场锤炼,日本企业正试图以群像式的复苏姿态重新定义“日本制造”。事实上,经济萧条导致了日本小企业的破产,但更多的大型公司在低迷时期积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在过去十蓄了复兴的力量。 年的糟糕表现仍然无法掩盖日本企业在制造业上取得的进步。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29%,仅次于美国的31%。制造业产值占该国总产值的比例的19.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产值来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产品,这个比例较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作为日本企业注重技术和研发的典型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1年,佳能公司以销售额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 )双双刷新历史记录。1995年以来,为削减成长25%本,佳能陆续关闭了7个不赢利的部门,但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却从这一年净销售额的6.0%稳步增长至2002年的7.9%。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2003年度在美国专利注册数量的排名中,佳能继续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分析 总体上从行业结构角度说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家电生产企业一味得追求的是追求规模经济,努力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现在因为在全球市场的趋势下,各种洋品牌的进入,更使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博弈,伴随而来的就是国内企业之间及与跨国集团之间的吞并重组屡见不鲜。 从产销结构上说,家电行业由过去的产能不足发展到过度生产;产品由量的提升发展到质的提升;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品牌发展到多品牌以及副品牌;由完全自行生产发展到由其他企业代为生产;由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展到战略联盟;由原来的生产导向发展到营销导向。 从行业经营环境来说,行业经济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消费需求由原来的生存需求、拥有需求发展到量的需求和质的需求;消费形态由原来的单线型、盲从型发展到现在的组合型和客观型;消费者的心理日趋成熟,由感性消费上升到理性消费;消费者所喜爱的商品不再是越大越好,而是追求轻薄短小和个性化。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两极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两极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制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行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国家的”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购买潜力爆发出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政策虽好但基于农民收入在现阶段内仍无法在政策实行有效期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迅速提升,致使这一高速成长期也只能是爆发而不能长期持久。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两极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 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而到了2010年,则更有厦华、厦新等一大批亏损企业浮出水面。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还有一批企业仍在实现着发展,海尔、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尔依靠其多元化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思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在不太景气的家电行业中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美的则凭借其先进的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一、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为医械市场的需求助力。首先,中国“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是在1990—2030年,共40年的时刻,中国社会现在已差不多进入老龄化的初期。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对医疗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增多,将直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需求容量。 医保体系的覆盖范围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升、政府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是医疗器械行业以后增长的三大推动因素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对疾病诊断、预防及健康治理需求增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中国综合医院门诊人均检查治疗费从1990 年的2.1 元增加到2008 年的

45.28 元;出院人均检查治疗费从121.50 元增加到1887 元。尽管检查治疗费增长的速度不断缩小,但增长的趋势还在接着。检查治疗费是除药费以外的治疗费用,能较直接反应医疗器械使用效用。 随着经济的进展,医疗卫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从2000 年的4587 亿元,到2007 年已达到1129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远高于GDP 增速,并呈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总体规模依旧较小,尽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01-200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但在全球市场占比不足7%。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医疗器械行业是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交叉与融合的行业,知识密集、资金密集,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尖端科技的标志但中国医疗器械产

业所占GDP的比重相对较小,但进步明显。2008年前11个月,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677亿,占GDP的0.23 医疗器械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然而,医疗器械在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医疗器械产业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中,企业数占6%,销售收入占比88%,利润0.52%,销售和利润贡献严峻失衡。 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处在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国外产品充斥的状态 二、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进展概况

智能家居进入中国市场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

智能家居进入中国市场已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人们最初的梦想,到今天真实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经历了一个既热闹又艰难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了概念大战、宣传大战、渠道大战等几个阶段,但多年过去后我们发现期待的市场爆发并未如期出现,市场反而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或沉寂的阶段。这是什么原因所致?问题出在哪里?我想相关业内人士都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思索和探讨。 一、智能家居的企业 应该说智能家居企业是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中坚力量,其对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年来先后投身智能家居行业的厂家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在众多的智能家居企业中既包括了一些家电巨头、IT豪强以及传统电气大亨,如海尔、TCL、清华同方等大型企业利用品牌优势杀入智能家居行业;更有一些颇具特色的专业智能家居企业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和排头兵,如天津瑞朗、上海索博、北京雨读等,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对智能家居技术掌握全面,对市场极为了解,以生产智能家居系统为主,产品线覆盖智能家居主要子系统。他们在国内建立了较完整的销售网络(分公司、办事处、代理商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占有率,产品甚至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安防行业中的一些强势企业进军智能家居行业是这两年的一大亮点。将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小区楼宇对讲、物业管理系统四大系统提升和融合到智能家居概念中,是安防企业智能家居品牌的最大特色;而上千家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以不同的方式介入智能家居行业也正不断为智能家居行业添砖加瓦。 近年来,面对市场的相对沉闷,一些企业变得谨慎和理性了,也纷纷调整了其经营策略。最早的一批智能家居企业如天津瑞朗、上海索博都放慢了扩张脚步,以深耕细作的态度来运作企业,他们称“我们准备打一场持久战,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好过冬的粮食”。还有一些企业甚至选择了退出直接的市场运作,转向幕后,专门从事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并给其它智能家居企业提供核心产品。这样做一旦整个行业迅速崛起,他们也会有很好的收获。如北京易居科技在2001年左右推出其自有品牌“Enjoysmart”后就收缩产品销售和市场宣传阵线,转而从事智能家居、无线终端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并作为幕后力量与一些智能家居企业合作,参与一些交通运输、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化终端的研制工作。这类企业的强项在技术,而非市场,采用扬长避短,避免漫长的等待和人财的消耗。而对于家电、IT巨头来说,智能家居仍停留在战略布局阶段而未有大的动作,原因很简单,尽管前景诱人,但销量太小不足以让总公司投入太多。因为毕竟相对家电、IT巨头们漫长的产品线来说,智能家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而且还可能是最不熟悉的一块,因此也就造成了这类企业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企业采用何种经营策略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其对市场的分析所决定的,应该说大部分智能家居企业对智能家居行业还是看好的、还是有信心的。 目前,行业的整合还没得到全面改善。大量厂家的加入进一步增加了行业的竞争性,但有序的竞争必然会带来发展,从各领域汇集的市场、技术、战略将推动智能家居的全方面普及和成熟,而竞争后的整合更能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冲破瓶颈到达一个全新的阶层。 二、智能家居的技术

中国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

中国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 摘要:标杆企业对一个行业内众多企业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国内拉链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已是世界拉链生产大国,但中国拉链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不强,仍存在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通过对该行业内标杆企业,如日本ykk公司、福建浔兴拉链公司的研究,总结其成长为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以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标杆企业研究拉链行业核心成功因素 标杆企业是在某一行业内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一般为知名度高、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而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标杆管理逐渐被界定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群体,创造出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学习业内最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自己的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就是标杆企业研究与管理的真正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但中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占领,国内企业大都还处于简单来料加工、逐渐丧失竞争力的经营困境之中。在当今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企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大背境下,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令人堪忧。因此,拉链行业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研究拉链行业中标杆企业的核心成功因素,对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拉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中国拉链协会统计,2005年全球市场拉链销售额约5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中国大陆280亿元,占51%,日本ykk公司160亿元,占29%,韩国、东南亚等其它国家和地区110亿元。对比2004年,全球市场拉链销售额500亿元,中国大陆250亿元,占50%,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拉链产销额增长仍将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保持15%左右的发展速度。 然而,中国拉链行业是一个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据中国拉链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国内具一定规模的拉链生产企业约2000多家,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但中国拉链企业中固定资产在1亿元、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约3~4家;固定资产在6000万元、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中型企业约15家;而全国拉链行业中小型企业占将近99%。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能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结构不合理;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差,产品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三是国内拉链企业的品牌意识差、缺乏国际知名的拉链品牌。可以说,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拉链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拉链的市场需求量将仍会逐年持续上升,但如果不改变目前拉链企业的现状,不主动打造成长的核心驱动要素,中国的拉链企业将会继续受到国际产业分工的纵向压榨,陷入平面化增长的尴尬境地。 二、中国拉链行业标杆企业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一:日本ykk拉链公司。ykk的全称为yoshida kogyo kabushibibaisha,是拉链行业的鼻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制造公司,也代表着行业标准。该公司因采用日本精确的工艺、原料和管理方法,ykk拉链的价格是其它品牌拉链的10倍左右,每年营业额达50亿美元,ykk的产品占日本拉链市场的90%,美国市场的45%,世界市场的35%。ykk集团走多元化发展路径,主要部门有拉链、建材和工机三大块,且每一块的内部都存在着垂直的产业联系,可以说是一种为了保持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独特品质的多元化发展之路。20多年来日本ykk公司在中国大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该公司于1992年设立了以集团创始人吉田忠雄名字命名的上海吉田拉链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国内拉链行业发展影响不可小觑,

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市场营销战略(一)

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中国市场营销战略(一) 市场营销战略基于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的必须要关注的“客户需求的确定、市场机会的分析,自身优势的分析、自身劣势的反思、市场竞争因素的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测、团队的培养和提升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出增长型、防御型、扭转型、综合型的市场营销战略,作为指导企业将既定战略向市场转化的方向和准则。 市场营销战略特征 市场营销战略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竞争对头,立于不败之地;注重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有很大不确实性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积极推行革新,其程度与效果成正比;在变化中进行决策,要求其决策者要有很强的能力,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决断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丰田、日产、本田三大日系汽车制造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与扩张的步伐,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对中国市场营销战略布局,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中一支重要的竞争力量。日系汽车制造商在品牌市场营销战略、服务市

场营销战略、绿色市场营销战略、社会公益活动与公关等方面的运作与创新,体现了其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特点。 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营销战略推进与布局 1937年8月成立的丰田公司是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经了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互访、考察与交流阶段;80年代的创造配套环境、探索实现当地生产阶段;90年代的建设零部件企业、开展技术援助和技术转让阶段,以及2000年以后的正式开始本地化生产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丰田与一汽集团合作,在天津、成都、长春建立了4个整车生产工厂和2个发动机生产工厂,至今已经推出了8款车型;丰田与广汽集团合作项目的整车及发动机工厂已经建成,并于2006年5月推出了国产凯美瑞。至此丰田以天津、广州、上海、成都为核心,形成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 成立于1948年9月的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是世界汽车业的佼佼者。1998年7月,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了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经过8年多的发展,广州本田公司已累积生产了100万辆车,其以最小的投入快速盈利进而滚动发展,创造了广受关注的“广州本田速度”。目前日本本田公司在中国珠三

最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 (1)市场规模 ①国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美国、欧洲、日本共同占据超过80%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 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 年的3,53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001-2009)高达8.35%。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 年和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依然逆流而上,分别实现6.99%和7.02%的增长率,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②国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朝阳性已经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迅速。2005 年-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官方网站统计,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首次突破1000 亿元大关。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 营销策略 :王璐 专业:国贸一班 学号:20103120120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星巴克的公司简介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的市场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 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地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星巴克执行长舒兹最近宣布中国大陆是该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设500家连锁店,虽然每间门市业绩不如美国门市远甚,但每间门市却都比美国门市赚钱。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市场,其商务环境更加复杂,在向海外寻求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是同时存在的。 二、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分析 (1)优势: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拥有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星巴克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公司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星巴克在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明。把咖啡这种古老的商品精致化,以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来吸引消费者。在店面的设计上,星巴克摆脱美国咖啡店普遍存在的快餐式的注重功能的模式,转向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创建独特的品牌识别。 (2)劣势:星巴克产品优势过于单一,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星巴克的改良创新容易受到动摇

日本顶级瓷器品牌Noritake与大仓陶园日前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日本顶级瓷器品牌Noritake与大仓陶园日前正式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两大顶级品牌的旗舰店已经落户上海著名时尚地标外滩18号。Noritake镶金瓷器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风靡欧美,而大仓陶园的经典白瓷更是日本皇室御用的国宴餐具。 Noritake是第一家在日本成功生产骨瓷的公司,以镶金工艺和高级骨瓷见长。Noritake于1914年制作出日本第一套西式餐具,出口美国的日本制西式餐具非常畅销,不久「Noritake China」的名字就享誉全球,成为世界著名的餐具品牌。Noritake集团的大仓陶园则以精美的白瓷闻名于世,其产品为多国皇室宫廷国宴御用,与法国瓷器名都「塞夫勒的蓝」相齐名。大仓陶园的餐具在1927年的美国独立150周年纪念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大奖。 Noritake社长种村均表示,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强劲,有报告显示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其中代表高尚生活方式的高级餐具、高档室内装饰品的需求亦呈现井喷趋势。他透露,Noritake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认为开设中国首家直营店时机已经成熟,Noritake非常看好中国市场。 日本驻沪总领事泉裕泰、Noritake社长种村均与三百位嘉宾共同出席了当日的开幕酒会。Noritake为了此次盛会特别从日本空运价值不菲的古董级瓷器与现场嘉宾亲密接触,更是力邀三弦琴表演大师演奏日本民谣,著名的Life Style Coordinator落合老师与现场的嘉宾分享皇室餐桌礼仪,而代表日本传统的精美和服秀将Noritake古典精致的气质演绎得美轮美奂。除此以外,大仓陶园还特别展示了为中国顾客而特别制作的限量版餐具。 日本瓷生产就不太一样,它一开始就具有朴实无华的平民意识,民众生活中的亲和、淡泊、闲适都用在瓷器的造型、制作上了;且日本国民对陶瓷的喜爱和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每个瓷窑烧制的民品都不会掉以轻心。日本日用瓷器造型设计的特色是求新、求变、求精、求美。由于新产品的造型设计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长期畅销不衰。日本日用瓷器器型种类非常繁多,在保证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欣赏功能。 一、买家群体与宣传方式: 国内买家:买家构成:启程集团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 宣传媒体:新闻晨报、解放日报、上海商报、、中国商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都市快报、解放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理财1周、北京商报、21世纪经济、名牌时报、每日商报、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新闻晚报、上海商报、上海旅游地图、艺术家网站发布:雅昌艺术网中国古玩网、凤凰网、精拍网、《文化中国》、浙江艺术品行业协会网站、艺术品拍卖网、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坊、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第一地产》。 二、公司运作方式 公司除以拍卖形式帮助藏家达成交易外,展厅销售也占有很大比例。联合了多场国际古董艺术品展览会及博览会进行藏品的面向市场与宣传。并且公司拥有自己的精品展厅,凡高档藏品都可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 白色刀刃与彩色刀柄为特点的日本“陶瓷菜刀”备受喜欢漂亮厨具的年轻女性青睐。由于陶瓷菜刀在日本以外的国家较为少见,因此来到日本礼品店求购“陶瓷菜刀”的外国游客身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六位中国著名企业领袖谈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六位中国著名企业领袖: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2003年09月28日15时41分 来源: 中国企业家 六名中国企业领袖向《中国企业家》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日本企业。他们分别来自汽车、软件、电子、网络、饲料、电池制造六大行业苗圩:日本企业现在的对华战略比较明智 尽管一些媒体和某些人认为日本的制造业在衰退,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一结论并不成立,至少是日本汽车工业就总体而言并没有出现衰退迹象。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而论,仍然具有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水平,在世界汽车工业许多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整个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所下降,其间损失了约8个百分点,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汽车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就地设厂和开办事业,到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多数日本汽车企业基本上都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其中,尤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和本田(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外资参入其中)的状况最好,根据1999年对欧、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分析比较可知,丰田和本田在总资产周转次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辆汽车盈利、销售成本率等方面都优于世界大汽车企业的平均值。按照2002年我们对世界16家最大的汽车公司实力综合评价结果,丰田得15分,列世界诸强榜首,本田的得分与通用相当。日产汽车公司经过与雷诺进行资本重组和改革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连原来情况比较严峻的三菱汽车公司,现今也已扭亏为盈。 日本汽车企业在管理、研发、质量上均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不过,在我看来,日本汽车企业更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则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甚至否定自我的精神。实际上,无论是丰田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还是日本汽车企业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海外发展战略,都是在这些精神和思想支配下创造出来的,这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更重要,胜过任何一种物质宝藏。像日产公司,在被雷诺控股后,由戈恩总裁主导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公司上下,并没有背上过去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包袱和对从法方派来的经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欣然接受变革。 正是这种否定自我的勇气才使日产很快从困境中走出,由被动变主动。 现今,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与其自身20年前的做法和那时日本家电企业的行为方式都大为不同。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仅仅是以产品占领市场而不想转让技术,更不用说与中方伙伴共同发展了。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许多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事业发展,丢失了不少机遇,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让欧美厂家在中国先行了一步。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态势与20年前大相径庭,晚来者只有以新思维制定新战略才有可能进入,这就是寻找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使其事业本地化,在与中方伙伴追求“双赢”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目前,本田、丰田和日产等企业均采取这种做法。这是比较明智的。 刘积仁:中国企业还没走到日本企业走过的阶段

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

国内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 [1]、鱼跃医疗(002223):听诊器、血压计、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 是国内最大的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共计36个品种、225个规格,是国内同行业生产企业中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秉承做专做精的理念,力争每个主要产品做到行业前三名,目前公司前六大产品有制氧机、超轻微氧气阀、雾化器、血压计、听诊器五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轮椅车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公司两大系列产品生产涉及到精密制造和机电一体化制造,主要生产设备和部分流水线可以共用; [2]、万东医疗(600055):医用X射线机、移动式X射线机、口腔综合治疗仪 医用X射线机是公司主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公司医用X射线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如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等的介入,公司原本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产品如高频X射线机的市场不断被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蚕食”,导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9.6%。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医用X射线机是各基层医院必备设备。 [3]、新华医疗(600587):X射线机、消毒灭菌设备、清洗消毒机、手术器械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消毒灭菌设备研制生产基地,也是国内生产放射治疗设备品种最多的企业,主要产品有消毒灭菌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等,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感染控制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4]、科华生物(002022):半自动生化仪,全自动生化仪 根据公司诊断仪器和试剂同步发展的战略,公司医疗仪器业务快速推进,“卓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基本形成系列,已有8款产品上市,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也顺应了新医改大量基层医疗机构仪器配置的趋势。诊断仪器业务快速增长,使仪器在公司整体业务构成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今年以来,诊断仪器需求在政策的支持下加快释放,政府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投入直接且迅速,在对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中,各类医疗机构对基础诊疗设备的需求增大。受惠于此,公司主要仪器类产品均保持较快的增长。 [5]、东软股份(600718):医用影像设备 公司控股67%的沈阳东软,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CT、磁共振、数字X 光机、彩超等全部四大高技术影像设备的企业。东软股份1997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医用全身CT,2000年4月成功研制出螺旋CT并先后获得ISO9001、欧洲CE 认证和美国FDA认证,并先后5次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空白,产品达7大门类近30个品种,开放式磁共振和CT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居第一和第二位。数字医疗设备业务已经成为东软股份最主要的收益来源。 [6]、复星医药(600196):医用带线缝合针、医用手术刀片、钛合金眼科器械、尿袋、保健刀等 淮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59年,是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一流的富有创新和协作精神的职工团队和装备精良的生产、检测设备以及符合国家医疗器械行业规范标准的生产厂房,是全国最大的医用手术刀片和可吸收线、非吸收线医用带线缝合针的生产和出口企业。公司产品主要有医用带线缝合针、医用手术刀片、钛合金眼科器械、尿袋、保健刀等系列。

日本品牌汇总

日本品牌 1.佳能(Canon)的产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领域:个人产品、办公设备和工业设备,主要产品 包括照相机及镜头、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广播设备、医疗器材及半导体生产设备等; 2.尼康(Nikon)致力于光学和影像产品的研究开发,其产品包括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和 测量仪器。1937年到1945年间,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及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为配合日本政府的需要,生产的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潜望镜,航空侦查镜头,光学轰炸瞄准具等; 3.索尼公司(Sony)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主营数码、生活用品、娱乐领域的产品。主要产 品包括数码相机、电脑、影视、通讯器材、游戏机、随声听等; 4.东芝(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在民用方面: 东芝从一家以家用电器、重型电机为主体的企业转变为包括通讯、电子在内的综合电子电器企业。在军用方面:东芝从二战至今依然是负责为日本生产各类坦克、机枪、导弹大炮。主要产品:移动电话、液晶电视机、工业和监视摄像机、硬盘与DVD刻录机、笔记本电脑、电脑服务器、业务电话系统、多功能数码复合机、POS终端、电子收款机、NAND闪存、固态硬盘、医疗器械、电梯等; 5.松下(Panasonic)现从事的民用事业主要有:数字AV网络化事业;节能环保事业;数字通 信事业;系统工程设计事业;家用电器事业;住宅设施事业;空调设备事业;工业自动化设备事业及相关事业的元器件、零部件事业;网络、软件事业等。在军用方面:通迅设备和各类战斗机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6.奥林巴斯(Olympus)为日本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事业领域包括医疗、生命科 学、影像和产业机械; 7.卡西欧(CASIO)是生产电子仪器,电子计算器的公司。主要产品:计算机、可编程计算器、 收银器、时钟、数码相机、手提电脑、手提电话、音乐键盘、PDA 、打印机、石英时钟、电子词典、Sub-notebook 、手表、投影机等; 8.理光(Ricoh)为日本的事务机器及光学机器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影印机、传真机、打印 机等文仪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轻便型数码相机。已收购宾得; 9.日立(HITACHI)集团主要产品包括电力及工业设备、医疗系统、电子消费产品、建设及资 源开发系统、汽车系统及汽车系统材料、信息电子及面向数字家电产品的零部件与材料、如挖掘机、空调、冰箱等; 10.富士通(Fujitsū)是一家日本公司,主营半导体、电脑(超级电脑、个人电脑、服务器)、 通讯装置及服务等; 11.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是一个由控股公司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旗下的5 家事业公司和2家机能共通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有限公司是柯尼卡美能达集团下核心事业--办公设备事业销售及服务的公司。主营:办公设备、显示材料、存储设备、影像输入输出部件、医疗印刷器材等; 12.日本胜利(Victor Company of Japan简称JVC)是一家日本消费性与专业电子的企业。 13.日本电气(Nippon Electric Company简称NEC) 经营范围主要分成三个部分:IT解决方案、 网络解决方案和电子设备; 14.日本京瓷(KYOCERA)最初为一家技术陶瓷(具备独特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能的先进材料)生 产厂商。目前主营无线手机和网络设备、半导体元件、射频和微波产品套装、无源电子元件、水晶振荡器和连接器、使用在光电通讯网络中的光电产品;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word精品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本报记者胡佐宏 从上世纪80 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 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 世纪90 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 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 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C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 OEM/OD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C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I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I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 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一一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 )于2004 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目前,在国内OEM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 很高的大品牌。 途径三:收购通过收购中国现有化妆品品牌,国外品牌就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占领更大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