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zol protocol

DNAzol protocol
DNAzol protocol

1. Lysis of cells and nuclei:

?Cells grown in monolayer: Add 0.75-1.0 ml of DNAzol? Reagent per 10 cm2 culture plate area. Lyse the cells by agitating the culture plate and gently pipet the lysate into an assay tube.

?Cell Pellets or Suspensions: Add 1 ml of DNAzol? Reagent to 1-3 × 107 cells, either in pellet or in suspension (volume < 0.1 ml). Lyse the cells by gently pipetting. For whole blood up to 100 μl, add 1 ml of DNAZOL to the blood and pipet up and down gently to lyse the cells. For whole blood (>100 μl), pellet the cells and wash them with 0.9%

NaCl. Pellet the cells again and resuspend them in one volume of cold (4°C) hypotonic solution [20 mM Tris HCl (pH 8.0), 10 mM EDTA]. Pellet the cells at 4,000 rpm for 10 min (4°C). Discard the supernatant and add 1 ml DNAzol? per 1-3 × 107cells. Lyse the cells by gently pipetting.

?Cell Nuclei: Add 1 ml of DNAZOL Reagent to 1-3 × 107 cell nuclei, either in pellet or in suspension (volume < 0.1 ml). Lyse the nuclei by inverting the assay tube or by gently pipetting the mixture.

?To minimize shearing of the DNA molecules, pipet DNA solution using wide-bore pipette tips. Prepare wide bore pipette tips by cutting 2-3 mm from the ends of plastic pipette tips. Mix DNA solutions by inversion; avoid shaking or use of a Vortex for

mixing.

2.Centrifugation (optional):

Sediment the homogenate for 10 min at 10,000 × g at 4°C or room temperature. Following centrifugation, transfer the resulting viscous supernatant to a fresh tube. This step removes insoluble tissue fragments, RNA, and excess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lysate/homogenate. It is required only for the isolation of DNA from tissues such as liver, muscles, and most plant tissues containing a large amount of cellular and/or extracellular material. This process is recommended in order to minimize RNA carry-over into the DNA.

3.DNA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e DNA from the lysate/homogenate by the addition of 0.5 ml of 100% ethanol per 1 ml of DNAzol? Reagent used for the isolation. Mix samples by inversion and store the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3 min. DNA should quickly become visible as a cloudy precipitate. Remove the DNA precipitate by spooling with a pipette tip. Swirl the DNA onto the tip and attach it to the tube wall near the top of the tube by gently sliding the DNA off the tip (alternatively, transfer the DNA to a clean tube). Carefully decant the supernatant, leaving the DNA pellet near the top of the tube. Place the tubes upright for 1 min and aspirate the remaining lysate/homogenat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tubes. If extensive pipetting is used to facilitate lysis/homogenization before precipitation with ethanol, the resulting sheared DNA will not spool. The same is true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DNA (< 15 μg). In this case, centrifugation at 4,000 × g for 1-2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or 4°C will pellet the DNA.

4.DNA Wash:

Wash the DNA precipitate twice with 0.8-1.0 ml of 75% ethanol. At each wash, suspend the DNA in ethanol by inverting the tubes 3-6 times. Store the tubes vertically for 0.5-1 min to allow the DNA to settle to the bottom of the tubes and remove ethanol by pipetting or decanting.

5. DNA Solubilization:

?Air dry the DNA by storing in an open tube for 5-15 seconds after removing the ethanol. (If the DNA is exposed to air for more than a few seconds, it will b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dissolve.) Dissolve the DNA in 8 mM NaOH by slowly passing the

pellet through a pipette tip. Use of the 8 mM NaOH assures full solubilization of the DNA precipitate. Add an adequate amount of the 8 mM NaOH to approach a DNA concentration of 0.2-0.3 μg/μl. Typically add 0.2-0.3 ml of 8 mM NaOH to the DNA isolated from 107 cells or 10-20 mg of animal tissue. DNA will not be fully solubilized in TE or water. (The resolubilization of DNAZOL –isolated DNA is low in Tris buffers.

Therefore the use of 8 mM NaOH is highly recommended.) DNA is stable in 8 mM NaOH for several months at 4°C and greater than one year at -20°C.

?The DNA preparations isolated from tissues such as liver, muscles, and plants may contain some insoluble material (mostly polysaccharides). Remove the insoluble

material by centrifugation at 12,000 × g for 10 min.

?Weak alkaline solutions are neutralized by CO2 from the air. Once a month, prepare 8 mM NaOH from a 2-4 M NaOH stock solution that is less than six months old.

?After DNA is solubilized in 8 mM NaOH, adjust the DNA solution to a desired pH by the addition of HEPES. Use the following amounts of 0.1 M or 1 M HEPES (free acid) per

1 ml of 8 mM NaOH

Final pH 0.1 M HEPES (μl)Final pH 1 M HEPES (μl)

8.4 86 7.2 23

8.2 93

8.0 101

7.8 117

7.5 159

6. Quantitation of DNA and Results:

?Mix an aliquot of solubilized DNA with 1 ml of 8 mM NaOH and measure A260 and A280 of the resulting solution. Calculate the DNA content assuming that one A260 unit equals

50 μg of double-stranded DNA per ml.

?For calculations of a cell number in analyzed samples or an expected yield of DNA, assume that the amount of DNA per 106 diploid cells of human, rat, and mouse origin equals 7.1 μg, 6.5 μg, and 5.8 μg, respectively (2).

?Typical yield for animal tissues (μg DN A/mg tissue): liver, kidney, or lungs, 3-5 μg;

skeletal muscle, heart, or brain, 1-3 μg.

?The A260/A280 ratio of the isolated DNA is within the 1.6-1.9 range an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ranging from 20 to 100 kb.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isolated DNA depends upon its shearing by mechanical forces applied during lysis/homogenization or during solubilization of the DNA precipitate.

?The isolated DNA contains partially degraded RNA. If a reduction of the RNA content to less than 3% is necessary, perform the centrifugation step as described in Step 2 of the protocol. In Southern analysis, RNA can be digested by supplementing the

restriction mix with RNase A (1 μg/ml).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了解校园四季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变化趋势与污染情况。方法采用撞击式采样器,在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对某大学校园空气中细菌粒子和霉菌粒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季节间有很大不同,细菌含量在夏季最高,霉菌含量高峰在夏秋两季。细菌浓度比较高的功能区有道路、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可吸入霉菌粒子占霉菌粒子总数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结论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存在一过性污染情况。 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飘荡,其中小粒径的生物粒子在疾病传播方面具有更大意义。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等因素有关[1,2]。高校校园是师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普遍存在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3,4]。加强对高校校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对于了解校园卫生状况,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菌落总数,cfu)这一指示微生物指标对校园主要功能区空气质量进行生物学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校园概况沈阳市内某高校,2001年新迁校址,主要建筑物距离城市南北向主干道约150~1000m。 1.2采样为全面反映校园内师生主要活动区域空气微生物状况,按功能不同将校园分成12个不同的功能区,即操场、道路、绿地、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超市、体育馆和办公室。参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共设采样点126个。于2008-12,2009-03、2009-06、2009-09采样,分别代表冬、春、夏和秋四季,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参照《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1-2000),采用撞击式采样。JWL-2型采样器有上、下两级,上级收集粒径 及以上的微生物粒子,下面级收集以下粒径的可吸入微生物粒子。采样高度为1.2~1.5m,采样时间1min,采样流量28.3L/min。细菌在37℃培养48h,霉菌在26℃培养72h 后,分别计数两级采样皿中的细菌菌落数和霉菌菌落数(cfu),也即捕获在采样皿中的空气细菌粒子数和霉菌粒子数。全年共采样2016份。 1.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高盐查氏培养基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按使用说明配置、灭菌。使用Φ9cm平皿,每平皿倾注20ml培养基,冷却备用。 1.4主要仪器JWL-2 两级筛孔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DXC-280B型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YLN-30A菌落计数器,北京市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SHP-250型生化培养箱和MJP-250型霉菌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B-4A控温电热板,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采样时使用。 1.5 统计分析菌落计数后,按照公式n=N×1000/(Q×t)计算受检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式中:N—平皿菌落计数,个;Q—空气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1.6质量评价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细菌菌落总数≤2500cfu/m3为合格。 2.结果 2.1空气中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见表1,图1。 由表2可见,同样在冬季,室外空气中霉菌粒子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季节,而在室内

翻译岗岗位职责

市场办翻译岗位职责 一、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拥有扎实的英语及汉语基本功,广泛的钻井专业知识。 2、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律,有良好的语音基本功,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以及广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3、掌握涉外礼仪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 4、熟悉办公软件的运用,具有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 二、岗位工作职责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任务。 2、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事、秉公办事,遵守外事纪律,杜绝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3、负责公司外文来电来函的翻译工作,译稿内容准确,并及时呈报领导。 4、参与投标书的制作,负责招标信息的整理,甲乙方职责和商务报价表的翻译及人员简历的编译工作。 5、接待国际客户,口译内容忠实、准确地进行汉-英,英-汉翻译。 6、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及各种突出性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及时请示报告。

三、岗位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2、严格遵守钻井公司《安全生产十大禁令》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企业HSE管理规定; 4、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做好安全活动记录。 5、执行科室内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物品、现金安全管理规定。 6、到基层调研时,做好“三穿两戴”,严格遵守HSE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认真填写“两表一卡”。 7、在日常工作中,互相提醒安全事项,互相规范安全行为、做到节能省电,人走灯灭电源断。 四、岗位质量职责 1、及时向领导呈报各外文来电来函译文。 2、各文件和资料的译稿应做到内容贴切,技术术语翻译准确,语法规范,层次清楚,并且能够按时完成翻译任务。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 施研究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于皓 姓名:乔利敏 专业(班级):环境11-2班 学号:1129010211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11-2乔利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环境的污染和控制,已成为各国科学界、公众和立法的注意焦点之一。大气微生物污染是环境污染之一,大气微生物能够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疾病的传播,导致工农业产品腐烂变质,尤其近年SARA、禽流感、超级细菌等疾病的流行和暴发,特别是近年来室内污染的加剧,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经济发展[1]。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内外不少学者对大气微生物的污染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本文就国内外大气微生物特性来源、污染分布、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微生物;分布现状;污染特征;防治措施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for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public and the legislature. Airborne microbes pollution is on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airborne microbes can lead to the spread of diseas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plants,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use r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SARA, avian flu and other diseases prevalent superbugs and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indoor air pollution intensifie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 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human environmen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microbial pol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many scholars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origin abroad atmospheric pollution distribu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reviewed. Keyword: airborne microbes;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quo;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0:引言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及培养(含总结)

微生物菌群的选择与培养 针对所学的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有关理念,加之对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理解,此次环境微生物这门课程的设计我选用的微生物菌群是对保健、水产、养殖、种植甚至环保等方面都有益的菌群。 一、有益微生物的概念(“EM”菌群) “EM”是英语Effective和microorganisms的缩写,意为有益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夫教授于1983年研制成功的微生物工程技术中综合性最强的新创造。有益微生物群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光合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型丝状菌)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 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在水族箱使用后,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特别是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活动,从而改善水质,并改善鱼类消化道细菌群落,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其功能要超过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二、有益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氧型和厌氧型)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力量。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 2、乳酸菌群(厌氧型)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使有机物发酵分解。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 3、酵母菌群(好氧型)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有益微生物群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氧型)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与其防治措施

无菌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从无菌药品生产的哥哥环节分析药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以及其防治措施,从而防止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关键词: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来源;防止措施。 目录 一、微生物概述 1.微生物的特点 2.细菌的特殊结构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1.无菌药品污染的概念 2.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三、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的途径和防止措施 1.人员 2 .厂房与设施 3.设备 4.物料 5.工艺 6.其他 7.企业文化 一、微生物概述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分为七大类。按照大小和高低等级依次是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其中,立克次体,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这四类微生物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比较少见,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这三类引起的人类疾病比较多,所以无菌药品的生产中对这三类微生物药格外注意。 1.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

; 4.易变异,适应强; 5.分布广,种类多。也正是微生物的这些特点使得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防治工作显得格外困难和复杂。 2.细菌的特殊结构:大多数细菌除了具有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含物等外,还有一些细菌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孢,鞭毛,菌毛等。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想细胞壁表面分泌一种粘液状物质,形成一层较厚的膜(约0.2um)称为荚膜。荚膜中更含有大量的水分,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干燥。细菌的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具有荚膜的细菌不易被白细胞所吞噬,故能在机体内产生繁殖,引起感染。 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的时期或当外界条件改变对细菌生长不利时,细菌体内的细胞浆发生脱水浓缩,之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位于菌体中央或末端,称为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芽孢外面有数层厚而致密的膜,可以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对于高温、干燥、光线、化学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体强没有形成芽孢的细菌,在70摄氏度以上就会逐渐死亡,而芽孢能抵抗100摄氏度或者更高的温度。因此,杀死腰包要比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困难得多,有些芽孢可以存活多年而不丧失其活力,当遇到合适条件时又可生长繁殖,因此灭菌的效果应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二、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概念:无菌药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无菌药品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是微生物污染,所以我们这里只研究微生物引起的污染。即指的是无菌药品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无菌药品中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超标而引起的污染。 污染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来源 已经知道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营养类型多、适应能力强,所以土壤、水中、空气、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均广泛存在,甚至在高山、海洋等都有它们的存在。当然,不同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中使用的灭菌培养皿在空气中取样并培养一段时间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实验意义在于: (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 (2)比较了普通实验室和无菌室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3)验证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 空气是人类维持正常活动的物质条件,与人类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空气微生物的采样和检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开发了各种快速、灵敏、特异和高度自动化的仪器。为了保持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应该使用正确和先进的空气监测方法。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空气也不例外。尽管空气不是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然而,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滴的流动、人类和动物活动等原因,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微生物。 中空气微生物的采集方法很多,主要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监测,自然沉降采样法采样。本文介绍了各种采样方法的性能,以便正确选择各种采样方法。空气微生物采样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采样器、采样介质、采样方法和检测程度。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主要包括:冲击采样器、过滤空气采样器、离心空气采样器、旋风采样器、静电沉降采样器等 当空气中的单个微生物落在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固体培养基表面

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将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或菌落。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菌落,可以大致识别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本实验通过检测普通实验室和无菌间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来判断无菌间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群。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1。实验仪器 (1)无菌板,组数(2)酒精灯,恒温箱数×1 (3),数量×2 (4)高压釜(5)干热灭菌器(6)冰箱 (7)板(直径9厘米)(8)量筒(9)烧瓶(10)酸度计2。实验所需试剂 (1)蛋白胨,量10g (2)牛肉膏,量3g (3)氯化钠5g (4)琼脂15-20g (5)蒸馏水1000毫升 4,实验步骤 1。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将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琼脂和蒸馏水混合,加热溶解 ,调至7.4,过滤分装,高压灭菌121℃和20min,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时,将约15mL倒入灭菌板中,制成营养琼脂板2.倒置板: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分成三角瓶,高压灭菌备用使用 前,将培养基融化,冷却至50℃左右,倒入几个盘子备用。 3。检测:首先打开无菌室内的紫外线灯,照射15分钟后关闭。打开上面浓缩了 的无菌平板的皿盖,将皿盖暴露在无菌室空间和普通实验室空间中,分别不移动5min和30min后盖上皿盖每个培养基的平板要求在每个

微生物的培养

目录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实验三菌种保藏 实验四细菌形态观察及单染色 实验五放线菌及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革兰氏染色及芽孢染色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八微生物直接计数法及测微技术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细菌细胞的生化反应实验 实验十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效价测定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翻译岗岗位职责

翻译岗岗位职责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市场办翻译岗位职责 一、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拥有扎实的英语及汉语基本功,广泛的钻井专业知识。 2、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律,有良好的语音基本功,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量,良好的语感,灵活的表达能力以及广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3、掌握涉外礼仪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 4、熟悉办公软件的运用,具有表格制作等基本技能。 二、岗位工作职责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次翻译任务。 2、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事、秉公办事,遵守外事纪律,杜绝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3、负责公司外文来电来函的翻译工作,译稿内容准确,并及时呈报领导。 4、参与投标书的制作,负责招标信息的整理,甲乙方职责和商务报价表的翻译及人员简历的编译工作。 5、接待国际客户,口译内容忠实、准确地进行汉-英,英-汉翻译。 6、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及各种突出性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及时请示报告。 三、岗位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2、严格遵守钻井公司《安全生产十大禁令》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3、严格遵守企业HSE管理规定; 4、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做好安全活动记录。 5、执行科室内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物品、现金安全管理规定。 6、到基层调研时,做好“三穿两戴”,严格遵守HSE管理制度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认真填写“两表一卡”。 7、在日常工作中,互相提醒安全事项,互相规范安全行为、做到节能省电,人走灯灭电源断。 四、岗位质量职责 1、及时向领导呈报各外文来电来函译文。 2、各文件和资料的译稿应做到内容贴切,技术术语翻译准确,语法规范,层次清楚,并且能够按时完成翻译任务。

空气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

空气、物表、器械、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检测参考标准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操作 结果计算: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结果判断: Ⅱ环境: 手术室、供应室、计生手术室、产房、眼科治疗室 、婴儿室、 ≤4.0cfu/皿(15min ) Ⅲ环境 各科治疗室、处置室、ICU 、胃肠镜室、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救室、 化验室血库、口腔科。 ≤4.0cfu/皿(5min ) 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检测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 ,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48h ,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采样面积都为100cm 2) 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 2)= 结果判断: Ⅱ环境: 手术室、供应室、计生手术室、产房、眼科治疗室 、婴儿室。 ≤5.0cfu/cm 2 平均每皿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 2)

Ⅲ环境各科治疗室、处置室、ICU、胃肠镜室、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救室、化验室血库、口腔科。≤10.0cfu/cm2 三、消毒医疗器材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检验标准 1、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应无菌 2、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数应≤20 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 出致病性微生物。 3、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数应≤200 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 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高度危险性物品: 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压力测量导管、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四:医务人员手卫生

空气细菌总数的测定

空气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彻底高效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原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实施、人和动物的蹑手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癌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方法--平皿沉降法 二、测定原理 空气中飘浮着各种微生物,将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平皿放于监测点上,暴露5min,空气中的细菌便会落到培养基上,然后在37°C恒温箱中培养24h,计数每个平皿表面的菌落数,由于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菌落总数便可认为是细菌总数。 三、试剂 营养琼脂 1、成分 A蛋白胨 1g B牛肉膏 0.3g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讲解及练习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 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

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标签:标题] 篇一: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职责一: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日常文字翻译工作; 2、负责公司网站的翻译工作; 3、公司资料的翻译、公司涉外形象设计; 4、负责公司涉外接待工作; 5、协助培训部门做好员工英语基础培训; 6、公司海内外项目资料的翻译及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7、记录并做好与国外公司电话会议的会议记录; 8、做好相关部门商务谈判及对外联络的现场翻译工作; 9、协助公司做好产品说明书翻译工作; 10、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责二: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1. 配合推广部编写各推广活动的文案编辑(中英版) 2. 翻译公司产品的宣传资料和产品资料(中英互译) 3. 接受上级分配的其他工作。 职责三: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1、负责日常英语业务的翻译; 2、接受主管的分配的翻译任务; 3、保证翻译质量; 4、翻译资料的整理收集、知识管理; 5、翻译并与翻译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6、参加部门内开展的专业培训与交流,提高翻译的专业水平。 职责四:英语翻译工作职责 1. 公司日常客户英语资料的翻译,对相关中英文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保存; 2. 各种生产资料的中外文互译,协助其他部门完成所需的中英文互译工作; 3. 短期访问外国专家的申请审批、签证变更等工作的办理;外籍专家在我公司指导期间的沟通翻译、生活管理、机场接送等工作; 4. 国外客户沟通、交流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与外商谈判翻译工作,跟踪国外客户定单; 5. 海外专家来华对员工指导培训内容的翻译,公司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做好记录并整理存档; 6. 督促员工的英语普及学习工作; 篇二:翻译工作职责 翻译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日常文字翻译工作; 2、负责公司网站的翻译工作; 3、公司资料的翻译、公司涉外形象设计; 4、负责公司涉外接待工作; 5、协助培训部门做好员工英语基础培训; 6、公司海内外项目资料的翻译及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的角色;了解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2.了解土壤生态条件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理解土壤自净 的概念,了解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概念; 3.了解空气的生态条件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熟悉空气微生物 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4.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理解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自净过程;了解衡量水体 自净的指标;掌握 BOD;COD;TOD;DO;SS及 TOC 等概念;了解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理解 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概念;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掌握污化系统的划分以及各带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生态条件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水体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分类;土壤的生态条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的生态条件;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最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有机污染物生物净化(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 ?无机污染物生物净化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机理 ?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 ?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 一、好氧分解 ?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 ?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 ? C → CO2 + 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 H → H2O ? N → NH3→ HNO2→ HNO3 ? S → H2SO4 ? P → H3PO4 ?二、厌氧分解?厌氧细菌 ?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 → RCOOH(有机酸)→CH4 + CO2 ?N → RCHNH2COOH → NH3(臭味) + 有机酸(臭味) ?S → H2S(臭味) ?P → PO 3- 4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好氧分解(后续)第二节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一、碳源污染物的转化

?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 1.纤维素的转化 ?β葡萄糖高聚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β1-4糖苷键)。 ?来源: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城市垃圾等,其中均含有大量纤维素。 A.微生物分解途径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放线菌——链霉菌属。 ?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需要时可以向有菌种库的研究机构购买或自行筛选。 2.半纤维素的转化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3.木质素的转化自然界中哪些微生物能够进行木质素的降解呢??确证的只有真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疑似的有软腐菌。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白腐—树皮上木质素被该菌分解后漏出白色的纤维素部分。*木质素降解的意义何在呢?(二)油脂的转化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1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学习空气采样方法 2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实施、人和动物的蹑手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癌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测定的细菌指标有细菌总数和绿色链球菌,在必要时则测病原微生物。 空气并非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空气中缺乏水分和营养,紫外线的照射对微生物也有致死作用。微生物产生的孢子本身也可以飘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借风力传播。 空气中的微生物中,真菌的孢子数量最多,细菌较少。而且藻类、酵母菌、病毒都会存在于空气中。 目前,还无统一的关于空气的卫生学指标,一般以室内1m3 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1,000个以上作为空气污染的指标。 病原菌在空气中一般很易死亡,但结核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一段时间。 尘埃多的地方,如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高山、海洋、森林、积雪的山脉和高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较少。 在本次实验中测量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主要是利用空气的自然沉降法,也有其它方法,如撞击法,过滤法等。 三实验器材 电炉,培养基,培养箱,无菌台 四实验步骤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接种方法;学习常用的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1)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2、无菌操作 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菌操作。 实验台面不论是什么材料,一律要求光滑、水平。光滑是便于用消毒剂擦洗;水平是倒琼脂培养基时利于培养皿内平板的厚度保持一致。在实验台上方,空气流动应缓慢,杂菌应尽量减少,其周围杂菌也应越少越好。为此,必须清扫室内,关闭实验室的门窗,并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处理,尽可能地减少杂菌的数量。 空气中的杂菌在气流小的情况下,随着灰尘落下,所以接种时,打开培养皿的时间应尽量短。用于接种的器具必须经干热或火焰等灭菌。接种环的火焰灭菌方法:通常接种环在火焰上充分烧红(接种柄,一边转动一边慢慢地来回通过火焰三次),冷却,先接触一下培养基,待接种环冷却到室温后,方可用它来挑取含菌材料或菌体,迅速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图2)然后,将接种环从柄部至环端逐渐通过火焰灭菌,复原。不要直接烧环,以免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体爆溅而污染空间。平板接种时,通常把平板的面倾斜,把培养皿的盖打开一小部分进行接种。在向培养皿内倒培养基或接种时,试管口或瓶壁外面不要接触底皿边,试管或瓶口应倾斜一下在火焰上通过。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主要变质微生物

第8章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主要变质微生物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并了解其在食品中的消长规律和特点。 2. 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的种类及它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3. 掌握食品中细菌数量和大肠菌群的含义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4. 熟悉产毒霉菌的种类,掌握霉菌污染食品及其产毒的特点、毒素性质,以及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研究并弄清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源和途径及其在食品中的消长规律,对于切断污染途径、控制其对食品的污染、延长食品保藏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与食物中毒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食品微生物的污染主要包括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和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 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 一方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不同的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烹调等各个环节,常常与环境发生各种方式的接触,进而导致微生物的污染。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可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1.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 1.1.1 土壤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还含有大量的硫、磷、钾、钙、镁等无机元素及硼、钼、锌、锰等微量元素,加之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通气性及适宜的酸碱度 (pH3.5~10.5),土壤温度变化范围通常在10~30℃之间,而且表面土壤的覆盖有保护微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的危害。 可见,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因此,土壤素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和“微生物大本营”之称。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达107~109个/g。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十分庞杂,其中细菌占有比例最大,可达70%~80%,放线菌占5%~30%,其次是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在地面下3~25cm 是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肥沃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多,果园土壤中酵母的数量较多。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自身发展外,分布在空气、水和人及动植物体的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入土壤中。许多病原微生物就是随着动植物残体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进入土壤的。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既有非病原的,也有病原的。通常无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的时间较短,而有芽孢菌在土壤中生存时间较长。例如沙门氏菌只能生存数天至数周,炭疽芽孢杆菌却能生存数年或更长时间。同时土壤中还存在着能够长期生活的土源性病原菌。霉菌及放线菌的孢子在土壤中也能生存较长时间。 1.1.2 空气 空气中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条件,加之室外经常接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照射,所以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然而空气中也确实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随风飘扬而悬浮在大气中或附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