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提供了有关苹果贮藏与加工的技术和方法,简述了苹果采摘后的生理变化过程及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水果保鲜技术,提出了以苹果为原料的深加工生产,指出了榨汁后的苹果废渣的综合利用。同时,阐述了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苹果;贮藏保鲜;深加工;发展对策

随着苹果种植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优良苹果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年产量逐步提高,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在世界苹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我国苹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效率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国苹果主产区经济增长、外汇创收、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农业产业之一。因此,对苹果进行贮藏保鲜与深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已成为近三十年迫在眉睫的任务。

1 苹果的贮藏保鲜

苹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 其不仅富含水分, 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果胶等营养物质。苹果所含的果糖与纤维, 也比其它水果更能保持血糖稳定。常食苹果可以降低血脂, 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但由于苹果含有大量水分、呼吸作用很强, 且在生长过程中还容易受到病菌的影响而发生采后的病害, 所以不易保鲜贮藏。下文简述了苹果采摘后的生理变化过程及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水果保鲜技术,分析了影响苹果保鲜效果的因素。

1.1 影响苹果贮藏保鲜的因素

1.1.1 采后苹果的呼吸作用

采收后的苹果仍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 要不断地进行呼吸。苹果的呼吸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

有氧呼吸是主要的呼吸方式, 即在有氧的条件下, 将底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在无氧时, 水果进行无氧呼吸, 对水果也有不利影响。在无氧呼吸过程中, 乙醇和乙醛及其他有害物质会在细胞中累积, 使细胞中毒。呼吸强度是衡量水果呼吸强弱和组织新陈代谢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呼吸强度越大, 营养物质消耗得越快, 贮藏寿命越短。不同的苹果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强度见表1[2]。

1.1.2 采后乙烯的作用

乙烯是一种调节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植物激素。Kidd和West[3]证明苹果采摘后有大量的乙烯产生,Biale[4]也证明乙烯量的增加能加快水果的成熟和腐烂, 且仅仅 0.1mg/L 的乙烯就能加快水果的成熟。同时, 乙烯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理作用, 乙烯能加快叶绿素的分解, 使水果转黄[5]。这些都说明乙烯气体能使呼吸作用加快, 促进水果老化, 因而它是促进水果成熟腐烂的决定性因素。苹果就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因此要严格控制苹果采后乙烯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以达到保鲜的目的。笔者曾测定了常温下富士苹果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1 所示。

1.2 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

目前用于苹果保鲜主要有物理、化学两种方法, 主要从温度、气体组分和湿度等方面来控制苹果采后的呼吸作用, 以达到保鲜的效果。

1.2.1 国外的贮藏保鲜技术

1.2.1.1 美国

在美国,苹果采后大部分都贮藏起来以满足季后供应,贮藏量占产量的比重高达 80%,人们常年可以吃到新鲜如初的苹果。贮藏保鲜主要采用气调贮藏和冷库贮藏,冷库常用氨制冷,气调库则使用燃烧丙烷循环降氧,用活性炭脱除二氧化碳。准备贮藏的苹果是经过挑选的优质苹果,首先要经过特定的药剂处理,若是较长时期贮藏的苹果,人们非常注重及时处理,通常要求其在采后的 48h内进入冷库或气调库,而且在送入冷库时,要贮藏的苹果需装入大木箱并用苯雷特(Benomyl)药液冲洗。若是只贮藏至年底以前出售的苹果,人们通常将其装入冷库贮藏。另外,需要贮藏五个月以上的苹果,大多都被装入气调库。

1.2.1.2 加拿大

据加拿大农业部门 2007 年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国的苹果采后主要采用冷藏、气调贮藏和普通贮藏,其贮藏时期长达 9 个月。在使用气调库贮藏苹果时,为使这一技术极大地发挥作用,须保证运用气调储藏的苹果的品质是极佳的,同时库房在开始贮藏苹果后应尽快地被关闭。在采用贮藏方式上,加拿大主要采用气调储藏,普通冷藏次之,很少或几

乎不用普通储藏。制汁用的苹果通常采用普通方式储藏,而鲜食、作削皮苹果用的苹果则很少或几乎不采用这种方式贮藏。另外,用于鲜食的苹果基本上都采用气调储藏。

1.2.1.3 墨西哥

奇瓦瓦州是墨西哥的主要苹果产区,该国科学家在其进行防霉烂研究时发现,有些发酵剂能防止苹果腐烂。研制此项苹果保鲜技术的科学家特比索说,她在苹果切口处撒上一种发酵剂,苹果存放 5 周后,切口处不仅没有发生霉变或腐烂,反而切口都比原来小了很多。经过分析,这种发酵剂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物质能与土壤中的弱寄生真菌发生“对抗”,使苹果产生一种特别的“免疫力”。因此,苹果在冷库中长期贮藏时大幅度减少了霉变或腐烂变质现象的发生,苹果保鲜发酵剂为苹果长期贮藏保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1.2.2 国内的贮藏保鲜技术

1.2.2.1 物理方法

常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有: 低温保鲜、气调保鲜、辐射保鲜等[6]。其中, 较先进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临界低温高湿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臭氧气调保鲜、低剂量辐射预处理保鲜、高压保鲜、细胞膨压调控保鲜等[7]。除了这些方法外, 苹果还可采用沟藏、通风贮藏库或窑窖贮藏, 但是这些方法必须在冬春季有外界低温的地方才能使用, 而且贮藏的时间较短, 品质也较差。

1.2.2.1.1 低温保鲜技术

低温贮藏是苹果常用的贮藏保鲜技术,其优点是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可以迅速均匀地降低库温, 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可以很好地调节控制。低温保鲜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抑制鲜苹果的新陈代谢和致腐微生物的活动, 使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苹果的鲜度、颜色、风味的技术[8]。研究证明[2]: 大部分苹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 -1℃—0℃,相对湿度为 90 %左右。

1.2.2.1.2 气调保鲜技术

气调保鲜技术是通过改变气调库内或包装袋中气体成分的相对比例(一般是降低环境

中 O

2浓度, 同时提高 CO

2

浓度) , 来达到延长贮藏保鲜期、货架寿命及保持水果质量的目

的。研究证明[9]: 富士苹果贮藏期库温控制在±3 ℃的条件下, 将帐内气体组分控制在

O 2:6 %~10 %, CO

2

: 4 %~6 %, 可获得较好的贮藏效果。

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 它与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不可逆的反应, 达到杀灭

微生物的作用。臭氧能够有效地快速分解乙烯, 将乙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减缓了果蔬的新陈代谢, 降低了成熟速度, 同时还可促进创伤愈合, 增加对霉菌传染的抵抗力, 延长果蔬的贮藏期。

1.2.2.1.3 辐射保鲜技术

辐射保鲜就是用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水果进行辐射处理, 减少腐烂损失, 杀灭致病菌、腐败菌, 从而达到保鲜目的[10]。研究证明[11]: 采用 0.5 kGyCo-γ照射红香蕉苹果, 在温度 0 ℃~5 ℃、湿度 85%~95% 且包装箱内衬无毒聚乙烯膜的条件下能够储存 6 个月。

1.2.2.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指通过使用保鲜剂来达到保鲜的目的。目前常见的保鲜剂有: 涂料涂膜剂、乙烯处理剂(吸收剂)、杀菌防腐保鲜剂等[12]。

1.2.2.2.1 涂料涂膜剂

主要是利用在水果表面覆膜来达到抑制水果呼吸和微生物活动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苹果保鲜的涂膜材料有糖类、蛋白质、多糖类蔗糖脂、聚乙烯醇、单甘酯,以及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复合膜,还有壳聚糖类化合物[13], 涂蜡, 涂中草药等方法。

1.2.2.2.2 乙烯处理剂

乙烯处理剂包括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吸收剂[14]。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有氨基乙氧基甘氨酸(AVG)、氨基乙酸(AOA)、环丙烯类化合物( 1- MCP)[15]。乙烯吸收剂有活性炭、天然沸石、活性白土、以载体为 KMnO

4

等氧化剂的制剂。

1.2.2.2.3 杀菌防腐剂

在采收苹果的当天,用 1% 的过碳酸钠溶液对树冠进行全面喷施,可起到防止贮藏期间青霉菌和轮纹病菌浸染的作用。也可在采后用0.5%碳酸钠溶液浸泡果实2-3min。作为常温贮果的防腐剂,过碳酸钠的效果稳定而明显。在配制药液时,宜用 35℃的水,药液最好即配即用,1t 果实约需 1kg 的过碳酸钠。

杀菌防腐剂还有硼砂、二氧化硫、邻苯基苯酚钠、促丁胺、联苯、2,4- D 、三氯化氮、氨及胺化合物、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TB)、苯菌灵(苯莱特)、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典型无机杀菌剂有亚硫酸盐、焦硫酸盐、氯化钙、氯化锌等。

1.2.2.2.4 钙处理

用钙处理采摘后的苹果可提高其硬度,并能相对降低果实生理病害的发生率。处理时,可用 3-6% 的氯化钙溶液或 5% 的碳酸钙溶液浸果,也可用波尔多液在采摘前对果树进行喷施。为进一步提高防病效果,在用氯化钙溶液浸果时可加入多菌灵,以30g 40% 多菌灵/l00kg 果实为准。

1.2.2.2.5 FK保鲜王

FK 保鲜王是国内众多保用鲜专家研制的新型液体保鲜剂,作用机理是抑制乙烯的产生和作用。它能很好地抑制虎皮病的发生,保持苹果的硬度、脆度、及风味,延长了贮藏期和货架期。

这种 FK 保鲜王使用起来也简单,苹果采后用塑料布做个简易的气帐,然后把苹果贮藏于气帐中,再把保鲜王注射于气帐内或滴加其内后一熏即可。白天摘,晚上熏,第二天放入地沟埋贮。保鲜王加地埋贮藏的效果接近冷风库,保鲜王加冷风库的效果接近气调库,保鲜王加气调库可降低气调成本。

1.2.2.2.6 应用保鲜纸

保鲜纸是在造纸过程中添加防腐剂,或在纸上涂布防腐剂、杀菌剂制成的。其有很好的弹性和韧度,质地柔软,可以较好地保护被包的果实,并有效杀灭果实表面的各种病原菌,还可对撞击所形成的创伤起到有效的吸收和缓和作用,减轻装箱及运输中擦碰挤压形成的机械伤。

1.2.2.3 保鲜瓦楞纸箱在苹果保鲜中的应用

以上所提的各种方法中物理方法保鲜效果比较明显, 但成本相对较高。化学方法中涂膜保鲜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绿色环保, 但其本身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水果保鲜; 环丙烯类化合物效果显著, 但成本高; 吸收剂以物理吸附为主, 存在脱吸的危险; 杀菌防腐剂多用于在水果表面喷洒, 保鲜效果并不特别长久。大量的苹果成熟后并不是立即被食用, 而是需要贮藏或包装以便于流通, 因此在水果保鲜的同时应考虑包装贮运的因素。

数据显示: 在包装市场中,纸及纸板占 30 % ,塑料占 25 %。纸箱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也明显高于塑料。因此保鲜瓦楞纸箱应该有广阔发展空间。目前已经出现的保鲜瓦楞纸箱主要有隔热功能的保鲜瓦楞纸箱、控制气体功能的保鲜瓦楞纸箱和整体渗入的保鲜瓦楞纸箱[16]。

一个装满水果的瓦楞纸箱就可视为一个独立微环境。瓦楞纸箱本身也有一定的隔热功能, 且纸箱内部的氧气量相对低于外界。若能利用瓦楞纸箱的这两个特点, 再结合目前广泛采用的物理保鲜方法, 就可以较有效的延长水果的保鲜周期, 不仅能使远距离运输高鲜度的水果成为可能,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果贮运成本。

2 苹果的深加工

传统的苹果加工产品如罐头、果脯、果酱等逐渐减少,而且这些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萎缩。苹果加工的未来发展趋势,应包括五个主要方面:苹果浓缩汁;苹果混浊汁及混浊浓缩汁;苹果发酵饮料;苹果果胶;苹果粉。

2.1 我国苹果加工业的优先领域

2.1.1 苹果浓缩汁[17]

浓缩苹果汁具有糖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贮运方便,生产成本低,并能进一步加工成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等产品,还可应用于其他非食品行业;同时生产1吨苹果浓缩汁需要8吨左右的苹果,可以消化大量的苹果原料。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具有明显的生产成本优势,同时我国大多数浓缩汁生产线属新建或扩建项目,生产设备先进,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用户到中国采购,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世界著名公司;而且随着农残问题的逐步解决和高酸苹果基地的建设,我们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逐渐上升,产量逐渐下降,产生了较大进口需求。例如,美国是世界浓缩苹果汁的主要生产国家,然而由于来自海外国家如中国、波兰的竞争,美国的产量逐渐下降,倾向于从海外进口以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世界浓缩苹果汁的最大进口国。

2.1.2 鲜榨苹果汁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苹果汁多为浓缩苹果汁加水和香精还原而成。然而,苹果浓缩汁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和风味损失较大,且还原的苹果汁须经二次杀菌程序,更加失去了苹果原有的营养和风味。而鲜榨苹果汁对原料要求高,压榨、杀菌、灌装处理时间短,并采取冷除菌、冷杀菌、无菌冷灌装等高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苹果营养和风味,是一种全天然果汁。目前在北美和欧洲,还原型果汁(Reconstituted Juice)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鲜榨果汁(NFC, Not From Concentrate)日益受到欢迎。鲜榨苹果汁的成本明显低于鲜榨橙汁、梨汁、葡萄汁等,必将成为国内果汁消费的主流。

2.1.3 苹果发酵饮料

包括苹果酒和苹果醋[18]。果酒是酒饮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既可以消化处理苹果,也可以解决酒的原料,减少粮食的消耗。苹果微发酵酒,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果汁经过轻微的发酵,产品处于果汁与酒的过度态,既具有果汁的风味,又具有美酒的芳香。而苹果醋作为饮料,不仅开胃消食,而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丰富了苹果汁的原有的营养成分,同时具有果汁与醋的芳香,而粮食醋味感差,难以直接饮用,一般只作调味品用。

2.1.

3.1 苹果酒

苹果酒是仅次于葡萄酒的世界第二大果酒品种,其消费无性别区分,酒度低,风味柔和,价格低廉,生产消费量近几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苹果酒的生产和消费在欧洲、美洲和澳洲等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国家已经非常普及,世界上苹果酒主要生产国家有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年产量达100多万吨[19]。

苹果酒符合饮料酒的未来发展方向,既可使大量苹果转化增值,也可减少粮食消耗。苹果酒多为微发酵酒,产品处于果汁与酒的过度态,既具有果汁的风味,又具有美酒的芳香。与葡萄酒相比,苹果酒生产无季节性,生产周期短,价位低于葡萄酒,更易于为广大消费者接受。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优化以及酒文化的进步,苹果酒将成为居民餐桌上的重要佐餐饮料。

2.1.

3.2 苹果醋

苹果醋含有93种有益成分(包括胆固醇还原果胶),能够平衡人体内19种矿物质,具有延缓衰老、预防高血压、改善高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中乙醇浓度上升、防止宿醉、调节钙质代谢等多种生理功效。随着对苹果醋营养、保健作用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国内外消费者已逐渐认识并开始接受苹果醋产品,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并呈逐渐攀升态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醋年产量为5.6亿升,其中苹果醋0.93亿升,占醋总产量的16.7%;加拿大年产0.65亿升醋,其中苹果醋0.09亿升,占醋总产量的13.6%;英国年产1.0亿升,其中苹果醋约0.1亿升,占醋总产量的10%;现在仅北美洲苹果醋年产量就达2.6亿升[20]。在日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将苹果醋纳入国家标准,苹果醋生产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21]。可以说,开发苹果醋,不但具有潜在国内市场,而且将面对巨大的国际需求。

2.1.4 功能性苹果饮料

功能苹果汁饮料以苹果或苹果浓缩汁为主要原料,按照加工方法分为调配型和发酵型两类。调配型是通过向浓缩苹果汁添加生物活性物质或其他营养成分而达到强化果汁营养的目的。发酵型采用多菌株对加入了一些辅料的苹果汁进行微生物发酵。

近年来,功能性果汁饮料发展很快,许多强调不同配料优点的产品持续进入市场,已成为国际饮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欧洲各国食品工业界也在大力倡导国民喝健康饮料,其口号为“喝出您的健康”(Drink to your health)。北欧Valio公司的Gefilus益生菌系列饮品增加了Gefilus Power饮品,是含有益生菌LGG的果汁和脱脂奶的混合饮料;法国的Charles Vanot’s Furitaform饮料则用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强化;活氧苹果汁饮料也将是热门产品,目前已有瑞典的Aqua Energy Activator(能量促进饮料)、加拿大的Otz、新西兰的AquaPower、英国的Liquid Oxygen和美国的Avani Wa-ter产品面市。功能果汁饮料顺应人们的需求,它集天然、营养、保健、适口于一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保健型饮品,必将成为未来饮料消费的重要选择。

2.1.5 苹果粉

新鲜苹果加工成果粉, 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果粉水分含量低, 可以延长贮藏期,

降贮运、运输、包装等费用;苹果原料的利用率高, 制粉对原料要求不高; 加工成果粉后, 拓宽了苹果原料的应用范围。其物化性能发生巨大变化, 其显著优点: 果粉的分散性、水溶性、吸咐性、亲和性等物理性质提高了,使用时更方便; 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 口感更好; 利用了水果中的膳食纤维, 实现水果的全效利用, 没有皮渣的产生, 符合当今食品行业的“高效、优质、环保”的发展方向。

2.1.6 利用苹果生产食用酒精和苹果白酒

发酵法生产酒精是重要的发酵工业之一,传统法采用高梁、玉米等农作物发酵,粮食消耗量太大。据国家有关单位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每年用以生产白酒消耗的粮食约1 800万t。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毕竟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却拿出大量粮食用于酿酒。同时,每年还需用大量外汇进口粮食。一些碰果、落果无法作为鲜果食用,更需深加工。据报道,由于近年来苹果产量大,而深加工能力不足,产销不平衡,全国约有1000万t 水果未经充分利用而被浪费,给果农带来经济损失,并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2 苹果渣的综合利用

苹果渣占到鲜果的25%,苹果加工旺季,渣皮堆积如山,经微生物分解后极易腐烂发臭,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苹果渣的开发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2.1利用苹果渣开发膳食纤维保健食品[22]

苹果榨汁后制成的干制品中含有大量纤维, 纤维总含量为 70g/100g, 水溶性膳食纤维 8g/100g, 其产品淡黄色均匀; 具有苹果特有淡香味; 呈膨松粉末状, 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具有苹果应有的滋味, 无异味, 入口咀嚼后很快软化, 食后无不良感觉。实验证实, 若以果渣为原料制成膳食纤维, 其得率一般在 60%以上。在苹果膳食纤维的提取过程中, 可以利用苹果废渣干燥后保存, 可在苹果非收获季节加工纤维产品。由于纤维产品的生产设备比较简单, 一般水果加工厂的设备经改造后即可生产苹果膳食纤维, 在苹果加工的淡季可以用已有的设备生产纤维产品, 使工厂的设备得到进一步利用, 又可解决闲散劳动力问题, 创造新价值, 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苹果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提取的膳食纤维, 是有利人体健康的、绿色的保健食品, 它将是我国苹果加工业又一发展方向。

2.2.2 利用苹果渣生产苹果果胶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胶体,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作为食品加工中的配料广泛用于果汁饮料、果酱、冰淇淋、果冻以及许多甜食制品的加工中。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在我国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苹果加工后的皮渣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2.2.3 利用苹果渣生产柠檬酸[22]

目前,国外柠檬酸生产主要以糖蜜原料为主,辅助以淀粉水解糖。我国则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薯干和玉米深层发酵,近年来又实现了以精淀粉为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的工业化生产。采用苹果渣作原料生产柠檬酸,不仅充分利用了苹果渣中丰富的碳源,变废为宝,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将会进一步降低柠檬酸的生产成本,开辟一条柠檬酸生产的新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3.1 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存在的问题

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只管建库、只求吨位、库体结构、

施工质量、配置合理、资源的浪费造成运行成本的提高;贮藏质量一般,有待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苹果贮藏保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苹果贮藏设施的建造和验收标准及分类的材料(土建、库板、制冷、气调、加湿等)标准,以解决降低能耗,提高贮藏质量的目的;制定和修改相关苹果贮藏的保鲜技术应用标准;制定和修改苹果包装(纸箱标准、托盘标准、网套标准、保鲜袋的标准及商标的标准)。

在苹果的加工方面,盲目引进设备,造成设备闲置,缺乏一个专门的行业组织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引进的现象,造成国家外汇的大量损失和引进设备的闲置;生产线布局不合理,一方面生产企业多,但加工能力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生产线过分集中,生产季节抢购原料,提高原料价格,增加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我国苹果浓缩汁出口时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为:棒曲霉素超标,国际进口商要求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低于50mL/L;色值下降,浓缩苹果汁在贮藏后期或出口途中,经常出现色值下降;农药残留,果园管理不规范引起的,果农滥施各种农药,尤其是在苹果采收后期施用农药,甚至施用一些违禁农药;以及果汁酸度低、耐热菌等问题。

3.2 苹果贮藏保鲜与深加工的发展对策

贮藏设施的水平决定贮藏质量的高低,果品贮藏质量决定市场流通时间的长短,因此必须在贮藏设施,贮藏技术、贮藏管理人员、贮藏包装等 4 个方面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贮藏设施应该注重环保、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高贮藏质量是贮藏设施的必要内容,应从库体、质量、地面处理、气密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制冷方面应考虑合理配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给一个硬件的好开头;气调方面,应遵循合理配制、效果第一的原则,重点推广冰点贮藏技术和超高氧贮藏技术的应用实验;同时,进行贮藏管理人员的必知和必会知识的培训与资质考核,并组织贮藏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网络的联动活动。苹果包装的绿色环境、新材料研发、苹果包装的新型款式的开发及苹果包装内层材料(网套、托盘、保鲜袋、商标)新型款式的研发均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升级。

搞好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苹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按不同加工产品的原料要求培育种植适宜加工用的苹果品种;开展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加工产品的质量进行研究,针对苹果加工产品如浓缩苹果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开展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的横向合作,加强基础研究,生产企业建立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质量保证体系和GMP良好生产规范[23],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苹果的贮藏与深加工课题确实较为迫切,有许多难题急需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苹果贮藏与深加工确实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还很欠缺,特别是深加工的产业化问题更需我们付出较大的努力。近年来,果品贮藏保鲜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内容。

针对新世纪、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必须用创新思维、战略眼光看待苹果贮藏与加工的新发展,凝练我国苹果贮藏加工的战略发展重点,以确定优化我国苹果贮藏加工的战略布局,达到凝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国际地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路志芳.苹果采后生理及保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4):712,724.

[2] 冯双庆,赵玉梅.果蔬保鲜技术及常规测试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3] Kidd, F.&C. West.1945,Respiratoryactivity&duration oflife ofap-ples gather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 subsequentlymaintained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J].Plant Physiol,20: 467~504.

[4] Biale, J.B.R.E.Young, & A.Qlmstead. 1954. Fruit respirationðylene production[J]. Plant Physiol. 29:168~174.

[5] 邓西民.果树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林海.果品的贮藏与保鲜[M].金盾出版社, 2001.

[7] 刘忆冬, 童军茂.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5,5(6): 1~3.

[8] 拓俊绒.富士系苹果低温气调贮藏研究[J].北方果树,2005(5):13~14.

[9]IGLESIAS I, ECHEVERRIA G, SORIA Y. Differences in fruit colourdevelopment, anthocyanin content, fruit quality and consumer acceptabilityof eight Gala apple strain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8, 119(1): 32-40.

[10] 强继业.果蔬的辐射育种以及辐射保鲜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

[11] 刘继红.我国园艺产品辐射保鲜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 2002,16(6):414~417.

[12] 李秀珍.果蔬保鲜剂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04(7):37~38.

[13] 肖丽霞.壳聚糖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 2005,5(1): 4~6.

[14] Sisler E C, Serek M. Inhibitors of ethylene responses in plants at thereceptor level: recent developments [J] .Physiologia Plan—tarum .1997,100(3):577~582.

[15] 王赵改,马书尚.1—MCP 对粉红女士苹果采后生理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5):123~126.

[16] 杨福馨.保鲜瓦楞纸箱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包装工业,2004(6):55~57.

[17] 张建新,郎锁军,胡玲,等. HACCP在浓缩苹果汁生产中的应用[J].保鲜与加工,2002,(3):19-21.

[18] 吴朝霞,金嫘,张悦,等.国内外保健醋生产的发展状况及展望.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1, 32 (2): 155~158

[19] 王宇霖. 从世界苹果、梨生产及发展趋势与国际贸易看我国苹果、梨产业存在的问题[J]. 果树学报, 2001, 18(3):127-132.

[20] 吴朝霞,金嫘,张悦,等.国内外保健醋生产的发展状况及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2):155-158.

[21] TIJSKENSA L M M, KONOPACKI P J, SCHOUTEN R E, et al.Biological variance in the colour of Granny Smith apples modelling theeffect of senescence and chilling injury[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Technology, 2008, 50(2/3): 153-163.

[22] 阮仕立,王西锐,刘德兵,等·苹果酒的开发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27 (4): 75~78·

[23] 廖小军,胡小松·我国苹果生产、加工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3 (6): 13~16·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完整word版)苹果贮藏技术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苹果采后基本处理过程包括采收、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包装、预冷、保鲜处理、贮藏、运输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对保证果品质量、方便贮运、促进销售、便于食用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收 采收成熟度与果实贮藏品质有极大的相关性,果品应结合品种特性、采后用途、贮运条件、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综合考虑而决定其适宜的采收期。 (一)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苹果采收太早,其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够好,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失水萎蔫等生理病害;采收过晚,也容易发生果肉发绵(裂果)、衰老褐变、斑点病、水心病及微生物引起的腐烂等病害。优质苹果到达采收成熟期时,呼吸高峰到来的较快,果实的贮藏性较差,在呼吸高峰期和呼吸高峰后期采收的果实不耐贮藏。应根据品种特性、贮藏条件、预计贮藏期长短而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常温贮藏或预计贮藏期较长时,应适当早采;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预计贮藏期较短时,可适当晚采。一般长期贮藏的苹果在生理成熟前10d 左右采收,这时采收的果硬度大、品质好、耐贮藏。 确定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不仅要看果实的色泽、成熟度和品种特性,还要看当地当年的市场需求和天气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具体的确定方法有:①果实色泽。苹果各品种从幼果到成熟的过程中,果皮的颜色一般都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果皮底色由深绿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或浅黄色。有些着色品种往往上色较早,但果皮底色仍是绿色,只有果皮底色由绿变黄时才是果实成熟的表现;②果柄。果实真正成熟时,果柄基部与果枝间形成离层,果实稍被扭动或抬高即会脱落;③果实的生长期。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不同品种在一地区都有比较稳定的生长发育时期,由盛花期到成熟期所需时间也比较固定,一般早熟品种在盛花后60-100天成熟,中熟瓶中为100-140天,中晚熟品种为140-160天,晚熟品种为160-190天;④种子颜色。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颜色有逐渐变褐的规律。剖开果实,若种子变成褐色,表明已经成熟;⑤果实硬度。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变松软,硬度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时硬度相对稳定;⑥果实的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果实成熟期可分为采收成熟期和食用成熟期。采收成熟期是指果实体积和重量都不再增大,果柄基部已形成离层,稍扭或抬高即会脱落;食用成熟期是指果实达到完全表现本品种典型性状,而且是食用品质最好的时期。为了贮藏和长途外运往往需要提前采收;⑦当年的气候与市场需求。如果临近采收期有冰雹、狂风等自然灾害,应马上组织人力突击抢救;大雨过后可暂停数天再采摘。还要根据当年的市场需求情况,适当早采或晚采,以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采收时间的确定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苹果产业未来展望与建议.doc

摘要:苹果产业未来展望与建议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苹果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和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一,小面积分散个体经营,用工多(是发 . 苹果产业未来展望与建议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苹果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和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一,小面积分散个体经营,用工多(是发达国家的5倍),投入大,产销衔接不畅,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其二,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品牌和信誉,信息服务业急待加强;第三,一些现行的技术措施逐渐显现出弊端,比如,品种引进未经严格的区域试验就推广,过量使用氮素化肥,快速扩栽不讲砧穗组合关系与当地适应度,果实套袋虽能防止药害、污染但也存在影响质量、增多某些病害(生理病等)的缺陷,套袋量过多会影响光合和削弱树势;第四、科技创新研究投入不足,不够持续稳定,技术贮备不足;第五、低产园比重大,影响平均单位产等等。 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从战略上重视,从长远打算,把苹果业做成全国的高效强大

产业。因为苹果在果品中占有最大比重,是富含营养的安全果品。国际、国内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创造最高单产,提高高档果比率,扩大出口优势。大力发展苹果加工业,认真处理好主产品与多样化合理配置,提倡科学、理性、成熟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区域条件为特点,克服发展中的盲目性和大起大落的波动,铭记低产荒芜的教训。 二、根据国情,研究保证农民土地所有前提下,探讨多种规模经营方式,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尽快扶持几个大的龙头企业,做出品牌,经营与国际接轨,注意现代工业对其设备的支持,降低投资成本,特别注意培养经营型复合人才。 三、积极推广活土、节水、节肥、养根、壮树、宽行、矮化密植制度。对现有的栽培地仍应以培肥地力、复壮为主,逐步有计划更新,在发展中推广以上栽培制度。沃土:我们的果区普遍存在着有机质少,土壤营养缓冲能力差的问题,近20年来大量施化肥,追求高,使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氮素化肥及不恰当用水是造成冗余消耗的重要原因。缺素早落叶,树势弱,易感病。建议推行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化肥的区域养根施肥技术,提高根系最适区的缓冲性,减少根系的冗余消耗,保证地上部器官的健全、有续发生。改行(宽行、矮化密植起垅生草或覆草、窄沟贮水灌溉)是实际上现部分机械化、提高药效、简化修剪的节工、节水、降低成本的需要。这项工作适应国情,50多年来引进外国矮化砧、生草制,因我国果园地土层薄,春旱夏涝的特点,总的说是不成功或有少数地方成功。因此,实行矮化栽培建议多头并举利用几种方式。创新适应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当前国内外苹果主栽品种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烟台果树2012-1(总117) 当前国内外苹果主栽品种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木生1田琳2 1)山东鑫诺园艺·2)荣成市农业局 世界苹果栽培区域广泛,目前保存的品种约7000多个,栽培品种1000余个,广泛栽培的品种有100多个。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品种更新的步伐,但更新速度最快、调整幅度最大的还是中国。通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苹果品种已由元帅、金帅、国光为主彻底变为富士占压倒性比重。这种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中外消费者对苹果酸甜口味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1主要发达国家苹果主要品种构成 1.1美国世界第二苹果生产大国,年产量约450万t,60%是鲜食苹果,40%用于加工。全国苹果种植户约8000多个,主产区在华盛顿州、纽约州、密西西比州、宾夕法尼亚州、加州、维多利亚州等6个州,占总产量的85%。华盛顿州是美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区,目前苹果品种结构为:红元帅(33%),嘎拉(19%),富士(13%),澳洲青苹(12%),金帅(10%),Cripps Pink(3%),Honeycrisp(3%),布瑞本(3%),Cameo(1%),其它(3%)包括Pacific Rose、Jazz、Ambrosia等。 1.2欧洲苹果栽培历史悠久,主要有15个生产国,其中意大利、波兰、法国、德国等为最重要的生产国家。目前主要栽培品种包括金帅(33%)、嘎拉(19%)、Jonagold(12%)、元帅(9%)、Elstar(6%)、Granny Smith(5%)、Braeburn(5%)等。其中意大利是欧洲重要的苹果生产大国,年产量220多万t,40%的产量集中在South Tyrol 地区。主要栽培品种包括Golden Delicious (44%)、Gala(13%)、Red Delicious(12%)、Fuji (5%)、Granny Smith(5%)、Rome Beauty(5%)、Elstar(4.5%)等。 1.3日本苹果主要供应国内市场,主栽品种多为自育品种,发展优质鲜食品种是重要特征。四大主栽品种为富士(51%)、津轻(12%)、王林(10%)和乔纳金(9%)。 1.4新西兰60%以上的苹果出口,不同目标市场,品种发展重点各异。四大主栽品种为嘎拉、布瑞本、富士和乔纳金。新栽植苹果园90%以上为新品种,主要是嘎拉系(35%)、布瑞本(15%)、Jazz(15%)、粉红女士(12%)、富士(5%)、Pacific Beauty(4%)、Pacific Rose(2%)等。 市场消费需求正向优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丰产性好、易栽培、酸甜适口的鲜食加工兼用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充分挖掘红肉苹果资源,培育高营养的红肉苹果新品种是世界苹果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2我国苹果品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苹果种植结构也在经历巨大的转变,最重要的转变有2个。其一是位于黄土高原区划内的陕西取代几十年来我国第一大生产省份山东,成为中国最大苹果生产省,而山东省则把重点放在提质增效上;其二则是品种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富士品种成了绝对的主力。据统计,我国目前的苹果构成是富士系(69.6%);元帅系(9.2%);秦冠(6.8%);嘎拉(6.3%);国光(2.4%);华冠(2.1%);金冠(1.2%);红王将(1.0%);乔纳金(0.9%);其它(0.5%)。 我国目前品种构成的主要问题是富士比例过高,而欧美苹果主产国栽培比例仅在5%~13%。单一品种过多会造成某一时期用工紧张,上市集中等问题。今后应在满足不同内在风味要求的同时,红(深红、条纹鲜红)、黄、绿多样化品种多元化布局,并增加优质黄色品种的发展比例。如金帅仍是欧洲第一大主栽品种;王林是日本四大主栽品种之一;套袋栽培面临的挑战将使黄色品种重新受到关注。 37 ··

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及其 研究进展 自然科学 院系: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作者: 学号: 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学号:班级:姓名: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苹果品种及贮藏特性以及影响贮藏的因素,最后列举了苹

果的贮藏方法,说明了现代苹果贮藏的发展趋势。果农、苹果经营者以及相关企业可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所拥有的自然条件等,选择适合的苹果贮藏保鲜技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苹果、贮藏方法、研究进展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apple varieties and storag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torage, finally lists the apple store method, and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pple store. Growers, apple operators and related enterprise based on their own economic conditions, have natural conditions, choose suitable apple fresh-keep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ir own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apple, storage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 绪论 苹果是主要果树种类之一,其果实耐贮藏,因此是解决淡季供应的主要水果之一。做好苹果果实的贮藏保鲜,对于繁荣市场、保障供给、为外贸提供货源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1品种及贮藏特性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刘军弟等 近10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且总体供需均衡,但从栽培制度变革、技术升级、组织培育、功能性市场建设等角度判断,产业发展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已进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苹果产业强国转变的重大历史阶段。未来5?10年是我国苹果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增强,需要政策引导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以推进以矮砧密植和乔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和产业管理水平。因此,借鉴果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剖析我国苹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保证高效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 1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1发展现状 1.1.1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优势区向高海拔地区扩展 近年来,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较快。2008?2010年苹果种植面积年均增速4%,2010年已达213. 10万hm2;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情况下, 年均产量在3 10 0?3 2 0 0万t左右稳定增长。从区域变化来看,环渤海湾优势区面积和产量下降,黄土高原优势区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甘肃和陕西发展较快,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黄土高原地区苹果优势区已从海拔8 0 0?1 2 0 0m扩展到海拔1 3 0 0?1 5 0 0 m(如甘肃静宁、庄浪、庆阳等地),甘肃已成

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新兴苹果产区。 1.1.2科技、要素、管理投入加大,单产水平得到提高 由于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栽植技术与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挂果面积比重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苹果单产水平逐年增加,这也是促进苹果总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2009年间,我国苹果单产年均增长6%?7%。 2009年单产突破14t/hm2,但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1 9.5?30t/hm2的单产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1.1.3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 2 0 0 9?2011年度,苹果销售呈现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果农效益好、销售速度快等特征。据国家现代苹 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2 0 10年全国苹果产地均价(果农门口价)高出上年3 5%左右,果农纯收益较上年增长2 2%左右,达到10a来的最高水平;20 11年全国苹果产地可比价格(果农门口价)虽比2 0 10年下降13. 29%, 但仍维持高价运行,加之增产,果农收益较上年增长17%左右。1.1.4 果园管理由单一重视地上转向地上、地下协同并重,有机肥投入加大近几年,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良好,收益持续增加,提高了果农果园投入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为代表的果园精细化管理技术已全面普及。围绕果园生态恶化、树体不断衰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产区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投入,不断提高土、水、肥综合管理水平,土壤质量下降和树势衰弱得到抑制。部分产区成龄果园病虫害减轻,早期落叶病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1.1.5 新栽培模式、新品种和优质种苗推广,促进幼园结构优化围绕苹果产业“节本、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苹果的贮藏保鲜与运输技术

苹果的贮藏保鲜与运输技术 1适时采收 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一般而言,早熟品种一般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在101-140天,晚熟品种在141-175天采收。此外。采收期还应根据贮藏期长短来决定,作短期贮藏或冷藏的可以稍晚采收,贮藏期较长或气调贮藏的果实适当提早采收。 2及时预冷入库 刚摘下的苹果。带有田间热,必须放在阴凉处预冷1-2天。苹果入库时温度应降到2℃以下,可利用夜间零点以后库外温低于库内温时,打开库门和通气窗,使冷空气进入库内。 3 贮藏、包装、堆放 分级时必须严格剔除伤果、病果、畸形果、过大过小果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果实。合理化的包装更能体现果品的商品性。为防止长期堆放使下层果实产生压伤,一般苹果裸果长期堆放高度应小于等于1米,纸箱包装高度小于2米。 4谨防贮藏期病害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可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长期贮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按苹果的性质和品种采取不同的贮藏方式,以下就是常用的贮藏方式: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 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充分显现出本品种特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达到本品种最佳食用品质。进于步继续贮藏,会因为果实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而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 苹果的主要贮藏特性 苹果耐低温贮藏:冰点一般在-2.2~-3.4摄氏度,多数品种贮藏适温在0℃~-1℃;不同品种的贮藏适温不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区对低温的敏感性也不同,如红玉苹果0℃贮温适宜,国光可在-2℃下贮藏,红元帅苹果贮温-1℃~-2℃。气调贮藏适温应比普通冷藏高0.5℃~1℃。苹果贮藏要求92%~95%的相对湿度。多数冷库需人工洒水、撒雪来加湿,以减少贮藏期的自然损耗(干耗),保持果实的鲜度。苹果适宜低氧、低二氧化碳气调贮藏,一般苹果气调贮藏适宜的气体条件氧是2%~3%,二氧化碳0%~5%,但不同品种具体要求的氧和二氧化碳气体指标有不同,黄元帅苹果要求氧是1%~5%,二氧化碳是1%~6%,国光苹果要求氧是2%~6%,二氧化碳是1%~4%,红富士苹果氧是2%~7%,二氧化碳是0%~2%。 苹果的品种与贮藏 常见苹果品种有60多种,按成熟度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藏;早熟品种如黄魁、祝光、丹顶等,这类苹果质地松、味多酸、果皮薄、蜡质少,由于在7、8月高温季节成熟,呼吸强度大,果实内积累不多的养分很快被消耗掉,所以不耐远运和贮藏。中熟品种如红玉、鸡冠、

我国苹果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苹果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宾宾,张河耀,李桂敏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苹果生产和加工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未来苹果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苹果加工业现状发展趋势 1.我国苹果生产状况 改革开放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苹果种植业发展很快。随着苹果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优良苹果品种的选育和引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苹果总产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的苹果产量已为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1999年我国的苹果总产量达到2080万吨,已经我国第一大宗水果,为我国水果产量的34%[1],目前我国的苹果产量已达2500万吨[2]。山东和陕西是我国的两大主要的苹果产区,其它如河南,辽宁,河北,山西等也有较的生产面积。 2. 我国苹果加工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苹果资源,据2005年调查统计,我国年产量已达2500万吨,但主要用于鲜食,苹果加工率极低,因此苹果加工是我国苹果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课题。苹果通过加工一方面可以解决苹果鲜销市场卖果难的问题,同时有可以实现加工增值。1996年世界苹果平均转化率在24%,很多发达国家加工率已达50%,德国则更高达75%,而目前我国的苹果转化率不到8%[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开展苹果深加工还有很大的潜力。 3. 我国苹果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3.1 苹果浓缩汁 我国苹果资源占全球苹果资源45%以上,有丰富的生产资料,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对健康营养饮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将极大地拉动浓缩苹果汁消费的增长。因为浓缩苹果汁具有糖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贮运方便,降低生产成本,能够进一步加工成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等产品;同时生产1 t苹果浓缩汁需要8 t左右的苹果原料,可以消化大量的苹果原料[20]。因此,苹果浓缩汁仍然是将来苹果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统计,我国浓缩苹果汁在2003年初总产量已突破25万t/a,占全球总量的1/3,但由于苹果种植结构布局不合理,企业缺乏像澳洲青苹、酸王等高酸加工专用苹果原料。只能采用富士、秦冠等鲜食类苹果的残次果做原料,故生产的果汁的酸度低、糖度高。口感很难适应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因而缺乏竞争力。销价仅不足600美元/t,远远低于其它国家生产的高酸型果汁1000美元/t的价格水平[19]。在国际市场上,苹果汁的酸度每上升1度,平均售价提高100~150美元/t。一般认为酸度值在1.0~1.8之间苹果汁为低酸度果汁,在1.8~2.8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分析苹果的管理、成功的原因及其发展前景

苹果公司简介 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ald Gerald Wayne 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设计,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购买了50台当时售价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设计。苹果公司logo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近几年,它似乎开始如同IBM一样,开始向着服务提供商转变。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8.3%。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发展简历 1997 年7 月某个工作日的一大早,因连续5 个季度亏损,时任苹果公司 CEO 的吉尔·阿米利奥(GilAmelio)带着难以掩饰的痛苦向公司高管做最后告别:“我很难过地说是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保重!”然后他就离开了。几分钟后,穿着短裤、运动鞋,蓄短胡须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走进来,他坐在旋转椅里缓慢地转着,说:“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在几声咕哝的回应之后,他跳起来:“是产品的问题!那么,产品到底怎么了?”高管们又一阵的咕哝声之后,乔布斯咆哮着打断他们:“现在的产品都是废物!这些产品根本没有任何人性化特色!” 作为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曾在1985 年被当时外聘的CEO扫地出门。那时,他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微观管理者,他曾经倡导的花哨的创新变革及他所坚持的全面控制也带来诸多枝节问题。 1997 年,乔布斯又重新掌管苹果。10年后,苹果的股票每股已从7 美元飙升至74美元,市场价值620亿美元。随后,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Pixar动画工作室的股票,由于乔布斯是Pixar的主席和执行总裁,并持有其50.6%股份,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乔布斯拥有了迪士尼集团约7% 的股份,从而成为该集团最大的个人股东。至此,乔布斯大步迈入一个集音乐、电影和科技于一体的梦幻王国。 苹果公司理念识别系统 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 偏执创新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就在于乔布斯将他的旧式战略真正贯彻于新的数字世界之中,采用的是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 第一 重回苹果后的乔布斯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削减苹果的产品线,把正在开发的15 种产品缩减到4 种,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员,节省了营运费用。之后,苹果远离那些用低端产品满足市场份额的要求,也不向公司不能占据领导地位的临近市场扩张。 第二 发扬苹果的特色。苹果素以消费市场作为目标,所以乔布斯要使苹果成为电脑界的索尼。1998年6月上市的iMac拥有半透明的、果冻般圆润的蓝色机身,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在之后3年内,它一共售出了500万台。而如果摆脱掉外形设计的魅力,这款利润率达到23%的产品的所有配置都与此前一代苹果电脑如出一辙。 第三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完整版)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doc

苹果的贮藏保鲜技术 苹果是我国四大水果之一,它果味芳香、甜酸爽口,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苹果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不仅 含糖量高,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现在,苹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果品。一年四季均有新鲜苹果上市,可以 调剂人们的口味。那么,这些苹果是怎样储存的呢?今天,我就带您到山东省的栖霞市去看看,苹果的怎样储藏保鲜的。 栖霞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著名品牌——烟台苹果的主产区,苹果也是栖霞老百姓的主要产业之一。眼下,正是苹果采 收的季节,果园里,到处都是忙碌的果农。果农朋友告诉我们,要想保存好苹果,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细致的采收。这采收苹果还 有什么学问吗?下面,我就把果农的话学给您听。 片花:苹果采收的注意事项 首先呀,要确定好采收苹果的时期。因为苹果采收的早晚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及贮藏性。如果采收过早,果实发育不完全,苹果 的个头小、外观色泽差,含糖量低;如果采收过晚,果肉成熟过度,抗病能力低,则不耐贮藏。 每个品种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天数,一般早熟品种为100~120 天,中熟品种125~150 天,晚熟品种为160~175 天。因不同地区果实生长期积温不同,采收期会有所差异,最好在成熟期前后10 天左右分期采收。 其次呢,要有一副好的采收工具,您看这个小竹篮子,就是非常合适的采收工具。小篮子里面还缝上了柔软的衬布,这是为了防 止篮子扎伤果实。 采苹果的时候要轻摘、轻放、轻装。用手托住果实,食指顶住果柄末端轻轻上翘,果柄便与果台分离。 采摘的顺序是先采树冠外围和下部,后采树冠内膛与上部。 采下苹果之后,将果柄贴着果皮剪短,这一剪刀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剪短果柄,它就会碰伤其他果实的外皮,造成苹果的损 伤。 看到这儿,您对苹果的采收有所了解了吧,采收之后,就带来了储藏的问题,这么多的苹果,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卖出去,那咱存 放在哪里呢? 在每一个果园的旁边,都有一个简易的小棚子,用几根木头搭建起来,上面铺着遮风挡雨的塑料布,就是这个简单的小窝棚,给 苹果创造了小小的安乐窝,既不怕风吹,也不怕雨淋了。 形状不一,在这里,就可以把苹果分成几个等级,事实上,苹果的分检工作,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因为采收下来的苹果大大小小, 按照苹果的等级来出售苹果,比论着堆儿卖,得到的收入可是高不少呢。 另外,如果有带虫眼的苹果和带病害的苹果,也要及时挑选出来,摘下来的苹果如果有虫害和病害,就会在苹果堆里蔓延,这可 是影响咱们收入的大问题呀。 我们都知道,苹果在众多水果中,是上市时间最常的水果,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可口的苹果,那这些苹果又是怎样储 藏保鲜的呢? 说到苹果储藏保鲜呀,我们首先得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苹果的新鲜程度。 1 摄氏度,温度过高,苹果容易受细菌 温度苹果的储藏保鲜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苹果品种适宜储藏的温度是零到零下 的侵害,温度过低,苹果会受到冻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