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试卷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试卷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试卷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234D用非压缩BCD码表示时,存放在内存偏移地址1000H开始的若干单元中,[1002H]=(1);这个数采用ASCII码表示时,仍然存放在内存偏移地址1000H 开始的若干单元中,那么,[1002H]=(2)。

2.138D=(3)B=(4)H,11011.1011B=(5)H=(6)D。

3.指令MOV AX,[BX][D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7);指令XOR AX,AX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8)。

4.INT 10H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可以从物理地址为(9)处的(10)个内存单元获得。

5.8086/8088CPU的地址总线有(11)根,它能直接寻址的存储器空间为(12),其中,8086的数据总线为(13)根,8088的数据总线为(14)根,INTEL80386处理器为32位微处理器,地址总线可扩充到32位,可以直接寻址的存储器空间为(15)。

6.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16)来实现的,它分为(17)、(18)和(19)。

7.在计算机系统中,堆栈是用来保护数据的,其存取数据的顺序是(20),在CPU 的指令流队列中,其存取指令代码的顺序是(21)。

8.在微型计算机中,CPU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方式有(22)、(23)、(24)和(25)四种。

9.当CPU的工作速度与存储器或I/O设备的工作速度不相匹配时,就必须进行时序的调整,8086CPU采用(26)的方法来解决双方时序配合上的矛盾。

10.半导体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一般可分为(27)、(28)、(29)和(30)四个部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8086/8088CPU复位以后,各个寄存器的复位状态是怎样的?此时,代码段的起始内存单元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分别为多少?

2.试述中断和中断源的概念,8086/8088CPU的中断源有哪几种类型?

3.假定标志寄存器的初值为0,用8位二进制补码形式计算下式,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溢出,并说明判断依据。(1) 85+60 ;(2) 85-60 .

4.8086/8088CPU汇编语言程序属于结构化程序,说明有哪几种基本结构,用流程图的形式绘制出这些结构形式,并说明其特点。

三.指令与编程题:(共25分)

1.说明下列程序的功能,并添加注释。(5分)

DATX1 DB 300DUP(?)

DATX2 DB 100DUP(?)

……

MOV CX, 100

MOV BX, 200

MOV DI, 0

MOV SI, 0

NEXT: MOV AL, DATX1[BX][SI]

MOV DATX2, AL

INC SI

INC DI

LOOP NEXT

2.编写程序求两个4字节无符号数相加运算,相加的两数X和Y可定义为字节变量,并假定低位在前,和数存放在Z定义的字节变量中,要求绘制出程序流程图。(10分)3.试编写一程序,统计DATA_W字数组中正数、负数和零的个数,并分别保存在变量COUT1、COUT2和COUT3中。(10分)

四.硬件与接口设计题:(共35分)

1.试绘制I/O接口的典型结构图,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说明接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10分)

码为90H,8259A在系统中的I/O地址是FFDCH(A0=0)和FFDDH(A0=1),试编写8259A 的初始化程序段。(15分)

A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02H,(2)32H。(2分)

2.(3)10001010,(4)8A,(5)1B.B,(6)27.6875。(2分)

3.(7)基址变址寻址,(8)寄存器寻址。(2分)

4.(9)00040H~00043H,(10)4。(2分)

5.(11)20,(12)1M单元,(13)16,(14)8,(15)4G。(2分)

6.(16)总线,(17)数据总线或DB,(18)地址总线或AB,(19)控制总线或CB。(2分)7.(20)先进后出、后进先出或FIFO,(21)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或FILO。(2分)8.(22)无条件传送,(23)查询传送,(24)中断传送,(25)DMA或直接存储器存取。(2分)

9.(26)插入等待周期T w。(2分)

10.(27)存储体或存储单元,(28)地址译码,(29)双向数据缓冲,(30)控制逻辑。(2分)二.简答题

1.列写出各寄存器的复位初值(2分),强调CS=FFFFH(1分);逻辑地址为FFFFH:0000H,物理地址为FFFF0H(2分)。

2.CPU在执行程序过程中,需要处理更紧急的事件时,CPU能中断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紧急事件的中断服务程序,待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后,能继续执行原程序的过程称为中断(2分)。能提出中断信号的来源之处称为中断源。中断源分为软件中断和硬件中断,并描

述各个中断源(3分)。

3.[80]补+[60]补=01010101+00111100=10010001,有溢出,因为C S⊕C P=1(2.5分)

[80]补+[-60]补=01010101+00111100=100011001,无溢出,因为C S⊕C P=0(2.5分)4.(1)顺序结构,事件按先后顺序依次执行(1分);(2)分支结构,对分支条件进行判断,按是否满足条件分别执行两种不同的事件,或根据CASE参数值进行多分支散转(1分);(3)循环结构,包括循环初始条件,循环体和循环结束判断条件及参数修改部分,有Do-While和Do-Uutil两种结构(1分);(4)子程序结构,包括子程序名、功能、入口参数、出口参数等(1分)。并画出上述各种程序的流程图(1分)。

三.指令与编程题

1.要求写出每条指令的功能注释(3分),说明将DATX1中后100个字节的数据复制到DATX2中(2分)。

2.要求写出数据段定义伪指令、堆栈段定义伪指令、代码段定义伪指令(2分)、代码段开始标准序、结束序和正确的程序,采用顺序结构、考虑加法进位和指针调整(6分),并画出程序流程图(2分)。

3.要求写出数据段定义伪指令、堆栈段定义伪指令、代码段定义伪指令(2分)、代码段开始标准序、结束序和正确的程序,数据段中应指明字数组的个数或定义字数组的长度,采用两个分支结构和一个循环结构、考虑标志位的选择判断和指针调整(6分),并画出程序流程图(2分)。

四.硬件与接口设计题

1.I/O接口的典型结构图应包括: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控制寄存器、CPU、DB、AB、CB、数据、状态、控制和外设(4分)。数据寄存器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缓冲、隔离和锁存(2分);状态积存器存放外设的状态信息(2分);控制寄存器存放CPU输出给接口或外设的控制信息(2分)。

2.说明输入装置通过D触发器输入数据时产生状态信号的过程(3分);说明CPU通过读信号和端口地址信号从数据总线上读入状态信号的过程(3分);说明CPU通过读信号和端口地址信号从数据总线上读入数据信号的过程(3分);绘制查询输入数据的流程图(1分)。3.作8088CPU和8259A连接电路原理图,包括芯片的主要引脚、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画出时钟芯片和地址译码芯片(8分);分析8259A芯片初始化流程,并对应要求写出各个初始化命令字或操作命令字(4分);编写出初始化程序(3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卷B卷

专业: 年级: 学区: 姓名: 学号: 考试日期: 装 订 线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试卷B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空,总共 20 分)。 1.常用的AD 转换方法有: 计数法 、 双积分法 , 逐次逼近法 。 2. 常用的AD 转换的启动信号有 脉冲方式 和 电平方式 方式。 3. 8051单片机IO 接口编码方式为 统一编址 ,INTEL8088的IO 编码方式为 独立编址。 4. I/O 通道的干扰类型包括: 串模干扰 和 共模干扰 。 5. 大林算法的设计原则是 以大林算法为模型的数字控制器,使闭环系统的特性为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滞后时间与被控对象的滞后时间相同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10题,总共20 分)。 1.防止抖动是能否正确读取键值的必要环节,实现方法是( A )。 A .可以用硬件电路或软件程序实现 B .只能用滤波电路或双稳态电路实现 C .只能用软件程序实现 D .只能用延时程序实现 2. LCD 显示的关键技术是解决驱动问题,正确的作法是( D )。 A .采用固定的交流电压驱动 B .采用直流电压驱动 C .采用交变电压驱动 D .采用固定的交变电压驱动 3. 小功率直流电机控制控制系统中,正确的作法是( B ) A .改变定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B .改变转子上的通电极性,以便改变电机的转向 C .在定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D .在转子上通以交流电,电机可周期性变换转向 4.在实际应用中,PID 调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但不能( D )。 A .采用增量型PID 调节 B .采用带死区的PID 调节 C .采用PI 调节 D .采用I D 调节 5. 若用4位共阳极LED 和74LS04构成光报警系统,使最高位发光其余位不发光的报警模型是( A )。 A .1000 B B .0001B C .1111B D .0000B 6. 关于ADC0809中EOC 信号的描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 EOC 呈高电平,说明转换已经结束 B. EOC 呈高电平,可以向CPU 申请中断 C. EOC 呈高电平,表明数据输出锁存器已被选通 D. EOC 呈低电平,处于转换过程中 7. 采样/保持器的逻辑端接+5V ,输入端从2.3V 变至2.6V,输出端为( A )。 A .从2.3V 变至2.6V B .从2.3V 变至2.45V 并维持不变 C .维持在2.3V D .快速升至2.6V 并维持不变 8. 计算机监督系统(SCC )中,SCC 计算机的作用是( B ) A .接收测量值和管理命令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B .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给定植并提供给DDC 计算机 C .当DDC 计算机出现故障时,SCC 计算机也无法工作 D .SCC 计算机与控制无关

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系统

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系统 摘要】 自动扶梯是带有循环运动梯路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间运载人员上下的一种连续循环输送的运输工具。自动扶梯非常适合在车站、机场、商场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使用,目前国内使用的自动扶梯空载时仍是额定速度运行,采用同一速度运行模式,没有根据人流量的多少来调节拖动电动机的运转速度,具有耗能大,机械磨损大,使用寿命降低等缺点。本系统根据人流量自动调节扶梯的运行速度,对节约能量和延长扶梯的使用寿命起到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自动扶梯安全保护装置可编程控制变频控制 【前言】 自动扶梯是由一台特种结构型式的输送机和两台特殊结构型式的胶带输送机组合而成的,广泛应用于商厦、超市、地铁、车站、商务中心等客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作为一种商用载人设备,因此自动扶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扶梯必须设置安全保护装置,以保证自动扶梯上的乘客绝对安全。自动扶梯的整体设计应该满足特定的商业规范,它必须经济、低噪声且运行平稳。采用合理的导轨梯路系统设计,即能降低运行阻力,节约能耗,减小噪声,延长使用寿命。 继电器控制的自动扶梯过去用得比较多,这种电气控制原理比较简单、直观,线路包括主电路、安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制动器电路以及照明电路等。由于触点较多,造成线路比较复杂,运行故障多,故障排除困难,目前这种控制线路的自动扶梯处于淘汰阶段。 采用可编程(PLC)控制方式的自动扶梯可克服继电器控制方式的缺点,达到可靠性高、编程简单、通用性强、维修方便等。采用变压变频调速技术,可灵活调节电动机的旋转速度。 使用先进的电动机控制技术,保证电动机的运行性能。使用新型的检测材料,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各种外部信号、反馈信号,实现自动扶梯的闭环控制、智能控制。 一、PLC-变频器控制自动扶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本系统共配备多个安全保护开关,如遇到非正常状况,其能自动切断自动扶梯的控制电源,使自动扶梯迅速停止运行。配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一)必备安全保护装置

计算机控制系统A试卷带答案

***********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出题教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试题(A卷) 【闭卷考试】 姓名学号专业及班级 本试卷共有4道大题 一、填空题(共14分,每空1分,共11道小题) 1. 描述连续系统所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描述离散系统所用的数学模型是差分方程。。 2.离散系统稳定性不仅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的采样周期有关。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存在有五种信号形式变换,其中采样、量化、零阶保持器等三种信号变换最重要。 4. 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是由模拟与数字部件组成的混合系统。 5. 在连续系统中,一个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是指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或环节的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比随着正弦信号频率变化的特性。 6.采样周期也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减小采样周期,稳定性增强。 7.对于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结果与T无关,它只与系统的类型、放大系数及输入信号的形式有关。 8.若D(s)稳定,采用向前差分法离散化,D(z)不一定稳定。 9.双线性变换的一对一映射,保证了离散频率特性不产生频率混叠现象,但产生了频率畸变。 10.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三类:直接数字控制 (Direct Digital Control,DDC) 系统、 计算机监督控制 (Supervise Control by Computer,SCC) 系统和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二、选择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共10道小题) 1.电力二极管属于 A 。

A.不可控器件 B. 全控器件 C.半控器件 2.电力电子器件不具有的特征有 B 。 A.所能处理电功率的大小是其最重要的参数 B.一般工作在放大状态 C.一般需要信息电子电路来控制 D.不仅讲究散热设计,工作时一般还需接散热器 3. 晶闸管内部有 C 个PN结。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下列哪种功能不属于变流的功能 C A.有源逆变 B. 交流调压 C. 变压器降压 D. 直流斩波 5.下列不属于使晶闸管关断的方法是 A 。 A.给门极施加反压 B.去掉阳极的正向电压 C.增大回路阻抗 D.给阳极施加反压 6.Buck Converter指的是 A A.降压斩波电路 B. 升压斩波电路 C. 升降压斩波电路 7.全波整流电路中,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故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绕组的利用率 B A.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8.下面的电路中V2、V4、V6的接法是 C A. 同相输入端 B. 9.对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进行谐波分析时可知,只含有 A 次谐波,且随着次数的增加谐波含量减少。 A.奇 B. 偶 C. 零 10.如某晶闸管的正向阻断重复峰值电压为745V,反向重复峰值电压为825V,则该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应为 A A、700V B、750V C、800V D、850V 三、简答题(共5道小题,满分35分) 1.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6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

一、]t b 填空题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

机械系统微机控制总结

1.机械系统的控制结构:传感器,运算单元,执行机构 2.冯诺伊曼思想: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CCMIO);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先存入存储器中 3. 4.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包括CPU和存储器 5.总线定义:各种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个部件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 通路 6.总线构成: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ADC) 7.总线特征:高速(满足CPU的外部访问要求),标准(使得不同的设备连接计算机主 机系统),公共(全部外部设备共同使用) 8.现代PC机主机版的三大半导体部件:CPU,存储器,芯片组 9.冯诺伊曼结构缺陷:在高速运行时,不能达到同时取指令和取操作数,从而形成了传 输过程的瓶颈 10.哈佛结构:哈佛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的存储器结构,是一种并 行体系结构, 11.哈佛结构组成:CPU、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12.哈佛结构优势:提供了较大的存储器带宽,使数据的移动和交换更加方便,尤其提供 了较高的数字信号处理性能。 13.微机控制系统分类:台式计算机;中、大、巨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现场控制器;继 电器组(PLC); 14.z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CPU内部时钟;指令系统;CPU架构;多CPU并行技术;存 储器速度 15.输入通道:将被控对象上的模拟信号和开关信号变换成数字量的各种电路和设备的总 称。

16.传感器输出的模0拟信号预处理:信号放大电路;抗干扰措施;滤波电路;模拟信号 处理 17.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的干扰源及解决:热电势干扰——热屏蔽、散热器和将大功率、 小功率电路彼此分开;接口电路内子系统间的耦合——接地与去耦;外部产生的电磁感应耦合和电容耦合——屏蔽电缆、恒流源传输 18.DAC和ADC的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Vg=VREF/2n);精度;转换速度 19.模数转换过程:取样-量化-编码 20.数字传送方式:简单传送;查询传送;中断传送;直接储存器方式传送(DMA) 21.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 22.GPU:Graphic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 23.T&L:Transform and Lighting多边形转换与光源处理 24.GPU的整体架构:基于流处理器阵列的主流GPU结构-聚合计算性能强;基于通用计 算核心的GPU结构-可编程行上具有较大优势 25.与CPU相比,GPU具有更多的计算单元和高并行结构,GPU更适用于同时进行大量简 单的统一操作,GPU 在处理图形数据和复杂算法方面拥有比CPU 更高的效率,但对于复杂控制过程的处理能力比CPU弱 26.GPU整体架构:流多处理器,流处理器,共享内存,板载显存 27.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设备架构 28.PAL:Programmable ArrayLogic可编程阵列逻辑 29.GAL:Generic ArrayLogic通用阵列逻辑 30.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阵列 31.CPLD: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阵列,一种用户根据各自需 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集成度更高,有更多的输入端、乘积项和更多的宏单元 32.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33.CPLD基本结构:可编程逻辑阵列(由若干可编程逻辑宏单元组成)、可编程I/O控 制模块(I/O单元是CPLD外部封装引脚和内部逻辑间的接口)、可编程内部连线(作用是在各逻辑宏单元之间以及逻辑宏单元和I/O单元之间提供互连网络) 34.菊花链连接:将多个CPLD器件以串行的方式连接起来,一次完成多个器件的编程。 35.FPGA具有更高的集成度、更强的逻辑实现能力和更好的设计灵活性。具有高密度、高 速率、系列化、标准化、小型化、多功能、低功耗、低成本,设计灵活方便,可无限次反复编程,并可现场模拟调试验证等特点。 36.SRAM编程技术:可反复编程,实现系统功能的动态重构;每次上电需重新下载 37.FPGA组成:可编程逻辑快、输入/输出模块、可编程互联资源、一个SRAM结构的配 置储存单元。 38.CPLD以乘积项结构方式构成逻辑行为 39.FPGA以查表法结构方式构成逻辑行为 40.CPLD更适合完成各种算法和组合逻辑,FPGA更适合完成时序逻辑;CPLD连续式的布 线结构决定了它的时序延迟是均匀的和可预测的,FPGA分段式的布线结构决定了其延迟的不可预测性;编程上FPGA比CPLD具有更大的灵活性。CPLD比FPGA使用起来更方便;CPLD的速度比FPGA快,并具有较大的时间可预测性。CPLD保密性好,功耗大。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 林堃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林堃 发表时间:2019-06-11T11:20:34.960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3期作者:林堃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PLC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功能强大、稳定性高和可靠性强等优点,且综合使用价值很高。与传统控制技术相比,将PLC自动控制技术引进变频器中,能够对传统直流调速方式进行升级,提升继电器中各个触点准确性,促进变频器系统运行速率,进而强化变频器使用功能。所以将PLC自动控制系统与变频器有效结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引言 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PLC自动控制系统实质上是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在工业生产上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技术方式,功能性强大,目前在电气控制行业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变频器技术作为变频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一直研究如何代替直流调速技术的重点。变频器中使用的变频技术,在传统上人工操作是其主要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在实际操作的使用中太过繁杂,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变频器中后,变频器数据分析能力加强,设备的应用需求得到满足,变频器的应用范围也被扩大,这个问题就被很好的加以解决了。 1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概述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叫做PLC控制系统,简称PLC,又叫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主要为工业生产发展而设计的一种关于电脑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备,主要发展设备内部存储程序,按顺序进行控制的逻辑运算。PLC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PLC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应用生产中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产品的销量和质量,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编程简单、操作方便。从事PLC自动控制技术的相关编程人员,不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根据简单的学习就可以进行PLC编程操作。在经济发展领域中,PLC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实用性高,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与其他相关设备进行相互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对其他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使PLC自动控制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2PLC模块选择 目前,变频器产品在市场上的种类有很多,价格也参差不齐,在给工业生产企业宽松选择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选择难度。在实际运行中,变频器产品不同,带有的负荷也就有了差异,因此,工业生产企业要以产品工艺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基准去配备合适的变频器,不该盲目选择。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变频器的性能参数只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点内容,具体的选择还要参考实际的应用,同时,不同模块要尽量保证规格相同,以期在之后的PLC自动控制上方便于管理。选择PLC型号时,变频器特性必须要考虑进去,信号格式也要与变频器相匹配。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不同的机械运行,匹配的变频器也是不同的,而且要保证变频器的质量,不然企业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PLC模块选择中,机型、I/O模功能模块的对照应该放在首位,PLC系统只有和变频器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此外,信号类型、输入接线连接、电压等级也要作为参考内容,这样才能让PLC系统与变频器形成最优配合,最大化的体现其使用价值。 3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变频器中的应用 3.1通信协议的实现 我国的企业如今可以通过通信协议实现变频器对plc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专用协议和统一通信协议是我国的主要应用的通信协议,在运行过程中,PLC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运用专用通信协议对变频器进行控制。根据通信协议的自身条件,通信协议可以划分为modbus通信协议与自由口通信协议,采用自由口通信协议对变频器多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变频器和PLC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自由口通信协议进行控制的,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程序的自由控制,可以实现不同型号的变频器输入信号的相互转换。采用自由口通信协议有许多优点,所以工业生产企业一般完成程序编写完成后,再用自由口通信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变频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自由性、可靠性及安全性。modbus通信协议本质上属于串行通信行应用中的一种,所以PLC自动控制系统与变频器使用modbus通信协议的工作中,可以支持各种形式的检验。PLC自动控制系统采取合理的通信协议规划,有效进行通信协议系统规划,这些细节关乎了电器的使用质量,及时有效的对机器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提升变频器的使用质量,降低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PLC自动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变频器的效率,满足工业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3.2通信协议实现方法 通信协议主要分为通用协议、专用协议两种。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自由口通信协议以及MODBUS通信协议。在变频器中应用的专用通信协议,是变频器与PLC之间制定的通信协议,利用这种专用通信,实现对变频器的自动化控制。利用自由口通信协议,能够确保PLC系统有效控制系统中各项自由程序,同时变频器各个信号之间也能进行有效通信。基于这些内容,在编写程序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通讯程序进行及时的调试,确保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变频器中的稳定性,发挥其应有的价值。MODBUS通信协议长期属于通信行业核心标准,相关人员必须这一通信特点进行分析,考虑到其作为串行通信协议的一种,在实践运用中,为LPC、CRC校验提供支持。 3.3实现变频器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方式 将PLC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变频器当中,自动化控制的实现主要通过I/O端子。PLC控制系统与I/O端子正是PLC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将两个方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才能发挥PLC的作用。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其一是将数字输入端与PLC进行连接,这种方式需要满足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携带I/O端子,利用导线加以控制;其二是模拟量端子和PLC系统相连接,这种实现方式下,PLC自身并不携带模拟量端子,将PLC系统后台控制拓展模块和变频器模拟量端子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效果。这两种实现方式,都可以对变频器进行有效设置,若变频器输入的数字量较多,则能获得较多固定频率。通过上文介绍,我们知道通信协议是变频器现场总线控制的核心,DP通信协议是一种关键手段,其主要由协议层、网络数据以及电报头组成。并通过有效的定义方式,实现系统上下层结构之间的良好传输,且避免两者之间相互干扰,提升变频器运行的可靠性,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让变频器能够通过上级自动化系统指令进行工作。 结语 在变频器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变频器应用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影响变频器整体运行效率的问题,通过PLC自动控制系统就

山东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试卷

山东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计算机控制技术》考试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简述计算机控制的典型形式有几种。 2、简述接口和过程通道的定义。 3、绘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4、简要说明PID控制器的P、I、D作用。 5、简述数字滤波方法的种类。 6、简要回答DDC的含义。 7、简单说明模数转换和数模转换的物理意义。 8、简要说明采样定理的物理意义。 9、简要介绍采样保持器的作用,举一个例子。 10、采样周期的选定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利用后向差分法和双线性变换法将下式进行离散化。并写出差分方程和绘制程序流程图。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20分) 将离散化,求取位置算法和增量算法表达式,并绘制实时性较高的程序编写流程图。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若加工第一象限OA,起点O(0,0),终点A(11,7)。要求: (1)按逐点比较法插补进行列表计算; (2)做出走步轨迹图,并标明进给方向和参数。 五、设计题 假设ADC0809的端口地址经编译器译码得到为FOH,画出8051与ADC0809的连接器,并写出从IN7路采集信号的程序。 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 已知模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采用数字PID算式实现,试分别写出相应的连续位置型PID和增量型PID算式及其各自的离散化方程。设采用周期T=0.2s。

详细答案 一、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 制多个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SC),是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工况。 (4)分型控制系统(DCS),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2、接口定义:接口是连接通道与计算机的中间设备,经接口联系,通道便于接受微机的控制,使用它可 达到由微机从多个通道中选择特定通道的目的。 过程通道:过程通道是主机与工业生产过程之间信号的传递和转换的连接通道。 4、比例控制作用:对当前时刻的偏差信号e(t)进行放大或衰减,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 系数;特点:它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加快响应速度。 缺点:不能消除静态误差,过大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 积分控制作用:通过对误差累积的作用影响控制量,并通过系统的负反馈作用减小偏差; 特点:与e(t)存在全部时段有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积分控制将能够消除稳态误差。 缺点:不能及时地克服扰动的影响 微分控制作用:反应e(t) 变化的速度,在偏差刚刚出现时产生很大的控制作用,具有超前控制作用; 作用:有助于减小超调和调整时间,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 缺点:不能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5、数字滤波方法的种类: 1、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断滤波法) 优点: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 缺点:无法抑制那种周期性的干扰平滑度差 2、中位值滤波法 优点:能有效克服因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干扰;对温度、液位的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有良好的滤波效果缺点:对流量、速度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不宜 3、算术平均滤波法 优点:适用于对一般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这样信号的特点是有一个平均值,信号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缺点:对于测量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计算速度较快的实时控制不适用,比较浪费RAM 4、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 优点:对周期性干扰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平滑度高,适用于高频振荡的系统 缺点:灵敏度低,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差,不易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不适用于脉冲干扰比较严重的场合,比较浪费RAM 5、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 优点: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缺点:测量速度较慢,和算术平均滤波法一样,比较浪费RAM 6、限幅平均滤波法 优点:融合了两种滤波法的优点,对于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可消除由于脉冲干扰所引起的采样值偏差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试卷1及参考答案资料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试卷1及参考答 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模拟试卷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机电一体化 2、步进电动机 3、灵敏度(测量) 4、变频调速 5、F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伺服系统的技术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两个环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监督控制系统、___ ________。 4、接口的基本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对直线导轨副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平稳。 6、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______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 脉冲的宽度 B 脉冲的数量 C 脉冲的相位 D 脉冲的占空比 2. 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 A.1

PLC控制变频器的几种方法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是PLC和变频器的组合应用,并且产生了多种多样的PLC控制变频器的方法,其中采用RS-485通讯方式实施控制的方案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它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且造价低廉。但是,RS-485的通讯必须解决数据编码、求取校验和、成帧、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的奇偶校验、超时处理和出错重发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一条简单的变频器操作指令,有时要编写数十条PLC梯形图指令才能实现,编程工作量大而且繁琐,令设计者望而生畏。? 本文介绍一种非常简便的三菱FX系列PLC通讯方式控制变频器的方法:它只需在PLC主机上安装一块RS-485通讯板或挂接一块RS-485通讯模块;在PLC的面板下嵌入一块造价仅仅数百元的“功能扩展存储盒”,编写4条极其简单的PLC梯形图指令,即可实现8台变频器参数的读取、写入、各种运行的监视和控制,通讯距离可达50m或500m。这种方法非常简捷便利,极易掌握。本文以三菱产品为范例,将这种“采用扩展存储器通讯控制变频器”的简便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2、三菱PLC采用扩展存储器通讯控制变频器的系统配置 2.1 系统硬件组成 FX2N系列PLC(产品版本V 3.00以上)1台(软件采用FX-PCS/WIN-C V 3.00版); FX2N-485-BD通讯模板1块(最长通讯距离50m); 或FX0N-485ADP通讯模块1块+FX2N-CNV-BD板1块(最长通讯距离500m); FX2N-ROM-E1功能扩展存储盒1块(安装在PLC本体内);

带RS485通讯口的三菱变频器8台(S500系列、E500系列、F500系列、F700系列、A500系列、V500系列等,可以相互混用,总数量不超过8台;三菱所有系列变频器的通讯参数编号、命令代码和数据代码相同。); RJ45电缆(5芯带屏蔽); 终端阻抗器(终端电阻)100Ω; 选件:人机界面(如F930GOT等小型触摸屏)1台。 2.2 硬件安装方法 (1) 用网线专用压接钳将电缆的一头和RJ45水晶头进行压接;另一头则按图1~图3的方法连接FX2N-485-BD通讯模板,未使用的2个P5S端头不接。 (2) 揭开PLC主机左边的面板盖, 将FX2N-485-BD通讯模板和FX2N-ROM-E1功能扩展存储器安装后盖上面板。 (3) 将RJ45电缆分别连接变频器的PU口,网络末端变频器的接受信号端RDA、RDB之间连接一只100Ω终端电阻,以消除由于信号传送速度、传递距离等原因,有可能受到反射的影响而造成的通讯障碍。 2.3 变频器通讯参数设置 为了正确地建立通讯,必须在变频器设置与通讯有关的参数如“站号”、“通讯速率”、“停止位长/字长”、“奇偶校验”等等。变频器内的Pr.117~Pr.124参数用于设置通讯参数。参数设定采用操作面板或变频器设置软件FR-SW1-SETUP-WE在PU口进行。 2.4 变频器设定项目和指令代码举例

计算机控制技术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合计20分,每题2分) 1.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等。 3.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测信号有单端对地输入和双端不对地输入两种输入方式。 4.ADC0809是一种带有8通道模拟开关的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 5.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从系统中检测到的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往计算机。 6.信号接地方式应采用一点接地方式,而不采用多点接地方式。 7.按极点配置设计的控制器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状态观测器,另一部分是控制规律。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一般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 9.线性表、数组、堆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要求连续的存储单元来顺序存放数据元素。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送器和输出执行机构的信号统一为0~10mA DC或4~20mA DC。 二、名词解释(合计30分,每题5分) 1.采样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T,把时间上连续和幅值上也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在时刻0、T、2T、…kT的一连串脉冲输出信号的过程。 2.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3.数字程序控制就是计算机根据输入的指令和数据,控制生产机械(如各种加工机床)按规定的工作顺序、运动轨迹、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等规律自动地完成工作的自动控制 4.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符,以及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5.积分饱和如果执行机构已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偏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计算PID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机构已无相应的动作 三、选择题(合计15分,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数字控制方式的是( C ) A、点位控制 B、直线控制 C、网格控制 D、轮廓控制 2.8位的A/D转换器分辨率为( C ) A、0.01587 B、0.007874 C、0.003922 D、0.0009775 3.专家控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D ) ①专家自整定控制②专家自适应控制③专家监督控制④混合型专家控制⑤仿人智能控制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一个8位的A/D转换器(量化精度0.1%),孔径时间3.18μm,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转换精度内,则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 B ) A、5Hz B、50Hz C、100Hz D、500Hz 5.某热处理炉温度变化范围为0~1350℃,经温度变送器变换为1~5V的电压送至ADC0809,ADC0809的输入范围为0~5V,当t=KT时,ADC0809的转换结果为6A,此时炉温为(C ) A、588.98℃ B、288.98℃ C、361.23℃ D、698.73℃ 四、简答题(合计20分,每题5分) 1.什么是干扰,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答:就是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硬件措施,软件措施,软硬结合的措施。 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答:所谓逐点比较法插补,就是刀具或绘图笔每走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看这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是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 3.简述数字滤波技术,其算法有哪些?答:所谓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

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考试试题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A卷)课程名称: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专业班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02级 备注: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8086CPU被复位后,以下各寄存器的内容是Flag:(1);IP:(2);CS (3);系统将从存储器的(4)地址处取指令执行。 2.在数字逻辑电路中,逻辑是指(5),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6),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7)。 3.微型计算机硬件通常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8),(9),(10),(11)和(12)。 4.88086/8088在最小方式下有关总线请求的信号引线是(13)和(14)。 5.8086宏汇编语言中的伪指令可以组成多种伪指令语句,符号定义伪指令的形式为(15),分段定义伪指令的形式为(16),指定起始地址伪指令的形式为(17)。 6.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结构化形式的程序,它有四种基本结构形式,它们是(18),(19),(20)和(21)。 7.8086/8088在满足(22)和(23)的条件下可以响应一个外部INTR中断请求;8086/8088的中断向量表在存储器的(24)地址至(25)地址的区域中;向量表的内容是(26)。

8.当一片存储器芯片的容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时,需要用多片组合来扩充存储器,扩充的方法有(27)和(28)两种。 9.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少于系统中所具有的地址线,一般将低位地址线与存储器地址线直接相连,高位地址线有三种译码方式,它们是(29),(30)和(31)。 10.中断处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保存断点,(32),(33),(34)和(35)。 11.8086微机系统中,堆栈区内数据存储的规则是(36),堆栈区数据存储单元的地址由(37)和(38)两个寄存器提供起逻辑地址,堆栈操作的指令有(39)和(40)。 两条。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8086与8088这两个微处理器在结构上有何相同点,有何主要区别? 2.简述CPU和外设信息交换的各种方式及其特点。 3.8086如何响应一个外部的INTR中断请求? 4.8086执行了一个总线周期”是指8086做了哪些可能的操作?基本总线周期如何组成?在一个典型的读存储器总线周期中,地址信号、ALE信号、RD#信号、数据信号分别何时产生?三.计算和画图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8位二进制补码完成–85 + 60 计算,并判断结果是否有溢出。 2.个有32个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80A0:CDF6,算出这个数据区首、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3.图示说明数据定义伪指令语句 VAR DB 12,–12H,3DUP(0,FFH)实现的内存分配和预置数据。 四.指令和程序题(共20分) 1.指出下列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5分) (1)MOV SI,2100H(2)AND AX,ES:[BX] (3)ADC AX,[BX][SI] 2.请写出下列指令单独执行后,有关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5分) 假设指令执行前(DS)=(ES)=3000H,(AX)=2000H,(BX)=1200H,(SI)=2, (31200H)=2400H,(31202H)=90F7H (1)ADD ES:[BX],900H (2)MUL WORD PTR [BX+SI] 3.请把下列程序中所缺语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0分) TITLE EXAMPLE.ASM DATA SEGMENT A DW 0 B DW 0 C DW 230,20,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DE SEGMENT ASSU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G PROC FAR START: PUSH DS MOV AX.0 _______________ MOV AX,DATA 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题一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 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 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3) 非同步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但不同时开闭,则称为非同步采样。 (4) 多速采样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每个采样开关都是周期采样的,但它们的采样周期不相同,则称多速采样。 (5) 随机采样 若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不相等,则称为随机采样。 3、简述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的作用。 答:(1)比例调节器:比例调节器对偏差是即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比例系数K P。比例调节器虽然简单快速,但对于系统响应为有限值的控制对象存在静差。加大比例系数K P可以减小静差,但是K P过大时,会使系统的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输出量

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 (2)积分调节器:为了消除在比例调节中的残余静差,可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调节。积分调节具有累积成分,只要偏差e不为零,它将通过累积作用影响控制量u,从而减小偏差,直到偏差为零。积分时间常数T I大,则积分作用弱,反之强。增大T I将减慢消除静差的过程,但可减小超调,提高稳定性。引入积分调节的代价是降低系统的快速性。 (3)微分调节器:为加快控制过程,有必要在偏差出现或变化的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使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微分调节的原理。微分作用的加入将有助于减小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 4、采样保持器LF398工作原理图如下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答:LF398的电路原理:放大器A2作为比较器来控制开关K的通断,若IN+的电压高于IN-的电压,则K闭合,由A1、A3组成跟随器,并向C H端外接的保持电容充电;IN+的电压低于IN-的电压时,则K断开,外接电容保持K断开时刻的电压,并经A3组成的跟随器输出至Aout。 5、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 i|<1,即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6、为什么会出现比例和微分饱和现象? 答:当给定值发生很大跃变时,在PID增量控制算法中的比例部分和微分部分计算出的控制增量可能比较大(由于积分项的系数一般小得多,所以积分部分的增量相对比较小)。如果该计算值超过了执行元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那么,控制作用必然不如应有的计算值理想,

机电一体化考试试卷A卷

机电一体化考试试卷 A卷 一. 名词解释 1. 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与交换的联系部件。 2. 连续控制系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变化的系统。 3. 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即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又被称为离散控制系统。 5. 直流伺服系统——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伺服系统。 8. 同步调制——在改变正弦调制波的频率f的同时成正比的改变三角载波的频率f c,使载频比N保持不变,则称为同步调制。 9. 异步调制——在改变正弦调制波的频率f的同时,三角载波的频率f c的值保持不变,使载频波比N值不断变化,则称为异步调制。 11. 抗干扰技术——研究电子设备及系统抵抗外部和内部电磁干扰,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具体措施。 12. 工业机器人——一种能自动定位控制、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操作机。能搬运材料、零件或操作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二. 填空 1. 接口的基本功能有三个,一是交换,通过接口完成信号模式或能量的统一,二是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三是传递,遵循协调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将放大后的信号可靠.快速.精确地交换。 3.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结构主要用于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和支承部件,用以完成规定的动作;传递功率、运动和信息;起支承连接作用等。通常,它们是微机控制伺服传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建模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把机械系统中各基本物理量折算到传动链中的某个元件上,然后,再根据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关系建立它的数学模型。 6. 由于非线性摩擦的存在,机械系统在低速运行时,常常出现爬行现象,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爬行一般出现在某个临界转速以下,而在高速运行时并不出现。 7. 惯量的适当增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有利。因此,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惯量。 10.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可包括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和检测装置等四大部分。 11. 常用的伺服电动机有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三种。 14. 若系统的输出量为速度,将此速度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比较,就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速度控制,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速度伺服控制系统。 17. 单片微计算机是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多功能I/O(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