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9的平方根是()

A.3B.﹣3C.±3D.81

2.(3分)如图,若∠BAC=∠DCA,则()

A.AD∥BC B.AB∥CD C.AB=CD D.AD=BC

3.(3分)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则k=()A.0B.1C.2D.3

4.(3分)估计57的立方根在()之间.

A.2与3B.3与4C.4与5D.5与6

5.(3分)已知点P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2和5,若点P在第四象限,则点P的坐标是()A.(﹣5,2)B.(2,﹣5)C.(5,﹣2)D.(﹣2,5)

6.(3分)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a>﹣b B.C.a+c>b﹣c D.c﹣a<c﹣b

7.(3分)如图,直线l1∥l2,则∠α为()

A.150°B.140°C.130°D.120°

8.(3分)已知A(﹣2,﹣3),若B是x轴上一动点,则A、B两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A.1B.2C.3D.4

9.(3分)如果鸡和兔共15个头,46只脚,那么鸡有()只.

A.6B.7C.8D.9

10.(3分)“五四”读报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或不答都扣1.5分,小红得分要超过100分,他至少要答对()道题.

A.25B.26C.27D.28

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5,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用不等式表示)

12.(3分)下列语句中,命题有个.

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1>∠2吗?④若a∥,b∥c,则a∥c;⑤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

13.(3分)不等式3(x﹣1)>2﹣x的最小整数解是.

14.(3分)如图,AB∥CD,AE平分∠BAC,CE平分∠ACD,则∠AEC=.

15.(3分)从池塘里捕捉了100条鱼,做好标记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池塘中鱼群后,再在该池塘捕鱼200条,发现其中有标记的鱼10条,该池塘大约有鱼条.

16.(3分)如图,DF∥AC,若∠1=∠2,则DE与AH的位置关系是.

17.(3分)若A(﹣2,7),B(6,﹣1),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

18.(3分)马虎的小李同学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错把b看成了6,他的其他解答过程没有错,解得此方程组的解为;而粗心的小杨同学把方程组抄成了,他的其他解答过程也没有错,解得此方程组的解为,则题目中的b.

三、认真算一算(每小题6分,共18分)

19.(6分)计算:﹣﹣|1﹣π|

20.(6分)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不等式x﹣2y<4,求a的取值范围.

21.(6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四、耐心做一做(22题7分,23、24、25题各8分,共31分)

22.(7分)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如图,DE∥AB,FG⊥AC,∠1=∠3,求证:BD⊥AC.

证明:∵DE∥AB(已知)

∴∠1=()

∵∠1=∠3(已知)

∴∠3=(等量代换)

∴FG∥BD()

∴∠ADB=∠AFG()

∵FG⊥AC(已知)

∴∠AFG=90°(垂直的定义)

∴∠ADB=90°()

∴BD⊥AC()

23.(8分)如图,①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

②计算△ABC的面积;

③将△ABC平移后对应的三角形,记作△A′B′C′,若B′(1,﹣3),画出平移后的△A′B′

C′.

24.(8分)某县教育局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每周的课外阅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该县七年级部分学生在某周的课外阅读量,把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问卷调查的有多少人?

(2)将阅读量在9﹣﹣12千字的直方图补充完整;

(3)求阅读量在6﹣﹣9千字内的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

25.(8分)在“家电下乡”活动期间,凡购买指定家用电器的农村居民均可得到该商品售价13%的财政补贴.村民小李购买了一台A型洗衣机,小王购买了一台B型洗衣机,两人一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求:

(1)A型洗衣机和B型洗衣机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2)小李和小王购买洗衣机除财政补贴外实际各付款多少元?

五、大胆试一试(26题8分,27题9分,共17分)

26.(8分)如图,BE平分∠ABC交AC于E,过E作DE∥BC交AB于D,作∠ADE的平分线DF 交AC于F,求证:∠FDE=∠DEB.

27.(9分)红旗镇镇政府大力发动农户扩大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红旗镇柑橘和蔬菜的收成比去年一共增加了80吨,其中柑橘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了20%,蔬菜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了30%,从而使今年的收成共达到420吨.

(1)红旗镇去年柑橘和蔬菜的收成各多少吨?

(2)由于今年大丰收,红旗镇政府计划用甲、乙两种货车共33辆将柑橘和蔬菜全部一次性运到外地去销售.已知一辆甲种货车最多可装13吨柑橘和3吨蔬菜;一辆乙种货车最多可装柑橘和蔬菜各6吨,安排甲、乙两种货车共有几种方案?

(3)若甲种货车的运费为每辆600元,乙种货车的运费为每辆500元,在(2)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运费最少,最少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分析】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是算术平方根,根据此定义解题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3)2=9,

∴9的平方根是±3.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分析】由∠BAC与∠DCA是直线AB、DC被AC所截形成的内错角,且∠BAC=∠DCA,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

【解答】解:∵∠BAC与∠DCA是直线AB、DC被AC所截形成的内错角,且∠BAC=∠DCA,∴AB∥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x,y互为相反数知x+y=0,得出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将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加可得3x+3y=8k,

则x+y=k,

∵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

∴x+y=0,即k=0,

解得:k=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互为相反数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关于k的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立方根越大,可得答案.

【解答】解:∵<<,

∴3<<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立方根越大得出<<是解题关键.

5.【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是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是横坐标的绝对值,可得答案.【解答】解:点P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2和5,得

|y|=2,|x|=5,

若点P在第四象限,

y=﹣2,x=5.

则点P的坐标是(5,﹣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6.【分析】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判断即可.

【解答】解:A、∵a>b,∴﹣a<﹣b,错误;

B、∵a>b,a≠0时,∴,错误;

C、∵a>b,∴a+c>b+c,错误;

D、∵a>b,∴c﹣a<c﹣b,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7.【分析】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对顶角相等进行做题.【解答】解:∵l1∥l2,

∴130°所对应的同旁内角为∠1=180°﹣130°=50°,

又∵∠α与(70°+∠1)的角是对顶角,

∴∠α=70°+50°=120°.

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

8.【分析】由当AB⊥x轴时,AB距离最小,最小值即为点A纵坐标的绝对值,据此可得.【解答】解:∵A(﹣2,﹣3),且点B是x轴上的一点,

∴当AB⊥x轴时,AB距离最小,最小值即为|﹣3|=3,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出AB距离最小值,点B的位置.9.【分析】设鸡有x只,兔有y只,根据“鸡和兔共15个头,46只脚”,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小红得分要超过100分,就可以得到不等关系:小红的得分>100分,设应答对x 道,则根据不等关系就可以列出不等式求解.

【解答】解:设应答对x道,则:4x﹣1.5(30﹣x)>100,

解得x>26,

∵x取整数,

∴x最小为:27,

答:他至少要答对27道题.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符合题意的不等关系式,正确表示出小明的得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分析】直接利用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得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5,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5.

故答案为:a≤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正确掌握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2.【分析】直接利用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分别判断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对顶角相等,是命题,符合题意;

②内错角相等,是命题,符合题意;

③∠1>∠2吗?不是命题,不符合题意;

④若a∥,b∥c,则a∥c,是命题,符合题意;

⑤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13.【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依次计算求得x的范围,据此可得.【解答】解:去括号,得:3x﹣3>2﹣x,

移项,得:3x+x>2+3,

合并同类项,得:4x>5,

系数化为1,得:x>,

则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为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14.【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AC+∠ACD=18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C=∠BAC,∠ACE=∠ACD,然后求出∠EAC+∠ACE=(∠BAC+∠ACD)=90°,然后求出∠AEC=90°.

【解答】解:∵AB∥CD,

∴∠BAC+∠ACD=180°,

∵AE平分∠BAC,CE平分∠ACD,

∴∠EAC=∠BAC,∠ACE=∠ACD,

∴∠EAC+∠ACE=(∠BAC+∠ACD)=90°,

∴∠AEC=180°﹣(∠EAC+∠ACE)=90°,

故答案为:9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分析】利用第二次样本鱼200条,其中有标志的鱼10条估计池塘里现在有标志的鱼的百分比,于是可得=,然后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设该池塘里有鱼x条,

根据题意得=,

解得:x=2000,

经检验:x=2000是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该池塘大约有鱼2000条,

故答案为:200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主要数据有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16.【分析】先由DF∥AC知∠2=∠G,结合∠1=∠2得∠1=∠2,据此知DE∥AH.【解答】解:∵DF∥AC,

∴∠2=∠G,

又∵∠1=∠2,

∴∠1=∠2,

∴DE∥AH,

故答案为:平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等量代换.17.【分析】直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线段AB的中点.

【解答】解:如图所示: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2,3).

故答案为:(2,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正确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析是解题关键.18.【分析】把方程组的解为代入y=kx+6中,求出k,把k的值代入y=kx+b中,把方程组的解为代入求出b.

【解答】解:由题意,方程y=kx+6的解为,

∴k=﹣5

当k=﹣5时,方程组为

由于该方程组的解为,

所以7=﹣15+b

∴b=22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组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确定k,再求出b.三、认真算一算(每小题6分,共18分)

19.【分析】直接利用立方根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π+2﹣(π﹣1)

=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20.【分析】将x、y看做未知数解此方程组求得x、y的值,再将x、y的值代入x﹣2y<4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解之可得.

【解答】解:解方程组,

①+②,得:2x=10a,x=5a,

①﹣②,得:2y=﹣2a+10,y=﹣a+5,

∵x﹣2y<4,

∴5a﹣2(﹣a+5)<4,

解得:a<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解方程组,并根据题意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

21.【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解答】解:

∵解①得:x>﹣2,

解不等式②得:x≤3,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3,

在数轴上表示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此题的关键.

四、耐心做一做(22题7分,23、24、25题各8分,共31分)

2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可得.

【解答】证明:∵DE∥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3(已知)

∴∠3=∠2(等量代换)

∴FG∥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DB=∠AF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FG⊥AC(已知)

∴∠AFG=90°(垂直的定义)

∴∠ADB=90°(等量代换)

∴BD⊥AC(垂直的定义),

故答案为:∠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垂直的定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等式的基本性质.

23.【分析】①直接利用平面坐标系得出各点的坐标;

②直接利用△ABC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

③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①A(﹣2,1),B(﹣3,﹣2),C(0,﹣1);

②△ABC的面积为:3×3﹣×2×2﹣×1×3﹣×1×3=4;

③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4.【分析】(1)用15﹣18千字的人数除以其对应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用总人数减去其他阅读量的人数求得9﹣12的人数即可补全图形;

(3)用360°乘以6﹣﹣9千字的人数所占比例可得.

【解答】解:(1)参加问卷调查的有30÷15%=200人;

(2)阅读量在9﹣﹣12千字的有200﹣(70+40+30)=60人,

补全条形图如下:

(3)阅读量在6﹣﹣9千字内的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度数为360°×=12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准确找出数据

25.【分析】(1)可根据:“两人一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来列出方程组求解.

(2)根据(1)得出的A,B洗衣机的售价根据补贴的规定来求出两人实际的付款额.

【解答】解:(1)设A型洗衣机的售价为x元,B型洗衣机的售价为y元.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解得:

答:A型洗衣机的售价为1100元,B型洗衣机的售价为1600元.

(2)小李实际付款为:1100×(1﹣13%)=957(元);

小王实际付款为:1600×(1﹣13%)=1392(元).

答:小李和小王购买洗衣机各实际付款957元和1392元.

【点评】解题关键是找准描述语:“两人一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五、大胆试一试(26题8分,27题9分,共17分)

26.【分析】依据DE∥BC,即可得到∠ABC=∠ADE,∠DEB=∠CBE,再根据BE平分∠ABC,DF平分∠ADE,即可得到∠FDE=∠ADE=∠ABC=∠CBE,根据等量代换可得∠FDE=∠DEB.

【解答】解:∵DE∥BC,

∴∠ABC=∠ADE,∠DEB=∠CBE,

又∵BE平分∠ABC,DF平分∠ADE,

∴∠FDE=∠ADE=∠ABC=∠CBE,

∴∠FDE=∠DE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27.【分析】(1)设红旗镇去年柑橘和蔬菜的收成各是x,y吨,然后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设安排甲车x辆,表示出安排乙车(33﹣x),然后根据运送蔬菜和水果的袋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再根据x是正整数确定运送方案;

(3)表示出运输费用,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运输费最少的方案即可.

【解答】解:(1)设红旗镇去年柑橘和蔬菜的收成各是x,y吨,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红旗镇去年柑橘的收成是220吨,蔬菜的收成是120吨;

(2)∵220(1+20%)=264吨,120(1+30%)=156吨,

设安排甲车a辆,则安排乙车(33﹣a),

根据题意得,

解得:12≤a≤14,

∵车的辆数x是正整数,

∴x=13、14,

∴设计方案有两种:

方案一:甲车13辆,乙车20辆,

方案二:甲车14辆,乙车19辆;

(3)运输费用W=600x+500(33﹣x)=100x+16500,

∵k=100>0,

∴W随x的增大而增大,

∴x=13时,运输费用最少,最少运输费=100×13+16500=17800元.

答:安排13辆甲车,20辆乙车运费最少,最少为17800元.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读懂题目信息,准确确定出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分别列出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0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庐江三中:徐九如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 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 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 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拿到试卷:熟悉试卷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 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 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来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 难,最后攻坚。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虽然考卷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 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 得分。 3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 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 题。2. 先小后大。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把疑 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题目有多个问题,也可以跳步作答,先回答自己会的问题。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不能为追求速 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 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7要学会“挤”分 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考试时,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8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发现错误后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 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 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考试期间遇到这些事,莫慌乱!不管是大型考试还是平时的检测,或多 或少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遇到这些意外情况应该怎么办?为防患于未然,老师家长们应该在考前给孩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 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 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3 E C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 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 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 ∠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 ∠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框架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框架: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命题、定理 平移 基本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8.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9.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定理与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1、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性质:邻补角互补。(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如果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部分,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③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 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12、同位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相同,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形如字母“Z”。 14、同旁内角:如果两个角都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5.2.1平行线 1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作:a∥b。 16、平行线画法:①落;②靠;③移;④画。(工具:三角板、直尺。) 17、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②平行。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9、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平行线的判定 20、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明湖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共六章。每章开始配有可供学生预习和教师引课的章前图和引言,正文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正文中还设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了与正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云朵”中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每章安排了“数学活动”和“小结”。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运算。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适当坐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位置。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这些数量关系去刻画具体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并根据对新戏的处理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断。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并能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册学习内容,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够借助图形去思维,能够通过操作、图形变换、图案设计去构建几何空间,并尝试用图形去从事推理活动能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这些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推断。 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用数学语言进行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好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_

1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在日常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课前的数学教案是必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5.2.2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3. C ADB

图3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b 1 4 2 (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a∥b. (2)∵4+2=180,4+1=180(已知) 2=1(同角的补角相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 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 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 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 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与OA, AOC∠ ∠; AOD 有一条公共边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BOD AOC∠ ∠两 ∠的两边分别是BOD 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 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 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整理者:望海彬哥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 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 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 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