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诀百韵歌_韩道亨 (黑白图片、释文、译文)我改编

草诀百韵歌_韩道亨 (黑白图片、释文、译文)我改编
草诀百韵歌_韩道亨 (黑白图片、释文、译文)我改编

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草聖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蓋頭無左畔,之趬缺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甯乃繁于叔,侯兮不減詹。攝稱將屬倚,某棗借來旋。慰賦真難別,朔邦豈易參。之加心上惡,兆戴免頭黽。點急堪成彗,勾於認是卑。鄉卿隨口得,愛鑿與奎全。玉出頭為武,幹銜點是丹。蹄號應有法,雲虐豈無傳。盜意腳同適,熊弦身似然。矣其頭少變,兵共足雙聯。莫寫包為守,勿書綠是緣。漫將繩當臘,休認寡為寬。即腳猶如恐,還身附近遷。寒空容有象,憲害審相牽。滿外仍知備,醫初尚類堅。直須明謹解,亦合別荊前。顙向戈牛始,雞須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蕭鼠頭先辨,寅賓腹裡推。莫教凡作願,勿使雍為離。醉碎方行處,麗琴初起時。栽裁當自記,友發更須知。忽訝劉如對,從來缶似垂。含貪真不偶,退邑尚參差。減滅何曾誤,党堂未易追。壽宜圭與可,齒記止加司。右邑月何異,左方才亦為。舉身為乙未,登體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時邊寸莫違。草勾添反慶,乙九貼人飛。惟末分憂夏,就中識弟夷。皋華腳預施,流染卻相依。

或戒弋先設,頂上哀衾別。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樹多枝,胸中器穀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慮逼都來近,論臨勿妄窺。齋齊曾不較,遣上也同迷。欲識高齊馬,須知兕既兒。寺專無失錯,巢筆在思維。丈畔微彎使,孫邊不緒絲。常收無用直,密上不須蓋。才畔詳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東且異,府象辱還偏。才傍于成卉,勾盤柬作闌。女懷丹是母,叟棄點成皮。若謂涉同淺,須教賤作師。黿鼉罨一類,茶菊榮同親。非作渾如化,功勞總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鄰。道器吳難測,竟充克有倫。市於增一點,倉欲可同人。數叚情何密,曰甘勢則勻。固雖防夢簡,自合定浮淳。添一車牛幸,點三上下心。改頭聊近體,曹甚不同根。舊說唐同雁,嘗思孝似存。掃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謝衡正淺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別支文。可愛郊鄰郭,偏宜諶友湛。意到形須似,體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筆自通玄。習觀羲獻跡,免使墨池渾。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

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que4东边;辵读音绰chuo1,遶qiāo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5)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区别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6)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步观牛引足:“步”字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羞”字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1)左阜贝丁反:左耳旁阜( 阝)和贝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右边立刀旁(刂)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曾收口,差收工;(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孤字右旁收笔奈点,贻收口;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柔字右边多了奈。

(1)采夆身近取:“夆”音逢(fēng),“采”和“夆”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收笔不同:采为奈收,夆为横收。

(2)熙照眼前看:“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煕写正,照写日。

(3)思惠鱼如画:“思”、“惠”、“鱼”很像“画”字,但底同(都是横)上不同;(4)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相似,第一二笔相同,禾收奈,乎对点收横,手收二横,年收三横;(二横为手,三横为年)

(5)既防吉作古:别把“吉”字写成“古”字,差别在中部:吉为口上士,古是口上十

(6)更慎达为连:写“达”和“连”字要慎重,其中部写法不同

(1)宁乃繁于叔:写“宁”字第一笔要比叔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

(2)侯兮不减詹: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候连詹不连)(3)称摄将属倚:“称”、“摄”两字,尽管右边都是依属字,左旁还是有差别;(4)某枣借来旋:“某”、“枣”字借“来”字转变而成;某字中部对点加一横,枣加二横;(5)慰赋真难别:“慰”和“赋”这两个字难辨别,右边慰为寸横点,赋为玉出头;

(6)朔邦岂易参:“朔”和“邦”字简直是一样写法,能参得透吗?

(1)常收无用直:“常”字的收笔不必用竖画,只要用点就行了;

(2)密上不须(绵):即写”密”字不需要写宝盖头;

(3)才畔详牋牒:“牋”和“牒”字的“片”字旁可用堤手旁;

(4)水元看永泉:写“永”和”泉”字,“水”字是根原,两个字都含有“水”字,只是字头不一样而已;(5)柬同东且异:“柬”和“东”字相同,差别在:东出头为柬。

(6)府象辱还偏:“府”字虽象“辱”字,但还是有所不同,有所偏差

(1)才傍干成卉:写“卉”字,只要先写“才”连笔在右旁写“干”字;

(2)勾盘柬作阑:“阑”字的写法:先横后钩(门的通用写法),下写“柬”字即成;

(3)乡卿随口得:知道“口”(省左竖)字的写法,”乡”、”卿”两字很容易得到,要注意这三个字是易混字;

(4)爱凿与奎全:“爱”和“凿”这两个字是易混字,但很容易区别,“爱”加“人”字头即是“凿”字;反笔木下二点是爱。

(5)玉出头为武:“玉”字出了头就成“武”字;

(6)干衔点是丹:“干”字加一点即“丹”字。

(1)蹄号应有法:“蹄”和“号”两字粗看有点相似,但细看两字截然不同;

(2)云虐岂无传:“云”和“虐”也是易混字,头同脚不同;

(3)盗意脚同适:“盗”和草“意”两字的脚写法相同,“心”字底可同“一”的写法;(4)熊弦身似然:“熊”、”弦”和”然”字相似,要注意区别;

(5)矣其头少变:“矣”和“其”字下部相同,头部不尽相同;

(6)兵共足双联:“兵”和“共”字下部写法一样,凡“八”字底都可以这样写。

(1)莫写包庸守:不要把“包”字写成“守”字,两字头一样,脚大不一样;

(2)勿书绿是缘:“绿”和“缘”也是易混字,注意这两字右边下半部的写法;

(3)谩将绳当腊:不要把“绳”字写成“腊”字,两字的左右旁都有相似之处,但写法各不一样;

(4)休认寡为宽:“寡”和“宽”是易混字,两字的脚不一样;

(5)即脚犹如恐:“即”和“恐”字头一样,脚不同,“即”脚为点,“恐”脚为“一”;

(6)还身附近迁:“还”和“迁”字大不相同,只有中部有一点点类似。

(1)寒容审有象:“寒”、“容”、“审”三字只有头和脚相象(绵字头),“容”和“审”第三笔一样,其余写法都不一样;

(2)宪害寘相牵:“宪”、“害”、“寘”三字的写法有相同的地方(绵字头),也有不同的地方,注意区别;

(3)满外仍知备:“满”和“备”是易混字,满字外相近的要知道是备,右同左不同;

(4)医初尚类坚:“医”和“坚”属倒“品”型结构,上部右旁简单而统一,左旁很少统一写法;

(5)直须明谨解:直说吧,必须明白“谨”和“解”的写法,右旁相似,左旁绝不相同;

(6)亦合别荆前:“别”、“荆”和“前”字都有“刂”字旁,其法相同,有无点都一样。

(1)颡向戈牛始:“颡”字左旁的写法,先写“戈”往下写“牛”;

(2)鸡须下子先:写“鸡”字,先写“下”,下写“子”;

(3)撇之非是乏:一撇下加“之”不是“乏”字!多了一点;(草写乏字没有点)(4)勾木可成村:“村”字的写法:“木”加钩;

(5)萧鼠头先辨:“萧”和“鼠”是易混字,其头先辨别不同;

(6)寅賔腹裏推:“寅”和“賔”中間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餘上、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1)之加心上恶:“恶”字的写法:先写“之”字,下加“心”;

(2)兆戴免头龟:“龟”字的写法:上半部为“免”字的上半身,下写“兆”字的下半身;(3)点至堪成急:“急”字的写法:上一点,下加“至”,堪称急;

(4)勾干认是卑:“卑”字的写法:上一横勾,下加“干”;

(5)寿宜圭与可:“寿”字的一种写法:上写“圭”字,连笔写“可”字的下半部;

(6)齿记止加司:“齿”字的写法:上为“止”,下为“司”。

(1)右邑月何异:右边的邑(阝)和「月」写起来一样。

(2)左方才亦为:左“方”旁可亦可用“才”写,但注意:有的字则不可,如“施”字,如用“才”写则成“拖”字!

(3)举身为乙未:“举”字可写成“乙”下加“未”,但写“未”时不出头;

(4)登体用北之:“登”字的上部是“北”,下部是“之”;

(5)路左言如借:“路”字的“足”旁可写成“言”旁;

(6)时边寸莫为:“時”字的右旁可写成“寸”字,不要违背。

(1)草勾添反庆:“庆”字的写法:从上至下“艹”字---横勾---“反”;

(2)乙九贴人飞:“飞”字的写法:上写“乙”,下连写“九”,然后在“九”字的末笔上写“人”;

(3)惟末分忧夏:区分“夏”与”忧”:即在“夏”的底部下加“一”,就成“忧”;(《三字经》:夏一忧)

(4)就中识弟夷:“弟”和“夷”两字的差别在中部,夷的中间多一横;

(5)齐斋曾不较:第一个字在字库里没有,其音义同“斋”,这两个字通用,末笔不同;

(6)流染却相依:“流”和”染”是易混字,流字对点收笔,染撇奈收笔;

(1)或戒戈先设:写“或”和“戒”字要先写“戈”的横和斜勾;中间区别:或字反写口,戒字先写竖然后再反写口;

(2)皋华脚预施:写“皋”和“华”字时,头写好后,接着写中间竖画钩到脚,然后才写中部;

(3)睿虞元彷佛:“睿”和“虞”有点类似,但头脚都不同;(注意:虎旁用雨字头)(4)拒捉自依稀:“拒”和“捉”字,差一点就完全一样了,拒比捉多一点;

(5)顶上哀衾别:“哀”和“衾”的差别就在头部;

(6)胸中器谷非:“器”和“谷”字差别在中部,器字多一竖横;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的翻译(林丽娥教授) (2010-08-28 16:42:08) 今依日本二玄社《十七帖》原色法帖進行翻譯,計28則尺牘。 【本文】(1.郗司馬帖)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已)具,示復數字。 【翻譯】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王羲之的妻弟郗曇)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的信上了,這裏只簡單寫幾個字作為答覆。 【本文】(2.逸民帖)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翻譯】 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你(王羲之的妻弟郗愔)怎麼現在才又提起,像是夢中的話哩!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歎,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 【本文】(3.龍保帖)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翻譯】 龍保(王羲之的幼輩)等人都平安,謝謝您。很想見您舅舅(遲,待也),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好久、好遠呀! 【本文】(4.絲布衣帖) 今往絲布單衣財(才)一端,示致意! 【翻譯】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只此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本文】(5.積雪凝寒帖)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翻譯】 算算日子,和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分別,至今已廿六年了,雖時常有書信往來,卻難以舒解久別思念的情懷。讀您先後寄來的兩封信,只更增加心裏的喟歎和感慨!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您近況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間,或能再得到您的來信。方今歲月漫長,要從那裏說起呢? 【本文】(6.服食帖)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翻譯】 我煉丹服藥雖久,功效還是不怎麼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來,大概還是差強人意的。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愛為要。寫這封信時,有無限的惆悵! 【本文】(7.知足下帖) 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翻譯】

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

草诀百韵歌 明朝韩道亨 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要写好草书很难。 第二句: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第四句: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5)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6)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柳子厚墓志铭》原文和翻译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 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 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为州人顺赖。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 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周 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 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最全本

草诀百韵歌 一、内容简介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写“水”字如“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二、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

《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小题。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 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 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 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 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 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 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 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 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 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 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 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 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 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 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 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 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 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 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C.斥时有 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穷:穷尽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肆: 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虽少 年,已自成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免而归者且千人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 且必复用不穷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D. 其经承 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十七日先发的书信,郗司马未去,今日有得到阁下的书信,非常高兴。先发之信已经说的很清楚,今只又副简短几个字 郗xī(古读chīㄔˉ)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姓。 慰去 马具

足 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我以前在东山的时候差不多也看过不少好山好景。我要隐逸之民的想法已经好久了,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耶? yé?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古同“爷”,父亲。? 矣? yǐ?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耶?

yē? 〔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等 观 悉 粗

梦民 何 叹 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迟舅

耳 至隔 平 龙 丝布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丝布衣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四通尺牍 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慨? kǎi? 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 叹息,叹气:慨叹。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 顷? (顷)? qǐng?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碧波万顷。? 短时间: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 刚才,不久以前:顷闻。顷接来信。 冀? jì?

草诀百韵歌

草诀百韵歌 草訣百韻歌 《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草訣百韻歌》的版本 《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

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 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明清之際亦見許多不同版本,如至寶齊法帖中的《草訣歌》(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等。直至1992年4月書藝出版社亦出有「劉建余書楷、鐘克豪放大重排、譚興萍整理的《放大王羲之草訣歌》。然不管其屬何版本,各本署名者皆為「王羲之」,其內容與歷傳的《草訣百韻歌》皆大部份重複,足見歷代迭有染指,屢經增減、修改之迹。目前坊間所傳的《草訣百韻歌》大致分為墨迹寫本和石刻拓本二種。內容基本一致,字體各有特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最全版本

郝忠轩整理草诀百韵歌 一、内容简介 《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写“水”字如“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二、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

草诀百韵歌 解释

第一页:草诀百韵歌(标题)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第二页:(1)有点方为水;(2)空挑却是言; (3)绵头无左畔;(4)辵遶阙东边; (5)长短分知去;(6)微茫视每安。 一句: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第二句: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第三句: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第四句: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第五句: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第六句: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第三页:(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著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第四页:(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第5页:(1)采夆身近取:“夆”音逢,“采”“夆”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身体有点不同; (2)熙照眼前看:“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 (3)思惠鱼如画:“思”、“惠”、“鱼”有和“画”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意区别; (4)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笔相同,后几笔不同; (5)既防吉作古:不要把“吉”字写成“古”字,这两个字的差别在于中部; (6)更慎达为连:写“达”和“连”字要慎重,其中部写法不同 第六页:(1)宁乃繁于叔:“宁”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写“宁”字第一笔要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 (2)侯兮不减詹: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

草诀百韵歌王羲之版本

一、诗文展示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绵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皋华脚预施,流染却相依。 或戒弋先设,顶上哀衾别。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不道树多枝,胸中器谷非。止知民倚氏,起旁合用短。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斋齐曾不较,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罨一类,茶菊荣同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易惑,奄宅似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二、图片展示及内容解析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首五绝。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

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8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译文:天鼠膏治耳聋,是不是真的灵验?如真的有效,则是我需要之灵药。 9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译文:朱处仁现在何处,以前得过他写来的信,信使送往后没有得到答复。现在想借着给你的回信再附寄给他,请你一定转交送达。 10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译文:足下今年刚好七十岁吧?知道你身体很健康,这是大可庆幸的事。推想你会勤加保养。我即将六十岁了,按照一般的人生规律,能活到这个年纪也不容易,算是我的大幸。但担心往后的身体变坏,可能会窘局难堪。正是这个原因,我想近快到你蜀地,一游汶岭。这不是随便说一说的,足下你尽管多加保养身体,等着我来游的这一天。不要以为是虚言,如果能完成我们这一计划,可以说是当今的一段奇事了。(正字是王羲之祖父讳,故改为政。初月帖中同。) 11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译文: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12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译文: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您那儿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当请您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以日为岁了。您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真想趁您还在巴蜀任上是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13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译文:您所在的益州,盐井、火井都有吗?您亲眼见过吗?想广布奇异之说,请来信告知。 14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译文: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

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解析

《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传为王羲之所书,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其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这些传本的内容多有重复,也有增减,但其言皆浅白易晓,读之亦琅琅上口,易于记忆。 《草诀百韵歌》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寸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湏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湏下子先。ノ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点至堪成急,勹干认是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引导语:《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文章着重论述柳宗元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 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 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 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 ,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 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 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这里大雪所积,非 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想来您还是老样子,希望来年夏秋之间,还能再次得 到您的书信。岁月悠悠,又从哪里说起呢。 5 服食帖【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释意】此至周抚。我服食很久了(服食为东晋人炼丹服药的通称,意想做神仙),效果还是不好。大概比去年还算可以。您要保重身体为上,我在写这封信时,心里只有惆怅。 6 知足下帖【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释意】此至郗愔。听说您要出行到吴郡了,想那个地方离家太远,也不合乎人的居住。叔(指郗愔弟郗昙)要向西走?等候您的回信。

草诀百韵歌原帖及解释

草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 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要写好草书很难。第二句: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第四句: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5)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6)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6)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1)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2)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3)曾差头不异: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4)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5)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6)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