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煤控政策或将提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中国实施煤控政策或将提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中国实施煤控政策或将提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中国能源网讯6 月10 日下午,在国际环保机构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共同协助下,中国煤控项目在北京发布两份最新研究报告:

《碳排放控制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约束及相互影响》和《省域温室气体总量

控制与煤炭总量控制相互作用分析》。本课题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合作中心撰写完成。

根据

强控排路径下,我国的碳排放需在2020 年前达到峰值,且在达峰后迅速下降,这对我国的能源和产业的低碳转型都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对我国未

来的经济发展也将形成较大的外部约束,实现难度很大。

高控排路径下,我国的碳排放需在2020-2025 年间达到峰值并将碳排放

量控制在100 亿吨左右甚至更低,并在2050 年回落至2000-2005 年的水平1。该路径下,单位GDP 碳排放量到2020 年较2005 年将下降约48%,超额完成哥本哈根减排承诺;到2050 年较2005 年将下降约0%,与OECD 国家2010 年水平基本相当。

中控排路径下,我国碳排放需在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将峰值水平控制在120 亿吨以下,与我国已公布的碳减排目标较为吻合。该路径下,我国在顺

利实现哥本哈根减排承诺的基础上,2050 年碳强度较2005 年下降约85%,意味着实现该路径也需付出较大的减排努力。到该路径假设下各国的碳排放量均

会大于前两种路径假设,要想顺利实现全球2℃温升控制目标,还需鼓励各国努力加大减排力度,并在全球范围内找出成本最优的合作减排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建议,从全球合作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的要求出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标准煤折算系数表

1、能源的实物量单位 表1 常见的能源实物量计量单位及采用情况 2、能量单位换算 表2 能量单位换算表

3、当量单位 不同能源的实物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由于各种能源都有一种共同的属性,即含有能量,且在意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首先选定某种统一的标准燃料作为计算依据,然后通过各种能源实际含热值与标准燃料热值之比,即能源折算系数,

计算出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所选标准燃料的计量单位即为当量单位。 国际上习惯采用的标准燃料有两种:标准煤(又称煤当量)和标准油(又称油当量)。 标准煤(煤当量):我国GB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等于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统计中可采用“吨标准煤”,用符号tce表示。 标准油(油当量):我国采用的油当量热值为。常用单位有油当量(符号toe)和桶油当量(符号boe)。 原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了各类能源折算系数,详见表3-3。 表3 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

应当说明的是: a)原则上煤炭类应采用企业实测单位质量的发热值。如不具备实测条件时,可采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单位质量的发热值,或参照原煤炭 部1979年《煤炭质量规格及出厂价格》中的发热量计算。 b)各种燃气及生物质能的发热量应采用实测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当量,如无条件实测时可参照表4中的数值进行计算。通常,燃气的 统计单位取KJ/m3,生物质能取kJ/kg c)某些耗能工质的平均等价热值与折算系数见表5。 表4 各类燃气及生物质能折算系数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1.碳排放 所谓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 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针对六种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影响百分比来说,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地球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3年,在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

碳经济”一词,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 低碳建筑 2.1 什么是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2.2为什么发展低碳建筑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标准煤折合系数

标准煤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标准煤 英文名称: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for power generation coal 其他名称:煤当量 定义:按煤的热当量值计量各种能源的能源计量单位。通常1kg煤当量等于29.27MJ。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目录

注:联合国规定标准煤热值为7000卡/kg。中国惯用的热量单位卡20℃,即1克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从19.5℃升高到20.5℃所需要的热量。 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20℃=4.1816J 有些国家使用卡15℃。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15℃=4.1855J 有些国家使用国际蒸汽表卡,符号CalIT。它与焦耳的关系为:1卡 IT=4.1868J 在1956年伦敦第五届国际蒸汽大会上确定国际蒸汽表卡。 编辑本段折算标准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位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标准煤的计算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1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中国、前苏联、日本按7000千卡计算,联合国按6880千卡计算。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Σ(某种能源实测低位发热量)(千卡/千克)×该能源数量(吨)/能源总量(吨) 编辑本段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 42705千焦/公斤 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 47472千焦/公斤 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 46055千焦/ 公斤 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 35588千焦/立方米 1.2143千克/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 16746千焦/立方米 5.714-6.143千克/万立方米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而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全球碳计划”2012年度研究成果。根据最新年度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在今年进一步增加,预计较去年增加幅度为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 欧盟(11%)和印度(7%)。研究发现 ,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相差甚远。同时,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吨,仍高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专家对世界气候前景表示忧虑 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全球排放总量相对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又增加了10%。到2011年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391ppm。 在伦敦主持发布以上数据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科琳乐凯芮表示:“我很担忧,按照目前的排放趋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太高,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计划。”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分析结果显示,为保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排放在2020年之前必须大幅削减。 近期,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银行、欧洲环保署等机构也分别发布报告,显示了碳排放情况的紧迫性,这些报告的分析均指出,目前全球的排放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 如何看待中国碳排放世界第一 英国丁铎尔中心报告发布后,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认为:“作为制造业 大国,中国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有关,所以全球碳排放责任的归属非常复杂。但是,中国在目前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了我们迎接挑战的能力。”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 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20151019

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的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由于大量的燃烧或使用一次性的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严重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存、生活。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以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了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的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建筑物的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 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照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以所用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在生产与建造的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对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计算,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维护与更新:指在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为保证建筑处于满足全部功能需求的状态,对此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以及设备更换等。材料和设备的寿命与更新及维护间隔频率,按照VDI2067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导则(Leitfaden Nachhaltiges Bauen)相关规定计算。计算所有建筑使用周期内(按50年计算)需要更换的材料设备的种类体积,对比相关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维护与更新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4.拆除和重新利用:DGNB对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的拆除和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将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所有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建筑垃圾。对比相应的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DGNB:注重建筑拆除与重新利用过程中的减碳 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认为同样重要的是计算和降低建筑在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是由于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维护。因而,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选择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坚固耐用的产品,在户型和规划设计上满足未来可能的发展要求,以减少维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标准煤折算系数表

1、能源的实物量单位 2、能量单位换算 3、当量单位 不同能源的实物量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由于各种能源都有一种共同的属性,即含有能量,且在意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热,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首先选定某种统一的标准燃料作为计算依据,然后通过各种能源实际含热值与标准燃料热值之比,即能源折算系数,计算出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的数量。所选标准燃料的计量单位即为当量单位。 国际上习惯采用的标准燃料有两种:标准煤(又称煤当量)和标准油(又称油当量)。 标准煤(煤当量):我国GB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6MJ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统计中可采用“吨标准煤”,用符号tce表示。 标准油(油当量):我国采用的油当量热值为41.87MJ。常用单位有油当量(符号toe)

和桶油当量(符号boe)。 原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了各类能源折算系数,详见表3-3。 表3 能源折算标准煤参考系数 应当说明的是: a)原则上煤炭类应采用企业实测单位质量的发热值。如不具备实测条件时,可采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单位质量的发热值,或参照原煤炭部1979年《煤炭质量规格 及出厂价格》中的发热量计算。 b)各种燃气及生物质能的发热量应采用实测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当量,如无条件实测时可参照表4中的数值进行计算。通常,燃气的统计单位取KJ/m3,生物质 能取kJ/kg c)某些耗能工质的平均等价热值与折算系数见表5。

表5 某些耗能工质的平均等价热值与折算系数 附录A

中国碳排放总量及行业结构

表1:中国碳排放总量及其行业结构分解(1980—2007)(单位:万吨)年份排放总量第一产业排放第二产业排放第三产业排放1980 40502.99 1502.64 29209.39(72.11)9790.96 1985 51713.34 1805.24 36895.30(71.34)13012.80 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1 69803.64 2018.94 52954.44(75.86)14730.26 1992 72628.48 1833.22 56497.55(77.78)14297.71 1993 77425.51 1737.27 60688.99(78.38)14999.25 1994 81704.41 1854.86 65731.80(80.45)14117.75 1995 87510.87 1989.15 71102.78(81.25)14418.94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1997 91472.85 2070.76 74993.58(81.98)14408.51 1998 86440.26 2100.82 71080.43(82.23)13259.01 1999 85898.42 2107.43 69596.60(81.02)14194.39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表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迁(1990—2007)(单位:万吨) 年份消费总量煤碳石油天然气新能源1990 66477.80 1974.31 49848.38(74.98)14655.11 1996 92442.54 2038.42 75031.02(81.16)15391.10 2000 90202.34 2123.15 73604.55(81.59)14474.64 2001 92297.31 2157.33 75327.69(81.61)14812.29 2002 97535.49 2257.77 79792.91(81.80)15484.81 2003 114420.01 2295.97 95197.46(83.19)16926.58 2004 131500.90 2864.21 109713.14(83.43)18923.55 2005 144884.06 2957.90 121661.89(83.97)20264.27 2006 223098.05 3267.56 189832.17(85.08)29998.32 2007 317776.11 4643.38 272343.62(85.78)40789.11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 1、碳排放轨迹 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 c=∑m i×δi(1) 式(1)中C为碳排放量;m 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δ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2、碳排放特征 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 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

我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在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肆意浪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生

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引言;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使气候问题变得格外的备受关注。,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变暖这一瓶颈的出路。并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那到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及要怎样才能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三)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

碳排放发展历史及现状

1.碳排放交易发展历史及现状 1.1.碳交易市场定位 一个标准化,规范运作的市场 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和体系 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摆脱目前国内碳交易所分散,规模小的局面。由于没有真正意义的碳交易市场,导致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 需要政府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撑。 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 中国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整合各种资源信息,通过市场发现价格,用市场化的方法去规范企业的单兵作战。而统一的交易市场的成立则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对话机制; 交易的模式也非常简洁,即通过引入竞价机制充分发现价格,从而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同时,统一的交易市场还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因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还能极大地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可以设想,在现有的多家碳交易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将所有区域性交易所合并为国家级碳排放交易所,从而建立一个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以及金融期货交易所相似的碳排放交易所。 1.2.碳排放现状 1)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世界碳 交易市场中具有示范作用,2010成交1198亿美元,占全球碳交易成交额的 84%。 2)2008年基于配额的市场交易占全球交易总量的73.15% ,其中EUETS的交易额占总 量的72% ,仍占主导地位;第二大交易市场是二级CDM市场。 3)主要国家和地区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根据发达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的减排承诺,发达国家需要实施比第一承诺期大得多的减排量,未来全球碳交易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1.3.碳交易历史起源 1)1990年,国际碳交易之父Richard Sandor大力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 案修正案”,开始了二氧化硫的cap and trade (覆盖交易,衡量交易),20年来 效果显著,二氧化硫排放减少了50%,产生了substantial positive effects. 2)2003年,Sandor凭借着多年来运作二氧化硫市场的经验,创办了CCX(芝加哥气 候交易所)。可是由于后来美国没有签订京都议定书,便没有强制的cap(总量限 定)。于是Sandor选择将CCX主要进行自愿减排碳交易,经历了诸多困难后取得显 著成功。 3)2004年,Sandor又创建了ECX,在欧洲建立了碳交易平台。 4)二氧化硫交易与碳交易,本质都是气体的减排量交易,以相互借鉴。

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折标系数汇总

淄博华洋标线漆料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文件 各种能源转换为标准煤折算系数 2016年

1kg 10.0MPa级蒸汽 = 0.131429 kg标煤 1kg 3.5MPa级蒸汽 = 0.125714 kg标煤 1kg 1.0MPa级蒸汽 = 0.108571 kg标煤 1kg 0.3MPa级蒸汽 = 0.094286 kg标煤 1kg 小于0.3MPa级蒸汽 = 0.078571 kg标煤 1 吨新鲜水 = 0.2429 kg标煤 1 吨循环水 = 0.1429 kg标煤 1 吨软化水 = 0.3571 kg标煤 1 吨除盐水 = 3.2857 kg标煤 1 吨除氧水 =13.1429 kg标煤 1 吨凝汽式蒸汽轮机凝结水 = 5.2143 kg标煤 1 吨加热设备凝结水 = 10.9286 kg标煤 说明:以上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标准》和《炼油厂能量消耗计算方法》。 各种燃料的标煤折算表 燃料名称折成标煤变量 普通煤0.714 原油/重油 1.429 渣油 1.286 柴油 1.457 汽油 1.471 1000米3天然气 1.33 焦炭0.971 说明:标准煤是以一定的燃烧值为标准的当量概念。规定1千克标煤的低位热值为7000千卡或29274千焦。若未能取得燃料的低位热值,可参照上表的系数进行计算,若能取得燃料的低位热值为Q可按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标煤量=燃料的耗用量*Q/7000 (低位热值按千卡计) 标煤量=燃料的耗用量*Q/29274 (低位热值按千焦计) 1度电=1000瓦×3600焦=3600千焦=0.123kg标煤 1公斤煤或油约排放10标立方米烟气

(整理)DGNB-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作者:卢求未分类2009-12-21 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德国可持续建筑建筑协会(DGNB) 中国首席代表 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先生 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而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 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 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所用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生产与建造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2019年文档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 近年来,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筑物在建材生产、运输、建造、使用、维护、拆除等生命周期都产生二氧化碳,使得建筑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一起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的三大重要源头。 据统计,全球36%的二氧化碳源自建筑业,我国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的任务迫在眉睫,这都需要全面、客观地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思想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碳关税”、“碳标签”、“碳交易”、“碳期权”、“碳汇”、“碳基金”、“碳盘查”等新名词的风生水起和大行其道,多国政府、组织机构和业界学者基于不同的数据源,运用多样的计算方法,多方位地度量建筑物的碳排放。本文拟从建筑物碳排量度量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度量方法、评价标准 3 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并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度量阶段。由于研究内容、侧重点、目的等不同,国外学者对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大多采用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及材料处置 4 个阶段,如表 1 所示。有的研究将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进一步分成 两个或多个环节,如将使用阶段细分为运行和维护两个部分或将建筑生命周期终结分为拆除和建材处置两个阶段;而有的研究则将几个阶段整合成一个阶段,如将建筑材料的原料提取及加工过程纳入建造阶段或将维护阶段和拆除阶段合并分析。 2.度量方法。国外众多学者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整体或个 别阶段碳排量时主要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其计算原理简单、所需数据较少、计算结果直观且精读较高,特别适用于度量单个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但是,建筑的复杂性、地域性、可复制性差等特点,给应用碳排放系数法时相关数据的收集带来较多困难。而且,碳排放系数是社会平均水平下的统计平均值,受技术水平、生产状况、能源使用情况、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大,区域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显著,也是碳排放系数法受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