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摘要: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数学思维的工具,能够很好地促进数学学习活动。本文就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感悟;发展;强化;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34-01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实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使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水平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即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使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准确地解答。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水平,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水平有限,但只需准确引导,学生便能准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经常实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水平,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对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动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理解”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实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但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能够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丰富感性理解,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能够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总来说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窄,知识面也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难点。就这一点,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想。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的: 1、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2、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细致观察,有条不紊地说。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说话的能力。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将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一般只注重识字教育,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口头语言要比识字更为重要。因为口语能力是丰富知识、发展智能最重要的工具。。 孩子对知识的获得主要借助于口头语言,因为他们的知识很贫乏,需要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许多具体事物来增加知识,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语言的。孩子在认识这样或那样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语言来标志它的名称、形状和特征等。。 孩子除接触事物获得直接知识以外,还要靠听讲故事等办法获得间接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就起着主要的作用。。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也都要借助语言。他们经常用语言来迫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是那样的?”等等。一般说,

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欲旺盛,知识面也广,智能发展得比较好。。 口头语言能力也是学习文字的基础,口头语言发展得好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识字、造句、写文章等各方面都进步得比较快。。 此外,语言对孩子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喜欢同别人交往,活动能力比较强。相反,语言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则往往沉默寡言,比较胆小,活动能力比较差。。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用表现在:。 语言能促进孩子交往的发展。重视对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能促进他主动与成人、同龄人交往,能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孩子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语言能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孩子掌握了语言,就掌握了认识事物的工具,能促进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里的发展。。 语言能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从小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某些社会规则。孩子的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为今后其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

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3.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3.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

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技巧

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2-04-26T09:31:20.82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李俊红[导读]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山东省莱芜市和庄镇李俊红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被顺理成章地认为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逻辑性强。如果数学表达力强(即逻辑性强)的同学学些语文的表达方式,那么他的语言表达会更加气势恢宏,精彩绝伦。如果语文表达力强(即丰富生动)的同学学些数学的表达方式,那么他的语言表达会更富有理性,给人以睿智感。因此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语言表达力的训练同样重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作为数学老师不能依赖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我们也常会看到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前者偏重于形象思维,后者偏重于逻辑思维。 另外,着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初步逻辑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俗语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敢讲,敢说。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其中也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起码对学生来说挑战了自己,开动了思维。因此教师要包容,要鼓励,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压制。惟有一种方法独优,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只要这样坚持不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久之,学生敢讲、爱想,就能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太可惜,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些题目,有些教师怕教学时间来不及,让学生说还不如教师讲算了。殊不知这些“舍不得花时间”、“教学时间来不及”,实际上是教师剥夺了学生说话权力,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寻求时间短、效率高的形式。如对同桌说、对组说、个别说等方式。 三、教师语言要规范,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不要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这个物体是长方形的”,又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以2”,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积极抓住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说理的能力。 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是有条件和原因的。每当学生要用语言表达一个新知识产生的过程时,就必须要讲清前因后果,因此说理表达训练,本身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好办法。在新教材中此类数学问题情境俯拾皆是,只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学生不仅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提高,其思维水平也会提高。 综上所述,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完成。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使之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能力相辅相成。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极度方便,但许多人在使用一些通讯软件,如:QQ、微信、手机信息、飞讯等聊天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有夹杂着乱七八糟的词语、有“中西合璧”、有国粤胡乱搭配的“通假”等形式交谈。错别字泛滥,低俗当有趣。如:“欧巴”、“猴赛雷”等等,使新一代的小学生真假难辨,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有甚着可能会对祖国语言文字造成极大的冲击。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味是什么自己的园该种什么语文的特质是什么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上小学以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好以下工作:1、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的表扬孩子,能给孩子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重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孩子表达和说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会有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但他们的

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案 (2)

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关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和能力培养的现实背景 1.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灰常好”,“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

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1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表达语言就是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简称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1.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一方面,数学阅读表达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就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 1.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和发展思维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培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寻找相关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再现,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都不可能离开数学语言。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程中。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靠于什么样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形成;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的培养。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此外,掌握数学语言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 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那么如何在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呢?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现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体育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

数学(心得)之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慧发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拥有健康的交际心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了他们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好者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我会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好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

了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都有听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我们的小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强,也反映出了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知识都是逻辑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更需要我们思维的创新更加精确。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 Abstract: in ou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n general are not very stro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thinking ability level is not high. Knowledge is the logical rationality and strong features, in our classroom teaching besides language and we need more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re accurate. Key words:: Pupils' languag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学生刚入学开始抓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语言表达。有时肢体语言也可以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小学生在多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由于当前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化以及多媒体教学使得文字上的交流更多了些,语言沟通反而越来越少致使小学生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语言能力的培养

谈谈语文课堂中聋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息烽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师:彭正琴 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语言,聋童心理素质培养的前提也是发展语言。发展语言离不开语言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聋生理解、感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下面,我就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发展聋生语言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因势利导,为聋生积极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 与正常儿童相比,聋童因语言障碍,其语言活动的动机往往不足,如果生活中再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那么其语言发展就更加困难,如果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就可以促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时就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同时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用双语进行聊天,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积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组织语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望。由于我班重听学生较多,可以清楚的听清我大声说的话,只要聊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旁边的聋哑学生也产生了想说话的欲望,我就因势利导,通过开展主题谈话等活动等形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我的目的。所以,积极营造和谐的语言氛围,启发学生开口,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工作。 二、情境互动,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聋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教学和训练中,我针对聋童有听力缺陷的实际,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在教育情景中、在实际操作中识记、理解、巩固语言材料,从而促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我运用图片展示及动画演示的方法来让学生亲自感受到青年画鱼技巧的高超,再联系课文来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意识,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风尚,制定学生普通话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生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使用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永久性标语。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让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 学校宣传栏和壁报要开辟永久性“推普园地”,按时更换内

容,使“推普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学生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 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 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 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吴春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吴春霞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学生只有掌 握了数学语言,学习数学时才能有灵活的思维,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学生教学活动数学教师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 维活动,而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 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 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 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 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1 多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 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 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 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 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 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比如: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 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范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 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 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则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 提高语言的严禁性。 2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 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 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 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 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学过的把一个数分 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 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无其它的解题方法呢? 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 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3 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组讨论、 同桌交流、自我小结等方法都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通过学生自我讨论、交流、总结等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 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又能锻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 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 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1 在小组交流中锻炼。现在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越来越多地 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即让3~5 个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对教学重点、难 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自由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 学氛围下,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此,我们学生就要用准确的

小学数学语言的培养

小学数学语言的培养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 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 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 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阅读交流强化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 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同时数学有它 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 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 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 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 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 44×25=11×(4×25)是根据前面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 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 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然后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 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了语 言训练的机会。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 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 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 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 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的总结。 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 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可见,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思想品德教育、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熏陶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尤其要加 强语言训练。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更有了让生命勃发的原动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营造一定的氛围,是比较容易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的。从而培 养小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 1、课前口语交际,让学生大胆随便说,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讲,集中小学生的精神,把注意力由课间休息转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上来,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当众说话的胆识和说话时的仪态风度,(当然,老师要稍加指导),也引导了学生善于听,善于发表补充意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良好心理和言谈风度的形 成。 2、进行“每课一得谈体会”,深化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之重要的,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把握契机,抓住教材的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争取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出学后的体会或心得。例如,我在教《田忌赛马》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谈学后心得,先让学生同桌两人交流,再用两三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然后学生逐个站起来以响亮清晰的声音,完整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进行学后小结。这样使学生不但能进一步理解孙膑的聪明机智,处事镇定,又能反败为胜的谋略,齐威王的自大的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懂得了只要稍动脑筋掉换一下马的顺序,就可以反败为胜的道理,从而教会学生灵活处理事情的方法。这样的“每课一得谈体会”的语言训练,很快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能讲有所得,哪怕是一点、两点,都令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起话来信心十足,说到激动处还“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经常出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停下来,争着要把学后所得的感想说完才肯罢休的情景。甚至下课后,同学之间还在互相交流。课上的收获之余,日记便成了学生“每课抒怀”的好天地。学生不但在语文课堂上练就了好口才,还在日记中磨利了“小笔头”。在课堂上,我每次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积极发言,听着他们清脆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