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论文】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中国近代史论文】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中国近代史论文】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中国近代史论文题目: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班级:自动化(2)

学号: 01061136

姓名:边富强

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拉开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序幕。6年后的卢沟桥畔,日本侵略军又把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灾难推向全面。从“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是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最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也是中国奋起抵抗、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战略防御阶段,在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承担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尤其是那当中下层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上,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抒写着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历史昭示不该忘记: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

[关键字] 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日战争

[正文]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1945年),缘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中国被迫抗拒强盗的侵略和压迫,是为民族和国家的生存而战。经过8年抗战,日本被打败了,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百年来反帝斗争中第一次伟大的胜利。严格讲,这次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日本接着又袭用“九一八”的故伎,于1937年7月7日发起卢沟桥战争,阴谋制造第二个伪满洲国,实现扩张其领土的野心。日本毫不掩饰其野心,声称“这次事变的本质,消极地说是满洲事变的结束之战,积极地说是重建东亚的序幕战。

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军民同心,抗敌卫家,全民奋起,敌后战场给日军以重创。而关于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却很少有人知晓,未免不公。毛泽东1938年就讲:“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

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其中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为中共在一九八五年首次和公开承认者,就有八十五位;为中共史学界倡扬者,在一九八六年已经达到一百一十五位。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中,就有一万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在历次大型战斗中,国民党官兵象山海关保卫战那样整连、整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据一九八九年后中国大陆史家记述,在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上海五行仓库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壮烈歌声震撼全球。“多年来认为中国人是不善战斗和易受恫吓的英国人士,也惊于他们的骁勇善战和坚毅不拔了。史摩莱少将说:‘他从没有看过比中国的敢死队最后保卫闸北更为壮烈的事了!’”

历史车轮滚滚,“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古训一直为人沿用至今。但反观之,有埋没了多少真正可以堪称“英雄”的仁人志士呢?

国民党抗战客观上讲是积极的,而不是一味的不抵抗。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过程中奋勇抵抗,表现出作为中国人应有的血性,应有的刚强!

中华民族的军人正是有着非常的热血气质,才使我们饥弱的祖国在顽敌面前表现出了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冲天的英雄气概,才能战胜顽敌的长期侵略和可怕侵略。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的持久岁月里,其战斗之壮烈,牺牲之惨烈,难以用言语记述。但是,也正因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十四年抗战,尤为八年全面抗战,才能屡挫敌人精锐,屡败敌人进攻。

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结束后,不仅日陆军省公布“此次上海战事,我方伤亡达四万”,而且如中国大陆史家所言:它(淞沪抗战)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使得长江下游的工厂和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使“国际观感一新”。其次,它使得

在华日军不能随意行动。日军从华北抽调了两个半师团增援上海作战,造成了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有利形势,尤其使山西有了准备的时间。

同年十月,日军为解决华北战局,除以一部向五台山警戒外,其主力企图直下太原。卫立煌遂受最高统帅部命令,统率第十四集团军四个半师星夜向太原以北集中……日军即以五万兵力,以中央突破方法攻击忻口。其时,蒋介石曾接连三电卫立煌等:“望抗战到底,一竟全功”。卫乃以左、中、右三个兵团,于忻口附近阵地为轴心,会合晋军与日军大战,著名的忻口会战遂以打响。这一仗,我军歼敌四万人,造成华北战斗中最有利之战局。如前所述,我郝梦麟军长、刘家祺师长于是役壮烈牺牲。

一九三八年三月的台儿庄大战,先是由庞炳勋军团在山东临沂据城死守,后张自忠将军赶到,两军内外夹击,如疾风暴雨。敌板垣师团因不支而仓皇撤退。庞、张两部乃合力穷追一昼夜,使敌军无法立足,狼狈一退九十里,缩入莒县县城。沿途敌军遗尸甚多,器械弹药损失尤大。是役歼敌三万余,为阻断南北日军打通津浦线,阻滞日寇沿陇海铁路及沿长江迅疾进攻我武汉,功莫大焉。

同年五月开始的武汉会战,敌虽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但是,四月,蒋介石已在保卫武汉各部官长会议上,一再要求各高级将领务“抱必死的决心……与士兵共患难同生死……虽天崩地裂,此志不移”。并制定了“此次保卫武汉,当取韧性,无论攻取进退,皆可立于主动之地位,而决不能陷于被动形势”(蒋介石日记)的战略决策。是役,敌我鏊战达五个多月之久,歼敌二十万。俟日军在大亚湾强行登陆,武汉及粤汉铁路已经失去防卫意义之后,我军才决策主动放弃武汉。然而,武汉会战却对阻滞敌人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和中部工业,集中我东南人力物力于西南诸省,以进行西南之建设,以坚持持久抗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一九三九年九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综观是役,敌经半载准备,挟海陆空军十万之众,企图于敌酋西尾阪垣履新之际攻取长沙,以壮声威,并为伪中央政权树立张本,殊不料大遭失败,伤亡三万余人”。

一九四零年五月的枣宜会战,源于日军在襄东作战的失败。其时,敌曾于豫南、鄂中增援六个师团,集中于信阳、随县、钟祥三个地区,以南阳和襄阳为攻

击目标。其时,我军一部除于随枣方面一边抵抗一边转进唐河流域,另一部固守桐柏山、大洪山以外,大部队则于敌军左右两翼向外线移动,从而将敌军的大部兵力包围在襄东平原地区,歼敌四万五千人,获炮六十门,马两千匹,战车七十辆,汽车四百辆。

同年三月的上高会战,面对企图扫荡赣南的敌军第三十三、三十四两个师团及二十混成旅共四万兵力,我罗卓英兵团乃先击破北路安义方面的敌军,再以两个师于一线以西和日军纠缠。然后,决以主力于日军进犯的两侧地区交战,先折其两臂,再在中路聚歼日军主力,遂致敌人伤亡一万五千有余。日军师团长大贺虽幸得逃命,却在南昌因愧恨而自杀未遂。

一九四一年九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虽调集十三万余人分三路进犯长沙,我守军则逐次予日军以消耗,并陆续由平江、浏阳、株州、益阳等地合围并猛攻进犯长沙的日军,致使日军向北溃退,我军遂衔尾追击和超越追击,五日渡过汨罗江,八日渡过新墙河,残余日军遂向临湘、岳阳方面急窜,至此胜利地结束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一九四一年底至一九四二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为牵制国民党军队策应盟军在广州、香港方面的作战,并企图打通粤汉铁路,解除太平洋西岸陆空威胁,又纠结三个半师七万余人围攻长沙,并于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始向长沙猛扑。我军既按预定计划沉著应战,又以岳麓山炮兵适时轰击敌人,鏖战四日,予敌以重创后,我遂以十个军的兵力,由四面八方实行总反攻,日军后路遂绝,士气颓丧,无力挣扎,死伤惨重,乃于四日晚间突围北窜,其急调的鄂南援军,又遭我军阻击,几全军覆灭。是役打死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多人,为珍珠港事件之后,我军在中国战场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的胜利纪录。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称:“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尤称:“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一九八九年以后,正处于全面历史反思中的中国大陆学者们开始放胆说道:“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是热血抗战,前仆后继,给日军的进犯以极大的消耗,直至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的战场上,这些国民党官兵

的有血气的表现,是可敬可佩的……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重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泛黄的书页,客观地审视中国抗战史,不难发现中国抗战的胜利源于全体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不折不挠的奋争,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内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国民党在抗战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是不能被磨灭的。且不谈国民党阶级利益的不同,但看它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作用,是史无前例的。它为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色眼镜不能有,光明正大求真知!

我们说,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也正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方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属于中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历史大趋势的推动下走到了一起,建立全民统一战线,共同抗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与外物相联系,相依存。国共合作正深刻印证了这一点。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俯视过往,真理越发清晰,世事越发洞明!香港、澳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我们听到祖国母亲正在呼唤她的台湾孩子回来团聚!我们期待着台湾问题能够和平解决,国共第三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们走进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待着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建设者去实现,何去何从,自当明于心中!

国史牢记,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兴国安邦!

[参考文献]

[1]《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 石柏林:《从长沙大火到衡阳失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26页

[3] 罗焕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12页

[4] 阿瑟*扬:《中国与外援,1937-1945》,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418页

[5] 邹辉:《蛇岂能吞象——太平洋战争日本失败根源的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1842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望厦条约》:1844 《黄埔条约》:1844 《爱珲条约》:1858 《天津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1 《中法新约》:1885

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③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④此约签字后6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⑤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马关条约》:1895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以退归占领的辽东半岛为由,又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辛丑条约》:1901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中俄声明文件》:1912 《二十一条》:1915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学生姓名:贾智翔 学号:00904002 所在院系:哲学学院 所在年级:2009级 任课老师:侯馥中 完成时间:2010年6月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内容提要: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进入了近代的进程,并且随之发生了众多的变 化。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侵入的不断深化,几近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权利的不断扩大,带给了古老中国无休止的战火。这两次战争究竟在那些主要方面影响了中国?中国的社会进程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本文重点描述了这些。 关键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海关 一、两次战争,一种命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走私贸易,让接连遭受1825年和1837年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尝到了不小的甜头,源源不断地白银流入大英帝国的国库,正如梭伦所说:“财富催生饱腻,饱腻催生暴行”,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将侵略的坐标插入了中国的版图之上。与此同时,国库的亏空严重地影响了大清帝国的收入,军备海防废弛,政治腐败,清廷不止一次的下令查禁鸦片,但英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利用行贿和走私等手段,继续罪恶的鸦片贸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官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1] 1839年6月3日至2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等商人呈缴的鸦片21298箱[2]。英国殖民主义者再也坐不住了,1840年2月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发动侵华战争,4月英国国会正式通过,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G.Elliot)统率4000侵略军,乘舰船40余艘到达广东海面并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此时,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自此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09年水深火热的日子! 当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并以此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12名海盗,英国侵略者借口此事件进行干涉并伴以武装挑衅;同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派葛罗(Baron.J.B.L.Gros)率军来华,暗中与英国侵略者结盟并联合美俄构建了四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二次备课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什么作用。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 同时,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结果:血战台儿庄: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的,消灭日军人。 3.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二)保卫大武汉 1. 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集结重兵进攻。中国军队利用地形,构 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中国军队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 给以重创。 2.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历时4个多月,日本 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中国军队

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3.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均告失败。 2.经过:1941年12月,日军发动,中国军队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 3.结果及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接连败退。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4.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发动,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大片国土。【重难点突破】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也是一场卫国战争。 材料一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位于徐州东北的大运河北岸,南通陇海线、北接津浦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北路日军从平津南下,南路日军北犯,准备南北夹击徐州。 材料二坚守滕县(位于台儿庄西北)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率领全师官兵与敌血战到底,壮烈牺牲。 材料三武汉会战是抗目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大消耗了目军的有生力量。 材料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1)根据材料一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阻击日军进攻而组织的大会战。双方在哪一地点展开激烈的争夺?为什么?

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相互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流动的星星活着 姓名:郭蕾 学号:00904143 院系:语言与传媒系 班级:新闻三班

流动的星星活着 [摘要] 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中日两大民族友好交往,古代中华文明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也从日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但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周恩来总理曾经将中日关系交往史概括为“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关键词] 核心与外缘逆转差异铭记历史互惠互利 中日两国有着2000 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东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过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由于两国文化存在着异质性,因而在文化友好交流主旋律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和谐音,交织着文化摩擦与冲突。它不仅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构成了今天东亚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困境。 ○1 一、“核心”与“外缘”的关系 中国和日本“内核与外缘”的文化关系贯穿了整个古代历史,是古代中日文化关系的重要特征。从有史记载的公元57 年倭国向汉代派出的第一次使节,到盛唐时期日本大规模的遣唐使,及至明朝时期日本的朝贡船,日本都没有停下向中国的这一核心国家学习的脚步。正是由于学习了中国,日本才建立了各种典章制度,产生了文字,加速了从蒙昧向文明进步的步伐。从这一点说,古代日本文明离不开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居于中国文明的次要地位,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 但是,外缘国家在不断吸取核心国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以消化和改造,培育酝酿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此同时,为了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要么在统一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要么表现出脱离核心的渴望。日本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地带,距离中心相对较远,又被海洋隔离,因而脱核心化表现得更加明显。 日本人的日常起居受中国隋唐时代文化影响甚大,日本女子至今仍在穿着

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中国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中国的未来史。 中国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如果说此前的中国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中国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人向中国销售鸦片。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中国最大的后果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也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中国也从此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推行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发展重工业。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同事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本质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并且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官僚主导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政治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于是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于是他们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换观念到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上来。于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最终受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最终没能成功实行,但是其积极意义仍然很重大。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血战台儿庄》视频,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一、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消灭日军9 000余人。 2.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4.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结论:(1)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这对于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败。“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了广大同学的需求!~~~~~ 特此发表几造福同学们的答案!!! 考试么就没问题了~~~~~~~~~~~~~~~~~HAHAHHA ------------------------------------------------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李壮壮班级:1416052 学号:141605209 摘要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战争,在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人名面临主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也是为了推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前言 中国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正如邓小平说,“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时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度性质的社会了。 正文 首先应谈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民主革命胜利后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因此,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主要途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上册课时训练: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阻击日军主要是为保卫() A.临沂B.南京C.徐州D.兖州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C.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D.是淞沪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 A.朱德B.李宗仁C.佟麟阁D.赵登禹4.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此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材料描述的是() A.保卫大武汉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5.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捷的背景是1938年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这次战役的战果是中国军队() A.击毙日军10000余人 B.击毙日军300余人 C.击毙日军30000余人 D.击毙日军3000余人 6.【2019·玉林市陆川县月考】“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英勇抵抗,消耗敌人。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

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7.1938年底,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8.蒋介石曾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蒋介石所称赞的是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取得的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一次会战,此会战是() A.徐州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6月,会战开始,日军先后投入40多万兵力。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中国军队从持久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有序撤出战场,保存了有生力量。 材料二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1)材料一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此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会战”指的是哪一次会战?此次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会战。 1.C 2.A 3.B 4.C 5.D 6.A7.B 8.B 9.(1)武汉会战。 (2)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中国近代史现代化艰难曲折的原因探析 摘要: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性的潮流,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中国 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进程是迟缓的,从文化学视角、社会结构、政治学视角,历史地、 动态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迟缓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原因;分析 如果把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开始得并不算晚。从时间上看,俄国亚历山大二世于I860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德国于1862年实现国家统一,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三国都是在大体同一时期开始了现代化的起步,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在时间上中国具有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中国是有时间优势来赶上西方国家的。另一方面,直到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强行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还主要限于自由贸易和外交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还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政府仍然保持一定的机能和效率。因此,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成功是有可能的。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从那以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步履艰难,一再延误。为什么一个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古典农业文明大国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叠起,前路漫漫? 中国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给予动态的、综合的分析。 1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制约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它不仅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鼎盛时期,而且有着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比拟的文化积累过程,其系统性和完善性以及对这种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面抗战爆发后,侵华 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 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 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 后组织了一系列著名会战。 你知道左图中的指挥官指挥 了哪次著名的战役吗?他所 代表的中国军人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1.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图》 并提问: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回答: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 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简要复述台儿庄战役的经过。学生回答:1938 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动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仗。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教师强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目标导学二:保卫大武汉 1.教师讲解: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说一说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学生回答:万家岭大捷。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力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9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